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杭州老城保护与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城市化进程中杭州老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y5 8 1 2 6 5 当前,我国城市化正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化、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浪 潮地冲击一浪高过一浪。由于传统规划理论和技术的滞后,由于各方面的利益驱 动,我国在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活动中暴露了大量的问题。杭州是我国首批历史 文化名城,近些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欣喜之余,杭州人 居环境特色的目渐衰微又不禁令人担忧。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 居环境已迫在眉睫。论文以河坊街、南山路、中山路等街区改造前后的人居环境 的状况评价为基点,分析杭州近年来在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出现的主要问 题,并对杭州城市建设中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做了一些思考。主要回答了“什 么是作为中国传统湖泊型城市文化经典的杭州不变的特质”和“如何保护和复兴 杭州城市人居文化特色”两个问题。呼吁要慎重地对待老城区的改造,减少建设 性破坏和过多的突变。 关键词 人居环境、地方特色、突变、保护与发展、文化生态、建设性破坏 未经作者、导师同意 勿全文公布 塑垩点兰坠堂堡堡苎 苎空些兰型主堕型查塑堡芝皇垄垦婴塞 r e s e a r c ho nt h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a n g z h o u o l d c i t y a r e ai nt h e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 ,t h e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c h i n ai sa tah i g hs p e e d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o f m a r k e ts y s t e m ,西o b a l i z a t i o na n d h i g h - t e c ha r em a k i n g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u p o nc h i n e s e c i t i e s f o r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l a n n i n gt h e o r i e s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e sh a v ef a l l e nb e h i n d o ft i m e s ,a n dm e a n w h i l e ,p e o p l ea r ea l w a y ss p u r r e do nf o rt h eb e n e f i to ft h e m s e l v e s 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m a n yp r o b l e m sa p p e a ri nt h er e n e w a lo f h a n g z h o uo l dc i t y a r e a h a n g z h o ui so n eo ft h em o s tf a m o u s1 l i s t o r i ec u l t u r a lc i t i e si nc h i n a i nt h e s e f e wy e a r s t h ef e a t u r e so fh a n g z h o uc i t yc h a n g e dg r e a t l ya n dq u i c k l y ,1 1 i l eb e i n g d e l i g h t e dw i t l lt h ea e h i e v e m e n t s w es t i l ln o t i c et h a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a n g z h o u h u m a n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r eg r a d u a l l yo nt h ed e c l i n eo nt o d a y sg r e a tu p s u r g ei n 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ti sa l r e a d yo ft h eu t m o s t1 】r g e n c yt or e s p e c ta n dp r o t e c tt h e s u r v i v a l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u m a nh a b i t a ti nh a n g z h o u 耵l et h e s i sp o i n t so u tt h e m a i nf a u l t su n d e rt h er e c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o l dc i t ya r e ao fh a n g z h o ub y c o m m e n t i n g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q i n gh ef a n gs t r e e t , n a ns h a nr o a d ,a n d z h o n gs h a nr o a d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m a i nr e a s o n so f t h ep r o b l e m so c c u ri n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m e t h o do ft h ep r e s e r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j nt h e r e n e w a lo fh a n g z h o uo l dc i t ya r e a t h et h e s i sa i m sa ta n s w e r i n gt w om a i nq u e s t i o n s : ( 1 ) w h a t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a n g z h o uc i t y ? ( 2 ) h o w t op r o t e c ta n dr e v i v et h ec i t y 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h u m a n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h et h e s i se m p h a s i z e st h a t r e n e w i n gt h eo l dc i t ya r e aw i t hd e l i b e r a t i o n ,a n dr e d u c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v eb r e a ka n d e x c e s s i v em u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h u m a nh a b i t a t ,l o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u t a t i o n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b r e a k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绪论 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 新”却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历史上向 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 宗白华美学散步 第一节论文研究的背景: 每一次人类文明的演进,都要伴随着非常痛苦的破与立。当前,我国正处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化、全球化及高科技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 由于盲目的城市扩张和改造、不恰当的政府行为和滞后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技术, 使得我国许多古老的城市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无法弥补的损失, 暴露出许许多多的城市建设问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杭州城市化的步伐 明显加快,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变化令人惊叹。街道变宽了、绿化率提高了、建 筑变“新”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 遭i e 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 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是这么简约和直接,伴随着西方实证主义 彻底摧垮中国的传统文化,跃居到主导地位后形成的新文化结构,物质、金钱、 血缘似乎就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结构也深刻地影 响了和影响着杭州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造成杭州城市文化特色 没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开发商的唯利是图、设计人员的心浮气躁、有关部门的急于求成使杭州老 城区在改建巾出现了太多的“突变”。这种突变割断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严重 地阻碍了杭州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至于在杭州当前的建筑创 作与实践中,一方面出现了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刮欧陆风”的现象。建筑师 们在建筑创作中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急功近利,不重研究和消 化,而是简单地“拿来”。另一方面,虽然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也提要 浙江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保护和继承城市的传统人居环境特色,但他们对传统的认识只停留在外表形式 的学习和符号的堆砌上,没有理解城市人居环境文化的内涵与实质,所以在继 承传统的口号下也做出了像河坊街改造、雷峰塔重建这样的“假古董”。由于管 理者、开发者、设计者对城市居住文化以及其生长环境缺乏研究和认识,所以 杭州许多街区的改造不仅丧失了传统人居环境中的“神”,甚至连“形似”也没 有把握好。正是由于这些不适宜的开发、建设、城市美化运动降低了杭州城市 的文化品位,使杭州城市文化特色几近消亡。尊重和保护杭州残存的有地方特 色的人届环境已迫在眉睫。我们十分需要在建设的热潮和成绩面前做一些冷静 的反思,认真总结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和城市化背景中杭州城市文化没落的各 方面的原因,探寻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复兴之路。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1 研究的目的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人们的生活里,是一个 城市的灵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首先通过对杭州近些年来在人居环境建 设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i 的总结和分析,指出杭州城市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 渐衰退。然后通过解读作为中国传统湖泊型城市文化经典的杭州不变的特质 自然景观与审美传统及人文情节相互交融所体现出的综合文化意义,揭示 保护这种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质的必要性。即而,从研究如何保护蕴含杭州地域 文化、历史文化的人居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好杭州城市建设中继承和发展的关 系入手,探讨如何摆脱这场规模空前的文化危机、特色危机;探寻杭州城市文 化特色的复兴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营造具有杭州地方文化特色的高品质 的人居环境。 2 2 研究的意义 2 2 1对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护杭州自然生态 和传统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再次呼吁审慎地对待残存的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 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保护和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浓缩了地方文化精髓的人居环境,就足 要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而对传统城市文化的研究,能更好地保护已经为 数不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2 2 2 对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能促使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立足于本国、本 地区积极地消化和吸收外来的文化。 杭州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已破坏殆尽,笔者撰写此篇沦文的主要价值 和创新点在于在呼吁慎重对待所剩无几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积极地反 思我们在老城建设中得与失,探寻杭州城市人居文化的特色和历久不变的特质, 以期找到今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杭州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做一些有益的探 索。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也是世界的丰富的思想和理 论宝库。我们研究城市文化,不仅要深入地挖掘我国和该城市的传统文化,还 需研究和学习西方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 时期成功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以及他们在老城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方面的 成功做法和经验。使其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为我所用,本土化。城市的 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天生”就具有积累、聚 合、选择、发展文化的功能,各类文化在城市时空交汇点冲突碰撞,铸就了丰 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个性。城市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这是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我们应立足于本国、本地区积极地消化和吸收外来 的文化,而不是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 2 3 对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研究、真实完整地保护杭州城市文化,更是杭州 的一项全面性工作,意味着把杭州古城视为与西湖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让西湖 这颗明珠更加璀璨明亮。 “对于杭州来说,西湖之与世界遗产,不是可列入与可不列入、可争取与 可不争取的问题,而是只此一道,别无他路7 ,只能义无反顾地朝着t l t l 标努力, 直至成功。其一,这是保存杭州千年文脉的必然。杭州自古就是国内首屈一指 的文物之邦、旅游胜地。无论湖山之间还是街头巷末,都沉浸着一种与自然环 境水乳交融的文化传统。湖t l _ i 和街巷是这种文化的载体,载体变样则皮之不 存,毛将焉附。其二,这是杭州提升为世界级名城的必需。天堂的美名, 曾让杭州受益无穷。今天世界上旅游、文化的名牌,非跻身世界遗产莫属。如 今,知名度不及西湖的庐山、峨眉山已捷足先登,连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平遥、 绪论论立州究的缘起i 鲋均框架 丽汀古城,也凶列入世界遗产而跃卜龙门,成为国际驰名的观光肿地。西湖应 当早| _ _ 1 成为世界遗产。其三,这是锁定杭州和两湖未来命运的必需。谁拥有文 化和绿色,谁就可能拥有2 1 世纪。杭州的占城文化和两湖风光是中国人的无价 之宝,列入t 甘:界遗产就能得到可靠的保护,那些胡拆乱建才会得到有效制止。 2 2 4 对杭州城_ | 丁文化特色的研究,有利丁理顺旅游业、商业与城市文化的关 系,促使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论文研究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与理论 3 1 杭州老城的范围界定 图l :区位图( 本文研究的老城区的主要范围, 资料来源: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 杭州老城的范围界定:东起环城东路、城站,西至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 路,北起环城北路,南到万松岭路、吴山脚下、望江路。面积l0 87 甲方公 罩。此外本文所指的杭州老城还包括环西湖的风景区。 浙汀针札会科学院副研究、观察io 思考抽忠朴主编徐斌柏:接受记瞢采访时的讲计。蟓载十1 9 9 9 年10 月9 | i 浙江市场导报,转引自s o h u c o i i 搜孤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3 2 研究涉及的几个概念 3 2 1 人居环境( h u m a ns e t t l e m e n t s ) 释义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 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 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 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 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它的 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3 3 2 2 文化生态( e c o l o g yo fc u l t u r e ) 释义 文化是人类通过与外在的、构成创造前提条件的环境相适应,所实现的一 切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心态和行业样式,以及因这些方式和样式之需所创造的 产品。文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化一旦形成,又制约着人和人与环 境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与人、生态环境有一种相互关系、彼此作用 的互动关系。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文 化生态系统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个体和各种群体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整 体,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3 2 3 关于城市化 “城市化这一概念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地理学者中已 经提出来了,已经认识到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城市化现象主要是指两点: 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了农村人口; 指大城市( 般指几十万、百万以上) 人口的集中。我国的城镇化不是 伴随着农村破产和城乡关系对立而发展起来的。而是走了一条城乡共同繁荣的 道路,避免了大城市过度膨胀和与之相伴的城市贫困现象。”3 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t 业出版社,2 0 0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1 周十峙城市化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规戈u ,2 0 0 2 ( 4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第四节课题研究的结构和内容 老城区人居环塑的改造实例评价i 上上 杭州老城人居环境特竺与城市文化特色的沦丧 城市化背景下杭州老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杭州的名城 保护和发展 规划执行情 况不容乐观 老城区的 改建中出 现了太多 “突变”现 象 缺乏真正 的公众参 与 对现有人 居环境的 价值认识 不够 媒体的炒 作对居民 文化价值 和审美的 导向 假古董建 造方兴未 艾 小汽车的 锐增与老 城的拥堵 空气污染 1 l、,上 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决策或建设中的失误 保护和复兴杭州城市人居文化特色的一些策略 抢救为数不多的城i 提高政府对历史文化苎 市历史文化遗存1 城保护的认识觉悟和管 f 理力度嬲剽鬻;譬 国家在城市保护和发1 复兴与西湖申遗 展方面的成功经验i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第五节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许多学者、专家都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地方人居环境入手,对保持 城市特色进行了大量讲究。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 会常务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设计委员会主任王景慧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特别 是由王景慧、阮仪三、王林三位学者编写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路和大量翔实的文件资料, 对研究城市文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1 9 85 年就发表了论城市文化一文,指出了研究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中 西城市特点作了精辟的论述。吴良镛教授的江南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 文,着眼于区域特色,研究江南建筑文化,可以说是对城市特色的高层次追求。 在北京菊儿胡同危房改造中,吴先生还将自己城市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想付之 于实践。199o 年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给吴良镛教授的一封信中 没想将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l 【j 水画融合在一起,创 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鲍世行、顾孟潮两位教授,编著 了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一书,系统论述了钱老“山水城市”的构想。此后, 我国许多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了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南京大 学张鸿雁教授主编的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丛书中,城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 外城市文化比较、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 会学研究、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比较等,都从不同角度对 城市文化特色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周岚等编著出版的城市空间美学一书, 从美学和审美规划的角度对中外城市空间进行了研究。此外陈洁行先生的著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杭州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著名景点、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等,是研究杭州文化的一部力作。 浙江大学阙维民教授编著的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详实地论述了杭州城 的历史沿革,并附录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著有追 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 书,以杭 州为例从经济、文化角度全面论述了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绪论论文研究的缘起与结构框架 略。以上这些研究工作对我们探寻杭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城市文化特色,无论 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成果方面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支撑。 囤外有许多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如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 c o m o s ) 在历史城市保护与复兴方面的经验。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文化资产国际保存活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对城市文化与城 市特色的保护等等。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历来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这方面 的研究也较深入。但研究归研究,建设归建设。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热潮中, 众多历史名城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人居环境仍遭到大量的破坏。本课题试图不仅 从技术层面上,更注重从哲学、社会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条件 下和城市化背景中杭州城市文化没落的主要原因,探寻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复 兴之路。 第六节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综上所述,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对相关课题展开了研究,获得了较为丰 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 上,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评价方法上的。这些研究大都提供了在中国城市 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持地方特色、如何创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方面的具体的举措、 细节、技术问题以及评价方法。关于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人 们关心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城市文脉和特色保护的方面对此作过精辟 的论述,但系统研究当前社会背景下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论著还十分匮乏。本 文的创新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温故知新,探本溯源”,所谓“温故知新” 就是希望藉以通过对杭州这些年来的老城改造的评价入手,从城市文化特色的 没落巾反思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以期呼吁保 护杭州所剩无几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在此基础上思考今后保护老城和复兴城 市文化的一些具体措施。“探本溯源”就是分析思考造成杭州历史文化破坏和特 色危机的主要原因。由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而本 人的阅历和知识水平很有限,因此只是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史化生态的破坏 第一章 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大规模的城市改建摧毁了原本富有特色的、 有色彩与活力的建筑物、城市空间以及人们赖以存 在的城市文化、资源与财产。 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第一节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现状评价 “破烂的城市,美丽的西湖”曾经是1 9 7 2 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 时对杭州城市的印象和评价。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杭州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 地加快了,尤其是近三、四年来的变化令人惊叹。街道变宽了、绿化率提高了、 建筑变“新”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应该指出的是:杭州城 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 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 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 一个偌大的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 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 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1 1 河坊街的改造 清河坊是杭州著名的老街,据西湖游览志卷十三记载:“清河坊与兴礼 坊对,宋时有张循、王俊赐第在焉。俊封清河郡王,故称清河坊。”在南宋都城 临安等有关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查见清河坊的位置:它地处吴山北麓、朝天 门外,南部为宋大内,清河坊为东西直街与南北向的御街垂直。街坊东有德寿宫、 宗阳宫,西面是通向西湖的要道。南宋时,瓦子、酒肆、歌馆多集中于此,为繁 华之地。有“五花儿中心”之美称。 “至近代,清河坊仍是杭城商业中心。河坊街与中山中路交叉的“四拐角”, 尚聚集有全城最著名的古老商铺:孔风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庄、宓大昌烟店、状 元馆面店、天香斋食品店、张允升帽庄、方福泰茶庄等占庄老店。其中孔风春( 1 862 ) 、万隆( 1864 ) 、状元馆( 1870 ) 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已经合并的如叶种德堂( 早于胡庆余堂) 、回春堂两家国药号的老屋犹在。毗连 的大井巷中有巷名由来的“钱塘第一井”( 开凿于五代吴越国时) ,著名的朱养心 膏药店( 创建近400 年) 、张小泉剪刀店( 创建已300 多年) 和已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胡庆余堂( 1874 ) ,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的传统坊巷,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要保护的精华地段。” 直至近几年河坊街整体改造前,这一带一直是最能体现老杭州人居环境传统 风貌的老街区之一。一间间年代久远的店铺与民居比肩相邻。街道两边的建筑多 为二层的木结构,深褐色的木构、灰白粉墙、黛瓦组成了清河坊的建筑立面色彩。 除了几间重要的商铺有精美的雕刻外,大多数民居和店铺都比较朴素。正是由于 这里的人居环境蕴含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朴素的美感,所以许多美术学院的 学生和建筑专业的学生都喜欢来河坊街和吴山画速写。河坊街的改造是势在必行 的。这是因为河坊街两边的木结构建筑由于久经风雨,许多已成危房,这一带也 是杭州前些年火灾频发的地区之一。且这里的临街建筑多朝向街道开门,由于建 筑面积小、通风采光条件差,这些建筑的门窗长时间的开启着,街道两边的人行 道也成了这些居民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夏季,许多居民都将桌椅搬到人行道上吃 饭、打牌,其中不乏一些赤膊乘凉的男子。此外,由于各种设施跟不上,特别是 卫生条件差,街道两边的居民也经常向马路上的排水沟、下水道倾倒污水,所以 这里的街道经常是潮湿的,有些地方还十分肮脏。虽然这也反映了杭州老百姓原 有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方式,但毕竟不文明、不卫生,亟待改善。应该指出的是已 经进行的河坊街整体改造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规划的不台 理、改造的过于草率,造成了河坊街原有的人居环境特色丧失殆尽。笔者认为河 坊街整体改造的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河坊街整体改造破坏了该街区原有的规划格局。吴山广场的出现割断了河坊 街作为东西直街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新的河坊街被缩短成3 0 0 米左右的步行商业 街,这与历史上清河坊的布局结构和河坊街整体改造前商铺和民居相问布局的状 况迥然不同。街中心布置了- - y l j 欧陆风格的路灯,使整个河坊街显得不中不洋、 不古不今,矫揉造作。新的河坊街成了一条不折不扣的仿古街。除了书写着“胡 陈沽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杭卅i 杭卅l :杭州出版社,1 9 9 9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义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雀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庆余堂国药号”几个黑色大字的那堵白粉墙,人们已经很难找寻以往河坊街的影 子了。 围l i 。改造前的轲辅衡翻翮隶采蟹萌l 瓣画i 2 j 赫酾葡螽韬翻萌矗杂囊i i 赢藉 ( 瓷耕洙灞i 嘲爆或填州辘地溉两斓崩鏖圈蛳 2 、为了将河坊街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并建设吴山广场,原有街道两边成排的高大 的梧桐树被拔起,不知去向。夏季,整个河坊街和吴山广场都暴露在炎炎烈日下, 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3 、在建筑物的改造上没能做到改造前提出的修旧如1 日的目标。虽然改造后的建 筑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框架,但建筑外立面的门窗雕饰、色彩处理如出一辙,缺少 变化。由于不适当的“提高、美化”而使文化品格遭到歪曲。修缮者对原有人居 环境的建筑美、自然美、沧桑美和生活美,基本上没有感觉,所谓修缮,事实上 就是把这几种美加以破坏。 4 、河坊街改造迫使大量居民搬迁,使原来居住在这一街区的居民散失,长期以 来形成的居住模式和居住文化遭到破坏。 5 、吴山广场出现于河坊街中部是规划设计上的错位。吴山广场的建筑语言贫乏, 建筑形式与其他地方的广场雷同,毫无地域特色。 河坊街与吴山广场的建设虽然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景观和商业价值,但这种价 值是用牺牲其原有的人居环境特色来取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河坊街和 吴山广场必定会被人们所接受,然而人们不应忘记,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条河 坊街,更重要的是一种居住文化和城市的记忆,这对于象杭州这样的全国首批历 史文化名城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1 2 南山路的改造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南山路是另一条极具杭州地域人居环境特色的街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浓 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它成为杭州最适宜居住的街区之一。它的北端伸入闹市与湖 滨路、解放路相交,南端连接着杭州众多的风景点,西临西湖,东部大部分为居 住区。闹中取静,环境优美。一年四季景色都蕴含着独特的诗情画意。南山路路 面不宽,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每逢夏日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将南山路整个笼罩 在片浓荫下,凉爽怡人。南山路两边的建筑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还多为 6 层以下的低矮的建筑。南山路的人居环境在近些年的城市建设中也遭到了不少 破坏。 座落在南山路2 1 8 号的中国美术学院自1 9 5 7 年夏,( 时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 分院) 为了扩大校舍从孤山脚下迁至现在的南山路新址。近半个世纪以来,美院 的迁入为南山路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中期,学院的建筑虽有所改变,拆除和新建了一部分建筑物,但学院的基本布局 和主要的教学楼都得到了较好地保留。特别是美院附中教学楼,无论是内部空间 还是外立面的处理都非常独特,富于变化和美感,达到了功能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作为版画系和油画系教学楼的东大楼和国画系教学楼的西大楼是两幢四层高的 砖混结构建筑,非常坚固。砖红色的外立面、深灰色的带有天窗的瓦屋顶、宽大 的浅灰色的实木窗框,显得朴素厚重。还有山墙上爬满绿色藤蔓植物的两层高的 总务处楼。校园不大,但空间变化丰富、各项功能完备,建筑体量恰到好处,可 以说充分显示了美术学院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底蕴和历史感。但不知是什么原因, 据说是因为学校招生人数日渐增多,现有的建筑容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 校园需要整体改造,全部推倒重建。全校搬迁到钱塘江对岸的新校区上课。令人 不解的是既然在钱塘江对岸建立了新校区( 该新校区在南山路老校园重建后,将 继续使用) 又为何非要将南山路的老校园拆光重建? 为什么不能将新校区作为学 院发展的空间,科学的规划使用,而保留已有五十年历史的老校园呢? 况且,老 校园整体改造的建筑方案与南山路原有建筑的风格和体量相去甚远,彰显的只是 设计者个人的表现欲和个别决策者的意志。纵观国内外的许多知名高校,她们都 以拥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校园为荣,并倍加保护。无论是走入我国的清华、北大, 美国的哈佛、耶鲁、英国的牛津、剑桥、还是日本的东京大学,一幢幢古老的建 筑都仿佛在讲述校园悠久的历史、学校昨日和今日的辉煌。一座老校园不仅仅凝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聚了许许多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的情感和记忆,而且她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 一种文化景观,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无形资产。 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把南山路沿湖一线自公园至长桥公园建成一个开 放的环湖大公园。这一举措对改善西湖的沿湖景观和带动西湖南线旅游大有裨 益,但对南山路人居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南山路的改造中,路两边枝繁 叶茂的法国梧桐和中国美术学院一线的人居环境基本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位于南 山路上的胡庆余堂原鹿苑的高大坚固的围墙已有百年历史,在改造中也得以保留 并融入到新的景观营造中去了。南山路的路面稍有拓宽,但过多的车流量仍破坏 了其静谧、优雅的场所感。有人认为南山路的特色在于它的茶文化和酒吧文化, 而笔者进一步认为茶文化和酒吧文化都是其居住文化的派生,是长期受到文化艺 术滋养的结果。保护南山路特有的居住文化和文化艺术气息,关键是保护原有居 民不致在改造中散失。人是人居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失去了原有居民的南山路 就不会再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文化了。 1 3 中山路的改造 吴越国钱缪规划了城中自南而北的中轴线,即南 段沿盐桥运河( 今中河) ,中段、北段沿市河( 民国时 湮废) 西侧与河道紧邻并行的城中大道( 即南宋的御 街、今天的中山路) 。这条城中大道南起子城北门、往 北经朝天门、穿炭桥新门、盐桥门直至城北。东西方 向北土门与钱塘门( 隋唐旧门) 、南土门与涌金门间, 也规划有与中轴线垂直的横向街衢,形成杭州“丰” 字形的街道格局。这种城市布局成了南宋临安京城的 基础,在杭州城市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2 0 吐纪8 0 年代,杭州城区虽屡有拓建,但依然保持着濒 江傍湖、南北展丽东西缩的基本格局。特别是中山路暂带弼黻可翰而嗣渐w 这条城市中轴线,千余年来未曾大变,一直为杭州城粪嚣耆箩;鏖耄嘎毳弱盏轰耋黼景 南北交通的一条动脉。但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这 条古老的中路被新建或拓宽的东西向的道路分割的支离破碎。路两边的建筑目 前也都写上了“拆”字。笔者认为如果杭州一定要发展步行商业街,从改造前的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状况来看中山路比河坊街更适合建歧为商业步行街,这是因为中山路一直是杭州 条重要的商业街,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店铺,是有杭州特点的商业街的代表。而 且中山路街道的长度和宽度也适合建设商业步行街,中山北路、中山中路、中山 南路既分又连,可以形成各自的商业特色。而河坊街由于店铺和民居混杂,民居 多于店铺,更适合改造成一条能体现杭州传统居住文化的以居住为主的街区。 历史的、传统的人居环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果遭到了破坏,就 再也无法恢复,即便是重建了也是“假古董”。希望象南山路、河坊街、中山路 这样的建设性破坏在今后的建设中少一些。杭州老城区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已 所剩无几,再也经不起这种草率的、快节奏的“改造”了。 第二节城市化背景下杭州老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实例评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杭州近年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主要存在 的几个问题。 2 1 杭州的名城保护和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 9 9 5 2 0 1 0 ) ) ) 其指导思想是:根据城市总 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历史文脉,从实际出发,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社会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统筹考虑,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好 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和名称特色,又积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古老城市焕 发青春,不断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的原则,重点保护:( 1 ) 古都环境风貌;( 2 ) 西湖风景名胜区整体 环境风貌;( 3 ) 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保护;( 4 ) 古树名木。总体是 保护以西湖为中心依江带湖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规划设想通过 城市道路、水系和绿地系统把江、河、湖、山等自然风景资源及历史文化遗迹与 城市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更加完美的名城环境风貌。”对照上述内容,近几 年杭州人居环境建设在历史地段及其环境保护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杭州的地域文 化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2 2 老城区的改建中出现了太多的“突变”现象 转引自:陈洁行中国j 力史文化名城一杭州杭州:杭州出版社,1 9 9 9 1 4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开发商的唯利是图、设计人员的心浮气躁、有关部门的急于求成使杭州老城 区的改建中出现了太多的“突变”现象,这种“突变”割断了历史与现在的联系, 严重地阻碍了杭州的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劳动路、羊坝头等东西向的小路拓宽成东连杭州火车新客站( 城站) ,西接 南山路的西湖大道。宽阔的大道两边一幢幢崭新的高大的商厦、办公楼、银行拔 地而起。将西湖大道的改造与和河坊街的改造联系起来观察,我们不难看出在杭 州目前的建筑创作中,一方面也出现了与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刮欧陆风”的现象, 杭州的建筑师们,不客气地说是建筑匠们在建筑创作中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 建筑风格,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重研究和消化,而是简单的“拿来”。另 方面,虽然许多建筑设计人员和有关领导也提要保护和继承传统人居环境特色, 但他们对传统的认识只停留在外表形式的学习和符号的堆砌上,没有理解地域人 居环境文化的内涵与实质,所以在继承传统的口号下也做出了象河坊街改造这样 的“形象工程”。由于对居住文化以及其生长的环境缺乏研究和认识,所以杭州 许多街区的改造不仅丧失了传统人居环境中的“神”,而且连“形似”都把握不 好。 2 3 缺乏真正的公众参与 在杭州人居环境建设中长官 意志、开发商的作用和建筑师自 以为是的表现欲,都大大超过了 公众参与的作用。杭州有关部门 曾在湖畔居茶楼举行过几次建设 方案的展览,请广大市民提意见。 一次是雷峰塔重建方案展、一次 为钱王祠重建方案展。最近的一 次是在清波商厦举行的关于湖滨 齑l 一4 :鲰征性地公众参与( 漫画中的规划师说:“我们 商业街改造的方案展示。所谓公 冀蔫塞正篇凳寨j 慧盏誊篇桑妻釜京爹争太荤孛。磐6众参与就是等几个设计方案出来r 没效率,现在你j 司意哪个方案呢? ”大卫马门 、1 w “肛寸“o 恍川术l u 、 1996 后,由大家来看看哪个方案好。 但实际上,该不该建,建什么最终还是由个别领导和专家说了算。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2 4 “假古董”建造方兴未艾 为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杭州掀起了一股“重建热”,拟定要重修雷峰塔和 钱王祠。新的雷峰塔采用钢结构、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在原址上重建。为此,有 关部门对雷峰塔的地宫进行了考古挖掘,并从地宫中出土了珍贵的文物。但从参 加竟标的几个雷峰塔的方案来看,仅建筑外形就五花八门。有一种说法,既然重 建就没有必要囿于雷峰塔的原型。在雷峰塔重建这类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确,历 史保护并不等于复古,更不等于制造假古董,仿古一条街、仿古建筑等假 古萤的建设是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相悖的错误做法,是对历史文 化遗产潜在的破坏。单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古城保护和快速发展,只 会使历史保护工作、旅游景点开发步入歧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实施细则第1 4 条也明文规定:纪念建筑、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 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必须在另地复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应当根据文物 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核定公布机关批准。1 圈1 5 :图正中为夕照山和倒塌前的雷峰塔,1 9 2 4 年摄。( 资料来源:转引自阙维民杭州城池 暨西湖历史图说) 雷峰塔已经倒掉了,这是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为此还写过两篇名为论雷 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文章。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一文中有这样两段话:“我们中国人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郑重声明:并不 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 大抵患有种。卜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 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远村明月萧 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型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 全身,其势力早不在! 形惊叹亡国病菌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 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 。 张松,吴承照,阮仪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建筑师,2 0 0 0 ( 6 ) 张松,吴承照,阮仪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建筑师,2 0 0 0 ( 6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现在西湖十景 可缺了呵!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 正是对于十景病是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 爱的毛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但仍有悲哀在里面。”“雷峰塔砖的挖去,不 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 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但其破坏 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窃案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 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 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 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人所得,却不过一块砖, 将来又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 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但将来得命运,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吗? 如果乡 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鲁迅先生这番话,我们今天读 起来还是那么深刻和发人深省。为什么非得在原址上重建一个雷峰塔? 为什么不 能考虑建一个霄峰塔遗址公园? 充分尊重历史文物的原真性在这里为什么得不 到体现呢? “研究城市古代建筑的前提是保护,而 且古建筑可以成为城市直接的景观资源。因 而,在许多城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中, 城市规划都包含着历史街区和古建筑保护 的专项规划。但9 0 年代的大开发中,各城 市的所谓“点线一面”的保护模式都已破 灭,只有那些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有 希望作为现代都市的孤岛被存留下来,文物 保护的斗士面对历史潮流,正应了鲁迅先生 那首诗:杀人有将,救人为医,杀了大半, 救其子遗,小补之哉,呜呼噫嘻! 随着潮流图1 - 6 :新雷峰塔落成庆典 为将的与为医的,都渐渐在孤岛面前沉默了。 ( 资料来源:杭十h 网h a n g z h o u c o mo n ) 倒是后来想起吃传统饭的开发者和某些求全的领导,用营建环绕古籍的新仿古建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城市人居环境特色的丧失与文化生态的破坏 筑来形成气候,时至今日,庐山真面貌竟难得看到了。于是,从中央领导到学界 名流,都呼吁再不要搞仿古建筑( 贬义时,直称它们为假古董)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动物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温肌槽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建筑工程项目水电安装承包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长袋低压大型脉冲袋式除尘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视频手写演示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关于水电安装工程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皮制钥匙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方药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血糖的管理要求及规范
- 铜仁波纹涵管施工方案
- 我国中学导师制的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企业全面战略管理、年度经营计划、预算管理、绩效管理
- 中国民主同盟入盟申请表(样表)
- 安全带检测报告(共8页)
- 壁球馆施工方案
- 公司erp项目激励制度
- Excel函数和公式练习
- 国际石油合同讲座1018
- 某核电项目机械贯穿件安装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 基于单片机的接触器控制器设计
- 50t汽车吊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