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语法化.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语法化.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语法化.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语法化.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语法化.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受 中文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短 时类时问副词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其进行了再分类。我们将现代汉语短时类时间 副词分为承前性和启后性两类,并以第一类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为研究 对象,按照音= 符情况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部分来系统分析主要成员的历史演 化过程,语法化的动因机制等相关问题。 对时问副词的研究前贤著述颇丰,但运用把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语法化理 论对时间副词进行类的系统分析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以时间副词中的 短时类时间副词中的一个小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法化及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在弄清- 1 , 类时间副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对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有所贡 献。 区分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对语法化研究有积极意义。研究中发现,在语 法化现象中语用因素和隐喻这种认知方式的作用并不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的。 对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内部差异进行分析,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语法化来源、语体色彩、韵律及主观化程度不同。这种分析对语言研究者和使 用:行来说都不可忽视,并且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语法化隐喻语用推理主观性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p r e s e n t e dab r i e fp i c t u r eo ft h es t a t u sq u oo fr e s e a r c ho na d v e r bo f t i m e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o nt h i sb a s e ,t h ea u t h o rr e d e f i n e dt h ei n t e n s i o na n d e x t e n s i o no fs h o r t t i m ea d v e r b sa n df l l r t h e rr e c l a s s i f i e d 血e m t h ea d v e r b o f s h o r t t i m ei nc h i n e s e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k i n d s :t h es h o r t t i m ea d v e r b o f p o s t e r i o r i t ya n dt h es h o r t - t i m ea d v e r bo fp f i o f i w ,a n dt h ef o r m e rw a st a k e na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em a i nm e m b e r so ft h ef o r m e ra r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s e p a r a t e l yo nt h ee v o l u t i o n ,m o t i v a t i o n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al o to fw o r kh a db e e n d o n eb yf o r m e rr e s e a r c h e r s b u tt h et h e o r i e so f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w h i c hc o m b i n ed i a c h r o n yw i t hs y n c h r o n yh a v e n tb e e na p p l i e dt o t h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t i m ea d v e r b t h ea u t h o rc h o s eas m a l lp a r to fs h o r t t i m e a d v e r bt os t u d y a p p l i e d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r e l a t i v et h e o r i e s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dt o e l a r i f y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c h o s e na n dh o p e dt od o s o m ec o n t f i b u t i o nt ot h ea d v e r br e s e a r c ho f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i t su s e f u ! f o r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m e c h a n i s mf r o m m o t i v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d i s c o v e r e dt h a tt h ee f f e c to fp r a g m a t i c sa n dm e t a p h o ri sn o t s oc l e a r l yd i f f e r e n ti ng r a r n m a t i c a l i z e dp h e n o m e n a 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i n n e rd i f f e r e n c e so fa d v e r b sh a ss o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l a n g u a g er e s e a r c h e r sa n du s e r st h a ti ts h o u l dn e v e rb en e g l e c t e d k e y w o r d s : p o s t e r i o r i t ya d v e r bo f s h o r t - t i m e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m e t a p h o r p r a g m a t i ci n f e r e n c es u b j e e t i v i t y i i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离升大孚幂恒论叉敝议便崩袋歌吊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妇k 球 年j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指导教师签名: 澎帷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橱乃粼 解密时间:年月目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l o 年( 最眭l o 年,可少于i o 年) 机密2 0 年( 最长2 0 年,可少于2 ( )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 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 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幽皓水 如驴歹年歹月衫日 笫一f ,t 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时问副词研究现状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一个数量较大的次类,据陆俭明、马真( 1 9 8 5 ) 的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约有1 3 0 个左右,几乎占整个副词的3 0 。”时 间副词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很多副词都为常用词,如“立刻、马j :、刚、就” 等。因此时问副词的研究历来很受重视。早在1 9 4 3 年,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中就将时间副词分为八个小类,并对各个小类的语义做了归纳。陆俭明、马真 ( 1 9 8 5 ) 更是对现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做了全面的分类研究。此外还有不少学 者著书著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的时间副词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和具体的描 写。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 第一,在共时平面上对时间副词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主要有: ( 1 ) 陆俭明、马真( 1 9 8 5 ) 认为既称时间副词,按说都能表示时间,其实, 通常所说的时间副词,大都不表示“时”,而表示“态”。并提出了要沿用时间 副词这一术语,认为可以而且也有必要把时间副词分为如下两类;定时时间副 词嗣i 不定时时间副词。 ( 2 ) 马庆株( 2 0 0 0 ) 认为:少数陆、马两位先生认为是时问副词的因为只 修饰自主动嗣,我们把它们归入了方式副词,例如:“按期按时姑且且暂 暂且逐步”。还有一些不表示先时、后时和同时,因而也似乎不宜归入时间副 词,如:“不时常常常顿时还还是忽然渐渐渐老猛然偶尔仍仍然 时常时刻时时先后相继一下子一直依i e j 依然逐渐总”。 ( 3 ) 张亚军( 2 0 0 2 ) 认为;应该将典型的时间副词限定在主要用于辅助时 制以及时体意义的表达这一范围之内。以此为出发点,现代汉语中与时间意义 有关的副词不宜都划归时间副词。 张和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结果大同小异,都大大缩小了陆、马( 1 9 8 5 ) 对时间副词范围的界定结果。这种缩小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在比较单 纯的范围内弄清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语法性质及语用功能,一方面也便于与其 他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为语言共性及个性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二,在共时平面上对时间副词与其他词类进行区别、比较。这类研究文 章较多,主要有时问剐词与时问名词和有时问意义的形容涧、动浏等的区别。 还有。些个案研究的文章,如闫小兵( 1 9 8 7 ) 、邢福义( j 9 9 0 ) 、史锡尧( 1 9 9 0 ) 等。 造成时间副词与其他词类纠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共时角度来看有划分 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从历时角度来看有时间副词内部成员语法化程度不同及与 其他词类成员有渊源关系的原因。 第三,时问副词的再分类及描写。这方面有很多专文论述还有大量散见于 相关论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1 ) 陆俭明、马真( 1 9 8 5 ) 把时间副词分为定时时间副词和不定时时间副 词。定时时间副词又分为表过去时,表现在时,表将来时;不定时时间副词分 为十八小类:表己然,表未然,表进行,表短时,表突发,表短时和突发,表 早晚,表先后,表常偶,表永暂,表永常,表缓慢,表同时,表随时,表守时, 表延续,表最终,其他。前文已述,陆、马( 1 9 8 5 ) 对时间副词范围的界定是 比较宽泛的,因此再分类也不免繁琐。 ( 2 ) 李少华( 1 9 9 6 ) 从语义特征和功能特征两方面对汉语中的时间副词进 行再分类的描写分析,将时间副词分为十- - , l , 类:表最终,表过去、已然,表 突发、短时,表不定时,表初始,表暂且,表持续,表将来、未然,表逐渐, 表进行,表惯常,表问或。语义和功能相结合是时间副词再分类研究中的一大 进步,但在对待时间副词范围上与( 1 ) 同样琐细。 ( 3 ) 张亚军( 2 0 0 2 )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副词所表达的时间 意义与参照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小类的划分同时还考虑了时间副词在时点、时 段表达方面的功能,将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先时时间副词, 后时时间副词,同时时间副词;第二类包括短时副词、长时副词、延续时间副 词。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方法充分认识了时间副词主要用于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 发生的时间关系的特性,虽然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对时间副词的分类研究 无疑有着清晰化的作用。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如火如荼,古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也未停止, 但主要是散见于相关著作中的论述,并且数量不多,专著更是寥寥无几。随着 研究视野从以前的描写为主转到现在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在时间副词研 究方面也越来越重视描写与解释、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但对时间副词的历史性 冯成林( 1 9 8 6 ) 、李少华( 1 9 9 6 ) 、李泉( 1 9 9 6 ) 、张渲生( 2 0 0 0 ) 等。 2 筇章绻沦 考察研究还很不充分,主蟹有李宗江( 1 9 9 7 ) ,张亚军( 2 0 0 2 ) ,_ 长谊生( 2 ( 0 0 ) 等。 第二节短时类时间副词的界定及分类 在上一节中,我们重点分析了关于时问副词范匿l 及分类的不同看法,认为 应该保持时间副词内部的相对纯质,因此反对把只要和时间有关的副词都归入 时间副词的做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也重新对短时类时问副词的内涵、 外延及分类做出了以下分析。 1 2 1 短时类时间副词的界定 短时类时间副词我们认为就是那些表示时间间隔短的时间副词,如“立刻、 马上、刚、才”等。以往常把“顷刻、刹那、忽然、猛然、暂且”等词也归入 短时类时间副词中,这并不合理。 首先,“顷刻、刹那”的时间副词性质值得商榷,至少它们不是典型的时问 副词。从意义上来看,它们除了具有时问指示功能、体现时问性以外,还具有 事物性,很多情况下顷刻等于顷刻之问,刹那等于刹那之间。从句法功能上来 看,不具有较强的附谓性,经常出现于旬首。就此我们认为“顷刻、刹那”等 不是典型的时间副词,不在我们的研究之列。再看“忽然、猛然”等,这类时 问副词数量较多,很多著作把它们归入表短时或突发的时间副词。我们认为这 主要是因为动作行为的缓急与时间长短有关,急就意味着时间短,但更重要的 是表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因此可以划归为描写情状的副词,丽从时间副词的行 列中划出,并且它们主要体现的是突发,与我们研究的短时还是有区别的。最 后分析下“暂且、暂”,这类数量不多。张亚军( 2 0 0 2 ) 把它们归入了短时类 时间副词,但我们认为这样并不稳妥。张文认为,短时副词就是表示时间间隔 短,但后文又说“一度、暂、暂且”表示动作行为或时间延续时间短,这样看 来不免前后不一,并且“暂且”等词所限定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内部一般都 是匀质的、恒定的,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没有变化,而我们主要研究的“马 上、就”等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变化的、异质的。故此,我们把“暂且”等时间 副词也划出了我们的研究范围。 至此,本文“短时类时间副词”的内涵、外延基本可以确定了。短时类时 间副词指表示时间间隔短的副词,包括“立刻、立即、立马、马上、即刻、即、 笫一章绪论 便、就、刚、刚刚。1 、才”等。 1 2 2 短时类时间副词再分类 “立刻、立即、马上、刚才、就”等短时类时问副词虽然都用于表示动作 行为之间的间隔时间短,但句法功能并不完全相同。首先,它们所能m 现的句 类不完全相同。“刚刚、刚、才”等表先时,不能用于祈使旬;“立刻、马上、 就”等表后时,可以用于祈使句,表示希望、要求某一动作行为在短时内发生。 其次,否定情况不同。“刚”等表先时的短时副词不能受“没有、一i ”的否定, 而表后时的短时副词大多可以。第三,短时类n 寸问副词经常前后配合出现,用 于表示事件之间的时间紧承关系时,“刚”等用于启后,“立刻”等用于承前。 基于以上种种差别,我们把短时类时间副词再分为两类: ( 1 ) 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又可称为后时短时类时问副词。表示事件或 行为动作在另一事件或动作之后短时间内发生”。,主要包括:“立刻、马t 、立 马、立即、即刻、就”等。 ( 2 ) 肩后性短时类时问副词,又可称为先时短时类时问副词。表示事件或 动作行为在另一事件或动作行为之前短时间内发生。”,主要包括“刚刚、刚、爿。 等。 第三节研究内容、意义、方法及材料 1 3 1 研究内密及意义 本文以第一类,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按照音节情况分为单 音节和双音节两部分来系统分析主要成员的历史演化过程,语法化的动因机制 等相关问题。 “副词是个大杂烩”的原因之一就是成员语法化程度不同,因此运用语法 化理论进行研究无疑是必经之路。对时间副词的研究前贤著述颇丰,但运用把 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语法化理论对时间副词进行类的系统分析研究几乎还是空 白。本文试图以时间副词中的短时类时间副词中的一个小类作为研究对象,希 望能够在弄清一小类时间副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对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有所贡献。 i t 参见邢福义等( 1 9 9 0 ) 2 1 如果前后文中没有相对应的动作事件,那么这个参照点就是说话时间。 f 3 】同注释1 2 】。 4 第一章绪险 1 3 2 研究方法及材料 运用语法化理沦进行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我们自然应该做到:描写和解释 相结合,描写现蒙过程,解释动因机制:共时和历时相结合,依靠共时线索串 连历时现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定量分析的结果来验证定性分析 的结论。 在研究材料上,我们将运用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国学宝典、四库全书 及南开大学二十五史语料库来进行检索,同时对些重点文献进行重点考 察和分析。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工作,但仍很有可能有些语言现象 在我们所见的文献中并未保留,因此我们可能忽略某些成词的演变环节,这在 汉语史研究中在所难免。我们的重点在于解释语法化现象并不只是注重捕写, 因此我们在做尽可能多的工组来弥补的同时,也只力求达到描述大致轨迹,说 明主要原因。 笫二章单青竹承n 口性翘时类时州刈的演化 第二章单音节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演化 “即、便、就”是汉语中比较常用的单音节短时类时间副词。在现代汉语 中,“就”在口语中常用,“便”在书面语中比较常用,“即”已经较少使用。“1 但通过对比三个词的主要义项我们可以发现众多的共同点,因此我们准备对三 个词都加以考察和分析。 第一节时闻副词“即”的语法化 “即”,说文中的解释是“即食也。从彦f 声。”徐锴注:“即犹就也。” 本义就是就食。就食必定走近食物,因此引申为走近、靠近。据李宗江( 1 9 9 7 ) , “即”作时间副词早在先秦就有了,如: ( 1 ) 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 2 ) 余陈魑也,今将祸余,请即救。( 左传哀公十四年) 时问副词“即”在先秦使用并不多,诗经、论语、孟子、苟子等 书中均来见。此时出现的副词“即”还有部分是表示顺承的,如: ( 3 )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墨子非攻上) ( 4 ) 遇民不修法,则河法官,法官即以法之罪告之,民即以法官之言 正告之吏。( 商君书定分) 作为动词的“即”表示“趋就、接近”等意义,在先秦文献中极为常见。 如: ( 5 )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卫风氓) ( 6 )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篇) 我们认为时间副词“即”是由动词表空间上的“接近”经过语义投射,语 法化为表时间上的“接近”的。如: ( 7 ) 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尚书商书) 此例中“即”可以理解为“接近”,但是很明显没有了空间上的接近,而是 含有时间上的接近。接近一件事情也就表明这件事情马上要发生了,因此“即” 具有了语法化为短时类时间副词的基础。如果“即”的分布如( 6 ) ,也不会语法 i l l 据李宗江( 1 9 9 7 ) 调查显示现代汉语口语中主要用“就”,“便”基本不用,但在书面语 料中表现却很不一样。 6 旃一一审 l ! l 岢? j j i l t 烦时类| | | e 叫剐词的演化 化为副词,厩是订 于“即一可以出现于另一动词前构成连动结构,使它其行了 语法化的句法条件。由于认知上的隐喻动因,加之“接近”的语义基础和连动 结构的句法条件,“即”由动词语法化为了表示短时的时间副词,表示“马p , 如: ( 8 ) 我即死,女能固纳公乎? ( 公羊传襄公二卜七年) ( 9 ) 项伯即入见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节时间副词“便”的语法化 关于时间副词“便”的来源,前人较少论述。杨树达例诠认为本为“就 便”之义,引申用之,则与“即”字义同。我们同意杨树达的观点,并加以详 细说明。 便,说文- 人部:“便,安也。”本义应是安适,有利的意思。如: ( 1 0 ) 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 墨子天志) ( 儿) 治世不一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君书更法) ( 1 2 ) 食不l = j 昧,卧不便席。( 战围策秦三) 由此引申出了熟悉、擅长等意义。如: ( 1 3 ) 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庄子外篇) ( 1 4 ) 故自谓便人。( 礼记表记) 陆德明释之:“便,谓便习也。” 时间副词“便”在先秦文献中难以见到。尚书、诗经、论语、孟子、 墨子、苟子、韩非子、左传等书中均无用例。在汉代文献中,副词 “便”大量出现。如: ( 1 5 ) 是时楼船将军杨仆使使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 史记东越列 传) ( 1 6 ) 驰义侯遗兵未及下,上便令征西南夷,平之。( 汉书武帝纪) 有利、便宜,所以消耗时间和体力等都较少,因此引申出了“就便、顺便” 的意思。“就便、顺便”用时就比较短,并且常用在两个事件、行为中间,表示 两个事情紧接着发生,如( 1 5 ) 、( 1 6 ) 。在很多情况下,“就便”的意思并不能 引起注意,而体会两件事情之间的整体意义关系即间隔时问短,是交际者无法 忽略的。久而久之,“便”承担了主要表示两个行为紧承的新任务。如: ( 1 7 ) 孺子无有谒刺,事讫便去。( 风俗通义愆礼) ( 1 8 )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以为宿构。( 三国志魏书王 粥二章单音i ,承前性短| f 、j 类蚓叫副词的演化 :担二刘似传) 加之“就便”意义的“便”经常用在另一动词前,“就便”意义包含着省时 的语义基础,“便”通过语用推理,语法化为了短时类时间副词。“语用推理” 是“便”语法化的动因。由于“就便”、“顺便”所处的语境中常常隐含着顺承、 紧按的意思,经过反复使用,这种意思由具有“省时”、“省力”语义基础的“便” 吸收语法化为短时类时间副词。又如: ( 1 9 ) 须臾便与俱还。( 风俗通义怪神) ( 2 0 ) 文帝礼言事者,不伤其意,群臣无小大,至即便从容南。 ( 风 俗通义正失) 例( 1 9 ) 、( 2 0 ) 中,“便”分别和“须臾”、“即”等表示短时的词语连用, 已经语法化为一个短时类时间副词了。 第三节时间副词“就”的语法化 我们认为,像汉语中许多副词样,“就”也是从动词逐渐虚化成副词的。 下丽我们缅要分析“就”的语法化过程及相关问题。 先秦两汉,“就”的基本义是“趋、从、归”等带趋向的动作。“就”的用 法主要有两种: a 接体词性成分或用于转指意义的谓词性成分,从语义上讲,多表示空间、 方位等,是“就”的目标,如: ( 2 1 )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周易文言) ( 2 2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苟子劝学) ( 2 3 ) 公就晏子而止之日:( 晏予春秋景公为长廉欲美之晏子 谏) b 当“就”后的目标己知或明显时,宾语n p 可以省略,又出现两种情况: b 。“就”和后面的动词由“而”连接,表示两个动作的相连。如: ( 2 4 ) 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 公羊传宣公六年) ( 2 5 )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 韩非子外储说) ( 2 6 ) 宋人有闵其菌之不长者,就而揠之,明日枯死。( 论衡自然篇) “就”省略n p 后直接和后面的动词相连。如: ( 2 7 ) 公就止之日:“夫子曷为至此? ”( 晏子春秋景公冬起大 受之役晏子辣) 笫7 ,啦阿协承1 j _ 陆短时类叫“1 j 剐酬的演化 ( 2 8 ) 光耀不得问,阿就视其:l 犬貌,共然、忽然,视之不见l l 形,l 听 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可得,望之不可极也。( 淮南予道应训) ( 2 9 ) 或云武王伐纣,纣赴火死,武王就斩以锇,悬其首於火自之旌。 ( 论衡恢困篇) a 、b 中“就”都是动词性质,对比例( 2 3 ) 和( 2 7 ) ,“就”后宾语的省略造成 了“就”和另一个动词直接连用的连动式结构,为“就”由动词演化为副词提 供了句法基础。 汉末及魏晋时期,“就”和动词连用的形式更加常见,并且“就”的含义电 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a 仍旧是动词“接近”的性质。如: ( 3 0 ) 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 三国志魏二f s 二 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3 1 ) 是夜,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就视则亡焉。( 搜神记卷 七) b 表示两动作或事件紧承,可以理解为“马卜”、“立刻”。如: ( 3 2 ) 其後约病死,而h | 乐、阳透等就斩约头,当送之。( 三国志卷 十一) ( 3 3 ) 若匝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 三国志魏书- 桓二陈徐卫卢传) 到了宋代,用量增多。如: ( 3 4 ) 郡王道:“好! 正合我意”。就叫崔宁下手。( 京本通俗小藐错 斩崔宁) ( 3 5 ) 要好趁这个遗漏人乱时,今夜就走开去,方才使得。( 京本通俗 小说碾玉观音) 我们认为副词“就”来源于动词,其演变过程应该和“即”相似。“就”由 动词演变为副词的句法条件前文已有论述,即“就”表示接近、靠近时,其后 的宾语逐渐可以不出现,使“就”进入状位,更加容易使人忽略接近的行为, 从而不仅淡化了“就”作为动词的性质,也淡化了“就”作为实词的意义。久 而久之,即使没有接近意义的句子中也可以用“就”,来表示一种马上要发生的 动作行为。以上是“就”语法化的机制,下面再就其演化的动因做些探讨。 “就”作为动词为“趋就、靠近”等意义,表示一种空间上的接近。由空 间上的接近到时间上的紧承是一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隐喻过程,“就”发生隐 9 讹i 章单音l ,承1 酊性砸州类 t , t f 1 i t 浏的演化 喻的过程电就足它发生语法化的过程。f i i l i 举例详细说明。 ( 3 6 ) 春园花就黄,阳池水方绿。( 酱汉诗) “ 此例中可以理解为“接近”,但丝毫没有空问意义,而是种时间上的接近, 接近一件事情也就表示这件事情马上就要发生了,因此可以理解为“马上”。加 之,后面对仗的是副词“方”,这样“就”只能是时间副词,表示短时了。 第四节小结 “即”、“便”、“就”不仅有众多相同的义项,而且通过附文的分析我们发 现,在发展演变过程上也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作为语法化的机制三者的句法语义条件基本相同。三者都处在相同 的语法槽,即都可以直接和动词连用,并都处于背景的地位。可见,句法条件 是词汇语法化的重要基础。语义虽然不对语法化的方向等起决定性的作用,但 对语法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和“就”都是由表示“接近”、“趋向”意义 的动词语法化为表示时问短促的短时类时间副词的,它们的演化途径大致相同, 语义是发生认知上隐喻的基础。“便”虽然和前两者语义上有差别,但它具有的 省时含义,也为语用推理的发生做了准备。 其次,“即”、“便”、“就”的短时类时间副词性质产生的同时还产生了表示 顺承关系的意义,并且在很多语料中,两种意义均可解释得通,也就是说出现 了大量两解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表示顺承意义和表示短时意义的两种副 词之间的纠葛现象做一些解释。 我们认为,这两种副词是在相同的动因和机制下产生的,之所以有所差别 是因为说话人表达的重点不同,从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语法化结果。 ( 3 7 ) 当遂材木不能尽内,即烧之,无令客得而用之。( 墨子迎敌祠) ( 3 8 ) 其后醉,形坏,但得老狗,便打杀之。( 新论- 辨惑) ( 3 9 ) 郡王道:“好! 正合我意”。就叫崔宁下手。( 京本通俗小就错 斩崔宁) 以上三例中“即”、“便”、“就”都可以两解,如果语境中有短时的含义, 三者都可以理解为“马上”,如果只是客观叙述,也可以解释为表示顺承。如: ( 4 0 ) 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庄子- 外篇) ( 4 1 ) 彼民不归其力于耕,即食屈于内;不归其节于战,则兵弱于外。 1 】摘自输( 1 9 9 7 ) 吼一二章 弘爵j ,承抒p i :短时类时州。帅引j j i i i “l ( 商君书慎法) ( 4 2 ) 亭k 怖,遽拜渴,竟,便具吏。( 风俗通义过誉) ( 4 3 ) 道以毕就,便成自然,有禄自到,无敢辞焉。( 太平经知盛 还年寿法) ( 4 4 ) 张虎听了大怒,就去扯住张狼要打。(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 莲记) ( 4 5 ) 况且崔宁一路买酒买食,奉承得他好,回去时就隐恶扬善了。( 京 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例( 4 0 ) 、( 4 2 ) 、( 4 4 ) 的语境中明显地含有表示时间短促的意思,“即”、“便”、 “就”经常在这样的语境中使用,语法化的结果就是短时类时问副词。( 4 1 ) 、 ( 4 3 ) 、( 4 5 ) 的语境中没有时间短促的意思,只是表示顺承,因此“即”、“便”、 “就”语法化的结果就是表示顺承关系的副词。 如果说具体事物的范畴本来就是模糊的,在具体范畴被隐喻投射到其他抽 象范畴以后,就出现了范畴之间相互交叉与联系的现象。因此,同一个具体范 畴呵以隐喻出几个不同的抽象范畴。“即”和“就”都是由“接近”、“趋向”这 一具体动作意义发生隐喻而来的。“接近”表达的范幽是模糊的,“接近”的程 度町以有很大差别,因此可以隐喻出短时类时问副嗣和顺承关系的副词两种类 型,具体是哪种,这就需要语境米帮助我们区分了。“便”足通过语用推理而来 的,语用推理对语境的依赖性更强。根据语境的不【司,可以推出两种不同意义 的副词,但这两类副词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为它们的来源、动因和机制是 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后天的环境。并且,不同意义的副词在读音上也有所差别, 表示顺承的只是用于客观描述因此不会成为句子的焦点也就不会重读;表示短 时的同时表现一种主观认识,如果要强调这种短时的主观认识就需要重读。 再次,这些短时类时间副词在句中都可以和表示短时的动词重叠、瞬时体 “一”“1 等形式连用。如; ( 4 6 ) 我也看一看就来。(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 4 7 ) 我才拾得回来,就被老娘逼我出门,寻访原主还他。( 喻世明言陈 御史巧勘金钗钿) ( 4 8 ) 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 1 陈光( 2 0 0 2 ) 认为“一”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置于谓词性成分前,表 “瞬时量”。我们在此用其说法。 1 】 琊一章单音“裕承前f i :短时类时问剐目演化 至棚前落轿。( 红楼梦第十四回) ( 4 9 ) 陶予尧本有此心,一拍即合,魏翩仞便张较着邀了大家同到同 庆里吃淄。(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一+ 动词”可以表示瞬时量,“才”是我们所说的短时类时问副训之一, 可以表示短时,“动+ 一+ 动”也可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问短。“即”、“便”、“就” 和这些表示短时的形式连用,更加突出了本身具有的短时性质。 最后,我们谈谈单音节短时类时间副词的主观性问题。一般认为,话语中 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况,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 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就 是主观性(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 。前面我们分析得出,由“即”、“便”、“就”经过语 法化得到了两种意义相近的副词:一类表示顺承关系,一类表示间隔时间短暂。 1 j 日者只是客观叙述两个动作、行为或事件间的一种关系,不具有主观性。后者 表示问隔的时问短,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下面我 们举例分析后者的主观性问题。如前( 4 0 ) 、( 4 2 ) 、( 4 4 ) 分别和( 4 1 ) 、( 4 3 ) 、 ( 4 5 ) 对比,前者具有主则性,强州问隔时间短,后者不具有主观性,只是一 t , l , j i l l t l 承关系。i 捌此前者去掉“即”、“便”、“就”仍可成立,只是缺少了一种短 时意味,但足后者去掉“i i | 】”、“便”、“就”后,有一种不连贯的感觉,这也证 l j 丁前而我们荚j 二两种删刊谢泄i 化结果的分析。我们再举几个“就”的例子对 比一下: ( 5 0 ) 你妻子且留在此过几日,待有了开店日子,老汉亲送女jl , n 你 家,就来与你作贺。(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 5 1 ) 那汉见那妇人叫将起来,却慌了,就把只手去克着他脖项,指 坏他性命。( 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这些例子中,说话人带有强烈的表示短时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由句中表示 紧承上文的“就”承担,“就”重读,更加突出了表短时时间副词的性质。可以 去掉“就”对比一下: ( 5 0 ) 你妻予且留在此过几日,待有了开店日子,老汉亲送女儿到你 家,( ) 来与你作贺。(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 5 1 ) 那汉见那妇人叫将起来,却慌了,( ) 把只手去克着他脖项, 指望坏他性命。( 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对比可以发现,“短时”的意味明显减弱了,变成了客观性描述。并且我f l 第章 单膏h 承1 j i 一p :短 付类i i 、j f i ;帅硼0 演化 发现,“就”不仪本身具有主观性,随着主观量的作用它还发 - t1 i 观化,这个 问题我们留待第心章继续讨论。 谁二章似音承衙| _ ! 短州类h i 问副词f i j 演化 第三章双音节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词的演化 由于汉语双音化的趋势,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双音节承前性短时类时间副 词。此章我们讨沦其中常用的“马上”和由“立”组成的短时类时问副词的演 化。 第一节“马上”的语法化 “马上”是现代汉语中极为常用的时问副词,表示“即将发生或紧接着某 事情发生”。“1 经稠查及几部大型语文工具书的引源”1 ,“马上”始见于史记陆 贾列传:“高帝骂之日: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日:居马上得 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此时的意义为“马背上”,与前面的动词一起解释 为“( 坐) 在马背上”。由于古代征战马匹必不可少,从而引中为征战武功。由 此保留至今的还有“马上得天下”、“马上英雄”。时问副词“马e ”显然与此引 i 和义无关,故在此不予细谈。那么表示时问短暂、迅疾的副词“马上”又是怎 样产生发展来的呢? f 文予以详绌分析。 3 1 1“马上”由空间义到时间义的演变过程 汉代,“马上”只有表示在马背上的处所意义,如| j 文提到的史记郦生 陆贾列传中的两例。汉书中有五例,也都是表示处所的,如: ( 5 2 ) 令骑士兵车四面营陈,被甲辊辇居马上,抱弩负简。( 汉书韩 延寿传) ( 5 3 ) 以马上战斗为国,敢有威名于百蛮。( 汉书匈奴传下) 其它汉代文献中的用例很少,我们在论衡中检得两例: ( 5 4 ) 高祖既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败,陆贾造新语,高祖粗纳采。 ( 5 5 ) 高祖不辨得天下,马上之计末转,则陆贾之语不奏。 在这两例中,“马上”已由在马背上引申出了征战武功的意思,不单纯表示 处所,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但这种引伸义与时间短促意义无关,所以下文不 再涉及。 1 1 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2 1 参见汉语大词典、辞海等 旃r ,敬肯承| j 1 性觚时炎时问m 忙种0 浈化 到了- l 一古,“马i 二”的用例增多,如: ( 5 6 ) 魏二鞲载帝于马上为诗日:“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 三 国志装注) ( 5 7 ) 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 自送女出与术,与太祖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城。( 三国志魏书) ( 5 8 )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崔颢诗全集赠王威古) ( 5 9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诗三百首王翰凉州 词) ( 6 0 ) 末帝即位,高祖入洛,尝遇晖於通衢,晖马上横鞭以揖高祖。( 旧 五代史列传三) 这一时期“马上”基本上还是“马背上”的意思。如例( 5 6 ) 用介词“于” 引介,例( 5 7 ) 在“缚著”后面,表示缚著的处所,前面也有介词“著”引介, 处所义明最。例( 5 8 ) “马上”和下旬的“野中”相对,明显表示空问位置;例 ( 6 0 ) 表面上看意思模糊,可就上下文分析来看“马上”还是在马背上的意思。 在这句话里“马,卜”没有表示时间迅疾的意味,而是隐含着4 i 懂礼数,轻视、 不博最的意思。然而在例( 5 9 ) 中,虽然也是表处所义,但隐约让人有种急迫 的感觉,尤其与后面的“催”字连用,更加强了这种意味。这一时期表示时间 迅疾的时间副词“马上”也丌始使用,虽然数量不多,但很值得注意,如: ( 6 1 )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孝文 帝纪) ( 6 2 ) 冲言于高祖日:“陛下方修周公之制,定鼎成周。然营建六寝, 不可游驾待就。兴筑城郛,难以马上营讫。愿暂还北都,令臣下经造,功 成事讫,然后备文物之章,和玉銮之响,巡时南徙,轨仪土中。”( 魏书李 冲列传) ( 6 3 ) 唐薛收在秦府,檄书露布,多出于收,占辞敏速,皆同宿构, 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太平广记谭宾录) 这几例中的“马上”表时间的意义非常明显,虽然用例不多,但已可以看 作是时间副词产生的开始。 近代是时间副词“马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马上”表示时间 短暂的意义在使用中逐渐占据了优势。见例: ( 6 4 ) 须臾马上人来报。(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绒:f l 钗青仃承前性短时类酬矧副浏的演化 ( 6 5 ) 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 三国演义第二酮) ( 6 6 ) 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日:“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 何日! ”( 向上第三十六回) ( 6 7 ) 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同上第五十八回) ( 6 8 ) 两马相交, - 陋u - - 十余合,呼延灼要在知府面前显本事,又值 孔明武艺不精,只办得架隔遮拦,斗到间深里,被呼延灼就马上把孔明活 捉了去。( 水浒传第五十七回) 例( 6 4 ) 中表示处所义,但是和表示时间短促的副词“须臾”连用,加强 它表示时间的意味:例( 6 5 ) ( 6 8 ) 比较特殊,因为“就”也是一个有着复 杂演变过程的词,据马贝加分析:“就”的介词性质在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定型。 然而据相关研究及我们前文分析显示,早在晋时“就”已经发展出了副词性质 的意思,同时介词的性质也保留着。但就上下文分析,语境中都表现出骑在马 上,并且据我们调查,此时“就”和“马上”连用基本上都居于“马上”前面, 没有在后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这时“就”和“马上”连用还是表示处所。 虽然几例中情况都发生在马上,但从语境中我们能明显地感知到时间的短 促。如例( 6 7 ) ,当时情况紧急,曹操不可能下马脱袍,是来不及下马而立刻做 的事情。其他例子也有这种情况,语境中明显隐含藿时间紧迫短暂等类似的意 思。可见此时的时间义已相当突出。 ( 6 9 ) 老爷吩咐:不f 1 写书,马上差人下与山东巡按侯爷,把山东沧 州盐客王霁云等一十二名寄监者,尽行释放。( 金瓶梅第二十七回) 这个例子中的“马上”表处所的意义消失,前面也没有表处所的介词或类 似介词( 如“就”) 出现,而且时间短促的意味相当明显,占据了优势。因此蒋 冀骋和吴福祥认为表示“立刻”意义的副词“马上”最早见于此“1 。可是由我们 前面的考察可以看出,“马上”的时问副词性质在中古时期就产生了。 到了清代,副词“马上”大量使用。例: ( 7 0 ) 这些家人媳妇,领了大老爹的言语,来催赵氏搬房,被赵氏一 顿臭骂,又不敢马上就搬。( 儒林外史第六回) ( 7 1 ) 齐巧黄知府为了支应局一个收支委员亏空了几百两银子,被他 查了出来,马上撤掉差使,听候详参。( 官场现形记第三回) ( 7 2 ) 抚院一听是外国房间,马上就对三荷包说:“你我里头去坐。”( 同 参见蒋冀骋,吴福祥( 1 9 9 7 ) 笫i 章双音仃承| j i p l :矩时类时删剐1 勺演化 上第六咧) 在这几个例子中,完金和“马”没有关系,“马上”的处所义彻底消失,“马 l ”和表短时的时间副词“就”连用,很明显“马上”是个表示迅疾的时| 1 _ i j 副词。 到了现代汉语中,“马上”作为时问副词的性质成了常态。随着社会生活的 同新月异,马匹作为交通工具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马上”的使用并未 随之减少,这正是因为凝结成一一个词的“马上”已经不再表示处所。 3 1 2 时间副词“马上”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句法语义条件为“马上”的语法化创造了基础,是其语法化重要的机制。 句法地位的剧定,就是一个实词经常出现在某个适于表示语法关系的位置上, 从而逐渐变成了专门( 或主要) 表示这种语法关系的虚词。“马上”能够演变为 时i j n 词其句法条件就是随着介宾短语的前移,“马上”经常位于动词前边作状 语,虽然意义上是表处所的,但就句法位置来说,有利于它向时间副词的转变。 “7 义语的副词多由实词虚化而来,就名、动、形虚化为副词的句法位置而言, 充当:状语或者b t 进入状位,无疑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3 语义基础:从表处所的“马背上”到表时问短暂,表面看不出语义上的联 系,但是,在空间发生的某个动作总是在时刷中进行的。如前所述:“马上”在 f :古只有处所意义:中古时期,“马上”虽然有了副词的性质,但使用频率并不 l 岛,大部分还是表示处所;到了近代,“马上”的副词性质逐渐占据了优势,清 代以后,时间副词“马上”大量使用。文中并没有实际的马出现,如前( 7 0 ) ( 7 2 ) 例,又如:“那人听见吆喝,马上站住,我也只好住手。”( 官场现形 记第六十回) 。在这里即使文中有马,“马上”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