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试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悖论特征.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试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悖论特征.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试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悖论特征.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试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悖论特征.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诗意言说:透射幽暗的亮光——试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悖论特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澍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 二彳弓导师麓渤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 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2 0 0 5 年辟月。扩日 签字日期:2 0 0 夕年铲月鹚 u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缠绕晦涩的话语表述中揭示其背后的审美 动机,认为“悖论言说”构成了海德格尔以诗意世界对抗技术世界的 表层象征,从而梳理出一条能够清晰展示其后期语言观并且贯通本体 论、认识论、方法论的阐释线索,找到了一个研究海德格尔后期语言 观的新的视角。从本体论上看:“诗意存在”构成了人类存在的本源 状态即“无”,所有建基于区分基础上的“有”首先在“无”那里找 到根源;在认识论上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审美性;悖论既是审美语 言的基本特征,也是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世界的核心内涵;人类 注定要生存在一个和周围世界既相互牵扯,又彼此分离的境域中,诗 人和哲学家的使命就在于去显现这样一个悖论世界,于是“诗意言说” 成为一道透射“无”之幽暗世界的亮光;而悖论的“诗意言说”正是 通向诗意栖居的桥梁,海德格尔展示的这样一个方法,其意义甚至超 过了他所提供的审美语言认识论思想,因为“诗意言说”不仅仅是方 法,而且更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于海德格尔要以此消解人的主体 性地位,即在“诗意言说”中淡化甚至颠覆人类认知、控制世界的企 图,从而启示我们:“人”不过是世界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此,海 德格尔不仅从不清晰地、定义性地认知一。个事物,而且当我们试图用 q 障论”概括他的语言观时,是否也已经陷入到了他所反对的形而上 学中? 这既是阐释者的困境,更是海德格尔无法逾越的悖论。不过论 者以为,“人”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存在,更何况我们的概括能够 得到海德格尔著作的支持。因此并非象他所讲的“道路而非著作”, 对于阐释者而言,海德格尔的“说”既是道路也是著作! 论文结构分为五部分: 引言:提出问题并将海德格尔的言说语言的方式概括为“悖论言 说”。 第一部分:“悖论”的重新界定及“悖论言说”的表现。本部分 从三个角度使用悖论:首先,古典修辞格的“悖论话语表述”,即表面 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但不是将悖论看作诗歌区别予其它文体 山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基本特征,诗歌只是审美话语文本的典型代表;其次,相互共在且 矛盾的“悖论所指”,但又不限于逻辑学领域,就本文而言,悖论所 指更多的是哲学与美学悖论所指;再次,本体论意义上的“悖论存在”, 由天、地、人、神组成的整体世界的基本存在状态,认为“悖论存在” 决定了“悖论话语表述”和“悖论所指”。 第二部分:“障论言说”的原因。认为,“悖论言说”有两个原因: 一是延续前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二是反形而上学的语言工具观 与运思方式。 第三部分:“悖论占说”背后的审美语言观动机。本部分从四个 方面概括海德格尔审美语言观及其在西方语言哲学史上的地位:其外 在表现特征是悖论言说;存在依据是承载天、地、神、人四重悖论整 体;语言哲学基础是“新词物对应论”;基本运作机制是悖离与聚合 的统一体,认为其在语言哲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第四部分:“悖论”与审美语言的基本特征。本部分从三个方面 阐释了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审美内涵,即审美语言的悖离性、聚合 性、惯性特征。 结语: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内在困境。本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 了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内在困境,即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与人的形而 上学存在的无法逾越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悖论;诗意言说;本体论;形而上学:审美语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r e v e a lh e i d e g g e r sa e s t h e t i cm o t i v ef r o mh i s o b s c u r es t a t i n g i tt h i n k st h a t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f o r m sh e i d e g g e r s s u r f a c es y m b o lo fo p p o s i n gt h et e c h n i c a lw o r l db yt h ep o e t i cw o r l d s o w ec a l lf i n da ne x p l a n a t i o nc l u et os h o wh i sl a t e rl a n g u a g ev i e wc l e a r l y a n dt ol i n ku po n t o l o g y , e p i s t e m o l o g y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 , a n df i n dan e w r e s e a r c hv i e wa n g l eo fh e i d e g g e r sl a t e rl a n g u a g ev i e w a c c o r d i n gt o o n t o l o g y , “p o e t i ce x i s t e n c e ”f o r m st h eo r i g i n a ls t a t eo f h u m a ne x i s t e n c e , t h a ti s “n o t h i n g ”a l lt h e “h a v i n g w h i c hi sf o r m e do n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 f o u n d a t i o nf i r s tf i n dt h e i rs o u r c e f r o m “n o t h i n g ;a c c o r d i n g t o e p i s t e m o l o g y , t h en a t u r eo ft h el a n g u a g el i e si na e s t h e t i c n e s sa n dt h e p a r a d o xi s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o f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a sw e l la st h ec o r e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q u a d r u p l e xw h o l ew o r l do fh e a v e n ,e a r t h ,g o da n dh u m a n b e i n g m a n k i n di sd o o m e dt ol i v ei naw o r l dt h a ti sm u t u a l l yi n v o l v e di n i t ss u r r o u n d i n gw o r l da n ds e p a r a t e di ta sw e l l t h em i s s i o n so ft h ep o e t s a n dp h i l o s o p h e r si st os h o ws u c hap a r a d o xw o r l d s o p o e t i cs p e e c h b e c o m e st h el i g h to fp e n e t r a t i n gt h ed i mw o r l do f “n o t h i n g t h e p o e t i c s p e e c h ”i np a r a d o xi st h eb r i d g el e a d st op o e t i ci n h a b i t a t i o n t h em e a n i n g o ft h em e t h o ds h o w nb yh e i d e g g e rh a se v e ne x c e e d e d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y t h o u g h to f 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t h a th eo f f e r e d ,f o r “p o e t i cs p e e c h i sn o t o n l ya m e t h o db u ta l s oa s t r a t e g y h e i d e g g e ru s e st h i ss t r a t e g yt oc l e a ru p e n t i t ys t a t u so fh u m a nb e i n g ,t h a ti st od e s a l i n i z ea n de v e ns u b v e r th u m a n i n t e n t i o n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t h ew o r l di n “p o e t i cs p e e c h ” t h u sh ee n l i g h t e n su s :“h u m a nb e i n g ”i sj u s tam e m b e ri nt h e w o r l d j u s tb e c a u s eo ft h i s ,n o to n l yh e i d e g g e rn e v e rc o g n i z e sa n y t h i n g c l e a r l y a n d d e f i n i t e l y , b u t a l s ow h e t h e rw eh a v ef a l l e ni n t ot h e m e t a p h :y 7 s i c s t h a th eo b j e c t st ow h e nw ea t t e m p tt os u m m a r i z eh i s l a n g u a g ev i e ww i t h “p a r a d o x ”? t h i si sap r e d i c a m e n tt oa ne l u c i d a t o r a n dt h ep a r a d o xt h a th e i d e g g e rc a n tg ob e y o n d b u tt h i sp a p e rt h i n k 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 u m a nb e i n g ”h i m s e l fe x i s t sm e t a p h y s i c a l l ya n do u rs u m m a r yc a l lg e t s u p p o r tf r o mh e i d e g g e r sw o r k s ,t h e r e f o r et oa l le l u c i d a t o rh e i d e g g e r s s p e e c hi sn o tl i k ew h a th es a i d “r o a db u tn o tw o r k s ”,b u tt h er o a da sw e l l a st h ew o r k s !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 f o r e w o r d :p u tf o r w a r dq u e s t i o na n ds u m m a r i z et h e w a y o f h e i d e g g e r ss p e e c hl a n g u a g et o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 t h ef i r s tp a r t :r e d e f i n i t i o no f “p a r a d o x ”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t h i sp a r tu s e sp a r a d o xf r o mt h r e ea n g l e s ,f i r s t “t h e p a r a d o xd i s c o u r s ee x p r e s s i o n ”i nc l a s s i c a lr h e t o r i c ,n a m e l ya b s u r d i t yo n t h es u r f a c ea n dt r u es t a t e m e n ti nf a c t b u ti td o e sn o t r e g a r dt h ep a r a d o x a s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t h a tt h ep o e m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s t y l e so f l i t e r a t u r e p o e mi s o n l yt h e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a e s t h e t i ct e x t u a l d i s c o u r s e s e c o n d l y , “p a r a d o xi n d i c a t i o n t h a ti ti sm u t u a le x i s t e n c ea n d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 u ti td o e sn o tl i m i tt o l o g i cf i e l d a sr e g a r d st h i sp a p e r , t h ep a r a d o xi n d i c a t i o ni sm o r ea b o u tt h ep a r a d o xi n d i c a t i o ni n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a e s t h e t i c s t h i r d l y , “p a r a d o xe x i s t e n c e ”i nt h em e a n i n go f o n t o l o g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b a s i ce x i s t e n c es t a t eo ft h ew h o l ew o r l dm a d eu po fb y h e a v e n ,e a r t h ,h u m a nb e i n ga n dg o d ,i tt h i n k s “p a r a d o xe x i s t e n c e ” d e t e r m i n e s “p a r a d o xd i s c o u r s e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p a r a d o xi n d i c a t i o n ”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r e a s o no f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i th a st w or e a s o n s : o n ei st h ep h e n o m e n o nm e t h o ds h o w nb yt h ec o n t i n u i t yo ft h ep r e v i o u s f o r m ,a n o t h e ri st h el a n g u a g et o o lv i e wa n dt h et h i n k i n gw a yt h a ta r e a g a i n s tt h em e t a p h y s i t s t h et h i r dp a r t :t h em o t i v eo f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v i e wb e h i n dt h e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t h i sp a r ts u m m a r i z e sh e i d e g g e r s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 v i e wa n di t s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w e s t e r nl a n g u a g ep h i l o s o p h yf r o m f o u r a s p e c t s :i t s e x t e r n a l e x p r e s s i o nf e a t u r e i s p a r a d o xs p e e c h ;i t s e x i s t e n c eb a s i si st h eq u a d r u p l e xp a r a d o xw h o l eb o r ni nh e a v e n ,e a r t h , g o da n dh u m a nb e i n g ;t h e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 t h el a n g u a g ei s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t h e o r yo fn e o l o g i s m s ;t h eb a s i co p e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s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s e p a r a t i n ga n du n i t y t h i sp a p e rt h i n k si th a sc o n n e c t i n g s t a t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a n g u a g e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t h e “p a r a d o x ”a n dt h eb a s i cf e a t u r eo fa e s t h e t i c l a n g u a g e t h i sp a r t se x p l a i n sh e i d e g g e r sa e s t h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h i s l a t e rl a n g u a g ev i e w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t h ef e a t u r e so fs e p a r a t i n g , u n i t ya n di n e r t i ai n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 c o n c l u s i o n :h e i d e g g e r s i n n e rp r e d i c a m e n to fh i sl a t e rl a n g u a g e v i e w t h i sp a r t e x p l a i n sh e i d e g g e r si n n e rp r e d i c a m e n to fh i s l a t e r l a n g u a g ev i e wf r o m t h r e e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t h ei n n e r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t h a to n e c a n t g ob e y o n db e t w e e nt h es t a n d f o i n to fa n t i - m e t a p h y s i c sa n dt h e m e t a p h y s i c a le x i s t e n c eo fh u m a nb e i n g k e y w o r d s :p a r a d o x ,t h ep o e t i cs p e e c h ,o n t o l o g y , m e t a p h y s i c s , a e s t h e t i cl a n g u a g e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悖论的重新界定及“悖论言说”的表现 学界通常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存在 与时间为代表;后期丰要指,2 0 世纪5 0 年代发表在一系列演说与 论文中的有关语言的论述,如语言,语言的本质,通向语言之 途,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诗语言思等等。海德格尔 试图摆脱前期语言观的形而上学痕迹,从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入手,将 语言从逻辑化、抽象化,对象化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这种尝 试集中体现在他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巾:“语言本身,即道说:”“”。 海德格尔放弃了前期相对明晰条理的分析风格,代之以诗化含混的用 语特征。我把这种诗化含混的用语风格称为悖论风格。 悖论( p a r a d o x ) 源于希腊文,是西方逻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 要指称两个相互矛盾却又同时成立的逻辑命题。对悖论的认识,人类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并且曾给予不同的表述。目前国内外学界对 其定义、本质的理解仍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不拟沿着此思路展开 研究,只是借学界较为权威的结论作为出发点,对此引申、综合,作 为本文立论的基础。因此,本文对悖论的基本观点锁定为辞海与 哲学大辞典两部较权威典籍的界定。辞海这样界定悖论:“一 命题a ,如果承认a ,可推得 a ,反之,如果承认1a ,又可推得a , 称命题a 为一障论。”阻”7 哲学大辞典认为悖论是“逻辑上自 相矛盾的恒假命题,它的标准形式是:p 一一一p ”0 3 ( p 3 9 1 ) 。中国大百 科全书持同样的观点。因而所谓悖论简单地说就是,两个相互矛盾 的命题之合乎逻辑地相互推出。这曲- 个界定都将悖论理解为“逻辑命 题”。作为一种逻辑推理现象,悖论不符合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 即两个相反的命题不可能同时成轰。康德在对作为纯粹概念推论的本 体论进行批判时,第一个深刻地指出厂形式逻辑推论本身的悖论特 征,即二律背反。如他提出了四个二律背反,并且在判断力批判 中对鉴赏判断做了分析,他一方面认为“鉴赏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因 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m ”;另一方面又断定鉴赏判断“毕 竟与逻辑判断有相似性,即我们可以在这方面预设它对每个人的有效 性”“”。由此推导出两个既合乎逻辑又相互矛盾的结论,鉴赏判断 一方面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不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 如果承认前者是正确的,那么鉴赏判断并非建立在概念基础上也是成 立的。 与之不同,我所说“诗化的悖论”,是对逻辑学悖论的一个引申。 这种引申在于,将“悖论”从逻辑学范畴中解放出来,使其不再附属 于对真假命题的判断指称,而保留其“状态”特征,即难以言明、模 糊混沌的状态。正因为有了这种状态,才使得即便在形式逻辑里也会 出现命题的含混不明现象。当把“悖论”置放在话语中则指发生在能 指符号之间的、由所指的悖离所产生的、含混不明甚至矛盾的状态及 其话语言说风格。无论所指意或实或虚,每一一个能指总会指向一个相 对确定的词典所指。因而上述的概括虽然分开来讲能指与所指,但将 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理解才是本文的意思所在。而所指的悖离有两层含 义,一是指某个能指符号的语境所指对词典所指的悖离;另外一层指 发生在能指符号之问的词典所指的悖离。这两个层面又是统一的,某 个能指符号发生了语境对词典所指的悖离势必影响其它能指符号所 指意的变化;反之亦可成立。 如果将话语分为科学话语、日常话语、审美话语三种话语形式, 而前两者由于研究与日常交流的限制,注定需要语言明晰化、条理化, 那么审美话语则往往追求含混不明甚至矛盾的话语风格。新批评理论 家布鲁克斯认为“科学家的真理要求其语言清除悖论的一切痕迹,很 明显,诗人要表达的真理只能用悖论语占。”“”“_ 障论语言最适合 传达复杂混沌的心灵世界。由于它集中地体现在诗歌语言中,因而我 也将它称为诗化语言。尽管布鲁克斯将悖论看作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 的最基本特征,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个观点与悖论作为古典修辞格 间的紧密联系。在后者看来,悖论指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 因此本文对悖论的使用可以从三个角度找到根据,首先古典修辞格的 “悖论话语表述”,但不是将悖论看作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基本特 征,诗歌只是审美话语文本的典型代表;其次,相互共在且矛盾的“悖 论所指”,但又不限于逻辑学领域,就本文而言,悖论所指更多的是 哲学与美学悖论所指;再次,本体论意义上的“悖论存在”,由天、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人、神组成的整体世界的基本存在状态。需要注意,本文使用的 本体一词,指的是本原或本性意义上的本体,而非西方传统的先验的 本体。悖论表述与悖论所指内在的统于悖论存在。指明这一点的意 义在于,悖论存在将作为认知主体的人从整体世界的核心地位移位到 与天、地、神共在的主体间位置,将思维主体置换为存在主体。对于 三者问的关系,本文将在后面给予论述。 我们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后期对语言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诗化悖论 特色。如“语言的本质:本质的语言”( p 1 1 0 3 ) 、“道说”( p i i i o ) “寂 静之音”卵“2 “把作为语言的语言带向语言” 6 1 ( p 1 1 2 2 ) 、“语言说” m ”等等。“道”如何能说? “音”又如何能够“寂静”? 于是我要 问,这些能指之间的语意悖离到底意味了什么? 海德格尔为什么采用 这种诗化悖论的语言风格解说语言的本质? 表面的悖论话语风格背 后,是否存在更为深刻的东西? 能否简单地认为,语言的本质即审美 化的语言?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采用“悖论”而不用“矛盾”一词, 原因有二,一是矛盾强调区分,所以才会有对立统一说,而悖论强调 无法区分的关联;其次,悖论更能提示一种存在的状态,因而远远超 出r 人的丰体存在,而矛盾带有较强的主体认识论色彩。 还需注意的是,本文在两个层面上使用“语言观”一词:堤惯 常的理解,即对语言认识的一种静态观念如审美的语言观、逻辑的语 言观等等,这构成了本文的悖论所指方面;另个是对静态语言观的 动态话语表述,如使用怎样的言说策略表述语言观自身,含混的还是 明晰的,在本文中指悖论的话语表述。之所以将后一种理解纳入到语 言观的视野中是因为,无论是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还是我们试图进入他 的思想而言,分析话语的表述是关键的一环。笔者以为,海德格尔的 话语表述风格本身即是其思想的隐喻。以此为切入点解读海德格尔的 这种隐喻,及其与悖论所指、悖论存在的关系正是本文的意图。 第一章“悖论言说”的原因 第一节延续“形式显示”的方法 “形式显示( f o r m a l ea n z e i g e ) 川”h ” 是前期海德格尔形成的 一1 种现象学方法。将海氏前期的现象学思路放在这里,借此讨论其后 期语言观似乎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而且在海氏生前出版的著作中, 似乎只有两三处以方法论上特别显著的方式提及形式显现。他在路 标中说道“哲学乃是对神学基本概念的存在者状态卜的、而且前基 督教的内涵所做的形式上显明着的存在学调校。”诲”目前国内外学 者对此少有关注,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一理论本身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价 值。我赞成张祥龙教授的观点,尽管这种思考和表达问题的方式可以 有各种表面上不同的变体,但形式显现的策略或方式“贯穿了海德格 尔的前后期的著作”,“许多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肤浅之见和错解,都 与不了解他的这个思想源头有关。州刚。”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后期语言 观的悖论言说正是对其前期形式显现方法的延续。 在为弗莱堡大学冬季学期开设的“宗教现象学”课程( 1 9 2 0 至 1 9 2 1 ) ,尤其是在宗教现象学引论的讲稿中,海德格尔对这种解释学 化了的方法作了比较全而的论述。他认为“形式的东西就是关联性的 东西。显示是要先行显示出现象的关联却是一种否定的意义上, 可以说是为了警告! 一个现象必须这样被预先给出,以至它的关联意 义被保持在悬而不定中。人们必须防止作出这样的假定:现象的关联 意义原始地是一种理论化意义。现象的关联和实行不能事先规定,而 是要保持在悬而不定中。形式显示是一种防御( a b w e h r ) ,种 先行的保证( s i c h e r u n g ) ,使得实行特征依然保持开放。”“州”6 ”怎 样理解“形式”? “显示”又意味了什么? 这需要从胡塞尔的“范畴 直观”说起。 范畴直观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拓展了直观的内涵,认为不仅经验的东两可以诉诸感官知觉,抽象 的范畴概念也可以成为直观的对象。由此他建立了以感知为基础的意 山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识现象学,任何范畴都可以最终还原为感知对象。尽管感知构成最底 层的具有意向能力的意识行为,但并非所有感知都能指向最本源的观 念,并不是任何意向行为都能构成本源的纯粹意义。这一观念给哲学 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松动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弥和现象 与本质问的裂痕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指出了两种认识世界、赋予意 义的方式,总体化与形式化的方法。“总体化”的方法受制于事物域 的局限,其意义来自实指的事物本身,因而这些范畴间构成了某种序 列,对它们的认识可以通过逐级扩大的概念进行把握,这也是传统所 说的种加属差的定义方式。经验科学、经验哲学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人一理性一动物;木料桌子一用具等等。海德格尔认为“存 在不是某种类似于存在者的东西。所以,虽然传统逻辑的定义方 法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规定存在者,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存在。川”1 ”;而“形式化的方法”则不受制于事物域的构成,不需要经过低 级的普遍性逐步上升到最高的普遍性即一般对象,它只是个纯形式 的规定性,其中的谓词对象并不是实指的,不受制于实事,举例来说, “那是本小说”和“那是一个对象”就属于不同的逻辑类型,前者 的谓词“小说”是事物性的,而后者的“对象”则只是一个形式化范 畴,传统本体论的很多概念都属于此范畴,如“一”、“多”、“某物”、 “和”、“其他”、“并且”、“或者”、“如果”“那么”、“所有”、“没有”、 “量的形式”、“数的规定”等等。形式即关联,它来a 主体对客体事物 的建基于感觉体验基础上的意义赋予,而非单纯受制于客体事物域的 纯思维掌握。 其实,在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如罗素、维特根斯坦那里也已经注 意到了类似的“逻辑语法”区分,但恰恰在这里,海德格尔与他们发 生j ,分歧。海氏深化了对“形式”的理解。他认为胡塞尔的形式并非 是“纯粹的姿态关系本身的关系含义”,即不受制于事物域的具有原 发自足意义的纯关系姿态。由于局限在认识论的视野内,他们将“形 式化范畴”视为了“形式本体论( f o r m a l e - - o n t o l o g i s c h ) 的范畴”阳1 ( p 9 8 7 ) ,成为建立在主客对立基础上的、具有原发的客观实在特质的本 体的东西。比如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物自体”等。它们以真 理的姿态成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本体存在。以主体思维的抽象、推 演、概括出的“形式范畴”依然受制于某种在他们看来是客观存在的 “事物域”,如上所说的传统本体论范畴就属此类。而海德格尔所说 的、由纯粹的姿态关系本身的关联含义构成的“形式范畴”则是原发 的、还未被二元思路破坏的纯意义的实现,即对“实际的生活经验” “”本身的描述。需要注意,这里的实际生活经验指的是本真的体 验,即对“存在”( s e i n ) 的经验。在存在与时间中可以看到, 此在的生活有两种方式:本真的与沉沦的。实际上,海氏区分了生活 与存在,认为本真的生活才能洞察存在的真义。真正的形式范畴能显 示存在的纯关系姿态,比如“沉沦”、“领会”、“情绪”等范畴恰恰是 对具有自足意义的存在状态诸环节的显现。因而“纯关系”的“形式” 就是“存在”( s e i n ) ,其内涵是不受制于事物域的意义自足,它( s e i n ) 提供一切意义,理论的或者非理论的,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形式 范畴是对“存在”的显示而非揭示;前者描述后者论述,描述意在原 本的呈现,论述则赋予意义,因而显现的表达呈现为状态的“怎样”, 论述的表达则是对“什么”的揭示。形式显现将我们在认识论领域所 建立的各种意义悬置起来,悬置本身就是一种否定,一种警告,因而 存在说而非人说成为言说的基本方式。 对于形式显现的方法,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 第一,由认识论的“什么”转向存在论的“怎样”,以“状态” 替代“意义赋予”。比如“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即道说”“寂静 之音”等等。他们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语言定义,“家园”、“道说”、 “音”具有某种隐喻的状态特征。 第二,由“抽象的概括”转向“描述的显示”,由“揭示”置换 为“显示”,这是由第一点地转向得出的必然结论。比如对艺术本质 的看法,艺术乃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5 ”;而关于美,“美 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4 ”。“自行设置入现身” 带有明显的描述与体验意味,不同于认识论中概念的层极推演。但需 注意“在这里,描述并不意味着植物形态学之类的那样一种处理办法 一这个名称还有一种禁忌性的意义:远避一切不加展示的规定活动。 描述性本身就是逻各斯特有的意义。”“2 】。4 ”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而非 认识论的描述,是“存在说”而非“某人说”。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显现的结果便是,它是一种动态开放的系统,不同于赋 了;认识意义的带有真理性的静态结论。每一种显示作为一条道路都有 独特的风景。“道路而非著作”阳”这是海德格尔临终前对自己全 集所说的话。著作往往容易被人看作真理而加以膜拜,道路不过是 说任何人都必须不停的走着并且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本真的路。 第四,个体对境域式存在的领悟性言说。这种言说必然是最具 个性的,但这不等于乱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由于是对存在的领悟, 而存在本身既非纯粹经验的又不是纯粹理性的,因此这种言说又是一 种真正本真的言说。它总是从个体当下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将存在 的境域显现出来。“人说”只是承载着“语言的道说”。只不过在这里, 海德格尔面临着悖论的处境:道说要通过人言发而为有声,但并非所 有的人言都是道说。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将本真的与非本真的人言区别 开来。因而如果说“人言即道说”正确的话,那么“人言非道说”亦 可成立。这种悖论还体现在对“林中路”的理解中,后文将给予解析。 由认识论的“意义赋予”到存在论的“纯关系状态”、由抽象的 “揭示”到显现的“描述”,必然会使言说的风格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 f i n n 道在传统的语言观中,认识论的视野总是以定义的方式、在清 晰明确的概念链条中推导出语言的定义。比如以“语言是人类交流思 想的工具”为例,在语言、思想、工具之问形成了清晰的逻辑线索, 种加属差的逻辑让这三个语词符号问保持丫所指意的一致。语言的符 号性与作为思维的现实让其很顺利的归属到工具的名下。这种方式必 然要给出确切的“什么”,即最高的类,在这里指“工具”。但也正是 “t 具一晗恰断章取义地将“语言”的“存在”割裂成为碎片。语言 仪仅作为认识的对象而存在。“形式显现”就是要将语言还原为整体 的存在的显示。悬置掉任何有关它的认识论的意义归属。于是“语言 即道说”便成为了这种尝试。在这一命名中,逻辑的清晰性不见了。 最高“类”的消失解放了语词所指的意义空间,语词以存在的“形式 显现”的姿态获得了饱满的彰显,时间的线形呈现为空问的并置,所 指的悖离在所难免。“道”如何“能说”、“语言”又怎么成为了“存 在的家园”、“寂静”与“音”之间又存在怎样的联系? “语言”的这 些“语境所指”跟其作为“工具”的“词典所指”间发生了很大的悖 j 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离,这是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悖离;另一层悖离是“语言”与“道”、 “说”间的悖离,语言由“沉默”走向“发声”,而“说”的“发声 意义”也呈现为一种“无言状态”。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形式显现与悖 论言说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反形而上学的语言工具观与运思方式 一、形而上学对“真理明晰”的自信 “形而上学”取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学, 原意是“物理学之后”( 也有译做在物理学之后) 。8 ”。依照亚 里斯多德的解释,它研究“实是之所以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 应有的秉赋。”“3 ”简单讲,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最高的普遍原理的 学问。“物理学之后”意在表明,那些普遍的“实是”之原理乃是物 理的、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些“实是”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终极 真理”。柏拉图的“理念说”、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 神”是这些真理的代表。海德格尔将这些“实是”称作“存在者”。 他敏锐地看到,传统形而上学运用思维的运作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只 是关于“存在者”的而非“存在”本身的,“由于形而上学究问存在 者之为存在者,故它停留在存在者那里而没有转向作为存在的存在。”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形而上学看来,“存在者”就是“存 在”本身,而这正是海德格尔反对的。于是,这种形而上学的提问方 式便成为“世界是什么”,对“什么”的探求顺理成章的成为哲学的 最高使命,“什么”本身也因此被看作世界的本源。这对传统语言观 及其形成带来了两个深刻的影响: 首先,在对“实是”的发现和揭乃i 中,语言似乎天然地充当了传 达思想的工具角色,亚里斯多德最早阐发这种观点并深深地影响j ,西 方传统的语言哲学倾向。语言作为工具只是思想的“外衣”与“饰物”, 其语言观的哲学基础是词物对应论;本质特征在于,语言本质上是逻 辑的;表现特征是能指,所指,所指物绝对一致化,所指与所指物的 对应被当作永恒的真理,并且在能指之间存在绝对所指意的无条件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别,这神差别是绝对的永恒的。用通俗的话说,一就是一绝不是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作为工具完成传达的使命。在传统语言观中, 词的所指具有明晰而固定的含义,如柏拉图的语言观,将诗人驱逐出 理想国源于语言作为模仿“物”的手段而存在的理念。再比如亚里斯 多德,对语言“明晰”风格的推崇也将能指,所指,所指物的链条指 向物的决定意义。语言的价值只在于对物的承载。而从存在的角度看, “物”却时常会冲破词的固定所指表现出多义性,后者正是被人们遗 忘了几千年的“存在”。海德格尔标举词的“多义性”“5 ”8 ”,并且 认为,词的“多义性”来自于“存在”的“丰富性”“6 ”。他之 所以用形式显现的方式言说,就是要打破由语言的工具观带来的“总 为他人做嫁衣”的情形,在悖论的言说中恢复语言作为“存在”的生 机与活力。后面我们将指出,悖论言说其实就是诗意言说。海德格尔 认为“词语的本质丰富性乃是,它在道说中,亦即在显示中,使物之 为物显露出来”“刚”。这种说“本质上是多义的,而且有其独特的 形式。只要我们仅只在某种单义看法的呆板意义上来理解诗的道说, 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它的什么”瞳”。通过悬置“实是”的方式,海 德格尔摧毁了形而上学的根基。以这种摧毁为根基,海德格尔建立了 建基于存在基础上的“新词物对应论”,比如他胜赞词的“命名”伊 作用。这种命名是存在中的命名,而非形而卜学的,这种命名将“物” 敞开。 其次,形而上学的运思方式注定 厂,任何一种语言观的形成势 必都会落入“实是”的境地。不单单对传统语言观,即便是对海德格 尔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洪堡而言也同样有效。洪堡的语言观 被公认为是语言学界的“哥白尼革命”。他认为“语言不是产品,而 是一种活动”“刚伊”他第一次提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创造活 动而非产品无疑是对工具观的具有颠覆意义的挑战。然而海德格尔却 指出,洪堡将语言作为“说”,作为人的一种活动是对亚里斯多德以 来语言工具观的极端表达。他是把“语言当作人类主体性中制定出来 的世界观的一种方式和形式带向语言”喳“”,而非从把“语言作为 语言”阳“”钟的规定带向语言。按照海氏的观点,这种运思方式依然 属于抽象概括的“总体化”认知模式。“主客思维”的而非“此在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悟”的、“真理揭示”的而非“存在显示”的,不同的只是活动论代 替了工具论。因而可以说,洪堡的语言观依然属于传统认识论的产物。 海德格尔既反对语言的工具观,更反对单纯依靠“思维主体”的主观 与客观相符合的真理模式。这种“实是模式”是主体哲学的上帝,它 统领一切却又不得不借助哲学家的头脑,这本身是否就是一种悖论存 在? 二、明晰真理的“揭示”转向混沌存在的“诗意显示” 我们认为,悖论言说乃是为反形而上学的语言工具观与运思方式 而采取的、在话语表述上的的言说策略。“毫无疑问,海德格尔的语 言思想与他的反形而上学的立场和非形而上学的大道之 思是一体的。因此,他的语言思想首先是反形而上学的,是与一般语 言哲学和语言科学格格不入的,当然也是与我们日常的语言理解是大 相径庭的。”“7 邓在我看来,无论是本体论逻辑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