(音乐学专业论文)辰河高腔音乐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辰河高腔音乐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辰河高腔音乐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辰河高腔音乐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辰河高腔音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民族文化宝库中,戏曲艺术有着突出的地位。应该说,戏 曲艺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作了特殊的贡献。戏曲艺术万紫千红, 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拥有大量珍品,成为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戏曲艺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为广大人 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辰河高 腔体现了戏曲艺术的普遍特点,但同时辰河高腔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 术个性。辰河高腔就是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辰河高腔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作为传 统的民间音乐来说它已逐渐的被流行的现代音乐,快节奏的影视文 化、健美、卡拉0 l 【,球类比赛等等一些文化所代替。因此研究它将 丰富我国戏曲音乐的内容,有利于挖掘民间音乐素材,保护民间音乐 的流失,并对辰河高腔的保留、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本课 题将就怀化地区的辰河高腔音乐做详细的研究,希望能对辰河高腔起 到促进作用,并引起更多专业人士对辰河高腔的关注与艺术上的指 导。 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辰河高腔历史演变及基本存在形式。介绍辰河高腔的历 史渊源及辰河高腔的演出、组织的基本存在形式。 第二章、辰河高腔音乐的基本形式。介绍高腔曲牌的唱词、辰 河高腔的音乐组成以及辰河高腔的帮腔特点。 第三章、辰河高腔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及曲牌分类。通过分析辰 河高腔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介绍辰河高腔的声腔语言特点;曲牌分类。 第四章、辰河高腔唱腔的声乐艺术与唱腔研究。分析辰河高腔 唱腔的声乐艺术特点与唱腔的技术特征。 第五章、辰河高腔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辰河高腔,唱腔,高腔音乐,声乐艺术 a b s t ra c t t h ea r to fd r a m a t i c sp l a y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 t r e a s u r yo ff o l kc u l t u r e i ti ss a i dt h a tt h ea r to fd r a m a t i c s h a sd o n es p e c i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f o r mo ft h ee x c e l l e n tf o l k c u l t u r e a f t e ral o n gt i m eo f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a c c u m u l a t i o n ,t h e a r to fd r a m a t i c sw i t hav a r i e t yo fc o l o rh a sb e c o m ea l la b s o l u t e n e c e s s a r yp a r ti nf o l kc u l t u r e t h ea r to fd r a m a t i c sw a sb o r n d u r i n gt h ef o l kp e o p l e ,s p r e a da m o n ga n dd e v e l o p e da m o n gt h e f o l kp e o p l e i ti sv e r yp o p u l a rw i t ht h ec o m m o np e o p l e ,a n di s q u i t ev a l u a b l es p i r i t u a lf o r t u n ef o ra l l t h ep e o p l ei no u r c o u n t r y 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ve m b o d i e st h ec o m m o nf e a t u r eo f d r a m a t i c s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i s j u s t l i k eas h i n n i n gs t a ri nt h eb r o a ds k yo f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i m e ,a sak i n do f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m u s i c ,i ti sg r a d u a l l y t a k e np l a c eb yt h em o d e r nc u l t u r el i k em o d e r nm u s i c ,r h y t h m i c m o v i e s ,s p o r t s ,s i n g i n ga n dm a t c h e s as t u d yo nc h e n h eh i g h c a v i t ym a ye n r i c ht h ec o n t e n to ft h ea r to f d r a m a t i c si no u r c o u n t r y ,e x c a v a t ef o l km u s i cm a t e r i a l ,p r o t e c tt h eg r o w t ho f f o l km u s i c ,a n d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r e s e r v a t i o n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t h i sp a p e rw i l ld oad e t a i l e d s t u d yo n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i nh u a i h u aa r e a ,h o p i n gt h a ti tc a n d o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o f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a n db r i n g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a n dg u i d a n c ef r o mt h e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o n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v e m e n t a n db a s i ce x i s t e n c e f o r m so f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i ti s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o r i g i n ,t h e b a s i ce x i s t e n c ef o r mo fi t s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 1 1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 h a p t e rt w ob a s i cf o r m so f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m u s i c i ti s 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l i b r e t t o ,m u s i c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f e a t u r e so f v o c a la c c o m p a n i m e n to f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a n d f o l km u s i ca n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m e l o d i e si nc h e n h eh i g h c a v i t y i ti st oe x p l a i nt h e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o fv o c a lc a v i t y t h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h e n h eh i 曲c a v i t y a n df o l km u s i c 。a n dt h e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m e l o d i e s c h a p t e rf o u rs t u d yo nt h ev o c a l i t ya r ta n da r i ao fc h e n h e h i g hc a v i t y t h ew r i t e ri st oa n a l y z et h ev o c a li t ya r tf e a t u r e s a n dt e c h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r i ai n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c h a p t e rf i v et h es t a t u sq u o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e n h eh i g h c a v i t y k e yw o r d s :c h e n h eh i g hc a v i t y ,a r i a ,h i g hc a v i t ym u s i c , v o c a l i t ya r t u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 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靴黻储样:彩缸中厂月叼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席位哺在雀霉坚j q 日 导师签名:溉日期:年月7 日 y 履河高腔音乐研究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绪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 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曾培育着我们的民族和人 民,向他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激发他们美好的理想与情操。甚至直到 今天,这些过去时代的遗产仍在闪烁着它的光芒,或者以它深邃的思想令 我们惊叹,或者以它动人的魅力唤起我们的美感。中国的戏曲,戏曲的音 乐。便是我们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是我们文化遗产中一个光辉的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世代劳动生活 中积累了多姿多彩多品种的音乐。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 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自己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也就是常常提到 的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它 和该区域民族的历_ 史形成过程、经济基础、社会生活、语言风格、心理状 态、地理环境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音乐 文化是完全不相同的。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特 质。我国传统文化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形成发展,代代延续的。其中人们的 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构成了戏曲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戏曲音乐存在于特 有的艺术环境里,而其艺术环境又滋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它们相互影 响和渗透,制约着戏曲音乐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对辰河高腔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能了解到它存在、发展的文化背景。 戏曲音乐不是一门独立的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民间戏曲艺术不可分割 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地方戏曲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 的组成部分,它既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艺术特征,又对其他传统音乐形式 , 有着明显的兼容性。辰河高腔在戏曲音乐的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不仅有着 和其它戏曲音乐的共性,更重要的是也保持了它所具有的艺术个性。正是 这种艺术个性的存在,使我们研究它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 确立本课题为研究对象的契机,来自于两个事件:一是,第十二届青 年歌手大奖赛上,原生态唱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唱法登上了荧屏与广大的观 众见面。笔者也欣赏到了许多民族和许多地域的优美动听的民间音乐,同 时也领略到了各个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演唱和表演的形式。这深深的吸引 了广大的观众,也激发了笔者对本课题的研究兴趣,迫切的希望把自己家 乡的音乐文化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二是,在二零零六年的四月,辰 河高腔入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就显得意义 重大了。 本文所研究的辰河高腔吸收了当地的山歌、小调,道教音乐,佛教音 乐等等一些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而且结合了当地的一些传统的伴奏形式 和身段表演。辰河高腔是流传于湖南沅水上游( 旧辰州一带) 以及与这一 地区毗邻的贵州、四川省境内的一种地方戏曲音乐。本文是以流行于怀化 沅陵县,溆浦县、泸溪县等地方的辰河高腔为研究对象,笔者从民族音乐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学的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对辰河高腔的唱腔音乐、伴奏音乐以及整体的音 乐表现形式和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的研究,充分的展示辰河高腔这一尚未被 更多人认识的传统的地方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2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 近些年来,国家很重视对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掘,特别是对一些 面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音乐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对一些传统艺 术文化研究的课题与专著。由于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也 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国家,不可能所有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 被开发出来。就辰河高腔来说它是一个传统的地方剧种,目前还没有一个 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它不象昆曲、京剧、越剧、川剧等剧种那样 被很多人知道了解,但是它和它们一样也是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样也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 与本课题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辰河高腔是个传统的艺术丰富的古老的地方剧种,它是传统戏 曲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一般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而且由于它植根于民族地区的原因,更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音乐的个性。 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同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就是同一定的 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它能够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对我们了解该民族历史 的发展,社会生活,语言风格,心理状态,地理环境等等都有着重要的存 在意义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民间音乐来说它 已逐渐的被流行的现代音乐、快节奏的影视文化,健美、卡拉o k 、球类比 赛等等一些文化所代替。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老而优秀的 硕士学位论文 民间音乐0 本文对辰河高腔的研究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发展。 第二,辰河高腔有着古老的历史,它能体现一定时期民族发展的基本 的经济状况,对后人了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对辰河高腔的 研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著作,因此对它的研究可以填补这一传统民间音乐 的空白。再者,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一个从事音乐学习的 学者和知晓这一传统音乐形式的爱好者来说,加强对辰河高腔的研究是义 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它的研究,将对全面深入的研究中国传统的音乐文 化起着积极的“添砖加瓦”的作用,对传承、保护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音乐 文化形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辰河高腔历史演变及基本存在形式 1 1 辰河高腔的历史渊源 1 1 1 怀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 怀化地区,古为“五溪蛮地”。春秋战国时期,属“荆楚之地”。历史文 化为楚、越并茂。 楚,自古就盛行巫风。后汉王楚辞章句云:“沅、湘之间,其俗信 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 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 之曲”。刘禹锡也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 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 见刘禹锡集) 。明王朝初年,江西移民迁 入辰河地域。随之带来了“道士腔”、弋阳腔和那里的民间音乐。这些音 乐后来和当地的语言、民歌、号子及其宗教音乐等长期结合,逐步衍变形 4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成了“辰河高腔”回。这也正是辰河高腔产生的根源。 沅湘有风俗,物必有神,事必有歌。只要有碰到过节聚会,红、白喜事, 祝寿、建房等等,或是求雨、求财、祭祖都均要唱歌。特别是侗、苗、瑶、 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至今仍然有不少歌坊、歌会、歌节、歌台, 唱歌跳舞甚行乡间 。同时又因为民族风俗节日的差异,语言的不同,音乐 品种多样,并且各具特色。如高亢激越的山歌、号子;婉转悠扬的田回歌 曲;活泼轻快的小曲、小调;深情含蓄的各种情歌,等等,品目繁多、琳 琅满目。这种沅湘的风俗习惯是辰河高腔的出现及发展的另外一个积极的 因素。 从楚汉的“荆楚巫乐”发展成为“傩头神戏”,到后来的“后台法事” “腔摊”;“前台演戏”唱“阳戏”、“花灯”或是“辰河高腔”,实际上 是舞傩、唱戏为一体,“娱神”又乐人。虽然怀化地区戏曲剧种及声腔有的 源于宋南戏、北杂剧,然而“荆楚巫乐”以至今日的傩腔以及各种山歌、 号子、民歌、小调、和本地的其它民间音乐,却是本地戏曲声腔形成和发 展的基础。因而,既存南戏、北杂剧的影响,又有各地戏曲音乐的特点。 还因自古属楚、越,是多民族,多剧种的地方,戏曲音乐的内容就更加的 丰富,品种也更是多样 。 基于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的传统,我们不难看出辰河高腔的出现是具有 历史的必然性。在后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对辰河高腔的起源、及辰河高腔语 言及音乐特征做详细的比较研究。从这方面大家将会了解到辰河高腔的出 。湖南省文化厅湖南戏曲音乐集成文化艺术出版社p 5 页 。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湖南文化艺术出版社p 2 6 页 。湖南省文化厅湖南戏曲音乐集成文化艺术出版社p 5 页 硕士学位论文 现、发展与怀化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是紧紧联系的,辰河高腔是怀化地区 传统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1 1 2 辰河高腔的起源 、 辰河高腔又称辰河戏,古老的辰河戏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很少一部分昆 腔在内的而以高腔为主的一个地方剧种。由于它长期活动在闭塞山区的历 史原因,关于它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以下关于辰河高腔的源流都是据一 些老艺人的口述总结的。 “辰河戏”这一名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除了湖南省沅陵县 的力报在1 9 4 4 年登载的简谈辰河戏一文中出现过,很少能见到这 样的文字,人们的口头上也很少提及。到1 9 5 5 年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 出时,才正式的定名和普遍的称呼起来。湘西地处边陲,交通险阻,文风 闭塞,很少有外来的剧种,由于弹腔在辰河戏里一直都不占主要地位,而 昆腔由仅仅在某些剧目存留有个别的部分,比如红梅阁中的“判奸”, 百花亭中的“斩巴”等为数不多,不引人注意,故人们提到辰河戏, 主要是指高腔而言。高腔是辰河戏中最具特点的声腔,是辰河戏的代表。 在谈辰河戏时实际上就是指的“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是一个流传地区很广而又颇有声誉的地方剧种。对于它的 源流沿革等等,却没有任何的文字资料可考,只有一些零散的记载,而传 伺又是众说纷纭。据辰河高腔围鼓堂名家已故的老中医杨锡寿谈:“有山东 高唐州卢公,四川为官。明末清初去官回籍,时值战乱,遂客居辰溪,游 于士绅中,以琴棋书画为娱。卢公固精音律,谙戏文。乃与诸绅结合地方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土调,创曲牌,定唱腔,是为辰河高腔之始, 据泸溪县浦市以故的围鼓泰斗,老中医印佛痴说:“清代咸丰时老醇亲 王奕环素好戏曲,在自己的府中举办了一个名小恩荣的戏曲科班,专 教弋阳腔,素习昆腔。学生则从弋阳县自己的领地地丁子弟中选拔。后奕 环死,科班散,学生流散,有的辗转来到浦市,以弋阳腔结合当地的曲调, 遂创造出“辰河高腔”这种说法教为普遍。但究竟是何人创始,各姓均没 有考证。 此外,还有老艺人石玉松、杨世济、陈盛昌等的不同说法。石玉松说: “辰河高腔系高邮( 属浙江省) 客商带到浦市的。”杨世济说:“有四川皮 纸客来浦市沿街卖唱,当地人听其曲调动听,每逢红白喜事,即约至家唱 乐,后遂发展成为辰河高腔。 根据以上三种说法:第一,辰河高腔是从弋阳腔而来,属戏曲四大声腔 中的弋阳腔范围。第二,发源地是在泸溪县浦市镇。第三,形成时期是在 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现在的辰河高腔老艺人陈盛昌老师也是这样阐述的。 而且这在某些地方志上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印记。如湖南省志有这样 的记载:“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曲唱”。可以证明浦市高腔极为 兴盛。又乾隆三十年( 1 7 3 5 ) ,辰州府志载:“郡中无娼优陋习,梨园弟 子介来自外境当时的辰州是包括沅陵、泸溪、辰溪和浦市四县的。作为府 志这一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可见,高腔的形成至少是乾隆之后了。浦 市成为辰河高腔的发源地是有根据的。浦市虽然是泸溪县的一个集镇,但 是从明代起即为著名的码头,湘西主要的物集基地,到清代已是各省商贾 。湖南省戏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湖南文化艺术出版社p 6 1 页 硕士学位论文 云集,会馆林立,梨园会聚,有“小南京”之称。所以说高腔由此发源而 起,不是没有道理的,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经济上的发展必将带来文化 上的发展。“中国戏曲剧种表”列举了全国的各个地方的剧种,就有“辰河 高腔”,如下: 名称 形成时期形成地点所唱腔调流布地区附注 高腔、低 湖南泸溪县 湖南黔阳以高腔为 辰河戏清代末叶牌子、昆 浦市镇地区 主 腔、弹腔 该表所列的各项与辰河高腔起源的几种说法大体是相吻合的,由此看 来,“辰河高腔”发祥于浦市,形成于清代末叶时期。 1 1 3 辰河高腔的流布情况 辰河高腔主要流行于沅水中、上游广大地域。包括今湖南省怀化地区的 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县、新晃侗族自治县、 怀化市、黔阳县、洪江市、会同县、靖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湘西土家族 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县、卢溪县、凤凰县、古丈县、永顺县、保靖县、龙山 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县、黄平县、三穗县、台江县、 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凯里市,铜仁地区的铜仁县、玉屏侗族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江口县、万山特区;四川省的绣山土家族自治县、酉阳 土家族自治县;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来风县,宣恩县和咸丰县。 另外,都柳江流域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从江县,乌江 流域贵州省铜仁地区的印江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县也是辰河高腔的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流行地区 辰河戏流布图 1 2 辰河高腔的演出、组织的基本存在形式 辰河高腔至今,长达数百年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一些老艺人、 剧作家的不断改进及其历史发展不同阶段、环境的影响,它逐渐的形成和 发展。辰河高腔源于弋阳腔、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早年,辰河 戏高台班( 舞台演出) 、矮台班( 木偶) 、围鼓堂( 坐唱) 三种演出形成并 重。清末明初以后,逐渐以高台班为主。以下本文对这三种演出、组织的 基本形式做简单的介绍: 。沅陵县文化局沅陵县文化志p 6 1 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围鼓堂 辰河高腔这一剧目形成的初期,是以堂会形式在一些私家演唱,这里 讲的堂会也就是指“围鼓堂”。它是一种业余的、不画妆的、配乐器坐着演 唱辰河高腔的形式,又称“围鼓堂子”或简称“堂子”。这种演唱形式因众 人围于鼓边,故又称打围鼓、围鼓戏。关于辰河高腔打围鼓的形式在辰 溪县志,风俗志有一段记载:“今成乡善曲者,遇邻里喜庆,邀至其 家唱高腔戏,配以鼓乐,不装扮,谓之打围鼓,亦日唱坐场。”函 围堂鼓大都有班名。每班设堂长一人,负责领导工作;管班一人,负 责保管乐器、对外联系,通知成员参加活动。任管班者往往身份较低。围 堂鼓的人数不拘,一般在二十人左右。 地方上某些乡坤、文人,在荼余酒后也喜欢以长高腔消遣。他们中某 些人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谙音律,懂曲牌,由于这些人的参加活动,主人 家对打围堂鼓者招待殷勤,至今辰溪一带还保留着打围堂鼓者坐正席的习 惯。 打围堂鼓时,乐队、演员的位置都是有一定规定的。开演前还有一些 简单的仪式。以主人家摆设的桌子为中心,桌子前右角放鼓,设鼓师之座, 称“白虎”。桌子后边设两座,是两座钹子。桌子前右边设座是唢呐手的, 称“青龙”。桌子对面设座是大锣。鼓师的左前边是小锣,唱旦行者坐桌子 右边,唱生行者坐桌子的左边,唱净行、丑行者坐桌子对面。 围堂鼓在辰河戏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一定的历史地位的。由于它是一 种业余、自娱自乐的演出形式,且对场地要求不大,移动不多,对参加演 。辰溪县志,风俗志 i o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出者也无严格规定,这就决定了参加这一活动的人,包括观众是相当广泛 的。辰河戏能在群众中扎根,遍及城乡的大量围鼓堂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在围鼓堂中,有不少的知识分子参加,他们经常与艺人们一起切磋声腔、 修改剧本,为辰溪戏的发展、流传起了重要的作用。 1 2 3 矮台班 矮台班,在辰河戏艺人的行话里指的是木偶班;矮台戏,指的是木偶 戏,群众一般称之为“木脑壳戏”或是“棒棒戏”。木偶戏在湘西等辰河戏 流行的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辰河戏矮台班有本家一人,一般是衣箱所有者,是班子的负责人。生、 旦、净、丑各行一人,另外还有一个“包扎”( 给木偶穿戴) ;为了节省开 支,有的就带上两个徒弟。大体上一个矮台班是七至九人。辰河戏矮台班 只有行当的分工,没有专门打场面的人,因此要求演员都能吹、打,还要 能托“菩萨”( 木偶) 。 矮台戏演出对场地要求不高,随处可以演出,因收费低廉,极为普及, 因此流行也比较广泛。不少艺人经过矮台班的锻炼走上了高台。矮台班在 对辰河戏的普及、剧目的流传和高台人才的培养方面,与围堂鼓有着同样 的历史贡献。不仅如此,它还在表演艺术上影响着高台班。在辰河高腔的 几个流派中,溆浦派表演上的粗犷、灵活、富于激情等特色,都与矮台班 有着直接的关系。 1 2 4 高台班 辰河戏高台班,是指有演员化妆在舞台上演出的班子。有科班、江湖 班、巫师班等几种形式。下面分别介绍: 硕士学位论文 ( 1 ) 科班 辰河戏历史上的科班不多,按所授的声腔来分有三种形式:高腔科班、 高弹合科班、弹腔科班。由于高腔难学,本家愿办高腔科班者极少,因此, 以弹腔科班居多。 辰河戏科班有一套较完整的制度。每班设本家一人,师父数人,打剧 本先生一人,勤杂一人,大师兄二人。本家,一般为开办科班支付费用者, 也有由数人出资开班而请地方上一位有地位的人挂名为本家,还有由有名 望的艺人任本家的。本家就是科班的总负责人。师父是向艺徒们打剧本和 做些文字上解释工作的人。大师兄,协助师父教学的大艺徒。勤杂,担负 科班里的杂务,主要工作是看孩子。 ( 2 ) 江湖班 辰河戏江湖班,是指由辰河戏艺人组成的职业演出团体。它的起于何 时尚无确切的文字资料。 江湖班一般为二、三十人,多至四十人。本家是整个班子的总负责人。 通常都是衣箱的所有者,他们有的是辰河戏的艺人,有的则是喜爱辰河戏 者或是想以此赚钱的人。本家下设管班一人,他是业务上的负责人,同时 负责接洽雇主,订立合同。场面上有六人,打鼓艺人,唢呐一人,大锣一 人,小锣一人,头钹一人,二钹一人。辰河戏高台班演员分行,有生、旦、 净、丑、外、付、末、贴八个行当。所以人们称辰河戏艺人为“八角弟子”, 由于老旦的戏较少,按照传统习惯没有专行,老旦的戏由丑行担任。 ( 3 ) 巫师班 巫师,湘西一带都称之为“老师”,因此巫师班子俗称“老师班子”。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巫师敬神还愿是唱傩戏的,后因剧目单调和其他一些原因,逐将阳戏( 另 一戏种) 也搬上了敬神的舞台。但这两种戏的表演都比较粗俗,一些有钱 的人家觉得这样的演出有损他们的身份,要求改用高腔还愿。为了适应这 一情况,民国以来,许多老师都被迫学习高腔,一些辰河戏艺人也被他们 请进巫师班的协助演出。 第二章:辰河高腔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 2 1 高腔曲牌的唱词 辰河高腔的唱词,以长短句式的词曲体形式为主,如观花赶关的一 段唱词: 楼台倒映如池塘,绿树阴波夏日长。 一架蔷薇满园香,欢心畅。 叫宫娥你与我把珠帘高卷, 好和夫妻自饮道,明月在上,明月在上。 除这样的唱词外还,还有其他的几种韵文体。归纳如下: 2 1 1 诗 辰河高腔的唱词,有时候就是采用旧体诗的形式。这种诗体唱词来历是 相当久远的。还有些曲牌,虽然挂的是词曲体的牌名,但实际上还是唱诗。 例: 暑往寒来春夏秋, 夕阳桥下水东流, 。湖南省黔阳地区戏曲工作室辰河戏音乐资料p 5 8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将军战马今何在, 野草闲花满地愁o 。 2 1 2 变文体 变文体就是以比较整齐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作上、下旬来叙咏某事某物的 文体形式。少则四、六、八句,多的可以成为书卷。 例:观花赶关 曾记大战十亭关, 你我二人排开战。 二人未战三五合, 宋将个个败马前。 将你们押至银英, 父王一见心欢喜。 命得皇门把线牵, 才将你我配良缘。 夫妻匹配皇宫院, 朝饮酒来暮同欢。 并没把你来轻贱, 你背我私逃为那般圆。 2 1 3 词 这里讲的是长短句的词牌子。辰河高腔的唱词,有一部分就是古代词牌 子的形式,也有根据诃牌子的格式产生的变体。 。湖南省黔阳地区戏曲工作室辰河戏音乐资料p 7 6 页 。湖南省黔阳地区戏曲工作室辰河残音乐资料p 1 8 7 页 1 4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2 1 4 曲和传奇 曲,是指元代最流行的一种文体形式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两门连 接多个曲牌以咏某事某物,叫散套。杂剧则是利用散套这一形式,加上念 白,由人物登台演唱,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他已成为一种完整的戏剧形 式。传奇是明代盛行的戏剧文体,它的前身是宋元的南戏,与元杂剧的主 要区别就是体制不同。 传统的辰河高腔大多数演的都是元明人的杂剧和传奇。因此,长短句式 的词曲体就形成了辰河高腔的主要形式。 以上介绍的都是传统辰河高腔唱词的几种韵文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历 史的进步,在近现代,为了辰河高腔的发展和适合老百姓对唱词通俗易懂 的要求,一部分辰河高腔的工作者创作了结合现代语言为唱词的新的辰河 高腔的本子。如寡妇链就是以现代语言为唱词,以现代一个真实故事 为题才的现代版的辰河高腔剧本。它在保留传统辰河高腔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曾加了许多的新的艺术元素,如舞台灯光的运用。 2 2 辰河高腔的音乐组成 戏曲从音乐上说,它应该包括声乐、器乐两个部分,声乐包括念白和 唱腔,器乐包括乐器组成的小型民族管弦( 又称文场) 和打击乐( 又称武 场) 。戏曲音乐是汇集了民族和民间的声乐、器乐的优秀成果发展起来的。 其中,声乐占有主要地位,器乐则是辅助性的。其所以如此,也是由戏曲 音乐的特性决定的,因为戏曲既是一种歌唱的戏剧,它要刻画人物形象, 就不能不以声乐为主要手段。但是器乐在戏曲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略的, 它能烘托人物、环境等等。在辰河高腔中伴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辰河高 硕士学位论文 腔是戏曲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音乐”上去研究辰河高腔和戏曲所包 含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2 2 1 声乐部分 念白是中国戏曲中一个特殊的表现手段。它来自生活语言,在韵律、 节奏方面又要高于生活语言。它既要体现文词的韵律节奏,又要体现声音上 感情语调的节奏。白与唱在音乐性、动作性方面都要既统一有协调。念自在 音乐性、节奏感方面很有特色,韵律感方面要求很高。在戏曲音乐中念和白 是有区别的,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节奏性、旋律性和韵律感“念”包括人物 上场后的吟诵的引子、定场诗、下场诗、等韵文。音乐性较强,易于和唱和 衔接。“白”即道白,一般一无韵律的长短句,节奏感强。 曲例1 二犯驻云飞 i 搬圮矩,戗薹毽【小且】囊 i2 c ( 上字舅, 牺金擎洧曩 墨宗黪记潜 【币毒头】 f 童n 虹l 。n m 重照a is i 最丌丑,毒五鬲 囊 下磊坤。 fo 。垒喜ip 曩lo oo o l - 。_ 、,_ - - 、 1 i 一- 童:毒i4 皇i 量工、立i 髓下 峒采 r 止血越m 丝灶姓i l 一亘l in 蕴i t 了r 1 iioi 基新 表。 1 童妻垂ln ino口o10o s 巡i 台 静曼红i 台) - 童s if 一童上曼重一 ( 啊 囊了绣犍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在辰河高腔的声乐唱腔中,“念”是戏剧音乐中重要的音乐组成部分,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白”。辰河高腔的“念”有一定的讲究,其文字结构自 由,时间不长,语义性突出。“念”在辰河戏唱本中常被标记出来,如辰河 戏三请梨花中就标记有“停音唱”。“对念”等段落。在考察高腔音乐中, 笔者发现辰河高腔中的“念”与当地道教法事中的“念”有些相似。但是两 者之间又有不同之处,辰河高腔中的“念”比起道教法事超度亡灵中“念” 的经忏诵唱来说音乐性显得强烈些,在音列的组合上相对变化也多些。 唱腔一它在辰河戏音乐中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 要手段,唱腔也是决定一个剧种风格的重要的因素。辰河高腔的唱腔特点就 使得它纯朴,它常以清角音的突出运用造成两个宫调的并置交替,很有独到 的情调色彩。 唱是辰河高腔的主要特色。从声乐角度去观察辰河高腔具有多元、兼容、 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民族特质,在演唱方式上有其模式化的特征。在辰河高腔 的戏本唱段中,无论是字、词的运用或内容表现都十分生动,富于华彩。字、 句的结构相对规整,节奏活泼,旋律优美。辰河高腔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大 家注意:首先,在唱戏本旋律时,声腔的高音区冗长,有一特殊腔韵贯穿,爆 破音强烈。由于受当地语言的影响,真假声结合是高腔中常有的形式,在唱 腔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韵味风格。其次是润腔,辰河高腔润腔也十分特 殊,有特殊的演唱技巧和音乐风格,演唱者在歌唱时常用呐喊式发声模式,在 用嗓和润腔上形成了声音高亢、音量强大、富有穿透力的演唱特点。如辰河 戏大审柏玉霜第二幕中的一个唱段,在演唱时,旋律第一个音在重复前面 音的基础上,往上二度和三度弹跳,并在之后的稳定音上作保持,气息流畅, 硕士学位论文 真假声交替,给旋律的推进增加了活力。演唱者可根据情绪和剧情需要而变 换音域,行腔时节奏复杂,有时平和,有时高亢,仿佛溶入了现代戏剧因素,但 古吟诵遗风浓厚。 辰河高腔的唱腔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为抒情性唱腔。这类唱腔多为四拍子、八拍子或是慢二拍子的曲 调,其特点为速度慢,旋律婉转曲折,歌唱性强,字多腔少,抒情性强。宣 于表现人物深沉、细腻的内心感情,传统有所谓“词情少而声腔多”的说法, 就是这一类长于抒发内在感情的曲调。所以,这种唱腔大多用在剧中人自思 自叹或倾诉衷肠等地方。例折宫花: 曲例2 1 :;c 2 4 4 4 ,、7 、7 、7 一、 5 一l 曼卫3 呈量2 l05 3i31 _ _ 2 22 一l2 且1 一一i5 一一一i 恨 当初是我不信神明 ji h i525 65 4403245 3 卜一6 。会3 12l5 一一 li65 了i l 5ll 2 i 劝姐姐杀生 八、 旦卫墨卫三窒2l 呈且1 一一lj 一一三鱼100 曼墨5i 22 害燃 斋 3 盆110i5盆33 5321 1006 55 i6 行3 五23 赢10r o5 2i 2 iii 弓z2l i 房折到桥 亭 岂知道举头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第二类为叙事性唱腔。这类唱腔多为快二拍子或是一拍子的曲调。其特 点为速度略快,旋律较平直简朴,字多腔少,朗诵性强,是一种边叙述边抒 情的叙述性唱腔。传统有所谓“词情多而声情少”的说法就属于这一类的曲 调,适用于叙述,对答的场合。它常用于交待情节或叙述人物心情,听来如 同吟诵。如一枝春: 曲例3 1 邓1 “ 。 入 业i5l 5i5i 丝i 丛i 出i1i6i5i5l5i5i 业i5l 耻i2i 地i 奴这里如醉,意似痴不见时,千言 x 、 2 盟l 业i 逊i 址i 蟹i 1i 山i 山i 盟l3i 盥i1 i5i5i5i 万语,短叹长吁 红豆惹相思惹相 思 业i 址iu l2l 盟i3i3i33i1i3i3i 垃i1i _ _ _ 一 惹何及相逢,若笑颜开半句无,颜开半句无。 第三类为戏剧性唱腔。这类唱腔多为节拍自由的散板,节奏、速度的伸 缩有极大的灵活性,场次的安排可疏可密,长于表现强烈激昂的情绪,具有 节拍规整的曲调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唱腔大多在戏剧冲突激烈,或 是人物感情强化等场面的运用。如油莺儿: 硕士学位论文 曲例4 l ;c ( 白) 哈银锤! 墨5 一33 1 25 3 量2 缒5 缒li 2 3122 丝60l 毫光射天空好 一 似 ,、 i 3 丛2105 一山i12 11 一山1005 一i 盟2 三6 i1m 2 出洞蛟龙 感 苍天来扶助 03l _ 6 66i , 、 、 2 3 5351 0i 6 _ _ 5 53i 5 一一10i2 业 _ _ _ _ _ - - _ _ _ _ _ 一 扶助我成大功 呀! 呀! 呀!不由人 ,、 i 盟5 32 i 丛600i i 一3 2 12l2 墨4 - 4i 苦孜孜笑盈盈,苦孜孜笑 12 ! l 一山1 0000100 i i 盈盈 这三类具有不同性能的曲调的交替运用,就构成了辰河高腔音乐丰富多 彩的戏剧性。在不同的戏剧场合,这三类曲调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演唱辰河高腔的演唱艺术,在整个辰河高腔的演出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明代的音乐理论家王骥德说:“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演唱不仅 体现唱腔的创作意图,而且给唱腔以丰富和润色。辰河高腔的演唱在长期的 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专业技巧。无论是在咬字、行腔、润饰等方面 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具有共同的民族特色。 辰河高腔演唱讲究气、声、字、情、及其相互的关系。传统的演唱把气 辰河高腔音乐研究 息的运用与控制作为发声与歌唱的基础,要求声音发至丹田,并有各种各样 的呼吸方法,即所谓的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这些方法统称为气 口。气口的正确运用,不但可以保证声音圆润,唱腔饱满,而且也是演唱中 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常因气口的运用恰当而使感情饱满,演唱生辉。对声 音的要求则是响润耐久,而要避免尖粗沉郁的声音。因为圆润自然的发声, 才能给人以美感。辰河高腔演唱又讲究“字正腔圆”,十分注意声与字的关 系。因为从发声进入演唱后,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使观众能听清所 唱为何意,就成了唱功的第一位的要求,它的演唱把“字正”的要求提到了 很重要的高度,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方法与技巧。为了出字准确,就要求演唱 者能分清每一个字的音韵、四声,掌握每个字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口型,以及 如何出字、归韵、收声等技巧。由于声与字的这种关系,便形成了辰河高腔 发声特有的共鸣方法,与演唱中特殊的润腔方法与装饰唱法。但这一切毕竟 也还只是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而最终目的还是表达感情,表现人物。以声 传情,以情动人,这就是辰河高腔演唱的最高审美标准。 2 2 2 器乐部分 器乐部分的表现,在辰河高腔音乐中虽然处于辅助地位,却是不可缺少的 环节,并且具有声乐所不能达到的长处。传统的辰河高腔器乐是由管乐器( 指 唢呐) 打击乐器( 小锣、大桶鼓、旗子鼓、课子等等) 两个部分组成。但是 在近代排练现代戏也慢慢的增加了弦乐( 如京胡、二胡、三弦等) 。每一组 都包含了若干不同的乐器,每一种乐器又有其不同的性能与色彩。每当它们 组合在一起时,便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节奏鲜明等等特点。各种乐器以 不同的形式组合,在组合中突出唢呐的独特的帮腔作用,这样便有不同的色 硕士学位论文 调与层次,可以适应不同的戏剧场面的要求,表现不同的情调、气氛。辰河 高腔之所以形成了与其他剧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主奏乐器( 唢呐) 以及乐 器组合的形式差异,又是形成该剧种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辰河高腔的打击 乐器,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它以打击乐的广泛运用、并与表演动作直接相 配合为特点。剧中人物的每一动作,无论是哭、笑、思索、对话,以至激烈 的开打、威武的亮相,往往因打击乐的烘托而突出了节奏感,也突出了它的 情绪、气氛,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器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演唱伴奏。演唱是不能缺少器乐伴奏的衬托的, 人们常常用红花和绿叶来比喻两者的关系,因为动人的歌唱往往藉精彩的伴 奏而显得其美。对器乐的伴奏作用,可归纳为两点:一是伴奏是为辅助、衬 托演唱而存在的,是为丰富唱腔的色泽和华彩;二是伴奏要对演唱起扶、保、 领、带的作用,要在调高、音准、节奏等方面对演唱加以规范。同时又在速 度的变化上加以控制和引导,使演唱者有所凭借和依靠。而不致荒腔、走调 或脱板。 器乐也有描写性的特长。这是一种特殊的描写,它是以音响的手段来组 成各种音乐的画面。因此器乐还有着烘托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作用。 辰河高腔它有各种各样的器乐曲牌,打击乐也有各种各样的锣鼓点子,它们 是组成剧中场景音乐的手段。 乐队的传统特点是少而精。无论是文场还是武场,都以乐器数量不多却 能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性能及独特的音响,因而能取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器 乐伴奏,除了能充分显示卓越的演奏技巧外,还与演唱及表演动作严密的配 合,这种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