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区域开发指对某一特定地区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经济社会活动。所在地区通过一系列开发活动使自然资源得以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新的城镇中心、对外交流联系和交通信息网络。区域开发的综合目标是提高所在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并使所在地区得以持续发展。区域开发理论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如现代地理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科学、发展经济学等,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人地关系与人类生态系统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空问一体化理论、网络化理论等。其中,人地关系及持续发展理论是区域开发理论的基石,它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并寻求人与环境的协调。以此理论为基础,以湖南省为案例,通过分析湖南的地域结构,对湖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初步研究,论述了湖南省面向2 l 世纪的开发格局及相应战略与措施。关键词:区域开发点轴开发网络开发中心城市城市体系产业结构a b s t t a c t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sa na i m e d ,p l a n n e da n do r g a n i z e ds o c i e t y e c o n o m ya c t i v it yi se a r r i e do u ti nas p e c i f i cd i s t r i c t t h r o u g has e r i e so fe x p t o i t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 ,w ea r ea b l et om a k eu s e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i m p r o v et h e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s t a n d a r di n c r e a s i n g l ya n db u i l du pn e wc e n t r a l c i t i e sa n dt o w n sa n dn e t w o r k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r a f f i e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u l t e r i o rp u r p o s eo f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or a i s et h ee c o n o m i eb e n e f i t ,s o c i a lb e n e f ila n de c o l o g i c a lb e n e f it ,a n dm e a n w h i l er e a l i z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d i s t r i c t s t h et h e o r i e so f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 v o l v em a n ys u b j e ct ss u c ha sm o d e r ng e o g r a p h y ,r e g i o n a ls c i e n c e ,r e g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 ,d e v e l o p m e n te c o n o m i c sa n ds oo n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i n c l u d eh u m a n i t y 一1 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t h e o r y ,b a l a n c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u n b a l a n c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o r y ,s p a t i a l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 o r ya n ds p a t i a ln e t w o r k i n gt h e o r ye t c a m o n gt h e s et h e o r i e s ,h u m a n i t y l 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r e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so f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w h i c hr e q u i r em a n k i n dr e s p e c tn a t u r a ld i s c i p li n ea n ds e e kf o r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h u m a n i t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e nt h e yp u r s u eh i g h l ye c o n o m i cb e n e f it o nt h eb a s i so fa b o v et h e o r y ,t h i st h e s i st a k e sh u n a np r o v i n c ef o re x a m p l et or e s e a r c hit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s p a t i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b yi t sr e g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a l y s i s w i t ht h eh e l po ft h e s er e s u l t st h ea u t h o rp u t sf o r w a r dh u n a np l o v i n e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l a y o u ta n dr e l e v a n t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a s u r e s l a y o u ta n dr e l e v a nl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a s u r e si nt h e2 1 “c e n t u r y k e yw o r d s :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p o l ea n dl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n e t w o r kd e v e l o p m e n tc e n t r a leit yc i t ys y s t e m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i i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1 前言区域开发( r e g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c ) 指对某一特定地区所实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经济社会活动。所在地区通过一系列开发活动使自然资源得以利用,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新的城镇中心、对外交流联系和交通信息网络。区域开发的综合目标是提高所在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蕊和环境生态效益,并使所在地区得以持续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区域开发理论包括诸多学科领域,比如近现代地理学、区域科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科学、发展经济学等,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人地关系与人类生态系统理论、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网络化理论等。其中人地关系及持续发展理论是区域开发理论的基石,它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并寻求人与环境的协调。8 0 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开发时期。1 9 8 0 年国家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 个经济特区,1 9 8 4 年国家确定上海、广州、大连等1 4个沿海开放城市,1 9 8 8 年海南岛建省,1 9 9 0 年上海浦东新区全面开发,9 0年代初期新亚大陆桥建成开通,长江沿岸一系列大中城市相继开放,随后又开放了沿边3 4 个口岸城市,从而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开发的新格局。i 9 9 4 年1 2 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 9 9 5 年京九铁路全线建成,1 9 9 7 年重庆及川东地区建直辖市,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系列大事件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区域开发推向高潮,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全国性的开放开发对于区域科学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区域理论体系必须体现中国国情特色,适应国内生产力布局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湖南是我国南方中部的一个大省,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素称“鱼米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具有很大的区域开发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建设前景。但十多年来,湖南的经济开发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广东省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开。目前湖南省的人口居国内诸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第6 位,而国内生产总值居第1 1 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屠第2 l 位。如何开发湖南的自然资源,利用湖南“南方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优化调整部门经济构成和地域经济结构,尽快把综合效益较高的资源加工型和深加工型经济搞上去,是湖南区域开发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尽管迄今国内已有不少区域开发的成功的理论和范例,但关于湖南的区域理论建设应当结合自身的省情特色,既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又能够克服其“瓶颈”因素。2 区域综合开发的基本问题区域开发理沦与实践研究2 1 区域的概念及其形成区域的概念伴随区域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地理学发展史中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 世纪,尚书禹贡、管子等一人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图古代区域地理著彳乍就问世了,瞄后的方恚更是浩繁众多。中国无疑是世界上区域地理学产生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但首次明确提出区域概念的学者,则是1 9 世纪初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李特尔( k a r lr i t t e r ) 。他首先提出了区域是地表布满事物的空间,认为“地理科学着重研究邋表的空间( 只要这些越表空阈是布满地理事物兹) ,即从事各地点同时并存的现象豹描述和相互关系的研究。”到了1 9 世纪中期,德国另一位地理学家a 赫特纳( a l f r e dh o t t n e r ) 认为地理学的历史表明其科学任务在于了解区域,地理学的对象是人类和自然的区域性,地理学的重要方法是区域比较法,逸理学作为区域科学丽在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地理学的价值就是从“三维”现实的区域空间角度来了解人类和自然。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区域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天人们眼中的区域,已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动态等级系统。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区域概念的理解是:有一定内聚力的地表空间。此处所指的内聚力,是一定空问范围内,在事物的存在上( 包括资源与环境条件,人类及其创造物等客观事物) 具有同质性:经济事物具有密切的关联牲、协调运转的整体性和相互交叉的渗透性:社会事物具有同源性与同时性。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地表空间,才能称之为区域。困此,我们可以将上述定义叙述为: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其内部特性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地域。2 2 区域综合开发的基本概念区域综合开发是指特定范围内,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与外部条件( 包括资源、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等) ,按照宏观决策的形势要求,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主导经济部门和专业化产业,合理安排生产力,并预测未来约发展( 包括速度、规模与效益) ,取得比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便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以现代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因此,可以说区域综合开发是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的问题。关于区域综合开发研究的内容,地理学研究偏重于指菲发达邋区豹经济建设问题,以及发达地区的深度开发问题。主要内容是:( 1 ) 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功能与结构体系,在分析经济的主导功能时,确定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潜力的专业化产业,并提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考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虑的因素:建立的重工业部门是否与当地的资源、能源、水资源与交通运输等条件相适应;建立的食品工业要考虑接近消费区、水质因素、劳动力和技术因素;合理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土地负载量、环境和区域性的基础设施,选择经济效益较好的综合开发方案。( 2 ) 确定区域经济发展协作配套部门,使地区经济发展形成主次,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财力和智力,并注意建立各类型地区的开发中心、经济中心,作为进一步开发后进地区的基地。( 3 ) 确定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目标、方向和建设层次。开发一个区域或建设一个城市,都应有一个范围较大的地区作为导向选择,考虑区际问的关联性和地区多层次的开发战略,达到科学合理她发展经济。很显然,上述地理学者眼光中的区域综合开发过分局限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更广泛的开发。诸如环境的开发,社会文化的开发注意不够,即使是在经济的开发中,对有决定意义的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研究也显薄弱。那么区域综合开发与区域综合发展是否有区别呢? 在汉语里,“开发”与“发展”是两个含义相近、又有所区别的词。其共同涵义是两者均包括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等: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区域开发偏重于各类资源( 主要指物质性资源) 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等有形方面的内容,较为具体且带有阶段性,体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经济活动。区域发展比区域开发涵义更为广泛,除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内容外,还包括人口增长和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善,城市化、技术经济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提高等,其内容较为抽象,且表现为持续性、历史性和渐进性的过程,体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较高阶段的社会经济活动。由此可见,区域开发与发展问题,是国家和区域在达到一定发展阶段才普遍表现出来的。综上所述,区域综合开发实质是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合理布局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种系统研究。根据陈传康先生的意见,它应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开发与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它在应用地理学发展阶段上属于第二阶段( 工程阶段) 和第三阶段( 智囊阶段) 。按钱学森先生的地理科学系统划分,则属于第二层次,印工程技术层次( 表2 - 1 ) 。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引自:陈传康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发展及其利用和调整研究,见: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湖北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3 区域开发的理论基础区域发展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传统发展到现代综合发展,并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前进。因此,其开发与发展理论应包括传统发展理论与现代发展理论。3 1 结构对应变换理论结构对应变换理论由我国地理学家陈传康最先提出,其原理是在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困地制宣原则拟定相应开发模式时,主要应根据区域的自然结构,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去拟定其生产力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规划一个相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即为区域开发研究建立一个网络系统,使生产力布局结构有效、高速地运转起来。地域结构的对应变换是地理相关法与地域分异规律的结合。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包括各种自然结构的确定性匹配关系分析和区位因素分析。( 1 ) 自然结构。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自然结构主要有气候水热结构、土地结构、矿产资源结构、水资源结构、风景资源结构等,它们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构成,要求生产力布局与之相适应。( 2 ) 区位因素。区域开发除了要考虑区域内部的结构对应变换关系外,还需要考虑外部背景结构的影响和关系。外部背景最重要的是区位因素,区域牛产力布局必须根据区位因素来合理规划。位因素包括决定运输价格和市场的位置关系,交通条件也景响区位因素,交通状况的改变对运输价格和货流方向的影响极大;区位因素还影响区域开发的技术经济条件,区域的集聚与扩散,即中心效应,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区域开发理论与实殴研究3 2 增长( 发展) 极理论增长极是不j f 衡发展论中最著名的极化一扩散效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j i :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的一种概括。其中之一就是1 9 5 5 年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克斯( f p e r r o u x ) 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是由各种“经济空间”构成的,这种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中各种分子之间的经济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它可作为一定的“势力范丽”的经济空间,即某些经济单位具有向心力或离心力,形成各种经济中心,每个中心都具有吸引力与扩散力,并形成一定的作用范围,从而构成其特定的空间,每个中心的作用范围又相互交叉,且不受地区的国界限制。从经济空间的这种形式出发,f 佩鲁克斯认为,经济增长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周速度不平衡增长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以较侠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地增大自身规模,并对所在部门和地区发生支配性影响,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发展。增长极理论打破了经济均衡发展的传统,既注重抽象的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又注重地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从而为区域开发中区域系统的结构设计与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增长极理论为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政策工具,即据点开发、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集聚发展、注重扩散,从而可较快地实现由点到面( 区域) 的发展。3 3 点轴理论从本世纪3 0 _ - 4 0 年代德国学者提出“空间结构理论”以来,许多学者从动态角度论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以及经济增长与平衡发展阈的相关等,揭示了区域经济从分散到集中,又从集中到分散的辩证过程,其核心是区域经济、人口和社会设施的集中与分散问题。但是,具体如何解决集中与分散的问题,还需要给出确定的原则。为此,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等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布局经验,提出了经济空间分布的点轴理论,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空间布局集中与分散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点轴理论中的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是各自吸引范围的中心,是人口和各种职能集中的地方,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对象。各级中心城市即点是通过线状基础设旌( 包括各类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给线、通迅线等) 联系起来的,并将连接若干大小不等的中心城市的线状基础设施所经过的地带称为“轴线”地带。确定各阶段经济发展在空间的如何区域开发理眨与实跬研究开发( 集中与分散) ,就在于规定各阶段的重点开发“轴线”和“点”,即重点开发的地带和中心城市,组成点轴开发系统,可简称为“点一轴开发”。点一轴理论,一般是用于区域经济经过第一阶段的点状开发以后的发展中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团区内已经具备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其工业和中心城镇往往围绕某一个中心城市及交通线路形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区域。3 4 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最早是在1 9 8 2 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夏禹龙等在梯度理论与区域文中首次提出的。同年,天津市科委何钟秀在向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社会学大会第2 3 次会义提交的题为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移的论文中,进一步将梯度理论概括为圉内技术转移的梯度推移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由于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客观上形成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也自然会在国内形成一种经济、技术力量的梯度。梯度推移理论首先是对传统计划体制下“片面均衡”的一种否定,将经济效益放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首位,从平衡到不平衡,这在区域开发与发展思想上是一个突破。然而,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开发与发展研究的深入,梯度推移理论也表现出局限性。对利润最优化的追求忽视了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开发与发展条件及发展能力有较大差别的现实:而且,从梯度摧移理论的政策效应看,会起到加剧“马太效应”,即先进更先进、落后更落后的趋势:同时,从发展过程看,在实际引进技术中并不存在“梯度开发”,比如中美合作勘探塔里木盆地的油汽资源,大量高技术公司在西部经济地带建立。正因如此,一种与梯度推移理论完全相反的区域开发理论一反梯度理论,在8 0 年代逐渐出现。反梯度理论的基本含义是:现代科学技术有兰个基本走向,一是向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转移,二是向智力资源比较发达、技术水平比较商的地区转移,三是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转移。我国西部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从国内外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使自身的经济技术出现超越时空的发展,而不必仅仅或主要接受国内第一、第二梯度的技术转移。反梯度理论的功绩主要地于它肯定了西部地区不甘落后的超越意识,在于提出“超越现有格局”发展的可能性,也提醒人们注意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3 5 网络开发理论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跋研究网络化开发是点轴开发在空间上的延伸与深化,是空间经济发展和开发的高级阶段。该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区域的空间开发一般具备三大要素:节点,即各类型等级的城镇;域面,即节点的吸引范围;网络,即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通迅、运输网。这类区域在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强化,开发轴线的数量不断增多和交织,从而在空间f 二形成了网络化的经济体系,区域经济整体逐步发育成熟。当前,国内有关空间网络研究的理论较多,其中国内有代表性的学者足:杨吾扬( 1 9 8 9 ) 对有关空间相互作用原理进彳亍阐述,如距离衰减原理、引力模式和潜能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和区位模式等,并对交通点、线的布局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王铮等( 1 9 9 4 ) 在讨论最大熵原理与重力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空间扩散和相互作用模型及公理化体系,并由此算出空间引域:周一星( 1 9 9 5 ) 在研究中国城市空间的分布特点和宏观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结构理论,认为城市规划惠遵循整体性,等级性和动态性;顾朝林( 1 9 9 6 ) 对城镇体系的主要网络系统划分行政管理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生产协作网络、信息网络等,并对网络进行了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三级层次的划分,从而建立了城镇关系基本模式( 理论) ;曾菊新( 1 9 9 6 )在对空间经济的系统概念、内容、运行舰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空间经济结构由区位几何要素空间组合模式和生产力要素构成,并对空间经济结构效应和结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魏后凯( 1 9 9 5 ) 从非均衡化发展观点出发,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问组织分为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三种形式,并以此为依据对区域开发进行了战略选择。3 6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科学术语,是在1 9 8 0 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人纲( w o r l dn a t u r a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 ) 中首次给予系统阐述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改变了过去为保护论保护的倾向,明确提出其目的在于将资源保护和发展很好地结合进来。其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保护是指人类要合理地利用生物网,既要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护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和愿望。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后,世界范围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其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足:删0 重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该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 e c o l o g i c a ls u s t a i a a b i l i t y ) ,其表征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1 9 9 1 年儿月,国际生态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学联合会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会议成果不仅发展而且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征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侧重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1 9 9 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i n c n ) 等三大组织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可持续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于不超出持续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贝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1 3 0 个行动方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它指出各国的发展只有内涵中包括有提高入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品质和获得必须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发展只有使我们的生活在所有这些方面都得到改善,才是真正的发展:侧重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的表达形式多样。但不管哪一种表达,都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e b 巴比尔( e d w a r db b a r b i e r ) 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虽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当然,定义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侧重于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之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无从谈起人类的持续发展。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更有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率低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由布伦特兰夫人( g r o h b r u n d l a n d ) 所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 c e i ) )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近三年时间的调奄研究,于1 9 8 7 年发表了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它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且在1 9 9 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成共识。布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展。”4 区域开发战略理论模式开发或发展战略,在我国提出还是近些年的事,在国外,则是二二次人战后的事。然而,关于经济开发与发展的理论,已是源远远流长,既可以从亚当斯密那里找到踪迹,也可以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靛理论中找到理论依据。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概念则出自6 0 年代,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赫希曼( a 0 h i r s c h m a n ) 首先提出,此后,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 0 、7 0 、8 0 年代三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近十余年来,人们的眼光开始注重后进区域的开发与发展问题,将战略引入到了区域开发研究领域,于是如现了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理论模式。4 1 平衡发展战略平衡发展战略又称“大推动”平衡增长理论,由纳克斯和p 罗森斯坦一罗丹( p r o s e n s t e i nr o d a n ) 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际上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心是缺乏资本,具体表现为生活水平低,内部需求不足。在资本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反映了劳动生产率低下,造成储蓄不足,从而产生劳动生产率低储蓄不足一资本短缺一劳动生产率低的循环。在资本需求方面,投资吸引力小是因为社会购买力低而社会购买力低又与人均收入少直接相关,入均收入少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是由于生产资本不足,而资本不足又是因为投资吸引力太小所致,在资本需求方面也存在投资吸引力小一资本不足一劳动生产率低一人均收入少一社会购买力低投资吸引力小恶性循环。因此,要摆脱不发达状态就要增加投资,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使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为此,他们主张实行各产业全面平行大推进战略,即通过按比例向各部门配置资源和要素,促使各产业平餐发展,齐头并进,以期傻经济全嚣协调发展。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将一波接一波的经济发展均衡地分配到全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区域中去。根据平衡发展理论,区域综合开发应在地域上全面铺开,按比例布置开发项目,平均分摊开发资金。然而,外围地区投资环境较差,效益较低,如果向其大幅度转移资源,势必大大降低全社会资源配置和运行的效益,这种“撤胡椒面”似的开发与发展方式,不仅对区域综合开发无济于事,而且还会起到事倍功半、延缓区域综合开发与发展进程的作用。因此,平衡发展方法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可取的。4 2 不平衡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略又称不平衡增长理论,由a 0 赫尔希曼和f 佩鲁克斯等人提出a 不平衡发展战略认为,“大推动”平衡增长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陋9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短缺,同时在许多部门进行巨额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彳i 现实的。因此,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力量投资和创建那些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以带动其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因为各部门之间经济增长总是完全的均衡增长,会失去对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刺激,只有出现不平衡,才能有压力,才能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先投资的工业选择,需要事先对各类工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程度进行分析,如果一种工业的生产能够促进新兴工业的创建,则这种工业有前向联系的作用;如果一种工业由于自身对生产投入物的需求而引起其它工业增加投资,则它便具有后向联系的作用。一般而言,中间产品工业比最终消费品和初级产品工业具有更多、更广泛的联系。根据不平衡发展战略,当经济的发展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发展时期遇到资源、市场限制时,可能有两种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一是向国外拓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二是向国内其他区域输出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发外围区域的资源和市场,建立新的次一级中心区,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当新的次级中心区经过一段时间又遇到资源和市场压力时,则进一步向外围区域其它次一级区域转移,如此下去,最终实现全国经济的普遍繁荣。这种不平衡发展战略虽然是一个富有价值的构想,但也存在严重问题。首先,区域与工业部门不同,一个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关联作用,可能需要相当长时间,区域规模越大,时间越长,一代人,二代人,甚至三、四代人都可能难以享受到这种利益。其次,即使用不管发展利益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惠及外围地区,它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政策制定者无法知道区域发展已经超出最优不平衡和不平衡何时刚好成为完全无效的。4 3 空间一体化战略从不同的经济增长理论,可能导出不同的、但可能互补的一体化理论。按照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经济增长决定于劳动、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只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在新古典学派看来,一体化的任务就是取消一切限制和壁垒,确保生产要素更自由地流动、商品更自由贸易、资源更有效的利用。新古典学派的一体化理论仅限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商品贸易自由化,认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自由贸易,不仅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而且可以使各个地区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保证地区间的均衡,因而新古典学派主张完全放任让市场调节,政府不要干预一体化过程。新古典学派的一体化理论是从静态出发,没有考虑大规模生产与一体化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系,而且对政府在一体化中的作用估计不足,但它提出了一体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利用各地区要素禀赋,取得静态的比较利黼。新凯恩斯学派的一体化理论是从“经济动态”理论的角度分析一体化进程的,强调大规模生产与一体化的关系,强调政府在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但却完全忽视了生产要素禀赋的积极意义。将新古典学派与新靓恩斯学派的一体化理论综合起来,二者取长补短,则区域一体他的层次和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设统一市场。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全国合理的地区生产分工与协作体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即免除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实行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贸易,统一对外的关税,消除对区域问劳动、资本和劳务流动的限制,实行劳动、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政府干预的统一市场的建立。统一市场能够带来多种利益,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实现经济一体化,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商品、人员、资金的自由流通,必须“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第二,健全统一的区域管理体制。在建立健全统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开发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区域干预。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完善政府职能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权力范围,建立健全区域管理体制,奠定政府合理干预的基础。第三,积极利用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增强国际竞争力,协调地区关系。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协调地区关系,中央政府要在促进和保持基本经济机制统一的同时,积极利用不同层次的地理集聚经济,建设不同类型的经济区。4 4 网络化模式作为区域空间组织方式的均衡化模式、非均衡化模式和一体化模式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活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虽然在实践中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其局限性也较明显:非均衡化模式主张发展中区域要充分利用集聚经济,把有限的资源、资金等投向条件优越的区位或区域以期获得高效益的产出,当优势区位或区域获得发展后,再秘用扩散、辐射效应带动落后区域的发展。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没达到预期效果,而是不断加剧区域二元化结构。均衡发展主张把资源分配到整个区域,虽避免了区域二元结构的出现,但实际应用导致了条件优越的区域得不到充分的开发,结果造成整个发展中区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低效益。一体化模式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及政府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干预,其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市场经济极为成熟、管理体制极为健全。但在发展区域不仅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而且“条块”较多,管理落后,制度建设滞后,所以一体化模式对于市场经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区域来说是过于超前了。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由于上述明显弊端和限制条件,近年来,区域经济学家加快了空间网络化理论模式的出台。作为一种区域空间组织理论,突出强调区域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视整个区域经济为一个完整空间系统,而不是着眼于某一城市或乡村的经济实体的发展。空间网络化贯穿于区域发展的始终:在区域发展初期,任一点均呈孤立的、不发育的状态,相互间无经济流通,空间网络化发育度为零,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节点开始发育与壮大,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流通,空间网络不断发育;当区域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节点达到成熟状态,相互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到达巅峰状态。空间网络化从无到有乃至高度发育的成长过程,这就是区域的发展历程。该模式把一个经济区域的空间开发程序分为点开发、线开发及空间网络化三个过程。应用该模式可以对区域展开空间网络化开发,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集聚成点、发挥规模效应的客观要求,发挥各级城市的作用,实现生产力布局与线状基础设旆之间最佳空间组合,使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建立便捷的联系,使区域开发与全国开发得到统一。5 区域综合开发政策区域开发政策是指:决策部门干预区域开发与发展活动的一系列对策和手段的总和。这是因为为了保证区域开发与发展方案的贯彻执行,需要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保证,而区域开发政策的拟定又必须以保证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为前提。政策所引起的社会行为的变化速度远远大于投资或其它经济活动:而且在两个先后不同政策变量的方向差和时间差引起经济振荡现象,特别是当多变量的政策方向的微振荡时,则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无所适从,以致延缓其发展速度。可见,政策变量的j f 确设计,乃是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5 1 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一般是指政府对区域,特别是受援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企业组织机构和技术创新进行的干预,一般分为影响产业结构的产业结构政策,影响产业内企业之间关系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及促进地区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产业技术政策等。5 1 1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根本内容是区域产业政策支持什么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关于区域产业政策支持的产业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支持那些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应当区别不同地区情况,以那些连锁作用强、关联度高的部门为主导,建立生产综合体;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使经济基础多样化,以增强发展动力;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宄第四种观点认为,要支持那些生产率上升快、产品的收入弹性离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较多地利用了不发达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而且,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依靠劳动力投入增加,在等量资本条件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和资金积累的贡献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有效地使用政府资余,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策,不仅普遍受到赞扬,也有助于是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将会因失去劳动力而趋于停滞。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必须是高收入弹性和高生产率上升的部门。政府的产业政策应支持高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和高关联度的产业发展。5 1 2 产业组织政策在区域开发中,企业组织结构问题早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以前人们只认识到,应当根据地区可能获得的原材料、能源、劳力、市场和技术经济等,确定企业的合理规模。一个地区内最适宜企业的规模不仅与工业部门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产品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密切联系。对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企业平均规模就越大,小于平均规模的企业难以进入。因此,在区域产品市场高度垄断的条件下,只有那些达到定规模、超过一定“门槛”的大型前:业,才能在区内产生和发展。规模较小的食业将无法在区内生存,不得不转向其它地区。然而,这种市场结构虽然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能抑制市场竞争的活力。5 1 3 产业调控政策区域调控政策是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我国的宏观经济理论调控手段是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实行中央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调控体系。中央政府作为一级调控主体,主要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计划和宏观调控目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做好综合平衡,协调重大的比例关系,综合配套地运用以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的运行。各省、市、区是我国宏观经济分级调控体系中的二级调控主体,并具有平等的调整权益。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各省市区政府对地区经济调控的基本依据。各省市区政府在调控操作上无论采取什么操作方式,其调控指向应该一致的;而这种调控指向的基准,只能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中央政府的调控要求。各省市区政府在发挥其主调控作用的同时,必须自觉服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中央的调控,才能在关系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上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各省市区政府自觉服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应特别注意两点: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提出本地的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把国家的产业政策落实到具体空间。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模提出本省市区的产业政策,将产业规划落实到各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具体行业中付诸实施。5 1 4 产业技术政策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7 0 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制定区域产业技术政策,促进技术避步,成为政府干预和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两种途径。技术开发需要庞大的资金、研究和开发机构、高质量的研究人才和手段以及健全的技术市场,且风险很大。落后地区虽不具备技术开发的条件,却可以通过技术引进途径,通过移植、消化和吸收先进地区的技术,实现技术进步。高技术战略是一种直接引进和利用最先进技术的战略。目的在于使产业发展跳过一些常规发展阶段,直接建立在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创造高生产率,保证明显的经济技术优势。比较可能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地引进适官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适用技术,通过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新技术进步创造条件。5 2 投资政策5 2 1 筹资政策区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投入决定着区域开发的规模与进程。研究资金来源即筹资政策研究便成为区域开发的基础研究之一。资金的筹集根据筹集资金范围,可以分为区内和区外资金筹集两大类。( 1 ) 区内资金筹措。区内资会包括各种所有制生产单位的自有资金、区内财政( 各级财政) 投资以及信贷资金中来自区内储蓄部分。这些资金总和是区内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所以区内投资可由区内积累率来确定。为此,首先要深化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引导企业积极扩大再生产,引导农民向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集资。社会集资是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区域开发的一种有效形式。社会集资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以资代劳。发放股票、债券。发行开发建设公债。积极开展信托、投资业务。建立资金市场。通过资金拆借和横向融通来调济余缺。( 2 ) 区外资金筹措。区外资金包括国家预算投资、国家给该区增拔的信贷资金以及其它外地资金和外资等。引入外地资金是弥补区域开发资金供需缺口的有效方式,引进时需注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尤其要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引进资余的同时,还要注意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区域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增强自我消化、吸收和增殖能力。5 2 2 投资结构政策投资结构即资金投向和分布的组成与比例关系。根据不同标准,投资结构可分为不同类型。投资结构研究的中心内容是投资结构的优化,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衡量投资结构合理性的标准,一般认为包括四个方面;0 能充分利用区内的生产要素;能促进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格局:能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进步。其中投资重点的选择是优化投资结构的核心内容。选择投资重点,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对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投资结构含理化:连锁效应大:有充分的市场容量的部门、行业或产品;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我国各地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投资重点也备异。就大多数区域而言,基础设施、农业、主导工业部门及科技教育多为投资的重点。5 2 3 投资布局政策投资布局是指投资在地域空间的配置和分布,是投资的空间存在和发展形式。合理的投资布局应该与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布局相一致,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作他了》课件:2024年文学世界之旅
- JOINSET卓英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产品介绍(2)一级代理分销经销KOYUELEC光与电子
- 2024版《工程制图》教案:全面升级
- 2故宫课件:2024年冬季特别课程发布
- 2024年春季课程:《长恨歌》的全新探索
- 黑色可爱卡通传统节日下元节宣传介绍(诗词鉴赏)
- 2024年视角下的《将进酒》深度解读
- 2024年地球形状教案: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
- 2024年VB程序设计课程教案:创新与传承
- 2024视角下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案设计
- 【公开课】《农业专题复习》【课件】
-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课件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三基选择题(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21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DBJ53/T-39-2020 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模板
- 实验五 PCR扩增课件
- 马拉松运动医疗支援培训课件
- 中医药宣传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