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_第1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_第2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_第3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_第4页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2.理解实践的特征(难点)3.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点),自主学习:,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2.这些活动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探究活动一,农业生产,抗震救灾,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的性质: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实践的含义,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都不是实践。,做行动,直接现实性: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设计方案,盖房子,房子,(主观想法),(客观现实),(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蜜蜂筑巢2、学生认真学习3、农民种庄稼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随堂检测: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基本形式,合作探究二,问题二:发明青蒿素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三:1、发明青蒿素也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屠呦呦团队在60年代受命,经历了多年研制成功青蒿素,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一:1、屠呦呦研制成功青蒿素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要素、过程、结果客观,: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3.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是真是假?,1苹果的肩部(花梗凹陷部)最甜2酱油吃多了皮肤会变黑3食品添加剂甜味剂是否真的危害人类健康,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获得,实践,吃苹果,苹果哪部分最甜的认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获得的途径是,羽毛与锤子谁先落月?,1971年,阿波罗15号登月,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做了一个物理小实验他将一根羽毛和一把锤子同时丢下,由于在月球表面不存在气体的阻力,只受重力作用的羽毛与锤子同时落月。,落月认识,获得,宇航员科学实验,我们不需要登上月球,也可以获得认识,这是因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获得的途径是,直接经验(亲身实践),间接经验(他人、书本),既要重视读书,又要重视实践!,2、酱油吃多了皮肤会变黑吗?,不会,会,我们家挺能吃酱油,也没觉得变黑。不会啦,爸妈在编故事。,我比较爱吃酱油,所以脸上痘印就是吃的原因。会的,酱油会色素沉淀。,因为91%的人说吃酱油皮肤不会变黑,所以“吃酱油皮肤会变黑”就是错误的吗?因为权威人士说吃酱油和皮肤颜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所以“吃酱油皮肤会变黑”是不对的吗?,酱油吃多了皮肤真的变黑吗?,科学实验发现酱油食用后会转化成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等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并不具备增加光敏感的功能。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对黑色素细胞的合成并不起作用。我们判断认识的正确与否,不以人数多少为标准,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导,改造,不符合,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以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为例,思考:在1878、1968、1998年,通过实验得出关于糖精的结论为什么都不一样?,1878年糖精在煤焦油衍生物的试验中被法赫伯格发现,可作为糖的替代品,满足了人们对糖的追求而颇受欢迎。随着糖精的应用逐渐广泛,人们对其是否安全的担心逐渐增加;1968年,科学研究发现大量喂食老鼠糖精,老鼠癌症发生率增加。人们认为糖精会增加患癌风险,被禁用;1998年,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老鼠患癌是因为尿液中糖精导致的沉淀物,人类尿液中则没有,没有证据证明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糖精被解禁。,1878年糖精在煤焦油衍生物的试验中被法赫伯格发现,可作为糖的替代品,满足了人们对糖的追求而颇受欢迎。随着糖精的应用逐渐广泛,人们对其是否安全的担心也逐渐增加;1968年,科学研究发现大量喂食老鼠糖精,老鼠癌症发生率增加。人们认为糖精会增加患癌风险,被禁用;1998年,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老鼠患癌是因为尿液中糖精导致的沉淀物,人类尿液中则没有,没有证据证明糖精对人体健康有害,糖精被解禁。,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认识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了新问题,推动人们的探索,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实践进步,认识工具完善提升,认识能力不断发展,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认识,实践,获得,指导,认识的获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实践推动认识发展)认识的真伪(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认识的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2)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决定(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原理:,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错误认识、非科学理论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查漏补缺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细齿划破了手,他从这里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说明,实践决定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遇到新问题)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性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