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茶学专业论文)微波干燥工艺组合对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求证茶饼源产予福建省漳平常双洋乡,是鸟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制作工艺独 特,品质优异,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现今,漳平市已有南洋乡和双洋乡两个 永仙茶乡。然面,警鲍嫠茶多选撵木炭或煤炭麓髓源。这种焙茶工艺在能源剩用上 既不利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也不适用于茶饼的规模化生产。试以微波、 远红外和冷冻技术等新技术来代替木炭或煤炭,为解决茶业生产中的上述难题寻求 技术途径。 基于乌龙茶花色品种不同,加工技术存在特殊性,本文运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 技术基本原理,在福建省教育厅j a 9 9 1 6 4 项目和福建省科技厅2 0 0 1 2 0 9 8 项蜀研究 技术指导和资助下,根据研究目标,选择以下几种技术,以漳平水仙茶饼为研究对 象,牙聂瑗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巾微波、远红外、冷冻等3 耪技术方式在茶叶攘工 上应用的相关研究。研究过程制样1 2 6 个,分析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 性糖、黄醚类化合扬、j 乙茶素及茶黄素、茶红素等,测怒溢度、水分等参数,圭要 数据l1 3 0 个,研究漳平水仙茶饼加工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新技术应用的试验。 瑷漳警求证茶鲜醑为供试原料,开展漳平水佃茶饼加工的过程交纯研究,按漳 平水仙茶饼的工艺流程:鲜叶一嘲青_ 晾青一摇青一+ 炒青一揉捻一模压造型_ 烘焙 制样。按漳平水彳由茶的工艺流程:鲜叶_ + 晒青_ + 摇青- + 杀青- 揉捻_ 初烘一初包揉 _ 复烘卜呻复包揉一定型一干燥。扦取不同工艺阶段的试样固样,鲜叶、晒青叶、 做青叶、揉捻叶、茶饼和卷曲形水仙茶等,通过化学成分和感官审评分析,明确漳 平水仙茶饼显质特点与品矮优势的化学基础。承浸出物总量、茶多酚总量、游离 氨基酸总鼹、茶黄索、茶红素、茶褐素等以水仙茶饼含量高于卷曲形水仙茶,儿 茶素、黄酮类纯会物、可溶性总糖含量数卷曲形采证茶商子求继茶饼,酚氨比值 以卷曲形水仙茶高于水仙茶饼。 微波予燥与炭焙干燥的技术特点不孺,t 以t b 为对照,微波干燥制得的东仙 茶饼,水浸出物提离1 9 ,游离氨基酸提高7 5 ,可溶性糖提高2 。1 9 。黄酮类化 合物提高2 9 ,j 乙茶素减少9 6 茶黄索减少1 3 3 ,茶红素增加1 3 4 6 ,茶褐 素减少1 8 3 ,茶多酚总量两者接近。采取微波分次干燥,处理样w b - 3 与w b - 4 的化学成分,对品质有利的为多,但处理w b 5 的化学成分,出现减少趋势。 以传统干燥方法头c k ,采用微波干燥组会工艺勉理,5 穗处理样的主要化 学成分有所不同,但差异朱达显藩,表明新工艺干燥组合处理效果接近传统千燥 效祭。黠贮存l 车熬样晶,5 种处理样瓣微生物捡测结采大肠菌群 3 0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2 ( m p m i o o g ) ,菌落总数( c f u g ) 除微波1 次一热风干燥为1 0 0 ,其余处理为 c k t 3 、1 4 。从水浸 出物的保留量来说,微波一熟风干燥较微波一远红外组合工艺有利,且优于c k ,但热 风干燥可促进微波热效应,却不宜多次;远红外干燥对微波热效应的促进效果不及热风 干燥,并低于c k ,但可消除微波干燥次数的影响。 2 5 2 可溶性糖总量的变化 可溶性糖总量的变化与水浸出物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比值均大于l ,高于c k 。新 工艺焙干的水仙茶饼,滋味较c k 略甜,在此得到解答。 2 5 3 茶多酚总量、游离氨基酸和酚氨比的变化 多酚类物质是水浸出物的主体物质。茶多酚总量变化为c k 1 r 2 t 1 t 3 t 4 , 可能是与多酚类物质转化为非水溶性物质量较多有关。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为c k t 3 t 4 t 2 t 1 ,与茶多酚总量一样,均低于c k 。从茶多酚总量和离氨基酸总量的 保留上作比,两大工艺组合以微波一热风干燥效果较佳,微波干燥次数宜选1 次。 酚氨比的变化反映了茶多酚总量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变化速度的相对快慢,与茶多酚 总量变化是一致的。与c k 相比,酚氨比变化是朝着增加的方向进行,变化趋势为t 4 t l r 2 、t 3 c k 。说明新工艺组合制得的水仙茶饼,在滋味强度上比较明显,与微 波干燥组合干燥时间比c k 短有关。 2 5 4 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变化 黄酮类化合物也称为花黄素,在植物中多与糖结合形成黄酮苷类,基本结构是一 苯基色原酮。花黄素的存在,对茶汤的滋味与汤色均有影响。黄酮类化合物自身会发生 氧化,有助于降低茶汤的苦涩味,增加茶汤的色泽深度。几种干燥工艺对黄酮类化合物 的影响为t 4 1 3 t 1 、t 2 、c k 。这说明了新工艺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保留有促进作用, 赶上甚至超过c k 的水平,但从水仙茶饼的品质来考虑,黄酮类化合物保留较少者为佳, 否则会增加茶汤的苦涩味。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3 l 2 5 5 儿茶素总量与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的变化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以儿茶素为主,儿茶素易氧化成水溶性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 素。茶黄素存在,可增进对茶汤的明亮度和鲜爽度:茶红素是茶汤的滋味化学成分之一, 可加强滋味的浓度与强度水;茶褐素会使茶汤发暗味变淡,不利于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 茶叶干燥工序会使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减少,茶褐素增加。干燥方法是影响茶叶品质的 关键因素之一。 由图9 可知,水仙茶饼中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受新干燥工艺的影响,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升后降。从t 1 上升到t 2 、1 r 3 ,再降到t 4 ,均低于c k 。新干 燥工艺1 r 3 、t 4 较t l 、t 2 制得水仙茶饼,茶黄素和茶红素及茶褐素含量略高,儿茶素 略低,这一结果表明,微波一热风干燥技术较微波一远红外干燥技术,促使儿茶素总量、 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朝着减少程度更深的方向发展,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热风 由外而内的不均匀加热方式所致的。同一干燥组合方式相比,亿和t 3 是较佳的组合。 2 5 6 干燥工艺与水仙茶饼品质稳定性 茶叶中化学成分含量多少决定茶叶品质的优劣。干燥工艺不同对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变异系数的影响也不相同,变异系数大者,说明该工艺制得的茶叶品质不稳定,反之, 则品质趋于稳定;评价工艺稳定的化学成分数目越多,工艺可行性越强:几种干燥工艺 稳定情况,见表8 。 水仙茶饼新干燥工艺的稳定性,以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达到或超过c k 数量来评 判,多者优,少者劣。各工艺的稳定指标:t 3 有5 个;t 1 与亿各有3 个;t 4 仅1 个。 因此t 3 最优,其次是t l 与t 2 ,最后为t 4 。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注图中”比值”是各干燥工艺与c k 的比值 瞳艋m 一堋 _ 杀黄素 口茶红素 a 条褐素 瞄儿茶素 不厍捉理对杀饕素奈红t 3 紊幕褐t 4 素和儿荣t 素5 的影响 注圉中“比值”是各干燥i 苎与c k 的比值 表8 不同干燥工艺组合的水仙茶饼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披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3 3 2 6 远红外与热风技术方法对水仙茶饼足干的影响 2 6 1 远红外机干燥水仙茶饼过程中的温度与水分变化 水仙茶饼内外部温度变化状况。远红外干燥作业应以远红外辐射传递为主、对流传 递为辅。由图1 0 可知,以远红机来为水仙茶饼足干,既使茶饼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温度, 并且内外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起伏,处在同一干燥层次的茶饼内外温度还是接近的。但随 着干燥时间增加,茶饼内外温度升降方向相同,即增同减。在干燥温度恒定的前提下, 茶饼在机箱内所处干燥层次是其内外温度发生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恰好说明 了远红机干燥物料的不均匀性,与王俊等1 4 9 l 研究结果一致。图1 1 显示远红外机箱内气 温变化状态,基本稳定,略有波动,主要与水分蒸发有关,其他因素是箱门开关以及翻 动饼所引起的。 水仙茶饼中水分变化。水仙茶饼足干的过程,就是其水分含量在不断地减少,减重 率随之增加的过程。减重率由5 1 上升到2 6 4 ,茶饼到达干燥终点,历时7 h ( 见图 1 2 ) 。减重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为y = - 0 3 1 2 7 x 2 + 6 0 7 9 5 x - 0 6 1 3 2 ,r 2 = o 9 9 8 ,相关指数达 极显著。 2 6 2 恒温电烘箱干燥水仙茶饼时温度与水分变化 温度变化状况。恒温电烘箱干燥类属于热风干燥,热量是主要以对流方式在整个机 箱内传递。采用电烘箱干燥水仙茶饼,各温度参数变化同远红外机一样( 见图1 3 和图 1 4 ) 。上下层间存在着温差,是热量传递对流所致。与远红外机干燥一样,含水量的变 化也以茶饼减重率体现,如图1 5 。焙干茶饼,由起点到终点仅用4h 。减重率与干燥时 间的关系为y = - 0 8 6 2 5 x 2 + 6 9 4 7 5 x + 1 2 3 6 3 ,r 2 = l ,相关指数达极显著。 2 6 3 远红外机与恒温电烘箱干燥异同 远红外机与恒温电烘箱干燥水仙茶饼,各参数的变化近似。但从干燥时间上看,远 红外耗时是电烘箱的1 7 5 倍;电烘箱配置鼓风机,干燥层次间依然有温差,且箱内气 温也不稳定,这说明了箱内气温变化和层次间的温差与有无鼓风机关系不大。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3 4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3 5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3 6 2 7 不同微波干燥工艺组合漳平水仙茶饼感官品质比较 2 。7 1 各处理感官宰谖绪榘分橱 各处理感官品质在c k 香气清纯,滋味尚醇厚,个别批次品质突出,故平均值略高 于萁穗处理。譬l 香气清筑珞离,较鲜爽,滋味尚醇鲜爽、我香气纯,滋味尚醇但软滑 稍欠,乃清纯略显桂花香,滋味尚醇厚,t 4 纯,滋味尚浓但略显涩,t 3 为微波初千1 次处瑾,i 2 、i 4 为微波初干2 次处毽,初予方式以微波加热上机1 次较好。足千方式 t l 、睨为热风加热处理,t 3 、t 4 为远红外加热处理,从品质上看,两种足于方式都可 行,僵热风加热处理的水仙茶饼品质比较清香,远红外加热处理的水仙茶饼品质比较带 有甜兹香感,汤色金黄或橙黄清澈明亮,叶底比单一微波干燥匀整软亮,夕 形内质都符 合水仙茶饼规格要求。 由表9 可知,5 种处理,外形得分w l z 2 w 2 2 2 c k w l z l w 2 z l ;誊气得分c k w 1 如 w i z i w 2 2 2 w 2 z l ;滋味得分:w l z l w i z 2 = c k w 2 z l w 2 2 2 ;叶底得 分;c k w l z 2 w 2 2 2 w 2 z i w i z z ;汤色褶当;惹分力c k w l z 2 w l z l w 2 z l w 2 2 2 。 以c k 为参照,w l 殇除滋味略差寻l z l 井,其余因子达到或超过c k 水平;其次 是w i z l ,滋味水平超出c k ,但叶底与外形较差;w 2 z l 、w 2 2 2 较c k 低,二者奄平相 当,不足之外寝现在香气与滋味上。因此,w l z 2 与w l z l 处理综合品质较好,且w l z 2 优于w l z l 。 表95 种处理藤官审评结果 2 7 2 处理间感官品质差异分析 水德茶饼感宫事谔结果表明,夕 形、香气、汤色及对赢等因子在处理闻髓差异达不 到显著水平( 袭1 0 ) 。由此可见,微波干燥工艺组合所制得的水仙茶饼品质与c k 比较 基本接近,说明徽波予燥工艺组合克服单一微波干燥方式的欠缺,褥且在工效上微波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3 7 热风工蕊组合比c k 提高3 倍,微波远红外比c k 提高l 倍。并具有生态保护意义, 是一种符合发疑方舞麴技术。 表l o 不同处理的水仙茶饼感官审评结果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因变量平方和8s自由度均方m s统计量fp 值 注:表中“一”表明是该因子无法进行方差分析。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3 8 2 8 不同微波干燥工艺组合漳平水仙茶饼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 8 15 种干燥工艺处理的水仙茶饼微生物检测结果 茶样贮藏1 年后的检测结果如下:5 种处理样的霉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时, 发现均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且是最低极限,见表1 1 。霉菌检测的结果中,未检出 者占6 0 ,且均为新干燥工艺;大肠菌群均未检出;菌落总数:未检出样占8 0 ,仅 w l z i 样可检出。 5 种处理,w 2 2 1 与w l z 2 样,霉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均未检出;w 2 2 2 与c k 一样,霉菌可检测到,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未检出,因而同样的贮藏条件下,可能较 早发生霉变;w l z l 样中未检到霉菌、大肠菌群,菌数总数却有检出,当在相同的贮藏 条件,品质较早下降。 2 8 2 微生物检测结果与茶叶微生物检测现状的比较 茶叶的微生物含量主要取决于加工工艺,不同品种、不同茶类间有差异。据林秀云 等1 5 0 】检测结果如表1 2 ,3 种乌龙茶品种,水仙中的总菌数与霉菌数检出量较多,最大 量分别为1 6 0 0 ( 个克) 、1 3 3 0 ( 个克) :花茶的总菌数检出量下限都在3 9 0 ( 个克) , 上限超1 0 0 0 0 ( 个克) ;霉菌数检出量下限都在3 0 ( 个克) ,上限也达4 7 0 ( 个克) , 同乌龙茶相比污染程度深。但同水仙茶饼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相比,微波干燥新工艺技 术的应用,可从源头控制茶叶的微生物量,在这一点上优势初显。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3 9 表1 15 种处理样的微生物检测结果 表1 2 检测的乌龙茶和花茶中微生物含量 资料来源;林秀云等茶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探茶叶科学技术 j 1 1 9 9 6 。( 1 ) :3 1 3 3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2 9 水仙茶饼冷冻处理一微波制干的品质比较 2 9 1微波制干处理茶饼与杀青叶的化学成分比较 据水仙茶饼加工工艺的过程变化研究来看,杀青叶中水浸出物量、茶多酚总量、游 离氨基酸总量和儿茶素总量一般低于茶饼,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和黄酮类化合物总量高 出茶饼,而冷冻处理的茶饼( 见表1 3 ) ,水浸出物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酚氨比增加, 与常规制法的变化方向相反。 表1 3 处理样与未处理杀青叶的化学成分比较表 水仙茶饼冷冻后制干,各品质化学成分变化方向不尽相同,其中减少者居多,占4 7 , 变异系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 可溶性糖 游离氨基酸总量; 增加的占3 7 ,而水浸出物和儿茶素总量及酚氨比的变异系数逐个降低。见表1 4 。 水浸出物和儿茶素总量增加,可加强茶汤的滋味;茶多酚与游离氨基酸总量同时下 降,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系数较之小,减少速度较慢,因此酚氨比增加的主导因素在茶 多酚。 茶多酚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可降低茶汤的苦涩程度,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但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可能会使茶汤的鲜爽度降低;可溶性糖总量也是减少的,茶汤 的浓醇度与甜度亦可能由此而变淡,这与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向一样,均对茶叶的品质 不利。 2 9 3 冷冻微波制干处理间的比较 不同温区5 1 8 c 分别为a w d w4 种处理,冷藏处理后微波制干样与未处理样 的化学成分变化,茶多酚总量的变化见图1 6 ,e w c w d w b w a w ,低温区1 8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4 l 茶多酚总量在冷冻处理间居高,除a w 处理外均在平均水平之上,但都低于e w 。黄 酮类化合物总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 7 ,e w c w d w b w a w ,低温区1 8 黄酮类 化合物总量在冷冻处理间居高,和e 相近,a w 与b w 处理低于平均水平。 可溶性糖总量的变化见图1 8 ,e w c w b w a w d w ,b w 、c w 处理均在平 均水平之上。从a 温区到c 温区糖含量增加趋势,d 区下降。 儿茶素总量的变化见图1 9 ,从a 区到d 区,随着温度下降,其含量增加,即保留量 多,除a w 与e w 相当,其余超过e w 。 水浸出物总量的变化见图2 0 ,c w d w a w b w e w ,c w 、d w 处理均在平 均水平之上。低温区对水浸出物含量保留有利。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见图2 l ,以a 区最低, b 区升高后又下降,b w 、c w 处理高于平均水平。 酚氨比值变化见图2 2 ,9 , a 温区到d 温区呈增大趋势,酚氨比值随温度下降而增大, 拟合方程y g y = - 0 0 0 0 5 x 2 - 0 0 1 9 9 x + 8 5 7 6 8 ,决定系数r z = 0 9 6 0 7 ,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且冷 冻处理样的酚氨比均在e w 之上。 综合对冷冻处理的评析,可看出冷藏温区宜选择c - d 温区,内含物保留较多,品 质浓度和鲜爽度优于a 温区。 2 9 4 处理间差异分析 冷冻样与未冷冻样所含化学成分量不同,处理对其影响也不相同。由表3 3 可知, 茶多酚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酚氨比、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和可溶性总糖量在处理间没 有明显差异,而水浸出物与儿茶素类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水浸出物受处理的影响, d w 与a w 、b w 和e w 间差异均显著,c w 与a e 、b w 间差异也显著,且d w 与a w 、d w 与e w 、c w 与e w 间均是极显著的差异。有关冷冻杀青叶研究,王文杰【4 9 】研究过名优茶, 但结论不一致,可能是茶类选择不同所致。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4 2 2 0 0 5 祸建农林犬学硕士论文 4 3 温度 误差 合计 水浸出物 茶多酚 总燕 游离氨基 酸总量 可溶憔糖 憨麓 黄酮类化 会镌憨耋 酚氨比 ,l 茶索 总爱 水浸出物 茶多酚 总慧 游离氨基 酸总量 霹溶饯糖 总豢 黄酮类纯 合物总量 酚氨比 儿茶索 总爨 永浸t i i 物 茶多酚 惑麓 游离氨基 羧戆垂 可溶性糖 慧鼙 黄酮类化 合物憨量 酚氨耽 儿茶索 总麓 3 5 6 5 3 3 1 0 6 9 2 2 4 e 0 2 4 4 8 9 1 3 0 7 7 7 1 2 9 4 8 3 3 8 8 0 0 0 8 0 1 0 7 1 1 5 5 o 4 2 8 0 2 4 6 46 1 6 1 眦0 3 9 2 0 8 0 7 0 7 8 4 4 0 1 9 61 1 5 80 4 2 8 0 4 7 3 2 5 5 。5 4 3 3 4 4 2 1 1 4 6 4 毒 5 5 o 1 1 8 6 3 。8 8 6 o 。6 鹅 o 2 2 9 9 。9 8 0 e - 0 251 9 9 6 e 蛾 0 7 8 650 。1 5 7 0 。8 4 65袋l 豹 1 3 4 7 4 8 4 8 7 2 0 7 4 8l 5 2 3 2 7 9 2 7 0 7 3 5 1 9 0 0 8 3 7 8 1 4 9 6 7 4 6 2 4 4 1 0 7 6 2 3 6 8 5 5 5 1 0 1 0 l o 1 0 o 。2 6 9 9 6 9 7 0 4 3 9 6 5 8 8 0 7 7 8 o 。0 3 2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表1 6 儿茶素的多熏比较袭 表1 7 水浸出物的多重比较表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4 5 3 结论与讨论 3 1 结论 3 1 1 微波干燥在水仙茶饼上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水仙茶饼以其独特加工工艺,从品质上来说,优于卷曲形水仙茶,这一点在结果分 析的2 1 部分已作交待;微波烘干同比木炭焙干的水仙茶饼,水浸出物提高1 9 ,游 离氨基酸提高7 5 ,可溶性糖提高2 1 9 ,黄酮类化合物提高2 9 ,儿茶素减少9 6 , 茶黄素减少1 3 3 ,茶红素增加1 3 4 6 ,茶褐素减少1 8 3 ,茶多酚总量两者接近。为 此,茶汤的滋味稍淡薄,鲜爽甘甜,汤色略浅。但干燥速率快,内含物转化不充分,影 响茶饼品质形成。表5 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表明,微波分次进行干燥且不宜多次。 3 1 2 漳平水仙茶饼微波干燥工艺组合的选择 微波干燥新工艺对水仙茶饼滋味与色泽成分的影响不同。微波一热风干燥技术与微 波一远红外干燥技术干燥相比,水浸出物量和茶多酚总量较高,有利增强茶汤的浓度; 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之低,茶黄素与其相当,鲜爽度略差;儿茶素与和黄酮类化合物总量 含量稍高,增强了茶汤苦涩味。茶汤色泽间差异不明显。 微波干燥次数多少,无论是对远红外还是对熟风足干,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茶饼的品 质。从滋味与色泽成分分析比较,微波1 次一热风干燥技术与微波1 次一远红外干燥技 术干燥有助于茶饼优良品质形成。总体而言干燥时微波加热1 次对水仙茶饼的品质形成 较为有利,而且操作方便。 通过茶饼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系数来考察工艺的稳定性,微波1 次一远红外干燥技 术的工艺稳定参数占l :2 ,为最高者,其次是微波2 次一热风干燥技术。另外,从防御 微生物污染能力来比,微波2 次一热风干燥技术和微波1 次一远红外干燥技术烘干茶饼, 霉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均未检出,抗菌能力较强。 因此,本试验结果最佳工艺组合当选微波1 次一远红外干燥技术,微波1 次一热风 干燥技术。 3 1 3 微波与冷冻技术结合在水仙茶饼上试验结果 与常规干燥相比,冷藏处理的揉捻叶1 7 天,取出解冻后造型制饼,并施以微波技 术干燥,滋味与色泽化学成分含量减少者占多数( 见表1 4 ) ,直接影响因素是冷藏温度。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和儿茶素总量受温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酚氨比 与温度相关性显著。低温对化学成分的保留有利,c w 和d w 茶样品质较好,选择c 、 d 温区为宜。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3 2 讨论 微波干燥工艺组合在水仙茶饼的应用优势初显。但对于影响微波的因素研究尚不完 善,微波机性能稳定方面有待改进,朝自动化方向发展较为理想。一方面,水仙茶饼品 质标准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生产实际需求。如无人控制。微机工作时可自动感知物料 存在与否,能自行做安全处理。 微波新应用于冷冻杀青叶的干燥上,较低温区冷藏者品质较优,可为茶季青叶贮藏 问题的解决作参考。若在实际生产,将微波干燥工艺组合大规模地使用,经济效益会十 分显著。 冷冻技术与微波技术结合,相比仅施以微波技术制得水仙茶饼,内含物含量下降, 减少量是否会因冷藏时间和解冻方式不同而各异,以及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繁殖状况,因 试验时间与茶区试验条件限制,尚未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食品冷冻过程中热学物理性 质的研究正日趋完善,在茶叶上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4 7 参考文献 l l 罗囊锾渡细热技拳在阖鸯璃龙茶搦忑孛约应蹋聚究禳建表韩文学硬学位论文。2 0 0 2 ,5 【2 】郫雅玲,杨婵婵,陈升利用微波改善中低档乌龙荼品质的效果初报福建茶叶【j 】2 0 0 4 1 0 2 ( 4 ) :5 - 6 瑟】攀泽缚,黎锡,黄鸣等微波与遴红羚线藤热在食品翔墨孛斡痰用。广家食品鼍鳖辩技 【j 】2 0 0 2 ,18 ( 2 ) :6 0 - 6 3 【4 l 卢为开等蔫远红外辐射掏熟技术刚。上海科学技术出舨社1 9 8 3 【5 】余善鸣,白杰,马国庆,等果蔬保鲜与冷冻干燥技术【m 1 熬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9 f 6 】尚宏襦,宋卫东,朱淼祥,等茶叶微波加工技术及设各的研究中翻茶叶m 2 0 0 3 ,( 1 ) :9 1 9 4 【7 】赓黎标。茶叶微波加工技术殿设备的研究福建茶叶田2 0 0 3 , ( 2 ) :2 9 3 0 【8 】李远志,范绍凯,段翰英等微波在茶叶杀青中的应用研究广东茶叶 q 2 0 0 0 ,( 3 ) :3 8 3 9 嘲文l 蕻,金寿珍,傅土文,等。微波在茶时翔王孛的虑震。食鑫科学溺。2 0 0 2 ,2 3 ( 1 0 ) :7 2 7 5 【l o 】杨晓萍,黄友谊,袁芳亭,等绿茶微波杀青工艺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i j 2 0 0 1 ,2 ( 6 ) :5 7 6 - 5 7 8 【l l 】羹赣辫,胡泽敏,勰敏,等微渡杀毒绿茶生产孛鹃应爱及缳嬖技零磅究中謇畜产与食熬 【1 】1 9 9 9 ,6 ( 5 ) :2 1 0 - 2 1 l 1 1 2 1g u l a i ia r a w a t s i l l 曲b ,r a v i n d r a n a t hs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m i c r o w a v ec n e r g yi n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o f c v h a n c c d - q u a l i v g r e e nt e a j o u r n a l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o dc h e m i s t r ym 2 0 0 3 ,5 1 ( 1 6 ) :4 7 6 4 - 4 7 6 8 f 1 3 】杨晓萍,郭大勇,黄友谊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癍用茶时机械杂怨田2 0 0 2 ,( 3 ) :4 - 6 【1 4 】刘钟栋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嘲中国轻工业如版社1 9 9 8 【1 5 :e 敏高新技术在阐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茶业通报们2 0 0 3 ,2 5 ( 3 ) :1 2 4 f l q 张洪微波于燥策麓花懿研究。山嚣食晶工业溺。2 0 0 3 ,( 2 ) :1 5 - 1 7 【1 7 1 张晓辛利用微波一气流组合干燥技术干燥菊花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f 1 2 0 0 0 , 1 6 ( 4 ) :1 2 9 1 3 l 1 1 8 l :o j 蕴珍,莲绥觊毅翰荚,等。茶睁孛霉麓的检验中国食蘸圣生杂悫 f l 。1 9 9 1 ,3 ( 2 ) :4 8 - 4 9 【1 9 1 王盛良,许悦,陈修定茶叶霉菌污染现状及微波防霉研究食品科q f 1 1 9 9 8 ,1 9 ( 1 0 ) :4 4 - 4 6 t 2 0 自来角微波翔王茶吁。氆赛发a 龚 f 1 2 0 0 3 2 :2 4 【2 1 1 汪兴平,张家年微波对茶叶主骚活性成分咖啡碱、茶多糖结构的影响研究食品科学 【习2 0 0 3 ,2 4 ( 3 ) :4 4 - 4 6 2 2 1 汪兴乎,张家年微波对茶多黢结构及其儿茶索组成的影响食品科学哦2 0 0 2 ,2 3 ( 1 ) :3 7 - 3 9 2 3 9 r 海e t ,鞠兴荣微波干燥对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影响食品科学川2 0 0 2 ,2 3 ( 1 2 ) :5 6 - 5 8 【2 4 l 颞熟琴,缓艾军,卢大觐。热| 陡于燥和微波于燥对油枣总焚醺含羹影嚷豹磺究。食品辩学 川2 0 0 4 ,2 5 01 ) :1 5 4 - 1 5 7 2 5 1 侮整,张骏,寒朝鹅,簿。不羁徽渡楚毽对自麓潮冻裁遘援孛色素糊主要凭学裁分鲶影响。海豢农堑大 2 0 0 5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学学报9 1 2 0 0 4 ,3 8 ( 2 ) :1 5 9 1 6 7 【2 6 】杨丽飞,邓宇叶黄素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广西轻i 业 j 1 2 0 0 3 ,( 6 ) :1 2 1 5 2 7 1 夏涛,时思泉,宛晓春微波、超声波对茶叶主要化学成分浸提效果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j 】2 0 0 4 ,2 0 ( 6 ) :1 7 0 - 1 7 3 【2 8 】王华夫,游小清家用微波炉在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中国茶叶【j 】1 9 9 5 ,1 7 ( 1 ) :2 5 【2 9 傅明,陈新焕,杨万彪,等微波消解i c p a e s 法测定茶叶中铅砷、铜、铁、锌、硒等含量食品科学 阴2 0 0 1 ,2 2 ( 11 ) :7 6 - 7 8 【3 0 b a k e rg r , s o u t h w e l ii a , l o w er f c o m p a r i s o no f o i lr e c o v e r e df r o mt e at r e el e a f b ye t h a n o l e x t r a c t i o na n ds t e a md i s t i l l a t i o n j o u r a f l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o dc h e m i s t r y j 2 0 0 0 ,4 8 ( 9 ) :4 0 4 1 - 4 0 4 3 【31 x u e j u np a n ,g u o g u a n gn i u , h u i z h o ul i u m i c r o w a v e - a s s i s t e de x t r a c t i o no ft e ap o l y p h e n o l sa n dt e a c a f f e i n ef r o mg r e e n t e al e a v e s 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p r o c e s s i n g 阴2 0 0 3 ,4 2 ( 2 ) :1 2 9 1 3 3 【3 2 c a ox d ,y mm ,l ij x , z h a ogw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u i t r a w a c e 眦e a r t he l e m e n t si nt e ab y i n d u c t i v e l y c o u p l e dp l a s m a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w i t hm i c r o w a v e d i g e s t i o n a n da g 5 0 w - x 8c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h e a n a i y s t j 1 9 9 8 1 2 3 ( 5 ) :1 1 1 5 - 1 1 1 9 【3 3 】l e t i c i am c o s t a , s a n d r otg o u v e i a , j o a q u i man o b r e g a c o m p a r i s o no fh e a t i n ge x t r a o n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 a t , c a , m ga n dm ni nt e a s a m p l e s a n a l y t i c a is c i e n c e s j 2 0 0 2 ,1 8 ( 3 ) :3 1 3 - 3 1 8 【3 4 】a l l n al o e j e o v a , t o m a sc e r n o h o r s k y 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b o r o ni nt e aa n dc o f f e eb yi c p 一a e s m e t h o d f o o dc h e m i s t r y i j 2 0 0 3 ,8 2 ( 2 ) :3 0 3 - 3 0 8 【3 5 舒彩霞,廖庆喜微波加热对食品物性的影响现代化农业【j 】2 0 0 1 ,3 1 - 3 2 【3 6 郭梅食品微波干燥、杀菌技术及其发展天律农学院学报【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注册会计师考试2025年实务操作考查试题及答案
- 新冠病毒检测的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在家庭理财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自我检测方法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外汇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思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宁夏固原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初中英语课题申报书
- 微生物检测结果的解释技巧试题及答案
- 企业重组相关税收政策培训教学课件(38张)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 肝癌的防治(大众科普版本)-PPT课件
- 成都高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半期考试数学试卷
- 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管理台账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 苹果中国授权经销商协议
- KGW船用起重机维护使用手册
- 怎样确保骑车安全-1
- 混凝土裂缝修补工程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