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探析.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探析.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探析.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探析.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以容庚先生金文编为依托,参考董莲池先生金文编校补等著作,同时 查阅近些年出土的金文资料,对两周金文形声字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得到金文形声字 1 1 1 4 个。然后将其分为西周前期、西周后期、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形成两周金文形声 字表。以此表为基本资料来进行研究,以发现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演变的规律,需要说 明的是,本文并不着意于单字的分析,而是从总体上进行考察。 论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形声字的发展方式,我们归纳出了九种,分别是加注 义符,加注声符,累增义符,累增声符,改换义符,改换声符,变形义符,变形声符, 形声相益。每类之下,例字说明。第二章是义符系统、声符系统的发展考察。对义符系 统进行考察时,主要从义符量的发展和义符构字类型的发展两方面进行的,得出了形声 字义符系统的初步形成是在西周前期的结论。对声符系统进行考察时,主要分析了声符 量的增加和派生声符的发展,得出的结果是:各个时期声符增加幅度大致均衡,但是其 中的派生声符则呈现递增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文的声符系统在表音上更趋于完 备。第三章分析了影响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思维发展的影响,词汇发展 的影响,字形发展规律的影响,形声方式的优越性。这几方面综合作用,使形声字得到 发展。 关键词:两周金文形声字义符声符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a n c i e n tb r o n z eb yr o n g g e n ga n dt h ec o l l a t i o n a n dr e v i s i o no fj i n w e n b i a n (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a n c i e n tb r o n z e ) a sw e l la ss o m e n e wm a t e r i a l su n e a r t h e dt h e s ey e a r s ,t h ep a p e rm a d ea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 p h o n o g r a mt h a tf o u n df r o m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a n dg o tp h o n o g r a mo f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 t h e nc a t e g o r i z e dt h e m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p e r i o da n df o r mat a b l ew h i c h i sl i s t e da sa p p e n d i x w et r i e dt of i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p h o n o g r a ma n do n et h i n gs h o u l db e c l a r i f i e di st h a tt h ep a p e rn o tp a y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i n g l ec h a r a c t e rm o r et h a n as t u d yo nt h ew h o l e t h e r ea r et h r e ec h a p t e r si nt h ep a p e r c h a p t e ro n ei sa b o u tt h ew a yo fp h o n o g r a m e v o l u t i o nw h i c hw et r i e dt os u m m a r i z e da sn i n e :a d d i n go fs e m a n t i cs y m b o l ,a d d i n go f 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 ,a d d i n gar e d u n d a n ts e m a n t i cs y m b o l ,a d d i n ga r e d u n d a n t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 , c h a n g i n gt h es e m a n t i cs y m b o l ,c h a n g i n gt h e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 ,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h es e m a n t i c s y m b o l ,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h e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a n dt h er e c i p r o c a l l ya d d i n gb e t w e e nt h es e m a n t i c s y m b o la n dp h o n e t i cs y m b 0 1 t h e r ea r ee x a m p l ew o r d su n d e re a c h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h a p t e rt w o i sa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b o u tt h es y s t e mo fs e m a n t i ca n dp h o n e t i cs y m b 0 1 w e g o t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s e m a n t i cs y m b o ls y s t e mo fp h o n o g r a mw a si n i t i a l l yf o r m e dd u r i n g 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t h ex i - z h o ud y n a s t yb a s e do nt h eq u a n t i t ya n dt h et y p eo fs e m a n t i c s y m b o lw ee x a m i n e d a n df u r t h e r m o r e ,w ea l s os t u d i e dt h e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s y s t e mm a i n l y a b o u tt h ei n c r e a s eo ft h e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e r i v a t i v e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 a n dd r a w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i n c r e a s ei sd i s p e n s e de v e n l yi ne a c hp e r i o d s t h ed e r i v a t i v e 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lw a so nt h er i s e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r e a c hi t s m a t u r i t yi np h o n e t i cs y s t e m c h a p t e rt h r e ea n a l y z e dt h ee l e m e n t s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p h o n o g r a mf o u n df r o m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r o n z ei nt h ez h o ud y n a s t ye m b r a c e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o u g h t s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v o c a b u l a r y , 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w o r d - f o r me v o l u t i o n a n d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o fp h o n o g r a m a l lt h ee l e m e n t sm e n t i o n e dm a k eac o m b i n ee f f o r t sr e s u l t i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p h o n o g r a m k e y w o r d :i n s c r i p t i o n s o nb r o n z e p h o n o g r a m s e m a n t i cs y m b o lp h o n e t i cs y m b o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年月丛日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同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月卫r 么月丛r 引言 1 l 一, i , i i,i, ! :m 二i i : i l i ii 皇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皇 引言 1研究现状 古文字的研究可以说自东汉就开始了,说文解字中就收有大量的“古文”、“籀 文”。但真正意义上的古文字研究,则是甲骨文发现之后。自甲骨文发现以来,古文字 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随之又有大量金文、简帛文等古文字资料的出土,更使古 文字研究的水平空前提高。学者们或释文解字、或校勘经史,成就卓著。些古文字学 家的指导人们学习古文字的通论性著作也相继问世,如唐兰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赵诚甲骨文字学纲要等,都是经典之 作。古文字形声字的研究可以说自以上著作开始,这些著作中都有专章专节论述古文字 形声字,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可以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高明先生的中国古文字 学通论与古文字形声字的研究尤为密切。该书上编大部分篇幅是分析古文字形旁的演 变及义近形旁的通用,这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金文形声字的专题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前述著作的性质都是通论性的,未能专 门对金文的字体结构展开论述。罗卫东著春秋金文构形系统研究、赵学清著战囤 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都是金文字体结构的著作,虽涉及形声字,由于这些著 作着重于系统研究,也未对金文形声字专门讨论。黄德宽先生的博士论文古文字形声 结构论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讨论形声字的结构的性质特点,力求对形声结构总体理 论的把握更确切,“并对形声结构发展演进的必然性趋势和各种现象给以力所能及的 揭示和阐述”。虽然对形声字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但是黄先生的研究材料不是穷尽性的, 而且黄先生的研究范围是商代至汉初的文字,也不算是金文形声字的专题研究。近些年 来,一些学者开始了古文字形声字的分期研究,如权东五甲骨文形声字研究、李国 英小篆形声字研究等。对两周金文形声字进行全面考察进而探求其发展演进的规律 的工作,目前还有待于深入展开。 2 标准与方法 什么是形声字? 我们采用较为宽泛的标准,认为可以相对分析为形旁和声旁两部分 的合体字都是形声字。需要说明的是,形声字的两个组成部分,人们使用的术语有所不 同,我们采用“义符”和“声符”的说法。 洞北人学文学硕士学何论文 本文拟选出金文编、四版 校补中所收的金文形声字,对其进行穷尽 性分期考察( 西周分前、后两期,东周分春秋、战国两期) ,探究两周金文形声字发展过程, 以期发现其发展规律。四版金文编和四版金文编校补基本可以囊括两周金文 的全部字形的结构类型,本文所讨论形声字的选定以这两部著作为主要范围,适当补充 近些年出土的金文资料。这两部著作中,有些形声字,结合说文可以较容易作出判 断;也有一些字难以把握,尤其是说文所无之字。在判定这部分字时,参考金文 诂林,金文形义通解,金文常用字典以及其他学者专家的有关著作论文,确实无 法作出判断者,阙疑待考。 再就是,形声字的确定以金文形体为标准,而非隶定形体。同时结合字义,即于 字有义的形声字列入字表,只用于人名或地名,形体上当属形声结构,但是无法训释的 字,则不列。 董莲池先生的金文编校补,严志斌先生的四版金文编校补,均对金文编 作了校订,为我们更好地使用金文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结合说文定字时,参 考赵平安先生的( 说文) 小篆研究、李国英先生的小篆形声字研究以及学者专家 的有关论文,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选定两周金文的形声字。 形声字选定以后,做成两周金文形声字分期总表,作为研究的基础。字表的制定是 这样的: 参考张振林先生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一文,稍作调整,将两周分为: 前期春秋 西周东周 后期战国 这个分期与殷周金文集成大致相同,只不过集成将春秋、战国又分别分为 前后两期。文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将两周金文形声字大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 这并不是说这四个时期的文字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一些处于分界点的器物是既可以上 属,又可以下属的。虽然如此,从总体上看两周前后千余年,文字还是有阶段性的不同 的。形声字的分期主要参考集成。 进行分期后,再整理出每个形声字在不同时期的字形,用表格列出。某一期内不见 某字,则空自,某一期的同一个字常有几种写法,有几种则列几种。由于发展的原因, 有的字前期为非形声字,而后期为形声字,都一并列出,这更利于两周金文形声字的发 引言 展研究。不论哪种情况,都尽量选用有代表性的铜器的铭文,并把器名附于字下。 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于:一两周是汉字形声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 间形声字大量增加,形声逐渐上升为汉字最主要的结构方式。对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 文拟从文字发展的角度进行历时研究,这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是有很大意义的。二本文 制作两周金文形声字分期表,可以对两周金文的形声字进行一次系统地梳理,得以窥见 两周金文形声字的总体面貌。三不同阶段的形声字有不同的特点,这对青铜器的断代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金文形声字的发展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声字在古文字的发展中日益成为主流。两周时期正是形声字蓬 勃发展的时期,这在金文中有着鲜明地表现。两周金文中的形声字在数量与比例上大为 增加,这个增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其形成的方式来看,前人总结了八种类型即加注 义符,加注声符,累增义符,累增声符,改换义符,改换声符,变形声化和形声相益, 笔者又新加一种变形义化,为求其完整,现一并列出。 1 1加注义符 1 1 1 本字加注义符 就是为了迸一步明确字义或者为纪录某一引申义而造专字,在本字的基础上增加表 意部件形成形声字,这样,原字转变为声符,新加部件便成为义符。例如: 上,西周初文作7 - ( 天亡簋) ,后期亦作二( 麸钟) ,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写作上( 蔡 侯绅盘) 、上( 上官鼎) 。但是战国时期还有一种构形为莅( 鄂君启舟节) ,用来记录“逆 流而上”这一引申义。上也就转变成为从是,上声的形声字。 礼,甲骨文不从示,周初金文承之作堂( 何尊) ,字本象两串玉在器中以表示“所以 事神致福之意,是会意字。至战国金文出现了加注义符“示”的翟( 上郡守戟) ,为从 示,璺声的形声字。 遘,甲骨文作兵( 粹七- - k ) ,以会相遇之意,会意字。后加走或止作;( 甲五二 l , - - ) 、? ( 后上一四八) 以明确本义。西周前期金文作馑碍( 保卣) ,分别加注义符彳、 是,原字成为从彳,苒声和从是,蓠声的形声字。 壶,西周初文作量( 孟截父壶) ,乃壶之象形文字。后加注义符殳、升,字作散( 伯 冬壶) 、轰( 员壶) ,殳、卅是“动符”,则壶字成为从殳,壶声之字和从升,壶声之字。 西周后期有加注“金”符之字作挎( 函阜父鼎) ,“金 符,所以示其制作材质。则壶字 遂为从金,壶声之字。但壶的加注义符字形后来都没有通行。 从,金文初作羽( 彭史尊) ,字为并列两人会相随之意,为随从字初文。后又分别 加注走、止或彳,作如( 麦鼎) 、拳( 九年卫鼎) 、窬( 芮公钟) 等形,羽也就转变成为 3 ;长世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中文出版社1 9 9 6 第3 0 7 页 4 第1 苹金文形声孚的发展万式 一l i i ! i ni i _ n i !i !i 曼 了声符。 经,西周后期金文作芏( 毛公厝鼎) ,即“经”字初文,象织机上的纵线。又有加 注义符作娌( 虢季子白盘) 者。战国时期写作堙( 齐陈曼匿) 。则经成为从糸,至声的形 声字。 本字加注义符形成的的形声字,在两周金文中还有不少,如:福、祭、祖、命、 各、德、卫、孜、国、宾、先、渊、戈、匝、恒、鉴等。 1 1 2 借字加注义符 本无其字,假借它字,后来在借字的基础上增加表意部件形成后起本字,则新加表 意部件是义符,原假借字转成为声符。例如: 神,甲骨文“申”象闪电回曲之形。金文有承之者作霍( 克鼎) ,乃闪电初文,借 用来表示神”义。由于神常被祭祀,所以金文又加注义符“示”作氯( 宁簋) 、稚( 献 钟) ,神遂成为从示,申声的形声字。在表示闪电义的本字上面加注义符“雨9 9 9 字作奄 ( 番生簋) ,则又是本字加注义符形成形声字的例子。 璜,说文:“璜,半璧也”,金文初本借“黄 字为之,作;( 悬妃簋) 。;字象 人仰面向上,腹部膨大,乃巫延之“虺”的本字。后在借字基础上加注义符“玉作努 ( 召伯簋二) ,成为从玉,黄声的形声字。 徒,金文初借“土”字上( 盏方尊) 。后在借字上分别加注义符走、彳作氇( 禹鼎) 、 篮( 鲁司徒仲齐盘) ,形成从是,土声,从彳,土声的形声字。后世徒行上废。 诲,金文又借“每”字为之者,字作事( 舀鼎) 。在借字基础上加注义符言作磷( 墙 盘) ,成为从言,每声的形声字。 吕,金文“吕”字本象金属坯饼形,字作吕。“吕”于金文或为金属或为国名、 氏名。于“吕字上加注义符“金9 9 9 字作耋;( 鄙钟) 者,乃本字加注义符形成形声字 例;加注义符“邑”,字作文( 鄙钟) 者,则为借字加注义符形成形声字例。 借字加注义符形成的形声字,在两周金文中也有不小的比例。除上举之外还有璋、 碉、苏、唯、丧、越、赵、还、敏、故、鲁、割、剑、盛、盈、格、郑、挪、邓、邾、 姓、娈、铃、翁、阳、醴等。 1 唐兰毛公鼎“朱祓、恩衡、玉环、玉臻”新解,光明日报1 9 6 1 年5 月9 日( 据古文字诂 林第1 0 册4 0 1 页) 5 i 司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 加注声符 加注声符而形成的形声字就是在原字基础上加注表声部件,从而构成形声字。新加 的表声部件为声符,原字则转变为义符。例如: 荆,金文初作( 贞簋) ,为荆楚之荆的本字。后加注声符“井”,作栅( 师虎簋) 。 字成为从多,井声之字。 齿,甲骨文作口( 后下五三) ,乃牙齿初文。后加止为声符作髻( 中山王错壶) , 字遂成为形声字。 童,刘钊日:“甲骨文童字作于,从辛从见,金文作 ( 克鼎。缝,所从) ,加“东” 为声符。又“东”字与见,所从之人形融合,借笔写成 ( 番生簋) 、霉( 墙盘) , 又将人形省去作 ,_ g ;o n _ l 7 。土,旁。省变作垂( 锺所从) 、垂( 锺所从) 。甲骨文作亍, 象施刑于人目之意,“童”乃古“瞳”字。 勒,周初金文借“革”字为之,作多( 康鼎) 。张日升认为旁象兽皮展列之形。后 在借字的基础上加注了声符“力 作鄯( 录伯簋) ,成为马勒的后起本字。金文中又有 在“勒”字上加注义符“金”的字形擎( 班簋) ,则为本字加注义符例。 两周金文中加注声符形成的形声字数量不多,除了上面所举,还有上,祈,弊,曼, 师,盟,俯,兄,献,虐,踅,在,铸,具,禽,疑,昱,集,嫠等 现在一般认为加注声符的目的是为了标音,其实这未免过于笼统。 原字上加注声符现象于甲骨文时期早己出现了,且开形声字发展之滥觞。虽然甲 骨文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体系,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仍处于汉字发展的 早期阶段。由于甲骨文时期,汉字的造字方式是以象形、会意、指事为主,所以要造一 些无形可象、无意可会的字时,这些方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这就要求古人去寻求种 更好的办法,以满足造字之需。假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事实上,在早期的古文字材料 中就有大量的假借例子。但假借过多则会发生用字相混的现象。现在人们阅读甲骨文时, 就受到这方面的困扰,当时的人们写了以后,再重新阅读时,字形相混的情形恐怕也是 l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编写组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屯出版社1 9 8 1 第7 6 页 2 刘刨古文字构形学福建人氏出版社2 0 0 6 第8 0 - - 8 1 页 。张t t f 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中文出版社1 9 9 6 第3 0 7 页 “陈双新形声字起源初探河北人学学报1 9 9 2 年第3 期 6 第1 章金文形声字的发展方式 如此。字形上的相混还可能来源于形体的相近,于是人们就在字上作标记,所作标记可 以标音,也可以标义;可以在本字上标示,也可以在借字上标示,这就是后来的本字加 注声符,借字加注声符;本字加注义符,借字加注义符的方式。古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 到哪种方式更优越,是后来的实践促使人们逐渐放弃了加注声符作标记,而采用了加注 义符的方式,并且逐渐形成了形声结构。所以最初的加注声符是古人寻求新的造字方式 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别形”的。春秋战国时期加注声符的现象又有出现,这和当时 的“言语异声”相关,或者与语音的变化有关,人们为了标示较为准确的字音,就加注 了声符,这时加注声符的目的就是纯粹“标音”了。 金文中这类形声字可以分成两类:祈,荆,童,勒,师,盟,俯,兄,献,雩,腐, 逢,在,铸,其,禽,疑,昱,蔟等字的加声形体为一类;上,齿,弊,集的加声形体 为一类。第一类在西周前期既己完成,当时大概没有出现严重的言语异声的社会局面, 说为了单纯的标音而加声符是没有必要没有道理的。细加比较,会发现这些字在加声之 前或有“一形两用”的情况或有“形体相近”的字体,如祈,所以这种加声是甲骨文 时期寻求新的造字方式的遗存,加声是为了“别形”。第二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 且这些字没有“一形两用”也没有相近的形体,它们的加声看作是为了追求准确记音是 比较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后期的金文中没有加注声符形成形声字的现象,这正是金文加注 声符字性质改变时间上的间隔。 1 3 累增义符 是指在形声字上再增加义符的现象,累增的义符与原形声字义符只是造字时着眼角 度不同,因此并没有产生新字。与以形声字为声符而构成新字是不同的。例如: 命,命与令本一字,令加义符“口 而分化出命字,西周金文作拿( 免簋) 、岔( 善 夫克鼎) 。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亦作食( 秦公簋) 、令( 中山王嚣鼎) ,也有累增义符“支” 者,如蠢( 者旨刑盘) 、 i ( 鄂君启舟节) 。累增义符“支”,只是表示“命”有动意, 并没有构成新字。 盈,金文初借胡须之须作雩( 周雒盈) ,后有加注义符“皿”作袅( 郑义羌父盈) 、 加注义符“金”作捧( 苇姑盈) 、加注义符“木”作棣( 郑井帚赢) 等形。加注“皿” 符,示其为容器,加注“金”、“木”符标其材质也。下列字形则又在这些形声字的基础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鼍i 一 , 一i i i i 曼鼍曼! 曼曼曼量曼舅曼曼曼曼曼! 皇皇 上再加义符:霉( 师克盈) ,累增义符“斗,事( 杜伯盈) ,累增义符“米”,这也只是 “盈”之繁构,而非新字。 醴,金文本借“璺”字为之,作芎( 长白盍) ,后加注义符“酉”作醒( 三年瘐壶) 。 春秋时有字体作警( 曾伯陌壶) ,累增义符“皿”,盖与引用时所用器物有关。 这类方式产生的形声字很少,累增之义符以动符居多,如“祖 加动符“又”作f ( 中山王詈鼎) 、“政 加动符“止 作嗒( 虞侯政壶) 等。 1 4累增声符 是指在形声字再累增声符的声化现象,累增声符也不构成新字。 葬,金文初作氯( 何尊) ,从升,龙声。西周后期以后加注声符“兄”作褥( 禾簋) 、 祺( 秦公簋) 、辫( 陈侯因咨锌) 。孙常叙先生认为是“强调弊音如兄( 东阳合 韵之兄) ,声非来母,不读为龙。小篆则不加“兄 声。 1 5 改换义符 是指将形声字的义符改换成另一个义符而声符不变。这种改换通常是在义近义符 之间进行的,也有的是由于造字者采用义符时考虑的角度不同造成的。例如: 重,说文:“重,囊巫,以玉事神。从玉,需声”,春秋时金文作霉( 庚壶) 、审( 秦 公镩) ,或从玉或从心。说文“重 字或体作“囊”,义符改换成“巫”。因为重为事 神,事神需要心灵的虔诚,故字可从心,事神“以玉”,又可从玉,事神为巫觋事,又 可从巫。 造,此字金文异体颇多,或从山作豳、固( 颂簋) ,当为造访之专字,与“宾”、“客” 从 同意,或从舟作| ;i l ( 颂鼎) 、瞧( 都造鼎) ,“舟”为声符,舟告古韵同在幽部,声 亦相近。春秋战国期间,或省义符,仅余二声作蛞( 邾大司马戟) ,乃说文古文所 本,或从金作翁( 曹公子戈) ,或从戈作走善( 高密戈) ,或从贝作l ( 宋公得戈) ,皆制 造之专字,“金”标其所以造,“戈 标其所造,“贝盖标其为宝贵之物,要之,诸异 构皆涉语义不同而改易义符所致。小篆统为“造”。 德,金文初从彳,作端( 何尊) 、铷( 德方鼎) 。春秋时,有形体作鑫( 王孙钟) , 将义符“彳”改换成义近的“走”。又有形体作鳆( 蔡侯绅钟) ,将义符“彳”改换成“言”, 这个“言”符应是义符“音”,只是还没有分化。改换的原因是由于器物为钟镩,不能 3 张世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中文出版社1 9 9 6 第5 5 0 页 8 第1 罩金文形声字的发展方式 m mmm l m 曼曼曼曼曼曼璺皇曼曼曼皇曼曼 认为“彳”与“音”是通用义符。钟镑器铭文有时将字的义符改换为“音”,这种改换 并非文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与义近义符无关,而是钟镩为发音之器物的缘故,其它如 “繇”,墙盘作翁、师兑簋作窬、秦公钟作舔,而有的钟铸器铭文则将字改从“音”作豫 ( 做儿钟) 。 榀,金文本从皿作番( 且甲基) ,西周后期作线( 函皇父盘) ,改义符“皿”为“金”。 战国时字作专( 邳伯墨) ,又改义符为“缶”。“皿”、“缶”示其为容器,“金”示其制造 所用之质料。这几种形体乃说文“榀”字重文所本。 城,西周时期金文作融( 班簋) 、晦( 散盘) ,从毫,成声。战国时字之义符改“章” 为“土9 9 1 p 作琏( 螽羌钟) 、基( 中山王嚣鼎) 、够( 鄂君启车节) 。不但“城”字,金文 其它从郭的形声字如稚( 史颂簋) 、符( 鄙钟) 、暂( 王作臣些簋) 、i 了( 兢卣) 等后来 也都将义符“套”改换成了义符“土”。 1 6改换声符 改换声符是指将形声字的声符改换成另一个可以代表这个字读音的字。改换声符的 原因,刘钊先生认为“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因声音变化,原来的声符已不足以代表字 的读音,于是换用一个更为准确的声符代替旧的声符。一是受相同或相近的读音的影响 而发生类化,使音有所改变或产生差异,于是影响了字形上的改变。另外也有可能仅是 出于字形讹混的因素”。叫这没有包括改换声符时换用谐声字的情况,换用谐声字的原因 不清楚,可能是造字者的无意行为。下面举例说明: 福,金文初作从示,哥声,如讯( 井侯簋) ,这也是金文“福字的一般写法。后 有字形作讲( 钱者鼎) 者,改换声符“哥”为“北”。 飙,金文初承甲骨文作l :i ( 沈子它簋) ,从食、从乳,才声,或作 ( ,从食,哉声, 又作种( 赢需惠壶) ,从食、从飘,帑声,( 敷寐簋) ,字省飘,从食,甾声。至此, “飙”已两易其声符。 宝,甲骨文作譬( 前六三一三) 毒,从 、从玉、从贝,会室内有宝物之意。西 周会文增“缶”声作国( 德方鼎) 、积( 虢季予白盘) ,春秋时一般也作愈( 国差坛) 。 然齐器办作谚( 齐萦姬盘) ,改“缶”声为“保”声。 2 刘乍u 占文字构形学,祸建人【c 出版社,2 0 0 6 第8 7 页 = 占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编纂。古文字诂林第6 册上海教育山版社,2 0 0 3 第8 0 5 页 9 洞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置蔓曼曼曼- - , j 一一 m h 曼曼舅舅皇寡舅舅舅曼皇曼篡曼曼皇曼鼍篡寰曼皇 庙,金文本从“淖 得声作哟( 吴方彝) 、扇( 虢季子白盘) ,战国时改从“苗”声 作) ( 中山王雷壶) 。 後,金文初作哥( 小臣遴簋) ,字从彳,复声。后期有作蓉( 多友鼎) 者,声符改 换成匀,复、匀谐声。 赁,战国中山器咨壶作毛,从贝( 字下部之目,乃贝之变体) ,壬声,中山王謦壶 字作1 f ,改声符“壬 ,为谐声字“任。 1 7变形声化 是指将象形字或会意字、指事字的部分构形因素,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一个可以 代表这个字字音的字。这类方式形成的形声字有望、匝、啬等。 望,金文初作皇( 保卣) 、 ,( 臣晨岙) ,象人企足而望月之形。这种形体又演变成 p ( 无直鼎) ,其中象眼睛的“臣 形构件被改变成了“亡 形,充当声符。 匝,金文本作它( 子仲匝) ,象形。后增义符“皿”,形作叁( 帚上匝) ,成为形声字。 或又作釜( 聍子己父匝) ,上部有所变形,乃“兔”字省形,则“匝”转而成为从皿兔 声的形声字。 啬,甲骨文中即有此字,从来从亩,西周金文作麦( 艚盔) ,或作离( 沈子它簋) , 前者仍从来,后者“来 已经变作“束 ,“束”在清纽锡部,“啬”在心纽职部,声韵 具近,这种变化也可看作声化作用的结果。 1 8变形义化 目前的学术著作尚未见“变形义化 的提法,这是我们对照“变形声化”来说的。 并仿刘钊先生“变形音化( 即变形声化) ”的定义,认为变形义化是指将象形字或会意 字、指事字的部分构形因素,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一个与这个字字义有意义联系的字。 例如: 岁,甲骨文作e 、叶,金文初承之作族( 利簋) ,为斧钺之象形文,借用为年岁或岁 星之“岁”。于省吾先生日“近年来出土之商器斧钺( 例如古铜器精华七册九六页) 屡 见。其阔刃处作弧形,有类于近世武术家所用之月牙斧,其上下刃尾卷曲迪抱。由是可 知,字上下二点即表示斧刃上下尾端迥曲中之透空处,其无点者,乃省文也”雪。后作氍 3 例字来源丁师玉梅嘣周金文形声字的形成及构形特点考察 2 丁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l s 局1 9 7 9第6 7 页 1 0 第1 章金文形声字的发展方式 ( 舀鼎) ,字中两“点”变形成为两“止”,以示岁之“经历”义,岁遂成为从止之字。 战国时楚系文字“岁”字从“月”作截( 鄂君启舟节) ,则是义符的替换现象。 赐,金文借参( 虢季子白盘) 字,说文:“踢,目疾视也9 9 9 春秋时字作彩( 庚壶) , 变义符“目”为与其形体相近的“贝”,以明字义。比较一下“锡”字,就会更加明显: “锡”的金文形体作纺( 曾伯策匿) ,从金,踢声。就因义符“目”与“金”形体相差 太远而没有变形义化,而是采取了在“踢”字上加注义符“金”的方式。 这类方式的形声字和变形声化形成的形声字样,都很少。变形声化和变形义化的 出现应该是形声结构类化的结果。 1 9 形声相益 即义符、声符直接相结合构成的形声字。“在对历史汉字进行研究时,断言某形声 字的构成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由于我们只能在现有的甲、会文 资料基础上进行讨论,所以只要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加注义符、声符过程或变形声化、 义化过程的形声字,均可暂视作是当时人们选用义符、声符一次性构成的。例如:祜、 祀、祠、茅、苛、蒿、牲、吾、哀、趟、超、迹、通、讼、李、柳、杞室、沱、洛、 姑、斯、新等等。这类方式的形声字占绝大多数。 黄德宽古汉字形声结构论考, 尊十论文,1 9 9 6 第1 4 页 】l 河北火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2 章义符、声符系统的发展 义符、声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统一于形声字,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体系。 甲骨文时期的义符、声符是个别的、零散的,谈不上系统。系统首先要有足够的量,不 能太多,太多则杂乱无章,也不能太少,太少则不能满足造字之需,并且组成部分之间 要有有机的联系。 2 1义符系统 2 1 1 义符系统的建立 “形声造字法的成熟,关键是意类符体系的形成”,极是。因此,考察金文义符系 统的形成,对深入认识金文形声字的发展尤为重要。 2 1 1 1 量的考察 我们据两周金文形声字表( 见附录) 统计出两周金文形声字的应用义符共有1 3 4 个,这和高明先生研究的结果“汉字实际使用的形旁,总共有一百四十余个”相 致。这1 3 4 个义符及其分布如下: 西周前期 0 0 l 不 裾井侯簋氟宁簋 0 0 2 玉 奎守宫盘嚣师遽方彝 0 0 3 廿 善师旃鼎饼德方鼎 0 0 4 牛 尹静簋,半士盂鼎二 0 0 5 口 鲁何尊粮a 肝言簋 0 0 6 哭 雳- ( 丧) g 旃作父戊鼎 0 0 7 走 放笞趟曾鼎茗睾趋璺 0 0 8 止s 喙过仿簋 0 0 9 走 :t !0 1 0 彳 气辽利簋落保卣 鼍:小远簋 0 1 1 行 盎 0 1 2 会 回鲧爵瓣盟簋祭康侯簋 嗣 3 张振林战国期间文字异形面面观,文字学论丛第二辑第3 5 1 页 ;高明占文字的形旁及其形体演变,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j 协局,1 9 8 0 1 2 第2 章义符、声符系统的发展 0 1 3 册 船盂鼎色i | i | | 师飙鼎 0 1 4 十 蠢戏簋务戏簋 ( 盾) 0 15 = 牵i 盂鼎幸三距谏簋甘詈令鼎 0 1 6 卒 蓑 口 端盘 0 17 革 董芎录们簋彭录们簋 0 1 8 口 轰见版 闸 0 1 9 乳 劲沈子它簋 墙盘 0 2 0 又 谯火保簋精盂鼎 0 2 1 聿 訇 0 2 2 殳 函格伯簋 毡格伯簋 0 2 3 支 责奇效卣器沈子它簋 0 2 4 目 汀 伊6 矽员鼎i f ,召尊 0 2 5隹 琴御尊爹整驹蓖 0 2 6羊 垂九年卫鼎乒搁劫尊 0 2 7 鸟谑 0 2 8 布 多又 7 何尊 奔沈子它簋 0 2 9 罱 譬康侯簋回端盘 0 3 0 刀 寻悍辨簋和父辛卣 0 3 1 竹 脯 0 3 2 日 哆保卣扯簋 0 3 4 匕 尔 0 3 5卢 鼍盂鼎二聿何搏 日 曹效卣 0 3 51 1 1 磊盂鼎麦盍 0 3 6 虫 静簋 同 0 3 7 井0 0 3 8 鬯 i 赛 叫过伯簋曾录们簋 0 3 9 食 奄罗令鼎罄散盘 0 4 0 鬲a o y o 毫父乙鼎 0 4 1 立 躲皋 0 4 2 韦 耄【师奎父鼎誊瓦九年卫鼎 回 翁墙盘 0 4 3 木 彝毫鼎赳格们簋 0 4 4 林 斟令簋畿免簋 0 4 5 币 眵矢方彝 0 4 6 口 固艄固御搏 0 4 7 贝 嗒贤簋雪盂鼎 0 4 8 邑 毒手孟鼎 0 4 9 r 考免盛:t 水奠新邑鼎 0 5 0 矿。 晒利篮诊盂鼎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0 5 1 月 0 5 2 禾 孙庚赢卣 妒作册大鼎 0 5 3 夕 叁0 5 4 ,- 向天亡簋自德方鼎灾效卣 0 5 5 米 1 ;| c i0 5 6 巾 蛊守宫盘象九年卫鼎留部簋 0 5 7 _ ! 广 嚎师瘤簋 0 5 8 人 i 任氏簋a 谷永盂 0 5 9 黹 鹚师砜鼎 0 6 0老 文 龟1 沈子它簋 0 6 1 牵 傍沈子它簋吴方彝 0 6 2 舟 张天亡簋玲盂鼎 0 6 3 尸 乃蕈0 6 4 欠 令暑囊口壶 l 萝菠直 0 6 5 见 厶多何尊彳碍蠡驹尊 0 6 6 同 势井侯篮 0 6 7 页 骈沈子它簋邵 九年卫鼎 0 6 8 ,十 荔 张何尊 0 6 9 勺 翻盂鼎强墙盘 0 7 0 r 医令簋厦五祀卫鼎 0 7 1 广 锄吴方彝譬班簋 0 7 2 马 蠡驹尊蠡驹尊 0 7 3 豸 弩f f - e d 卣尊貉子卣 0 7 4 犬 致献侯鼎龄墙盘 0 7 5 舌皂予 0 7 6 火 踅卫盍诗韦缝父卣髫井季尊 0 7 7 狄 猫鲁侯鬲前墙盘 0 7 8 心aw 留沈子它簋髻召尊 0 7 9 大 套 0 8 0 川 遇启卣镀融簋 主永盂 0 8 1 水 t # 墨 0 8 2 , 等蓑史尊 水 “卜录卣 0 8 3 泉 承墙盘 0 8 4色 嚣父辛卣爵墙盘 0 8 5 雨 罗盂鼎蠡驹尊 0 8 6 卤 西安小臣逊簋 0 8 7 龙仑 0 8 8 夸利簋考白聋鼎露墙盘 1 4 第2 章义符、声符系统的发展 曼曼皇曼曼皇曼鼍曼曼曼皇i i l i i ! i , i ;,i 曼曼! 曼蔓曼曼曼舅! 舅皇毫曼曼曼曼1 0 8 9 产 1 南 0 9 0 女 帮赢需惠簋! | ! 辛好占簋 p 乍滕虎簋 0 9 1 手 秤 0 9 2 亡 丙 i 井候簋 匹盂鼎 ( x i ) 0 9 3 戈 擎戏鬲敲何尊 0 9 4 弓 ;套长由蟊鳄盂鼎 0 9 5 f “ 枣0 9 6 索 素墙盘斡师飘簋 田 囟趟曾鼎 0 9 7 糸 羲班簋 0 9 8 直 挪王作臣垡簋鲁孓兢卣 0 9 9 虫叹 1 0 0 田 口争贤簋哞盂鼎气1 班簋 l o l 里 奄班簋 1 0 2 处 跻墙盘 1 0 3 金 遵录伯簋氧穗伯匈井姬尊 1 0 4 车 薪苇趣父卣笋吴方彝 1 0 5 斤 署歹王束新邑鼎 1 0 6 己 己 日是侯父乙簋 1 0 7 阜 降陵施啄伯限爵 1 0 8 子 融召卣罢盂哉父壶 1 0 9 辛 碍 1 l o 酉 矽a ,白六鼎 暑氢盂鼎号口鼎 , 西周后期新增 1 1 1 足 9 欠 1 1 2 :e 彰伯嘉父簋 口 迎口史懋壶 1 1 3 缶 概曾伯文龋 1 1 4 鼎 砾裹鼎 1 1 5 穴心 1 1 6 庸 棼延盈毽郑登f 自鬲 气窗鼎 1 17 山 由 1 18 不x u 克鼎 6 毛公厝鼎 1 1 9 门 单毛公厝鼎望号侯鼎 1 2 0 亡 匿禹鼎眶季良父匿 f a n g 1 2 l 弱 相毛公厝鼎 1 2 2 虫虫 鹳曾仲大父簋g 寻织钟 春秋时期新增 1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1 2 3 立 翻f f t j l 钟嚣邵王鼎 1 2 4 肉 担吴王孙吴土鼎藁齐侯敦 日 1 2 5 生 众 1 2 6 豕 寥菡乐子匝压衷成帚鼎 1 2 7 飞 霉秦公镩 1 2 8 臣 透齐侯敦 1 2 9 土 舅蔡侯绅钟墓子璋钟 战国时期新增 1 3 0 角 啸丞相触戟 1 3 1 羽 “ 童 男中山王营壶 1 3 2 立 攫中山王臂鼎篮厦羌钟 1 3 3 力 私中山王謦壶錾中山王詈壶 由上表可以看出这1 3 3 个义符,于西周前期出现并用于构建形声字的就有1 1 0 个, 占近8 4 ,相信随着金文资料的进一步发现,这个比例还有可能会增大。“说文所收 形声字八千多,将五百四十部进行合理的归并,基本形符也只有一百四十多个”。囝可以 说,金文形声字的义符量在西周前期已经基本达到系统的要求。 2 1 1 2 构形分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然地也就要求文字能够记 录方方面面。在创造形声字时是以选用不同的义符的方法来实现的。以上我们得到了西 周前期的义符11 2 个,这些义符用于构建形声字时不但基本覆盖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 方面,而且是有一定秩序的、成体系的,使形声字实现了“分别部居 。它们用于构形 时按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 1 ) 与人及其肢体、行为有关 这类义符一是取表示人体及其某个器官的字充当,如人、大、子、老、女、p 、尸、 己、勺、页、见、受、卅、手、又、飘、止、耳、口、目等;一是表示人的行为文字充 当,如:言、殳、支、是、走、彳、_ j 广、处、卫等。这些义符参与所造的形声字就与人 l 黄德宽古汉字形卢结构论考,博十论文,1 9 9 6 第3 2 页 2 参考高明古文字的形旁及其形体演变,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 9 8 0 1 6 第2 章义符、声符系统的发展 及其肢体、行为有关,而又有不同的取意指向,比如,从升、手、又的字都与手有关, 从丹之字表示双手活动,多含敬意,从手之字,多表示一般的、较具体的动作,从又之 字,则多表示相对抽象的动作,例子见上表;人、大、子、老、女等都与人有关,而又 有一般人、大人、小孩、老人、女人的区分。 ( 2 ) 与人的劳动、社会生活有关 如口、 、广、厂、邑、田、章等涉及人的居住、劳动场所;示、玉、哭( 丧) 、 龠、鬯、辛、心、苟、盟等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户、啬、贝、巾、黹、糸、素、弓、 酉、食等与人的日常生活有关;舟、戈、弓、斤、车、斗、刀、十( 盾) 等是人们的生 产、战争活动工具。由这些义符参与构造的形声字,就分别纪录了以上各个方面的词语。 ( 3 ) 与植物有关 同是与植物相关,又有廿、竹、木、林、禾、米等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