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省卫生监督所严隽德,2,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应急响应原则及终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保障措施,3,第一节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根据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4,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传染疾病的媒介食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原体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5,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6,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其他或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7,二、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微生物危险因素细菌及其毒素: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李斯特氏菌,以及新发现的阪崎肠杆菌等病毒和立克次体:包括甲型、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沃克病毒,与疯牛病有关的阮病毒等,8,寄生虫和原虫:包括囊虫蚴(绦虫)、棘球属、毛线虫(旋毛虫)属,以及其他一些寄生虫化学性危险因素有毒动物:有毒鱼类、贝类和其他有毒动物等有毒植物:毒蘑菇和发芽马铃薯、曼陀罗及其他有毒植物,9,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卫生部2005年对餐饮单位出售的1165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抽检,发现其中147份水产品含有寄生虫或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12.6%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有华枝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姜片虫、广州管圆线虫等,10,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以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杂色曲霉素、展青霉素、节菱孢霉等,产毒藻类(微囊藻毒素)环境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氯和氯原子苯环化合物(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亚硝酸盐等二恶英、激素、兽药残留物,11,食品掺假:甲醛、过氧化氢、苏丹红和“吊白块”等,“安徽的阜阳事件”造成229名婴儿营养不良,其中12人死亡转基因生物(GMO)和新的食物,12,致病微生物的生态学,有些来自动物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有些来自土壤和植物霉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菌,13,致病微生物的生态学,有些来自水源副溶血性弧菌霍乱产毒藻类有些来自人类病毒伤寒痢疾,14,寄生虫的传播,人被感染,随粪便排出,农田施肥,污染水源,污染水产品、蔬菜、水果,污染加工的食品,包囊污染手,经口进食,产生包囊,15,三、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属食源性疾病的范畴,是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16,食物中毒不包括以下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17,食物中毒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在各类原因的食物中毒中最高;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通常较高,为20%100%。,18,夏季发病率高,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绝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暖湿的510月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主要是畜肉类、水产品等禽、奶、蛋类占一定比例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菜、米糕、米粉等曾引起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食物中毒家庭自制豆类及面粉类经厌氧条件下的发酵制品可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9,(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病与摄入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有关潜伏期短,最短的仅10min病情重,可出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全年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剩余食品或呕吐物、胃内容物可检出毒物,20,(三)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的特点,特定的食物品种,如野蘑菇、霉变麦类、玉米等谷物(赤霉病)、霉变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3-硝基丙酸)毒素耐热;一般加热不能被破坏毒素没有传染性,也不产生抗体,21,(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特点,有明确的有毒动植物食物史临床表现、预后与所摄食的有毒物质有关植物性食物中毒多散发,并多见于家庭,22,第二节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应急响应原则及终止,23,一、食物中毒事件的分级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人数达到30人及以上时,或造成严重影响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具体分级如下: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24,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25,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可确定为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省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特殊环境和场所的食物中毒事件分级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26,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原则,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27,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级)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参与下级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食物中毒事件指定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28,省卫生厅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省发生的特别重大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本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9,三、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终止条件中毒食品已消除中毒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30,终止程序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卫生部报告,31,较大食物中毒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33,第三节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保障措施,34,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省、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和指令,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食物中毒事件的响应原则,依法统一组织、指挥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35,向本级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组建与完善食物中毒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专业人员进行有关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按规定对外发布食物中毒事件的有关信息。,36,省卫生监督机构(1)协助或负责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调查和取证工作;对可疑食品、工具和场所等采取临时控制措施。(2)协助或负责对造成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查处;监督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及时将食物中毒事件进展及处理情况报送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7,(3)建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保障系统,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4)为下级卫生监督机构进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5)定期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撰写全省年、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报告,并报送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8,市、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1)分别负责本辖区较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和查处工作,及时将食物中毒事件进展及处理情况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建立和培训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专业队伍和人员。(3)做好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设备储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4)定期进行食物中毒事件汇总分析,撰写本市、县(市、区)年、季度食物中毒事件分析报告,并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9,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协助或负责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及其他有关样品并迅速检测,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医疗救治机构。,40,(2)建立食物中毒检测实验室,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学诊断、溯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3)储备常见食物中毒检验标准品、中毒标准菌株和诊断试剂等,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4)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5)负责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6)按有关规定,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网络直报。,41,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分别负责辖区内较大、一般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及实验室检测工作,迅速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及时将结果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有关医疗救治机构。,42,(2)具备能够胜任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能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建立食物中毒常规检测实验室,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因学检测。(4)开展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各部门和公众防范食物中毒的意识。(5)按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网络直报。,43,二、现场调查处理程序,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应按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上的项目,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doc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泻物,44,应按照本预案的应急响应原则,立即安排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派出有关专业人员,携带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和采样工具、医疗救治药械等赴食物中毒事件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发生疑难和影响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理,对食物中毒事件调查、中毒原因确定、可疑食物鉴定、采取控制措施等提出指导意见,45,卫生监督机构立即保护事件现场,开展卫生学调查、取证和控制工作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及可疑中毒食品,填写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予以封存对已售出的可疑食品,设法追回,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公告追回对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等,责令其彻底清洗消毒,4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开启检验快速通道对采集样品进行检验由于技术原因需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检验机构协助检验的,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提交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情况特殊需延长出具检验报告时限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束后,撰写技术分析报告,并按规定报送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卫生学调查、取证结果提出卫生监督意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行政处罚建议,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执行处罚决定。,48,三、现场调查处理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了解72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的人,人群中有对照意义的健康人同样也要做好个案调查,49,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件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50,应尽可能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中毒人数不足100人时,至少应调查80%以上人数;超过100人时,至少应调查60%以上人数。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完成后,由两名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分别签字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doc,51,样品采集与送检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观察毒性强度及主要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5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采样对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使用的抹布、可疑昆虫等视情况采样,53,具体采样方法,食品样品采集肉及肉制品500g(不同部位);液体及半流质200g(充分搅拌)尽量采取中毒患者食用后的剩余食品;无直接剩余食品时,采集可疑中毒食品的包装或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盛装中毒食品的容器,取洗涤液;半成品或原料,若是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采集食品原料尤为重要;采集同一加工场所加工的其他直接入口食品;调查人员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认真全面搜查,以客观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剩余食品或者原料。,54,涂抹样品的采集包括对刀、墩、容器、下水道口、设备、工具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可疑中毒食品的物品表面进行涂抹采样也可以用刀刮物品表面取样,这类采样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55,大便样品采样(50100人)必须用采便管采集腹泻病人的大便;无论中毒病人是否服药,均应进行大便采集;应采集严重腹泻中毒病人的大便。,56,呕吐物采集(50100人)呕吐物已被处理掉时,应涂抹被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应采集洗胃液。血液采集(10ml人)至少5名中毒病人急性期(天内)和恢复期(周左右)静脉血ml,副溶血性弧菌为天和周。同时采集正常人的静脉血进行对照。食品加工人员的带菌情况采集手、鼻、咽喉和有感染灶的皮肤等涂抹样、便样。,57,尿液采样(100200ml人)水样采集;容器洗涤水100200ml(每件)尸体标本1020(每种脏器)注意: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采样记录文书,经有关责任人签字后送检。,58,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4小时内送达化验室;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2小时内送达化验室化验室在检样送达后必须立即进行化验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59,卫生学调查对中毒餐次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卫生勘验,了解中毒餐次的菜谱、食物来源、原料质量、加工方法、储存条件、存放方式与时间、操作场所的卫生与消毒情况,并做好现场笔录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在中毒发生前3天内人员变动、患病情况,有无不卫生习惯及操作过程的不卫生行为,60,食物中毒诊断食物中毒诊断,按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的规定执行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毒病人的潜伏期、特有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并经过必要的实验室诊断确定中毒的病因,61,食物中毒诊断依据:,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潜伏期一般较短,病程依致病病原的种类和中毒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致病病原。未取得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62,食物中毒病因初步判断,症状体征(有助于确定中毒的突出症状与体征):体温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肉毒毒素、真菌毒素、化学物质)呼吸道症状(链球菌等)血象相关食品肉蛋奶(沙门氏菌、弯曲菌、金葡菌)水产品(弧菌、河豚鱼、贝类毒素)剩米饭(蜡样芽胞杆菌)变质甘蔗、酵米面、变质银耳、扁豆、鱼胆等,63,潜伏期鱼类组织胺:()河豚鱼:(10)葡萄球菌肠毒素:(0.5)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致吐性毒素:0.5()致泻性毒素:()中位数潜伏期意义:是确诊标准之一;结合患者突出症状与体征的分析,用于估计事故发生发展的趋势;决定调查起点餐次;确定采取防治措施的时间范围,并考核防治措施效果。,64,我国颁布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判定标准病种实验室判定标准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从中毒食品中直接检出某一型别肠毒素;从病人呕吐物、粪便、中毒食品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肠毒素属同一型别。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中毒食品蜡样芽胞杆菌计数105/克;病人呕吐物或粪便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与中毒食品中检出的菌株属同一型别。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从病人粪便或呕吐物、中毒食品中检出同一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经小鼠试验具有毒性反应或与病人血清有抗体反应。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从中毒食品或病人粪便、血液中检出某一型别肉毒毒素。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从可疑中毒食品和病人吐泻物中检出血清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或从多个病人的吐泻物中检出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大麻油食物中毒中毒食品检验结果为阳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低于70%(其中50-70%属轻度中毒,30-50%为中度中毒,30%以下为重度中毒);中毒食品、病人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检出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中毒从中毒食品、病人呕吐物或胃内容物中检出亚硝酸盐;病人血液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65,食物中毒调查流程图,食物中毒调查实例,6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中毒标本的初步检验结果,初步认定食物中毒后,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继续发生和蔓延。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中毒食品的来源地和流向地的卫生行政部门。,67,采取行政控制措施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已售出或外流的中毒食品及原料必须封存故在封存之前应当责令追回,然后进行封存责令追回也应有书面的责令追回通知书,68,食物中毒行政控制措施要求及时、有效为了尽快控制食物中毒的事态,责令肇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停业可疑中毒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作为一种临时控制措施必需立即得到执行,69,确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一般采取蒸煮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的还可加消毒剂杀菌后排放。确定为化学性、动植物性、真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应采取相应的分解、灭活措施后焚烧或深埋,严禁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动物饲料使用。,70,根据不同的中毒因素,对中毒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接触细菌性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设备等用12%碱水煮沸或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品的容器、设备等应针对毒物性质采取相应的消除污染措施,必要时予以销毁,71,四、监测、预警与报告,监测省、市、县建立统一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网络体系,包括:监测报告网络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监测质量。,72,预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和食物中毒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73,报告责任报告单位(1)有关单位,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与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教育机构等(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卫生行政部门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负责人及公民,74,报告时限和程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食物中毒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并指定机构进行网络直报,75,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76,报告内容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地点、时间、中毒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中毒食物、危害范围、中毒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报告方式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77,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内容(一)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doc,78,(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79,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80,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8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82,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8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84,信息监控、分析与反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分析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应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制度,每日对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分析、汇总,并根据需要随时做出专题分析报告,85,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结果要以定期简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向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同业务的专业机构反馈,86,五、善后处理后期评估总结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总结,评估内容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种类和性质事件对社会、经济及公众心里的影响、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调查结论等有关经验和教训评估总结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87,资料收集整理参与调查处理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分别将食物中毒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案件卷宗心得体会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教学设计
-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 核能教学设计 (新版)苏科版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 工程设备安全培训
- 房地产销售培训课件
- 《植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 新型传感技术及应用 课件全套 第1-5部分:基础知识 -典型传感器
- 2025-2030中国橡胶粉改性沥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外出攻读博士协议书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卫星通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年度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共三套)
- 中国镀锡铜丝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4年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招聘笔试真题
- 江苏2025年03月南京市建邺区公开招考5名政府购岗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20-2025工业用合成盐酸
-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25版)
- 2025-2030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中华武术-太极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