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 1 环境问题概述 2 低碳经济专题 3 聚焦哥本哈根 环境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概念做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即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其外延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简单的说,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空间。 环境问题内涵 环境破坏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物和有害物质,引起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体健康。 全球环境问题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现 状 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距地球表面 25-50公里处有一臭氧层,若在气温 0 时,将地表大气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臭氧层的总厚度才不过 3毫米左右,但它却能吸收太阳辐射出的 99%的紫外线。就像地球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使地球上的万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是地球的“保护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全球各地受威胁脊椎动物数量 物种种类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合计 非洲 294 217 47 17 148 723 亚太地区 526 523 106 67 247 1469 欧洲 82 54 31 10 83 260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 275 361 77 28 132 873 北美洲 51 50 27 24 117 269 西亚 0 24 30 8 9 71 极地 0 6 7 0 1 14 酸雨蔓延 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为中心的,基本上可以说是遍及大半个欧洲的酸雨区;二是在 20世纪 50代后期形成的,主要包括以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据推算,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 1000多万平方千米,它们降水的 PH值小于 5.0,有的地区的降雨的 PH值甚至于比 4.0还要小。第三个酸雨区就是 20世纪 70年代,在中国形成的,主要涵盖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湖南省、广东省、江西省、浙江省和青岛等十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根据统计,这些地区的酸雨面积已经达到了 200平方千米,虽然我国的酸雨区的面积现在看起来,并不十分的庞大,但是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其发展迅速,面积扩张速度惊人,降水的酸化程度愈来愈高,在全球范围而言,可以说是并不多见的,这不得不令国人们担忧。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以异常的气候条件如干旱、洪水和滑坡,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会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如下表),由此造成植被破坏,比表裸露,加快风蚀与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土地退化原因及其范围 原因 森林砍 伐 过度放 牧 薪材消 费 农业管理不善 工业和城市化 退化范围(亿 hm) 5.8 6.8 1.37 5.5 0.195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 世界头号杀手 。 目前,全球每天有多达6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 海洋污染 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江、辽宁、广东、河北、福建近岸、近海海域。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引发赤潮的生物以甲藻类为主,其中有夜光藻、锥形斯氏藻和原甲藻。 4、我国水土流失状况 1、生物多样性状况 5、我国大气污染状况 6、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 2、我国酸雨状况 3、我国土地荒漠化状况 中国的 环境问题 我国酸雨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 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 ,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约占 75 %左右 ) , 据统计 , 1990 年全国煤炭消耗量为 10152 亿吨 , 1995年增至 1218 亿吨 , 燃煤排放的 SO21995 年达 2370万吨 , 超过欧洲和美国 , 居世界首位 . 酸雨是 pH 小于 5. 6 的大气降水的总称 ,包括各种酸性的雨、雾、雪、霜等形式。酸雨不仅可以毒杀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 ,腐蚀建筑物 ,而且还能损害森林和农田 ,并威胁人体健康。 大量监测数据表明 ,我国的酸性降水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北方除少数几个城市外 ,大部分地区降水为中性 ,个别城市偏碱性 ,如唐山市曾出现过 pH8. 0 以上的降水。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 ,在中国的华南、华东地区已多次出现了大面积的酸性降水。 我国土地荒漠化状况 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 荒漠化不是由逐渐扩张的沙漠所造成的 ,因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戈壁、盐漠和高寒荒漠不包括在内 ,我国有 153 万 km2 在地质时期形成的荒漠。 我国目前荒漠化的态势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据 1997 年国家环保局报告 ,我国已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 8317 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817 %。水蚀作用形成的荒漠化土地为 3717 万 km2 ,占荒漠化土地的 45 %;风力作用造成的为 3711 万 km2 ,占 4413 %;物理化学作用造成的为 619 万 km2 ,占 812 %;工矿开发引起的为 210 万 km2 ,占215 %。我国还有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 141 万 km2 ,其中易受水蚀荒漠化影响的土地 8715 万 km2 ,易受风蚀荒漠化影响的土地 5317 万 km2 。已经荒漠化的土地和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合计达22417 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2314 %。土地的荒漠化是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导致严重贫困化的主要原因 ,严重地制约着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 ,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加之长期以来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仍然面积大、分布广、流失严重 ,防治任务艰巨。同时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 ,新的水土流失不断产生 ,这给水土保持提出了严峻挑战。 噪声污染并未引起重视 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噪声污染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约有 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超标的噪声环境中,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在 56-58dB,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 1 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水污染转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灾害四大水问题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影响未来中国发展和安全的多重水危机,其中水污染的威胁尤为突出。 3 2004 年我国有 400 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在沿海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废水排放和水资源过量开发,将对海洋环境和淡水资源的供应构成威胁。 2 据 2000 年中国的环境 、 现代中国经济大事典 等提供的资料分析,水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突出的重大环境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状况 根据建设部的资料, 2001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 1.35亿吨,而全国 740座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年处理量只有 7835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58.2%。而我国全国垃圾堆放量为 66亿吨,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粗放的增长方式造成环境污染。 我国能源利用的特殊问题造成环境污染。 领导与公众的环保意识。 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环保投入不足。 地方保护主义制约环境保护发展 人口压力过大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的低度化特征表现 1 2 3 4 三次产业 当中,工 业比重奇 高,服务 业比重过 低 在工业内 部,增长 格局严重 向重工业 倾斜 在重工业内部,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高技术产业在我国成为资源密集度较高、知识密集度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 我国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1、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 2、加强法律法 规建设 3、充分利用市场 机制 4、加强国际合作 5、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 结语 综观人类发展历程, 遗患伴随辉煌同行, 如今生态日趋恶化, 常规发展势必调整; 幸获知识经济兴起, 跨越式发展应运生, 倡扬理性善待自然, 共建全球和谐繁荣! 拯救共同家园 LOGO 奔向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 背景及原因 含义及特征 思考及建议 1 2 3 含义及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三)历程 (四)辨析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 , 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1、“三低三高” 5、整体性 4、战略性 3、综合性 2、协调性 特 征 低碳经济 (三)历史发展 1、首次提出 2、理念推广 3、广泛共识 2003年 我们能源之未来 : 创建低碳经济 2006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 : 斯特恩报告 2007巴厘岛路线图 相关概念辨析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生态经济 ( 1)重视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同点 ( 2)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深化 差异 研究的侧重点不通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 二 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