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麴熟日期:丝坐拿塑兰! ! 堡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刍垒殳日期:型隍垃型壁 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 中文摘要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 代化进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福音与光明,还有已经同益凸显或潜在的危机。现 代社会在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表现出的种种特征,仅仅是从表象上对 现代社会的认识,应该从资本与技术的角度来考察现代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探寻 现代性问题与社会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来说,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出 现,根源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 之问关系的紧张与危机。需 要通过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技术,实施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设计性、可控性特 征的社会工程,组织、管理、控制社会运行,解决现代性问题,实现现代社会的 健康发展。实践在现代社会中主要采取了工程的形式,运用社会工程,对现代性 问题进行消解,符合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本文分四章,第一、二章提出现代性问题,分析现代性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 的根本原因,第三、四章运用“工具”( 社会工程) 消解现代性问题。在第一章 引言中,论述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第二章中,阐述了现代性 问题提出的背景( 包括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与现实表现;在第三章中,陈述了 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工程的特点、社会工程思维方式,通过对社会工程分析,提出 了社会工程对现代性问题的消解作用;在第四章中,论述社会工程知识、社会工 程实践、社会工程思维方式从理论、实践、思维三个方面对现代性问题的消解作 用。本文应用阐释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综合研究法对现代性问题的内涵、社会 工程在现代性问题消解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解释阐述。将中西方对 现代性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对现代性问题进行综述、 提炼和概括,提出运用社会工程解决现代性问题的设想。在对国外现代性问题理 论与研究文献综合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对现代性问 题及其与社会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创造性的阐释了资本、技术与现 代性问题以及社会工程之间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现代性问题,社会技术,社会工程 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r e s o l u t i o no f m o d e r n i t yp r o b l e m a 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m o d e m i t yp r o b l e m w a s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b yp e o p l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n o to n l yb r i n gt h e g o s p e la n dl i g h t ,b u ta s l os h o w e dm i g h tb el a t e n tr i s k m o d e ms o c i t ys h o w e dt h e v a r i e t yc h a r a c t e ri nt h ez o o l o g y ,e c o n o m y ,g o v e r n m e n t ,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s oo n ,i u s t t h es u p e r f i c i e s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 ,w es h o u l df r o mt h ec a p i t a l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v i e w t or e v i e wt h ee m e r g e n c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 b u ti nn a t u r ea p p e a r e d t h ev a r i e t yp r o b l e mo fm o d e ms o c i e t yb a s i co nt h et e n s ea n dr i s ko fh u m a na n d n a t u r e ,h u m a na n dh u m a n ,h u m a na n ds o c i e t y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r ew i l lu s ea d j u s t i n g s o c i e t y c o n n e c t i o n ss o c i a lt e c h n o l o g y ,p r a c t i c et h es o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h a v e s y s t e m a t i c n e s s ,i n t e g r i t y ,d e s i g n a b i l i t y ,c o n t r o l l a b i l i t yc h a r a c t e r ,t oo r g a n i s e , m a n a g e ,c o n t r o l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i n g ,r e s o l v et h em o d e r n i t yp r o b l e ma n da c h i e v et h e m o d e ms o c i e t yh e a l t h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m o d e m s o c i e t y , t h ep r a c t i c em a i nt a k et h e f o r mo f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e x e r t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t or e s o l v et h e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 a c c o r dw i t ht h ei n n e rn e e do ft h es o c i e t ya n d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e x th a v ef o u r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a n d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sa d v a n c et h e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 ,a n a l y s et h ee s s e n c ea n du l t i m a t ec a u s a t i o no fm o d e m i t yp r o b l e m ,t h et h i r d a n d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su s e “t o o l ”( 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l e a ru pt h em o d e r n i t yi s s u e i nt h e f o r e w o r do f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t h et e x td i s c u s st h ed i s q u i s i t i v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 a c t u a l i t yo fh o m ea n da b r o a d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s t a t e m e n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t h er e a l i s m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s t a t e m e n t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t h i n k i n gm o d eo f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 a n a l y s e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a d v a n c et h ec l e a ru pf u n c t i o no f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t o m o d e m i t yp r o b l e m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d i s c u s s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k n o w l e d g e , 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p r a c t i c e ,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t h i n k i n gm o d e ,f r o mt h e o r y ,p r a c t i c e a n dt h i n k i n gt h et h r e ea s p e c t si nt h ef a c eo ft h ec l e a ru pf u n c t i o no f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 t h e a r t i c l e a p p l y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m e t h o d c o m p a r ea n a l y t i c a l m e t h o d i n t e g r a b i l i t ym e t h o dt om o r es y s t e ma n de m e d d e di n t e r p r e tt h e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c o n n o t a t i o n 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i nm o d e m i t yi s s u er e s o l v ea c t i o n c o m p a r e t h ec o g n i t i o no fm o d e r n i t yp r o b l e ma n dr e s o l v e n ti nc h i n aw i t ht h eo c c i d e n t ,a n a l y s i s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n d a c c o r d s u m m a r i z e e p u r a t e a n d g e n e r a j i z e t h e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 ,a d v a n c et h ef a n c yo fu s et h e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t or e s o l v et h em o d e m i t y p r o b l e m 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a b r o a dm o d e r n i t yi s s u et h e o r ya n dr e s e a r c h ,u n i t et h e a c t u a l i t yo ft h i sp r o b l e mi no u rc o u n t r y , m a k et h e e x p l o r er e s e a r c h w i t ht h e m o d e r n i t yp r o b l e m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t h es o c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r e a t i o n a r y i l l u s t r a t et h ec a p i t a l ,t e c h n o l o g yw i t ht h em o d e m i t yp r o b l e ma n ds o c i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e s s e n t i a lc o n t a c t k e yw o r d s :m o d e r n i t yp r o b l e m ,s o c i a l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e n g , n e e r , n g 1 1 i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i 认c t i i 目录i v 第一章引言l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 一) 选题的目的1 ( - - ) 选题的意义1 二、文献综述2 ( 一) 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相关著作2 ( 二) 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相关论文3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点4 ( 一) 研究方法4 ( - - ) 理论创新点4 第二章现代性问题及其本质5 一、现代性问题的根源5 ( 一) 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与阐述5 ( 二) “主客二分 思想成为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根源6 ( 三) 资本的增值本质和技术的负效应成为现代性问题的现实根源7 二、现代性问题的现实表现1 0 ( 一) 现代性问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1 0 ( 二) 现代性问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1 0 ( 三) 现代性问题在生态方面的表现1 l ( 四) 现代性问题在文化方面的表现1 2 三、现代性悖论1 2 ( 一) 现代性悖论的内涵一1 2 ( 二) 现代性悖论的产生1 3 ( 三) 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性悖论作用的虚无1 4 第三章社会工程的特征与社会工程思维方式1 6 一、社会工程的界定1 6 ( 一) 关于工程1 6 ( - - ) 关于社会工程1 7 ( 三) 对社会工程的认识及发展1 8 二、社会工程的特征1 8 ( 一) 社会工程的整体性特征1 8 ( 二) 社会工程的系统性特征1 8 ( 三) 社会工程的设计性特征1 9 1 v ( 四) 社会工程的可控性特征2 0 三、社会工程的思维方式2 0 ( 一) 思维方式的内涵2 0 ( - - ) 思维方式的形成2 0 ( 三) 社会工程思维方式2 l 第四章社会工程与现代性问题的消解2 3 一、社会工程知识对现代性问题消解的指导作用2 3 ( 一) 社会工程知识2 3 ( 二) 社会工程知识与现代性问题根源的关系2 3 ( 三) 社会工程知识对现代性问题的指导2 4 二、社会工程实践方式使现代性问题消解成为现实可能2 5 ( 一) 社会工程特征决定了其解决现代性问题的优势2 5 ( 二) 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召唤社会工程2 6 ( 三) 社会工程实践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重要现实途径2 6 三、社会工程思维在现代性问题消解中的作用2 7 ( 一) 社会工程思维适应现代社会复杂性特征2 7 ( 二) 社会工程思维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2 8 ( 三) 社会工程思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社会的充分体现2 8 结论3 0 参考文献3 1 个人简历3 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3 6 致谢3 7 v 第一章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 选题的目的 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现代性问题涉及哲学、美学、 史学、社会学等诸多方面。自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研究在西方兴起。 2 0 世纪9 0 年代,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形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 型的过程中,诸多问题逐渐凸显,现代性问题引起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现代性是指近代由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社会快速发展引起的自然、社 会以及人自身存在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现代性是个历史范畴,正如汪晖所 概括的那样:“现代 概念是在与中世纪、古代的区分中呈现自己的意义的,“它 体现了未来已经开始的信念。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一个向未来的新 敞开的时代。这种进化的、进步的、不可逆转的时间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 待历史与现实的方式,而且也把我们自己的生存与奋斗的意义统统纳入这个时间 的轨道、时代的位置和未来的目标之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当 人们喜悦地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却不曾预料到空前钓灾难会随之而 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过剩,人们自身的安全感问题、公平问 题等日益凸显。现代社会表征着当代人普遍担忧并失去安全感和心灵寓所的存在 状态。现代性和全球化进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福音与光明,还有已经同益显现 或潜在的危机。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思考:种种问题的根源何在? 解决现 代性问题的出路又在哪里? 在时代的呼唤之下,社会工程的作用日渐凸显。 ( 二) 选题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现代性作为问题被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其非常关注,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讨论,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起源于西方,以乌尔里希贝克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 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后现代社会的设想,给人以 希望;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性相关问题进行关注;尤尔根哈贝马斯把现代性 理解为一个方案、一项未竟的事业国内理论界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与现代性 相关的文章。但对如何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因此,对“现代性 问题的消解与社会工程的应用 这一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认清现代性问题是什 么、现代性问题如何产生、现代性问题如何消解、社会工程在现代性问题消解中 的作用,无疑将对解决现代社会悖论,解决与人们切身相关的问题产生具有重要 意义。 2 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经过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给人 们带来了全新的生存体验舒适、便捷、效率、智能,物质极大丰富的生活方 式表征着人类理性的巨大潜力。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现代化是由工业 革命所引起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化工业社会。工业 社会以科技为手段,生产力高度发达( 主要表现在不可再生的非生命能源,如石 油、煤炭等的使用以及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 、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 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为主要特点。现代性成为西方文明的基本特性,现代化 既是现代性发展的过程,又为现代性所特有的规定性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科技 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解放,极大地改善了人类 的物质生活水平。人类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也随着对自然界的探索与征服的过 程而迅速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人类对自然的自私狂妄和傲慢。人类在对自然和 社会改造的过程中,社会日益面临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念失衡问题;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问题;南北问题和贫富两极分化 问题;人们的精神与心灵寓所的空虚问题、以及“单向度的人”的畸形发展问题。 这些事实表明:现代性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运用社会工程,对现代性问题进 行消解,符合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文献综述 ( 一) 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相关著作 匈 阿格尼丝赫勒著的现代性理论认为:现代性包含现代性的动力与 现代性的社会格局两个部。现代性的动力先于现代性格局的出现,现代性动力使 现代性充满生机与活力。现代社会格局是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现代社会格局决 定人们在现代社会的分工。与传统社会分工不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社会分 工中占据的社会地位是由个人后天的能力所决定的,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 的,“靠的是他们的工作以及在特定制度中运用他们的能力去实现特定的功能。 “现代社会格局是一个蒸汽压路机,一旦在世界上一个地方确立,就会碾过所有 的前现代文化和格局。现代性动力运动是现代社会格局的波浪。 德 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中认为:贝克以“风险社会”理论对当 2 社金工程生埋士生性四题的逍鲤 代现代性进行了分析。所谓社会风险是指“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换 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了它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 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 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 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种种副作用。贝克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正 面临着种种风险,现代社会已由工业社会逐渐走向风险社会。由于社会组织化不 负责任的态度,风险的制造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而牺牲风险牺牲品的利益。现代性 已经由工业社会转向了风险社会,贝克希望以理性的精神来解决现代风险社会存 在的种种问题。 德 尤尔根哈贝马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方案、一项未竞的事业。哈贝马 斯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严重偏颇,造成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出 现。但现代社会的价值并没有因此消失,现代社会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 社会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因此,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工程。哈贝马斯 在交往行为理论中,认为文化的现代性与社会的现代性一样,同样面临着困 境,文化的现代性问题是现代性问题社会化的结果。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 种种问题的解决,要通过道德和法律、科学和技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建立真 正的民主法治国家,才能得以实现。 ( 二) 现代性问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安徽师范大学李磊的现代性的内蕴、悖论与出路认为:现代性是现代社 会的典型特征,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范畴,自身包含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两方面内 容。现代性有其独特的内在要求,“现代性的内在要求是要确立主体性原则,是 构建主体的自由、自主,人的尊严与地位。 但由于现代性自身的二律背反,现 代性的内在要求又不会轻易实现,因为“现代性在彰显主体性地位的同时,主体 性地位在现代性之中又被理性颠覆与淹没了,主体性原则在现代性中逐渐消解 了,人丧失了自我。人的自我在现代性的结构框架内经过过滤后变成了一个支离 破碎的对象,人成了单纯的利益追求者,人成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认为对现代性的研究与反 思不单纯是各种哲学传统、哲学背景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过程,更是一个 “新的视野的形成、新的观点的提出、新的理论的建构、新的思想的诞生等等” 的建构性过程。建构性是哲学自身的理论创造,是哲学应该具有的现实品质。鲁 品越、骆祖望的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认为现代性的深层根源是负载特殊的社 会关系力量的资本而不是货币,因为货币必须在社会关系运行过程中成为资本, 才能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剩余劳动发生作用,产生出现代生活与现代性。沈阳师 社会工程当理岱性四壁的澄鲣 范大学田鹏颖教授的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认为现代性 与资本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方面,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 面的现代性表现,是由资本逻辑的内在条件和内在机理所决定的。现代社会与资 本有着天然的关联。资本是现代性的动力,现代性与资本相互支撑使现代社会成 为现实,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他在资本、技术、社会工程与现代性的结 构与建构中认为“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本的生产、资本的扩张、资 本的积累、资本的增殖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的强制力量。现代性的根源 之一,就不应当是简单的资本了,而是资本主义特殊社会形态下特殊社会关 系及其物的表现形态。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1 阐释研究法。本文运用阐释研究方法,对现代性问题的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内 涵、社会工程在现代性问题消解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解释阐述。 2 比较分析法。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将中西方对现代性问题的认识及其解决方 法进行比较,分析异同。 3 综合研究法。本文运用综合研究法,对现代性问题进行综述、提炼和概括,提 出运用社会工程解决现代性问题的设想。 ( 二) 理论创新点 1 在对国外现代性问题理论与研究文献综合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目前对该问题 的研究现状,对现代性问题及其与社会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解 决现代性问题的途径及方法; 2 创造性地阐释了资本、技术在现代性问题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述 了现代性问题与社会工程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社会工程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 必然选择。 4 第二章现代性问题及其本质 一、现代性问题的根源 ( 一) 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分析与阐述 现代性问题在我们身边逐渐表现与凸显出来,它既是一个既已存在、不可回 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理论问题,学术 课题。现代性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技 术的双刃剑效应带来生态危机与环境恶化的时候,在当代世界政治关系极其复 杂,各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进行政治斡旋的时候,在改革开放以后的 中国,面临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在新一轮的文化冲击中接受洗礼的时候,在人 们享受现代化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却隐匿不了心灵黑洞的时候,我们站在哲学的 高度,去审视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所在。 “在传统社会中,交往行为是社会权威的基础,而在现代社会中,所有的合 法性都被技术和科学的理性所支配,这种理性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 交往理论在内,以至交往丧失了自身的特性。科学在现代社会具有不可或缺 的地位。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其结果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指导与依据。 科学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是对人的认知能力的确证。人们可以认识世 界,但这并不是人们的目的所在,人们的真证目的是改造世界,使世界为我所用, 为人类服务。在此种诉求的呼唤之下,技术应运而生。人们以技术为中介,实现 对自然的改造,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然而,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人类服 务的同时,其负面作用正随着人们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愈渐加深而逐渐显现出来。 马克思在1 9 世纪中就精辟地指明了技术的两重性,他反对“一些党派可能为了 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丌现代技术”,但同时又提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 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 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 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 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 劣行为的奴隶。2 1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同样就技术的双刃剑效果告减过我们: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末,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 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 【1 l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一一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译林出版社,2 0 0 0 ,p 1 4 【2 l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挂会1 :程生现岱性阎塑的消鲤 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 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 记这一点。 但是,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手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技术正副作用 的发挥在于使用技术的人,在于人们j 下在处于和不断进行创造的社会制度。制度 是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机制。社会依赖制度的产生与执行才能获得其存在 的现实性,如果没有制度,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社会。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物 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者财产关 系发生矛盾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更“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的方式,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进行认识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合目的性的、符合人们愿望的、适合人类 发展需要的各种制度。人类能动性在制度建构的过程中具有“经过思考的、有计 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2 1 ,制度为人的目的性所引 导和制约,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同时,制度又以技术为其运作和实现的方 式,以技术( 社会技术) 的形式实现其对社会的规范制约作用。 ( 二) “主客二分”思想成为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根源 近代西方哲学从笛卡尔开始,将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认为认识的主体与认 识的客体是对立起来的,从而对人的主体地位加以确证与认同,将客体看做认识 的对象。近代西方哲学将认识论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进行研究,充实了近代 哲学的内容,丰富了近代哲学的思想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 盾问题。笛卡尔将主体和客体加以区分,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论断,依据如是 的说法,“我”成为认识世界过程中真正的“主体 ,传统论断中的“上帝与“物 质”世界也不再具有神秘的高贵地位,而是仅仅成为“人”而存在的依附品,仅 仅通过“人的心灵才能得到佐证。人不再是作为自然一部分的存在,而是具有 超越自然的自我意识。笛卡尔将人类身体视为是一架机器,“其中的运动源泉是 心脏罩面的热,运动的器官是肌肉,感觉的器官的神经。血气在心脏血液中蒸馏 净化,通过动脉进入头脑,又从那里传到肌肉和神经。在这架机器中,身体的职 能都自然地因器官的安排而起作用,正如一只表或其他自动化机器的运动必然因 摆锤和机轮而产生一样。在身体里面,除去血液和血气以外,不必设想有什么设 【1 l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p 3 3 1 2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p 5 1 6 6 挂会:e 提当埋士立:睦四题的逍鲣 备或有感觉的灵魂或其他极关重要的运动物质。州门而这种哲学的兴起与发展与 自然科学的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联系。近代哲学具有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强烈 欲望,希望通过对自然的利用,为人类谋福利,促进人类的发展。哲学家们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 ,要做“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等口号。与此相对应,在认识 论主体、客体二元框架的视域下,认识论问题成为这个时期哲学的重要内容。此 时的哲学问题首先表现为理性与经验的矛盾,使得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不休,由 此问题进而进发出一系列如“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 等问题。此时的哲学 已经发生鲜明的认识论转向。 近代西方主客二分的思想与现代性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笛卡尔率先提 出主客二分的思想。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借助自我意识之光,才能“澄明”世界。 经过休谟等哲学家的思想历练过程,主客二分思想在康德那罩达到极致,形成“人 为自然立法的成熟思想。现代性在任何层次上都是自我对立的:主体一客体二 分是现代性的核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考察,人的主体性地位经过确证之后, 原有的自然对人的支配力量已经逐渐变为人们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 然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人类不再自动地服从外部客观的力量。因此,自然界不再 是人敬畏的对象,而是成为人类经验的产物。自然规律也随之成为人类认识世界 获得经验知识的结果。通过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使得外部世界转而适应主体 的内在需要,对世界的理解和建构过程成为人们自己的事情,人的主体地位得以 真正确立;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现代性所代表的主客二分意味着人也 是他人的客体,人类同样也要放弃自己的个体性,因此,现代性与个体性之间存 在着本质性的矛盾,这是造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根本所在。现代性 过程中客观事物成为主体可以改造的对象,而被改造的对象又反过来成为人不可 驾驭的对象,这f 所现代性自身固有的矛盾所在。“由于本体论被认识论代替, 客观性原则被主体性原则代替,也由于人在意识上超越了自然,甚至上帝也死了, 人必须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近代科学通过还原主义思考,导致自然神性的进一 步褪色,世界已经“祛魅”了。人,确切地说,人的自我意识的地位越来越突显 出来。,2 1 ( 三) 资本的增值本质和技术的负效应成为现代性问题的现实根 源 现代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面具有诸多的外在表现形式,但究其发 1 1 l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5 ,p 3 1 6 2 1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 ,p 3 4 6 社金王程生班i 芏性四题的澄鲤 生本质,却与资本有着天然的,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在各 个不同的方面所呈现的现代性,恰恰是资本逻辑的外在表现形式。资本是现代社 会得以顺利运行的动力系统,如果没有资本,现代社会将会处于停滞状态。根据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认识与阐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家对剩 余价值的疯狂追逐,资本家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并不断的进行资本积累, 不断扩大再生产,在新一轮的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家获得尽可能多的剩 余价值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资本 的使用,“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 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 独特的社会性质”1 1 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蕴含了其扩张性的本质特征,因此,“资 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资本家的人格化。州2 1 马克思所认同的 现代社会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用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以 劳动产品的商品化以及劳动力成为商品参与市场经济为重要特征。资本主义社会 的显著标志是商品的买卖以及由此引发的货币流通过程。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 义社会,资本家通过货币购买包括工人劳动力在内的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生产资 料,工人则通过出卖生产力获得生存的物质需要。但工人的付出与得到并没有因 生产的顺利进行而成正比,工人劳动的强度越大,劳动生产率越快,工人的劳动 力反而越廉价,工人的生活反而越悲惨。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 生产方式逐渐趋于社会化,而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 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便造成了经济危机的不断出现。然而,危机的出现并 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货币的流通与使用的结果,而是其深层次的、强烈追求剩余价 值的贪婪的增值欲望,而这种欲望的代名词叫作“资本 。资本的本质,不是一 种僵化不变的物质,而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关系范畴。资本既是追求货币 增值力量的强制力,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强制力,这种力量使得资本家对工人进 行无情的压榨,使得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形成天然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由此可 见,资本成为现代性的根源所在,而资本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关系又是资本得以发 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一定会与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生产关系在现代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在场者,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所在,整 个现代社会正是由各种关系交互作用而成的。资本,这一现代社会关系中的重中 之重,正肩负着整个现代社会的正常运作的动力工作,在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 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资本的生产关系本质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 方面的矛盾凸显,现代性问题同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桥梁与手段。 【1 l 马克思:氍资本论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4 ,p 9 2 2 1 2 l 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5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 ,p 9 2 0 8 社金王程生现i 生世问题的逍鲤 人们通过技术,大大缩减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促 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人们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与轻松。 人们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减轻体力劳动的强度,人们可以通过新的技术使人们之间 的沟通变得更加的优质快速,人们可以通过新的技术实现人类对自然界的更加深 入的改造,彰显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技术在进步,自然也愈来 愈多的打上了人的烙印。各种工程的兴建,各种工业生产的进行,对自然的开发、 对资源的开采已经达到空前的地步,人们正在欣喜的凝望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巨大 成果,自我地位得到表征与确认。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万能的,任何事物也都 有其正负效应之分。技术固然可以带来物质生活的高度丰富,可以带来舒适安逸 的新潮体验,但是,技术的负面效应却r 渐凸显:由于工业的过分发达造成环境 的污染;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资源的接近匮竭;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蔑视造成 各种好似的“天灾实则的“人祸”;由于技术应用造成社会的高速运行,生活 节奏加快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面对技术使用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 我们不禁要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技术自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其作用的发挥关键 在于使用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意志。而在现代社会中,资本背后蕴藏的社会关 系成为整个社会的关键所在。调整现代社会的社会关系,消除技术滥用的症结, 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正如前面所说,不论是资本的增值的强制力量,还是技术负效应的出现,最 终都可以归咎为人们之间“关系 的紧张。现代社会的危机源于“关系”危机, 而具体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过程离不开社会规则的制定与社会制度的 变革。恩格斯对社会制度变革的表述为:“就是在这一领域中,经过长期的、往 往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生 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也就有可能去控制和调节这些影响。 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 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金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的完全 变革。马克思也同样认为:“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 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 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 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州2 1 由此可见,社会制度、社 会规则的重要作用。社会的实践主体,通过制定各种社会规则、社会制度,来调 整、改造已有的社会关系,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顺利运行。 在现代社会,应该调整好、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调整好人与 【1 l 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5 ,p 3 8 5 【2 l 马克思:资本论第3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4 ,p 9 2 8 p 9 2 9 9 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成功管理,实现社会的良性运作;调整好人与 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可以消除生态危机与环境恶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而所谓的社会制度、社会规则,都是社会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性问题是资 本的增值本性与技术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本的本质是一种追求剩余价值的 强制力,是一种负载一定社会关系的利益关系的集合体;技术的负效应是使用技 术的人的弱点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在人们以技术为中介,改造 世界实践过程中矛盾关系的具体体现。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种种问题的出现,其 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关系”的紧张。而对各种关系的梳理与调节,需要制定 各种制度,社会规则,更确切的说,需要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技术 。现代社 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技术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制度的设计创 造了条件。应用社会技术可以协调、改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将人 类各种把握方式整合起来,以社会技术为主要手段,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统筹 兼顾,以工程的实践方式实现对现代行问题的消解,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性问题的现实表现 ( 一) 现代性问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结果,是现代社会体现的社会性质。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社 会发展领域为“工业化,自源性经济增长,以及接踵而来的第三产业化,即:扩 展服务行业并把它纳入经济领域的大众消费之中;城市化、发展教育、大众通讯 ( 社会流动) 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领域中流动性的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