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看待和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孟庆听 2 0 0 6 年3 月 摘要 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 擎”,然而,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作用有多大? 一直以 来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肯定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同时也指 出了“发动机”这一经典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利用支出法恒等式和外贸依存度衡 量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缺陷。随后通过实证分析,阐述了出口与进口在我国经 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并指出我国应摒弃过去一味扩大出口的政策,代 之以更加鼓励进口、促进进出口动态平衡的政策。 本文有助于正确看待和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正确制定外贸政策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出口;进口;经济增长:支出法恒等式;外贸依存度 t r e a ta n dm e a s u r e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f o r e i g nt r a d et o 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c o r r e c r l y q m g x i nm g m a r o h 绷 g e y w o r d s :e x p o f t ;i m p o r t ;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 ;e x p e n d i t u r ea p p r o a c hi d e n t i t y ; f o r e i g n 乃毽d ed e p e n d 船c y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舒玉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舒老师 在学习方面给予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在生活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值此论 文完成之际,谨向舒老师致以诚挚和深切的谢意! 同时,还要感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全体老师及我的父母、同学和朋友予以 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理解和支持。 最后,衷心地感谢诸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本文。 一、刖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 d p 总量由1 9 7 8 年的3 6 2 4 亿元猛增至2 0 0 5 年的1 8 2 3 2 亿元,有望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 g d p 年均增长率达9 6 ,特别是2 0 0 3 - - 2 0 0 5 年。我国经济连续三年保持1 0 左右的增长,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 展态势。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1 8 的增长率高速增长,比同期g d p 的年均增长率高出8 4 个百分点,外贸总额由1 9 7 8 年的2 0 6 亿美元猛增至2 0 0 5 年的1 4 2 2 1 亿美元,世界贸易排名也由第2 7 位攀升至第3 位,特别是入世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之飞速发展有日共睹,进出口规模翻了一番。1 图1 我圆1 9 7 8 2 0 0 5 年g 豫和进出口增长率 教据采谭:中田统计年鉴2 0 0 5 ) ,田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罔站 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一直被视为改革开放以来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 擎”,然而,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作用有多大? 一直以 来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 结论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而不同的研究结论将形成不同豹外贸政策主张。因此, 正确看待和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制定正确的外贸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三部分就外贸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我国出口与进口对经济增长 的不同贡献;第五部分是结论。 二、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一“对外贸易是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l 参见李德水:“2 0 0 5 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 访问时间:2 0 0 6 年1 月2 5 日) 。 ( 一) “发动机”理论的提出与争论 1 “发动机”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刈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为自古典经济学派以来的历代经济学家所 t r 帆。其中,最早涉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是亚当斯密( 1 7 7 6 ) , 他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 i q m 。火卫李嘉圈( 1 8 1 7 ) 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的静态利益;约翰穆 y j j ( 1 8 4 8 )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贸易的发展利益,这对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家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 对经济的带动问题。2 0 世纪3 0 年代,罗伯特逊首次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 长的发动机”理论,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 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2 0 世纪5 0 年代,诺克斯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进一 步的充实和发展,他在分析1 9 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 9 世纪的贸易不仅 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 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捌其它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 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它尤其是经济增 长的发动机。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实 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先后步入新兴工业化 国家( 或地区) 的行列,“发动机”理论再度流行。迈耳( 1 9 8 4 ) 在经济发展 中的主要问题 一书中指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长可以给发展中国家 带来多方面的动态利益,其论述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发动机”理论。 2 对“发动机”理论的质疑 2 0 世纪7 0 年代,克拉维斯( 1 9 7 0 ) 提出了对外贸易不是增长的“发动机”, 而只是增长的“侍女”的著名见解。他明确指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 其它因素决定,外部需求只构成了对经济增长的额外刺激,这种刺激在不同国家 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要性:外贸既不是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且 还不一定必然对经济增长有益。 以普雷维什、辛格和缪尔达尔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从贸易条件恶化的角 度展开分析,认为国际贸易和现有国际经济制度的功能是在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的日u 提下使发达国家受益。 丰富和发展了“发动机”学说的诺克斯本人后来也改变了看法,他认为,“对 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只适用于1 9 世纪英国与新殖民地区经济的 发展状况到了2 0 世纪,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一学说不再适用,即在2 0 世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未通过初级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成k 。 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相继效仿 i 、,孙等国,大力发展出1 :3 产业,并且取得成功,成为东南亚经济圈的“四小虎”。 然i 町1 9 9 7 年一场会融j x l 暴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导致这地区出现了近年来 i j 矗严畦的余融危机,出口导向趔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而“发动机”理论也再 次面临诘难。 ( 二) 对“发动机”理论的评价 “发动机”理论就对外贸易能带动或激发经济增长这点来说,它冗疑是汇确 的,但该理论也具有其局限性。 1 侧重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纵观“发动机”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其主要着眼点在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 的带动作用: ( 1 ) 出口扩大意味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 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国际分工的 利益,大大地节约了社会劳力。另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尤其是先进技术设 备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经消化后,会大大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差距。 ( 2 )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 较优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 3 ) 规模经济利益。一国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总是狭小的,出口的扩大克服了 国内市场的狭小性,生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大,以达到最佳程度,使生产效率不断 提高,单位成本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可 三( 提高利润率,另一方厦会增强国际竞争 能力。 ( 4 ) 出口扩大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 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尤其重要。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程度较深 的制成品出口的扩大,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物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 而向其它供给部f - 】增加幕求。如此反复下去,不但能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 会大大促进国内经济的一体化。 ( 5 ) 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这对普遍缺乏资本的落后国家 日益重要。外资的流入不但能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而且会促进先进技术和 管理知识的传播。 ( 6 ) 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斗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改 进质量、降低威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m e i e r1 9 8 4 ) 。 2 夸大了对外贸易的作用 克拉维斯对“发动机”理论的质疑不无道理,因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极其 复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模型及实证研究,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1 2 类影晌经济增长的相关变 量( 劳动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技术水平、人口增长、进口、出 口、外资、总消费支出、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政府消费支出) 对我国经济增长 的综合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解释能力达到了 1 8 6 5 ,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为1 1 0 4 ,进口的为4 6 7 ( 赖明勇 2 0 0 3 ) 。 3 忽视了“发动机”的实现条件 我们不能囡诺克斯的自我否定和亚洲会融危机的爆发就否定“发动机”理论 但陵理论确实忽略了一点:外贸刈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发动 目l ”的实现条件被满足的程度。 ( 1 ) 稳定的出口市场“发动机”启动的外部条件 对于1 9 世纪新殖民地区的国家,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首先依 赖于稳定的出口市场。新技术革命趋势出现以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 品的进口需求呈现减弱的趋势,这就使发达国家对发展巾国家那种“带动兼控制” 怕作j 1 j 强度降低。 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也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一 方面从2 0 世纪6 d 年代起,美国出于政治目奇勺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以牺牲一定的 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对东亚各国,美国一直保持其国内市场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的进口市场的相对开放状态;另一方面,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也使国际 市场保持了长期稳定的需求。东亚各国抓住这一机遇,成功地启动了经济。然而, 发展中国家出口相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会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当亚洲 “四小虎”效仿日本及“四小龙”时,东欧、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加快向出 口导向型转化韵步伐于是其出1 1 1 市场变得越来越没有保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 出口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口导向战略遭受重刨也就在所难免。 ( 2 ) 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发动机”启动的内部条件 如果缺乏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结构,生产要素在本国不能充分自由地流 动,那么由外贸所引起的经济瓷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配置就无从谈起。外贸对经 济发展推动作用大小与否,取决于外贸部门与国内经济其它部门在生产、技术和 市场交换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这就要求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作为联系的 “渠道”,这样,外贸的增长才能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向各个部门传递经济和技术 的“信息”从而牵动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增长。如果市场发育程 度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市场之间、商品市场之间、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之间的联系程度较低,则外贸增长非但无法带动经济增长,其本身也会衰竭下来。 ( 3 ) 贸易增长动力的转换“发动机”持续运转的内部动力 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贸易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然而建 立在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上的贸易增长动力会随着自然资源或劳动力资源优势 的逐步丧失而减弱,贸易增长到了一定时期就面临着动力转换的问题。贸易增长 动力的转换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比较优势的高级化,即比较优势由自然禀赋上 州到技术、管理和营销网络等后天禀赋:二是建立起竞争优势,包括技术优势、 舰模优势和创新优势。若贸易增跃动力未随贸易增长阶段的变化而转换,则必然 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进而表现为“贫困化”增长。 三、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实证研究是过去二f 一年来应用经济领 域的个重要课题,国内外的许多计量经济学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作,但关于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l _ j 丽尚无权威、统的计算方法,儿t t 较为简竹干| l 流行 n q 灿砷铂量方法足支出法羽l 外龆依,f 艘。 的她种榭量,j 法足支:u 浊羽i 外旋依仃膻。 ( 一) 支出法 j 外贸剥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说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 反映一个国家( 或地区) 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 6 1 、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生产总 值= 资本形成总额+ 最终消费+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利用支出法恒等式可以计算各 自【成部分对g d p 的贡献。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采用净出口对g d p 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两个 指标来衡量,公式如下: 净出口对g d p 增长的贡献率= ( 净出口增量g d p 增量) xi o o 净出口对g d p 增长的拉动度= 净出口的贡献率x g d p 的增长率x1 0 0 表1 我国1 9 7 9 2 0 0 3 年净出口对( i d p 增长的贡跌率和拉动度 净出口净出口 货物和 净出口对g d p对g d p 支出法 g d p 增量g d p 增长 服务 增量增长的增长的 年份 g d p ( 亿元)率( ) 净出口 ( 亿元) ( 亿元)贡献率拉动度 ( 亿元) ( )( ) 1 9 7 83 6 0 5 6 一1 1 4 1 9 7 94 0 7 4 0 4 6 8 47 6- 1 9 68 ,2一1 7 5 0 1 3 1 9 8 0 4 5 5 1 34 7 7 37 8- 1 4 84 81 o lo 。0 8 1 9 8 l4 9 0 1 43 5 0 16 2 1 1 3 2 6 1 7 4 6o 3 9 1 9 8 25 4 8 9 25 8 7 8 9 19 l 。l7 9 81 3 5 81 。2 4 1 9 8 36 0 7 6 3 5 8 7 11 0 95 0 84 0 36 8 6一o 7 5 1 9 8 4 7 1 6 4 4i 0 8 8 11 5 2 1 34 9 5 4 5 5 一o 6 9 1 9 8 58 7 9 2 1 1 6 2 7 7i 3 。5- 3 6 6 93 6 8 2- 2 2 6 2 3 。0 5 1 9 8 6 1 0 1 3 2 81 3 4 0 78 8 - 2 5 5 2 1 1 i 78 3 3 0 7 3 1 9 8 71 1 7 8 4 7 1 6 5 1 1 91 1 6 1 1 52 6 6 71 6 1 51 8 7 1 9 8 8 1 4 7 0 4 02 9 1 9 31 1 3一1 5 i 11 6 2 65 5 7一o 6 3 1 9 8 9 1 6 4 6 6 01 7 6 2 04 1 1 8 5 5 3 4 4 1 9 50 0 8 1 9 9 01 8 3 1 9 51 8 5 3 5 3 85 1 0 36 9 5 83 7 5 41 4 3 1 9 9 l 2 1 2 8 0 42 9 6 0 99 26 1 7 51 0 7 23 6 2o 3 3 1 9 9 2 2 5 8 6 3 74 5 8 3 31 4 22 7 5 6- 3 4 1 97 4 61 0 6 1 9 9 33 4 5 0 0 78 6 3 7 0 1 3 5- 6 7 9 4 - 9 5 5 01 1 0 6 - i 4 9 1 9 9 44 6 6 9 0 71 2 1 9 0 0 1 2 66 3 4 1 1 3 1 3 51 0 7 8 1 3 6 】9 9 55 8 5 1 0 5 1 1 8 1 9 8i o 59 9 8 53 6 4 43 0 80 3 2 1 9 9 66 8 3 3 0 4 9 8 1 9 ,99 61 4 5 9 34 6 0 84 6 9o 4 5 1 9 9 77 4 8 9 4 26 5 6 3 8 8 82 8 5 7 21 3 9 7 92 1 3 01 8 7 q ! 州7 9 0 0 3 3 4 1 0 9 】7 83 0 5 1 51 9 4 34 7 3o 。3 7 续袁1 货物和 净出口 净出口 支出法 g d p 增量g d p 增长服务 净出口对g d p对g d p 年份 g d p ( 亿元)率( )净出口 增量增长的增长的 ( 亿元)( 亿元)贡献率 拉动度 ( 亿元) ( ) ( ) 1 9 9 98 2 6 7 3 13 6 6 9 87 12 2 4 8 8唱0 2 7 一z 1 8 7一1 5 5 2 0 0 0 8 9 3 4 0 9 6 6 6 7 8 8 o 2 2 4 0 28 60 ,1 3 - 0 0 l 2 0 0 19 8 5 9 2 99 2 5 2 07 52 2 0 4 7 3 5 5一o 3 8o 0 3 2 0 0 21 0 7 8 9 7 69 3 0 4 。78 32 7 9 4 2 5 8 9 56 3 40 5 3 2 0 0 31 2 1 5 1 1 41 3 6 1 3 8 9 。5 2 6 8 2 。l1 1 2 1一o 。8 2 o 0 8 2 0 0 41 4 2 3 9 4 22 0 8 8 2 8 9 5 4 0 7 9 21 3 9 7 16 6 90 6 4 数据来弹:中田统计年薹2 0 0 5 * 注:g d p 增长丰按可比价辂计算,而支出法c d p 夏货物和晨务净出口均按当年价格计算,严格地说,应采 用平藏指敷把二孝换算成不变缔。隹由于平戒指敷不另取得卫鞋料算并不影响本文下面酌讨论,款此 处未进行变换,坫秉可能套低估净出口时蛏济的贡献 按照表1 的数据,1 9 7 9 - - 2 0 0 4 年这2 6 年中c o p 增长率的简单平均为9 4 , 但净出口对g d p 增长的拉动度的简单平均却仅有0 0 8 。按照此“拉动度”水 平,对外贸易的变化似乎不应该对整个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而这又显然与实 际经济情况不符一出口滑坡往往是造成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2 支出法的缺陷 ( 1 ) 恒等式的逻辑缺陷 利用支出法恒等式衡量净出口对c o p 增长的贡献时,由于出口和进口相互抵 消了绝大部分,使得净出口只占g b p 的很小一部分,结果使得净出口对经济的贡 献也很小。 只要净出口相同,挣出口对经济的贡献也就相同。这就不能区分在相同的净 出口下“大进大出”和“小进小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当净出口等于零,即进 出口保持平衡时,净出e l 对经济的贡献也是零,就会得出外贸对经济没有任何贡 献的结论。 当出口小于进口时,净出口为负值,净出口对g d p 的贡献就是负值;即使净 出口仍为正值但当净出口下降时,净出口的增长率为负值,其对g d p 增长率的 贡献也就为负,这必然给人以外贸在拉经济增长后腿的印象。 ( 2 ) 认为“进口无效” 在支出法恒等式中,进口是负值,所以进口总是起着减少g d p 的作用,进口 尴多,对g d p 的抵消作用就越大,似乎进口对经济总是起着抵消作用。然而在现 史的经济t | 二活中进口已经成为维持国内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利用支出 6 法恒等式进行测算,抹杀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3 ) 无视变量间的相互作用 支出法对“外贸贡献度”的测量仅仅是直接从支出法恒等式出发的一种会计 核算。它只能揭示某一年度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各个变量之间的直接 的数字关系,却没有反映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四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内部联系 于是存在低估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可能性。 ( 4 ) 不能反映外贸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属于短期分析,而外贸对经济增长还有更长远的 影响,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等具有积极作用。 ( 二) 外贸依存度 1 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 外贸依存度很早就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概念用来评估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份 量或作用,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利用它评估外贸 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外贸依存度= ( 进出口总额g d p ) x1 0 0 表2 我因1 9 7 8 2 0 0 4 年的外贸依存度 6 0 p 进出口外贸依 g d p 进出口外贸依 年份 总额存度年份总额 存度 ( 亿元) ( 亿元) ( 亿元) ( ) ( 亿元) ( ) 1 9 7 8 3 6 2 4 13 5 5 0 9 ,81 9 9 65 7 8 8 4 62 4 1 3 3 83 5 6 】9 8 0 4 6 1 7 85 7 0 01 2 。61 9 9 7 7 4 4 6 2 。52 6 9 6 7 23 6 2 1 9 8 58 9 6 4 4 2 0 6 6 72 3 11 9 9 87 8 3 4 5 2 2 6 8 4 9 73 4 3 1 9 9 01 8 5 4 7 95 5 6 0 1 3 0 o1 9 9 98 2 0 6 7 52 9 8 9 6 2 3 6 4 1 9 9 l 2 1 6 1 7 87 2 2 5 83 3 42 0 0 0 8 9 4 6 8 13 9 2 7 3 24 3 9 1 9 9 2 2 6 6 3 8 19 1 1 9 6 3 4 22 0 0 19 7 3 1 4 84 2 1 8 3 64 3 3 1 9 9 33 4 6 3 4 41 1 2 7 1 0 3 2 52 0 0 21 0 5 1 7 2 35 1 3 7 8 ,2 , 4 8 9 1 9 9 4 4 6 7 5 9 4 2 0 3 8 l 94 3 62 0 0 31 1 7 3 9 0 27 0 4 8 3 5 6 0 0 1 9 9 5 5 8 4 7 8 12 3 4 9 9 。94 0 、22 0 0 4 1 3 6 5 1 5 o9 5 5 3 9 17 0 0 数据来源:氍中囝统计年鉴2 0 0 5 1 从表2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是在飞速提升的。1 9 7 8 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仅为9 8 ,面2 0 0 4 年则达到7 0 。尽管如此,我国仍是一 个以内需为主的国家,很难说我国7 0 的g d p 都b 对外贸易有关。 2 用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标准时应考虑的l u j 题 ( 1 ) 汇率问题 进出口是以美元计价,g d i ,是以人民币计价,因此以什么汇率计算将直接影 i 【f q 外贸依存度的数据,如2 0 0 4 年按官方汇率计算的外贸依存度达7 0 ,按购买 力平价( 经验数据为3 8 ) 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不到5 0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 动的相关分析看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 9 3 。 ( 2 ) 贸易结构问题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 影响。从2 0 世纪8 0 年代初开始。加工贸易从零起步,到2 0 0 4 年加工贸易进出 口总额接近5 5 0 0 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 7 6 ,超过一般贸易, 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2 但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 的加工贸易也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并不高,国内采 购、配套率亦较低,而海关在出口统计时未剔除进口器件和零部件的价格,等于 高估了出口贸易额,这样就使进出口总额被高信,据此计算的外贸依存度也必然 离估。同时,在进出口总额统计中,跨国公司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也反映 在其中,2 0 0 4 年总金额达到3 1 2 亿美元。因此,我国真实的外贸依存度要比按 现行统计的依存度小得多。 ( 3 ) 国货复进口问题 国货复进口是指进1 :3 了以前已成功出口的本国产品。从1 9 8 0 年到2 0 0 3 年, 国货复进口从0 2 4 亿美元上升到2 5 0 9 4 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3 5 2 9 ,而 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 国货复进口的大量产生是由我国内外贸长期l ;工来分 别管理,且实行不同税收政策形成的。内贸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外贸为促 进出口则实行出口退税。一方面,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的国内生产单位,通过出口可直接获得出口退税;另一方面,由子国家对加工贸 易方式的进口一直实行减免税政策,因此从境外进口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 成品和半制成品就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于是,为了得到税收上的好处,材料、 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的国内生产单位,先出口,再进口,无形中 夸大了我国的进出口数据。 四、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差额的演变轨迹 1 1 9 7 8 1 9 8 9 年为逆差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政府推行的是进口替代与 鼓励出口并举的贸易政策。进口替代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 进设备,实现工业消费品的迸仁f 替代,促迸本国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的迸程。 鼓励出1 5 1 的政策目的,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外汇资金短缺问题。在这一阶段,除 了1 9 8 2 、1 9 8 3 两年为贸易顺差外,其它年份均为贸易逆差。 咎魁艄瞧红:“埘我田外哎依靠崖的分析,州究”,- 扣删绛蜘甘| 1 j 2 0 0 4 年船i 埘 磬虬“2 0 0 4 旬:捌k 终济和社会艟艘统汁公搬” ( 访m 时问:2 0 0 5 年2j j2 8 | | ) 夸虬“找h i q 债艇进ij2 0 卸:崦一i ( x i o 俯”, ( 访f 4 寸n l 】:2 0 ( hq :1 2j 】2 3i ) 。 2 1 9 9 0 年以来为持续顺差阶段 2 0 世纪8 0 年代外资政策和出口部门的优异表现,使得我国在9 0 年代转向 实施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和贸易政策,并把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重点放在引进 外资上,利用外资带动出口成为我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在这一阶段,除1 9 9 3 年 外,我国贸易保持了持续的顺差。 在1 9 9 7 1 9 9 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出口增速犬幅回落,但由于内需严 重不足,进口增速回落更大。贸易顺差均超过4 0 0 亿美元。我国加入w t 0 后,对 外贸易迅速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阶段。2 0 0 2 - - 2 0 0 5 年进出口增速均在2 0 以上,贸易顺差均在2 0 0 亿美元以上,2 0 0 5 年贸易顺差 更是突破1 0 0 0 亿美元大关。 圈2 我目1 9 7 8 2 0 0 5 年贸易差额 敷据采嚣:寮申困纯升年鉴2 0 0 5 , ,田客娆计局网站 ( - - ) 扩大出口的积极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千方百计扩大出阳,鼓励积极倒汇”的贸易政策, 而作为“三驾马车”之的出口也确实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1 提供进口所需外汇 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丽言,出口斟汇的作用龙其明显。发展中国家的 货币通常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更不是国际储备赞币,这些国家向发达国家进 口资本品以及消费品时需要支付外汇。尽管遇过国际借贷等负债方式也能获得进 口所需的外汇,但是资本流入往往需要满足比较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而且资 金规模、流入时间,用途等更多地取决于资金的供给方,依靠资本流入提供外汇 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最有保障韵提供外汇的渠道是出口。 2 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 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因此,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优 9 势组钐 出口,以较低的换汇成本创汇,再进口国内亟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各,有利 :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获取贸易利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促进就业增加 我国外贸出口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过1 亿,占总就业的1 7 。出口的不断扩 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难题:如何为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供就业机会。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出口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其它一系列部门的发展,因 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呈现出各种“联系”。即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 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后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向 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二是前向联系,即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 门之间的联系。如果出口部门是“联系效应”大的主导产业,就可取得很大的 “乘数效果”,带动其它一系列部门的发展,从而循环反复地连续推动国民收入 和就业量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5 推动技术进步 出口的技术进步效应主要表现为:出口都门的技术示范、技术外溢效应,出 口的干中学效应,出口部门通过健进市场竞争带动国内企业的研发。在“八五” 及“九五”期间,工业制成品出口部门对国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而 初级产品部门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技术扩散不显著,且出口部门具有比非出口部 门更高的要素生产率。 ( 三) 租放型出口增长与持续贸易顾羞带来的问题 2 0 0 5 年,在外贸领域相继发生了西班牙烧鞋摹件、人民币升值压力、民工 荒、铁矿砂涨价、国际油价波动、纺织品设眼等“坏消息”。这表明我国的外贸 体系已全面失衡:一方面,长期“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政策直接导致7 持续的 贸易顺差和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到作为一个大国快速崛起、 国内大宗原材料不足对经济发展“瓶颈”抑制作用日益显现、对进口的依赖日益 严重的时期, 7 i 粗放型出口增长带来的闯题 我国出口贸易近年来持续走高,但其增长模式却是建立在低技术水平、低产 业结构基础上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这是因为我国的要素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扭 曲:劳动力价格明显偏低,工资的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明显偏低, 这导致了企业在贷款时容易忽视资金利用的真实成本,盲目进行投资;人民币存 在低估,由于汇率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当这种相对价格被扭曲之后, 就带来了资源的错误配置。在这种扭曲的市场机制背景下,出口部门“迅猛发 展”。而这种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金和低估的人民币基础上的出口增 艮,带来的只能是低档次、低卖价的“大路货”在出口数量上的不断扩大,而出 i j 质蹬却提高缓慢,高技术附加值产品( 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比重 参址- : 脏诚:“中因对外贸易的彤卯j 环境”。北京人学中固终济州究中心简撒 2 0 0 5 年第7 4 期( 总 5 5 q 【u i ) 。 很低。 ( 1 ) 贸易条件恶化 由于我国资源和劳动力要素丰裕,价格相对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各企 业均依赖低价策略来开拓国际市场,加之我国出口产品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属 一个档次,为了争夺市场,很多企业甚至以低价竟销为手段,导致出口价格持续 下降,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和国民福利净损失。 ( 2 )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间的矛盾加剧 尽管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使得我国人均资源 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等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问题日益显现出来。而粗放型的出口增长 意味着出口越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就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我国目 前已经是一个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如果我们仍然保持粗放型的出口,那么我们 所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并不是为我国的生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而是为其它国家的生 产和消费所消耗的。让资源和环境压力已经如此脆弱的我国来承担这种高消耗的 发展负担,无异于用短期利益换取慢性自杀。 2 持续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 ( 1 ) 贸易摩擦加剧 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使我县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导致了我 国与主要工业国家问持续的贸易顺差,这些胃家为了扭转贸易逆差,以各种理由 对我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据1 r 1 o 统计,1 9 9 5 2 0 0 4 年,我国连续1 0 年成为遭受 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共遭遇反倾销案3 6 5 起。仅2 0 0 4 年一年,就有1 6 个国 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反馈销、反补贴、保簿措簏及特保调查5 7 起,涉案金额共 1 2 6 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几乎涉及所有我国具各出口竞争力的产品类别。1 ( 2 ) 经济资源流出 贸易顺差的根源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因此贸易顺差意味着资源的流出。根 据其它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投资回报率往往较高, 但国内的储蓄却无法支撑短期内大量增长的投资需求,因此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收支应该表现为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账户顺差,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理想 模式,既利用外国资本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我 国却表现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在双顺差的格局下,经济资源为它国 所用,丽不是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居民的福利。 ( 3 ) 外汇储备激增 由于我国外贸长期处于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以火箭般速度窜升。美国经济学 家特早芬教授在其1 9 6 0 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总结了几十个国家 的历史经验,并得出结论说:一国的国际储备额应同其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 系,这个比例关系应以4 0 为最高限,以2 0 为最低限。一般认为,一囡持有 。参址机新订:“心对贸耪摩擦的中国功火,2 1 世纪经济报道 ( 沂 0 n l f f b i 】:2 0 0 5 f l 二7 月2 0 1 1 ) 的国际储备应能满足其3 个月的进口需要,照此计算储备额对进l j 的比率为 2 5 。1 2 0 0 5 年我国的进口额为6 6 0 1 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合理的国际储备应 为1 6 5 0 亿美元,而当年年末仅外汇储备就高达8 1 8 9 亿美元,这一方面加大了人 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加大了 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2 ( 四) 进口与经济增长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般认识,一国的进口往往被看作是收入流的一种漏出, 它将导致国内失业而不是经济增长。我国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内市场和管 理政策相对封闭,观念上直认为进口对于经济发展更多具有负面作用,如侵占 国内市场、冲击国内企业等,于是长期以来走的都是“重出口轻进口”的道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 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 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 进口有密切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 直接对经济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 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率 的提高。 l - 进口有助于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后发优势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通过技术设备引进缩短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实现赶超。我国传统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设备老化、产品 更新换代慢和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国内企业在短期内较快 地装备传统产业,加快了技术进步步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 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2 进口有助于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通过资本货品及中间产品的迸口,可以与我国 较为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较快地提高弱小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使之上规模、 上效益,形成支柱型产业。例如,我国的家电业在2 0 世纪9 0 年代以前,规模小、 成本高、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正是由于我国 大量地进口了国外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或生产线,使之迅速壮大起来,产品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 3 进口有助于提高国民福利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 物质文化需求,这也是确立进出口贸易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实行 鼓励出口丽限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更关注生产者利益而忽视了 消费者利益,限制进口直接降低了消费者福利。这在发展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因 为当时外汇非常紧张,珍贵的外汇必须首先用来进口资本品,但到一定阶段后, 1 参见帅矗必土编:目际金融对外鲐济贸易人学版sj2 0 0 2 勺:版,讹j l 】贝, 2 参见李德水:“2 0 0 5 年回民缫济继续保持、卜括较快艇艘” ( 访n 州帅l 】:2 0 0 6 j l2 5 1 1 ) 。 就妊须伞商考虑消费与生产的互动作用,并月更加重视放松进口管制以扩大进口 规模、降低进口成本,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 4 进口有助于出口 进口增长是出口竞争力提高和出口扩大的基本保证,只有适度的进口。才能 保证持续、稳定的出口,爿能使出口产品不断升级,从而具有国际竞争力。 ( 1 ) 进口是出口的保证 进口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供给瓶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 爿i 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进口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突破 资源和技术的约束,为发展经济开辟一条新道路。 ( 2 ) 进口有利于形成潜在的出口 人们的消费并不总是由国内的产品来满足的。如果没有进口产品,有些潜在 需求就得不到开发,难以形成实际的消费需求,也就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 种条件下,满足潜在需求的外国进口产品,就能够起到实现人们的潜在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消费质量,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由此 带动我国有关生产领域的变化,导致新的投资生产。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彩电、 手机等产业,开始时,我国的这些消费品都是进口的,然后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 产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开始大量出口,成为出 口大国。 ( 3 ) 进口带来外来竞争压力 通过国外产品和企业的进入,引进外来竞争,有利于打破我国长期存在的经 济和体制垄断,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晶质量,有利于培育新的出口 增长动力,形成有能力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的出口部门和竞争性产业,为我国的 持续出口打下基础。 五、结论 从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由“重出口轻进口”的外贸政策所导致的粗放 型出口增长正在走向极限,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及时转向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 要转交出口增长模式,即要从建立在低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以静态比较 优势为基础、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出口增长模式,向以动态比较优势的挖 掘培育为基础、以质的改善及出口产业结构的提升为本质的现代出口增长模式转 变,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要适度增加进口,尽侠建立进口战 略。适度增加进口是指在保证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加 大进口力度以保证国内经济、国际贸易长期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具体包括:增加国内短缺性资源和战略原材料的进口,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 亟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制定与产业政策相适应的进口战略。 本史通过定性和定最分析,对传统理论和分析方法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实证 分析,指了出口与进在不同时期对我困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这对于矿确看 s 和衡啭外贸对经济增妊灼贡献、提出新理论和新,j 法及l l i 确制定外贸政策其有 1 分啊- 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包群、i l :a l l 连等:“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 0 0 3 年第2 期。 2 陈冬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 0 0 1 年第6 期。 3 陈家勤:“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财贸经济 1 9 9 9 年第6 期。 4 贾金思:“论外贸进出1 :3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财贸经济) 1 9 9 8 年第6 期。 5 赖明勇:“中国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通过率的光电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金山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测试政治试卷
- 历史试题及答案绥化模拟
- 浔郡中学招生试题及答案
- 脑卒中的急救与处理试题及答案
- 激光焊接与检测技术相结合试题及答案
- 水泥机械专业试题及答案
- 空航乘务面试题及答案
- 河南教资作文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应对复杂问题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广告媒体投放分包合作协议
- 2024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卷
- DZ∕T 0187-2016 地面磁性源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威尼斯的小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主题二 小钱币大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专项复习
- 第5课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知识竞赛-中小学财务管理知识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工商业源网荷储一体化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T∕CACM 1333.4-2019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 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第4部分:小儿腹泻
- GB/T 43747-2024密封胶粘接性的评价胶条剥离法
- 2023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