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pdf_第1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pdf_第2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pdf_第3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pdf_第4页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论文)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媒介自身的发展和对人们生活越来越多的介入,媒介传播的方式 和内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传统的纸质媒介相比,电视剧以一种更直 接的形象符号、视听符号进行声像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都开始重视电视剧 文本的研究,重申电视剧文化传播的意义。电视剧的传播除了改变人们娱乐和生活的 方式,同样也在革命性地改变我们的思考和认知。其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在电视剧的 广泛传播过程中传达于受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 热播的中国大陆家族剧女性人物形象建构存在着模式化、框架化的问题。在 家族剧几种基本女性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性别的建构并不是一个 简单的问题,它不仅受到创作人员的想象、加工、选择的影响,并且与收视率、 传统文化、审美趣味等因素相关联。 本文选取央视近年来热播的家族剧,如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对 其中建构的不同女性的形象进行分类,并作出真实客观的文化分析研究。本文正文分 三部分,将大陆家族剧女性形象分为母亲形象、妻妾形象和“她者”形象并对其进行 分类研究。在对母亲形象建构中,提出了其建构缺陷和建构传播的文化意义;对妻妾 形象建构的研究则侧重于对其中隐蔽的意识形态作出文化解读,研究其构建成因、存 在问题及传播影响,并探寻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关联; 在第三章中,笔者将男性视野下与“母亲”“妻子”等正常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非 正常 女性形象命名为“她者”,在该章,笔者侧重于对其女性意识的觉醒的观察和 阐述,并探讨家族剧中此类女性形象建构“浅尝辄止”的原因。 本文认为,热播的家族剧对女性形像进行大规模的重复表达,女性形象建构由多 种社会文化原因交叉作用,且源自于一种男性社会的固定眼光。编码译码的过程中, 意识形态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对女性真实的认知产生遮蔽,而趋 于编者的价值认同。女性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女性身份认同的重要源泉, 电视剧在人物形象建构上必然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意识。而对女性形象进行更深入、 多面和客观的摸索正是新时期下的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必然趋势和时代需求。 当前大陆家族剧的女性形象建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她们往往被塑造成消极和屈从 男性权威的形象,女性符号被有意识的贬低。作为女性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电视剧 创作亟须公正地再现积极、平等、多样化的女性世界。从而给予创作者压力,呼吁其 改变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去寻求更多样性女性形象建构可能。呼吁文艺创作,尤其 是当前传播范围最广、传播功能最强的电视剧创作,应该有更积极、更自由的女性形 象建构模式。 关键词:家族剧;女性;形象构建:模式;缺陷;传播 i l c h a ra c t e r i z a t l 0 n si nc h i n e s ef a l y sd r a m a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e d i aa n dm o r ea n dm o r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o f t h em e d i at op e o p l e sd a i l yl i f e ,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o r m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m e d i aa f f e c t p e o p l e sl i f ed e e p l y t vd r a m ac o m m u n i c a t e s 、析t 1 1d i r e c ti m a g es i g na n da u t o v i s u a l s y m b o l s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l o t so ft h e o r i e s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vd r a m at e x t , s t r e s sa g a i no nt h ec u l t u r em e a n i n go ft vd r a m a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 t vd r a m an o to n l yc h a n g et h ew a y sp e o p l el i v ea n da m u s eb u ta l s ob r i n g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w a y so ft h i n k i n ga n d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m t h ec u l t u r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v a l u e sc o n v e yt ot h e a u d i e n c e sa n di n f l u e n ti m p e r c e p t i b l yp e o p l e sv a l u ej u d g m e n ta n dc o g n i t i v ea b i l i t y t h e r ea r ep r o b l e mo fm o d u l a ra n df r a m e - b a s e df e m a l ei m a g es h a p i n gi nt h eh i t f a m n yt vd r a m ao fc h i n e s em a i n l a n d b y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e v e r a lb a s i ck i n d so ft h es h a p e d f e m a l ei m a g e si nf a m i l yt vd r a m a , t h ea u t h o rf m dt h a ti t sn o tae a s yq u e s t i o no ft h e s e x u a l i t ys h a p i n g ,w h i c ha f f e c t sb yt h ep r o d u c e r si m a g i n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c h o i c ea sw e l l a st h ea u d i e n c er a t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 b e a u t y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t h eh i tf a m i l yt vd r a m a , l i k e d az h a i m e n ) ) ,( ( q i a oj i ad a l a n , c h u a n gg u a n d o n g ) ) ,c l a s s i f i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tf e m a l ei m a g e ,a n da n a l y s e so b j e c t i v e l yi n c u l t u r a lw a y t h ea u t h o rr e a d sf o rc o n v e r ti d e o l o g yi n f o r m a t i o n , d or e s e a r c ho ni t sr e a s o n , p r o b l e ma n d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a n dt r i e st of i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 i m a g ea n dt h ep o p u l a rc u l t u r ea n dt h en e wc o n s e r v a t i s m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c o n s u m i n g l u s i o no ft h ep a p e ri st h e r ea r es e v e r a lp r o b l e m si ns h a p i n gt h ef e m a l ei m a g e t vd r a m ao fc h i n e s em a i n l a n d t h ef e m a l ea r e s h a p e di n t e n t i o n a l l yt o i i i n e g a t i v ei m a g e sw h ob e n do v e rm a l e t h ef e m a l ea r eb e l i t t l e d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f i e l do f f e m a l ei d e n t i t y ,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t vd r a m as h o u l ds h o wt h ep o s i t i v e ,e q u a la n dd i v e r s i f y f e m a l ew o r l d i ns u c hw a y , i tw i l ls t r e s st h ep r o d u c e r , a n da p p e a lt oc h a n g et h e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a n df i n dm o r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s h a p i n gf e m a l ei m a g e a p p e a lt h ep r o d u c i n g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t vd r a m ap r o d u c t i o nw h i c h h a st h eb r o a da r e aa n ds t r o n gf u n c t i o n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s h a p eo ff e m a l ei m a g e s h o u l db em o r ep o s i t i v ea n df r e e r k e y w o r d s : f a m i l yt vd r a m a ;f e m a l e ;i m a g es h a p i n g ;m o d e ;d e f e c t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i v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n j录1 0 r 绪论1 ( 一) 家族剧性别问题的提出1 ( 二) 家族剧性别研究的文化意义3 ( 三) 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历史与现状4 ( 四) 研究对象、方法及论文框架6 1 研究对象6 3 论文框架7 第一章失落的母性母亲形象构建9 ( 一) 家族剧母亲形象1 0 1 大宅f - j 中的神性母亲:白文氏1 0 2 闯关东里的完美母亲:文他娘1 1 3 乔家大院里的另一种母亲形象:大嫂曹氏1 1 ( 二) 母亲形象构建的缺陷1 2 1 母性崇拜:文化仰望的迷失1 2 2 母亲力量:男性视角的定义1 3 3 身份转型:权利之后的苍凉1 5 4 家庭视角:公共领域的缺席1 6 ( 三) 母性身份的艰难建构与传播意义1 7 1 艰难建构背后的文化意义17 2 收视率与审美趣味之思1 8 3 家族剧母亲形象的传播意义和追问2 0 第二章围城中的女性妻妾形象构建2 2 ( 一) 家族剧妻子形象2 2 1 顺妻的“温柔陷阱 2 2 2 妻妾成群之面面观一2 4 v ( 二) 妻妾形象建构的原因初探2 5 1 女性审美的传统继承2 5 2 大众文化与视觉快感2 6 3 新保守主义思潮2 8 ( - - ) 家族剧妻妾形象建构传播之思2 9 1 妻妾形象建构的符号意义2 9 2 妻妾形象传播与传播作用3 4 3 女性身份认同危机3 5 第三章游离于觉醒与归顺边缘的“她者 形象建构3 7 ( 一) “她者”形象建构3 7 1 疯女人形象建构3 7 2 妓女形象建构3 9 ( - - ) “她者”的形象建构之思4 0 1 女性意识的“萌芽 4 0 2 女性意识探寻的“浅尝辄止”4 1 3 大众文化与人物构建深度之思4 2 结语。4 3 主要参考资料4 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 9 致谢5 0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5 1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5 1 ( 一) 家族剧性别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媒介自身的发展和对人们生活越来越多的介入,媒介传播的方式 和内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大众媒介,电视 对人们的思想、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显著而重大的作用1 。电视以科技传播手段为基 础并融合了多种传统的艺术样式。较之传统的纸质印刷传播,电视以一种更直接的形 象符号、视听符号进行声像传播。在电视丰富多彩的诸多节目种类中,电视剧是不可 忽略的一种,也是被公认为最能体现电视艺术、最被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样式, 成为当代最具“王者气势”的“国剧”。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电视剧采用了一种大 众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不同于电影传播的小众化和精英化,它更随意亲切、 通俗易懂,更符合国人自唐宋以来养成的章回体审美观。 自1 9 5 8 年我国生产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2 0 0 9 年的主旋律电视剧百 花齐放,中国电视剧走过了5 0 余年的风雨春秋。从单一的政治宣传工具到成熟的独 立艺术样式,电视剧产业投资规模扩大、播放的电视剧数量猛增,随着行业理论的成 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涌现了一大批制作精良、影响广泛的精品电视剧。中国是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据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的外销营业额中,电视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 。 从文化价值来看,电视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继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 息”,越来越多的理论都开始重视对电视剧文化意义思考,重申了电视剧文化传播的 1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1 1 6 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2 上海电视节目组委会,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中国电视剧市场报2 0 0 3 - - 2 0 0 4 ) ) ,华夏出版社2 0 0 4 版, 第4 1 页。 1 绪论 意义。电视节目的播出除了改变人们娱乐和生活的方式,同样也在革命性地改变我们 思考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其制造和传播的文化意义以及价值观念在电视剧的广泛传播 过程中传达于受众,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价值判断和认知能力。毋庸置疑,电 视剧是生产意义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个独特的制造文化互动的传播工具。 近些年来,电视剧类型化趋势明显。类型化是电视剧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通过 制播方与受众长期的互动而摸索出的新途径。电视剧的类型化就是将一定元素如主 题、情节、场景等纳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规则系统进行制作与传播。对制播方而言,电 视剧的类型化便于制作和宣传,也保证了收视率的稳定,受众方则方便根据自己的欣 赏口味寻找剧集进行收看。电视剧类型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类 型化显示出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并不断涌现出新的种类,其中新兴且强势发展的类 型剧目之一就是家族剧。 从大宅门乔家大院范府大院到闯关东走西口,央视的荧屏 掀起了家族电视剧收视阵阵热潮。家族剧往往通过一个家族的家庭生活展开叙事,以 广阔的商贾经营( 如大宅门乔家大院) 或重大意义的历史变迁( 如闯关东 走西口) 为背景,描绘一个家族历史的盛衰变迁的故事,以小见大,气势恢宏。 家族剧鲜明的叙事风格和价值取向迎合了国人普遍的审美期待,成为近年中国 电视银屏上的热点之一。 作为热点传播现象,家族剧值得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视剧人物的构 建无疑来自于创作人员的自我想象、加工,女性形象的构建更是承载了传统性 别文化、收视率、审美趣味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家”是中 国社会上最普遍的生存单位,是每个人固有的生存场所。中国人自古以来与“家 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为“家国一体”“宗法社会 。在家族这个最基本的 利益团体中往往强调的只是家族利益,女性话语权臣服于男性话语权,处于十 分微弱或是无声的状态。在这个等级尊卑制度深严的“家中对女性形象的构 建无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上述几点是该选题提出的原因。 2 绪论 ( 二) 家族剧性别研究的文化意义 性别( g e n d e rd i f f e r e n c e s ) ,即男女差别或男女差异,是人类社会中重 要的群体差异之一。自e 1 l i s l 9 8 4 出版男性和女性起,男女差异问题已经 被讨论了一个多世纪。法国著名女性学者波伏娃提出,女性是被社会历史及男 权中心的社会文化建构而成的。女性之所以为女性,并非生来如此,是被社会 规范了的独特的性别群体。性别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的性别化,使性别成为定 义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社会权利、社会行为的指标之一,它不仅在社会期望上 规范了个体的性别角色行为,也确定了个体的性别群体归属3 。 女性形象的建构在家族剧中是典型而特殊的。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传统中国是 等级制度森严的宗法社会。宗法,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和尊崇共同祖先、 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不同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 法讲究血缘关系、追逐家族的终极利益。家族中,女性臣服于男权话语、更服从于家 族利益。男权话语和家族利益的双重压迫使得女性成为处于最底层的一个特殊的弱势 性别群体。家族剧的女性形象构建中,女性在角色设置上必然会因为这双重压迫产生 矛盾冲突。而对家族剧中女性形象创造定位的构建过程,再次呈现了传统社会性别角 色的分工,呈现了创作者对女性的价值认可和审美取向。 有学者敏锐地指出,在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习惯于对世界的认知 从自我的观察思考转向大规模、高强度地借助媒介完成认知。从一种循序渐进 的、缓慢的主动认知模式转向媒体信息狂轰滥炸式的灌输认知模式。即人们对 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更多来自于一些虚拟的文化艺术作品而非真实体验的世界。 电视剧传播的家庭化、大众化、播出时间长等特征,对女性形象构建有着巨大的影 响和举足轻重的意义。 电视剧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当代人呈现了一扇窗,而画面和声音这些视听语 言变成了人们认识世界和价值观念的符码。在符码的传播过程中,观众不仅仅 3 孟宪范陈明狭谭深编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学出版 社2 0 0 4 版 3 绪论 获得了观赏的愉悦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电视剧是 一个被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但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混淆于真实世界。受众在 习以为常的接受和期待中,极少去怀疑其表达观念的真实性,往往是采取一种 信任的态度。若电视剧中的女性总是呈现出相同的价值取向,受者在经验和认 知上肯定容易做出与之相近的价值判断。虚拟的影像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在 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传播上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但是,当热播的家族剧对女性形象进行反复表达,而表达又是源自于一种男性 社会的固定眼光、刻板眼光,那么编码译码的意识形态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出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在传播中对女性真实的认知产生遮蔽,而趋于编者的价值观念。 对家族剧中女性形象的建构要做到客观真实地分析,并对其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作 出文化解读,研究构建成因、存在问题、传播影响,并探寻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大众 文化、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关联,从而给予创作者压力,改变当前存在的刻板印象,改 善建构的女性形象。呼吁文艺创作,尤其是当前传播范围最广传播功能最强的电视剧, 应该有更积极,更自由的女性形象建构模式。这,是该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 三) 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历史与现状 性别与传播研究最早是在1 9 7 7 年,美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 当年的索引中开始出现“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黑人、亚裔等都被归为 这一类。美国女性传播学者盖尔塔什曼编著的炉床与家庭:大众媒介中的分 妇女形象是西方第一本从女性观点来讨论传播现象的著作,这一著作已经开 始注意到大众媒介对女性的表现存在着性别差异和歧视4 。此外一系列的相关著作 有传播的女性挑战性别价值观念十字路口的传播:社会性别差异的连接,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性别:性别与权力大众媒介对妇女采取的符号灭绝, 霸权过程中的阶级与性别女权主义文化电视批评文化理论与实践女性主 义批评与电视夜晚的女性:黄金时间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等等。 4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构建与身份认同东北师范大学2 0 0 8 年 4 绪论 性别与媒介传播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课题在西方研究发展多年后被引进到中国 独特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继往开来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在这个学术研究的进程中,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对中国女性主义研究具有 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此后媒介传播与女性关系引起了相当大的重视,持续引进的西 方女性研究著作,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当代中国电视剧进行女性主义研究和批判。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 n k i 系列数据库中对1 9 7 9 年到2 0 0 9 年跨库检索的模糊匹 配查找中,共有女性主义研究论文记录11 8 0 7 条。1 9 9 5 年之前的仅有7 7 6 条。如上 所述,1 9 9 5 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我国的女性与媒介关系研究关注呈直线上升趋势, 女性主义在各个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也百花齐放。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 我国媒介与女性的关系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近些年的女性主义研究持续呈上升趋 势。2 0 0 6 、2 0 0 7 与2 0 0 8 年的此类研究记录高达1 5 9 8 、1 6 7 8 和1 6 1 6 条,女性主义的 研究可以说是一门近年兴起并持续走热的研究项目。此些研究记录的宏观观察,多是 从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方向对女性主义进行分析,且数量激增、 角度多样。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的研究多以个案为切入口进行女性形象剖析,进而进 行女性主义性别批判。和西方女性主义和媒介关系理论成果相比较,当前中国此领域 的专著数量还很有限,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处于尚不成熟的发展 阶段。目前具有较大影响力业已出版的女性主义与媒介研究的专著有:张锦华的媒 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理论与实践( 1 9 9 4 ) 、卜卫的媒介与性别( 2 0 0 1 ) 、 刘立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 2 0 0 4 ) 、刘立群曾丹娜张莉莉国际视野中的媒 介与女性( 2 0 0 7 ) 、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一理论与实例( 2 0 0 8 ) 女性主义媒介呈现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论,最多使用的为两种,一类是沿用了社会 科学中的量化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调查统计;另一类借鉴的是人文科学的质化研 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符号学、心理分析等。除了业已整理出版的理论 研究著作,更多的研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 在电视剧女性主义研究中,将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行为分析和定量统 计、运用内容分析结合定性定量分析来对女性角色进行探讨的研究方法占有最 大比重。在分析影视作品的相关研究中,多数从主创者及影视作品文本的女性 5 绪论 刻板印象为出发点进行批判,这些批判给出普遍的建议是鼓励进行更多样化真 实化的女性命运、心理特征和形象的塑造。在论述电视剧的女性研究中著作中, 以刘丽文的历史剧的女性主义批判( 2 0 0 8 ) 、吴菁的消费文化时代的性别想象: 当代中国影视流行剧中的女性呈现模式( 2 0 0 8 ) 为代表。总体来看,电视剧女性 形象研究的数量较少,总体质量亟待提高。 ( 四) 研究对象、方法及论文框架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内容为2 0 0 0 年后兴起的、在央视或地方台热播的优秀长篇家族电视 剧,如大宅门、范府大院、乔家大院、闯关东、走西口等,兼这一时期 和家族剧有关的影响广泛的一些电视剧目。之所以选择这些家族剧,是因为其好评不 断,收视率屡创新高,像大宅门开播首日的收视率即达1 5 ,乔家大院范 府大院闯关东走西口也都曾拿下收视率位居第一的殊荣,摘下当年央视“热 播剧 的头衔,并都具有如上呈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语境中家庭与女性的独特关系, 在此不再赘述。 家族剧热播并延续繁荣的创作景观、大量家族剧中女性形象在当下独特文化转型 期被重新构建,吸引了笔者从性别的角度来关注此类文艺作品的女性形象。中国女性 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是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觉进行分析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中国独特 的传统文化下的家族女性地位,家族剧中的女性不同于历史剧、言情剧、都市剧等剧 集,她们生活在男权意识形态最为突出、男性话语权最明显的家族内部,因此其角色 形象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而电视剧的创作和繁荣必定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 因,透过“热播”家族剧进行媒介与女性研究,能够从一个特定角度进行收集和诠释, 也能从不同层面反映电视剧性别人物创作的社会意义。 2 研究方法 电视剧人物形象建构研究大多是对文本资料的收集、个案的分析、行为的诠释, 6 而此类研究在西方多是 究方法结合中国本土化 的女性地位植入电视剧文本中进行解读和研究。这样能进一步深刻地剖析出家族剧中 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 对家族剧中的女性形象做到客观真实地统计分析,从而找出女性性别形象的深层 意识形态并进行文化解读,分析该形象与新保守主义的联系,消除媒介传播中女性性 别社会化的刻板印象。此方面科学而详实的研究可以给予媒介压力,从而改变媒介再 现的妇女形象,呼吁电视剧,或是其他不同类型的电视艺术传播种类,应该有更积极, 更自由的女性角色模式。 本文主要采用了电视剧批评和女性主义批判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论述。通过对文献 的调查了解,研究必须获取的基本信息;通过对电视剧文本的语言、情节、环境的分 析,探寻女性人格塑造、形象建构、身份认同等基本的基本成因;通过电视剧文本中 女性的性别进行对比,对电视剧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来探讨家族电视剧女性形象的独 特性;对虚拟人物行为语言进行定量统计,得出客观结论;通过个案诠释法,对家族 剧女性形象建构的典型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家族剧中塑造女性形象的一般规律。 3 论文框架 文章由导论、主体论证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 主体论证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即是对家族剧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分类。其中包 括母亲形象构建、妻子形象构建、“她者 女性形象的建构。所选取的文本主要是针 对热播的家族剧,如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走西口女性的形象构建 和身份表达。其中以大宅f - i 乔家大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的剧目进行辅助 研究。提出了当前中国大陆家族剧( 因体制等原因,排除台湾香港等地区) 女性形象 构建的现状,提出了问题所在。在提出问题之后,接着分析的是此些不同的女性形象 如此构建的原因,以及如此构建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的是家族剧传播中性别建构的 符号意义和传播意义,并解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从媒介、受众、创作者、及电视 剧本身的特点性质出发,试图用全新的视角对家族剧女性形象建构进行文化研究。 7 8 第一章失落的母性母亲形象构建 一部电视剧的成功热播有诸多因素,制作精良和宣传推广是充分条件,人物形象 建构等受众审美达成契合则是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美学素来重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历史的呈现而言,艺术创造、 电视剧的创作,摆在第一位的就是人物形象。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关 系中给予关照,在整体的创作中对其进行气韵生动、绘形传神的写照是艺术作 品创造的基本途径。而对一部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就行分析,必须要对人物形 象进行抽离分型,微观切入。家族剧的播出时间长,( 大宅f - 1 是四十集电视连 续剧,闯关东为5 2 集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和走西口分别是4 5 和5 2 集) ,叙事可以在较大的跨度内铺陈,从而为展现人物特征和家族命运奠定基础,长 时段的人物命运叙述也让家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更加具有可看性。 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对人物塑造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家族剧中的女性形 象塑造与其它类型电视剧相比,更具有家族化传统化的特点,更强调血缘关系。 此类电视剧最强烈暗示出的是一种女性的文化形式特征,往往通过:“家庭与社 区、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5 家族剧的创作中女性和家族二者的相关叙述将女性 形象置于家庭与社区之间,以家族中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为叙事点,往往显 示出复杂又微妙的性别期待和错综复杂的女性形象景观。 在家族剧的女性形象塑造中,母亲是编创者着力创造的角色之一。与其他 女性角色相比较,创作者笔下的母亲大多不参与激烈的两性冲突,对其自身的 情感与生活描绘也多着墨于培养儿女、操办儿女婚姻、维系家族利益等事件上。 母亲形象因家族剧的本体叙事差异而呈现出独特的行为表征。在本章,将选取 5 【英】斯图亚特霍尔主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低3 7 6 页,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 9 第一章失落的母性母亲形象构建 不同的母亲形象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对这些母亲形象建构的“弦外之音川文外 响”,试图揭示家族剧在表现母亲过程中所呈现的身份认同轨迹和独特的母性 文化想象。 ( 一) 家族剧母亲形象 1 大宅门中的神性母亲:白文氏 2 0 0 1 年,在观众的千呼万唤中,4 0 集大型连续剧大宅门在央视开播。这个 具有“史诗”般气质的宅门戏集结了众多实力派演员,一经播出,就成为央视当年最 热播的电视剧。随着家族故事剧情的展开,家族人物命运也紧紧地牵动着观众的心, 人们对大宅门的情节和那些大宅门内的人物形象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白文氏,大宅f - j 里最大的亮点,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白文氏的基 本身份是母亲,主人公白景琦的生母,但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母亲。 白文氏原本是白家三媳妇,只因为一家之主公公白萌堂因“面子 之争得罪了詹 王府和老佛爷,自家药堂的百年基业“呼拉拉似大厦将倾”。才华出众的二媳妇白文 氏( 斯琴高娃饰) 受命于危难之际,用自己的才华智慧开始这段挽救危难之旅,同时 也开始了白家轰轰烈烈的复兴史。受命接管白家的白文氏大刀阔斧进行整改,对内应 付分家的压力,勤俭持家,能屈能伸;对外整顿格局为自家振兴打基础,有勇有谋、 坚强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出祖上修坟的银子收买宫中太监常公公,打通人脉关 系、顺利盘回百草厅;与三爷顾全大局化解矛盾、将自家上下打点地井井有条,蒸蒸 日上;甚至在7 0 大寿,在自家“兵败如山倒”时还能留有一手,在花旗银行和四大 钱庄留有大批财产,挽救了不堪一击的自家。导演对自文氏送葬场面进行了大篇幅的 渲染,全景镜头中送葬的队伍宛若白色人海,哀乐悲壮空灵,灵堂上年三爷白颖宇对 白文氏的一生丰功伟绩娓娓道来。几分钟后传来了大少奶奶和老姑奶奶两人相继过世 的讯息,颇有给无上权威的白文氏陪葬的意味。这个葬礼壮观无比,透露着封建家族 族长无上权威。这个让人犯怵的葬礼,极度夸张地反应了二奶奶白文氏在白家举足轻 重的地位。这个母亲形象背负着无上的肯定与荣耀。 1 0 作为一个“母亲”的白文氏,她被塑造得更像一个“神”或者是一个“无所不 能的女人 。这个极富光彩的母亲在跌宕的剧情中始终在演绎一个无坚不摧的神话, 她是一个封建大家族最忠实最权威的权利代表。 2 闯关东里的完美母亲:文他娘 如果说大宅f - j 中的自文氏是一位神性母亲,闯关东里的文他娘就是一位 完美母亲。闯关东第一集大儿子传文娶妻,路上遇见劫匪,文他娘挺身而出。这 个勇敢的母亲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少了聘礼拒绝嫁女的亲家她不卑不吭、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娶亲失败后决然地作出了带上孩子去闯关东的决定,临别故土饱含深情 又深明大义地将大门打开,留给过路的难民栖息。短短一集,这个慈爱善良、刚柔相 济、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便霍然呈现出来。 作为母亲,她是成就丈夫和三个孩子事业的隐形力量和温柔港湾。知书达礼的她 对孩子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任劳任怨地种地、持家、缝衣、煮饭。她是细心而机智 的:面对大媳妇那文的矜贵和小聪明,她处处留心将她驯服和培养;她是隐忍包容、 深明大义的:孩子们的理想她都默默支持,哪怕知道生死未卜,哪怕知道有可能一去 不返;她又是刚毅果敢、热血沸腾的:国家民族兴亡面前,她深明大义敢作敢当,对 日本的孤儿一郎舍生取义誓死相护,路遇灾民倾囊相助。 文他娘是一个汇聚了中国所有传统女性优点的母亲形象。她背负和承担了奉献、 无私等一切崇高的优点。这是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一个无可挑剔的母亲形象,其音 容笑貌都是光辉至美的。在伦理亲情的描述中该母性形象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将传 统社会对母性的期待和认同表达到了极致。 3 乔家大院里的另一种母亲形象:大嫂曹氏 乔家大院里面本没有母亲,主人公乔致庸的父亲早逝,是哥哥和嫂子曹氏将其抚 养成人。乔致庸曾多次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对家庭关系 结构和权利秩序有着严格的划分,父亲形象的缺失、长兄的过世,令嫂子在曹氏的家 族统治地位得到强调。对尚未当家的乔致庸而言,大嫂这个形象是父母权利的再生和 还原。嫂子的言行代表了封建家族的意志传承,这种传承的精神资源无疑对乔致庸的 第一章失落的母性母亲形象构建 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没有固定的血缘关系为依托,乔致庸对嫂子的意识至始 至终都抱有报恩和遵从想法。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大嫂曹氏看做是乔家精神意义 上的另一位特殊的母亲。 乔家大院的叙事,实质上以乔致庸的感情线与事业线交错展开,大嫂曹氏的 生活随着主人公乔致庸的人生起伏变化划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 在乔致庸临危受命、弃学从商的时间段,曹氏为了乔家的兴衰不惜擅改丈夫的遗 训,自作主张让乔致庸娶陆玉涵为妻以化解迫在眉睫的乔家的经济危机。在乔、江、 陆三者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中,她无疑左右了乔致庸的选择,造成了乔、江、陆三者 之间的爱情悲剧。在这个时间段,曹氏是一个家族利益至上的女人,在刚刚承受了丧 夫的阵痛后,她用女性柔弱的躯干支撑起支离破碎的家族事业,刚强果断地作出了让 乔致庸经商救家的决定。 第二个时间段,当乔致庸南方贩茶、北往恰克图、开创票号、被抓入狱等事业的 开拓期,大嫂曹氏的生活处于隐匿的状态,除了与乔致庸之妻的妯娌交谈外,其余的 生活并无进入我们的视野。 在最后的时间段,大嫂曹氏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因为对秀才的心动和因此而 产生的羞耻之心,令她在新婚之夜决绝地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 二) 母亲形象构建的缺陷 1 母性崇拜:文化仰望的迷失 通过对不同的家族剧母亲形象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几种截然不同的母亲形 象具有同样的性格特征及行为模式。家族剧中母亲形象往往是拔高的,是雷同的。母 亲形象往往具有崇高的人格,完美的人性。在上述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家 族剧都有意识地将母爱无限放大,形成极少缺陷和弱点的神性人格。闯关东里的 文他娘演绎了一个完美母亲的神话,大宅门中走出的斯琴高娃更是超乎了正常的 母亲形象,升华为了一个神。慈爱的文她娘、威严的白文氏、甚至是前期的大嫂曹氏, 1 2 在其身兼母亲和家长的双重角色中,其智慧情感、伦理道德都上升到了被无限拔高被 仰视的地位。家族剧对母亲的极力颂扬似乎验证了中华民族拥有的深深的“母性崇拜 情怀”,这种对母亲崇拜的情怀来自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女娲等神 话情节的复杂情感,对母亲形象无节制的颂扬体现了炎黄子孙与自己母体文化之间割 舍不断的复杂情感特征。 但是,拔高和颂扬并不代表母亲形象的生动和立体,相反,从人性的角度来说, 对女性生命体的关注只是停留在浅表,在其对性别的关注和挖掘方面的建构还显得十 分薄弱。表现母亲这个形象的复杂多面性,绝不能仅仅将其束缚在既定的框架之内。 若将母亲形象刻画成一个被动欣赏的刻板形象,而忽略了其命运遭际、价值观念和独 特心理特征的深度思考,母亲形象难免会雷同和流于浅表。 2 母亲力量:男- l 生视角的定义 在对家族剧母亲形象进行更深一步的剖析后,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创作者在 价值层面的拔高和颂扬之外并没有带来更客观和多面的母亲力量,仅仅是以一种既定 的男性视角来定义母亲力量。大宅门中的白文氏即为一个生动的例子。 其一,在白文氏执掌白家开始,她就丧失了绝大部分的女性特征。身为女人,白 文氏却比白家大宅门里的任何一个男性更具有男性特征。在私人感情上,白文氏内敛 冷酷,丈夫在她发号施时总是在旁边闷声地吹着烟袋,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他成为 了自家最名副其实的“配角”。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丈夫却只能与文房四宝为伴, 甚至被白文氏赶出房间,在寒冷的空地烤干柴取暖:白文氏对儿子白景琦的管教无力, 每次都是抓来痛打一顿,草草了事:丈夫去世的时候,一辈子不落泪的白景琦也难以 掩饰内心的伤痛,旁边的自文氏却摆出冷峻冷静、高高在上的面孔。西蒙波伏娃 这个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曾直言不讳地承认相夫教子是女性的天性,为何当白文氏 在执掌白家之后这个女性最起码的天性也消失不见了? 编剧在突出白文氏治家才能 的时候似乎有意无意地把白文氏的女性特征无一例外地全部抹煞,这是一个不得不令 人深思的方面。将白文氏的女性特征隐匿和扭曲就等于否定了其自然女性本体特征和 存在价值。白文氏究竟是一个女性生命体,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男性话语权暂时隐匿而 出现的客体发言人,似乎也昭然若揭、清晰明辨。 i3 第一章失落的母性母亲形象构建 其二,不管承认与否,身为女性的白文氏实质上是男权社会男性制定法则最忠 实的维护者。首先,她接手自家是白萌堂临终所托,她的一切价值观念都是以“自家 利益 为上并以之为唯一准则,之后做出的许多有悖常伦的事情都是打着维护自家利 益的口号而堂而皇之进行的。当自我利益、他人利益与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不 论人伦常理,其他一切利益无条件地完全服从白家利益,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我们不得不说,实质上,作为女性的白家二奶奶是封建社会最忠实的卫道士。其次, 白文氏对儿子白景琦的情感上极端干涉也说明了她是封建男权社会的执行者和对其 它女性弱势群体的直接施害者。自文氏对儿子二房太太杨九红的态度可谓极端决绝。 无数次,白萌堂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自文氏身上借尸还魂,变本加厉。白文氏致死 不认同曾是窑姐的二媳妇九红是自家的媳妇,公然抢夺九红的女儿并教唆其鄙视其母 亲,要求儿子当众殴打二媳妇九红。买丫头婢女给常公公作姨太太,一句遗言将身边 十几岁的丫头许给五十多的儿子做三房。和男权社会的男性维护者一样,白文氏同样 以封建教条为原则,视女性为玩物不加思索地进行蹂躏和践踏,造成了她们难以磨灭 的身心苦难。作为一个女性残害其他女性,这是封建社会女性性别群体的一个典型悲 剧。 其三,对白文氏所谓的治家之道的描述似乎别具有一番意义可寻。身为百年医 药世家的二媳妇的白文氏似乎对医药学术一窍不通,似乎深谙“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 古训,丈夫考年仅十岁的儿子最简单的医药常识时,她也是不知为何、一头雾水,也 没有打算学习白家百年的医术的意识。在为了白府的中兴奔波努力的日子里,“使银 子 和“哭诉 仿佛是她做的最多的事:不论是收买常公公、收回百草厅,收买狱吏、 拯救大爷,还是报答恩人打发无赖,堆银子似乎是她唯一的办法。一出事就想办法筹 银子,银子在这里似乎成了她中兴白家无所不能的通行证。此外,白文氏深谙女性弱 势群体的利用优势,常哭诉自己“孤儿寡母”被人欺负,这样心知肚明又明目张胆地 利用女性弱者身份的优势与男性竞争多少让观众觉得有“耍无赖”的意思。在赞叹白 文氏有勇有谋成就大事业的同时,观众不由心存疑虑,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