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 摘 要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经历了专业结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 等诸多调整之后逐步成为了开拓中国视觉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门集研究 型应用型于一体的新兴学科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设计专 业在学科建设招生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各高等艺术院校为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专业基础 课程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 为奠定专业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由此更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论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外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发展历史和 现状并在对中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 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几项内容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有 待改进的方面在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 实际课题的配合说明阐述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以及创新教育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运用和体现最后在现有模块化教 学的递进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整合的构 想将各类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予以整合以多样化 课题设计为主线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构成 体系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做 了一些基础性的探索和研究为如何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中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提出了 一些个人的意见并为今后进一步拓展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贡献力 量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创新设计教育创意思维创造性方法 research in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basic art design coureses abstract having experienced the specialized structure, the educational model,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other adjustments, art design education became an emerging discipline which will further develop the chinese vision art education and research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art design specialty is enhanced in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the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scale. all higher art universities carried a thorough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foundation in art design,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the whole art design educ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rt design course set, further improvements was suggested in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appraisal system. it carried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and discussed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method. finally, after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odular teaching, the paper proposed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module conformity conception. take the diverse topic design as a main line,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will create creative the open constitution system. the present paper research makes some foundational explorations and the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i also propose some individual opinions about how to exca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to dive the nature, raised students specialized accomplishment in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 basic art design course, innovative design education, creativity thought, creation method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创新设计教育创意思维创造性方法 research in innovative education of basic art design coureses abstract having experienced the specialized structure, the educational model,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other adjustments, art design education became an emerging discipline which will further develop the chinese vision art education and research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art design specialty is enhanced in disciplinal construction, the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scale. all higher art universities carried a thorough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foundation in art design,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the whole art design educ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rt design course set, further improvements was suggested in aspect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appraisal system. it carried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and discussed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he method. finally, after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odular teaching, the paper proposed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module conformity conception. take the diverse topic design as a main line,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will create creative the open constitution system. the present paper research makes some foundational explorations and the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art design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i also propose some individual opinions about how to exca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to dive the nature, raised students specialized accomplishment in the specialized found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education. key words: basic art design course, innovative design education, creativity thought, creation method 1 第1 章 绪论 1 . 1 研究的背景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分析认 为从 1840 年中国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直至 20 世纪末艺术设 计教育名称的正式确立这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以工艺教育手工 教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工业设计教育名义所开展的性质相近但形式迥异 的教育类型 1 由此可见自艺术设计作为教育学科起的很长一段时间艺 术设计教育的定义在我国一直不断地进行变化和发展从 50-60 年代的绘画类艺术 教育到 70-90 年代的装潢装饰艺术教育直至 1998 年 7 月 艺术设计专业正 式被纳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至此艺术设计学科 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成为了开拓中国视觉艺术教育领域的研 究型和应用型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必然需要具备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尽管我们从 某种程度上并不愿意承认艺术设计艺术科学这样的简单定式科学所具有的严 谨而严肃似乎与感性丰富的艺术有着天然的鸿沟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还 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因为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就是艺术与科学都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创造行为唯一不同的是创新的过程科学的 创造过程在经历了直观的抽象概括后成为了文字或者是公式理论而艺术设计则是 将直观的表象抽象为意象再经过提炼和扩展由意象转变为视觉形象的创造虽 然创新的过程有所差异但不论是倡导视觉创新的艺术设计还是其他的学科领域 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最重要的标识更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因 此对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成 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环节 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首先要从课程教育开始课程是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 载体和媒介是学科教育进行和发展的核心构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基本有 2 三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艺术设计学科的众多课程 中为艺术设计专业奠定专业基础的课程被称之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与专业 课程公共基础课互相渗透又有别于他们成为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结构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回顾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工艺教育手工教 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还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每一个不同时期的教育都有 着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归纳起来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大都是各类工艺技能 表现技法为主的基础技艺训练而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创新 教育则进程缓慢 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应融合专业教育和创造学等其他学科并通过专业基 础课程的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专业 素养因此鉴于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进程中的先导性和开创性专 业基础课程的创新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 . 2 研究的构想 随着各高等艺术院校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与西方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 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历了教学模式专业结构的几番重大调整之 后逐步明确了根植于本国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定位培养知识结构 全面的创新设计人才创新时代的到来更是不断催促我们要关注创新设计教育关 注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在创新设计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共识的今天国内高 等艺术院校究竟应该如何改善创新设计教育如何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程 的建设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外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发展历史进行整理对中国艺术设计专 业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归纳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围 绕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阐述适合于我们学生自身特点的艺 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运用和体 现 3 第2 章 西方艺术设计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程 2 . 1 西方艺术教育概述 视觉艺术教育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历了数百年的蜕变成为具有现代意义 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主旨教学实践等方面都 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最早可追溯到 16 世纪时期的西方艺术教育当时在意大 利佛罗伦萨建成了欧洲第一所专业艺术学院旨在以传承技艺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培养包括绘画等艺术领域在内的艺术大师为艺术领域开辟风格鲜明的各类艺术流 派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艺术大师充当了老师的角色学生则成了努力沿袭大师 的理念和技巧的学徒艺术教育俨然成为了建立在人文基础之上的集美学艺术欣 赏绘画创作艺术修养于一体的艺术学科直到 19 世纪初源于工业社会的需要 艺术更多地被给予希望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创造性自我表现也不再 是悬浮在物质之上的情感和精神寄托艺术教育开始直面社会和生活的需要力求 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能在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媒介的过程中,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 创造性活动利用创造性的艺术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改善社会环 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创造性活动的热情 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出现使艺术教育正式变革为艺术设计教育包豪斯提出了具 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设计教育理论在包豪斯的艺术学院里学生接受了富有表现力的 色彩图形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进入工厂去实践他们学会了该如何构思并绘 制房屋的设计方案制作模型他们学会了如何为商店设计橱窗绘制宣传海报 他们学会了如何设计舒适的工业产品并为产品添加标签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赋予了艺术设计教育更实际的意义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宽泛 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艺术教育界受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 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 dbae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影响艺 术设计的概念得到社会和艺术教育者更多的关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 4 术设计教育也被正式纳入高等学府的教学体系此后全世界的艺术设计教育者开 始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2 . 2 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与基础课程 2 . 2 . 1 包豪斯的教学理念 德国包豪斯学院banhuas19191933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艺术设 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2 包豪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概念构建了现代艺术设 计的课程体系是最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解决现代设计教育问题的学校对 世界范围内的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开创性的教育理念并以自己独特的课程实践确 立了它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包豪斯的重要教学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艺术与技术的整合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upies在 1919 年 4 月的魏玛国立包豪斯宣言中 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艺术与技术不再对立将一切造型艺术综合 于大建筑艺术之中3 他提倡用最简洁的风格将艺术与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统一 创造出集结构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作品所有的艺术工匠工业生产者也 是一个整体他们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来创造人类的艺术设计作品 2艺术与生活的整合 包豪斯提倡艺术与工艺的结合是为了能通过艺术设计教育使艺术真正变成 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的东西如印刷广告商标日用品雕塑陶瓷等 等把作坊当教室采用知识与技术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面现代社会对环境 和一切视觉艺术设计的需求构建了将艺术融入生活的应用型实用型的艺术设计 教育 3艺术与创新的整合 包豪斯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 心要求学生摒弃对任何一种以往的风格的模仿和抄袭充分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 5 识结合起来揭示学生的创新潜能和专业所长在塑造个人特色的同时均衡发展 学生的其他能力 总之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符合社会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并使艺术设计教 育逐步建立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之上而并非建立在艺术家个人非理性非科学的 基础之上用科学的教学思想课程结构设计理念替代了以审美知觉和绘画技艺 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西方艺术教育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想诞生的重要标 志 2 . 2 . 2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 包豪斯所设立的基础课程, 被教育界公认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 之一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上的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理念结构形 态一直以来都受到世界艺术设计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并在不断沿用和发展之后 成为如今国内外设计院校的基础课程 包豪斯使艺术设计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艺术家 个人的不完全可靠的感觉基础上把课程从技巧的模仿变为艺术规律的感性与理 性的体验和认识变为学生潜能的发现与发掘变为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4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将平面和立体形态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三方面 独立起来5 作为学生入学之前的半年预科的主要课程使学生在接受正式的专 业训练之前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包豪斯认为不论是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产品设 计还是艺术设计所有不同的现代艺术门类从某种程度上都具备相同的艺术表现基 础和艺术创作原理并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由此包 豪斯的基础课程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通才 1 平面和立体形态研究课程 伊顿johannes iten作为早期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创始人之一最早将认知心 理学理性化的学科教育知识表现主义的艺术精神融入平面和立体形态的研究课 程之后包豪斯预科教学的第二任主持人纳吉moholy nagy开始接管空 间构成教学工作他是一位忠实的构成主义者在他的构成设计中坚定不移地采用 6 抽象风格运用简单的几何元素完成构成主义的设计作品他认为对现代雕塑家 的作品进行分析尤其是结构属性形体的动态和静态平衡的特征分析可以培养 学生把复杂的建筑物分解成一系列简单成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理解空间造型关 系认识空间结构的本质6 因此在他的基础训练的设计课题中有体积空间练 习悬体练习不同材质结合的平衡练习结构练习质感练习等他所倡导的抽 象几何形态的立体及平面造型为设计教育奠定了结构学基础 同纳吉一样克利klee felix的平面图形课从一开始就在讨论点和线和几何 关系根据他的定义线是运动中的点7 他把线区分为三种状态积极的线 消极的线中性的线积极的线在绘制时没有固定的方向当描绘出封闭的图形 就转变为中性的线如果在封闭的图形内填有颜色那就变成消极的线而由色彩 充当了积极的因素克利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如何把几种类型的线和图 形互相联系起来他要求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手法在多种不同的条件下运用同样的 图形反转的转九十度角的大头冲下的如此等等8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 生充分挖掘简单形象的潜在表现力在创造图形的同时也能体验线与图形图形 与色彩线与色彩之间的平衡关系 2 材料研究课程 艾尔伯斯josef albers是继纳吉之后第三位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接管人他 对材料充满了兴趣和想象力他曾指出我们试图去学习去观察每个可以看到 的事物都有形体每个形体已都有意义我们通过创作形体来认识它们9 因此 作为担当包豪斯基础课程中讲授材料运用的教师艾尔伯斯执着地研究材料的特征 和材料的结构属性要求学生熟悉各种材料的属性利用材料和加工材料的工艺 艾尔伯斯通过研究后发现任何材料在应用成型后都具有潜在的力量比如表 面看来脆弱的纸张但在经过恰当的切割折叠却能显出钢性因此他率先设计 了一系列材料造型的基础课程如纸切割造型白铁皮造型铁丝造型错觉造 型玻璃造型等他让学生体验任何最简单最不起眼的材料都能创造出独特的 视觉形象这些课程实验为包豪斯基础课程做了极为重要的补充 3 色彩研究课程 伊顿是最早开设色彩系统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彩色理论做 7 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认为色彩与图形是一体而不可分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光 谱中的每种色彩都存在于图形之中想看的人就能看见不想看的人就看不 见 10 他通过七种色彩的对比得出了色彩与图形色彩与人的情绪图 形与人的情绪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色彩理论直到 1922 年康定斯基kandinsky nina也加入了包豪斯与伊顿共同研究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由此学生从一开始 就通过几何图形的色彩练习来理解各种图形和色彩的特点敏锐地感受图形和色彩 的内在意义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视觉形象来表达内心感受 伊顿和康定斯基都深信色彩的研究必须引用科学的方式康定斯基更是通过科 学的研究提出了七种对比色和区分色彩的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和色调明确色彩具有冷暖的色相和亮暗的色调他创造性地定义了色彩 的四种称谓亮暖色暗暖色亮冷色暗冷色此外康定斯基还表明每种颜色 都代表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黄色是绝对的暖色也是代表世俗的颜色蓝色是 绝对的冷色也是代表天堂的色彩因此色彩的研究课程认为学生只有在了解 色彩的科学构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色彩的自由表现单纯地依赖个人的直觉感观 引用色彩的教学理念宣告结束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课程包豪斯的基础课程还包括绘画雕塑图案和摄影等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绘画写生课程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院校基础 课程的核心包豪斯采用了将现代艺术的各种实践结果转变为实现设计教育的重要 手段如立体主义的拼贴画是质感练习色彩练习和摄影的源泉如构成派则为动 感雕塑空间体积研究光线和空间调整的实验等提供了种种方法等11 总之 包豪斯所倡导的基础课程结合了现代艺术的创作形式视觉认知的科学理论以形 式分析和构成表现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视觉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以及 基于科学理论之上的创造能力和艺术个性为世界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2 . 3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发展现状 继包豪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延续西方各现代艺术设计院校都在引用 8 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改进和发展 2 . 3 . 1 多元化学科交叉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沿用了包豪斯的课程结构但 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地进行扩充和延伸从视知觉理论的引入到认知心理学方法的 借鉴逐步形成了多元学科知识交叉融入基础课程的建设丰富和完善了专业基础 课程的教学内容 现代西方艺术设计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大多采用了格式塔原理作为研究的 基础理论格式塔gestatl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英文往往译成 form 形式或 shape形状12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形是指形之间的空间和排列 结构它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完形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又不等于部分之和在 此理论基础上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为艺术设 计教育贡献了艺术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等著作系统地将心理学理论运用 到基础课程的构建中指明艺术创造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脑经过一定的流程 而形成的创意表达有着充分的科学和理论依据创意的方法如同艺术技艺一样可 以被传授多种学科的交叉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突破以往经验型训练方法让学 生的思维不拘泥于传统的技艺训练学会科学地运用自己的大脑功能来形成创造性 思维和设计表达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设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已经成 为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的发展特点之一 2 . 3 . 2 多样化课程变革 当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的设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课程衍生 出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课程内容打破以技法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采用更 为多样化的富有现代意义的课程组合 传统的造型类课程如素描色彩在现代西方艺术设计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深 化仅素描课程可细分为基础素描和创意素描每一类素描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方 9 法和教学目的在基础素描的课程形式上瑞士等西方国家更多地是采用了结构素 描作为造型表现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明暗素描和写实素描锻炼学生观察对象和表 现对象的基本造型能力并在压缩了基础素描和素材素描的训练周期的基础上将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素描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由此现代素描基础课将传统 技艺类课程和现代设计类课程衔接得更为自然和密切 包豪斯时代的构成课程除了在欧洲广泛应用之外也成为了日本的艺术设计教 育中最具代表性的课程并经过系统化的分类形成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 构成光构成运动构成等基础课程日本最具权威性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授朝仓直 己认为现代构成教育应该更多地从各类事物中提取它们的特性或要素来加以探 讨和研究因此在他的教材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中涵盖了更多的构成元素 1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立体空间半立体2造型文法构图配置 与繁殖分割与比例调和与对比3造型文法幻想的创造错觉无理图形 立体感的表现透明感的表现动势韵律变形与变态4技巧的开始构想 法的开发材料的造型可能性的研究等13 2 . 3 . 3 创造性课程扩展 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在沿袭了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的同时更多地强 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构想和丰富的创意强化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这就使专业课程与 基础课程的概念逐渐模糊基础课程也融合了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创作的成分创造 学理论视觉心理学理论的引入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创造了理论的基础 例如美国哥伦布美术与设计学院便开设了激发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的创造性解 题课结果显示参加过该课程的学生比未参加该课程的学生更具有创造力而有 的艺术设计院校把专业基础 直接定义为基础设计扩展了创新教育在基础 课程中的范围可见以创新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创新教育占据了基 础课程的核心地位 10 第3 章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与基础课程 3 . 1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概述 1912 年第一所创立于上海的私立美术专科学校正式奠定了中国视觉艺术教育 的基础至今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艺术教育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并在这漫长的 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然而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 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早期的艺术教育是从专业绘画教育开始起步直至 80 年代 初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开始沿用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教学理念课 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实践等教学形式力求通过吸收西方成功的教学经验为 本国培养优秀的视觉设计师设计的概念也由此得到了知名美术院校的重视但是 由于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从整体上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很薄弱对西方艺术教育的发 展背景缺乏系统和整体的认识忽视了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众多外部 环境对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采纳西方艺术设计教育 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碰到了不少问题 虽然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阻碍但我们还是逐渐清晰地认识 到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教育而是一个以智慧创意为先导的 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也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学科涵盖了从审美到自然科学 哲学理论机械制造等众多学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也同样具备艺术的特质 具有鲜明而丰富的民族特征由此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型和 变革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将由技入道由理入道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 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教育 视觉艺术设计在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等几大历史演变之后 最终成为了创意为先风格迥异的视觉艺术设计未来的艺术设计将以视觉媒介为 载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运用创新的视觉符号对一种情感思想理念甚至是 11 生活本身进行视觉化的创造视觉艺术设计俨然已经作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逐渐 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由此带来的创意视 觉产业也将积极地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进步 3 . 2 中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 现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在经历了 20 多年的发展至今各所高校都设立了艺 术设计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是越来越齐备与其他学 科相比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发展得还不很成熟也尚未完全定型作为构建现代 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也处于这种演变之中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随着整体教育 模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14 以技法训练为主的工艺手工教育以图案绘画为主 的图案教育以创新为主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同时期的基础课程都呈现出不同的面 貌这也验证了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的发展历程 3 . 2 . 1 绘画类基础课程 技法类基础课程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阶 段当时的工艺教育手工教育的基础课程大都借鉴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完全地接 纳了西方的教育经验将艺术教育建立在强化手工技艺的训练之上如成立于 1903 年的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基础课程的设置有水彩画毛笔画用器画雕塑美术 史等15 创建于 1902 的南京三江师范学堂于 1906 年正式开设图画手工科图 画课中除了国画外还设有西画用器画图案画等课程16 由此可见实用性 的技法课程几乎占据所有课程的 90以上艺术教育承载了培养工匠技师的职能 重技能轻设计的局面更是显现了实用功利的倾向 直至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的成立标志着艺术设计作为独立的学科正式纳入 中国高等专业教育体系专业基础课程才逐渐由技法类基础课程转变为理论类和创 意类基础课程大多数的艺术设计专科学院在基础课程中除了开设绘画技法类课程 以外也增设了具有基础性质的平面图案立体图案色彩构成透视自然分析 12 等课程 近几年来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院校更是压缩了技法类课程的课时扩展了多元 化的技法表现手段将学生从长时间的写实型绘画中解放出来拉近了技艺训练和 创意设计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的技法类基础课程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 3 . 2 . 2 图案类基础课程 中国美术学院的正规图案教育 创始于 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图案系 17 之 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苏州美专及各个美术专科都相继增设了工艺图案科从课 程的设置来看早期的图案基础课程仍以培养实用技艺为主 1937 年成立的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最早从美术教育体系中分离 开的工艺设计学校18 标志着艺术设计成为了高等专业教育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 科图案教育也根据不同的专业名称而分门别类突出了专业的图案特征如广告 图案家具图案印染图案等课程结构也由此趋于合理和完整以服用科开设的 27门课程为例造型基础 4门占 10.2专业理论 9 门占 6.4%专业技术课 6 门占 50专业设计课 1 门占 18.4从课程的课时安排上表明艺术设计教 育已开始摆脱依赖绘画基础课程的状况开始对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特点进行有益尝 试19 建国之后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1961年文化部颁布了 高 等工艺美术学校教学方案首次以国家教育法规的形式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计 划课程结构做了统一规定明确了各类课程的结构关系和课时比例从中我们不 难发现基础图案的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由此图案教学不再仅仅是图案绘画 的概念基础图案的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图案写生图案构成图案创新三个不同 部分近年来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研究也为实现基础图案课程的民族化创新教育做了 不少的贡献 3 . 2 . 3 构成类基础课程 13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艺术设计院校的规模的逐渐扩大课程结构的逐渐完善 使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形成三类绘画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设计基 础和专业设计课程其中设计基础引入了日本香港台湾等地艺术设计教育 中盛行的构成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1988 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 的包豪斯设计作品展对包豪斯基础课程进入中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它的课程内 容课程理念课程方法都对此后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近十年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进入全面的改革和发展 阶段辛华泉在发表的论构成的论文中指出时代不同了 因为艺术教育必 须探求哲学和科学间的新秩序因为除了哲学是造型设计的根据外还要在人类的 视觉现象和感觉关系中也就是在空间和色彩等影响人类心理的经验和事实中去 寻找造型设计的原理20 可见构成课程的教学受到了艺术设计教育界的重视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更新和调整 3 . 3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尽管近几年来欧美和日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理论方法课程等 通过交流展览讲学等形式纷纷传入中国设计院校引起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 从理念到实践的改革明显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基础课程在内的改 革与发展但专业基础课程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3 . 3 . 1 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大都是通过对西 方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长期的模仿和改造而得来的所以国内大多数艺术设计 院校不论什么专业都具备相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尤其是基础课程更具有普遍 的课程设置不外乎有二类1造型类基础绘画技艺训练如素描色彩中 国画等2设计类基础如三大构成图案和字体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近年来在调整基础课程内容的同时也逐渐引入了西方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 14 的基础理论研究如视觉思维理论色彩心理理论图形构成理论创造性行为理 论等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可见不论从课程形式还是理论研究中国艺 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无不渗透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但如何在内容和理论上进行 创新在结构和门类上进行扩展对基础课程本土化建设我们仍缺乏系统而科学的 思考 任何课程的建设都需要科学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创新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就显得更为重要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能反映时代的进步不断的重复已有的课 题并不符合科学的要求比如图案课程中的写生变形素描课程中的长期写生平 面构成中的基本元素组合色彩构成中的春夏秋冬练习立体构成的纸浮雕 都是长期重复使用的课程内容课题的原意功能发展都在不断的重复延续中被 模糊了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变体和创新对课程结构进行 风格的形成和变化比如对视觉语言的认识和训练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和创新 对现代图形理念的理解和实践等等同一样式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带来课程认识上的 局限阻碍艺术设计教育所倡导的创造性培养 3 . 3 . 2 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方法的实践中主要呈现出两种方 式直线式的教育方式和重视技艺训练的教育方式 所谓直线式的知识传递是指知识沿着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直线的方式进 行传递传统的直线式教育方式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沿用至今而现代艺术设计教 育更强调扩散性的知识积累和双向的信息交流专业基础课程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具 有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包括视觉语义图式文脉表现创意等诸多信息 其次培养学生对已有的视觉信息进行二次创新和改良的创造能力如此繁杂的知识 体系并不能仅靠教师进行传授教师通过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设计的原理和方 法创意思维的形成视觉语言的传播等理论的理解传授学生多渠道地积累专业 基础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直线式的教育方法只能使基 础课程变得狭窄而单调 15 其次长期以来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都十分注重技艺技术的训 练而疏忽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形成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不上 的局面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得不到贯穿和连续在教学 大纲的制定中往往对技术性目标规定的十分具体如作业的技法要求程序步骤 工具材料作业规格和数量等对创造性的训练要求则流于空泛缺乏具体措施 而实际上过细的技术要求往往造成对创造力培养的限制 现代艺术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现代视觉设计的本质是视 觉化的创造不论用什么样的设计语言都是对意念情感甚至是生活本身创造 性的视觉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的造型技能训练不能替代设计思维的培养 基础课程并非是所谓技术性练习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基础课程开始贯穿于艺 术设计教育的整个体系调整好基础课程中技能教学和创新思维引导之间的关系势 在必行 3 . 3 . 3 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 从表象上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对包豪斯基础课程的延续但唯 独对于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却没有得到继承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极为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造能力及艺术个性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解放而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 逐渐使学生抛弃常规获得创新观念和创作动力而我们基础课程的课题作业中 教师会以范例的形式作为模板以个人的喜好和课程原定目标作为评定成绩的标 准使学生的课题作品围绕着成绩转而忽略了艺术设计教育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它的本质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个性学习将极富创造力和个性的课题训练凝结成 简单的数字评价方式其结果是背离了艺术设计教育的主旨限制和僵化了学生在 基础课程中的创意表现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从设立发展至今确实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也正 逐步趋向科学和完整但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 价方式上都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设 计教育急需增强的薄弱环节基础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尤为重要 16 我们必须从课程自身开始创造性地建设才能为培养创新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3 . 4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对象分析 在研究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同时更需要分析教育的对象学生 他们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从事视觉艺术这一领域的设计者更是引领未 来视觉设计发展的先锋人物任何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环境都会 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对象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该如何因材施教就 得分析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3 . 4 . 1 程式化的思维模式 据有关研究表明每个人自出生起都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只有少数人才能持续拥有这样的能力而大多数人在成年之后丧失了 创造的潜能例如在最近几年上海地区的中小学生绘画创作比赛中我们发现幼儿 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都极为丰富与之相比稍大一些的小学生就显得有些不足而 中学生在创作方面则更是逊色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长期定向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阻碍了创造力的持续发展例如我们的学生都深信存在的既是合理的所以对习以 为常的事物看不到其中蕴藏的新意而调查显示正是那些从人们熟悉的事物引发 的创新设计才是最能吸引人博得人们喜爱和认同的视觉设计正如一个立方体 没有人能同时看到它所有的面但在不顾定视角的情况下转动它那就能从不同的 角度观察到它的全貌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在强调用一切不 同的方法来塑造主体这里的观察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用眼睛看而是借 用视觉思维理论对周边普通事物或事件的反常规发现打破原有的既定的思维模 式而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很难有创新的发现那是因为习惯性的思维方 式使他们发现不了问题掩盖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淡化既定思维 模式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理论中首先需要强调的重要内容 之一 17 3 . 4 . 2 标准化的学习习惯 我们的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往往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传统教育模板化 教学模式教会了学生在既定的规范内行事用公认的规律思考尽管在传统教育下 优秀学生的标准只能有一种但理性科学的教学定律并不适合现代的创新设计教 育因为设计的过程并没有相同的公式设计的结果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拘谨的思 维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另一方面 传统的教学体系也由于习惯于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无法养成独立学习的习 惯学习能力很有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才是一种最有效的大学学习方式而现 代艺术设计则更需要设计师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结构 3 . 4 . 3 模版化的技术依赖 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涌入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革新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为 了设计表现的主流它使设计有了更丰富的视觉表现方法使设计过程能变得更迅 速和便捷设计创意能更丰富地得到实现设计师由此能获得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 进行新的构思和创意的尝试这弥补了传统绘画工具的不足用鼠标和屏幕代替了 笔和画纸使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面对高科技带来的无限多样性和可能性 为此很多设计院校都在近几年开设了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教学 使学生能实现设计草图图形输入虚拟环境模拟图形设计等环节的数字化处理 快速而准确地表达设计创意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多媒体软 件中缺乏能动性无法自如地驾驭软件操作而另有些学生则过分地依赖电脑把 大量的时间都埋头于屏幕前致力于做一位软件操作的能手却忽视了设计最本源 的东西-创意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蒂亚斯在比较中德艺术设计教育 的专业基础课程时说中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习了技术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而德 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对 18 于中国学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似乎是技术但对德国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设计思 想即创意21 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会使学生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出现没有独特个 性的设计作品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视觉符号的表达工具就如同 电脑不能替代人脑一样数字技术也无法取代创意思维成为艺术设计的根本 19 第4 章 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设计教育的理论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教育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