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doc_第1页
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doc_第2页
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doc_第3页
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doc_第4页
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象征手法的作文200字 作文常用意象 一、月亮、夕阳、白云、杜鹃月亮,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唐五代戴叔伦的调笑令“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夕阳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乎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如唐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唐刘长卿的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同时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二、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书信也称为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双鲤、锦书、彩笺等。 北宋晏几道的诉衷情“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唐五代王涯的秋思赠远二首“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北宋晏几道的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北宋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北宋晏几道的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南宋陆游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松、梅、竹、菊、荷、蝉 松、梅、竹、菊被称为“岁寒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志向、气节。 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如李白的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的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的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唐朝岑参的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古案醉东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的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四、梧桐、芭蕉、芳草、落花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的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五代李煜的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常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 草起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五、南浦、长亭、西楼、关山、折柳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俩依然。”南宋韩元吉瑞鹤仙?送王季夷“西风吹暮雨。正碧树凉生,送君南浦。”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西楼是相思之所。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白长相思二首“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南宋吴文英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六、蟋蟀、捣衣砧、寒衣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唐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这里的“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捣衣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南朝民歌青阳度“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的风俗。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清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邻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唐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七、羌笛、胡笳、阳关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惊。”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冯延巳鹊踏枝“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八、黍离、麦秀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魏晋向秀的思旧赋并序“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九、柳、东篱、三径陶潜宅前植有五棵柳树,故其自号“五柳先生”。后以“五柳”代隐者。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东篱,出自陶潜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三径,隐士的住所,或指家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北宋叶梦得水调歌头“归来三径重扫, 巧妙运用细节描写手法获取记叙文写作高分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作具体细腻的描写。只在做到形神兼备。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形象之感,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受栩栩如生。运用细节描写,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到高分。 三、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 1、动作细节描写: 原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3、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原稿: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修改稿: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4、环境的细节描写: 习作在阅览室里: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评: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习作一碗阳春面: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 四、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1、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2、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3、要新颖,切忌一般化。 五、课堂训练: 改写下文使之更突出“父爱”的主题。 回望(原稿) 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 一天下棋时,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父亲就决定送我。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我两眼望着窗外,略微侧头,发觉父亲在注视着我。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虽然身后并没有随行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还是与刚过了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我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父亲仍然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 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 回望(修改稿) 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 一天下棋,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 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暖的。我顿了顿,假装蹲身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六、课外作文训练 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