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 ! 詈詈詈暑曼詈詈曼皇皇曼! ! ! 暑! 曼曼! ! ! n l mi i - 一m 鼍! ! 詈鼍皇鼍璺鼍暑! 鼍詈! 鼍! 皇鼍 中文摘要 戴震所牛活的雍正、乾隆两朝,学术已经发牛转型。一方面,宋明儒学所强 调的内圣诉求向经世致用、匡世救民的外王事功转变;另一方面,在清王朝文字 狱等高压政策之下,考据学成为显学。戴震的哲学思想是在批判宋明理学的基础 之上构建,亦是积极回应清代经世致用学术思潮的产物。本文拟在前贤的研究基 础之上,首先论述戴震“气化流行即道”的总体宇宙关怀,进而阐发戴震对血气 自然下的牛命本然之正的豁显,最后探讨戴震视野下的人牛价值之应然。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论文的弓l 言部分,首先简要叙述了学界对戴氏哲学思想的研究概况及本文之 基本立意。进而分析了戴震所处的时代和学术背景。明朝末年,学术重心由宋明 儒学所强调的内圣诉求向经世致用、匡世救民的外王事功转变。学者们开始质疑、 反思程朱理学治学空疏之流弊。尔后,清王朝实行高压政治和文化专制政策,文 字狱频兴,学者遂将其聪明才力用于诠释故训,究索名物。以文献订讹,名物制 度训诂为主要内容的的考据学成为显学。这一切都成为戴震哲学思想生发的前提。 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戴震气化流行下的总体宇宙图景。首先,在戴震的视 野之下,道是气化流行、生育万物的争生不息之历程,而非程朱所言之最高本体。 为了论证这一思想,戴震重新诠释了“谓之和“之谓”、“形而上”和“形而 下”、“太极 和“两仪”等范畴。进而,戴震以其分理思想彰显出多样性的全 新宇宙图景。在戴震看来,理即是气化流行过程中所生成的各种具体事物之间深 微不可见的区别,它使具体事物彼此相区分,因此,理也可以称为“分理”。戴震 的分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气化流行所塑造的宇宙万有皆有其不同于他物的 独特性,其物物相对的独特性透过分理得以彰显,并展现出宇宙万有在大宇宙气 化流行背景之下的存在价值。在宇宙万有之中,人足独特的存在。人由气化流行 所塑造,每一个体在获得其感性牛命的同时就会有血气,并展现为各种欲望。因 此,在戴震看来,理落实到社会人牛领域,又具有另一层涵义,理即是虬睛之不 爽失”。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戴震对血气自然下的牛命本然之正的豁显。首先, 在戴震看来,阴阳五行在气化流行、牛育万物之历程中,也分予了人与万物以彼 此相互区分之品性。与此同时,虽然人与万物之品性各异,f u 人物之性与阴阳五 行之气继承无隔,因此都是纯然至善的。其次,戴震认为,阴阳五行之气将不同 的才质赋予人和万物。他又在人之性皆善的基础上指出,天下古今之人的才质虽 各有所异,但亦有所相近之处,或纯正或清明,皆才之美者。最后,戴震不同意 理学家以气禀而来的才来解释现实之恶的做法,他以“习”释现实之恶,以“习” 来取代理学家“气质之性”的任务,从而否定他们将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的性二元论,进而否定理学家“性即理”说讲求超验之空疏。 论文的第二部分,阐发了戴震立足现实感性牛命存在的人牛价值期许。戴震 认为,人置身于大宇宙这一终极牛存家园,宜最佳实现每个人的牛命独特性,进 而实现整体社会人生下的和谐有序。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在修养功夫路向方 面有着“格物穷理”和“发明本心”的区别,但是,他们皆认为人性自足,皆从 天理或者本心获得了与圣贤一般无二的善性。其修养功大皆呈现出一种“复其初” 之路向。戴震则反对理学家的这一思想,主张以后天的问学进于神明之境。戴震 还认为,人之血气欲望是自然的,自然之血气欲望得到合理的满足而无几微之爽 失,便是必然。自然之人欲和必然之天理一体无隔,天理与人欲的森然对立并不 存在。戴震又着重论述了“礼”之思想,认为人之情感欲望必不可少,“礼”能补 其不足,制其太过,是和谐有序之整体社会人生的重要保证。他反对宋明理学家 所言之理欲之辨,认为理寓于欲。 论文的结语部分,对全文作了简要总结,并且指出了戴震对宋儒理欲之辨的 理解存在着偏差,并未悉中其肯綮。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戴氏偏颇之论的时代与学 术原因。 关键词:气化流行分理血气自然人生价值期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t h e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h a dt r a n s f e r r e d d u r i n gt h ey o n g z h e n ga n dq i a n l o n g d y n a s t yw h i c h d a iz h e nw a sl i v i n gi n f o rt h eo n eh a n d ,t h eq u e s to fi n n e rs a i n tw h i c h w a se m p h a s i z e db yt h e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b e c a m eo u t e rk i n g c r a f i ;f o rt h eo t h e r h a n d ,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b e c a m ep r e v a l e n tu n d e rt h ep r e s s u r eo ft h ew e n z i y u d a iz h e n s p h i l o s o p h yw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o nt h eb a s i so fc r i t i c i s i n gt h e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n di t w a st h ep r o d u c to ft h eo u t e rk i n g c r a f lt r e n do ft h o u g h ti nq i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 l y , t h i s t h e s i st a l k sa b o u t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q ii sd a o ”s e c o n d l y , i te x p o u n d st h e d i s p l a yo ft h ep o s i t i v en a t u r ei no u rl i v e s t h i r d l y , t h et h e s i se x p r e s s e st h ep r o s p e c to f h u m a nv a l u ew i t h i nt h en a t u r a ll i f e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t h e s i si sc o n s i s t e do ff i v ep a r t s a tf i r s t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g e n e r a ls t u d y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 d a iz h e n sp h i l o s o p h y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a n dt h e n ,i ta n a l y s e sd a iz h e n s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a c a d e m i ct h o u g h t s a tt h el a t e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h a d t r a n s f e r r e df r o mt h eq u e s t i n go fi n n e rs a i n tw h i c hw a se m p h a s i z e db yt h e 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oo u t e rk i n g c r a f l t h es c h o l a r sw e r es u s p e c i o u so ft h en e g e t i v e a s p e c to ft h en e o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e c a u s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h i g hp r e s s u r eo np o l i t i c s a n dc u l t u r e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s c h o l a r sd e d i c a t e dt h e i re n e r g ya n de f f o r tt o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w h i c hw a sp r e v a l e n td u r i n gt h a tt i m e t h e s ew e r et h ep r e c o n d i t i o no fd a i z h e n s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q ii s d a o w i t h i nd a iz h e n ss c o p e ,d a ow a st h ep r o c e s so f u n c e a s i n gg e n e r a t i o n i tw a sn o t t h e s u p r e m e n o u m e n o n d a iz h e nt a l k e da b o u tt h e c a t e g o r y o f “w e i z h i , z h l w e l , “x i n g e r s h a n g , x i n g e r x i a , t a i j i a n d “l i a n g y i ”a g a i n a n dt h e n , d a iz h e nd i s c u s s e dt h ea p p a r e n tv a r i o u s n e s si nt h ep r o s p e c to ft h en e wu n i v e r s eb y “f e nl i ”i nh i ss c o p e , l i w a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e v e r y t h i n gw h i c hw a sg e n e r a t e d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u n c e a s i n gg e n e r a t i o no fd a o a n d l i c o u l db ec a l l e d f e n l i t h eu n i q u em e a n i n go f f e nl i ”w a si nt h a ti tm a d et h ed i f f e r e n c ea n dt h ev a l u eo f e v e r y t h i n gw h i c hw a sg e n e r a t e di nt h ep r o c e s s9 fu n c e a s i n gg e n e r a t i o no fd a o h u m a n b e i n gw a st h em o s tp e t i c u l i a rb e i n g t h e yw e r eg e n e r a t e db yd a o t h u s ,e v e r y o n eh a 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e s i r ew h e ng e t t i n gh i sl i f e s o “l i h a da n o t h e rm e a n i n gw h i c hw a sc a l l e d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e v e r y o n e sd e s i r e ”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t a l k sa b o u tt h ed i s p l a yo ft h ep o s i t i v en a t u r ei no u r l i v e s w i t h i nd a iz h e n ss c o p e ,y i n y a n ga n dw u x i n gg a v ed e s i r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st o e v e r y t h i n gw h i c hw a sg e n e r a t e db yd a o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w h i c hw e r e d e r i v e df r o my i n y a n ga n dw u x i n gw e r eh o l y s c h o l a r s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i n t e r p r e t e de v i lb yc a i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 d a iz h e nb e l i v e de v e r y o n e sc a iw a sh o l yw i t h t h ep r e c o n d i t i o nt h a te v e r y b o d y sc h a r a c t e rw a sh o l y h ee x p o u n d e de v i lb yx iw h i c h s u b s t i t u t e d “q i z h i z h i x i n g w h i c hs c h o l a r so fn e o - c o n f u c i a n i s mc o n c e n t r a t e d a n d t h e n ,d a iz h e nd e n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u a l i s m w h a t sm o r e ,h ed e n i e dt h et h e o r y “c h a r a c t e ri sl i ”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t h e s i s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p r o s p e c to fh u m a nv a l u ew i t h i nt h e n a t u r a ll i f eb a c k g r o u n d d a iz h e nb e l i e v e dt h a tw es h o u l df u l f i l le v e r y o n e su n i q u el i f e a n da c h i e v et h eh a r m o n yo ft h ew h o l es o c i e t yi nt h eu n i v e r s e c h e n g z h u l i x u ea n d l u w a n g x i n x u eh a dd i f f e r e n c ei nt h ew a yo fb e i n gs a i n t b u tt h e yw e r es a m ew h e r e b o t h o ft h e mb e l i e v e dt h a t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h u m a nb e i n gw e r eh o l y t h e i rw a yw a st og ob a c k t ot h eo r i g i n a l b u td a iz h e nd i dn o ta g r e ew i t ht h e m h ei n s i s t e dt h a te v e r y o n em a k e p r o g r e s sb ya s k i n ga n ds t u d y i n g h ea l s ot h o u g h th u m a nb e i n g sd e s i r ew a sn a t u r a la n d t h ef u l f i l l m e n to fe v e r y b o d y sd e s i r ew a sn e c e s s a r y n a t u r a ld e s i r ea n dn e c e s s i t yc o u l db ee x i s t i n gi nh a r m o n y t h e nd a iz h e n d i s c u s s e d l i ”a n dh eb e l i e v e dt h a t “l i ”c o u l da c c o m m o d a t en a t u r a ld e s i r ea n d n e c e s s i t y o n l yb yd o i n gt h a tc o u l dw ea c h i e v et h eh a r m o n yo ft h ew h o l es o c i e t y h e a r g u e da g a i n s tt h ed e b a t eb e t w e e n l ia n dd e s i r e a tt h ee n do ft h et h e s i s ,t h ea u t h o rm a k eac o n c l u s i o na n dp o i n to u tt h a td a iz h e n m i s u n d e r s t o o dt h ed e b a t eb e t w e e nl ia n dd e s i r e a n dt h e n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t h er e a s o n w h y d a iz h e nd i dt h a t 4 k e yw o r d s :t h eq i sg e n e r a t i o n ,f e nl i ,d e s i r e ,t h ep r o s p e c to f h u m a n v a l u e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少岬_ 、i o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敝轹年新戳: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吉 寸口 ( 一) 学界研究之概况及本文之基本立意 戴震是十八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考据学家。学界对于戴震哲学思想的研 究已有了相当的深度,其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戴震哲学思想的诞生,到近代章太炎、梁启超和胡适三位学术界举足轻重 的人物给予了戴氏义理之学以高度评价,是第一阶段。众所周知,戴氏之学是清 代儒学重镇。但是,由于戴震“以理杀人”的批判太过锋芒毕露,与戴震同时代 的学者并不重视,甚至反感戴震的义理之学,他们所服膺的是戴氏考据之学。直 至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科学与哲学思潮涌入中国,学者在吸收其成果的同时 亦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戴氏义理之学因其对宋明理学的掊击而受到学者的 重视。身为革命派的章太炎称:“叔世有大儒二人,一日颜元,再曰戴震。持 术虽异,悉推本于晚周大师,近校宋儒为得真。”曾是改良派的梁肩超说:“其 志愿确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其哲学之立脚点,真可称二千年一大翻案。其 论尊卑顺逆一段,实以平等精神,作伦理学上一大革命。其斥宋儒之糅合儒佛, 虽辞带含蓄,而意极严正,随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 疏证) 实三百年间 最有价值之奇书也。”在中西文化论战中主张全盘西化的胡适认为:“戴震的哲学, 从历史上看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说是新理学的建设,一哲学 的中兴。” 正是由于这三位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的高度评价,戴震的义理之学 地位开始日渐r n i 显。 新文化运动以降至二十世纪8 0 年代,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者对戴 氏义理之学的研究多体现于哲学史著作的章节中。例如,冯友兰先牛指出:“他是 一位唯物丰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学的尖锐而深刻的 批评,这是他的科学知识的结晶,同时也是当时工商业者的意识在思想界的反映。” 章太炎:章太炎令集第四册太炎文录初编说林i :,卜海人k 版社,1 9 8 5 年9 月版,第1 1 8 _ ! j r 梁启超:消代学术概论,江苏文艺版社,2 0 0 7 年4 月版,第4 2 4 3 贞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l o 月版,第6 l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岱年先牛在中国哲学大纲中从“气论”和“理与欲”等方面讨论了戴震的 哲学思想,并认为:“在清代,启蒙性质最鲜明的思想是戴东原的学说,他严肃地 批判了当时满、汉统治者以理杀人的残酷行为,+ 指出所谓理已经成为忍而 残杀之具。他着重地指出道德与情欲的密切关联,他的学说反映了人民反对 奴役的情绪。” 从上世纪9 0 年代至今,是戴震哲学思想研究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文 革等政治背景对学术的影响已愈来愈淡,学者纷纷从哲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对 戴震哲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海外学者余英时著有 论戴震与章学诚 ,台湾学者丘为君著有戴震学的形成,两人从历史学角 度详尽地讨论了戴氏思想。 综上可见,诸位专家学者对戴震的哲学思想研究投入了大量心血与精力,这 些为我们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学者对戴震哲学的研究工作 往往是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开展的。比如,胡适等人对戴氏义理之学的褒扬是为 其特定丰张服务的,胡适说:“我们关心中国思想的前途的人,今日已到了歧路之 上,不能不有一个抉择了。我们走哪条路呢? 我们还是好高而就易,甘心用内 心生活精神文明一类的揣度影响之谈来自欺欺人呢? 还是决心不怕艰难,选 择那纯粹理智态度的崎岖山路,继续九百年来致知穷理的遗风,用科学的方法来 修正考证学派的方法,用科学的知识来修正颜元、戴震的结论,而努力改造一种 科学的致知穷理的中国哲学呢? 尔后,学者的研究工作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时 代的影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倾向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来审视戴氏义 理之学。有鉴于此,笔者试图抛开门户之藩篱与学术之偏见,将戴震的哲学思想 置于儒学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戴震的哲学思想做一番梳理与探析。本文首先论 述戴震的总体宇宙关怀,以i n j 显戴震气化流行视野之下多样性的全新宇宙图景。 进而,以戴震的总体宇宙关怀为依据,阐发戴震对血气自然下的生命本然之正的 豁显,并着重分析了其性善才美思想与理学家性善才恶说的不同及其根源所在。 本文的最后一章,探讨了戴氏立足现实感性牛命存在的人生价值理想。 冯友兰:巾i 词哲学史新编,人民版社,1 9 9 9 年2 月版,第3 7 3 页 张岱年:巾l l j 哲学人纲,江苏教育版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2 页 余焚时的论戴震与章学诚t t 初版t - 1 9 7 6 年,但是他的研究j :作并未受到l 蜀内政治闪素的影响,故 笔者暂将他的研究成果置丁第二阶段。 胡适:戴东原的哲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1 0 月版,第1 3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戴震的时代与学术 十八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在这繁盛而又短暂的时代 中,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崛起。同时,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成果 和哲学思潮不断涌入中国。这些对思想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牛了巨大的影响。 甲申之变以后,学者们开始质疑、反思程朱理学治学空疏之流弊。明朝末年, 学术重心由宋明儒学所强调的内圣诉求向经世致用、匡世救民的外王事功转变。 学术界也涌现出大批诸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提倡经世实学的思想 家。出于巩固清王朝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为统治者所提倡利用,成为官方正统 哲学。与此同时,清王朝实行高压政治和文化专制政策。兴起于顺治年间的“文 字狱”,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愈加严酷。对此,梁肩超有云:“由于诸大师之 志存匡复,诸大师始终不为清廷所用,固已大受猜忌。其后文字狱频兴,学者渐 惴惴不自保,凡学术之触时讳者,不敢讲习。然英俊之士,其聪明才力,终不能 无所用也。诠释故训,究索名物,真所谓于世无患,与人无争。”康雍乾历朝统 治者又比较重视编纂和汇刻各种典籍。当时诸如王昶、朱筠等人,既是著名学者, 又是政府要员,皆热心创办书院经舍,主持编纂书籍。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以文 献订讹,名物制度训诂为丰要内容的的考据学成为显学。这切都成为戴震哲学 思想牛发的前提。 戴震( 公元1 7 2 3 1 7 7 7 年) 字慎修,又字东原,是中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思想 家和考据学家。他对文字、音韵、训诂、经学、史学、天文、历法和地理皆造诣 极深。但是,东原并不拘泥于此,他更强调对经典背后义理的理解和把握,而主 张“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圆的治学方法。东原是清代考据学的 标志性人物,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却是哲学上的建树,这也是东原超迈其他乾嘉学 者的晟大原因。戴震的哲学著作主要有法象论、原善三卷、孟予私淑录、 答彭进士允初书和孟子字义疏证等等。其中,写于1 7 7 7 年的孟子字义 疏证最为精善,是一部集戴震哲学之大成的著作。戴震在给弟予段玉裁的信中 称:“仆牛平著述最大者,为孟子字义疏证一书,此正人心之要。今人无论正 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江苏文艺 版社,2 0 0 7 年4 月版,第3 l 页 ( 清) 戴震:戴震文集卷九,与是仲明论学书,巾华书t t ,1 9 8 0 年1 2 月版第1 4 0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邪,尽以意见误名之日理,而祸斯民。故疏证不得不作。” 戴震最早对朱熹之语提出质疑,恐怕要追溯到他十岁之时。段玉裁称:“先牛 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深矣。就傅读1 亏;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i 授大 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予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 知为曾了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日: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 日: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 日: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 矣? 日: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日:此非常儿 也。”雍正十年,戴震是年仅十岁,且刚学会说话,即能发问令塾师无法应答。 可见,戴震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的风格从孩童之时已经形成,这对其日后治学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戴震十六、七岁以前,读书每一字必求其义。塾师不能尽释, 便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授戴震。戴震“大好之,三年尽得其节目。又取尔 雅、方言及汉儒传、注、笺之存于今者,参伍考究,一字之义,必本六书, 贯群经”固。戴震也尝谓段玉裁日:“余于疏不能尽记,经、注则无不能倍诵也。” 锄戴震自早岁便稽古好学,博闻强识。十二经注疏卷帙浩繁,戴震于经、注皆 能背诵。少年时所作的功夫,为他以后的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乾隆七年, 戴震二十岁,拜大儒江永为师,此后学术益精进。戴震三十三岁时受族豪迫害, 脱身入京。却亦因此为机遇结识了纪昀、钱大听、朱筠等学术名流。同时,戴震 因其博综淹贯的学识而“声重京师,名公卿争相交焉” 。戴震在五十一岁时受召 入京,充四库馆纂修官。但是他一牛屡试不第,在五十三岁之时,才由乾隆赐同 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戴震一生殚心于学术,巨细毕究,本末兼察。即使 到晚年他患严重脚疾,久治不愈,却愈加耕耘不辍。甚至于一年中屡屡更换镜片, “最后鬻眼镜者日;此老光之最者,过此无可换矣 。东原之勤勉可见一斑。 乾隆四十二年,戴震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北宋张载曾有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的区分。程颐亦有学术之分,他说:“古之 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日文章之学,二日训诂之学,三日儒者之 ( 清 ( 清 mi : j 日一l : ( 清 ( 清 8 戴震 戴震 裁震 戴震 戴缆文集 戴震文集 戴震文集 戴皮文集 附录 附录 , 附录 附录 戴东原先生年谱 戴东原先生年谱 戴东原先生年谱 戴东原先生年谱 中华- 5 局 中华 5 局 中i 仁j 1 5 硒 中f 挣 5 局 9 8 0 年 9 8 0 钲 9 8 0 年 9 8 0 证 月版 月版 月版 月版 第2 4 1 页 第2 1 6 页 第2 2 1 贞 第2 4 4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戴震亦将学术三分:“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 有三;或事于理义,或事于制数,或事于文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可 以看出,戴震将古今学问分为义理、考据和文章三类。三者中文章之学为末节。 义理和考据孰轻孰重,戴震的态度存在着一番转变。 余英时先牛将戴震一生的心路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戴震1 7 5 7 年游 扬州会晤惠栋之前。此阶段中戴震从事于考证之学,自己在义理方面尚无心得, 并未深感程朱义理与孔、孟、六经有歧。因此以义理为第一义,并欲以考据扶 翼程朱义理。第二阶段则大约到1 7 6 6 年原善扩大之三卷本成稿之时。此一阶 段戴震受当时考证运动激荡最甚,且其观点也最接近惠栋一派。戴震自家之义理 已经初步到手,对于宋儒之义理为一笔抹杀之词。无形中就将考据提高到与义理 相等的地位。第三阶段,戴震重新确立义理的地位,指出:“义理即考核、文章二 者之源也,义理又何源哉? 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 但是在方法论上, 晚年的戴震只有比早年更尊重考证。且戴震已断定宋儒并没有真正得到孔、孟、六 经之义理。学者亦多以余英时先生之言为是。 ( 宋) 程颗,程颐:二_ :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华 5 局,2 0 0 4 年2 月版,第1 8 7 页 ( 清) 戴震:戴震文集卷几,与方希原 ;,中华书局,1 9 8 0 年1 2 月版,第1 4 3 贞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l s 店,2 0 0 0 年6 月版,第1 3 5 1 3 6 贝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气化流行下的总体宇宙 在中国古代先哲的视野之下,人与大宇宙息息相通,大宇宙是人乃至宇宙万 有的终极安立、实现之域。他们大多确立各自的总体宇宙关怀,并以此为依据, 阐发人牛价值之本然与应然。戴震亦创造性地吸收转化了中国传统的气化观念, 构建了其气化流行下的总体宇宙图景。 ( 一) 气化流行视域中的道与物 “气”之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中占有极重要地位。许多哲学 家著书立说,来研究和探索关于“气”与“气化”的问题,以冀求宇宙与牛命之 奥秘。关于阴阳二气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国语周语中的记载:“夫天地之 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 震。”回太史伯阳甫认为,阴阳二气充盈于天地之间,且阴阳二气的“伏”与“迫” 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并以此联系到西周的必然灭亡。学者曾振宇指出,这是“气” 由一普通字词蜕变、升华而为哲学概念的开端。在先秦诸予百家的思想争鸣中, “气”被逐步赋予了宇宙发生论的内涵。例如:管予四篇中指出:“凡物之精, 此则为牛,下牛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 人,是故名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 周易系辞上亦有“精气为物” 的表述。两汉时期,气论思想得到进一步 深化。西汉大儒董仲舒指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 五行。 他认为,天地之气先凝合为一,然后分化出阴阳、四时和五行。董仲舒 还以气来论证他的“天人同类”思想,他称:“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 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也。” 尔后,东汉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的宇宙生成论, 认为万物皆禀受天地之气而乍。 ( 春秋) 左匠明:l q 语( i :册) ,周语i :,一卜海古籍版社,1 9 8 8 年5 月版,第2 6 页 曾振+ j j :巾le l 气论哲学研究,1 1 1 东人学版社,2 0 0 1 午1 0 月版,第2 7 页 黎阳风撰;梁运扛整理:管子校注( 巾册) ,巾o # f5 局,2 0 0 4 年6 月版,第9 3 1 页 周振由:周易译淀,巾华l sj n j ,1 9 9 1 年4 月版,第2 3 3 贝 ( 清)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巾o # f0 局,1 9 9 2 年1 2 月版。第3 6 2 页 ( 清)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 f 5 局,1 9 9 2 年1 2 月版,第3 4 1 页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传统的气论经过传承积淀与创新超越,至北宋张载而集大成。北宋五子 之一的张载,建立了宏大的气化论哲学体系。他称:“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 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又云:“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 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 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己而然也。” 在张载看来,太虚无形无象,是气的本然状态。太虚之气凝聚而成万物;万物 消亡,散而复归于太虚。聚散只是太虚之气的两个不同状态而已,“犹冰凝释于水” ,其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北宋五子之中的二程兄弟和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亦多 论气,但其言气皆是以“理 或“道”为前提的。张岱年先牛曾指出:“北宋时张 了讲气论,而不曾得到传人。同时的二程予则讲理气论,张了的学术更为二程所 掩。于是理气论大盛,而气论衰微。 固气论思想经过明代罗钦顺和王廷相等人的 接续,在明清之际的哲学大师王船山那里再次高扬。王船山指出:“气者,理之依 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叙条理,精密变化而曰新。” 又云:“理 只是以象二仪之妙,气方是二仪之实。健者,气之健也;顺者,气之顺也。天人 之蕴,一气而矣。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脱孤立之理也。” 王船山改 造了程朱的理气说,认为理气虽然相互依存,但是气是更为根本的存在,理为气 所统摄,是气之妙用。王船山之后建立精密气化论哲学体系的大儒,当推戴震。 在气化论思想方面,戴震与王船山一样,以张载为宗。他说: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戴震“道即气化流行 之观点是对张载“由气化,有道之名” 思想的继承。 在张载的视域下,太虚即气,“道”则是太虚之气化生万物的自然而然之历程。戴 震亦将“道”看作是一种宇宙大化流行的生生不己之过程。戴震非常推崇张载的 气化论思想,他说: 独张子之说,可以分别录之,如言由气化,有道之名,言化,天道, ( 宋) 张拔:张绒集。订i 蒙太和篇,中华书局。1 9 7 8 年8 月版,第7 页 l 司j : ( 宋) 张载:张载集,正蒙太和篇,中华 s 局,1 9 7 8 年8 月版,第8 贞 张岱年:巾i i j 哲学人纲,江苏教育 i j 版社,2 0 0 5 年4 ,l j 版,笫9 4 页 ( 明) 千夫之:船f f i 思f u j 录,f :海山籍m 版社。2 0 0 0 年1 2 月版,第4 9 页 ( 明) 千夫之:读川i5 人个说卷 。( 卜册) ,中华f0 局,1 9 7 5 年9 月版,第6 6 0 页 ( 清) 戴震:藏皮集,孟子字义疏证卷巾,1 :海山籍版社,1 9 8 0 年5 月版,第2 8 7 页 ( 宋) 张绒:张绒集,l i 三蒙太和篇,中华书局,1 9 7 8 年8 月版,第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言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此数语者,圣人复起,无以易也。 虽然戴震的气化观念传承自张载,t u 是戴震不言“太虚”。而且,张载之气化是 个聚散屈伸、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戴震“言气,不言聚散屈伸,只言生牛”。 戴震在其早期哲学作品法象论和原善三卷中还强调了气化流行中“息” 的一面,他说: 动而输者,立天下之博;静而藏者,立天下之约。博者其生,约者其息;生 者动而时出,息者静而自正生则有息,息则有生,天地所以成化也。 可以看出,这里的“息”,并不是绝对的静止,而是一种静中有动的状态。“息” 之状态下隐而不彰的神妙变化亦是万物生生不己这一大历程的一部分。戴震用动 静、输藏、博约和牛息这些相对应的概念来阐述道气化流行、字牛不已之历程。 戴震还把儒家的传统概念“仁义礼”赋予了天道生牛的内涵。他在原善 中指出: 生生者,仁乎。生生而条理者,礼与义乎。 又云: 是故生生之谓仁,元也;条理之谓礼,亨也;察条理之正而断决于事之谓义, 利也;得条理之准而藏主于中之谓智,贞也。 在戴震的视野之下,天道发育流行,生生不息的气化过程即是“仁”;同时, 这一过程在“礼义”的维护之下,又是有理可循,有条不紊的和谐有序之历程。 戴震以生生释仁,并非首创。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周敦颐在通书中指出:“牛, 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对于儒学由汉唐所 注重的礼乐教化向宋明所强调的内在自觉的转型,周濂溪是承前肩后的关键性人 物。他以生释仁,将仁义与御物证民相并提的观念保留着汉唐经学的礼乐教化理 念。程颢将天理与仁相贯通,强调仁体作为心性本体的内涵,他说:“万物之牛意 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朱熹亦日“天地以生物为心”。 强 ( 清) 戴震:戴震集,孟子字义疏订卷f :,f :海d i 籍版丰十,1 9 8 0 年5 ) - q 版,第2 8 4 页 张岱年:巾| 1 4 哲人纲。江苏教育版社,2 0 0 5 年4 月版,第1 0 1 贝 ( 清) 戴震:藏嶷集。原葺卷i :,上海占籍版社,1 9 8 0 年5 月版。第3 3 1 页 同t - ( 清) 戴震:戴震集,原蕾卷i :,l :海占籍版社,1 9 8 0 年5 月版,第3 3 3 页 ( 宗) 周敦颐:周子通i5 ,l :海t | j 簸j l :版社,2 0 0 0 年1 2 月版,第3 6 贞 ( 宋) 程颗程坝:程集,河l 柯程氏遗l5 卷i ,中华f5 局,2 0 0 4 年2 月版,第1 2 0 页 ( 宋)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 第。册) ,巾华 s 局,1 9 8 6 年3 月版,第4 贞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调牛生之理即天地之仁心。 理学家大都秉持一种易学视野下的宇宙论,他们认为,宇宙总体是和谐有序 且生生不息的。毫无疑问,戴震“道即气化流行,牛牛不息”之说仍是一种易学 视野下的宇宙论。但是,戴震在继承这一思想的同时,又对理学家的宇宙论作出 了系统的质疑与批驳。 在理学家二程朱熹那里,道是生化宇宙万有的形而上之最高本体,气是形而 下的。他们的根据来自于被视为大道之源、五经之首的周易。东原指出: 易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程子云:“惟此语截得上下 最分明,原来止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后儒言道,多得之此。朱子云:“阴 阳,气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阴一阳者,理也,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谓也。” 朱子此言,以道之称惟理足以当之。 大程认为,唯有易传系辞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话将形而上与形而下分得最为清楚,道是形而上的终极的存在。朱熹继承了 大程的这一观点,认为道即理,道是超越万物的形而上之最高本体。 既然在戴震的宇宙论中,道是气化流行、生育万物的生生不息之历程,而非 程朱所言之最高本体,那么戴震如何理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话呢? 在这里,戴震作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解读。 首先,戴震对“渭之和“之谓”这两个词作了区分,他说: 古人言辞,“之谓”、“谓之”有异:凡日“之谓”,以上所称解下,如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为性、道、教言之,若日性也者天 命之谓也,道也者率性之谓也,教也者修道之谓也;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则 为天道言之,若日道也者一阴一阳之谓也。凡曰“谓之”者,以下所称之名辨上 之实,如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此非为性教言之,以性教区 别“自诚明”、“自明诚”二者耳。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本 非为道器言之,以道器区别其形而上形而下耳。 依戴震之见,“之渭”就是用上面的内容来称呼解释下面的词句。因此,“一 阴一阳之渭道”可以理解为“道是一阴一阳”,换言之,道即是阴阳二气的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众机油知识培训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2氧气的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 百分数第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 苏教版
-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三 太阳能教学设计 (新版)苏科版
- 彩钢板设计培训
- 出国参展展前培训
- 餐饮成本管理培训课件
- 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 6 有余数的除法第4课时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主题三:红色之美 第16课《乡村振兴-战旗村的崛起》(教学设计)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高清版)TDT 1067-2021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
- 民宿服务培训课件
- 公路养护安全意识培训
- 2025年4月自考00808商法押题及答案
- 铁路专用线设计规范(试行)(TB 10638-2019)
- ISO 45003-20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安全-社会心理风险管理指南(中文版)
- 三年级语文 写通知(全国一等奖)
- 2024年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边坡岩石锚喷支护设计方案
- 起重机机械金属结构
- 自然教育课程的追寻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