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doc_第1页
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doc_第2页
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doc_第3页
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doc_第4页
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0.4苏州汽车西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混凝土工程】内容提要: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日 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专业工程特点四、监理工作流程五、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六、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一、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苏州汽车西站综合客运枢纽2.工程地点: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西、金山路北(苏州乐园北侧)3.工程规模3.1总建筑面积:约198000【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78000(含地下人防工程建筑面积:3703)】3.2工程总造价:约120000万元(其中:桩基工程约6192万元;基坑围护工程约8231万元;土建及安装施工总承包工程约53570万元)4.建设单位: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5.勘察单位: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设计单位: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7.围护设计单位:江苏省纺织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8.施工单位: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桩基)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坑围护施工)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及安装总承包)9.监理单位:苏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二、专业工程特点苏州汽车西站综合客运枢纽工程地下部分北侧为2层,南侧为1层,地下部分建筑面积76204.9m2,地上部分,北侧一层(局部3层),建筑高度32.2m,最大建筑高度38.2m,南侧5层(局部钢屋面挑高),建筑高度38.2m,最大建筑高度44.50m.地上部分建筑面积111239.18m2。本工程桩基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采用承台、筏板基础,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屋面。本工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本工程部分基础筏板、框架柱、楼面梁、板等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扣件、木模板支撑体系,基础承台、基础梁采用砖胎模。1.设计对混凝土材料选用及要求1.1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及混凝土强度等级:1.1.1本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按下表:部位或构件环境类别最大水胶比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一般地上室内构件一类0.600.30%3.5kg/m3地下结构等室内潮湿及雨篷等外露构件二a类0.550.20%3.0kg/m3地下室顶板构件二b类0.500.15%3.0kg/m3防水混凝土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 50mm。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的要求。1.1.2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混凝土概况一览表结构部位墙柱混凝土等级梁板混凝土等级结构层高附注B、C区-2层C40C404.00m1、 基础垫层C152、 基础承台和底板C403、 地下人防墙板和消防水池及汽车坡道均为C404、 地下室混凝土抗渗等级均为P8B、C区-1层C40C405.80mA区-1层C40C406.60mB、C区1层C40C30B区6.85mB、C区2层C40C30B区5.80mC区6.90mB、C区3层C40C30B区10.65mC区5.55mC区4层C40C303.80mA区1层C35C307.15mA区24层C35C305.50mA区5层C35C304.45m1.2 每一结构层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不得混用。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掺入合适的外加剂,改善水泥和骨料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终凝温度,高湿度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对大体积混凝土(如基础底板)施工,应严格按照有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求,采取有力施工技术措施。1.4 梁柱节点(含剪力墙柱与连梁等)钢筋密集部位,宜采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以确保混凝土质量。1.5 除了施工单位提供试块实验报告外,设计单位依据工程具体要求,可采用随机无损检验,以确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及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 构件开洞、埋管及补强2.1 框架柱及剪力墙柱有效截面内严禁穿过任何横向或竖向管线及留洞。未经设计许可,梁有效截面内不得穿过横向或竖向管线及留洞。2.2 楼板、梁及剪力墙的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及预埋件数量、位置、标高除按结构施工图注明预留外,尚应根据各设备专业施工图要求预留,浇筑混凝土前应核对无误并经机电安装单位签证确认,严禁后凿。2.3 楼板预留孔洞,当直径或边长300mm时,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边不得切断。直径或边长300mm时,应进行加筋补强,详见图7.4.3。2.4 各层标注为二次浇灌的设备用房楼板,钢筋按设计图设置,并按相关专业图纸预留孔洞,尽量不切断钢筋,如确需切断钢筋,应按图7.4.3进行加筋补强,待管线安装后,再二次浇灌混凝土封闭设备用房楼板。2.5 板内不应埋设水管,埋设其他管线时,管线直径应小于板厚的1/3, 管壁边缘距板上下边缘净距应不小于25mm,管线应布置在板钢筋网片之上,并宜与钢筋成斜向布置,管线交叉不应超过两层(交叉处可采用线盒),管线直径超过20mm时,宜采用钢管。当管线顶面无板钢筋时,应沿管线布置方向设置6200的板顶面钢筋网片,网片宽度可为600mm。2.6 穿墙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套管,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管与管的距离应大于300mm。对有防水要求的墙,当墙管线较多时,可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盒的封口钢板与墙上预埋角钢焊严,并从钢板上的预留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柔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详图7.4.6-1。穿墙单管防水构造详图7.6.4-2。2.7 梁、剪力墙连梁穿管加强筋构造详图7.4.7-1(应采用预埋钢套管, 不得直接留洞).剪力墙严禁在墙柱截面范围内留洞,墙身小洞口(800mm)加强筋构造作法详图7.4.7-2。2.8 后浇带做法详图7.4.8-14。 后浇带通过处楼板面无负筋时,该板块补设8200x200钢筋网。后浇带用比相邻构件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沉降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应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注。施工期间后浇带两侧构件应妥善支撑,以确保构件和结构整体在施工阶段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板后浇带处钢筋断开搭接,梁后浇带处主筋不切断后浇带(平面定位详平面图)封闭时间如下:沉降后浇带应在其两侧主体工程结顶,沉降基本稳定后方能封闭;后浇带应在两侧浇完混凝土两个月以后方能封闭。地下室外墙后浇膨胀带应在两侧浇完混凝土28d后方能封闭。 三、监理工作依据1、本工程设计文件、相关规范、标准、图集;2、本工程通过审批的监理规划;3、本工程通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7、地下工程防水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四、监理控制要点与方法1、事前监理控制要点与方法1.1组织有关监理人员学习相关图纸.技术资料.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1.2各工程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图纸会审.会审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主要审核内容包括:主要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进度计划、机具设备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产品保护措施等.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审批同意,并报送业主后方可施工.1.3 检查施工单位操作持证上岗情况(管理人员资格证和特殊工种),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及是否有办理工种间交接验收手续;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已提供由法定有资质单位设计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1.4 混凝土工程所用有关材料.机械设备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能使用,审核内容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是否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和施工配合比配合,作业机械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备机械工作状态是否正常。1.4.1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粗骨粒径最大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及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1.4.2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石。1.4.3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1.4.4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品种及掺量必须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经实验后确定。1.5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必须满足规范要求。1.5.1混凝土搅拌须保证原材料称量准确,偏差应满足中的第7.4.3条规定的允许偏差。1.5.2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注地点,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塌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1.5.3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1.5.3.1 输送管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1.5.3.2 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份相同的水泥沙浆润滑输送管内壁;1.5.3.3 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1.5.3.4 在泵送过程,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1.5.4 在地基或基础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1.5.5 混凝土自高处倾的自由倾落,不应超过2m,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沙浆。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 1.5h,再继续浇筑。1.5.6 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1.5.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1.5.8 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5.8.1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1.5.8.2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1.5.8.3 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1.5.8.4 当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1.5.8.5 当采用振动台振实干硬性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时,宜采用加压振动的方法,压力为13KN/m。1.5.9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5.9.1 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1.5.9.2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上2030mm处;1.5.9.3 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1.5.9.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1.5.9.5 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双向受力楼板,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1.5.10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5.10.1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1.5.10.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1.5.10.3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1.5.10.4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1.5.11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当须留置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5.12 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5.12.1 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其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留置在不小于地角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四分之三处;1.5.12.2 垂直施工缝,其与地脚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且不得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1.5.13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的施工缝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5.13.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0;1.5.13.2 在水平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准;1.5.13.3 垂直施工缝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垂直面上也应补插钢筋;1.5.13.4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其表面抹1015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一层水泥砂浆。1.5.14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5.14.1应在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1.5.14.2 采用硅酸盐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掺加缓拧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1.5.14.3 浇筑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1.5.14.4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1.5.15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暴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1.5.16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1.6 检查脚手架是否牢固及道路是否畅通。1.6.1 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应浇水湿润,且不得有积水。1.6.2 浇筑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1.6.3 作业期间,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事中监理控制要点与方法2.1 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2.1.1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正确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接缝应严密,若接缝宽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1.2检查模板安装是否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刷离剂,且浇捣前对模板浇水湿润。2.1.3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并按规定使用振动器。2.1.4 在重新开始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2.1.5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小直径钢筋,垫块间距宜密些,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安全排除后才移动。2.1.6 对于竖向结构侧模应防止模板脚吊脚;在浇筑混凝土前先浇50100mm后的水泥浆。2.1.7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2.1.8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用抹子认真抹平。2.2 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进行检查,且在监理日志及旁站记录表中详细记录。2.2.1 抽查混凝土运输的随车单,检查出厂时间和混凝土标号是否符合规定,超过规定时间的必须要求施工单位退货,发现混凝土标号错误须立即指出并进行处理。2.2.2 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塌落度。2.2.3 检查混凝土质量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尚应进行抗渗性试验,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2.2.4 检查混凝土的供应,是否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检查浇筑是否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应按施工方案的规定留设施工缝。2.3 事后监理控制要点与方法2.3.1 混凝土表面缺陷面积小且数量不多的马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施工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2.3.1.1 出现蜂窝、露石和露筋的部位应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先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再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2.3.1.2 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合同设计有关单位研究处理。2.3.2 混凝土施工中应注意加强产品保护:2.3.2.1 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任意踩踏板面筋,不能碰动预埋件的插筋。2.3.2.2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牢固和严密。2.3.2.3 已浇筑楼板。楼板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2.3.2.4 侧模板拆除时要确保混凝土表面不致损伤。2.3.2.5 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第8.2条规定执行。3、混凝土安全技术监理内容3.1 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撤把,脚不得踏在料斗上, 料升起时斗的下方不得站人。清理料斗下砂石时,必须将两条斗链扣牢;3.2 在搅拌机转运过程中,不得将工具伸如滚筒内;3.3 用井架运输时,小车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楔牢;3.4浇灌框架柱混凝土,要注意观察模板、顶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不准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架上操作;3.5 在浇灌结构边沿的柱、梁时,外部应有平桥或安全网等必要的安全措施;3.6 浇灌深基础混凝土和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基坑边坡土质有无崩裂倾塌的危险,如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3.7 使用振动棒时应穿戴防护用品,用装有漏电保护开关的制箱,制箱应架空放置;3.8 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部合格部准作下一道工序作业。4、常见质量问题4.1 爆模、胀模:4.1.1 原因分析:(1)模板强度或刚度不够、支撑强度或刚度不够。(2)支模的支撑,拉杆间距过大,模板不牢固。4.1.2 控制及处理方法:重视模板的施工质量,必须进行模板的强度刚度、支撑系统稳定性等的计算、设计。安装完毕后,认真严格检查模板系统。4.2 麻面:4.2.1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4.2.2 原因分析:4.2.2.1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4.2.2.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4.2.2.3 模板拼缝不严,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2.2.4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 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4.2.3 控制及处理方法:4.2.3.1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4.2.3.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 将模板缝隙拼接严密。4.2.3.3 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 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4.3 蜂窝4.3.1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凹坑。4.3.2原因分析:4.3.2.1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或组成的拌和物材料计量不准, 特别是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4.3.2.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 振捣不密实。4.3.2.3 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正确,使石子集中, 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4.3.2.4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 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3.2.5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 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4.3.3 控制及处理方法4.3.3.1 可先将小蜂窝处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4.3.3.2 如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 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加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4.4 露筋:4.4.1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4.4.2 原因分析:4.4.2.1 浇筑混凝土时垫块位移或放置过少或漏放,使钢筋紧贴模板。4.4.2.2 模板支架不稳,孔隙未堵,造成混凝土漏浆过多。4.4.2.3 配合比不准确,使混凝土产生离析,部分与钢筋接触部位缺浆。4.4.2.4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撞击钢筋或钢筋绑扎不牢,造成钢筋位移。4.4.2.5 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木模湿润不够, 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4.4.3 控制及处理方法4.4.3.1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4.4.3.2 再用12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4.4.3.3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润湿,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4.5 缺棱掉角4.5.1 现象:地 梁、柱、承台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