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南戏张协状元在仅存的永乐大典最后一卷中,为温州书会才人 编写而成。本文通过对张量词进行穷尽式研究,结合宋代其它文献,尽 可能勾勒出该时期的量词系统的基本面貌,为汉语量词发展史研究做出一点 贡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 结合,还运用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描写分析。除了采用传 统语法理论和语义场、语义特征分析理论之外,还将借鉴近些年新引进的一 些语言学理论,包括语法化理论、认知语言学、主观性与主观化等理论。 全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分四章。前言包括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理论背 景等。第一章为汉语量词概述,第二章对张名量词、动量词进行详尽的 分类描写,第三章阐释张量词的语法、语义特征,第四章对张量词 进行历时、共时考察。结语对本文的结论和成果进行总结。 本文从共时角度对张量词系统进行静态分析描写,又从历时角度对 张量词系统进行考察,通过上串下联,初步勾勒出了张量词系统的 继承和发展情况,归纳出了张量词在汉语量词史中的地位,即:张量 词系统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和现代汉语量词系统已比较接近;同时,张 量词系统也有一些局限性,还有待于发展。 关键词:张协状元宋代量词系统概述描写语法特征 语义特征历时、共时考察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 x e z h u a n g y u a niso n eo ft h ed r a m a si nl a t e rs o n gd y n a s t y i t c a no n l yb ef o u n di nt h el a s tv o l u m eo fy o n g l e d a d i a na n dw a sw r i t t e n b yam a no fl e t t e r si nw e n z h o us h u h u i t h i st h e s i se x p l o r e dm a n ya s p e c t s a b o u tt h em e a s u r ew o r d sinz h a n e , a n da ls oc o m p a r e ditw it ht h eo t h e r w o r k e r so f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r yt od e s c r i b et h eo u t li n e so ft h es y s t e m ,o fm e a s u r ew o r d sa tt h a tt i m e t h er e s u l t sw i l lm a k es o m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t h ed i a c h r o n i cs t u d yo ft h ec h i n e s em e a s u r ew o r d s n o t o n l y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b u ta l s o s y n c h r o n i ca n dd i a c h r o n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w e r ea p p l i e di nt h i sp a p e r , w ea l s oa b s o r b e da n dm a d ef u l lu s eo ft h el a t e s tt h e o r i e si n1 i n g u i s t i c s , s u c ha sg r a m m a t i c a li z a t i o nt h e o r y ,m e t a p h o rt h e o r yi n c o g n i t i v e 1 i n g u i s t i c s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 s u b j e c t i v i s a t i o nt h e o r yi nf u n c t i o n a l 1 i n g u i s t i c s , a n ds oo n t h ep a p e ri sm a d eu p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b e s i d e st h ep r e f a c ea n dt h e s u m m a r y t h ep r e f a c ep r e s e n t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m e t h o d sa n dt h e o r i e s o ft h es t u d y c h a p t e ro n eo u t li n e s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a b o u tc h i n e s e m e a s u r ew o r d s c h a p t e rt w og i v e sd e t a il e da n a l y s e s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 s o ft h en o u n m e a s u r ew o r d sa n dt h ev e r b 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z h a n g c h a p t e r t h r e ea n a l y s e st h eg r a m m a ra n ds e m a n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m e a s u r e w o r d si nz h a n g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w ed os o m ed i a c h r o n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a n ds y n c h r o n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ft h e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z h a n g i nt h e e n d ,ac o n c l u si o nisd r a w na b o u t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dt h es y s t e mo fm e a s u r ew o r d ss y n c h r o n i c a l l ya n d s t a t i c a l l ya n da l s om a d ead i a c h r o n i cc o m p a r i s o na b o u tt h es y s t e mo f 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z h a n gt os h o wi t sf e a t u r e sa n de v o l u t i o n s f i n a l l y w er e a c h e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s y s t e mo f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z h a n g 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e v o l u t i o n so ft h ec h i n e s em e a s u r ew o r d s , a n dt h em e a s u r ew o r d si nz h a n gw a sc l o s et oc o m p l e t ea n ds i m il a rt o t h a ti n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b u tt h e ya r en o ts op e r f e c ta n dn e e d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z h a n g x i e z h u a n g y u a n t h es y s t e mo fm e a s u r ew o r d so fs o n gd y n a s t yo u t li n e s d e s c r i b e t h e g r a m m a r c h a r a c t e r is tic st h es e m a n ticc h a r a c t e r is tic s s y n c h r o n i ca n dd i a c h r o n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蓝叉忍 矿7 年f 月2 7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师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蓝殳导 导师签名: 7 0 必垮 胪7 年朋7 日 前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量词产生于上古,其系统形成于中古,但在近代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对近代汉语量词系统进行研 究,自然意义重大。我们现在对近些年来学术界关于汉语量词研究的一些课题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有关汉语量词历时演变方面的成果,这方面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取得了一些重 要成果,如刘世儒的一系列论文及其经典性量词著作,另外黄盛璋、黄载君等也发表了关于量词的重 要论文。八十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面世,研究对象也更 加宽泛。除了传世文献,很多学者特别关注出土文献中的量词,很多出土文献口语化程度较高,年代 可信,例如甲骨文、金文、汉简、帛书及敦煌文献等,这些研究对弄清汉语量词发展演变是具有很高 价值的。在对待传世文献方面,一般更重视年代确定,口语程度较高的文献,例如诗词、古白话小说、 儒家语录、禅宗语录等等,例如王绍新( 1 9 8 9 、1 9 9 2 、1 9 9 7 、2 0 0 5 ) 的一系列关于唐五代量词的论文, 赵中方( 1 9 9 1 、1 9 9 2 ) 等的论文。很多学位论文也对专书量词进行穷尽式研究,我们认为这种研究价 值很大,专书专题的研究是真正弄清量词发展历史的基石。汉语量词历时演变方面的研究大多以描写 为主,对所涉及的簧词的语义、语法特征进行详细描写,有的也涉及到对量词认知、语用、修辞等方 面的研究。总体说来,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注重量词出现时间、使用情况、语法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涉及到了诸如语义、语法、语用、认知、修辞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总的来说, 对量词的语法功能的研究还是最主要的。何杰( 2 0 0 1 ) 对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做了简要的总结。邵敬敏 ( 1 9 9 3 ,1 9 9 6 ) 的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名量词与名词,动量词与动词之间的相互选择关系,从语义、 语法的角度对汉语量词作了精彩的论述。石毓智( 2 0 0 0 :1 1 旷1 3 2 ) 认为物体各维度之间的比例是表 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而物质性是这类量词的第二位认知基础。石毓智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 启发,那就是量词的使用是有理据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搭配习惯使然,我们应深入挖掘每个量词的 认知基础。 量词语法化及量词范畴生成问题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极具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对量词的深入 认识,但并非全新的课题,刘世儒( 1 9 6 5 ) 、郭锡良( 1 9 9 9 ) 培都以“数+ 量+ 名”格式的确立为量词词 类形成的标志。语法化理论介绍到国内后,石毓智、李讷( 2 0 0 l :2 8 2 _ 3 0 4 ) 量词语法化的动因和过 程一文讨论了量词语法化的途径,认为古汉语存在v “) + x 的格式,其中x 是谓词性成分( 数量词、 时间词是其中的两种) ,由于动补结构的发展成熟,一个句子不再允许出现两个谓语中心,造成x 句 法地位的失落,x 前移至v 或。之前,汉语“名+ 数+ 量”向“数+ 量+ 名”的转变首先发生在宾语位 置上,而后“数+ 量+ 名”格式才出现在主语及其它句法位置上,一直到宋元时期“数+ 量+ 名”格式才 建立起来,量词才真正形成了一个词类。v + o + t i m e 语序也发生了变化形成v + t i m e + o 的格式( 0 为人称代词除外) 形成的时间更晚,红楼梦时期v + o + t i m e 语序仍占主导地位。金福芬、陈国华( 2 0 0 2 : 8 一1 4 :) 从量词结构的变化和量词语义的演变两个角度论述了汉语量词语法化的过程g 。词类的语法化 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每个具体的量词的语法化历程还需挖掘,本文也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游 顺钊( 1 9 8 8 :3 6 1 3 6 5 ) 一文从认知的角度认为量词的出现是源于语言上记忆的需要,最早的量词“临 时量词”( 如“人三人”的第二个“人”) 即为明证,“临时量词”的产生并非语义上的需要,当一个数 量名词结构中表达数目的字相当多时,就需要重复前面的名词,于是临时量词就产生了,而临时量词 正是量词的原型( p r o t o t y p e ) 啦。李宇明( 2 0 0 0 ) 也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证明了名量词的源头应是拷贝 量词( 即游氏所谓“临时量词”)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汉语量词是从其它语言借来的,例如游汝杰( 1 9 8 2 ) 龟通过汉台语对比研究,提出汉语量词是来自于台语,这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讨论。不过,大多数学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 m 南昌:江两教育出版社2 0 0 0 郭锡良汉语史论集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9 会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 j 清华大学学报2 0 0 2 增1 期 游顺钊从认知角度探讨卜古汉语名量词的起源 j 中国语文1 9 9 8 第5 期 游汝杰论台语量词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底层遗存 j 民族语文1 9 8 2 第2 期 者还是坚持量词是汉语内部生成的。 二、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1 ) 考察张协状元的量词系统并进行分类、描写,归纳其语义、语法、语用特征及方位面貌等。 ( 2 ) 试图用比较的方法考察张量词的词汇化、语法化过程及其与其他文体专书的异同。 ( 3 ) 试图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来研究整个宋代这一断代量词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 4 ) 将张量词放入到整个量词史中考察,归纳总结得出其在量词史上的地位。 三、研究方法 l 、鉴别原文,准备资料。尽可能利用早期的、比较可靠的版本来鉴别自己所选择的当今出版的较 好注本。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统计方法,用定量分析的结果来验证定性分析的结论,我们 拟对张全书的量词及相应的语言现象作穷尽式的调查统计,用数据说话。 3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我们拟对张量词的适用范围、语法功能、语义特征等问题进行详尽地 静态描写,在此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对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加以解释。 4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这对于认清某些语言现象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将在对张量词 系统进行共时研究的基础上,分辨差异、发现问题,进一步对其进行历时考察,以观察其历史演变情 况,显现其在汉语量词史中的地位。 四、研究意义 1 、量词研究的意义 量词是一种粘着词,一种功能词。它一般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语法化(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 而来。 对这些词为什么会语法化为量词,如何语法化为量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详细地理清汉 语史的发展脉络,深化汉语各个层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进而有助于我 们对汉语发展的将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判断,有助于我们在现阶段对现代汉语做出合理的规范。 ( 1 ) 量词研究在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汉语方言复杂,各方言区在运用量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汉语各个方言区在运用量词方面 存在显著差别。因此,对量词加以研究,也就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汉语各方言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 推j 。普通话的工作。 ( 2 ) 量词研究在对外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国家开设了汉语教程,也有不少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汉 语的家乡学习中文。但外国入学中文的难点之一就是量词的掌握。因此加强对汉语量词的研究,有助 于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对外开放。 ( 3 ) 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量词对比研究的意义 中国除汉族外还有5 5 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中国人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但还有一部分中国人讲 的语言或属阿尔泰语系,或属南亚语系,或属南岛语系,或属印欧语系。在此,量词研究可以说为汉 语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相对比提供一些借鉴的依据。 ( 4 ) 量词研究在汉语史上的意义 量词的研究相对其他词语的研究而言较为薄弱。研究并综合各断代量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 量词“史”就明了了,同时又能从断代量词的共时描写和历史比较分析中揭示时代语言的某些特点。 2 、戏剧文体量词研究的意义 目前专书量词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是诗歌、笔记小说和禅宗语录等,例如苏轼作品量词研究、 量词研究、 量词研究和 量词研究,对于戏剧这一文体量词 的研究在我国的量词研究史中几乎是空白。不同的文体及语体的量词有着不同的特征,为全面反映量 2 词在历史上的面貌,就应该研究所有文体中的量词特征。这样既可以填补目前的空白点,也为日后撰 写汉语量词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同一时期不同文体间量词比较的意义 研究一个断代或者量词史上的量词特点及其规律,光靠研究一本专著是完全不够的。为避免孤证 之嫌,将同一时期,不同的专著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将不同文体间的量词进行比较研究,才能较为 全面的反映这一时期一些量词的特征和规律来。也才能为量词史的描写提供正确的论点与材料。并且 量词是最具汉语特色的词类,因而比较量词在几种不同文体和语体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出不同文体的 不同语言特色。 五、语料选择 汉语晕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课题,但至今尚无一本汉语量词史方面的专著问世,其原因在于汉语 量词的历史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为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进行专书研究和断 代研究。由此,选择恰当的专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程湘清先生提出的三项条件:第一、要看口述或 撰写某种专书的作者是否属于该时代;第二、要看专书的语言是否接近或反映该断代的口语,这是最 重要的一条标准;第三、要看专书的篇幅大小是否具有相当的语言容量。 南戏张协状元在仅存的永乐大典最后一卷中,为温州书会才人编写而成,其写作年代历 被诤讼,莫衷一是。但总的看来,大致不出宋元一代。此其一。其二、一般来说,与诗词相比,戏曲 更接近于口语。张几近南戏早期的作品,文辞以“不施浮采的白描为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语 言的使用情况。并且,由于“戏文三种未经明人妄改”,因而是研究宋元一代语言比较可靠的第 一手资料。其三、张5 万的容量己具备一定的语言容量了。 总之,张为宋代的、口语程度较高的、语言容量较大的一部具有近代汉语研究价值的著作, 基本能反映该历史时期的语言风貌。 六、语料来源 1 、中华书局1 9 7 9 年出版的由钱南扬校注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的第一部戏曲张协状元。 2 、其他文献主要以国学宝典电子语料库为依据,引用时将核对原文,转引的语料将注明来源。 七、理论背景 本研究中,除了采用传统语法理论和语义场、语义特征分析等理论之外,还将借鉴近年新引进的 一些语言学理论,包括语法化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观性与主观化等,我们将运用这些理论对研 究中碰到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 第一章汉语量词概述 第一节汉语量词发展概况 量词是汉语言的特点之一。它是我国汉民族语言中十分活跃而又极其普通的一类词,有着源远流 长的历史。汉语量词的发展到最后的定名,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期,指从有文字记载的甲骨 文到魏晋以前;二、大发展期,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完善、成熟期,指唐宋元明清时期;四、正 名期,指清末到当代。下面分别加以浅述。 萌芽期:据王力( 1 9 8 9 ) 在殷墟卜辞中出现了度量衡单位词“升”,容器单位词“卣”,集体单 位词“朋”等十来个量词。甲骨文中量词的运用范围较窄,数量较少,还没出现动量词。语法发展还 很不充分,在句中只能做主语和宾语,而且与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只能出现在名词之后,其位置较为 固定。 周代量词有所发展,据黄载君( 1 9 6 4 ) 对周代金文的考察,一共有四十多个,在周代的传世文献 如诗经及诸子里也使用了不少量词,不过仍然以度量衡单位词为主,个体量词如“匹”、“枚”等 也出现了少量用例,这个时期名数结合还占绝对优势。 到先秦时量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左传中共有量词6 9 个,量词所运用的范围扩大,数量 上有了明显增多,其出现的位置也较甲骨文中的量词位置灵活。无论是语法功能,还是其表意功能都 有了很大提高。 名量词在汉代得到了长足发展,据黄盛璋( 1 9 6 1 ) 罾的研究,汉代出现了成批的个体量词,有些 沿用至今,如“片”、“支”、“块”等等,并且量词开始分工,如马称“匹”,牛、羊称“头”等。尤其 值得重视的是,汉简里量词不论从数= l 雾= 还是频率都大大超过传世文献。与此同时,黄盛璋( 1 9 6 1 ) 镑也 指出“汉代的量词是可用可不用的”,名数结合仍然占据优势。但汉代量词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如“数 词+ 量词”逐渐移至名词前,量词开始词缀化。 大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名量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刘世儒( 1 9 6 5 ) 的魏晋南北朝量 词研究全面准确地描写了这个阶段量词的发展使用情况,这个时期是汉语名量词臻于成熟的时期, “数量名”结构成为常规,量词形成了一个语法范畴。石毓智、李讷( 2 0 0 1 :2 8 2 - 3 0 4 ) 认为一直到 宋元时期“数+ 量+ 名”格式才建立起来,量词才真正形成了一个词类。在此之后,名量词只是在局部 有一些小的变化,如具体量词的扬弃,构词法上的一些发展,名词与量词之间的搭配等方面。 完善、成熟期:唐宋以后,白话小说兴起,口语进入书面语,量词也随之在郫面语中大量涌现, 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仍有区别。在汉语量词的研究方面,这一时期是薄弱环节,不 被人们重视。本文选取张协状元( 以下皆称张) 作为这一时期量词研究的一个点,其目的就在 于从中窥见该时期各类量词发展变化的一些基本情况。 正名期:在现代汉语中,量词语法、语义、语用特征有了进一步发展,并继续发展着,且正式定 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正式给量词以明确定名:“表示事物或动作 的数量单位的词是量词。量词有两种:计算实体事物的是物量词,计算行为动作的是动量词。”并把现 代汉语词分为1 1 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介词、连词、代词、语气词( 叹词) 、数词、 量词。从此,量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独立成为一类,量词的名称也开始固定下米。但量词名称的普 遍接受是在七十年代,是郭绍虞1 9 7 9 年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中对量词名称作了周全的阐述之后。 汉语动量词的产生一般认为晚于名量词,王力( 1 9 5 8 :2 4 4 _ 2 4 5 ) 认为唐代开始出现,不少学者 提出了反对意见,王绍新( 1 9 9 2 :3 2 8 ) 归纳出了三种意见,即魏晋时期、东汉时期、周秦之际,并 王力汉语语法史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9 黄盛璋两汉时代的量词 j 中国语文1 9 6 1 第8 期 黄盛璋两汉时代的量词 j 中国语文1 9 6 1 第8 期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g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王绍新唐代诗文小说中名量词的运用载于隋唐五代汉语研究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2 4 赞同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了动量词,如“遍”、“下”、“通”“匝”周”等。杨伯峻、何乐士( 2 0 0 1 :2 0 8 ) 举例证明在先秦时期如左传等典籍里已有零星用例,可看成是动量词的萌芽。东汉魏晋时期用 例渐多,但正如刘世儒( 1 9 6 5 :7 4 7 5 ) 2 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动量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唐五 代时期,动量词开始得到大量使用。王绍新( 1 9 9 7 ) 对全唐诗里的动量词作了穷尽式统计,发现 唐五代产生了很多新的动量词,“回”、“度”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通用动量词。宋代动量词发展更快, 张美兰( 1 9 9 6 ) 嘻认为“汉语动量词的成熟应当是宋代”,表现在动量词类别齐全,在语法功能上接近 现代汉语等方面。宋代以后,动量词继续得到发展。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加合型复合量词直到现代汉语才开始出现。 第二节量词的正名及界定 汉语量词是后起的词类,汉语语法学界对量词的界定形成共识也是很晚的。十一大词类中量词是 最后划类定名。它始于1 8 9 8 年,止于1 9 5 6 年,争论延续到七十年代,经历了半个多世纪。 漫长曲折的量词正名史表现在汉语语法学界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把量词当作汉语的一个独立的 词类,与此相关的是各家对这一词类的名称及其内涵、外延这些问题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才逐渐 趋于一致。 马建忠( 1 8 9 8 ) 蛳称量词为记数的别称,属于名词。“故凡物之公名有别称以记数者,如车乘马匹 之类,必先之。”王力先生 在汉语史稿里评论道:“马建忠先生称量词为计数的别称,已难能可 贵。从此开量词研究的先河。” 黎锦熙( 1 9 2 4 ) 称量词为表数量的名词。“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下,用来作所 记数的事物之单位。” 王力( 1 9 4 3 ) 称量词为单位名词。“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叫单位名词,一则因为它们本身是名词,或 从名词演变而成,一则冈为它们的用途在于表示人物的单位。”王力先生没有给量词以独立的名分。 吕叔湘( 1 9 4 4 ) 称量词为单位词:“白话里名词之上不能直接加数字,当中必须插一个单位词。” 吕叔湘( 1 9 5 3 ) 称量词为副名词或单位词或量词,但仍划归名词。“副名词是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 又称为单位词或量词。它是名词,可是跟名词有点两样。一般名词不能直接跟数词相连,当中 必须加一个副名词。副名词可是老跟数词结合在一块,而且副名词本身是空空洞洞的,不像一般名词 那么有具体意义。”但晕词仍没有作为独立的词类给予明确正名。 高名凯( 1 9 4 8 ) 称量词为数位词( 含次数词) 。“汉语是具有名词功能的词,如果加上一个数目字 的话,在这词和数目字之中,就得加上一个虚字来表明这个词所代表的性质。例如,一本书、一管 笔之类。“我们最好称这些虚词为数位词,因为它们的作用在于辅助说明事物的单位,事物的特点。” “除了表示事物数位的数位词外,汉语还有一种表示动作次数的次数词。例如:打了一下,踢了一 脚,来了一趟等。”高氏还比较了汉藏语特别是汉语与西洋语在这方面的差异,认为范词( 按:范 词大致相当于今之所谓个体量词) 是汉藏语的特点。但实际上“数位词”没有反映量词的本质特征。 陆志伟( 1 9 5 1 ) 岔称量词为“助名词”,指代词的一类。“我们的名词是材料性的,数量上没有限 制。那限制必得另用一种类乎名词的词来表达它。那些词可不是名词,不妨管它们叫助名词”。但 陆氏的提法还是没有摆脱印欧语法系统的影响,没有反映量词的性质特点。 陈望道 把量词称为“计标”并提出“形体单位的量词”。但陈氏没有把量词从名词的附类里抽出 杨伯峻、何乐七吉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修订本) m 3 北京:语文出版社2 0 0 1 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张美兰论五灯会元中同形动量词 j 南京师大学报1 9 9 6 第l 期 转引自吕叔湘、王海菜马氏文通读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6 第2 1 3 页 王力汉语史稿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2 第8 4 页 陆志伟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m 北京:人民 l 版社1 9 5 1 第4 2 页 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8 0 第5 3 1 页 5 来,给予独立的正名。 潭正壁。称量词为“附名词”、“辅名词”。“附名词也叫副名词一称量词,又称辅名词。” 丁声树等( 1 9 6 1 ) 第一次把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加以研究,明确使用了“量词”这一名称。 “量词通常用在指示代词或数词的后面,名词的前面。”丁氏等对量词的界定不能把动量词涵概在内。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1 9 5 6 ) 正式给量词以明确的界定,即:“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 的词是量词。”这是以语义为标准的定义。 朱德熙( 1 9 6 1 ) 也把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并且加以明确的界定,即:“量词是能够放在数词 后边的黏着词。”这是以分布为标准的定义。 郭绍虞( 1 9 7 9 ) 对量词的名称做了全面的阐述。此后,量词的定名之争基本上结束了。 上述诸家的争论反映了汉语学界对量词的认识由浅入深,最终揭示出了汉语量词的本质的过程, 同时也反映了汉语语法研究从模仿印欧语法到注重汉语特点的历程。由于印欧语缺乏量词这一词类, 故早期语法学家尽管注意到了量词这一语言事实,但没能使之成为独立的词类,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文 法革新运动,语法学界逐渐重视研究汉语的个性,所以才能最终使量词能够成为与名词、动词等并列 的词类之一。不过,马建忠没能确立量词这个词类,还与其书的性质有关,一般认为马氏文通是 一部泛时的文言语法著作,它所处理的语料主要集中在先秦和两汉时期,而这个时期,量词还没有真 正形成一种语法范畴,所以马氏没立量词一类是可以理解的。 学术界对量词的界定大多采用朱德熙的观点,但朱德熙的定义也并非尽善尽美,至少忽略了量词 还可用在指代词后面的事实,如“那本书”。同时,学术界近年来重新认识到语义在词类划分时的重要 性,沈家煊( 1 9 9 9 ) 指出单纯凭借意义或分布划分词类都面临着循环论证的窘境,分布标准的选择实 际上也是以意义为根据的,较好的办法是“借助于从意义出发选择的分布标准”。所以对量词的界定最 好采取意义和分布相结合的方法,即: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能够出现在数词或指 代词后的黏着词。 还存在一个问题,即量词与名词、动词等词类边界不易厘清,如“年”、“省”、“念”( 一念之间) 等词,对这些词到底算不算量词是有不同看法的,大多数人把它t f 戈l j 归量词,但也有不同意见,如李 英哲( 2 0 0 1 :4 8 ) 认为这些词后不能接名词故不能归入量词。其实,采用原形( p r o t o t y p e ) 范畴理论 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量词主要是由名词或动词语法化或借用而来,所以量词与名词或动 词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量词与名词或动词争现出一个连续统( c o n t i n u u m ) 。一些量词( 如:年、省、 念) 与名词或动词有纠缠不清的联系,同时又与其它量词( 主要指专用量词) 表现出一些较大的差异, 但是仅凭这些表现不足以把它们排除在量词之外,因为它们也具有量词的一些语法功能( 学术界对此 论述颇多,兹不赘述) 。 另外,尽管有些学者如沈家煊( 2 0 0 0 ) 把普通语言学里q u a n t i f i e r 这个术语也翻译为“量词9 9 9 其 含义不同于我们所说的量词,但汉语学界己公认了用量词来命名这个词类。 量词内部也不是一个匀质的系统,其成员地位也是不相等的,每个成员不可能具备量词的所有功 能,一般来说,专用量词是这个词类的原型,是其典型成员,而借用量词是其非典型成员。这也提示 我们,进行词类划分时不能以单一的分布标准,而应该结合语义。 页) 第三节 量词的下位划分 潭正壁基本语法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向群:量词修辞审美论 m 陕西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第3 6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 1 第1 6 8 页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7 9 李英哲汉语历时共时语法论集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 0 0 1 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j 中国社会科学1 9 9 5 第1 期 沈家煊译现代语苦学词典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0 6 汉语量词的下位划分也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诸家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划分的萤词小 类多寡不一,总的来说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多分法几种办法。另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可能把同一 个量词归入不同的小类,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下面我们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分法加以评介。 朱德熙( 1 9 8 2 ) 、吕叔湘( 1 9 8 1 ) 、赵元任( 1 9 7 9 ) 、房玉清( 1 9 9 2 ) 等人采用的是多种标准把量 词直接分成若干小类,所以这些小类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一些学者如黎锦熙、刘世儒( 1 9 5 9 ) 锄、郭 绍虞( 1 9 7 9 ) 等根据分布状况把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形量词三类,但这种分类也有问题。所谓 形量词其实不能单独成为一类,因为度量衡单位词能修饰形容词,但同时也能修饰名词,可见单纯靠 分布标准不能很好的再分类。有学者如张志公( 】9 8 2 ) 很重视复合量词,把它单独列为一类,就形成 了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三分的格局。这种处理就没有依照统一的标准,复合量词与名量词、动 量词不是一个平面上的。邵敬敏( 1 9 9 3 ,1 9 9 6 ) 从量词的语义及其与名词、动词的双向选择把名量词 分为外形特征类、非外形特征类及附容处所类,各类再分小类:把动量词分为通用量词、自主量词、 借助量词、情态量词四类,各类也再分小类,应该说邵敬敏的分类是很新颖的,我们在对张量词 作语义研究时还要论及这个问题。相对而言,胡裕树( 1 9 9 5 ) 鲁把量词分为三组的办法还要好一些, 但没有继续下分,失之于简单。程荣( 1 9 9 6 ) 把量词分为两大类,即单纯量词和复合量词,单纯量词 又分为若干小类,取消临时量词,还试图取消动量词,我们认为这种处理有新意,但可行性不大。还 有些学者如邢福义( 1 9 9 7 ) 根据量词的音节多少来分类,分为单音量词、复音量词、复合量词三类, 其实这种分类杂糅了两种标准,不甚合理。 有些国外学者对量词的分类办法也颇有见地。贝罗贝( 1 9 9 8 )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把汉语名量词 分为两种,即单位词( m e a s u r ew o r d ,m w ) ( 注:包括我们所说的度量衡单位词、集体量词、部分量 词、容器量词) 和量词( c l a s s i f i e r ,c l ) ( 注:有人又称之为类别词) 认为c l 才是汉语等东语言的 特点,而m w 各种语言都有,这种说法跟王力的分法有共通之处。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认为 这是语言间的比较,不宜作为汉语量词分类的依据。太田辰夫( 2 0 0 3 ) 把量词分为名= 晕= 词、动量词两 类,名量词又根据其语义分为计量、记数两类。不可否认,太田对汉语的观察是深刻的,但他对计量、 记数这两个概念没做出界定,只能通过他所举的例子来加以判断,如“二壶酒”的“壶”是计量的, 而“一天的云彩”的“天”是计数的,我们认为“壶”、“天”都是借用量词,它们所计量的名词都是 不可数名词,按太田的说法我们认为“一天的云彩”的“天”也应是计量的。另外,集体量词本身也 包含有数的概念,如“双”、“群”等词,故径直说集体量词是计数的,也不够准确。所以太田的这种 分类在逻辑上不够严密。 上述诸家都是对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也有些学者从汉语史的角度对量词的下位划分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王力( 1 9 8 9 ) 乜把量词( 他称之为单位词) 分为度量衡单位和天然单位两类,天然单位包括 表示人物单位的和表示行为单位的两类,没有明确交代对集体量词及借用量词( 包括借用名量词、借 用动量词) 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杨伯峻、何乐士( 2 0 0 1 ) 把量词分为物量词、动量词两 类,物量词又分为天然量词( 指一般事物的自然单位) 、人为量词( 指人为确定的单位量词,包括度量 衡单位、容器量词、编制单位) 两类。至于古代汉语有无复合量词,学界似乎有不同意见。刘世儒( 1 9 6 5 ) 认为复合量词是指“人次”“架次”这样的量词,只有现代汉语才有。我们觉得刘世儒对复合量词限定 过严,忽略了选择犁复合量词。其实,他在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一书中注意到了选择型复合量词 的情况,但他认为这些句子里如果单用一个量词就不合乎当时的语言规范,连用两个量词是为了解决 这一矛盾的临时措施。如: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 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 j 版社1 9 9 2 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5 9 胡裕树( 主编) 现代汉语( 重订本)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5 王力( 1 9 8 9 ) 在论及殷墟b 辞的量词时提到“卣”( 容器单位) 、“朋”( 集体单位) 、“升”( 度量衡单位) ,并说 此时还没有天然单位如“匹”、“张”等,可见王先生没把集体单位、容器单位看成他所说的天然单位,但他又把量词 分为度量衡单位、天然单位两种,所以我们认为他没有对集体量词、借用量词提出明确的看法。( 参看王力汉语语法 史p 2 4 2 6 ,商务印书馆) 7 计得牛、马、驴、骡、驼十万头匹。( 转引自刘世儒1 9 6 5 :3 0 ) 刘世儒( 1 9 6 5 :9 ) 把名量词分为陪伴词、陪伴称量词、称量词三类,他的“陪伴词”相当于我们所 说的“个体量词”,“陪伴称量词”相当于今之所谓“集体量词”,“称量词”相当于今之所谓“计量 单位词”。刘先生的分类逻辑严密,我们在对名量词进行分类时就会借鉴刘氏的方法。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汉语量词的分类想出了很多办法,有很多合理的意见,但也都有不足之 处。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汉语量词本身的复杂性是造成其下位划分难以把握的主要因素,采用哪种标 准似乎都不周全,能够做到在分类的每个层次上有一致的标准就算是成功的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 是很困难的。另外,还存在着量词兼类的情况,例如:“一把扇子”中的“把”是个体量词,“一把米” 中的“把”是非标准计量单位词,“拉他一把”中的“把”是动量词。有人如何杰( 2 0 0 1 :3 0 ) 据此划 分出兼职量词一类,我们不赞同这样的处理,较好的办法是划归到相应的小类。尽管存在诸多凼难, 但研究量词时小类划分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只有准确的分类才可能对量词进行深入地考 察。 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张中的量词系统作如下分类: 名量词 张协状元量词分类表 f 标准计量单位词 专用名量词 集体量词 柔譬器 1 个体量词 借用名量词 喜莩主需 i 专用动量词 动量词1 估4 1 - 朋刎- - 里旦词, 鬈昌翥雾器翥主雾 名量词、动量词都苒分为专用、借用两部分,专用量词就是指量词的用法是这个词的蚓定用法, 而借用量词指的是这个词本来是其它词类临时具有量词的功能,而非其i 司有用法。 专用名量词分标准计量单位词、集体鼍词、个体量词三小类。标准计量单位词的主要功能是计量, 前者具有法定性,有精确的数值,是封闭的类。 集体量词包括定数集体量词、不定数集体量词两种。集体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扭结,刘世儒( 1 9 6 5 5 q ) 对此有很好的论述,他称之为“陪伴称鼍词”。我们把一般认为的不定量词( “点”、“些”) 归 入不定数集体餐词,因为不定量词与不定数集体量词有诸多相同之处,不定量词也是表示若干事物的 量,也反映的是一种模糊量,也是数与量的扭结。当然,不定量词也有自己的特点,即只能同数词“一” 组合,如“一些人”,而不能说“两些人”,但不能据此就把这两个词单独列为一类,所以我们认为把 它归入不定数集体量词较好,实际上何杰( 2 0 0 1 :3 5 ) 就是这样处理的。 个体量词是专职的名量词。用来计量事物的数量,是个封闭的类。个体量词所计量的名词是离散 的,可数的。从语言类犁学的角度看,个体量词是汉藏语特有的词类,汉语表现得特别明显。学术 界经常讨论的汉语量词往往就指的是个体量词。个体量词与其所计量的名词之间的搭配关系一般都是 有理据的,很多学者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揭示出这种理据省。我们把所谓的部分量词都归入个体 量词,我们不赞同划分出部分量词这样的小类,如“一片面包”中的“片”,有人( 如何杰2 0 0 1 :3 6 ) 对此,赵元任( 1 9 8 0 :6 4 ) 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西南太平洋、南洋的一些语言中也有这类量词,参见其语言 问题商务印书馆。 例如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南昌:江两教育出版社2 0 0 0 8 认为是部分量词,原冈在于一片面包是整个面包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 体,同时在更大的范围里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分清个体量词与部分量词,如“一本书”中的“本” 都归入个体量词,但这本书若是一套丛书的一本,那么这个“本”是个体量词还是部分量词呢? 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寄卖行质押合同范本
- 代工厂低价同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定制酒加工合同范本
- 2024年车业出让合同范本
- 二次装修改造消防工程施工合同2024年
- 初创公司办公场地租凭协议
- 公司培训协议书
- 制造加工装配协议
- 赛道课程设计案例
-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 (完整)劳动关系转移三方协议
- 2020阿里云产品图标
- GB/T 16907-1997离心泵技术条件(I类)
- GB/T 12361-2016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
- 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 成都市中小学在校学生健康检查表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应急处置
- GA 98-2005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水稳班组)
- 商场竞争策略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