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pdf_第1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pdf_第2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pdf_第3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pdf_第4页
(光学工程专业论文)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8 7 8 9 6 2 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由于其具有快捷、安全、舒适、高效的特点,已 成为现代轨道车辆的发展趋势。动车组自身都带有动力,因此转向架结 构比拖车转向架更为复杂。作为主要承载部件的动车转向架构架,其结 构的安全可靠性是动车组研发中的关键项点。国内对动车组的研制开始 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与国外相比在设计规范、制造工艺、运用环 境等方面还缺少成熟的经验。 本论文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动车组转向架 的发展及现状,研究了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特点;构架强度的计算 和试验工况以及动应力测试等内容;同时,还总结了电动车组转向架开 发研制中的经验教训。这对未来高速动车组的研制有一定借鉴作用。 研究表明,加强对减振器座、制动吊座、扭杆座等支吊座的运用工 况的研究,补充和完善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的强度计算和试验规范等,都 是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需要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动车组、转向架、构架、强度研究 a b s t r a c t p o w e rd e c e n t r a l l z e de muh a sb e c o m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o f m o d e m r a i l w a yr o l l i n gs t o c kw i t hi t sr a p i d ,s a f e ,c o m f o r ta n dh i g he 伍c i e n tf e a t u r e s a sap o w e r e du n i t ,e m u sb o g i ei sm o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t h a nt r a i l e r b o g i e a c c o r d i n 9 1 yt h es a f e t yo fb o g i ef r 锄e ss t r u c t u r eh a sb e e nt h ek e yp o i n ti n e m u r e s e a r c h &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r t i n gi nt h em i do f9 0 s ,r & do fe m ui n c h i n al a c k sm a t u r ee x p e r i e n c ei nt h ef i e l do fd e s i g nc r i t e r i a ,m a n u f a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o p e r a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s t h i st h e s i sc o m p a r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m ud o m e s t i ca n da b r o a d , a n a l y s i s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b o g i ef - r a m e ,s t r e n g t h e nc a l c u l a t i o n ,s t r e n g t h e na n d s t r a i nt e s t i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p r a c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t ob eu s e df o rr e f e r e n c eo f t h ef u t u r eh i g hs p e e de m u c o n c l u s i o n :f o rt h es a f eo p e r a t i o no fe m u ,r e i n f o r c et h e o p e r a t i n g s t u d yo fh a n g e r s1 i k ed a m p e rs e a t s ,b r a k ec y l i n d e rh a n g e rs e a t s ,t o r s i o nb a r s e a t s e t c ,p e r f e c tt h es t r e n g t ha n a l y s i sa n dt e s tc r i t e r i ao fm o t o rb o g i e f r a m e k e yw o r d s : e m u ,b o g i e ,b o g i ef r a m e ,s t r e n g t ha n a l y s i s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1 高速动车组的兴起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之间的人员和物 资交流f 1 益频繁,对城际间快速交通的需求显著增长。铁路作为一。种经 济、安全、大运量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各个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具有关 键性的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铁路遇到了航空和高速公路的严峻挑 战,促使各国铁路进行内部的体制改革和运输手段上的技术创新。 1 9 6 4 年1 0 月1 日,日本o 系动车组在东京一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 上开通商业运营,最高时速2 l o 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速铁路系统。 新干线所创造的优良的运营业绩,扭转了铁路运输走向夕阳产业的命运, 为各国开发高速铁路技术注入了新的动力。日本先后研发了1 0 0 系、2 0 0 系、采用交流牵引系统的3 0 0 系、e 1 、e 2 、e 3 、e 4 等新型动车组,最 高运营速度也提升到2 7 5 k 州h 。1 9 9 7 年3 月2 2 日采用主动悬挂设计的 5 0 0 系动车组开始运行,其最高时速达到3 0 0 k m h 。由于受东海道线路 条件和成本的影响,5 0 0 系并没有被推广使用,批量生产的是1 9 9 9 年投 入运营的7 0 0 系。最新的8 0 0 系动车组也已于2 0 0 4 年在九州岛开通运行。 继日本之后,法国积极进行高速铁路技术的开发,1 9 7 2 年t g v 0 0 1 试验列车在试验中速度超过了3 0 0 k m h ,1 9 8 1 年2 月第一代t g v _ p s e 创下了3 8 0 k m h 的世界记录,同年9 月在巴黎一里昂之间进入商业运营, 最高运营速度为2 7 0 k m h ,成为欧洲第一条高速铁路。1 9 8 9 年法国第二 代高速列车t g v - a 在大西洋线上将最高运营速度提升至3 0 0 k m ,1 1 ,并在 1 9 9 0 年5 月1 8 日创下了5 1 5 3 k m h 的世界铁路交通速度记录。1 9 9 4 年 “欧洲之星”在伦敦至布鲁塞尔间开行,t h a l y s 将巴黎、布鲁塞尔、 科隆、阿姆斯特丹连在了一起。1 9 9 7 年第三代t g vd u p l e x 双层列车以 高定员的特点投入运营,在速度、乘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上达到了顶峰。 法国t g v 列车的成功运营,促使德国加快了高速列车技术的研发, 1 9 8 8 年5 月i c e 。v 试验列车创造了4 0 6 9 k m h 的世界纪录。1 9 9 1 年汉诺 北京交通,i 学工程硕士论文 威一乌兹堡及曼海姆一斯图加特间的高速路线兴建完成,i c e l 高速列车 开始进入商业运转,其最高营运速度可达2 8 0 k m 1 1 。1 9 9 6 年i c e 2 高速 列车开始投入运营,它由两个短编组列车构成,可根据运营需要进行分 离或合并。德国在2 0 0 0 年推出了新型动力分散的i c e 3 高速动车组和i c t 摆式电动车组,2 0 0 1 年又将i c e t d 内燃摆式动车组投入服务,扩大了 高速铁路的运营范围。 西班牙将引进的t g v 列车命名为a v e ,于1 9 9 2 年4 月开始在马德 里至塞维利亚间之进行商业运转,最高营运时速为3 0 0 k m ,i l ,大大改善 了西班牙中部到南部的交通情况。2 0 0 1 年西班牙又订购了动力分散的 v e l a r oe 和动力集中的t a l 9 0 3 5 0 各1 6 列,最高时速达3 5 0 k m m 。在 引进高速铁路之前,西班牙传统上特有的旅客列车为采用摆式技术的 t a l g o ,最高营运速度为2 0 0 k m ,h 。 意大利在1 9 8 8 年采用e t r 4 5 0 摆式列车开通了罗马至佛罗伦萨约 2 4 0 公里长的高速铁路新线路段,其最高运营时速可达2 5 0 k m 1 1 。1 9 9 6 年在米兰至罗马间开始启用新型动力集中式高速列车e t r 5 0 0 ,此型列 车并没有采用意大利传统的摆式技术,其最高运营速度可达3 0 0 k m h 。 从日本的新干线7 0 0 系、德国的i c e 3 到法国正在研制的t g v 新一 代产品a g v ,这些新研制的高速列车全部采用了动力分散模式、轻量化 铝合金车体和v v v f 交流传动系统。根据欧洲铁路联盟新标准,符合欧 洲国际高速铁路网联运车辆的轴重须小于1 7 t 。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已 成为国际上新型高速列车的发展趋势。 1 2 国外典型高速转向架概况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铁路进入了高速化的新时期。世界 各国在发展高速列车时均在高速转向架上投入了很大精力,但目前只有 少数国家的转向架运营速度能够达到或超过3 0 0 k m m 。其根本原因在于 当提高车辆速度的同时,保持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运行速度超过2 5 0 k m h 的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典型代表有法国t g v 列车的y 2 3 1 、y 2 3 7 ,德国i c e 列车的m d 5 3 0 、s g p 4 0 0 和s f 5 0 0 ,日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本新干线3 0 0 系的t d t 2 0 3 、t r 7 0 0 1 ,5 0 0 系的w d t 2 0 5 和7 0 0 系的 t d t 2 0 4 、t r 7 0 0 2 。表1 一l 为典型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参数。 1 2 1 法国高速转向架 法国第一代高速列车巴黎东南线t g v - p s e 的动车采用y 2 3 0 型 转向架,拖车采用y 2 3 1 型转向架。第二代大西洋线t g v _ a 的拖车采 用y 2 3 7 型转向架( 见图1 1 ) 。第三代双层客车t g v - 2 n 和欧洲之星的 拖车采用y 2 3 7 a 型转向架。 y 2 3 7 型转向架是在y 2 3 1 型转向架基础上改进的,取消了踏面制 动装置,一系悬挂改为转臂式。y 2 3 7 型转向架在一系悬挂装有一个线 性液压减振器,大大改善了转向架动力学性能。y 2 3 1 型转向架当初摇 枕弹簧采用螺旋弹簧是因为当时试验的空气弹簧未能取得理想刚度。装 用螺旋弹簧后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诸如车辆间振动相互干扰、转向架振 动易于影响车体振动等。y 2 3 7 型转向架摇枕弹簧改用s r l 0 型高柔性 空气弹簧后,平稳性有了很大改善。 y 2 3 7 a 型是y 2 3 7 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为减轻自重,将原有钢 制的空气弹簧储风缸改为铝制的,并使其不再传递垂向载荷,以减小缸 壁应力;将一根抗侧滚扭杆增加到两根,每根扭杆与一个车端的两侧相 连接。 图l 一1 法国t g v y 2 3 7 型转向架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表1 1 典型高速客车转向架主要参数对比 动车t d t 2 0 4 转向架型号 w d t 2 0 5 s f 5 0 0y 2 3 7 a 拖车t r 7 0 0 2 使用车辆日本7 0 0 系日本5 0 0 系德国i c e 3法国t g v 一2 n 最高速度 2 8 53 0 0 3 3 0 ( 设计速度) 3 0 0 f k m 1 1 ) 使用年份 2 0 0 01 9 9 7 1 9 9 91 9 9 5 轴重 1 1 3 t 1 1 2 t1 6 1 5 t1 7 t 自重( t ) 6 5 动9 2 拖7 5 7 o 轴距( m m ) 2 5 0 02 5 0 0 2 5 0 0 3 0 0 0 轮对 由8 6 0 中7 9 0巾8 6 0 巾7 9 0 中9 2 0巾9 2 0 中8 5 0 踏面形式 圆弧踏面 圆弧踏面圆弧踏面 锥形踏面 圆导筒式r 螺旋弹簧转臂式转臂式转臂式 轴箱定位 + 圆筒橡胶) 无摇枕,自由膜式无摇枕,自由膜无摇枕,自由膜无摇枕,空气弹 车体支持方 空气弹簧与车体直式空气弹簧与车式空气弹簧与簧与车体端部直 式 接联结体直接联结,车体直接联结接联结 二系横向跨 2 6 0 02 6 0 0 距( m m ) 牵引装置单拉杆牵引单拉杆牵引双拉杆牵引双拉杆牵引 再生、盘形、盘式涡 再生、盘形、磁 制动方式 再生、盘形盘形 流道 平行万向轴+ 齿轮装平行万向轴+ 齿平行万向轴+ 齿 驱动方式 置 轮装置轮装置 4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1 2 2 德国高速转向架 德国城间高速列车i c e 是德国现代铁路技术的代表作,其配套的高 速客车转向架也因此而天下闻名。i c e 列车目前共发展了三代。i c e l 拖车采用m d 5 3 0 型转向架、i c e 2 拖车采用s g p 4 0 0 型转向架、i c e 3 采 用s f 5 0 0 型转向架( 见图1 2 ) 。 s f 5 0 0 型是德国i c e 家族的最新成员i c e 3 采用的转向架。i c e 3 要求最高运行速度3 3 0 k 州h ,为此每吨质量的功率要从i c e l 的l o k w t 增加到2 0 k w t ,同时要求最大轴重不超过1 7 t ,所以i c e 3 采取了动力分 散的方式,全列车中动力转向架和非动力转向架各占5 0 。动力转向架 和非动力转向架的开发由s g p 公司和a d 仃a n z 公司联合完成。 转向架构架为箱形焊接结构,由两根中间为凹形的侧粱组成,二系 悬挂为加有橡胶堆的空气弹簧,并装有抗侧滚扭杆和抗蛇行减振器。一 系悬挂是螺旋弹簧加垂直减振器,用单侧的拉杆定位。动力转向架上装 有轮装式盘形制动,非动力转向架上每轴装三个制动盘。 图1 2s f 5 0 0 型动车组转向架 1 2 3 日本高速转向架 日本新干线高速旅客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客运列车。自1 9 6 4 j e 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年以来,经历了四代:o 系为第一代,1 0 0 系为第二代,3 0 0 系为第三代, 5 0 0 系、7 0 0 系为第四代。 新干线电动车组全部采用动力分散方式,其理由是:( 1 ) 减小轴重, ( 2 ) 为频繁加速对各节车提供电力。因此最早的o 系列车全列均为动车, 所有转向架均为动力转向架,后来的1 0 0 系、3 0 0 系和7 0 0 系才有拖车 转向架。 5 0 0 系转向架型号是w d t 2 0 5 ( 见图1 3 ) ,仍采用无摇动台、无摇枕、 无旁承的三无结构,其结构基本上与w d t 9 1 0 1 型相似。转向架轴距 2 5 0 0 m m ,中央空气弹簧横向跨距2 6 0 0 m m ,轮径8 6 0 7 9 0 m m 。在w 1 n 3 5 0 试验车上曾试验过三种轴箱定位,其性能无大差异,设计时从维修工作 简便性作为着重点,决定采用转臂式。动车转向架轴重为1 12 t ,白重仅 6 5 t ,采用了空心轴和铝制转臂等减重措施。5 0 0 系动车组部分转向架上 首次采用了主动和半主动悬挂系统。 立 t 富 图1 35 0 0 系w d t 2 0 5 型动车转向架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1 2 4 高速转向架发展方向 由上述典型高速转向架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参数可以看出高速转向架 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 采用无摇枕结构。使结构简洁,重量轻,无磨耗,易维护。 ( 2 ) 进行强度分析和优化,并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实现轻量化,减轻 转向架自重特别是簧下重量,降低轮轨冲击。例如:空心车轴、铝合金 齿轮箱和轴箱。 ( 3 ) 通过动力学软件分析和相关结构试验,优化悬挂参数,实现参数的 非线性控制,兼顾高速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 ( 4 ) 采用主动和半主动悬挂装置,提高高速列车的舒适性。 ( 5 ) 开发转向架故障自动诊断系统,实时监测转向架运行状态,及时发 现隐患,实现按状态检修,降低全寿命成本,保证高速运行的安全。 1 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动车转向架与拖车转向架相比,增加了牵引电机和齿轮箱等驱动装 置,采用了紧凑型单元式基础制动装置,结构布置更加复杂;侧梁和横 梁上设有各种吊座,受力工况更加复杂;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振动加 速度和频率也明显增加,零部件疲劳的问题更加突出;动车组在持续高 速运行中,任何零部件发生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列车的运行安全,因 此对零部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为广深公司开发研制的动力分散型交直交电动车组转向架为 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主要研究内容为: ( 1 1 动车转向架的发展趋势 ( 2 ) 动车转向架结构设计要点 ( 3 ) 构架有限元强度分析 ( 4 ) 构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 ( 5 ) 构架动应力测试和疲劳强度评估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第二章动车组转向架设计 2 1 研制过程 2 0 0 0 年8 月,与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研制 动力分散型交直交电动车组的意向书。 2 0 0 0 年1 0 月开始进行方案调研,同关键部件供货商进行技术交流。 2 0 0 1 年2 月签订了合作开发研制动力分散型交直交电动车组协议 书。 2 0 0 1 年2 月开始进行方案设计,5 月通过厂内方案评审。 2 0 0 1 年6 月至1 0 月进行施工设计。 2 0 0 1 年1 1 月至2 0 0 2 年1 月,完成试验构架的试制。 2 0 0 2 年3 月在北京铁科院完成动车构架静强度和一千万次疲劳强度 试验。 2 0 0 2 年5 月和9 月,首台拖车和动车转向架先后组装完成,并通过 厂内鉴定。 2 0 0 3 年完成整车落车调整、称重、通过小曲线和厂内动态调试工作。 2 0 0 4 年3 月在长春通过了部科技司组织的技术设计审查。 2 0 0 4 年5 月至6 月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国家牵引动力试验室完成动 车整车滚振试验台试验,纯滚动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 0 0 k m h 。 2 0 0 4 年7 月到8 月在北京环行道试验基地完成了动车组环行道的各 项试验,试验内容包括:称重、耐压、动力学、制动、电磁相容、照度、 供电、牵引、空调等专案。 2 0 0 4 年9 月1 2 日到l o 月1 2 同在沈大线、秦沈客运专线完成了正 线的综合性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动力学、动应力、空气动力学、制 动、噪声、牵引等项目,最高试验速度达到2 5 4 5 k m h 。 2 2 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动车组由六动三拖组成,其转向架包括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 动车转向架保持了无摇枕转向架结构简洁,零部件数量少,无磨耗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定位,易于维护等特点。为保证安全可靠,对构架的侧梁、横梁和纵向 梁等重要部位进行了加强,并增设了吊挂制动缸的端梁,整个构架呈“目 字型结构,整体刚度和强度都有所提高。参见图2 一l 。 图2 - l 动车转向架 动车一系悬挂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分体式轴箱组成、一系垂直油 压减振器和双圈螺旋式钢弹簧;轴端设有防滑速度传感器和轴端接地装 置;为降低高速运行时的轮重减载率,根据动力学优化结果,适当增加 了轴箱转臂的长度和轴箱弹簧的刚度;轴箱轴承采用德国i c e 3 电动车 组使用的s k f 生产的短圆柱小直径自密封高速轴承;二系采用日本进口 大柔度空气弹簧、低位单拉杆牵引、抗侧滚扭杆、横向油压减振器和抗 蛇行减振器;所有油压减振器采用进口荷兰k o n i 铁路专用减振器。 基础制动采用进口德国k n o r r 的轮盘制动和单元式制动缸,每辆 车设两套停放制动装置,保证车辆在坡道上的停放安全;为保证在频繁 的牵引和制动工况下保持良好的轮轨粘着系数,增设了踏面清扫器。驱 动装置采用了瑞典a b b 生产的2 6 5 k w 交流异步牵引电动机;齿轮箱和 联轴节采用的是瑞典邦巴迪r e g i n a 电动车组上的成熟结构。电机和齿轮 箱通过橡胶节点弹性地安装在构架上,有效地降低了列车运行中产生的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上论文 冲击和振动,提高了电机和构架吊座的使用寿命。 拖车转向架也采用无摇枕结构。构架为h 型焊接结构;一系悬挂为 转臂式轴箱定位,无磨耗橡胶节点,双圈螺旋式钢弹簧和垂向减振器: 中央悬挂采用空气弹簧直接支撑车体结构和单拉杆牵引,安装了抗蛇行 减振器和抗侧滚扭杆;基础制动系统采用每轴三个轴装式制动盘和单元 式制动缸。参见图2 2 。 图2 - 2 拖车转向架 2 3 转向架技术参数 动车组转向架技术参数见表2 一l 。 2 4 动车转向架结构设计 动车转向架由构架组成、轴箱定位装置、中央悬挂装置、基础制动 装置、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 2 4 1 构架组成 构架组成主要由1 6 m n r 钢板和2 0 g 无缝钢管焊接而成,横梁和端 梁将两根侧梁贯穿连接在一起,呈“目”字形结构。两横梁间设有两根箱 形纵向加强梁,兼作横向止挡。侧梁上设有轴箱转臂定位座、轴箱弹簧 帽筒、空气弹簧座及各减振器座,横梁上焊有电机吊座、齿轮箱吊座、 牵引吊座、扭杆吊座等,端梁上焊有制动吊座。参见图2 3 。 1 0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上论文 表2 1 转向架技术参数 轨距 1 4 3 5 m m 限界符合g b l 4 6 1 _ 8 3 车限1 b 构造速度 2 1 0k m m 最高试验速度 2 5 0k m l l 轴重 1 5 5 t 动车8 6 t 自重 拖车6 4 t 固定轴距 2 5 0 0 m m 轴颈中心距2 0 0 0 m m 轮径( 新)9 1 5 m m ( 磨耗到限)动车8 4 5 拖车8 6 5 m m 踏面型式 l m a 型 动车1 0 2 m n m 每轴箱垂向刚度 拖车o 8 4 m n m 空气簧上平面白重下高度9 5 7 m m 空气簧横向间距2 0 0 0 m m 一系垂向减振器阻尼系数 2 5k :n s ,m 二系横向减振器阻尼系数2 5 k n s m 2 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系数 3 0 0k n s m 抗侧滚扭杆刚度29 m n r a d 齿轮箱传动比3 7 2 牵引电机功率2 6 5 k w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5 k m ,1 1 速度 以下) 1 4 5m 车辆连挂时 1 0 0 m 单车调车时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上论文 图2 3 动车构架组成 侧梁为中部下凹鱼腹形梁,由上、下盖板和左、右立板拼焊成箱型 结构,中部箱型断面尺寸为高3 3 0 宽2 0 0 ,内部设有加强板,保证整体 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中央下凹部保证给空气簧留出足够的变形 空间。侧梁中央内部空间兼作空气弹簧的附加空气室,并进行气压试验 以保证气密性。侧梁下盖板中央增设了排水孔,用于排出附加空气室内 的冷凝水。附加空气室内均匀涂覆防腐材料,提高了侧梁的抗腐蚀能力。 侧梁上的轴箱弹簧帽筒采用大直径无缝钢管,提高了制造工艺性。 定位座的立板与侧梁下盖板采用圆角过渡,降低了应力集中。 横梁采用外径为巾2 0 3 m m 厚壁为1 4 的无缝钢管,结构简单,抗扭 转能力强,适合于承受各吊座的作用力。为留出布置牵引电机的空间, 缩短了横梁之间的间距。 构架端部增设了箱型的端梁结构,增强了构架的整体刚度,提高了 承载能力。端梁上装有用于吊挂基础制动单元的制动吊座。为避让车体 端部的牵引粱结构,端粱中部局部下凹。 横梁之间设有两个箱型的纵向梁,加强构架中部的强度,同时兼作 转向架的横向挡座。 2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横梁上紧密布置了电机吊座、齿轮箱吊座、牵引拉杆座、抗侧滚扭 杆座、踏面清扫器吊座等各种支吊座。各吊座基本都采用座板加立板结 构。为防止互相干涉,对各吊座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整合,使相邻的两个 吊座共享一个立板。由于立板整合后几乎所有吊座都连成了一体,增加 了制造工艺的难度,又按功能将大吊座分成三段小吊座,组焊到横梁上 后再连成一体。 2 4 2 轴箱定位装置 轴箱定位装置采用转臂式定位,靠转臂端部的橡胶节点来保证轴箱 的纵向和横向定位,为无磨耗免维护结构。轴箱定位装置采用分体式结 构,只需把箍和转臂间的螺栓打开,不用分解轴箱弹簧和定位节点即可 把轮对推出,更换轮对时较为方便。 动车车轴采用l z 5 0 钢实心车轴,轴颈直径1 3 0 m m ,轴颈中心距 2 0 0 0 m m ,轴身设有齿轮座。 车轮采用c l 6 0 a 钢。成品车轮需做静平衡试验,剩余静不平衡量应 小于3 0 9 m 。为安装轮装式制动盘,车轮为直辐板结构,并在辐板上设 有用于制动盘安装的1 2 个安装孔和6 个定位孔。 车轮采用注油压装。在注油压装2 4 小时后可进行反压力检验。轮对 组成后,每车轮处( 包括组装的制动盘) 剩余动不平衡量不大于5 0 9 m , 同一轮对轮径差不大于o 3 m m 。 轴箱轴承采用了外径2 2 0 m m 的双列短圆柱滚子全密封轴承组。轴 承型号为s k f 生产的b c 2 一0 1 0 3 ,己成功应用于i c e 3 型高速电动车组。 定位节点组成包括定位轴、定位套,是轮对轴箱与构架的联系纽带。 它决定着轮对轴箱相对于构架的定位刚度,并承受两者交变的纵、横向 力。定位套从转臂定位孔两端分别压入,然后用定位轴和盖形螺母锁紧。 轴箱弹簧由内、外两圈弹簧组成,用上、下弹簧夹板组成一体。落 车组装时用构架定位孔和轴箱转臂上的托盘定位,保证轴箱弹簧正位。 用于组装弹簧的工艺螺栓,落车后需取出,保证弹簧的自由振动。 在轴箱转臂和构架间还设有垂向油压减振器和轴箱安全吊。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2 4 3 中央悬挂装鼹 中央悬挂装置包括空气弹簧、高度阀、压差阀、横向减振器、抗蛇 行减振器、抗侧滚扭杆、牵引拉杆、牵引支座等主要部件。 二系悬挂采用日本b r i d g e s t o n e 的高柔性大变位空气弹簧,型号为 a p 5 8 1 1 0 a 0 l ,有效直径为m5 8 0 m m ,内部带有节流阀,可替代阻尼器起 减振作用。 空气弹簧系统设有机械式高度调整阀,在载重发生变化时及时充排 风,调整空气弹簧的高度,使车体地板面与站台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 空气弹簧附加空气室由侧梁内室组成,两个附加空气室之间用钢管 相连。管路间设有差压安全阀,防止一侧空气簧破裂后,车体倾斜过度, 威胁行车安全。 横向挡设在牵引支座上,与纵向梁的间隙为4 0 m m 。横向减振器对 称布置在牵引支座的两侧,与构架上的减振器座相连。 牵引装置采用单拉杆结构,杆身为整体锻造,两端装有球形橡胶节 点,分别连接在牵引支座和构架牵引座上。 构架与车体间装有抗侧滚扭杆。当车辆发生侧滚时,车体带动连杆 和扭臂产生相反方向的位移。扭杆反抗发生的扭转变形,从而限制车体 的侧滚角度。 转向架两侧还分别设有抗蛇行减振器,用于减缓轮对蛇行运动对构 架摇头运动的影响,提高转向架的高速运行稳定性。 2 f 4 4 基础制动装置 基础制动装置为轮盘制动,采用德国k n o r r 生产的轮装式制动盘, 每个车轴上装有两套。每套制动盘有两片,对称布置在车轮腹板的两侧, 通过六个定位块和1 2 个安装螺栓固定在腹板上。每套制动盘由配置1 0 英寸单元制动缸的制动夹钳施行制动作用。 每辆动车有两个停放制动缸,以满足车辆在1 2 坡道上的静止停放 要求。正常情况下,向停放制动缸的停放部位充风,可以缓解停放制动。 在无风状态下,可以拉动停放制动缸的拉环实施手动缓解。 1 4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为保证在频繁的牵引和制动: 况下保持良好的轮轨粘着系数,每个 动车车轮还设置了踏面清扫器。 2 4 5 驱动装置 每个动车转向架有两套驱动装置。每套驱动装置包括交流牵引电机、 齿轮箱、联轴节和齿轮箱吊杆各一个。 2 4 ,5 1 齿轮箱组成 齿轮箱在牵引电机和车轴之间起减速器的作用。齿轮箱沿轴中心分 为上下两半,用高强度螺栓连接。齿轮箱由安装在车轴上的圆锥轴承所 支承,齿轮箱中的小齿轮轴由两个圆柱轴承和一个球轴承支承。小齿轮 轴车轮侧还设有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的实际输出转速。齿轮箱上 有两个观察盖,上部的用于观察大小齿轮啮合情况,前部的用于落车后 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齿轮箱上还设有安全挡。当吊杆发生故障不能吊 挂齿轮箱时,构架上的安全吊会挡住安全挡,防止齿轮箱转动与地面碰 撞。 齿轮箱采用飞溅润滑,内壁设有集油槽给小齿轮轴和大齿轮处的轴 承供油。在电机侧小齿轮轴承设有油保持盘,使停车时能保持轴承润滑。 小齿轮轴和大齿轮的轴承采用迷宫结构密封。密封盖的外部设有挡水槽, 可防止水流入迷富。每组迷宫的内侧都有回油孔,将甩出的油送回齿轮 箱集油槽。齿轮箱下部侧面有玻璃油位计。放油塞置于齿轮箱底部的中 心位置。注油孔设在齿轮箱前部,其密封螺堵上带有磁铁,可以根据吸 附的铁屑来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而不需放油。 齿轮箱吊杆杆身为锻件,两端装有橡胶球轴承,将齿轮箱弹性地连 接在转向架构架上。这样可以降低振动、噪声和能量损耗,减轻机械过 载等冲击,提高齿轮箱的使用寿命。 2 4 5 2 联轴节组成 每套联轴节由两个半联轴节通过高强度的具有自锁功能的螺栓连成 一体,其中一半固定在电机轴上,另一半固定在齿轮箱的输入轴上。每 半个联轴节包括有一个外齿轮和一个具有内齿的法兰组成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外齿轮采用注油压装的方法,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带锥度的轴上。 它的齿轮外轮廓呈圆弧形,允许内齿筒在一定偏移角度范围内自由移动 旋转。 联轴节内部用重载润滑脂润滑,在齿面上形成一层润滑膜。端部采 用o 形密封圈密封,以防润滑脂流出。联轴节中部设有橡胶挡,用于缓 冲联轴节过大的轴向位移。 2 4 5 3 牵引电机 牵引电机为三相鼠笼式异步电机。牵引时,牵引电机将电能转换为 机械能;制动时,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机的转矩通过调整电机的电 压和频率来控制。电机用强迫式通风来冷却产生热量的部件,如定子线 圈、定子铁心、转子线圈和轴承。 电机为架悬式,通过三个橡胶球轴承弹性安装在构架上,这样可有 效降低冲击和振动对电机的影响,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上还设有 安全挡,防止安装螺栓松动时电机堕向钢轨。电机上还有一个接线盒以 连接来自逆变器的电缆和用于监测电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电缆。 2 5 拖车转向架结构设计 拖车转向架采用无摇枕、无摇动台、无旁承的三无结构,车体与转 向架间用空气弹簧直接支撑,通过牵引拉杆传递牵引力。采用有限元优 化的轻量化钢板焊接构架。一系悬挂采用转臂式轴箱定位,轴箱端部并 联了垂向减振器。安装了抗蛇行减振器,保证转向架高速运行的稳定性。 基础制动采用每辆三个制动盘加防滑器系统。 2 5 1 构架组成 构架为h 型焊接结构,由两根侧梁和两根横梁组成。两横梁问设有 纵向架。侧粱中间下凹为鱼腹形,用4 块钢板组焊成箱形封闭断面。侧 梁内有密封隔板,使侧梁内腔成为空气弹簧的附加空气室。横梁采用外 径为中1 6 5 2 m m ,壁厚为1 4 3 m m 的日本进口无缝钢管。各种吊座均焊 在构架上,通过优化设计,在保证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尽量减轻 了重量。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2 5 2 轴箱定位装置 轴箱定位装置包括:轮对组成、弹簧装置、轴端安装、节点装置、 转臂轴箱。 轴箱定位采用转臂式定位结构,纵向和横向定位靠橡胶节点来保证, 橡胶节点的组装方式为从转臂端部压装。 为尽一步降低簧下质量,采用s k f 生产的双列圆柱滚子高速轴承 组,型号为b c 2 一叭0 3 。轮对采用四方所研带的高速轻型轮对。 轴箱弹簧有内、外两圈,组装螺栓头部有一个带孔的螺母,组装时 需穿开口销把紧。 轴端还装有k o n r r 防滑速度传感器和轴端接地装置。 节点装置包括两个橡胶节点、转轴、转轴套和盖形螺母。一系定位 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是由橡胶节点保证,同一转向架各节点刚度值应 做原始记录,相差值应o 2 m n m 。 为方便段方镟修轮对,轴箱定位采用转臂和箍从上下将轴箱体联成 一体的结构,只要打开转臂和箍之间的四个螺栓即可将轮对推出,而无 需分解轴箱弹簧。 2 5 3 中央悬挂装鼍 中央悬挂为无摇枕结构,采用日本进口的高柔性、横向变位可达 1 1 0 m m 的空气弹簧,内部带有节流阀,替代阻尼器起减振作用。两侧设 两个横向减振器和横向挡。横向档与纵向梁的间隙为4 0 2 m m 。车体与 转向架间装有两个对称的抗蛇行减振器,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 在两个附加空气室之间设有带压差阀的通路。压差阀的开启压差为 1 2 0 k p a 。每个空气簧有一个高度控制阀,用于维持车体在不同静载荷下 都与轨面保持一定的高度。 牵引装置为单拉杆结构,牵引拉杆一端与车体上的牵引支座相联, 一端与横梁上的牵引座相联。构架与车体间还装有抗侧滚装置。抗侧滚 扭杆由扭杆、扭臂连杆、支承座、纤维轴承及球关节轴承等组成。当车 体发生侧滚时,通过连杆、扭臂的传递使扭杆发生扭转变形从而限制车 北京交通火学工程硕士论文 体的侧滚角度。 2 5 4 基础制动装置 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盘形制动,并加装电子防滑器。每轴装有三个德 国k o n r r 的低能耗高性能制动盘,每个制动盘由配置1 0 英寸单元制动 缸的制动夹钳施行制动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第三章构架强度分析 依据2 0 0 k m h 及以上速度级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暂行规 定( 以下简称“暂规”) 对动车组转向架的焊接构架进行了有限元应力 分析和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评估,以力争在设计阶段发现并将有可能的强 度隐患消除。 3 1 构架强度评估方法 “暂规”给出了确定转向架构架超常载荷与模拟运营载荷的一般方 法,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计算可得构架在超常载荷或模拟运营载荷 下的应力及其分布。将构架在超常载荷下的应力与材料或接头的许用应 力进行比较,可实现对构架静强度的评估;将构架在模拟运营载荷下的 应力与材料或接头的疲劳许用应力进行比较,则可实现对构架疲劳强度 的评估。 3 1 。1 静强度评估方法 在超常载荷作用下,结构各处的应力均应小于相应材料或接头的许 用应力。 3 1 2 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在模拟运营载荷作用下,各载荷工况得到应力o 。,。蚰,从 中确定其最大值o 。和最小值o 。按代数和计算应力范围o 和平均 应力om 。上述应力应在相应材料或接头的疲劳强度极限线图的界限之 内。 3 1 3 材料及接头强度 动车转向架构架除横梁材质为2 0 g 外,主要用材为0 3 4 5 b 低合金 钢。参照“暂规”,表3 - 1 给出该转向架结构用材及接头的静强度和疲劳 强度许用应力,图3 一l 和图3 2 分别给出了q 3 4 5 b 和2 0 g 的疲劳强度极 限线图。 3 2 载荷条件 依据“暂规”中有关内容,并考虑电机、牵引、制动和减振器等作用 载荷,然后按不同的方案组合,构成用于构架和各吊座静、动应力计算 北京交通大学 程硕十论文 的载荷工况。 表3 一l 结构用材及接头的许用应力,应力单位:m p a 、 材料种类 性能分类、 0 3 4 5 一b0 2 3 5 一a 2 0 g 抗拉强度ob 5 2 03 7 54 6 3 屈服强度os3 4 52 3 5| 无焊缝区 3 4 52 3 53 1 0 超常载荷许用 应力 有焊缝区 3 1 3 2 1 32 8 0 无焊缝区 2 4 01 6 01 7 0 运用载荷许用 应力 有焊缝区 2 1 01 4 51 5 5 无焊缝区 1 3 01 0 0l l o 运用载荷疲劳 极限 有焊缝区 8 5 北京交通人学工程硕士论立 图3 1q 3 4 5 - b 疲劳强度极限图 图3 22 0 g 疲劳强度极限图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3 2 1 超常载荷 3 2 1 1 垂向载荷 f :m 。;= 1 3 4 m l = 1 3 4 ( 1 6 5 4 8 5 2 ) 9 8 = 1 5 6 0 k n 式中: f :。;为每个转向架构架一侧超常垂向载荷; m l 为转向架上作用的最大静载荷,最恶劣状态轴重按1 6 5 t 考虑 每个转向架重约8 5 t ,则 m 1 ( 轴重4 一每个转向架重2 ) g = ( 1 6 5 4 _ 8 5 2 ) 9 8 = 4 8 0 2 k n 。 3 2 ,1 2 横向载荷 f y m a x = 2 。( 1 0 + m 1 1 2 ) = 1 0 0 ok n 式中: f ,。为每个转向架构架所受的横向超常载荷。 3 2 1 3 斜对称载荷 斜对称载荷按轨道扭曲量1 0 考虑: f 。= ( 警卜 2 0 0 0 42 5 0 04 旦 ! 坐q q 1 4 9 3 式中: f 。为斜对称载荷; l 1 为轮对两滚动圆间距: l 2 为车轴轴径中心线间距离: z 为轨道扭曲量1 0 时,某一车轮升高值 c l 为一个轴箱上轴箱弹簧总刚度。 3 2 1 4 牵引拉杆力 牵引拉杆力按最大制动力选取,为5 0 k n 。 o6 = 5 1 船v 北京变通大学t 程硕士论文 3 2 1 5 齿轮箱吊座力 齿轮箱吊座承受的最大作用力取为1 1 0k n 。 3 2 1 6 制动力 每制动吊座最大制动力取为4 5 k n 。 3 2 1 7 抗蛇行减振器作用力 抗蛇行减振器作用力按其特性取为1 6 k n 。 3 2 1 8 电机吊座力 电机质量6 0 0 埏,用于静强度分析的惯性载荷按垂向、横向和纵向 加速度均为士4 9 选取。 3 2 1 9 一系垂向减振器座力 一系垂向减振器作用力按其特性取为1 0 k n 。 3 2 1 1 0 二系横向减振器座力 二系横向减振器座力按其特性取为1 0 k n 。 采用上述超常载荷,并将各载荷按不同的方案组合,最终确定出适 用于构架静强度计算的超常载荷工况,见表3 2 。 3 2 2 模拟运营载荷 “暂规”中指出了模拟转向架构架主体结构在实际运用中的1 3 个载 荷工况,并给出了这1 3 个工况的载荷确定方法( 见表3 3 ) 和加载方式( 见 图3 2 1 。 这1 3 个载荷工况分别模拟了转向架在直线、曲线、横摆、浮沉及坡 道等线路上构架主体结构的受载情况,用于构架主体结构的疲劳强度评 估。 表3 3 中有关参数按下列方法计算和选取。 3 2 2 1 垂向静载f z 巴:f 堡堕生垡塑k - 1 l o o 州 i4厂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式中: f :为每个转向架构架一侧垂向载荷,轴重按1 5 5 t 考虑,每个转向 架重约8 5 t 。 3 2 2 2 横向力r f ,= o 5 ( f :+ 0 5 m 2 g ) = o 5 。( 1 1 0 + o 5 8 5 9 8 ) = 7 5 8 k n 式中: f 。为每个转向架构架所受的横向载荷,m z 为一个转向架质量。 3 2 2 3 斜对称载荷 斜对称载荷f 。按轨道扭曲量5 考虑,f 。= 2 6k n 。 另外,还应考虑牵引、制动、减振器、构架上悬吊等载荷对构架疲 劳强度的影响: 3 2 2 4 牵引拉杆力 牵引拉杆力按最大制动力的8 0 选取,为4 0 k n 。 3 2 2 5 齿轮箱吊座力 齿轮箱吊座承受的力取为5 0k n 。 3 2 2 6 制动力 每制动吊座的制动力为3 0 k n 。 3 2 2 7 抗蛇行减振器作用力 抗蛇行减振器作用力按其特性取为1 6 k n 。 3 2 2 8 电机吊座力 电机质量6 0 0 蝇,用于静强度分析的惯性载荷按垂向、横向和纵向 加速度均为士3 9 选取。 3 2 2 9 一系垂向减振器座力 一系垂向减振器作用力按其特性取为1 0 k n 。 3 2 2 1 0 二系横向减振器座力 二系横向减振器座力按其特性取为1 0 k n 。 采用上述模拟运营载荷,并将各载荷按不同的方案组合,最终确定 出适用于构架疲劳强度计算的载荷二:况,见表3 4 。 e 2蠢莓疑馨止r 厘趔 + i :田卜琳球熙最 妊椎 皋喜h 蚓 蜡蜷 譬鬈l 之张罂 蝠楚r刊斟琳淋赠景 星r末毒h 蝴 坦船2藉唑罂 颦辎 刊斟琳林赠曩 藿蠢 2耋趣蒙婺 制鞲 刊 斟琳林廷嚣 畦 囊塞蠢弩蒜婺 饕 嵴等斟琳林嚣曩脚倒 r 喜蠢冬疑耋臀 *刊斟蜮蜮赠届 捌 ? 扛磐h 剃 宝暴巴罂 m 采 料皂 + l 斟琳排露嚣 淫。 。 鸯龌h 蝴 袋荽古黎。之张罂 翘畦= 斟琳撼嚣嚣 棰 靛禧 孺鞯 r 叵 颦 柽 柩 捌 瀚 h 薅 互。晕井求双1赠h挺赫粘靶联爨球匠蜱抖蒋甲悄 杈魍二f=匿裂o士k赠恻候等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硕上论文 表3 3 模拟运营构架计算载荷( n = 0 1 ,b = o 2 ) ,载荷:k n 垂直载荷 工况横向力斜对称载衙 f z lf z 2 1f zf zo 2( 1 + a b ) f z( 1 一a b ) f z0 3 ( 1 + 一b ) f z( 1 一a b ) f z+ f y 4( 1 + o + b ) f z( 1 一+ 且) f z0 5( 1 + n + b ) f z( 1 一a + b ) f z + f y 6( 1 一n b ) f z( 1 + a e ) f zo 7 ( 1 一a b ) f z( 1 + nb ) f zf y 8( 1 一+ b ) f z( 1 + d + b ) f zo 9 ( 1 一q + b ) f z( 1 + q + b ) f z f y 1 0 ( 1 + a b ) f z( 1 一a 一0 ) f z+ f y5 轨道扭曲 1 1 ( 1 + + b ) f z( 1 一q + b ) f z+ f v 5 轨道扭曲 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