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虚惊条件下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机制 摘要 注视线索( g a z ec u e ) 对社会成员共享注意焦点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观察者可 利用他人的注视线索将注意转至重要刺激所在的位置( 注视线索效应,t h eg a z e c u ee f f e c t ) ,同时他人的表情也有助于观察者判断注视线索的意义有研究表明, 若他人在注视某位置时面露恐惧,注视线索效应可得到增强,因为他可能在此处 发现了危险。然而,警报并非总是正确的,对方恐惧可能只因将井绳误看成蛇。 此时,依然将注意维持在对方注视的位置就会浪费有限的加工资源。据此,本研 究采用空间线索范式考察了虚惊条件下注意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机制。 实验一采用动态表情向被试呈现虚惊信号。屏幕上先呈现一张表情中性、向 前直视的人脸,随后转移视线至一侧,同时人脸表情变成恐惧,然后再恢复平静。 实验结果表明,在虚惊条件下,随注视线索转移到外侧的注意会转回至中央。为 排除由人脸的物理属性变化吸引注意产生的可能,实验二中恐惧表情的眼睑和嘴 唇的运动方向与实验一相反,物理变化程度与恐惧变回中性时相同,但表情变得 更加恐惧而非恢复中性。实验二并未产生与实验一相同的结果,即注意转移至中 央并非由人脸的物理属性变化所致。实验三进一步探讨了自上而下的控制能否抑 制注视线索效应。在该实验中,明确告知被试人脸露出的恐惧表情只是虚惊。结 果发现被试依然会在人脸恐惧时将注意外移。这说明虚惊对注视线索的调节不能 通过自上而下的控制达成。 综合以上三个实验,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虚惊条件下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注 意会迅速收回,且该效应不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控制实现。 关键词:虚惊表情注视线索注视线索效应注意转移 i v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哺c t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g a z e - - f o l l o w i n ga t t e n t i o ns h i f t u n d e rt h ef a l s ea l a r mc o n d i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g a z ec u e se n t a i lv i t a li m p o r t a n c ei na t t e n t i o ns h a r i n gw i t hs o c i a lm e m b e r s b a s e d o no t h e r s g a z ec u e s ,o b s e r v e r sa r ea b l et oe f f i c i e n t l ys h i f tt h e i ra t t e n t i o nt ow h e r et h e i m p o r t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l o c a t e s ( i e t h eg a z ec u ee f f e c t ) b e s i d e st h eg a z e r sf a c i a l e x p r e s s i o np r o v i d e ss i g n i f i c a n ti m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o s eg a z ec u e s t h e r ei se v i d e n c et h a t i ft h eg a z e re x p r e s s e sf e a r , t h eg a z ec u ee f f e c tw o u l db ee n h a n c e da st h eo b s e r v e rm a y d e d u c et h a tt h e r ei s s o m e t h i n gd a n g e r o u sa tt h a tl o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a l a r m sa r e s o m e t i m e sf a l s e t h eg a z e rc a ne x p r e s sf e a rb e c a u s es h eh a sm i s t a k e nar o p ef o ra s n a k e i nt h i sc a s e ,i tw o u l db eaw a s t eo fc o g n i t i v er e s o u r c et om a i n t a i na t t e n t i o nt o - w h e r ew a sg a z e da t h e r e b y ,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a i m e da t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m e c h a n i s m o fg a z e f o l l o w i n ga t t e n t i o ns h i f tu n d e rt h ef a l s ea l a r mc o n d i t i o nu t i l i z i n gt h es p a t i a l c u i n gp a r a d i g m i ne x p e r i m e n t1 ,d y n a m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w e r er e c r u i t e dt od e l i v e rt h ef a l s ea l a r m s i g n a l :an e u t r a lf a c ew a sf i r s tp r e s e n t e dw i t he y e sg a z i n gs t r a i g h tf o r w a r df o l l o w e d b yt h ee y e ss h i f t e dt oo n es i d e ( 1 e f to rr i g ;h t ) w h i l et h ef a c ee x p r e s s i n gf e a r t h e n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r e g a i n e dn e u t r a l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e dt h a tt h es h i f t e da t t e n t i o nc a u s e db yt h e g a z ec u ee f f e c ti m m e d i a t e l yr e l o c a t e dt ot h eo r i g i n a lf i x a t i o nu n d e rt h ef a l s ea l a r m c o n d i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2w a sd e s i g n e dt oe l i m i n a t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t h a ti tw a st h e c h a n g eo fp h y s i c a lf e a t u r e so nt h eg a z e r sf a c et h a ta t t r a c t e do b s e r v e r s a t t e n t i o n t h eg a z e r se y e l i d sa n dl i p sw e r em a n i p u l a t e dt om o v ei nar e v e r s e dd i r e c t i o n ( e g b e c o m i n gm o r ef e a r f u li n s t e a do fr e g a i n i n gn e u t r a l ) a f t e r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g a z e c u ew h e r e a st h ep h y s i c a lc h a n g e so ft h eg a z e r sf e a t u r e sw e r em a t c h e d e x p e r i m e n t2 d i d n tg e n e r a t et h es a m er e s u l ta se x p e r i m e n t l ,i m p l y i n gt h a tt h er e l o c a t e da t t e n t i o n w a sn o tb e c a u s eo ft h ec h a n g eo fp h y s i c a lf e a t u r e s e x p e r i m e n t3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e d w h e t h e rt h et o p d o w nc o n t r o lc a ni n h i b i tt h e g a z ec u ee f f e c t 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 e x p l i c i t l yi n f o r m e dt h a tt h ep r e s e n t e df a c eb e c a m ef e a r f u ls i m p l yb e c a u s et h eg a z e r h a dm a d eam i s t a k e s t i l lt h ep a r t i c i p a n t ss h i f t e dt h e i ra t t e n t i o nw h e nt h ef e a r f u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e x p r e s s i o nw a sp r e s e n t e d ,s u g g e s t i n gt h a tt h eg a z ec u ee f f e c tc a n n o tb em e d i a t e db y t h et o p - d o w nc o n t r 0 1 i ns u m ,t h ef i n d i n g ss u g g e s t e dt h a tt h es h i f t e da t t e n t i o nc a u s e db yt h eg a z ec u e s i m m e d i a t e l yr e l o c a t e dt ot h eo r i g i n a lf i x a t i o nu n d e rt h ef a l s ea l a r mc o n d i t i o n ,w h i c h c o u l dn o tb ea c h i e v e db yt h et o p - d o w nc o n t r 0 1 k e y w o r d s :f a l s ea l a r m ,e x p r e s s i o n ,g a z ec u e ,t h eg a z ec u ee f f e c t , a t t e n t i o ns h i f t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致谢 零四年的暑假,当看到录取通知书的专业一栏写的是心理学时,我曾为被调 剂到这样一个“文科”专业而懊恼。但在西子湖畔度过了七年求学生涯后,我为 能有机会学习心理学而暗自庆幸。这门学问虽然不是所谓的热门求财之道,却帮 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帮我找到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衷感谢我的导师沈模卫老师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先生的见 解总能高屋建瓴地点出问题的本质。接触科研以来,耳濡目染先生对学术的执着 追求,让我懂得了探索未知规律的乐趣,也深深理解了对客观真理的追求才是一 个研究者的永恒生命。先生工作之辛劳,每每想起,总让学生自愧不如。能够拜 读先生门下,略窥科学之真谛,实乃学生之幸。 感谢师兄周吉帆在以往数年里给予的指点和支持。若未有师兄在报告会上的 点拨、小组讨论中的见解,我也不会发现文献中的逻辑之美,不会懂得“文献的 思想”为何物。没有师兄在方向上的把握,我的鬼点子也终将只是一盘散沙。师 兄慧眼如炬,总能将我觉得价值平平的实验拔高到让人折服的理论高度。感谢师 兄在时间捉襟见肘的时候还能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拗i z l 的语句和费解的逻辑。 感谢李杰师兄在每一次讨论的最后总能用沉着的语气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这让我懂得只有独立思考来分析文献的思想才能获得独特的见解。帮助别人的解 开迷雾要比没有营养的长篇大论有震撼力的多。感谢师兄抽出时间帮我耐心纠正 论文中的不足。 感谢张萌师姐在百忙之中帮我修改论文的英文摘要。我那蹩脚的英文幸好有 师姐的指点才得以清晰地表达文章的逻辑。 感谢我的挚友尹军、卢剑刚、孙忠强、李新宇和叶绿绿。相识七年,我从尹 军的言谈举止中学会了如何培养自己的执行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推动计划, 改变现实。尹军是教会我“稳重”的良师益友。感谢和我同时进校、同时毕业的 卢剑刚,你用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让我学会应该如何享受生活。感谢你在过去数年 里对我的帮助和指点。和小强和新宇虽然是在研究生阶段才相识,但我的生活因 为你们两位活宝的出现而精彩很多。华师一哥在浙大继续用俄罗斯姑娘谱写他的 神话,新宇爸爸用他的言行教会我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叶绿绿同学用她的奋斗 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事业心。 感谢董一胜师兄、周艳艳师姐、邵娜师姐和何洁师姐。董师兄对技术的追求 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懂得了一个有梦想的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 的事。和周师姐的云南之旅绝对是我生命中最独特的一段回忆。邵师姐给予的编 程启蒙是我研究生涯的开始。与何洁师姐一起在外东山弄幼儿园度过的时光总是 充满欢声笑语。 感谢黄翔和王垣在实验和生活中给我的帮助。感谢黄玉晶师妹、张海琪师妹 和崔杨师妹,你们的笑颜给实验室的生活增添了好多靓丽的色彩。看到你们我就 看到了浙大心理系的未来。哥先撤了,换一条战线,继续奋斗。祝你们用自己的 努力为我们系增添荣耀。 感谢我的父母在过去的七年里用微薄的收入供我和哥哥读完了大学和研究 生。儿子毕业工作了,你们肩上的担子也可以轻一点了。感谢我的挚爱姜梦和我 一起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愿意用她最宝贵的青春陪伴我。未来的路还很 长,我会与你一路同行。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1 引言 视觉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在分配注意资源前,需判断哪些信息更 重要。有许多线索可以用来评判信息的重要性。例如,环境中的新异变化就是一 种重要线索,这些突变大多能自下而上地引导注意( i t t i & k o c h ,2 0 0 1 ) 。除简单的 物理线索外,作为社会性生物,人类还可以利用另一类重要线索社会线索。 其中,他人眼睛的注视方向是最为关键的线索之一( f r i s c h e n ,b a y l i s s ,& t i p p e r , 2 0 0 7 ) 。当他人的眼睛注视某个方向时,周围的人也会将自己的注意转至相同的 方向,这种现象被称为注视线索效应( g a z ec u ee f f e c t ) 。该效应有助于个体与其 他群体成员共享注意焦点, ( s c a i f e & b r u n e r , 1 9 7 5 ) 。 1 1 注视线索的特性 注视线索虽然属于内源性线索,但却可以和闪光等外源性线索一样强制地引 导注意。即使明确告知被试,对方注视的方向与目标出现方位无关,或目标更可 能出现在与对方视线相反的方向,被试的注意依然会自动转至对方注视的方向 ( d r i v e re ta 1 ,1 9 9 9 ;f r i e s e n & k i n g s t o n e ,1 9 9 8 ;l a n g t o n & b r u c e ,19 9 9 ) ,当人脸只 在阈下呈现时注视线索效应也依然存在( s a t o ,o k a d a , & t o i c h i ,2 0 0 7 ) 。而且,注视 线索起效迅速,它在出现1 0 5 m s 后就能转移观察者的注意。注意最长可以持续 到1 0 0 5 m s 后才从对方注视的方向离开,回到中央( f r i e s e n & k i n g s t o n e ,1 9 9 8 ) 。 注视线索表现出的强制性可能是因为人类在长期群居生活中进化出了自动 处理注视线索的模块( b a t k i ,b a r o n c o h e n ,w h e e l w r i g h t ,c o n n e l l a n ,& a h l u w a l i a , 2 0 0 0 ;n u m m e n m a a & c a l d e r , 2 0 0 9 ) ,该模块可高效地从虹膜和巩膜的亮度对比中 获取方向信电, ( k o b a y a s h i & k o h s h i m a 1 9 9 7 ) 。与处理注视线索相关的脑区与负责 分配注意的顶内沟( c o r b e t t a & s h u l m a n 2 0 0 2 ) 直接联通,使注视线索可以直接影 响注意分配,无需自上而下的控制。 除了能引导注意分配外,注视线索还能用以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意图等。 眼睛、手指等肢体在运动时均会携带个体的意图信电, ( a l l i s o n ,p u c e ,& m c c a r t h y , 2 0 0 0 ;p i e m oe ta 1 。2 0 0 6 ) 。这些信息能够为观察者所感知,从而让意图得以在群 体成员间的共享。这样,个体就能在理解他人意图后与其协作。此外,通过观察 l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他人注视方向还能推断对方当前的注意焦点,而共享注意焦点是语言学习等社会 活动的关键( m o r a l e se ta 1 ,2 0 0 0 ) 。 1 2 对方心理状态推断对注视线索效应的调节 1 2 1 对方心理状态推断的调节作用 注视线索的强制性作用使研究者认为注意只是根据瞳孔上的方位信息反射 式地追随注视线索转移( f r i s c h e ne ta 1 ,2 0 0 7 )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两者 间不应只是简单的反射关系,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断能调节注意如何追随注视线 索转移。l a u d 等人发现,在两人迎面相逢的情景中,观察者会将注意转向与对 方视线相反的方向,而非对方的注视方向。这是因为观察者在该情境下推断出对 方转移视线的意图是在转向之前观察路况,因此观察者会转而查看另外一边,以 配合对方通过交会点( n u m m e n m a a , h y o n a ,& h i e t a n e n ,2 0 0 9 ) 。此外,n u k u 等人 发现,即便用墨镜遮住对方的眼睛,观察者也会将注意转至对方头部偏转的方向 ( n u k u & b e k k e r i n g 2 0 0 8 ) 。 由此可见,注意并不是追随他人的眼睛进行反射式的转移。由于在多数情况 下中,眼睛的运动受环境中的新异刺激或者个体当前的目标引导( h a y h o e & b a l l a r d 2 0 0 5 ;h e n d e r s o n ,2 0 0 3 ) ,所以在缺乏推断对方心理状态的线索时,视觉 系统倾向于认为对方注视方向变化是因为发现了重要信息。但当有线索表明对方 转移视线并非因为发现重要信息时,注意便不再随之转移。 1 2 2表情是推断心理状态的重要线索 表情是推断他人心理状态和意图的重要线索。人们通过表情来表达对环境刺 激的体验,故表情会随环境中发生的事件改变。所以,可以利用表情的动态变化 推断他人经历的事件以及心理状态变化。例如,如果某人突然将视线转向一边并 满脸恐惧,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他在那个方向发现了危险。这样,恐惧表情的出现 就使该方向上的信息显得更有价值,观察者也会应将更多注意转移至该方向。 2 0 0 6 年,t i p p l e s 采用动态的表情呈现方式验证了该假g 复:( t i p p l e s ,2 0 0 6 ) 。他 在实验中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张向前正视的中性人脸。接下来人脸的眼睛会偏 一边,同时表情会变得恐惧或继续保持中性。7 0 0 m s 后目标字母会出现在线索利 化的位置或者相反的位置,要求被试辨别结果表明,相比中性人脸,当恐惧表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 情伴随注视线索出现时,被试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的目标反应更快。由此可见, 视觉系统可以通过表情推断他人的心理状态,并据此调节注视线索效应。u o n o 等人的研究中将表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切分得更加细致,在眼球外移的过程中,中 性表情逐渐变成恐惧。实验结果也表明无论被试是否属于易焦虑人群,恐惧表情 都能增强注视线索效应( u o n o ,s a t o ,& t o i c h i ,2 0 0 9 ) b a y l i s s 等人进一步发现,被注视物体的情绪效价- 9 人脸表情是否一致也会影 响注视线索效应( b a y l i s s ,s c h u c h ,& t i p p e r , 2 0 1 0 ) 。在该实验中,人脸会在视线转 向一侧后变成高兴或者厌恶,出现在屏幕上的目标也会是令人高兴或厌恶的。实 验结果表明,当目标的情绪效价与人脸的表情一致时,注视线索的效应要强于两 者不一致时。这也说明人们确实在根据对方的表情推测他看到的事物,当表情预 测了刺激的重要度时注视线索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强。 c r e h a m 等人发现,表情和注视线索可能是先由两块独立的脑区分别加工, 然后再相互影响,共同调节注意分( g r a h a m ,f r i e s e n ,f i c h t e n h o l t z ,& l a b a r , 2 0 1 0 ) 。在他的实验中,当伴有表情的注视线索与目标出现的间隔很短时,表情 与注视线索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而在时间间隔延长后,带有表情的注视线索能 更强地引导注意转移,而且恐惧表情的效果尤为突出。 1 3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思 上述研究表明,恐惧表情能增强注视线索转移注意的能力。然而,恐惧表情 并不总是意味着对方发现了潜在危险。例如,误把井绳看成了蛇也会让人恐惧, 但只是虚惊一场。此时对于看到恐惧表情的观察者而言,继续将注意维持在对方 注视的位置就会浪费注意资源。对方在发现自己看错后,脸上的恐惧表情就会迅 速恢复平静,这种表情变化能为观察者提供虚惊的信号。那么,视觉系统能否利 用该信号推断出对方只是虚惊,并自动收回已转移到外侧的注意呢? 本研究对该 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采用p o s n e r 的空间线索范式考察被试的注意分配( p o s n e r , 1 9 8 0 ) 。首先 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中央的中性人脸,随后人脸将视线转向一侧。此后,在人眼注 视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上呈现目标。如果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那么当目标出 现在人眼注视方向上时,被试就能更快地做出判断。如果注意不随注视线索转移, 即未偏向任何一方,则注视线索的有效性不会影响被试的反应速度。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虚惊条件下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机制。 实验一考察了虚惊条件下是否存在注视线索效应。该实验使用了动态表情 ( 先中性人脸向前正视,然后转移视线面露恐惧,最后再恢复平静) 向被试展示 虚惊信号。 实验二为排除注意是被人脸的物理属性变化吸引回中央的可能,进一步检验 虚惊条件下的注视线索效应,将恐惧表情的眼睑和嘴唇的运动方向设成与实验一 相反,变得更加恐惧而非恢复中性,但物理变化程度与实验一中恐惧变回中性时 的相同 实验三通过明确告知被试这只是虚惊,以探讨能否自上而下地抑制注意随注 视线索转移。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研究 2 实验研究 2 1 实验一虚惊条件下的注视线索效应 实验一考察了当虚惊信号伴随注视线索出现时,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注意能 否迅速回到中央。作为对照,本实验还设置了“发现危险”和“中性”两种条件。 发现危险条件下,表情在注意转向外侧后先保持中性,然后再突然变恐惧;中性 条件下表情将始终保持中性。如果虚惊条件下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注意会迅速回 到中央,那么目标是否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不会影响被试的判断速度。而在“发现 危险”和“中性”条件下,线索有效时的反应时应该会更短。 2 1 1 实验方法 2 1 1 1 被试 1 9 名( 8 男、1 1 女) 在校本科生参加了本实验。所有被试视力( 或矫正视力) 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均为右利手,年龄在1 9 2 3 岁之间。 2 1 1 2 实验材料与装置 实验程序采用m a t l a bp s y c h t o o l b o x 3 0 编制。刺激呈现在1 9 英寸c r t 彩色显 示器上,屏幕分辨率为1 0 2 4 x 7 6 8 ,刷新率l o o h z 。被试眼睛与屏幕中心的距离 约为5 7 c m 。所有刺激呈现于灰色背景上。本实验采用了带有表情的人脸图片制 作注视线索刺激。情绪人脸选自麦克阿瑟表情图库( n i m s t i ms t i m u l u s s e t : h t t p :w w w m a c b r a i n o r # f a c e s i n d e x h t m ) ,共6 人( 3 男、3 女) ,每人选用2 张照 片:中性和恐惧。在这1 2 张照片的基础上,使用p h o t o s h o p 平移虹膜制作向外 侧注视的人脸图片。人脸在屏幕上呈现的尺寸为6 0 x 8 0 。要求被试辨别数量的目 标位一组灰色正方形,其中单个正方形边长2 像素。目标距屏幕中心的水平距离 3 5 0 。 2 1 1 3 实验设计与流程 本实验采用3 ( 表情:虚惊、发现危险、中性) 2 ( 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 与线索无效) 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单次试验流程如图l 所示。屏幕中央首先出 现一张正视前方的中性人脸。8 0 0 m s 后此人会将视线转向左右任意一边。接下来, 人脸表情发生三种不同的变化:虚惊、发现危险和中性。虚惊条件下,人脸先变 5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研究 成恐惧表情,在3 4 0 m s 后恢复中性,以表现只是虚惊;发现危险条件下,先维 持中性表情3 4 0 m s ,然后再交成恐惧表情;中性条件下,人脸始终保持中性表情。 再次变化后的表情会继续呈现3 4 0 m s ,接着该位置会呈现2 0 m s 的掩蔽刺激,然 后消失。接下来在人眼注视方向( 线索有效) 或相反方向( 线索无效) 会出现日 标( 1 个或2 个灰色正方形) 。要求被试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判断点的数量。 当目标为1 个时,被试用右手食指按数字键1 ,当目标为2 个时,用右手中指按 数字键2 。被试按键后目标消失。两次试验间隔5 0 0 m s 。 被试完成2 0 次练习后进入正式试验。正式实验包含1 8 0 次试验,3 种表情变 化方式各占6 0 次,出现顺序随机。每种表情变化方式条件下,线索有效与无效 的次数相同。人脸身份、注视方向、目标数量在各种表情变化方式与线索有效性 条件间平衡。整个实验分成六组,组问为被试提供充足的休息。 8 0 0 t mm o r n s3 4 0 瞄2 0 m s 童翻反应 - - - - - - - - - - - - - - _ 囵 囵圈 囵囵 图1 实验一单次试验流程图 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研究 2 1 2 结果与讨论 反 应 时 _ 、 暑 匕 囹线索有效 口线索无效 。工上一一:二:ii 。l i :羔|l | :1 ! 。2 _ :_ l l 震惊发现危险中性 三种表情条件 图2 实验一各条件下反应时 被试辨别的平均正确率较高( 9 7 3 7 ) ,因此本实验以正确反应的反应时为 主要分析指标,其中低于l o o m s 及超过均值三个标准差的反应时被剔除( 占所 有正确反应数据的2 5 6 ) 。各条件下反应时如图2 所示。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 显著,、f ( 1 ,1 8 ) = 1 1 1 9 ,0 1 ;表情的主效应显著,f ( 2 ,3 6 ) = 4 7 3 ,0 5 。线索有 效性- 9 表情的交互作用显著,f ( 2 ,3 6 ) = 1 4 1 7 ,0 1 该交互作用来源于不同表情条件下注视线索效应的差异:虚惊条件下,线索 是否有效对判断目标数量没有影响,萨2 5 ;而在发现危险和中性条件下,注视 线索效应均显著( p s 0 5 ) 。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中性条件,发现危险条件下 的注视线索效应得到了增强:线索有效时,发现危险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显著小于 中性条件,正0 l 。而当线索无效时,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萨3 8 。 上述结果表明,当人脸表现出虚惊( 先恐惧再恢复中性) 时,注视线索是否 有效对被试判断目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注意不再偏向人眼注视的方向,而是 回到了屏幕中央。而在发现危险条件下( 先保持中性再恐惧) ,注视线索效应反 而比中性条件下更强。 o o o o o o o o 豫 弼 鸥 :8 钳 鸵 鲫 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研究 2 2 实验二注意转移回中央是否是因为简单的物理突变 实验一的结果还存在另一种解释:由于从恐惧到中性的表情变化包含嘴和眼 睑的闭合等物理变化,这些突变可能会吸引注意,导致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注意被 吸引回中央。为排除该解释,实验二在实验一虚惊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 表情变为恐惧后,眼睑和嘴唇进行与虚惊条件程度接近但方向相反的变化,即变 得“更加恐惧”( 如图3 所示) 这种条件下,物理变化程度与虚惊条件接近,但 包含的社会意义不同。如果眼睑、嘴唇的突然运动会将注意吸引回中央,那么表 情交得“更加恐惧”同样能捕获注意。为研究注意随注视线索转移的动态过程, 将在目标与注视线索间设置多档时间间隔。 2 2 1实验方法 2 2 1 1 被试 1 5 名( 8 男、7 女) 在校本科生参加了本实验。所有被试视力( 或矫正视力) 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均为右利手,年龄在2 0 一2 4 岁之间。 2 2 1 2 实验材料与装置 本实验使用p h o t o s h o p 扩大恐惧表情的眼睑和嘴唇的张开程度,扩张幅度与 恐惧变回中性时的收缩程度相同。其他实验材料和装置与实验一完全相同。 2 2 1 3 实验设计与流程 本实验采用4 ( 时程) 2 ( 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 的两因素被 试内设计。单次试验流程如图3 所示。屏幕中央首先出现一张正视前方的中性人 脸。8 0 0 m s 后此人会将视线转向任意一边,同时面露恐惧,再过3 4 0 m s 后表情变 为更加恐惧。接下来人脸位置会呈现2 0 m s 的掩蔽刺激,然后消失。目标出现在 视线转向一侧1 7 0 m s 、3 4 0 m s 、5 1 0 m s 或6 8 0 m s 后出现,即4 种s o a 。目标出现 位置可能与注视线索指向的方向相同( 线索有效) 或相反( 线索无效) 。被试被 要求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判断点的数量。当目标为1 个点时,被试用右手食 指按数字键1 ,当目标为2 个点时,用右手中指按数字键2 。被试按键后目标消 失。两次试验间隔5 0 0 m s 。 被试完成2 0 次练习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共2 4 0 次试验。4 种时间点 各占6 0 次,出现顺序随机。每种时间点条件下,线索有效与线索无效次数相同。 人脸身份、注视方向、目标数量在各种时间点与线索有效性条件间平衡。整个实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验研究 验分成六组,组间为被试提供充足的休息。 2 2 2 结果与讨论 反 应 时 皇 图3 实验二单次试验流程图( s o a = 3 4 0 m s 时) 线索有效 线索无效 6 0 :耋,。一,。 线索一目标s o a 图4 实验二各条件下反应时 被试辨别的平均正确率较高( 9 6 4 8 ) ,因此本实验以正确反应的反应时为 主要分析指标,其中低于1 0 0 m s 及超过均值三个标准差的反应时被剔除( 占所 有正确反应数据的1 9 6 ) 。各条件下反应时如图4 所示。时程的主效应显著, 尺3 ,4 2 ) = 2 1 7 3 ,序0 1 ,目标越晚出现被试的反应时越短。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 显著,只l ,1 4 ) = 4 3 9 6 ,庐0 1 ,线索有效时的反应时比线索无效时长。时程与线 索有效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只3 ,4 2 ) :2 1 9 ,萨1 0 。 上述结果表明,表情变为更加恐惧后眼睑和嘴巴的变化程度虽然与恐惧恢复 g 钓 柏 鲫 加 的 8 8 8 7 6 b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研究 中性时相同,但这并没有将注意吸引回人脸。由此可见,虚惊条件下注意回到中 央并非由简单的物理变化捕获注意引起,通过表情变化推断对方心理状态的改变 才是真正原因。恐惧表情变成更加恐惧反而会再次暗示对方此方向的重要性,所 以注意也会继续保持在外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研究 2 3 实验三预知虚惊对注视线索的影响 在实验一中,为向被试呈现虚惊的信号,人脸的表情会先变成恐惧,然后恢 复成中性。这种表情线索自下而上地调节了注意分配。那么自上而下的主动控制 是否会有同样的效应呢? 为探讨该问题,实验三事先明确告知被试实验中呈现的 人脸出现恐惧表情只是因为虚惊,以考察能否以自上而下的形式抑制注视线索效 应,让注意始终保持在中央。为研究注意随注视线索转移的动态过程,将在目标 与注视线索问设置多档时间间隔。 2 3 1 实验方法 2 3 1 1 被试 1 5 名( 7 男、8 女) 在校本科生参加了本实验。所有被试视力( 或矫正视力) 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均为右利手,年龄在2 0 一2 4 岁之间。 2 3 1 2 实验材料与装置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材料和装置与实验一完全相同。 2 3 1 3 实验设计与流程 本实验的设计与流程和实验二基本相同,只是将实验二中“更加恐惧”的人 脸换回中性人脸( 如图5 所示) ,并明确告知被试实验中出现的恐惧人脸只是虚 惊。 实验采用4 ( 时程) 2 ( 线索有效性:线索有效、线索无效) 的两因素被试 内设计。被试完成2 0 次练习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共包含2 4 0 次试验,4 个时间点各占6 0 次,出现顺序随机。 3 4 0 m s掣1 0 m s2 0 m s 阚蠢 图5 实验三单次试验流程图( s o a = 3 4 0 m s 时) 1 1 蒸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研究 2 3 2结果与讨论 啪 8 4 0 8 医7 6 0 舭 时 天7 2 0 6 6 4 0 线索有效 线索无效 6 0 0 孝 o _ 广r r r r _ r r _ 1 7 0 m s3 4 0 m s5 1 0 m s6 8 0 m s 线索一目标s o a 图6 实验三各条件下反应时 被试辨别的平均正确率较高( 9 5 9 4 ) ,因此本实验以正确反应的反应时为 主要分析指标,其中低于1 0 0 m s 及超过均值三个标准差的反应时被剔除( 占所 有正确反应数据的2 5 6 ) 。各条件下反应时如图6 所示。时程的主效应显著, 尺3 ,4 2 ) = 3 1 0 9 ,f 0 1 ,目标越晚出现被试的反应时越短。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 显著,月1 ,1 4 ) = 7 8 3 ,胚0 5 ,线索有效时的反应时比线索无效时短。时程与线索 有效性的交互作用显著,( 3 ,4 2 ) = 3 7 3 3 ,f 0 5 。进一步分析发现:s o a = 1 7 0 m s 时,线索有效- 9 线索无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边缘显著,d = 3 8 m s ,p = 0 0 5 5 ;两 种条件的差异在s o a = 3 4 0 m s 时达到最大值,d = 7 5 m s ,正0 1 。之后两种条件间 的差异逐渐消失,s o a = 5 1 0 m s 时,d = 4 0 m s ,萨0 8 ,s o a = 6 8 0 m s 时,d = 1 6 m s , 旷2 9 。 上述结果表明,即使被试预先知道这肯定是一场虚惊,注意依然会先在恐惧 表情出现后转向注视线索指向的方向,并在表情恢复中性后迅速回到中央。这表 明自上而下的控制难以抑制注视线索效应。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讨论 3 综合讨论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虚惊条件下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机制。实验 一采用先恐惧再恢复平静的动态表情向被试传递虚惊的信号,同时设置“发现危 险”和“中性”作为对照条件。结果表明,虚惊条件下随注视线索转移到外侧的 注意会迅速回到中央。为排除该效应是由嘴唇和眼睑的运动捕获注意引起的,笔 者在实验二中将恐惧人脸的眼睑和嘴唇反向移动了相同幅度,在保留物理变化程 度相同的同时改变了其社会意义。结果表明这种变化不会将注意吸引回中央。实 验三进一步探讨了自上而下的控制能够抑制注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提前告知 被试对方只是虚惊无法抑制注意追随注视线索向外侧转移。以下就表情对注视线 索效应的调节机制展开简要讨论。 3 1 表情对注视线索效应的自动调节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动态表情可以调节注意追随注视线索转移的方式。该结 果进一步证明了,注意并非反射式地追随注视线索转移,而是会依据由表情线索 推断得的对方意图和心理状态进行调节。t i p p l e s 等人发现,人脸在转移视线的 同时面露恐惧能够增强注视线索效( t i p p l e s ,2 0 0 6 ) 。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表 情突然变为恐惧暗示了对方注视方向上可能有危险出现。当对方视线上物体的情 绪效价- 9 人脸表情一致时,注视线索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强, ( b a y l i s se ta 1 ,2 0 1 0 ) 。 而在本研究中,恐惧表情恢复为中性暗示了对方注视方向上并没有什么危险事 物,注意就会离开该方向,回到中央。综合以上研究可知,判断对方注视方向是 否有值得关注的信息才是注意追随注视线索的关键,表情可以为此提供重要线 索。 更重要的是,上述推断过程可以自动完成。( 1 ) 本研究中,人脸表情的变化 与任务无关,且已明确告知被试,但这种无关变化显著地影响了被试的反应。这 表明表情变化得到了自动加工( 2 ) 对表情的加工可以迅速完成,并影响随后的 注意分配。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在表情变化( 恐惧变中性) 发生1 7 0 m s 后,注 意就已开始从外侧撤回。( 3 ) 被试并未意识到人脸表情的变化对他们的注意分配 产生了影响。实验后对被试的访谈发现,虽然被试均觉察到了实验中人脸表情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讨论 变化,但他们并未猜到实验目的,也不认为不同的表情变化对他们的任务产生了 不同的影响。而且,实验三中明确告知被试人脸出现恐惧表情只是虚惊并不能帮 助被试抑制注视线索。上述现象表明,视觉系统可以自动地利用表情线索推断对 方心理状态,并据此调节注意分配,该过程不受自上而下的影响。 以往人们认为社会线索的加工非常复杂,只会在从众、学习等高级的社会活 动中发挥作用。但近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社会线索可以调节底层的感知觉过程。 这种交互过程可以帮助底层的认知过程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例如,恐惧表情能 够提高亮度对比度的觉察阈限,并提高视觉搜索的效率( b e c k e r , 2 0 0 9 ;p h e l p s , l i n g ,& c a r r a s c o ,2 0 0 6 ) ,这能够帮助观察者发现潜在危险。研究者对视知觉与社 会加工交互过程的内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视觉系统可以自动加工表情 ( a n d e r s o n & p h e l p s ,2 0 0 1 ;j o h n s o n ,2 0 0 5 ) ,并通过杏仁核进一步影响注意等感知 觉过程( p e s s o a ,2 0 0 8 ;v u i l l e u m i e r , 2 0 0 5 ) 。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视觉系统能够非 常灵活地利用表情信息调节注意分配。 3 2 表情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关键线索 本研究创新地使用了表情的动态变化来表达虚惊的心理状态,为研究社会线 索如何影响感知觉过程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相对于静态表情,动态表情具有如 下优势:( 1 ) 视觉系统对动态表情的反应更加强烈( f u j i m u r a & s u z u k i ,2 0 1 0 ;l a b a r , c r u p a i n ,v o y v o d i c ,& m c c a r t h y , 2 0 0 3 ;s a t o ,k o c h i y a m a , y o s h i k a w a ,n a i t o ,& m a t s u m u r a , 2 0 0 4 ) 。最早针对恐惧表情如何调节注视线索的研究并不顺利。 h i e t a n e n 等人直接将中性人脸替换为带有各种表情的人脸,但并未发现表情与注 视线索的交互作用( h e n d e r s o n ,2 0 0 3 ) 。m a t h e w s 同样使用了静态人脸,结果只在 高焦虑组被试身上发现恐惧表情能增强注视线索效应( m a t h e w s ,f o x ,y i e n d ,& c a l d e r , 2 0 0 3 ) 。最终,t i p p l e s 和u o n o 换用了动态表情,人脸在转移视线时才突 然露出恐惧表情。这帮助他们将m a t h e w s 的结果推广到了一般被试( t i p p l e s 2 0 0 6 ; u o n oe ta 1 ,2 0 0 9 ) 。 ( 2 ) 表情的动态变化为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关键线索。情绪是个体体 验和评价环境刺激时产生的。当环境中有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法合同标准文本
- 书购买合同样本样本
- 包工安装家具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公司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a4版
- 2024-2025企业员工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a卷
- 25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巩固】
- 上海市师大二附中2025年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九年一贯制学校2025年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育计划
-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支持计划
- PRS-778S500-100-090721技术使用说明书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应用题
- 公路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方案
- 华南师范大学论文论文封面
- 五年级冀教版英语下册按要求写句子专项习题
- 中英文验货报告模板
- 人教版高二英语试卷、答案(共5页)
- 关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检测的要求
- 2006东风雪铁龙凯旋原厂维修手册电器电路图06年10月
- ERP系统编码规则0002
- 学校安全工作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