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胡朴安于2 0 世纪3 0 年代撰写的中国训诂学史与中国文字学史,秉承明晰学术 发展历史脉络的目标,致力于呈现二者发展的历史原貌。这两部著作在我国训诂学与文字学 研究领域都属于开拓之作,在学术史上有发轫作刚,其学术价值与首创意义值得后人研究, 其治学态度与修史方法值得他人借鉴。然而至今对丁这位朴学人师以及这两部著作的研究尚 少,本文就此二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中的观点、内容、分期、体例、价值、缺点等, 以彰显其学术成就,同时客观评价其不足,总结其治学态度与修史方法。 关键词:胡朴安训诂学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 a b s t r a c t t 1 l eh i s t o r yo f x u n g i ls c i 锄c eo f c h i n a a 1 1 d t 1 l eh i s t o wo f c h a m c t e rs c i 锄c eo f c l l i n a w h i c h w e r e 、埘t t e nb yh up u a ni i ll9 3 0 sa n da i m e dt oc l e a r 吐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缸_ a c eo fm e s c i 锄c e ,l l 黜n e i i e da tp r e s e i l t i n g l e i r 嘶g i n a ls t a t i l so fd e v e l o p m e i l t b o t l lo ft l l e s et 、) l ,ow o f l 【s 、 ,a 他t h ef i r s t0 n ei i lt l l e i ra r e a sa n dh a v ee n e c to fe x p l o i t i n gi i lt h e s es c i e n c eh i s t o r y t h e i rs c i e n c e w o r d l 锄dp i 0 i l e 盯m e a i l i i l ga 豫w o n l l yo f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伽sr 鹤e a c h h i sa t t i t l l d eo fp u r s u i n gh i s s t u d i e sa n dm em e m o do fw d t i n gh i s l o r ya f ew d 哪o fo 也e r s si e f - e f e :i l c e ,t o n o w a d a y s 1 l o w e 、惯。,m er 豁e a c ho fm i sp u x u em a s t e r 锄dt l l e t 、v ow o f l 【sa r es t i l lt o of e w t h i s 出岱i sm a i ( e sm 岱e 鼬r ow o r k sa st h eo b i e c to fr e s 翩r c h ,m a i n l ya n a l y s e st l l ev i e w 、c o n t e i l l 、t i m e 、 p 血c i p l e 、w o n h 、s h o r t c 伽i n g 卸ds oo n a n di i l t e n dt oe x h i b i tt 1 1 es c i c ea c h i e v e m 饥t hm e m 锄w h i l e ,岱t i i n a t em es h o r t c o m i n gi l i l p c 髑o n a l i t y 鲫m m 撕z eh i sa t t i n l d eo fs 抛d ya n dt 1 1 e m e t h o do f 、而t i n 2h i s t o k e yw o r d s : h up i l 柚) ( u n g us c i c ec | l l a r a c t e rs c i e n c e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h i s t o d r 内容提要 胡朴安于2 0t h = 纪3 0 年代撰写的中国训诂学史与中国文字学史,秉承明晰学术 发展历史脉络的目标,致力于星现二者发展的历史原貌。这两部著作在我国训诂学与文字学 研究领域都属于开拓之作,在学术史上有发轫作刚,其学术价值与首创意义值得后人研究, 其治学态度与修史方法值得他人借鉴。然而至今对丁这位朴学人师以及这两部菥作的研究尚 少,本文就此二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中的观点、内容、分期、体例、价值、缺点等, 以彰显其学术成就,同时客观评价其不足,总结其治学态度与修史方法。 关键词:胡朴安训诂学文字学中国语言学史 a b s t r a c t t h eh i s t o r yo f x u n g i ls c i 饥c eo f c h i n a a 1 1 d t h e h i s t o d ,o f c h a m c t e rs c i 锄c eo f c h i n a 、h i c h w e r ew 五t t e nb yh up u a ni i ll9 3 0 sa n da i m e dt oc l e a r 吐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缸_ a c eo fm e s c i e n c e ,l l 黜n e r e da tp r e s e n t i n gm e i r 嘶g i n a ls t a t i l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b o t l lo fm e s e “帕w o 出s 、 ,a 他t h ef i r s to n ei i lt l l e i ra r e a sa n dh a v ee n e c to fe x p l o i t i n gi i lt h e s es c i e n c eh i s t o r y t h e i rs c i e n c e w o r d i 锄dp i 0 i l e 盯m e a i l i i l ga 豫w o n l l yo f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伽sr 鹤e a c h h i sa n i t l l d eo fp u r s u i n gh i s s t u d i e sa n dm em e m o do fw d t i n gh i s l o r y a f ew d r ( h yo fo 也e r s si e f - e f e n c e ,t o n o w a d a y s 1 l o w e 、惯。,m er 豁e a c ho fm i sp u x u em a s t e r 锄dt l l e t 、v ow o f l 【sa r es t i l lt o of e w t h i s 出岱i sm a i ( e st l l 岱e 沁r ow o r k sa st h eo b i e c to fr e s 朗r c h ,m a i n l ya n a l y s e st l l ev i e w 、c o n t e i l l 、t i m e 、 p 血c i p l e 、w o n h 、s h o r t c 伽i n ga i l ds oo n a n di i l t e n dt oe x h i b i tt 1 1 es c i c ea c h i e v e m 饥t hm e m 伽w h i l e ,岱t i i n a t e 吐l es h o r t c o m i n gi m p e r s o n a l i t y 鲫m m a r i z eh i sa t t i n l d eo fs 抛d ya i l d t 1 1 e m e t h o do f 、而t i n 2h i s t o 眦 k e yw o r d s : h up i l 狮x u n g us c i e l l c ec l l a r a c t e rs c i e n c ec h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h i s t o 哆 胡朴安与文字训诂学史研究 引言 胡朴安精通国学,尤其精于文字学、训诂学,并善于通过文字训诂学研究历史、风俗、 制度等。一生著作丰赡,被称为朴学人师。 胡朴安学宗戴震、包世臣,从事汉语文字训诂学教学与研究数十年。胡朴安十分重视学 术史的整理与研究,以整理中国学术为己任。问世丁上个世纪3 0 年代的中国文字学史 和中国训诘学史,是f i i j 朴安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文字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文字学 史的著作,也是一部研究文字学的重要参考- 5 中国训诂学史是继章黄而标忐着训诂学 走向现代的著作之一,其框架建立起训诂学史的轮廓。这两部著作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研究 领域具有发轫作刖,同时胡朴安在著作中所提倡的治学态度、方法与修史方法等也对后人研 究学术与学术史人有裨益。 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对胡朴安的研究尚少,对他在文字训诂学史领域的成就研究更少。 在中国期刊网、人人复印资料等资科中未能搜寻到专门研究f j f j 朴安学术史成就的论文,即使 零星提及的论文亦屈指可数,更未见研究专著,可见对胡朴安的研究远远不足。 本文拟对胡朴安在文字学史、训诂学史研究领域的成就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从 理论观点、内容、体例、分期、价值、缺点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两部二1 5 进行分析论述,彰显明 朴安在首创学术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客观评价其不足之处,总结其治学态度与修史方法, 以期能光大一代朴学人师的学术成果,而有助于中国文字学史与训诂学史的发展。 第一章胡朴安生平简介 胡朴安( 1 8 7 8 一1 9 4 7 年) ,近代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原名韫玉,字仲明,号朴庵、 朴安,后以朴安为名。安徽泾县人。出身世代j 5 香fj 第。白幼习读经史,长于文字训诂之学。 辛亥革命之前到上海,参加革命组织同盟会和南社,任国粹学报编辑。 清宣统三年( 1 9 1 1 年) 前后,任职于民立报,与时任主笔的国比党中坚宋教 - :结识, 开始交往。受宋教f :的鼓励与启发,开始留心丁整理与研究国学,尤其对朴学的研究成绩卓 著,被誉为朴学人师。 辛亥革命后的最初儿年,任太平洋报、氏国日报、民权报的笔政及社长等职。 执教于中国公学、复旦公学。1 9 1 6 年后任交通部秘,福建省巡阅使署秘j 1 5 兼教育科k 及 编辑部主任,福建省图j 1 5 馆馆长等职。在各地巡视中,留心丁沿海各地的风十人情,考察和 收集人量的比俗资料,后来编辑成中华全国风俗忠。 2 0 年代,已出版 诗经学、古二l s 校读法等著作。其诗经学曾收入商务印j 1 5 馆 1 9 1 8 年山版的国学小丛j i 弓中。该j 1 5 是中国早;1 1 1 系统研究诗经学的一部专著。该j 1 5 在总 结历代研究诗经的基础上,发凡起例,对诗经的人旨、历代诗经学的变迁,进行横 向、纵向以及依类分析研究,时有新的创见,为后学者提供了一种研究诗经的方法。诗 经学成临后,明朴安义根据该著诗经之文字学和诗经之文章学两节扩充,分别弓 成诗经之文字学和诗经之文章学两二 5 。这是作者强调分类研究的成果。 3 0 年代初,应江苏省主席叶楚伧之邀,出任江苏省比歧厅厅长。不久冈病辞职同沪。 抗战初期,先后任正风文学院教务长、上海女子人学教授、正论社社长等职。1 9 2 9 年 患脑溢血半身瘫痪,自此与外界隔绝,然神智如常,读二传如旧。初时吟诗填词以白适、臼励。 继则潜心国学研究,闭门著述。据其统计,仅在他偏瘫斤的4 年中,读j 陋4 万多页,著述 5 2 万余言,作诗近千首,词9 0 余首。 病后曾先后出版周易古史观、庄子章义、儒道墨学说、 通j f 5 新解及病废闭 门记等著作。胡朴安以文字训诂为根基,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如周易古史观是一部研 究周易的力作。他根据文字学,考察古代社会,即从文字学的角度,与中国古代社会相 互参证。曾写出 古代之妇女、古代辨色的本能与染色的技术、古代之声韵与语言、 古代之状貌与动作思想等论文。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通志馆馆长,文献委员会委员等职。1 9 4 7 年病逝丁上海。 哲学方面著有苟子学说、墨子学说、商君学说等著作。文字训沽方面有中国 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文字学a b c ( 世界书局1 9 2 9 年) 、校雠学、六二b 学 等著作。编有国学汇编、朴学斋丛书、文艺小丛书、俗语典、清文观止、古今 笔记精华录、南社丛选等七八十种。 2 第二章中国训诂学史专论 中国训诂学史是我国第一部训诂学史,成二捧于1 9 3 7 年,有1 9 3 9 年上海商务印一体馆 本、1 9 8 3 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本和1 9 8 4 年上海一f 5 店影印本,以及1 9 9 8 年北京商务印- b 馆 本。 第一节综论 训诂学经历了清朝。乾嘉学派”的颠峰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摆脱了作为经学附 庸的地位,从而走向现代训诂学。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学术为之一变,进入了一个嵌耨的 时代,在新理论指导下,训诂学者开始注意训诂的原理、方法与历史流变的课题。黄侃土倡 训诂学,初步建立起训诂学的理论体系。胡朴安循其先声,致力于训诂学科的建设,中国 训诂学史即产生丁此历史背景下。此书以反映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目标,收集人量训诂 学史料,将之分f j 别类,客观地叙述和评价训诂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此- 1 5 明晰训诂学史的成 就已获得学术界的公认,李建国评价其“考竟源流,辨章学术,不失为研究训诂学史的参考 书“p 。商务印二拈馆于1 9 9 8 年重印时认为“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仍未见可以替代它的文化 史出版”留,对此书评价很高。 中国训诂学史非成于一时,而是胡朴安多年教学的成果积累。胡朴安在白叙中说到: “素抱整理中国学术之愿在持志尝为国学系诸生,讲授训诘,讲义虽仅具大纲,而零星 的记载,积稿颇富”囝。恰逢商务印二1 5 向胡朴安邀稿,此次邀约成为讲义成j 1 5 的良好契机, 一部学史得以面世。然而也正因为临危受命,成j 1 5 仓促,此佶内容取舍、体例分析、框架结 构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点。对此,胡朴安在白叙中坦言:“又以时间的关系,更不能 详细整理,自问殊为歉仄。勘 此书除绪言外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尔雅派之训诂,此章以尔雅为中心,收罗了 一系列“雅学”史料,包括尔雅、小尔雅、厂“雅、蜱雅、骈雅、尔雅翼等专 著以及类似于尔雅的短篇小记;第二章为传注派之训诂,包括毛传郑笺、毛郑学各家、 经典释文、孔颖达贾公彦之义疏、宋理学家之训诂、经籍篓诂等内容;第三章为释 名派之训诂,包括释名以及后世对释名的注疏;第四章为方言派之训诂,包 括方言以及后世对方言的注疏;第五章为清代训诂学之方法,列举了文字通假、训 诂异同、声韵流变、虚词辨别等六种训诂学常用方法;第八章为今后训诂学之趋势,列举了 李建国 汉语训诂学史,上海辞书f i ;版社,2 0 0 2 年,第3 2 6 3 2 7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重日j 说明。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4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 ,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5 页。 3 考证法与推测法。本二f 5 虽言“史”,然其分期并不以时代为割线,而以性质为划分。诚如绪 言所述“所有诸训诂二f 5 ,只可谓之训诂学材料,而不可谓之训诂学,所以照以前分法,并不 能由此而得训诂学变迁之迹,因是不以时代分,而以性质分。川。然作者最终也明白,此种分 期亦朱尽人意,“谓为训诂学史,殊不自满,只可谓之训诂学史料。”。 此j 1 5 叙述了训诂学由开端发展至清代的历史,以至训诂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整部一1 5 以相 对客观的角度与语言评述历代训诂学著作,但此j | 5 并非仅仅叙述历史,亦有作者臼持之观点, 正所谓“寓作丁述”。比如,“训诂学,是j f 5 本子上的考古学” ;训诂学当“以经传注疏为 中心”m ;“凡称为学,必有学术之方法,训诂之方法,至清朝汉学家,始能有条理有统系之 发见。” 尔雅、方言、释名之属“只可谓之训诂二阮而不可谓之训诂学”神等等, 便是胡朴安所主张的训诂学观。胡朴安虽身处新时代,然其训诂观念依i 开停留在乾嘉时代, 而朱从现代语言学的理论范畴独立地思考训诂学的地位与性质。其训诂学观点,贯穿予著作 的历史叙述之中,以之统率全书,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此j 1 5 的撰写,其成就亦与其观点不 无关系。 总而言之,作为第一部训诂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一:1 5 统绪众多训诂学史料,以性质 划分历史,明晰训诂专二f 5 研究的流衍之迹,收罗广博,材料丰富,评价客观,成为后人研究 训诂学可资借鉴的重要成果。虽二1 5 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其成果亦与胡朴安的 撰写初衷颇有偏差,然其构建训诂学史的意图与努力实为可嘉,其开创之功实不可灭。诚如 李建国所言;“中国训诂学史一二h 虽为史料之汇集,而非史学之构成,但是它力图勾勒专 书训诂和传注训诂的源流派析,总结传统训诂学的方法,从历史角度研究训诂学,这个开创 之功不可抹煞。只是由于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方法上的不足,作为一部学术史著作,远远未慊 人意。一白 第二节胡朴安的训诂学史观 胡朴安于绪言中明确阐释了关_ 丁训诂学的几个概念,其中包括“训诂学”、“训诂二5 ”。 胡朴安认为:训诂学是j f 5 本子上的考古学,训诂学与训诂j ”相互区别。这些观点是胡朴安撰 写训诂学史的理论基础,也决定了学史的材料取舍、历史分期等诸多问题。以下分别阐述这 两个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l l 1 2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1 2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l 页。 胡朴安中周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2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3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2 页。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2 7 页。 4 训诂学乃书本子上之考古学 ( 一) 训诂学观来源回归传统之训诂 训诂一词,古已有之。毛亨的诗故训传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故”与“训”二字连言, 之后汉语中训诂二字俯拾皆是。张揖于杂字中解释诂即古今之异言,训即字有意义。传 统的训诂观念里,“诂”即“故”,用今语解释古语之谓;“训”即解释词语意义。训诂是个 旧概念,而“训诂学”则是个新概念,“训诂学三字迮言,据说是1 9 3 5 年之前黄侃先生 在制言杂志第七期上首先提出的。烈”现代训诂学奠定人黄讥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训 诂学”概念并提出科学界定,“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中之谓。训诂 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洁之 所有事,而1 f 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 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厕i ! i l j 朴安身处“五四”运动以后历史唯物 主义流布的新时代,已经接触剑受现代两方语言学影响而形成的新训诂学观,受到现代训诂 学科学理论的影响,却依l 开坚持着传统训诂学观文献解释之训诂观。 2 0 世纪是训诂学转折的时代。此时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 被废除,儒家经学也随之终结,新文化运动兴起。此时训诂学领域也同样发生着内在的变化, 西方的语言学理论犬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小学观念,直接导致传统的“文献解释”训诂学观走 向失落。“历史事实已经表明,中国训诂学刚刚进入2 0 世纪,就放弃了白己追求过两干多年 的离词辨言相接以心一终乎闻道的解释学目标,而重新确立了以求语言文 字之系统与根源的语言学目标。”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古典文献之丰赡,若无人 解读,无疑将形成古代经典文化的断层。尽管在新时代构建新的训诂学理论是顺势而为,传 统文献的解读与阐释依旧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传统训诂学在转型以后的训诂学理 论框架中。并没有相应的位置;在转型以后的训诂学研究实践中,逐渐被人们遗失。或许正 是由于传统“文献解释”训诂学观失落的遗憾,胡朴安撰写中国训诂学史时同归了传统 训诂学观。 ( 二) 训诂学观内涵书本上之考古学 胡朴安书前自叙,开宗明义,酋句便直截了当地陈述了自己的训诂学观念“训诂学 是书本子上的考古学”。依照科学的定义,考古是“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 历史”国。那么,训诂学作为考古学,也就是研究古二1 5 字词语句的含义与旨趣的科学。训诂 路广正训诂学通论,天津古籍i :版社,1 9 9 6 年,第l o 页。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上海古籍i l i 版社,1 9 8 3 年,1 8 l 页 周光庆 ,湖南出版社,1 9 9 6 年。第3 4 l 页。 5 学以考证字义为任务,以解读经义为目的,为解读古代文献服务,是解读古怕的工具这 是对考古学说的具体阐述。 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胡朴安认为两汉训诂之所以朱兴,其原由在丁:在训诂学朱兴时 代,今文家为微言犬义之学,以经世致用为治学之准绳;学者专守一家之学说,家法严格, 所以今文家无须训诂。而在尔汉古文学家博习众经,异同愈山,需彼此考证,因而训诂日盛。 古今文字之含义不同,后人读古人之j f 5 ,假使没有训诂学作为:j :具,在古人原为浅显之语, 后人遂成为不能了解之词。就是能了解,亦是望文生义,甚至牵强附会,以后人之心理,揣 度古人。酬朴安分析造成这种隔阂的原冈,在于东汉时期文字异同、师说各别、简策错乱等 事实。正是基于解除古今文字含义上的隔阂、解释古代语言文字的含义的需求,训诂麻运而 生。在以上的论调基础上,胡朴安得出了训诂学是考古学的结论。 于“训诂之意义”一节,胡朴安分别解释了“训”与“诂”的意义。“尔雅释调,尚 是训之狭义,广义则为一切解说之称,训之解说,与其他解说不同者,能分析其内容,形容 其状况,顺其意而说之。州”“诂者不仅今古方言俗语之解释,必疏通经义,使人知旨趣之所 在也。”2 据明朴安此说,“训”乃分析内容,形容其状,顺意而说。“诂”乃以今语释古语, 以通言释方言,不仅解释字词含义,也要串联章句,疏通经义,得其旨趣。门纳起来,“训” 讲的是解说这个任务及其特点,“诂”讲的是解释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训”与“洁”合而言 之,即解说义理、疏通经义之谓。因此明朴安确立了“经传注疏”的中心地位,并认为传注 一派是训诂的总汇,即使是尔雅派训诘,也不过经传注疏的附庸,只有整理了经传注疏 中的训诂材料,才能成有统绪的训诂学史。 ( 三) 训诂学观评价兼有失当与合理 训诂学的界定,时至今日仍有争议,以刘师培、张世禄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训诂学就是 解释学;以何仲英、王力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训诂学就是语义学;以及以陆宗达、齐佩珞为 代表的一派,在补充前两者缺陷的意图下提出综合说;以洪诚、自兆麟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实 用说。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而不管哪种界定均不能完全覆盖训洁学臼身内涵。陆宗达 在训诂简论中认为保存在古书注释和训诂专二f 5 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分析句读、 阐述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式、串讲人意、分析篇章结构、说明典章制度与文化 习俗、校勘典籍讹误等等。胡朴安考古学观与陆宗达的观点有一定的相合性。考古学观从考 释古代文献的角度,覆盖了解释词义、串讲大意、说明典章制度与文化习俗、校勘典籍讹误 等方面,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对训诂的界定。这个观点虽总体而言不够完整、恰当,后世也鲜 为人所接受,然其合理性亦是客观的。“其实,考古说有一定道理要研究古代的人文历 史,有时只靠田野考古仍然不够,还需要辅以文献资料以及有关文字材料文献资料与考 古有关。而训诂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文献资料的整理。经传注疏就属丁这一类。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l o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l l 页。 6 经传注疏里,甚至在其它古籍里,保存了大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材料,通过诠释、考 证,实有助丁考古。从这种意义上说训诂学是二 弓本子上的考古学,也不是毫无道理。赵诚 先生从考古与文献的关系上,论述了考古学观的合理性,有定代表性。也有人从别的角度 理解这一观点。胡朴安提出这一论点的原本意图,火概只是作个比喻,强调训诂学在解读古 代文献的作用与考古学考证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共同点,而1 卜强调训诂学的考古功用。这可 从j 5 中探讨而得,胡朴安评价王引之的经义述闻,说其能综合同类之证据,以! j 1 丁义之 所安,是j 1 5 本子上之考古杰作。可知,训诘所考为义,求得义之所安。训诂学通过各种方法 探究j 协本上已产生隔阂的语言文字,考证古代文献中字、词、句、章的含义,从这点而言, 考古学说确有其合理的一面。 二训诂学与训诂书之区别 ( 一) “学刀与“书一之区别统绪之学术方法 写作训诂学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训诂学。为明确这个概念,i ! i i j 朴安在 写作哥l l 诂学史前,首先区分了一对概念谰诂学与训诂t 1 5 。胡朴安认为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训诂书是记载有训诂内容的材料,而训诂学是研究训洁方法的总结! j 1 纳,是有条理统绪的理 论;训诂二 弓历史久远,而训诂学则起源。丁清代。因而尔雅之类只是训诂的记载,而不是 训诂学。通过对比二者,可知训诂二| 弓与训诂学的区别,其根本在r 是否有统系之方法。“凡 称为学,必有学术上之方法,训诂之方法至清朝汉学家,始能有条理有统系之发见。”嘶训诂 书记载训诂实践,训诂学论述训诂理论,训诂二忙与训诂学的区分实际指称了训诂实践与训诂 理论的区分。没有训诂理论的论述,而仅有训诂实例,只可谓之训诂书。“以广义的言,凡 经传注疏,以及清朝之经解,皆训诂学材料也;以狭义的言,印尔雅、方言、释名 等,亦1 f 训诂学。即清儒训诂大家,亦少纯粹的训诂学二砖。这一观点的确立,区分了训诂 学史料与训诂学历史,这也是胡朴安认识列此二持只可谓之训沽学史料的汇编而非真正的训诂 学史的理论基础。从这个方面讲,训诂学与训诂j 峙的区分明显有着积极性。 ( 二) 区别之影响妨碍学史之叙述 区分训诂学与训诂j 的观点,其合理性无可厚北,失误之处亦不可忽视,重要的是这种 见解给著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错误在于过丁强调二者的区别,而朱见二者的联系。 训诂书既是研究训诂学的产物,又是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与组成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义相互 赵诚训诂学【口i 顾与展望, 古汉语研究,1 9 9 8 年第4 期,笫7 页。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 9 9 8 年,自叙第3 页。 ( 萤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l l 页。 7 联系。胡朴安只见其区别,认为“训诂学清汉学家,始克建立,以前只有训诂j 忙之记载。以 后之新趋势,方始萌芽,故严格的训诂学史,不仅无训诂学之中心,直可谓无训诂学之材料。” 1 ;正因为胡朴安对此观点的坚持,使得训诂学史的撰写出现无材料的局面,学史分期的内容 类似拼凑,把训诂学- 1 5 流派与训诂学方法混而论之,最终导致学史内容出现偏颇。 正是基丁这种见解,此1 5 不仅在分期上山现混乱,在内容的取舍方面亦是挂一漏万,取 舍失当。胡朴安既然认为训诂学的中心当为经传注疏,写作训诂学史当整理此内容以见统绪 之训诂学史,可是作为中心的经传注疏派训沽,在一1 5 中的论述却缺乏力度,其篇幅与内容并 朱体现出其中心地位。 自先秦以来的训诂学,清之前偏重r 丁实践,而清之后逐渐注重理论的阐发与总结,任何 一门学术都是实践和i 理论的共同体,训诂学亦不例外。认为尔雅等训诂j 峙不应届丁训诂 学范畴其错误不言而喻。 ( 三) 矛盾之源泉。学力当指训诂学术 胡朴安认为至清代训诂学始能建立,而这本中国训诂学史却记载了白先秦至现代的 历史,那么清之前占据训诘学史人部分篇幅的内容义是什么;在撰写成立训诂学的有清一代 的历史时,作者却并没有介绍期间的训诂并作与训诂学家,而是介绍期问总结而得的训洁方 法,这不是训诂学史的写法,而更像是一本训诂学理论指导j f ;。在这点上,胡朴安的观点与 撰写无疑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成训诂学史一j 佶,胡朴安的做法似乎有挂羊头卖狗肉 之嫌,白认为此j 5 不过是训诂学史料的汇编,却要冈j 峙局之约而命名为训诂学史。这一矛盾 直接原冈为训诂j 忙与训诂学的错误区隔,其根本原因是对训诂学的“学”一词的错误理解。 事实上,依照胡朴安有学术的方法才能称为学的理论,训诂学亦非在清朝始克建立。训 诂方法有广、狭二义的分别。,“义的训诂方法,是所有训诂内容的方法;狭义的则指解释词 义的方法。训诂方法在先秦已萌芽,到汉朝,已发展得较为完善,而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补 充和发展。训诂处于萌芽时期,人们便已经发现字有形、有音、有义,也就出现了形调、声 训、义训等训诂方法。先秦时期,这二种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地使用,只是丁二当时术用语言明 确地阐述理论。不仅如此,一批新出现的训诂术语逐渐成为系统,比如:谓之、之谓、为、 言、之为言、曰等。“术语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标志了这门科学所达到的水平。先秦时期,训 诂的术语已相当完备“清代训诂家的方法,比如冈声求义、破假借求本字的方法,汉代 经学家早已自觉应用。只是汉以后古音湮没,这些方法年久不传,随着古音学的复兴,才得 以彰明昭著。纵。中国学术重实践轻空谈理论,许多训诂理论、条例、方法,散布于训诂j i s 中, 并指导以后的训诂实践,在历代学术实践中不断继承发展积累,清代不过集之人成,虽有发 明,然人部分理论并非新创。胡朴安并未看到训诂书与训诂学二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导致了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4 页。 杨端:毒训诂学,山东文艺 f :版社,1 9 9 2 年,第4 2 2 页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2 8 页 8 对训诂学史内容的把握出现偏差。 而对二者错误区别的根源,在于对训诂学之“学”的界定。如果将“学”界定为“学科”, 则诚如l ! i j j 朴安所言,清朝之前确实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也就没有训诂学可言。但是,通常 所谓的“学”并不指“学科”,若然,则文学、哲学、史学等等亦得重新确定其形成时代, 而所谓“训诂学”r 丁清代亦不定始克建立。事实上通常情况。卜我们说“训诂学”指的是训诂 这门学术。孙雍长在训诂原理一二1 5 中秉持同样的观点,认为学术土要是就比较专门的、 有其一定内在系统性的学问而言;而学科则必须强调学说的系统性,强调其理论体系及方法 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在一般情况下,训诂学应当是一种学术,而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训 诂学史是训诂学术史,训诂学术包括训诂实践与训诂理论,两者共同构成训诂学的历史主线, 训诂史当兼顾二者,方可得训诂学史全貌。 第三节中国训诂学史之内容 全j 忙除绪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尔雅派之训诂;第二二章,传注派之训诂;第三章, 释名派之训诂;第四章,方言派之训诂;第五章,清代训诂学方法;第八章,今后 训诂学之趋势。全j 5 一、二、三、四章为重点,而一、二章着力尤多。对重要的训诂学专书 及训诂学史料,胡朴安先考证作者及著述年代,然后详细介绍其 ;内容及条例,再指出其二悖 在训诂学上的价值,最后介绍评说其书的续广本、校注本等。按照这一体例来编写的有第一 章的尔雅、小尔雅、 ,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第l l 页 1 0 与今后训诂之趋势,略述其大概而已”。4 自称只可谓之训诂学史料,实际上是否认其为真正 之训诂学史。“可惜,他的那本著作,虽然时有精义,但在总体上却算不上有统绪之训诂 学史”。 二分期之价值彰显汇集之功 胡朴安按照性质将训诂学专著分作四人类( 虽分为入章,严格的讲是四人类,厉两人类 实际是从训诂学方法的角度论述) ,每一大类_ 卜汇集人量的专菥训诂和传注训诂,不仅收集 类似著作,亦收集历代对专著的注疏等,收罗广博,叙述详备,真可谓训诂史料之人汇集。 胡朴安将历代卷帙浩繁的著作按照性质分作四人类,将各派薷作成有系统有条理之叙 述,实际上形成了各派别发展的历史概貌,呈现各派别的发展与特点。比如第一派,作者首 先详细叙述了尔雅一书,接着介绍历代有名的尔雅注疏,比如郭璞之注本、邵晋涵 之尔雅正义、郝懿行之尔雅义疏等一系列注疏,明晰了尔雅一二| 5 的源流发展; 接着介绍了一系列与尔雅性质相似的专著,比如小尔雅、j 雅、埤雅等等,每 书后义介绍历代有名之注疏,形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雅学史”。其他各派亦仿照此体例汇 集罗列训诂专著,如此以一j 5 为干,以相类著作为枝,以注疏为叶,每一派都形成枝叶繁茂 的人树,而又茎叶分明,脉络清晰,源流可究。雅学史、传注学史、释名学史、方言学史便 明晰于书中。整理如此庞杂材料,已实属不易,又能分r j 别类、考究源流、辨章学术,不失 为研究训诂学史可资借鉴的参考书。此乃全二f ;的主体部分,其j 阽之功j 卜丁此。 后两章虽不是沿着专书发展的笔迹撰写,然胡朴安罗列诸多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兼举专著 之例,其汇集之功犹存。第五章,清代训诂学之方法,详举了文字通假、训诂异同、声韵流 变、词语辨别、章句离析、名物考证、义理推求等训诂方法,并举俞樾古j 忙疑义举例等 书以说之。第六章,今后训诂学之趋势,详细论述了考证法与推测法,并加以论证。此两章 可谓古今训诂学方法之大总结。此两章分期虽与前四者不同,然独观二者,亦可看做研究训 诂学方法的专题,对后世训诂学理论专著的写作有着启示意义,亦是此j 培精华所在。 i :中国训诂学史虽最终未能达成明晰训诂学史的目标,然其能分门别类、考究源流、 总结方法的优点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种分期法能解决一些时期划分法无法或难以解决的 问题,有着区别于时期划分法的优点,不失为一种可资参考的方法,其创造性和有利性当以 肯定。“胡氏分期不以时代分,而从性质分,这样,虽无从明向训诂学变迁之迹,但全j 1 5 以尔雅、释名、方言等训诂学专二忙及传注派训诂为主线,来贯穿多- 丁文字学史数 倍而未已的训诂学史的材料,仍是十分恰当的。”钟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白叙第4 页。 周光庆二十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华中师范人学学报1 9 9 9 年第2 期,第4 2 页。 胡裕树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第2 5 7 页 1 1 三分期之缺陷难晰历史变迁 胡朴安选择性质划分而放弃时期划分,实则干虑一失,事实上以时期划分是明晰训诂学 史的有利方法。“古人在汉语研究中所造成的阶段性的特点,是我们进行分期的主要依据。 根据性质划分写作训诂学史能明晰各个派系的发展脉络,却看不山整个学术的发展脉络。任 何一门学术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学术的关联与影响。 各历史时期的学术都是上一时期的继承与发展,而义能启示与影响下一时代的学术发展。所 有的学术都处于历史的延续中,只有廓清了学术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学术特点、原 冈与成就、继承与影响等等,才可能有明晰的发展脉络,才可能促进对训诂学自身规律的认 识与研究。比如,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义疏体和音义体的训诂一1 5 ,扩展了注释文献古籍的范嗣。 音韵学的产生为训诂学的冈声求义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乾嘉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此 时期作为训诂学的发展时期,上承两汉训诂研究之成果,下启清朝之风气,其时代特征十分 明显,历史变迁之迹十分明晰。“只有分期止确,训诂学术史的发展脉络才能明晰。只有发 展脉络明晰了,才有可能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尔硝米,鉴往以知米。7 胡朴安按性质分期实 际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就导致了其称为史而实1 f 史的结局。李建国在汉语训诂学史中 认为此二饽没有反映时代特征,严格地讲算不得是训诂学史,其实是对此1 5 中肯的批评。“从 i ! i l j 氏二 5 中,的确看不出训诂学与社会学术的联系,看不出不同时期训诂学发展变化的原因、 特点、成就和影响。一 胡朴安将训诂学分为尔雅派、毛传郑笺派、方言派、释名派、清代训诂学方 法、今后之训诂发展趋势人人类,将训诂专若与训诂方法相提并论,驳杂之处白不必说。即 使肯定按照性质划分的做法,其不完备之处也显而易见分期的内容缺失明显。比如说 文一派,胡朴安虽承认其和毛诗笺、三礼注一样都是“辨丁名物,详丁训诂”,仅 仅因为已据说文为中心撰写了中国文字学史而不加论述。作为文字学与哥l l 诂学的共 有材料,其叙述角度当然不一样。事实上,说文派代表了训诂学重要一派字义训诂 派,玉篇、类篇、字汇等类属之。胡朴安不叙此派,训诂学中一人内容便缺位于训 诂学史,其发展轨迹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削朴安所认为的训诂学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经传注疏笔墨却严重偏少。经传注疏住历代发展中,形成了传、说、解、记、章句、注、 笺、微、条例、集解、音义、义疏、杂记等体式,其间训诂学家辈出,训诂著作层山不穷。 此二1 5 中传住派训诂一节,仅仅收集了毛传郑笺、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贾公彦之义疏、 宋理学家之训诂、阮元之经籍箸诂等内容,远朱及经传注疏的全部内容,致使训诂学的 其他体式、代表训诂学家、训诂著作均朱能得到明确说明,是经传注疏一节内容上的缺憾。 另将宋理学家之训诂与各具体训诂学著作相提并论,标准不一,分类不妥。 当然,胡朴安所处的历史时期,训诂学理论研究朱如后世发达,史的研究尚属开创之时,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版社,2 0 0 6 年,自序第4 页。 王彦坤训诂学史的概念与分期,暨南学报,2 0 0 7 年第l 期,第l l l 页。 李建国汉语训诂学史,上海辞书n 版社,2 0 0 2 年,第l 页。 1 2 作者筚路监缕,开训诂学史撰写之先声,由于个人思想认识与方法的不足以及时代学术发展 的限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冈此须客观对待,不可一概否定。 四分期之影响启发后世之功 基丁训诂j 1 5 与训诂学的区别,胡氏认为真正之训诂学史白清代始有,虽然训诂学在清之 前朱然确立,训诂却是早有之事。如果对丁明朴安训诂j 5 与训诂学区别的理论置之不理,而 将二者缝合为一,也就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训诂学史。i ! i i j 朴安对训诂学史有着时期划分 与性质划分两种观点。在“调诂学史之分期”一节,叙述了“两汉三国晋南北朝隋 唐朱元明清今后”的时期划分法,且能阐明备阶段的特点。胡朴安认为“溯训 诂之原始,当是七十子以后学者的传授,而训诂之发展,是在尔汉古文学家勃兴时代贾 逵、马融、许慎,皆是训沾学人家,而郑玄尤能集周秦两汉训诂之人成。唐之陆德明、孔颖 达、贾公彦,亦能集魏晋南北朝训诂之人成。就是宋朝道学家偏丁义理之解释,虽不是正统 之训洁,而亦是属丁训诂之范用。至于清朝汉学家之著作,如止续清经解内所收,火牛 皆是训诂学。”总结i ! i j j 朴安的论述可得出以卜结论:先秦是训诂产生的时期,七十子以后传 授经典是其特点;两汉是训诘发展时期,今古文学家论争而众多古文学家集先秦之人成是其 特点:唐代是训诂义一个集人成的时代:宋代,训诂偏丁义理而亦有发展:清代,训诂重视 学术方法,训诂学人兴。 削朴安训诂学史的时期分期法以及特点概述,体现了他对训诂学历史较为止确的分析。 若沿此思维撰写训诂学史,应能明晰训诂学变迁的轨迹。虽然最终他朱采纳此方法,然而这 些见解对后世确实有启发之功。杨端志的训诂学、赵振铎的训诂学史略、李建国的汉 语训诂学史等都是后世撰写训诂学史的有力之作。他们都采取了“先秦、两汉、魏晋至隋 唐、束元明、清”五个时期( 不计近现代) 的划分法。周人璞的训诂学初稿、自兆麟的 简明训诂学人体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明、清”八个时期,黄建 中的训诂学教程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代”七个时期。 这种时期划分法为后世所广泛使朋,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有分有合,不尽一致,而均与圳朴安 的时期划分法有相吻合之处。可以说,时期分期法的雏形,在中国训诂学史中已形成。 第五节中国训诂学史之体例 尔雅、方言、释名各章,先考证作者及著述年代,继之述各二峙的内容条例,再 叙述各j 1 5 在训诂学上的价值,最后叙述各j f 5 流传的续补及校注之作,以明训诂学专二 5 研究的 衍流之迹。后两章清代训诂学之方法以及今后训诂学之趋势一则先介绍各方法之定 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自叙第l 页。 1 3 义,次举人量实例以论证。以此体例统帅全文,整体上结构清晰明了,叙述有条不紊。细察 其j 阮亦不乏驳杂之处,此文将论述于后。以上是胡朴安此峙体例的总体特点。前四章是本 二1 5 的主体,兹乃论述前四章之体例。 考证各书作者及成书时间 我国占代很多1 5 ,由于种种原冈,其时代与作者久而失传,这给后代研究带来一定的i l i 难,此内容虽不是训诂史二1 5 的重点,但作为一部史一m 却是不可绕行。尔雅、小尔雅、 释名、方言等二m 由丁时代久远,或冈久侠欠传、或史载不详,:侈之作者及其年代到 i ! i j 朴安时代早已难以确定,考证各1 5 作者与成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