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左传》叙事观念及叙事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事观念及叙事艺术研究 史继东 摘要:朱自清先生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其 中“文学的权威”说明了其文学价值之高,文学成就之大,足以为后世师法。左 传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它的叙事艺术上。 左传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史学创作,受到了历代文人的极大关注,历代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此书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然而大多数是从史学、经学 的角度阐发的。真正从文学角度研究阐发左传成就的并不多见。古今学者研 究左传的文学价值,涉及了左传的视角问题、叙事写人问题、体例问题 等等。然而本时期结合左传的叙事观念来探讨它的叙事艺术成就的并不多见, 大多就事论事。另外,关于书中千变万化的叙事手法,虽属直观式的点评,但大 多比较精当、到位,而当前大多学者都把它们视为充满八股气息的东西而摒弃不 提了。这实属惋惜,这些点评以直观的眼光感悟文章,其间的真知灼见,是值得 珍贵的文学经验和思想资料,对启迪现代叙事理论的思维以及现代叙事手法都大 有裨益。 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左传对写作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方式 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它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堪为中国早 期叙事文学的典范之作。本章共分为两节,第一节讨论左传的选材问题,由 于在先秦时期,人们对文、史的区分缺乏明确的认识,大量文学素材被作者当作 历史材料写进了书中。有时竟能突破历史最后的界限,进入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本节对此现象的主客观原因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节“小说化的叙事写人”。 这与第一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书中存在大量的文学素材,所以,作者在处理 这些素材时不自觉地运用了小说笔法。生动逼真、具体形象的叙述语言;适当虚 构、合理完整的情节安排等,都属小说笔法的范畴。 第二章讨论左传的叙事观念,左传的叙事艺术与叙事观念有着密切的 联系,所以本文在探讨其叙事艺术之前,首先对其叙事观念作了深入的探讨。左 传叙事集中体现了传统儒家的叙事观念。但对春秋所体现出的叙事观念又 有所突破和发展,集中表现在“对信史精神的强烈追求”;“对春秋笔法中讳书 的全面突破”以及“历史的发展与道德的统一”三个方面,共分三节来讨论。 朱自清,经典常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9 页。 第三章集中探讨左传的体制特点。第一节对左传所以采取编年体的 历史、文化原因,作了简要的论述。第二节具体分析左传对编年体改造的两 个方面。首先,用详尽的叙述代替了以前各国史官所普遍遵循的标题式的记载; 其次,适当运用了编年体以外的体例,主要是在先秦时期还未成熟的纪事本末体 和纪传体,表现了历史散文由编年体到纪传体的历史过渡。第三节对这种现象出 现的原因作了各方面的探讨。总之,左传在体制上对编年体的突破和改造,为 其在叙事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体制上的基础。 第四章讨论左传的叙事法。古人对叙事法的分类比较细碎。并且都是直 观式的描述,只举例证,不下概念。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叙事手法举的例证 也不同,另外名异而实同者更多。所有这些造成了这一领域比较混乱,研究也相 对薄弱。有鉴于此,本文把前人概括出的近三十种叙事手法重新进行了归类、概 括,找出它们的异同,澄清有争议的部分,更加全面地观照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以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左传叙事观念叙事法体例 r e s e a r c ho nt h en a r r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a n da r t so fz u oz hu a n a b s t r a c t :m r z h uz i q i n gs a i d ”z u oz h u a n ”n o t h i s t o r y a u t h o r i t y , a ls oist h eli t e r a t u r e a u t h o r i t y ” o n l y i s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u t h o r i t y ”e x p l a i n e d i t sl i t e r a t u r ev a l u e l i t e r a t u r e a c h i e v e m e n ti s b i g ,s u f f i c i e n l y i m i t a t e sf o r g e n e r a t i o n ”z u oz h u a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m a i n l y i t s n a r r a t i v ea r t a m o n g ”t h e h i g h ,t h e t h el a t e r d i s p l a y si n z u oz h u a ni sa ni m m o r t a l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h i s t o r yc r e a t i o n ,r e c e i v e dt h e a l l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w r i t e r se n o r m o u sa t t e n t i o n ,a l l p r e v i o u sd y n a s t i e s s c h o l a rh a ss t u d i e dt h i sb o o kf r o mt h ed i f f e r e n t a n g l et h ew o r ki tm a yb e s a i dwast h eh u g ec o l l e c t i o no fb o o k s ,h o w e v e rt h em a j o r i t ywasf r o mt h e h i s t o r y ,t h es t u d yo ft h ea n 9 1 e e x p l a i n s t r u l ye x p l a i n s ”a n n a l so fz u o ” f r o m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n 9 1 e r e s e a r c h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c e r t a i n l yn o tt os e e ”t u b ea w la r r a n g e s ”i sb r o a da n dp r o f o u n d ,h a sr e c o g n i z e da st h ew h o l e w o r l d , b y “t h ez u oz h u a nj u s t i c e “p a r t i a la l t o g e t h e r6 7 。“d r a f t s d i r e c t sb r o a d l y e s s e n c eo f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c a u s e st h er e a d e r1i k et o e n t e ro nt h em o u n t a i n v a g i n a ,o n l ys e e se v e r y w h e r et h ew o n d e r f u l f l o w e rt or e f l e c tp u t s ,e y e s c a n n o tt a k ei ta l li n ,b u th a st h e e x c l a m a t i o n ,t h ep e r s o ns h o u t sh o w ”o t h e r i m p o r t a n tw o r k sh a v et h eh e x i na r t i c l e ”t h ez u oz h u a nc h a r a c t e rt od i s c u s s m a n u s c r i p t a n d g u od a n “a n n a l so fz u on a t i o n a lp o l i c yr e s e a r c h “t h i st i m e t h is a s p e c tp a p e rh a sm o r et h a n3 0 ,h a si n v o l v e d ”z u oz h u a n ”t h ea n g l e o f v i e wq u e s t i o n ,n a r r a t i v ew r i t e sp e r s o nq u e s t i o n ,s t y l eq u e s t i o na n d s oo n h o w e v e rt h i s t i m eu n i f i e s 6 z u oz h u a n “t h en a r r a t i v ei d e a d i s c u s s e si t s n a r r a t i v ea r t i s t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c e r t a i n l yn o tm u c ht o s e e ,m o s t l yc o n s i d e r s t h em a t t e ri na n do fi t s e l f m o r e o v e r ,a b o u t b o o ki ne v e rc h a n g i n gn a r r a t i v e t e c h n i q u e ,a l t h o u g hi st h e d i r e c t v i e w i n gr e v i e w ,b u tm o s t l yc o m p a r e s , a r r i v e s ,b u tt h e c u r r e n tm o s t l ys c h o l a r sa l lr e g a r da st h e mf i i it h e e i g h t p a r te s s a y b r e a t ht h et h i n gt oa b a n d o nd on o tr a i s e t h i sr e a l i t yi s r e g r e t t e dt h a t ,t h e s er e v ie w st h ea r tic l eb y t h ed i r e c t v ie w i n gj u d g e m e n t , t h ed u r i n g p e n e t r a t i n gj u d g m e n t , i s w o r t ht h e p r e c i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e x p e r i e n c ea n d t h et h o u g h tm a t e r i a l ,t o e n l i g h t e n st h em o d e r n n a r r a t i v e i i l t h e o r yt h et h o u g h ta sw e l la st h e m o d e r n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a l li so fg r e a t h e l p i nt h i sa r t i c l ei sm a i n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 c h a p t e r t ow r i t e sa s p e c ta n ds oo nm a t e r i a lc h o i c ea n dp r o c e s s i n gw a y f r o m ”a n n a ls o fz u o ”p e r f o r m st oa n a l y z e ,t h o u g h ti th a sp r o v i d e dt h e e x t r e m e l yr i c h e x p e r i e n c ef o r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n a r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e n d u r e sf o rc h i n e s e e a r l yt i m en a r r a t i v e1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m o d e l t h i s c h a p t e ra l t o g e t h e rd i v i d e s i n t ot w o ,f i r s td i s c u s s e s ”z u oz h u a n ”s e l e c t i o nq u e s t i o n ,a sar e s u l to f i n ,t h ep e o p l et ot h e a r t i c l e ,t h eh i s t o r y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l a c kt h ee x p l i c i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m a s s i v e1 i t e r a t u r e s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i st r e a t e da sb yt h e a u t h o r t h eh i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t o i n t e r p o l a t e i nt h eb o o k s o m e t i m e s u n e x p e c t e d l yc a nb r e a kt h r o u g ht h eh i s t o r i c a lf i n a lb o u n d a r y , e n t e r s t h e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t h ev a s tw o r l d 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h o s t o b j e c t i v e r e a s o na l l h a sm a d eam o r et h o r o u g hd i s c u s s i o nr e g a r d i n gt h i s s e c o n d s e c t i o n”t h en o v e ln a r r a t i v e w r i t e st h ep e r s o n ”t h i sh a s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f i r s t i s p r e c i s e l y i nt h eb o o kh a st h e m a s s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s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 ,一t h e r e f o r e , a u t h o r w h e np r o c e s s e s t h e s e 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n o to no w ni n i t i a t i v eh a su t i l i z e dt h en o v e l w 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v i v i di sl i f e l i k e ,t h ec o n c r e t ei m a g en a r r a t i o n l a n g u a g e :s u i t a b l yf i c t i o n a l i z e s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i n t e g r i t yp l o t 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 s oo n ,a l li st h en o v e lw r i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t h ec a t e g o r y k e yw o r d :z u oz h u a n , n a r r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 ,n a r r a t i n gm e t h o d ,s t y l e i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糙名:艇眺埠丝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嫩重:日期:生丑: :工 弓l言 左传无论是从文学价值上,还是从史学价值上,都代表了先秦历史散文 的最高成就,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极大关注。从史学、经学角度研究左传价值 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其中值得注意的有杜预的春秋序、刘知几 的史通申左、吕祖谦的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续说、东莱左氏博议、 马骗的左传事纬、冯李骅的春秋左绣等书,都着眼于左传文、史的特 点,多从记事、写人、述战等方面发表议论、评说,眼光较为独特。 建国以后,随着西方理论的大量引入以及考古的新发现,左传文学成就的 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管锥编 博大精深,己为举世所公认,论左传正义部分共六十七条,“征引之广,识见 之精,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惟见处处奇花映放,目不暇接,但有惊叹,徒呼奈 何。”。其他重要的著作有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沈玉成、刘宁的春秋左传 学史稿,何新文的左传人物论稿和郭丹的左传国策研究等。本时期这方 面的论文有三十多篇,涉及了左传的视角问题、叙事写人问题、体例问题。 然而,结合左传的叙事观念和体制新变来探讨其叙事艺术成因的尚不多见, 其实,三者处于一个辩证统一体中。 其一、由于作者心中有一种对“信史”精神强烈追求的信念,才不会满足以往 己成惯例的标题式的记载。因为,在作者看来,如此简略的概述,不足以反映历 史之真。必须用详尽的笔墨才能还历史以真相。所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不能 对历史事实加以隐晦。虽然历史修养较好、精通讳书含义的人,也能从曲折隐晦 的笔法中看出历史的真实,然对于修史来说,这种笔法是不可取的。这种笔法, 在作者看来,必须打破。由于“讳书”是出于礼法和王权的需要,所以要突破讳 书的限制,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在这一点上,作者为后世史家作出了 榜样。 其二、左传并不是简单地对历史进行细致的描述,而是力图探索出历史发 展的规律。作者认为“道德”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并且把这一观点渗透到了 具体的历史叙事中。而不像春秋那样仅仅对历史人物的行为作事后的评价和 判断。正是出于此种追求,作者在编年体的基础上,追求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和生 动性,给人以感染力。让人在读完故事后能自觉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因和道德 0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3 9 9 页。 力量。金圣叹指出,修史虽是国家之事,但下笔的却是文人,从而历史书写便成 了文人之事。“若文人之事,固当不止叙事而已,必且心以为经,手以为纬,踌躇 变化,务撰而成绝世奇文 左传是基于成竹于胸的叙事观念来运笔行文的。字句的锻造、结构的安排、 叙事法的离合变化,都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历史观点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左传 体制的新变、叙事法的分类解析,也是以其叙事观念为前提的,以冀能得出更为 可靠而客观的结论。 金圣叹,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三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7 年 版,第5 2 7 - 5 2 8 页。 2 第一章 叙事作品的早期典范 先秦时期,并无“叙事”之说。“叙事”一词首见于唐人刘知几的史通。“叙” 的本义是“次序、次第”。尚书舜典说“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颖达疏“百 事时序,无废事业。”回尚书皋陶谟说“敦叙九族,庶明励翼。”注:“叙, 次序。”圆所以,说文解字说:“叙,次第也。”叙又引申为记叙、陈述的意思。 国语晋语三说:“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 因此,所谓叙事,就是按次 序、有条理地记述事情的经过,与此意大致相近的有“记事”。礼记文王世子 云:“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孑l 颖达疏:“记序前代之事也。” 由此看来,我国上古所谓的叙事,都是记述历史确实发生过之事。而与文学作品 中所讲的“叙事”是两码事。所以中国早期的叙事传统,是以更加理性、更加实 用的“史”的形式发展的,因而,以“想象”和“虚构”为艺术特征的叙事文学 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了。先秦时期,真正能算得上是叙事文学的恐怕只有“诸子百 家”著作中的寓言故事而已了。 其实,中国早期的叙事艺术一直是依附着历史写作而发展的。“尽管在左传、 史记等优秀的历史著作中不乏精彩的叙事成分,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属于历史 而不属于小说、戏剧等经典意义上的叙事艺术。” 也就是说,左传是一部史书, 而并非一部成熟的文学作品。但是,左传在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丰富的叙事文学 成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说明,历史写作和文学创作存在着部分交叠关系, 不是截然为二的。我们从二者的关系切入研究,不但有助于加深理解左传在 叙事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更能看出左传对叙事文学所起的典范作用。 第一节文学素材的选入 “所谓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 事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 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的方式是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虽然左传 是一部史书,其着限点在于史事,以及群体式的道德和人格。而并非观注文学素 孔颖达,尚书正义,四库全书,第5 4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 4 页, 孔颖达,尚书正义,四库全书,第5 4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 9 页 国语晋语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8 页 札记,长沙:岳麓书社,2 0 0 1 年版,第2 9 3 页 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3 页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9 8 页 材和虚构故事,但是,左传确实把大量的文学素材和小说家言,写进了书中。 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下面分别来谈。 一、历史著作把历史人物和他们活动其间的历史事件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叙 事文学则把社会人物和他们纷繁多样的社会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作为社 会存在的人物和事件,既可以成为历史写作的材料,也可以成为叙事文学的材料, 二者之间的这种重叠关系是左传包含叙事文学材料的客观因素。比如,“晋公 子重耳之亡”这一系列史实,既可以作为历史材料,通过历史写作方式加工、评 判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同时,它也可 以作为叙事文学材料,通过文学方式的加工,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再现生活 的曲折波澜。 二、从主观方面来说,历史写作和叙事文学,在把人物事件作为写作材料时, 其着眼点是不同的。历史记事注重“事关军国,理涉* 亡”的大事,而文学叙事 则更青睐于“委巷琐言,州闻细事”。 然而在文、史观念尚未分开的先秦,人们对文、史分野是缺乏明确认识的。左 传作者对此表现出了较大的主观模糊性。左传既详载军国大事。也叙及逸闻 琐事,既再现大人物的形象,也勾勒小人物的特征,取材比较宽泛。刘知几对此 评价道:“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王充论衡案书篇云;左氏“言多怪,颇与孔子不语怪力相违反也。”回 又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序说:“左氏艳丽富,其失也巫。”唐杨士勋疏 云:“左丘明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属辞比事,有可依据。扬予以为品藻,范 氏以为富艳。艳者,文辞可美之称也。云其失也巫者,谓多叙鬼神之事, 预言祸福之期。申生之托狐突、苟偃死不受含、伯有之厉、彭生之妖是也。” 清汪 中述学左氏春秋释疑更进一步证明道:“左氏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 日天道,日鬼神,日灾祥,日h 筮,日梦。其失也巫斯之谓欤? ”固的确,杨 士勋所举申生、荀偃等鬼怪之事俱是左传所载之事,汪中所列天道、鬼神、 卜筮等五项左传书中也所载多有。大量的叙事文学材料被作者当作历史材料 选择进去。这种现象就史学讲,无疑是选材不严,而就文学讲,则为左传在 叙事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更何况我们用现代人所谓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左传里那些“巫祝占卜、怪异 之事”的记载,认为那些是无稽之谈,本来就有失偏颇。左传中确实记载了很 刘知几,史通二体,四库全书,第6 8 5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 4 页 王充,论衡x 诸子集成 第七卷,上海:上海书店。1 9 8 6 年版。第2 1 7 页 范宁。春秋谷粱传注琉序,阮元编十三经注琉 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 年敝,第2 3 6 1 页。 汪中,左氏春秋释疑) ,述学内篇二 ,扬州:扬州书局同治八年刻本,全一函,第一册,第2 页。 4 多怪异之事,但这些并非完全出自左传作者自己的杜撰,金岳霖说:“所谓一 件主观的事实,不是一件事实主观,而是在那件事实之中有主观底成分,例如, 我发热,我以为我看见鬼,我以某呈现为鬼是主观的,然而,在我那种情形下, 我以为我看见鬼仍是客观的事实。”回罗素也说:“世界是由事实组成,严格的说, 事实是不能定义的。” 二者的大意都是说,很多客观的事实中都包含主观的因素, 例如,“齐襄公田猎遇到彭生化为野猪”之事,彭生化为野猪来扑向齐襄公当然是 无稽之谈,然而,彭生是替齐襄公杀掉鲁桓公,继而又被襄公杀掉的替死鬼,齐 襄公惧怕死去的彭生找自己报仇,仍是客观的事实,所以,齐襄公误把野猪看作 彭生,在襄公当时的心理状态下仍是可能发生的。左传对此事加以记载仍是客 观的记录。如果我们用这种观点来考察左传全书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原 以为是怪异之事的,在当时看来都是客观的记载。 即便如此,左传中的小说家言仍然不少,有时竟然能突破历史叙述的最后 界限,进入艺术创作的天地之中。如“申包胥如秦乞师”,申包胥乞师,秦伯推 辞,于是申包胥“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哀公为之赋无 衣,九顿首而坐”。( 定公四年) 日夜不绝哭了七天自不现实,勺饮不进立了七 日更不可能。听到无衣尚有力量九顿首而坐简直就是奇迹,这于其说是历史 的记载倒不如说是艺术的虚构。 第二节小说化的叙事写人 一、叙述语言层次。所谓的历史著作,需要通过语言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叙述出 来,这既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具体叙述,这两种方式完全适用于叙事文学。 如“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春秋记载日“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是 概括叙述,只能给人一个空洞的历史概念,而左传则用了具体叙述,把姜氏 的爱子偏执,庄公的欲擒故纵,祭仲的正面劝谏,公子吕的反面激将,都具体形 象地展现出来。生动逼真的具体叙述既能够给人具体的历史感受,也能够给人形 象的文学感受。使左传中很多篇章具有了历史和文学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功能。 二、从材料的组织,也就是情节的安排来看,历史著作与叙事文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为二者都是以叙述为主的文体。而既然有叙述就难免会牵涉到情节的安 排、人物的描写、观点的运用等等。2 0 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在谈到情节时说:“国 转引自彭漪涟,事实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2 3 页。 维特根施坦,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6 年版,第7 页。 杨伯竣,春秋左传注 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 0 0 0 年版,第7 页本文春秋、左传原文皆引自此书 以下不再注明。 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 则是情节。”o 可见,“所谓的情节,不单是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件,而是把按照时 间顺序先后出现的事件用因果关系加以解释或重组。” 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 斯基和艾亨鲍姆也谈到了情节的特点:“故事指按实际时间、因果关系排列的事件, 情节则指对这些素材的艺术处理或形式上的加工。”亩叙事文学里的叙事固然如此, 历史写作里的叙述也不例外。历史家的任务,不应该只限于对事件作流水账似的 罗列,或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历史事件的意义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研究事件 发生的来龙去脉,或是在众多孤立的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关系,或是从纷乱无理 的现象中,找出某种道理和意义。所以,历史家在编造情节时,和小说家考虑的 一样,是事件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因此,这种情节编造就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 比如,鲁僖公十年: 晋侯改葬共太子 秋,狐突适下国,遏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日:。夷吾无礼, 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日:“臣闻之,神不歆非类, 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 且民何罪? 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日:“诺。 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 往,告之日:“帝许我罚有罪矣,敞于韩” “狐突与已经亡故的申生相遇,可能是当时的一种传闻,而晋惠公在韩地与 秦穆公交兵失利却是事实j 左传作者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事件放在一起,而且使 二者发生因果关系,虽然与事实不定相符,但纯粹从叙事的角度看,我们对作 者是无可厚非的。同样,僖公二十四年记载介之推与其母隐死绵山前的一段问对, 宣公二年记载刺客组麂触槐自杀前的一番独自,哀公十七年,卫庄公梦见已被太 子疾杀死的浑良夫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都是生无旁证、死无对证之事。 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一云“组麂槐下之词,浑良夫梦中之噪,谁闻之 欤? ” 钱钟书先生说的更明白:“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之 对话独自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 。由此看来, 左传的叙事,生长在历史记录和叙事文学交叠的区域里,所以它能具有历史 性质,又具有文学性质,具有双重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作品功能上,也具有历 史和文学的功能。它既有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的文学感染作用,也 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7 5 页。 郭应德、陈惠琴,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页。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4 页。 纪昀,圊微草堂笔记,十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 0 0 5 年版,第1 8 4 页 钱钟书, 的叙事观念 如前所言,先秦时期的叙事主要指的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进行有次序地讲 述。中国古代叙事的传统是从历史叙事开始的。一直到宋代繁荣起来的白话小说, 也是以“讲史”为各种小说之首。“史是人类有文字以后把历史现象诉诸于文 字符号的一种记录或评判。它是中国古代最早成型的史学样式”o 。而所谓的叙事 观念,就是人们对叙什么事和怎么叙事的看法。“任何叙事都是叙事者从某一意识 形态的角度,对社会变迁和政治变迁所作的或详或略的记录,也就是任何叙事都 是人们把握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方式。” 那么,任何一部叙事作品都反 映了一定的叙事观念,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 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春秋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略成系统的叙事文著作, 集中地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而作为“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不但在 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儒家的叙事观念,而且有所突破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节对信史精神的强烈追求 ( 一) 所谓“信史精神”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实录”。班固在汉书司 马迁传中说“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 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颜师古 注云“实录,言其录事实”。刘知几也曾说“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 。中国古代 所说的“实录”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博采精选、翔实可靠,其二是善恶必书, 纪实征信。第一方面的意义,如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引孔子的话说:“春秋 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词则丘有罪焉耳。” “信 史”就是翔实可靠的历史,以“信史”称春秋不免嫌其简约,但孔子要求的 这种精神却为左传所发扬光大,并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叙事的优良传统。左传 所述的主要内容不外是春秋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 徐中舒,左传选后序北京:中华书局,1 9 7 9 年。 郭英德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文学评论,1 9 9 8 年第2 期。 巴尔扎克伦艺术家见古典文学理论译丛第1 0 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牡,1 9 6 5 年版,第1 0 l 页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长沙:岳麓书社,1 9 9 3 年版,第1 1 8 3 页。 刘知几,史通惑经,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1 6 页 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1 6 页 8 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博采众史,刘师培在其读 左札记中说:“左传一书所记所陈,亦大抵出于仲尼之语,复参考群书 传示来世,盖左氏复据百二十国宝书以补之耳。”。它所引用的书见于左传 本书的有周志、周制、周书、周秩官、郑书、商书、夏书、夏 训、国语等,史籍材料的来源相当丰富。因此人称“信史”,唐人刘知几认为, 正因为左传是实录,所以使春秋所载之事,“善恶必彰,真伪尽露。向使 孔经独用,左传不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者哉? ”o 四库全书总目春 秋左传正义提要也说:“左氏褒贬或不确,而所述事迹皆征国史,不明事迹之始 末,而臆断是非,虽圣人不能也,故说春秋者,必以是书为根柢。”左传 在博采的同时,还十分慎重地考信史料,不迷信前人,如国语晋语四“文公 在狄十二年,乃行,过五鹿,遂适齐。过卫自卫过曹。”韦昭注: “五鹿,卫邑。”两次过卫于理不合,晋语有误,左传采用的时候便更正为: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及齐及曹。” 第二方面的意义,善恶必书,纪实征信,即是后人说的“直笔”,也就是不因 内外等因素而对历史事件加以隐讳,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勰文 心雕龙云“直肇南董”,可见,在很早的南史、董狐所处的时代,直笔就已经形 成了。在修史的观念上,儒家是非常重视直笔的。孔子在治史主张上讲书法不隐, 他极力称赞秉笔直书的晋国太史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宣公二年) 在 他看来;只有书法不隐的史家,才够得上“良史”之称。他实际上已经把直笔不 但看作修史的原则,而且把它看作史家的必具之德了。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后,“大史书日: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 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齐 国太史前仆后继,不仅仅为了记下“崔杼弑其君”这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要用“弑” 字表示叙述者对以下犯上的非礼行径的鲜明态度。这正是古代良史所持的优良传 统。所以刘知几史通惑经明确地把善恶必书作为实录的重要涵义。说: 盖明镜之照物也,妍媸必露,不以毛嫱之面或有疵瑕,而寝其鉴也; 虚空之传响也,清浊必闻,不以绵驹之歌时有误曲,而辍其应也。夫史官 执简,宜类于斯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 就历史事实来看,崔杼所杀的齐庄公是一位昏君,但叙事者爱而知其丑,并 不因为崔杼行为的合理性,而掩盖了其行为的非道德性。在叙事文本中,叙事者 刘师培,读左札记 ,刘中叔先生遗书 ,民国2 3 年宁武南氏校,民国2 5 年铅印本,第一函,第七册 第7 页 刘知几,史通申左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2 1 页 9 应该对叙事对象作铁面无私的道德审判,这就是善恶必书的真谛。 ( 二) 怎样才能使读者认同这种信史精神呢,也就是说如何使读者获得叙事的 真实感呢? 显然,客观事实和生活事件本身不起决定作用。因为一个客观事实或 生活事件只是一个被叙事者描述的对象,而任何现象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描 述,从而赋予不同的特性。这正如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托多罗夫所说:“我们所 要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 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所以,起 决定作用的因素无疑是作者本身的叙事态度。 一般说来,为了获得叙事的真实感,叙事者最好采取纯客观的叙事态度。“叙 述者比任何一个人物都知道的少,他可以仅仅向我们描写所看到、听到的东西等 等。但是他没有进入任何意识。”o 叙事者尽可能避免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而只是 作为事件或事实的旁观者和记录者。退在故事、事件的幕后,让事件、行为说话。 从而使读者误以为这一正被讲述的事件或事实所呈现的状貌和叙述者个人的主观 因素毫无关系。从而使文本的真实性大为增强。作为中国文学中最早的叙事作品 之一的左传,为我们提供了叙事者仅仅充当记录者的典范。在全书中,他采取 无处不在的身临其境的第三人称报告人的姿态,向我们诉说他的所见所闻。然而 他本人并未介入到他所报告的活动中去。尽管他毫不迟疑地在很多地方提出了自 己的判断并评论某些事件或人物,他极少提供只有全知的叙事者才能提供的信息。 这恰好说明了左传中为什么没有人物内心刻画的原因i 我们能听到别人说些 什么或做些什么,但我们不是无处不在的上帝,又怎么能查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 想什么呢? 这种基本上客观的,不带个人感情的写作方式更进一步反映在书中那 些直截了当的,以事论事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写作方式上。如僖公九年: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日:“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 将下。拜。孔日:“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日: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 无下拜”对日:“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当周王送祭肉给齐桓公时,齐桓公接受祭肉的几个动作的顺序依次为下台阶、 向使者行礼、再上台阶、接受祭肉。而在书中只用了下、拜、登、受四个字表达 出来。在叙述中作者省去多余字的能力是值得称赞的。整个作品中形容词很少, 副词甚至更少,这样所产生的整个印象是简洁、严峻、生动的结合。这在中国文 兹维坦托多罗夫,文学作品分析 ,见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 9 8 9 年 版。第2 1 4 页。 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5 9 页。 1 0 学中是无与伦比的。而这样采用第三人称见证人的观点,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借此能对事件作生动、富有戏剧性的描述,而又不致使读者对其可靠性产生 怀疑,从而达到了真实感的效果。 所以,左传这部先秦时期篇幅最为宏大的著作,由于其丰富可信的历史记 载,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远在东汉时王充论衡案书篇就以为: “独左氏传为近得实”o 。至近、现代,许多历史家、文学家、考据家、思想 史家、语言学家都奉左传为春秋时代最有权威的资料,甚至有学者认为,左 传“实录则高于史、汉”,“史公论议之文,愤郁激宕,极擅其胜,至纪 事则差若平易,未足配左氏也”。 第二节左传对“春秋笔法”中“讳书”的突破 所谓“讳书”是“春秋笔法”的一种,它特指一件不得不载录的事实被部分或 全部隐藏,也就是所谓“曲笔”。如春秋载,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 左传记载此事道“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日:以臣 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日: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公羊传 说“狩不书,此何以书,不与再致天子也。”o 可见孔子用心良苦。晋文公以臣召 君,当属违礼,而王以君应臣召,更属违礼。孔子既不能责周王,也就不能责晋 文公。不得以书之为“天王狩于河阳”。但河阳距王都甚远,不是周王平常出狩之 地,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真情,史实遂可免于泯没。 再如,鲁隐公被桓公杀害一事,春秋在隐公十一年书云:“冬十有一月壬辰, 公薨。”按照“考终吉”( 寿终正寝) 通常总是书为“公薨于路寝”,现在隐公无死 之地,可见其死非善终,公羊传说“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既然 春秋对隐公没有书葬,则就暗示其死于非命。 像这样的例子,春秋中出现的很多,春秋集传纂例引赵匡的话说:“凡 君之过恶,以讳为示讥,见其避讳,亦足以知其不当为也。为尊者讳,不书王师 战,不言天王奔及出” 左传把春秋的这种讳法称之为“婉而成章”。 宋代学者张恰指出:“本国之事,书之而与他国同,则非所以见尊君亲上之意,是 以桓公见杀,不得不讳,又当不没其实,以示后人之传信,故日婉而成章也。”。文 王充,论衡案书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版,第4 3 7 页。 吴闽生著,白兆麟点注,左传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浮 合同标准文本
- 中级会计职称保险合同标准文本
- 代理商期权合同样本
- 不签订服务合同样本
- 公厕维修劳务合同样本
- 义乌建设平台合同标准文本
- 业务承包配送合同标准文本
- 一手门市买卖合同样本
- 低价车间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代销合同与经销合同标准文本
- 对标一流-2025年国央企风控合规案例白皮书
- 与信仰对话 课件-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2024《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全文课件
- 反诉状(业主反诉物业)(供参考)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
- 波峰焊工程师面试试题集
- 招标代理工作服务流程图
- ERP沙盘模拟软件之三木工具完结版之修改版本
- O形密封圈用挡圈标准(共15页)
- 海水上油气田系统环境风险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