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左传》传播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左传》传播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左传》传播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左传》传播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西汉《左传》传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由于历代征引左传的文献资料庞杂,长期以来,左传传播这一课题并没有 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左传作为古文经 学,它的传播更是很少引起学者注意。然而,学界关于西汉左传传播这一课题的探 讨,不仅影响着左传传播学的研究进程,也影响着人们对汉代历史文化及社会思想 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科 学、合理地分析,通过从横向上对征引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题的剖析和从纵向上对左 传在西汉的传播阶段的分析这两个层面对西汉左传传播作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 研究。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对西汉征引左传的著述进行考证。首先,对西汉有关左传的著 述文献资料进行考征,有史载 左传在西汉的传承、阐释左传的著作,也有征引 左传的著述。尤其是对征引左传的著述作文献梳理,共计有4 7 人研习左传, 有2 6 9 条征引左传的材料;其次,对左传在西汉的称名进行考证。左传在西 汉有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两种称名,中间有司马迁经传相合的意识,称名的 不同与经学因素密切相关。 第二章从思想层面考察了西汉的著述中征引左传所形成的几个思想主题及内外 因素。首先,通过西汉征引左传的材料得出有十种思想主题,即重礼思想、德治思 想、尚贤思想、民本思想、天人思想、妇德思想、忠孝思想、复仇思想、诚信思想、古 制理念。其次,分析形成上述十大思想主题的原因,即受内外因素影响:内因在于左 传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外因在于西汉社会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从微观上对西汉征引左传的代表作品史记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将史 记征引左传的材料分别与西汉时期其它征引左传的著述材料、左传原文 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史记对左传的征引有其独特方式,即纯粹意义的引事 和引事蕴含的大义。而形成史记征引左传的独特方式和特点的原因则在于司马 迁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司马迁的历史观念及史学观念。 第四章从历时的角度考察 后记一兼述( 春秋左传) 学之流变递嬗,古史续辩,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1 年版。 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 李卫军两汉 学发微,河南大学,2 0 0 5 年。 2 伯雄的春秋学史、何新文的 人物论稿等。同时尚有相关的论文例如黄觉 弘的论汉代 的两大传本及其显晦较为细致全面地论述了民间传本和秘府藏 本两个系统;郭丹的左传与两汉经学圆也谈到了左传在西汉的传承问题,惜仅 据汉书儒林传阐述其在西汉的传习。 3 、关于左传与经学关系的研究 周予同在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中提到了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左传 的来源等问题,但周氏在此问题上主要继承了前人的观点;钱穆国学概论通过大 量的文献史料论证了两汉经学今古文之争这一问题及其看法;顾颉刚的秦汉方士与儒 生 认为刘歆编成了春秋左氏传;陈苏镇在汉代政治与 学 中讨论了古 文经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的关系;上述著作都是从某一角度探讨左传与 经学的关系,并没有深入细致地讨论左传传播与西汉经学的关系。严正的汉代经 学的确立与演变( 经学今诠初编) 细致地讨论了经学确立的条件、汉代经学的三大 思潮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了汉代经学的相关问题;蒋伯潜、蒋祖怡的经与经学 关 于左传不解春秋、刘歆是引传解经第一人的看法都已不禁推敲。 此外,还有一些讨论左传与经学关系的论文:尹立群的汉代经学与藏书浅析 认为汉代经学与藏书相互促进,经学成为汉王朝政权统治的工具,并渗透到政治、经 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黄觉弘的刘歆争立 、罗振跃的对 两汉古今文经争论的反思、龚留柱的汉代对 的发覆与研究、许相霖的试论 汉代 “公羊学”与“左氏学 论战的实质、周书灿的经学传统下的 学 研究等论文,从不同角度和程度论及了左传与经学的关系,但是这些论文都是把 西汉看作一个阶段考察它与左传的关系,所以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性并没有 呈现出来。 4 、个案研究 毋黄觉弘论汉代 的两大传本及其显晦,历史学研究,2 0 0 5 年第1 2 期。 郭丹左传与两汉经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 9 9 7 年第1 期。 朱维铮编岗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 钱穆著围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 顾颉刚秦汉方士与儒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 0 0 5 年版。 陈苏镇汉代政治与 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1 年版。 o 姜广辉主编经学今诠初编,第二十二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 鲫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上海书店 版社1 9 9 7 年版。 尹立群汉代经学与藏书浅析,邵阳学院学报,2 0 0 4 年。 黄觉弘的论贾谊与 之关系讨论了西汉时期贾谊一派对左传的传承 和贾谊对左传的研习;王继训的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认为王莽所受 教育曾是古文经学,从具体操作的实践来说,他是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精神的最好体现者; 郑杰文的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 认为河间儒学作为地方儒学 中心对儒家经学典籍的传播、对汉代今文经学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古文经典阐释方式的确 定、对汉代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等,都起过重要作用。 ( 二) 台湾研究现状: 张高评 学研究之现状与趋向川谈到张苍、贾谊、司马迁、刘向、刘歆为 研究左传学的专家。可见张氏亦认为司马迁和刘向研习左传。其台湾 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简述了台湾五十年来春秋经传的研究现状,其 书法与 学史,对左传在西汉的传承亦有所讨论。 徐复观的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 谈到了“左氏传及其传承中的问题 ,徐氏 在西汉经学背景下讨论左传的相关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观点和新思路。其两 汉思想史 前三卷对左传问题均有深入地讨论,其卷一“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 治的压力感 问题的讨论对理解西汉知识分子心态有很好地导向作用;卷二提出了“研 究汉代经学史,应首先打破五经博士出现以后所伪造的传承历史。 这一观点给我们的 研究以警示。 顾立三先生著有司马迁撰写史记采用左传的研究,这为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提供 了思想和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大陆和台湾学术界对西汉左传传播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入, 体现在:首先,对西汉左传传播面貌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对西汉左传传播 现象没有足够地认识;最后,对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没有较为细 致地进行分析。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就上述问题略论一二。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左传在西汉的传播要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涉及到汉书、后汉书、 o 黄觉弘论贾谊与 之关系,船山学刊,2 0 0 6 年第l 期。 留王继训王莽与汉代今古文经学之辨析,齐鲁学刊1 9 9 9 年第5 期。 郑杰文河间儒学中心对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影响,孔子研究,2 0 0 3 年第6 期 回张高评 书法与 学史,台湾五南图书i 1 版公司2 0 0 2 年版。 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一卜海世纪f | l 版集团2 0 0 6 年版。 徐复舰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4 隋书等大量史书记载的西汉时人的言论和西汉时人阐释( h i 传的著作,更为重要 的是考察西汉时期的书籍,从中搜寻征引( h i 传的材料,这是很复杂的文献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前人鲜少涉及,所以我们首先设第一章“西汉左传著述考”,对相关文献 做总的整理工作。 其次,在确定左传在西汉存在广泛传播这一现象后,我们以左传在西汉的 传播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史料的搜集来考察西汉时期左传的传播现象及征引左 传的著述所体现的思想主题并且分析形成几种思想主题的原因。 再次,由于史记是西汉时期征引左传的著述的代表作品,加之史记对 左传的征引有其独特的方式及特点,所以我们单设一章对史记进行个案考察。 最后,通过历史史料的阶段性来探究左传在西汉传播的阶段性、各阶段的特征、 以及形成这种阶段性及特征的原因。 本课题以左传在西汉的传播为研究基点,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传统的文 献疏证,以便对于左传在西汉传播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文史互证,从相关 的史书和西汉时期的作品中找出具体的文献证据;图表法与统计法,随文列出相关的图 表,使论证更加形象、系统,通过细致统计的数字,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现左传在西 汉传播的特点,增加论文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比较法与归纳法,通过将史记征引左 传的材料与其它著述征引左传的材料以及左传原文进行比较,总结史记 对左传征引的独特方式、特点及其原因。 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西汉左传著述材料与充分吸收前入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力图对西汉左传传播作出全面系统地探讨。然而由于材料庞杂、可参考资料较 少以及个人能力有限,对于西汉左传传播的探讨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 批评指正。 5 第一章西汉左传著述考 汉书艺文志春秋部著录“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班固自 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左氏传即今左传。通过阅读史记、汉书、后 汉书等史书,我们发现其中不仅记载了左传在西汉时期的传承,还记载了西汉时 人阐释左传的著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史书尤其是汉书中记载了许多西汉时人 征引左传的言论,主要体现在大臣的奏疏及一些帝王的诏书中。除此之外,西汉时 期尚有许多著作不同程度地征引左传,例如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司马 迁的史记、焦赣的焦氏易林、刘向的新序等。这些是我们研究西汉左传 传播的原始材料,下面我们从以下两个角度看西汉左传著述资料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西汉有关左传的著述 研究西汉左传传播这一课题需要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涉及到史记、汉 书、后汉书、隋书等史书记载的西汉时人阐释左传的著作和西汉时人征引左 传的言论,更为重要的是考察西汉时期征引左传的著作,这是很复杂的文献整理 工作。这项工作前人鲜少涉及,所以我们在第一章特设第一节“西汉有关左传的著 述”,对相关文献做总的整理工作。 一、史载西汉时人对左传: 的传承及阐释左传的著作 ( 一) 史载西汉时人对左传的传承 1 、较早而可靠的记载左传在西汉传承的是汉书儒林传: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大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 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 清河张禹长子。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 称说。后望之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征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始, 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 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刘歆从尹成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 国( 汉) 班周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0 卷,第1 7 1 2 一1 7 1 3 页。 6 之贾护、刘歆 2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载的传承关系,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五经博士 出现后的师承家法的情形加在以前的经学传承上2 1 : 左丘明作传,以授曾参。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 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o ( 二) 史载西汉时人阐释左传的著作 l 、贾谊左氏传训故( 文帝时期洛阳) 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大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 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授 清河张禹长子。( 汉书- 儒林传) 梁太傅贾谊为春秋左氏传训诂,授赵人贯公。( 后汉书儒林列传) 。 2 、刘歆春秋左氏传章句( 成帝时期长安)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 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 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三有春秋左氏传章句辑本,著汉刘歆撰,辑录了隐公、 桓公、僖公、文公、宣公、庄公、闵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等共计十一公、二十 条解经语句。下面我们举例看刘歆的解经章句之语: ( 1 ) 隐公元年。不书即位摄也。 刘歆:恩深不忍则传言不称,恩浅可忍则传言不书。 ( 2 ) 文公十有八年。莒弑其君庶其。 o ( 汉) 班周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8 8 卷,第3 6 2 0 页。 圆( 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l 卷,第1 3 页。 ( 宋)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7 9 卷,第2 5 7 7 页。 回( 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6 卷,第1 9 6 7 页。 7 刘歆: ( 3 ) 成公 刘歆: ( 4 ) 襄公 刘歆: ( 5 ) 定公 刘歆: 君恶及国朝则称国以弑,恶及国人则称人以弑。 十有七年。九月辛丑用郊。 诸言用皆不宜,用反于礼者也。 二十有一年。虽贱必书 春秋之序三命以上乃书于经。 八年。盗窃宝玉大弓。 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王所以分鲁者也。 此外,刘歆解说左传的部分章句尚可见于汉书五行志: ( 1 ) 左氏传曰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晋平公问于师旷,对曰:“石不能 言,神或冯焉。叔向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刘歆以为金石同类,是为金 不从革,失其性也。 ( 2 ) 二十四年“八月,大雩”。刘歆以为左氏传二十三年邾师城翼,还经鲁 地,鲁袭取邾师,获其三大夫。邾人想于晋,晋人执我行人叔孙蜡,是春乃归之。 ( 3 ) 鳌公十六年“正月,六鹪退蜚,过宋都”。左氏传日:“风也”。刘歆以为 风发于它所,至宋而高,鹏高蜚而逢之,则退。经以见者为文,故记退蜚;传以实 应著,言风,常风之罚也。 ( 4 )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歆以为,螽为谷灾,卒遏贼阴,坠而死也。 3 、陈钦陈氏春秋( 成帝时期苍梧) 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 而别自名家。( 后汉书陈元传) 李贤5 i - 云:“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陈氏春 秋。故曰别也。” 4 、严彭祖春秋左氏图( 宣帝时期东海) 回 玉函山房辑佚书( 三)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圆( 汉) 班同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卷,第1 3 4 0 页。 ( 汉) 班同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卷,第1 3 8 8 页。 回( 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卷,第1 4 4 2 页。 ( 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2 7 卷,第1 4 3 2 页。 ( 宋)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6 卷,第1 2 2 9 页。 春秋左氏图十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 隋书经籍志) 春秋图七卷严彭祖撰。( 旧唐书经籍志) 。 二、西汉时期征引 的著作及其情况一览表( 详情见附录一) 磅忽 征引左传的内1 :左传出处备注( 著作产生 容的时代及地域) 陆贾新语辨惑篇定公十年高祖时期楚国 贾山至言 古者圣王之治襄公十四年文帝时期颖川 审微成公二年 礼昭公二十六年 贾谊新书 征引者 征引内容史书出处 左传出处 言论所处时代及地域 汉武帝史记三王世家定公四年武帝时期长安 东方朔 汉书东方朔传闵公元年武帝时期长安 眭弘 汉书眭弘传昭公八年昭帝时期鲁国 路温舒汉书路温舒传僖公四年宣帝时期巨鹿 张敞汉书张敝传信公二十四年 宣帝时期山阳 翼奉 汉书翼奉传昭公九年宣帝时期东海 京房汉书五行志襄公二十六年元帝时期东郡 贾捐之 汉书贾捐之传僖公四年元帝时期长安 谷永 汉书陈汤传僖公二十八年成帝时期长安 汉书五行志庄公三十二年 翟方进汉书翟方进传文公十八年 成帝时期汝南 尹咸 汉书艺文志庄公十四年成帝时期长安 梅福汉书梅福传以左氏相明 成帝时期寿春 师丹 汉书师丹传僖公九年成帝时期琅邪 1 3 杜钦汉书冯奉世传襄公二十六年成帝时期长安 汉书杜钦传 庄公十八年 汉哀帝汉书王嘉传僖公二十八年哀帝时期长安 何武汉书傅喜传闵公二年哀帝时期蜀郡 唐林汉书傅喜传闵公二年哀帝时期蜀郡 王舜 汉书王莽传襄公二十四年哀帝时期长安 龚胜汉书殊博传成公十六年 哀帝时期楚国 杜邺汉书杜邺传隐公元年哀帝时期茂陵 张竦 汉书王莽传襄公四年王莽时期茂陵 襄公十一年 崔发汉书王莽传宣公十二年 王莽时期长安 由表二,可知:共计有2 2 人的2 4 条言论材料征引自左传,征引主体为帝王、 文臣和武臣,主要引用在诏书和奏疏中。从时间看,主要集中在成帝和哀帝时期。 第二节西汉左传称名考证及相关著作体式探析 “西汉左传著述考”一章除了第一节“西汉有关左传的著述 之外,还涉 及到左传书在西汉时期的称名变化以及相关阐释著作的体式这两个问题,下面我 们分别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一、西汉左传称名考证 左传在西汉史料中共出现了两种称名。一是左氏春秋,二是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称名最早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春秋左氏传称名最早见于刘向 邓析书录。左传一书,因牵涉到经学今、古文之争,自西汉今古文两派对其称名 就有不同的看法,今文一派认为左传只是古代史书的一种,与晏子春秋、吕氏 春秋相同,故应称为左氏春秋,和春秋经没有关系。古文一派则认为左传 是解释春秋经的,与春秋关系甚大,应称为春秋左氏传。当代学术界对于 左传在西汉传播过程中称名变化这一问题鲜少论及,除王红霞 称名管见 认为“左传原名即为春秋,司马迁在史记就称左传为春秋口1 之外, 历代学者提及左传称名一般认为始称左氏春秋,后称为春秋左氏传,而且认 1 4 为到了东汉才称为春秋左氏传。我们认为,先秦时期春秋具体指的是各国史 书,就某种意义而言,春秋可以代指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 等等,但却不可据此而言“左传原名为春秋 ,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的 春秋决非简简单单地可以概括为“称左传为春秋 ,这一点我们将在“司马 迁经传相合意识”这一问题中作明确地交待。关于左传称名问题,我们的看法是: 至迟到西汉末期汉人已称左传为春秋左氏传了,而且左传称名的不同不仅 反映了左传从“古文”逐渐地渗透成为经书,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西汉时人对左 传的看法。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察,我们认为由左氏春秋到春秋左氏传的称 名变化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司马迁作史记所具备的经传相合的意识。下面,我 们分别探讨这三个问题。 ( 一)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於鲁而 次( ( 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 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襄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 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 秋。 可见,西汉武帝时期是称左传为左氏春秋的,而任何一个事物从它诞生到 为人所知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左氏春秋称名的出现要早于武帝时期。此外,汉书景 十三王传中记载: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时,淮南王安亦好 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 ( 尚书、礼、礼记、 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 左氏春秋博士。 国以聂石樵为代表,他认为“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这一名称始于东汉之后,西汉及其以前都称春秋 或左氏春秋”,见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北京师范大学 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2 7 页。 o ( 汉) 司马迁 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1 4 卷,第5 0 卜5 1 0 贞。 ( 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5 3 卷,第2 4 1 0 页。 河间献王所得古书很多,与汉朝秘府所藏古书数量堪可一比,且遍及经、传、说、 记,其在本藩国内部立左氏春秋为博士,这也说明左氏春秋之称名由来己久了。 而且,据清代学者刘逢禄考证,“左传先秦本被称作左氏春秋,左氏春秋 为左传旧名州4 1 。因此,在司马迁之前的西汉社会都是称左氏春秋的。 这时期左传是以“古文”的身份存在的。关于古文”,王国维在战国时秦 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中谈到:“六艺之书行于齐、鲁,爰及赵、魏,而罕流布于秦, 尤史籀篇之不行于东方诸国。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谓之 古文。州5 1 同时他又在 所谓古文说中谈到“凡先秦六国遗书,非当时写本者, 皆谓之古文。 哺1 可见,此时期“古文左传 是以客观的文本本位而言的。例如史 记吴太伯世家: 太史公日: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 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 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 此处“春秋古文 指的就是左传,这一点我们在下面“司马迁经传相合的意 识”问题中作详细讨论。上面材料中所提的“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 句吴兄弟也”指的就是通过古文本左传的文字内容,了解到古代中国之虞与荆蛮句 吴是兄弟邦国这一历史事实。 ( - - ) 司马迁经传相合的意识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谈到:“史记称左氏春秋,不称春秋左氏传,盖 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之类,别为一书,不依傍圣经。州7 1 在皮锡瑞看来,史记 中的左氏春秋、司马迁眼里的左氏春秋只是古史之作,对此我们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认为从左氏春秋到春秋左氏传称名变化过程中,存在一个过渡的环节,即 史记所体现出的司马迁将春秋“经”与左氏春秋“传相合的意识。众所周 知,司马迁师承董仲舒研习春秋公羊传,其史记理所当然有其公羊师学的印记, 可整部史记所客观呈现的却是司马迁对左传内容的大量征引,并且远远超过公 羊传,而其将春秋“经 与左氏春秋“传”相合的意识更能鲜明地体现出来, 例如史记历书: o (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3 1 卷,第1 4 7 5 页。 1 6 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 中,归邪於终履端於始,序则不愆;举正於中,民则不惑;归邪於终,事则不悖。 o 司马迁在历书中称述春秋的这段文字,并不见于春秋经文,亦不见于 谷梁传和公羊传,而见于左传文公元年: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 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 可见,历书中的“春秋”即指左氏春秋“传 。金德建司马迁所指春秋 系指左传考也认为司马迁所称春秋实际是指左传而说的。嵋1 此外,史记还多次提到春秋,有很多实际上就是指左传的,例如前面所 引史记吴太伯世家中的“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 这里的“春秋古文指的就是左氏春秋,原因在于:虞与荆蛮不见于春秋经, 也不见于公羊传和谷梁传,而见于左传僖公五年: ( 宫之奇)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 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可见,司马迁根据左传中宫之奇的这段话才有了“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 之言。黄觉弘也认为“这个秘府藏本左传很有可能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 家里提到的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旬吴兄弟也的春秋古 文。州9 1 虽然我们讨论的问题不同,但是在“余读春秋古文 之“春秋古文 即指左传这一点的认识上却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言春秋大部分是指左传的, 但用春秋代指左传,并非等同于春秋是左传的另一个代名词。 赵伯雄在春秋学史中谈到“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所作春秋与左氏春秋 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这一点在史记中表现得非常清楚。”赵伯雄先生是根 o (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2 6 卷,第1 2 5 9 页。 o 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 0 0 5 年重印版,第5 l o _ - 5 l l 页。 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 0 0 5 年重印版,第3 0 7 3 0 8 页。 1 7 据史记中有多次提到的春秋实际是指左传的事例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