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顺德地区家电行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研究.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顺德地区家电行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研究.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顺德地区家电行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研究.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顺德地区家电行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研究.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基于顺德地区家电行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进入新世纪,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面对新一次的全 球化冲击,中国的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这场残 酷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使企业与区域能够得到共同的进步? 发展企业集群成 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以企业集群对本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一核心问题,从企业集群及新 工业区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中国的产业现状;从集 群角度分析了处于不同经济增长极的青岛、慈溪、顺德三个不同类型的家电企 业集群的,并进一步重点研究和分析了顺德地区家电企业、家电企业集群及其 产生的地区效益。 文章以顺德地区的家电企业作为范例,着重研究了企业内部情况与外部环 境,以及企业之间形成的网络关系;根据调查报告,顺德地区的家电企业内部 环境较好,有良好的设施、人员、物资等生产要素;但外部环境对企业却有很 大的压力,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同地区的竞争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都不容忽 视;区内的企业网络不够完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频繁,并且存在内部的不 良竞争。虽然企业的内部外部环境不尽相同,但整个地区形象正在建立之中, 并逐渐给整个地区带来良性收益。 文章最后根据顺德地区家电集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提升到 全国家电企业的高度,总结出政府在发展地区集群时所能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企业集群;集群效应;地区效益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i 页 a b s t r a c t e n t e r e dan e wc e n t u r y , f a c i n gan e wi m p a c t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t h e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a n do u rg o v e r n m e n tw o u l db ef a c eam o r ec o m p e t i t i v em a n e t h o wt og e tt h ep r e d o m i n a n c ei nt h i sc r u e l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m a k eac o l l e c t i v e p r o g r e s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t h el o c a lr e g i o n ? t h eb e s tm e t h o dw o u l db e d e v e l o p i n gt h el o c a lc l u s t e r s i nt h i st h e s i s ,ih a v ea n a l y z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e n t e r p r i s ec l u s t e r s a n dt h ea d v a n c e dc o m p e t i t i o nw i t ht h et h e o r yo fl o c a lc l u s t e r sa n dt h en e w i n d u s t r y z o n e t h ec o r e o ft h i st e x tw a st h a tt h ec l u s t e r sp r o m o t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o c a lr e g i o n 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lh a v ea n a l y z e dt h e s i t u a t i o n so ft h r e eh o u s e h o l d e l e c t r i ce q u i p m e n t sc l u s t e ri n c l u d i n gq i n d a oi n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 ,c i x ii n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a n ds h u n d ei ng u a n g d o n g t h e e m p h a s i so ft h i sp a r ti st h ec i t yo fc h i n ah o u s e h o l d e l e c t r i c ,s h u n d e a n di nt h en e x tc h a r p t e r , 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st h ei n t e r n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 e x t e r i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t h en e t w o r kb e t w e e nt h e s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s p e c tr e p o r t sf r o mt h e s eh o u s e h o l d - e l e c t r i c e n t e r p r i s e s ,t h eh o u s e h o l d e l e c t r i ce n t e r p r i s e sh a v eav e r yg o o di n t e r n a l s i t u a t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t h ea d v a n c e di n s t a l l a t i o n s ,p r a c t i c e ds t u f f sa n dt h ea m p l e w o r k i n g - e l e m e n t s b u ti nt h ee x t e r i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sa r ef a c i n ga b i gp r e s s u r ei n c l u d i n g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 s b e t w e e nt h ec r a f tb r o t h e r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o r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m a r k e t a n d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n e t w o r k b e t w e e n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si sn o tp e r f e c ta n d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 sa r eh a r m f “o n s o m ea s p e c t i nt h ee n d ,lh a v e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c c o r d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w h i c hs h u n d e h o u s e h o l d e l e c t r i ce q u i p m e n t se n t e r p r i s e sw a sf a c i n g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i n g s t a t i cs y s t e mo ft h el o c a lc l u s t e ra n dt h ep i v o t a le f f e c t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 p o l i c i e s k e yw o r d s :e n t e r p r i s e sc l u s t e r s ,t h ee f f e c to ft h ec l u s t e r ,l o c a lb e n e f i t s 堕堕奎望查兰塑堡塞皇兰垡迨壅 蔓! 垩 1 1 问题的提出 第1 章绪论 2 0 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不同类型的企业集群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同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基地和加 工出口基地。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企业的地域性聚集与地区经济 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中国制造”随着开发大潮走向了全世界,统 计显示1 9 8 5 1 9 9 0 年中国的工业指数上升了1 8 6 倍,1 9 9 1 1 9 9 6 年中国 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 7 5 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 集聚度也在升高,1 9 9 6 年中国1 0 家最大工业企业按照销售收入计算的集 中率为1 3 4 ,1 9 9 9 年提高到了1 4 3 9 ,但与1 9 7 7 年美国的3 5 9 6 ,1 9 7 7 年英 国的4 1 ,1 9 7 9 年日本的2 6 6 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一段距离。1 1 】因而 研究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集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并鼓励发展各地区企业集群成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工 作。所谓企业集群,指的是地方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 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 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p o r t e r ,1 9 9 8 ) 在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和我国的 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条件下,欲获得全球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 的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而此时, 我国具有活力的几个经济区的发展正面临着全新的复杂的问题,仅仅依靠 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基础设备已经不能对外国投资继续保持吸引力。同时, 这几个经济发达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企业内部网络发展不够 健全,企业缺乏地区根植性,这些都是制约其国际竞争力增长的原因。 、扶上个世纪7 0 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 场经济,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我国在区域和产业的发展战略中 还明显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不少问题需要更进步的研究和解决。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出现了许多同企业集聚的现 象,包括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的服装行业、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家用电器 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的纺织行业等多种类型。这些由各种原因形成的 企业集群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以及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 而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新的政策体制下研究具有某些鲜明特征的企业集群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将会对本地区经济的腾飞以及相似她区的企业集群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 现实意义。 作为比较成熟的产品,顺德等地的家电产品已经形成了规模,不仅占 领了大份额的国内家电市场,同时也具备了强大的出口竞争力,2 0 0 1 年顺 德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了2 1 ,出口额达到了3 0 9 亿美元;到2 0 0 2 年, 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已经占据了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 第二到第四位,而在这些企业的家用电器产品中又以制冷器的生产为成功 代表。2 0 0 2 年中国空调器经销商研究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格力、 美的、科龙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 2 1 、1 1 9 、9 1 ,【2 】所以选取这些 企业的数据作为对集群现象的研究十分具有说服力。虽然与中国家电企业 的龙头海尔集团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电基地,正 以自己的地区和集群优势发展着内销出口兼顾的复合型经济。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国外学者对集群与地区发展的研究概述 企业集群作为区域行为主体的共同体,近年来逐渐被关注。在全球经 济陷入低谷时,美国的硅谷以及意大利东北部产业区经济上的成功,成为 了全世界学术界的关注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世界经济的竞争已经从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转向了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但美国哈佛商 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某些地区能够使其内部的特色产业持续创新 与升级,从而取得国家优势的条件是:( 1 ) 生产要素条件( 2 ) 需求条件 ( 3 ) 相关支撑产业( 4 ) 厂商结构、战略与竞争。一个地区的产业一旦形 成集群,就能够给本地区内部企业带来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国 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这些就是企业集群所带来的地区经济效益。 ( p 6 r t e r ,1 9 9 8 ) 在此之前传统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主要是探讨经济( 产业) 活动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问题,如佩鲁提出的“增长极”概念, ( p e r r o u x ,1 9 9 5 ) 赫西曼提出的“极化效应” ( h i r s h m a n ,1 9 5 8 ) 、“涓滴 效应”以及谬尔达尔( m y r d a l ,1 9 5 7 ) 、卡尔多( k a l d o r ,1 9 7 1 ) 的“扩散 效应”和“回流效应”、“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等。这些古典的区域发展理 论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在研究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时,往往过分强调了区 域外部力量的实现,而忽视了企业集群或是区域内部所存在的内生力量的 作用。最初提出产业区内部协作所产生作用的是马歇尔所描述的工业的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3 页 中现象,他将这种产业区定义为一种由历史与自然共同限定的区域,其中 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大量的小企业积极地相互作用,企业集群与社会趋向 融合。而新产业区学派在马歇尔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2 0 世纪7 0 年代末 8 0 年代初的实际,把弹性化的生产方式、全球竞争引入到产业区的研究中 来,并把区域内企业的成长,企业的迁入、迁出等动态的发展变化作为影 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2 2 国内学者对企业集群与地区发展的研究情况 我国学术界一直以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在王缉慈的创新的空间一企 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书中,就从跨学科的角度综述了企业集群的相关理 论,着重评介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产业区理论,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 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此来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 国力的关键。把集群理论放到中国的实际中,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是经济 最发达地区的产业情况,在朱文晖的一本名为走向竞合一珠三角与长三 角经济发展比较的书中,就结合了宏观层面最新的区域集聚和产业集群 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与地区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并采用大量的实证深 入分析了两大地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总结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并对以后 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判断。结合中国的实际就不应该忽视政府在区域产业发 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综合处的一篇名为壮大产业 集群促进经济发展的文章中理论联系实际,先从集群的概念和我国产业 集群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的 角度提出了各级政府所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与本选题 及其相似的是一篇名为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一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 例的文章,它从一个青岛本地的家电企业集群的角度分析了创造家电企 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其集群优势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意义,但文章 单单从形成模式方面对集群形成了部分的研究,对集群本质的揭示不够深 刻,而且相比较而言,顺德家电企业积聚现象更加突出,内部的几个家电 企业的实力比较平均,在这种客观条件下,集群机制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 现和发挥。 1 2 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基于本国或本地区的角度分析,带有一定的限 制性。波特的集群理论的根本性的局限是它从其他经济现象中抽象出了集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群,集群往往以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实体出现,而忽视了集群与相关的外 部区域环境和地方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在波特之前的经济学家对子集群的 研究就显得更加的片面和直观。而且,波特在描述集群对地区或者国家所 带来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的时候,把国家竞争力与国家生产力大致的等同 起来,导致了概念的模糊。中国经济地理学界的学者们在研究集群现象时, 多数是从一个大的区域范围( 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 地区等) 分析大范围下的区域集聚体,一般涉及到多个行业甚至多个产业。 或者分析单个家电企业的企业战略、营运问题,而从中间层次的单一家电 企业集群的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有代表性的顺德地区的白色家电企 业的研究几乎还没有提升到集群的层面上来。为此,本文将从产业区理论 和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入手,分析这些理论的根源,再从珠江三角洲这个 汇集着多种集群的大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顺德家电企业集群的外部 环境,最后结合家电企业集群的内部实际情况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并 给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1 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 3 1 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顺德地区几家著名的家电企业管 理者进行企业内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选取当地的实际数据,通过归纳、 比较、分析家电企业对当地经济及社会所产生的效益。 顺德地区家电企业集群家电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集群,本文 旨在研究其集群产生的原因、生长的环境、发展的趋势等,从具体实例中 重点分析集群理论是如何通过集群这一具体载体发挥其作用的。 1 3 2 创新点 本选题的创新性,从所选实例上来讲,从顺德家电企业集群的角度来 分析对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这本身就是一种选题的创新。从研究内 容上来说,本选题的创新重点在集群、产业以及地区之间互动关系的本质 揭示上,并针对当地实际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和理论思考。 1 4 文章结构 本文的结构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第三部 分对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三个经济增长极 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并针对分别处在这三个经济增长极中的青岛、慈溪及 顺德家电企业集群的概括和发展趋势做了一个概述:第四部分重点针对珠 江三角洲西部顺德地区的家电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企业内部问卷 调查和相关行业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分析特定地区特定 类型的企业集群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最后,在理论分析 和实证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第五部分提出了如何从企业网络的加 强、创新活动的促进以及抑制恶性竞争行为三个方面来解决顺德地区家电 企业集群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到地区政府的角度说明如何运用政镱促进 我国区域发展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6 页 第2 章企业集群与地区发展理论 上个世纪7 0 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工 人的生活质量也急剧降低。而只有少数存在着专业化中小企业集群的几个 地区发展迅速。( s t o p e ra n ds c o t t ,1 9 8 9 ) 这些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 是如何在大的经济萧条时保持了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并使本 地区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呢? 这成为至今二、三十年内学者们关注 的焦点。明确有关集群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分析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是展开 实证研究的基础。 2 1 企业集群理论 2 1 1 何谓企业集群 早在1 8 9 8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原理 一书的第四篇:生产要素一一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中对当时工业的生 产要素进行了分析。其中的第十章名为:工业组织一一专门工业集中于特 定的地方,在这一章中对早期的集群现象进行了描述,“集中于某些 地方的工业通常一一虽然也许不是十分确切地一一称为地方性工业。”在 这里“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公开了,孩子们不知不觉 地也学到许多秘密;优良的工作受到正确的赏识,机械上以及制造方面和 企业的一般组织上的发明和改良的成绩,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个人有 了一种新思想,就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因此它就成 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 m a r s h a l l 。1 9 2 0 ) 从马歇尔对于集群最原始 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集群形成时的一些特征:有专业化生产的集中; 在生产集中的同时,许多原来祖传并不外泄的专业知识在集群内部广为传 播,也就是信息开始共享;而且由于专门化生产的需要,许多辅助的行业 就在附近的地方产生了,供给上述工业以工具和原料,为它组织运输,而 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它的原料的经济:地理上的集中对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 高,而便利的交通又会反过来促进集群的发展;同时,大规模生产开始形 成。马歇尔把这些专门工业部门的地理集聚现象,称为“产业区”( i n d u s t r y d i s t r i c t ) 。但由于对组织、空间等生产要素的长期忽视,主流学派没有对 马歇尔所描述的产业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直到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7 页 意大利的巴卡提尼在对普拉托的毛织品产业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提 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 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b a c a t t i n i ,1 9 7 8 ) 在经济危 机爆发以前人们关注的都是一些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大型企业,经济危机 以后人们把关注逐渐放到了这种既有专业化生产又有一定生产灵活性的 中小企业集群生产中,并称之为“柔性化生产”或“弹性专精”。这种具 有显明特征的产业集聚现象又被成为新产业区,新产业区代替了马歇尔时 代的小企业集聚区( 马歇尔式产业区) 成为对全球竞争力研究的重点之一。 而之后波特为代表的企业战略管理学派对“产业群”的研究成为“集群” 学派的代表。他认为企业集群指的就是,地方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 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 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雨一国产业集聚程度、内部合作程 度成为该国在全球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集群的内容包括:【3 】一组公 司,包括专业化的投入、零部件、机械和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同 时集群也包括下游企业、生产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专业的基础设施的提供 和其他提供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机构;还包括商会 和其他涵盖集群成员的团体。集群形成后对内部企业产生一系列的作用: 由于靠近专业的物质投入和信息、设备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并可以提 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成功率;集群也降低了新企业形成所耗费的基础成 本;并且在组织经济活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建立企业和机构的联系、 保持公司的健康发展以及发挥商会作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1 ,2 企业集群的产生原因及类型分析 企业集群之所以会在一些地区形成地理上的集中,是为了追求外部规 模经济,其中必然存在许多内在的缘由。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将工业集 聚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马歇尔,1 9 6 2 ,第2 8 4 页、 ( 1 ) 企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协同合作创新的环 境。在马歇尔对于集群的描述中就提到了这样的一种集群环境:祖辈在同 行之间恪守的许多秘密已经成为下一代手工业者共同所有的知识财富 现 阶段的许多发明和创造也被迅速的推广开;个人的创造性新思想、新创造 容易被别人所采纳,并与其他人的意见相结合,成为更加先进的发明创造 的来源。 酉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 2 ) 企业的聚集引起了相关联的辅助性工业的兴起。某一地区主导产 业的企业集群开始聚集的同时就会有许多上游的原料或初级加工品的厂 家以就近原则在较大型的企业周围也聚集起来,形成辅助性的工业集聚 带。 ( 3 ) 对有专门技能的劳动的需求与供给。 ( 4 ) 劳动需求结构的不平衡。不同企业在劳动力的需求方面可能针对 的是不同类型的人群( 例如性别的选择性) ,如果两个行业所需求的人群 是互补的,那么可以降低一定的劳动成本而且单个的家庭也可能从中受 益。 ( 5 )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必须有多种工业的共同发展,才不至 于由于某种工业受到冲击而使地区发生萧条。 ( 6 ) 顾客的便利。 以上是对于工业集聚最原始的原因分析,针对的是特定的年代以及特 定的地区特点。现代的企业集群除了上述的产生原因以外,概括起来还应 该加上以下几种情况: ( 1 ) 以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中导致企业集群的形成。北京中 关村高技术产业的企业集群就是由于当地拥有数所中国最大、最优秀的高 等院校(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利用海淀地区 的高科技人才优势,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集群。 ( 2 ) 以社会共同利用的基础设施作为企业基础的企业集聚。有些地方 政府或是民间的一些企业联合组织在一个地区制定了有利于某些企业发 展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或是廉价的公共设施,因而吸引了同类型企业 的集聚。 ( 3 ) 当地政府给予这种行业以优惠的政策。为了吸引在本地发展有竞 争优势的企业,一些地区的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 措施( 包括:有限期的免税、贷款的提供、优秀人才的落户政策、公共设 施的优先建设等等) ,以此来吸引外部资本、人员、技术、设备的进入, 从而达到发展本地区经济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东南部沿海开放地区出现了很多的企业集 群,它们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当地社 会的整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为了发展本地 的经济,纷纷效仿发展自己所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9 页 等,雨结果往往是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中国 又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差异十分巨大,因而划分企业集群的类型 将有助于中国的地方政府提高对企业集群的认识,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 制宜地推动和发展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地方组织特色、地方市场特色、规 模适宜的企业集群。根据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企业大致分成以下十种类 型: ( 1 ) 根据区域内企业集群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可以分为:传统企业集群 ( 如特色手工业) 与高科技企业集群; ( 2 ) 从集群区域内企业所属类型可分为:生产型企业集群与流通型企 业集群: ( 3 ) 从企业集群形成与创新的机制进行划分:“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 型、“自下雨上”的自主推动型; ( 4 ) 从企业集群区域内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划分:水平一体化企业集 群、垂直分离型企业集群; ( 5 ) 按照集群区域内企业市场导向进行划分:分为出口导向型企业集 群与内销导向和出口导向相结合型企业集群。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青岛、顺德和慈溪三个家电企业集群,构筑起我 国家电的主要制造基地,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 2 1 3 企业集群的内部运作特点 不同类型的企业集群,其内部会有不同的运作特征,这些特征使它们 相互区别并可以相互融合在同空间下各自发展。下面就对上文中所提及 的不同类型的工业区来进行分析; ( 1 1 传统企业集群:这种类型的集群一般是依靠当地的企业家精神或者 传统的特色手工业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集群。例如发生在意大利东 北部和中部地区( “第三意犬利”) 的产业增长,以及我国浙江温州、义乌、 绍兴等地的特色产业都是由传统的纺织、服饰、家居产品、个人用品等传 统产业发展起来的。这些集群由成百上千的同类型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中小 企业集聚在一个城镇。家族联系仍是供货关系的纽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也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充分,而且这些企业一般都把先进的现代技术融 入了传统的行业之中。 ( 2 ) 高科技企业集群:高科技产业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围绕计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0 页 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如:通讯与信息、计算 机、电子、生物以及制药等产业) 。美国的硅谷以及我国北京的中关村就 属于这一类的企业集群。 ( 3 ) 生产型企业集群:区域内企业主要从事生产经济活动,直接创造物 质产品。大量的生产企业围绕某一类的产品形成了细密的本地化分工网 络,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企业集群。这种类型的集群在我国十分普遍。 ( 4 ) 流通型企业集群:这类区域里的企业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而主要 从事的是流通经济活动,对所经营的产品进行经销、批发、配送、代理等。 这些企业一般地处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地区,利用的是本地区强 大的商品辐射功能。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 5 1 “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企业集群:这种类型的企业依靠的是政 府的规划或政策诱导而建设形成的集群。如青岛的海尔集团、北京的中关 村科技园。 ( 6 、“自下而上”的自主发动型企业集群:在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许 多的乡镇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属于自发型的企业集群。在私有制的国家 里,除了国防军事企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属于自主发动型。 ( 7 ) 水平一体化型企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的集群区域内一般企业的规 模都不大,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易的关系是水平的,没有上下游的 关系。这种类型的集群又可以分为同类中小企业集群、关联集群以及混和 集群。一般这类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一次成型,没有过多的零部件,一家企 业即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过程。 ( 8 ) 垂直一体化企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集群一般是大量的中小 型企业围绕着一家或者几家大型的企业,形成配套协作的关系,即“中心 卫星式”的企业集群。我国的三个家电企业集群都属于这种组织形式。“核 心企业”一般与本地供应商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 大型企业所承担的成本以及风险,也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而处在生产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长期的合作中也可以吸收大 企业外溢的劳动力与知识资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 9 ) 出口导向型企业集群:一般外商投资的企业都属于这种类型,它们 的经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惠的政 策和集群优势,把当地作为本企业的全球制造基地,再把产品返销国外, 赚取差额利润。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 1 0 ) 内销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企业集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面 进入w t o 脚步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把企业的资源更多的投 入到国际市场的争夺上来。虽然,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但一 个企业的实力往往与其出口创汇的能力挂上钩来,许多的家用电器产品不 如空调器、电风扇、微波炉等都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本文实证研究的顺德地区家电企业,属于“自下而上”的乡镇型集 体经济的生产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型的 厂房、设备、流水生产线、便利的物流体系、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大型 的核心企业和零配件供应商之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并有长期的合同 和契约,供应商按照企业的标准化图纸进行生产:为了减少在供应环节出 现的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买方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着较高的人员变动频 率。而在企业集群内部,大型企业之间、大型企业与辅助性的中小企业之 间的人员存在相互的流动。本地区、本产业中的规模经济相对水平较高, 地方商业水平较低,产品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 销售市场。 2 2 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 2 2 1 何谓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产业区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工业集 群,它以本地根植性和本地网络为特征,在后福特制时代下,以中小企业 弹性专精生产为手段,取得了大规模刚性生产所不能取得的效益。正是由 于我们看到了集群所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经济学者们才认为中国 可以从地方集群之中得到更快的发展,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波特认为, 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源泉。在他的学说中把竞争优势、竞争力、生 产力的概念等同起来。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其产品在同类企业云集 的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 现为两个方面:或是以比较低的生产成本或是以独有的产品特性来取得价 格和市场优势,获得最终的经济效益、品牌知名度等等。而一个地区诸多 企业竞争力( 或是生产力) 就构成了该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因此,研究地 区的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而反过来,一个国家的大趋势, 一个地区的经济现状又可以反映出企业群所处的环境,和已经造成的效 果。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2 2 ,2 企业集群与竞争优势 人类的经济活动以人类社会为基础,人口越是集中的地方经济活动的 发生就越是频繁,因而各种经济活动在发展中都存在特定的空间集聚现 象。工业革命以前,交通和信息技术的限制曾经是经济地理活动集聚分布 的主要原因,而自然资源或市场位置对生产活动选址的限制,成为工业革 命后产业活动向特定区域集聚的主要原因。多个成功的企业集群实例表 明:企业集群比处于孤立分散状态的单个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 业绩,能够促进乡镇地区的城市化,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 是扩大出口和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的吸引外资的进入,从整体 上提高集群所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其具体表现如下: 1 、外部规模经济优势。人们对于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很容易理 解,其实中小企业的集聚也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同行业的企业集聚 在同一地域共同进行生产与销售等价值活动,在原材料购买和产成品销售 等环节都能获得类似于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专业性的生产设备及维 修服务、市场服务公司( 如营销公司、市场调研公司等) 和公共设施共享 等多方面业具有规模经济的效应。另外,这种外部规模经济还表现在获取 专业化的劳动力和供应商方面,集聚使得规模化的正规培训成为可能,如 技术培训学校的出现。竞争促使企业不断细分产品市场,如同一地点上同 类产品的花色、品种、档次的增多。对单个生产企业而言,这些外部经济 完全是因众多中小企业在局部空间上的集聚规模所带来的。 2 、知识的溢出效应。一般来说,与生产相关的知识,包括技术知识、 需求信息、供给信息、经营经验等,这些大多为隐含经验类知识。即这类 知识常常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从书本或正规教育中获得,往往只能 通过直觉思维洞察,在时间中感觉和领悟。但在企业集聚的地方,同行业 以及相关行业的厂商 聚集在一起,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竞争,各类生产 要素频繁接触与交流。因此,这种地理的接近不仅为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 递提供了社会氛围,而且提高了传递的效率,所以集群能产生极大的知识 溢出效应。 3 、技术创新优势。在相同的环境下从事相似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中 小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缺口,进行创新。同时,集群企业的 员工在面对面的接触和闲聊中,相互交流工作方法和体会以及技术难题, 这种基于集群的非正式交流加快了创新,有利于更多新颖的工作思路与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计理念的出现。集群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技术刨新, 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处于攀比心理会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通常将竞争对手 的产品作为其产品比较的标准,后进企业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而先进企 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加努力创新;绩效好的企业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 益,而表现差的企业会不断改进产品及服务。此外,集群促进了企业在新 产品或新兴产业中协同开发市场,共同分担市场开发成本、促进新技术的 创新。 4 、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企业集群 中,从事中间产品生产的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不断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 间建立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 约,从而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5 、品牌效应和招商优势。同类企业在地域上大量集聚后,企业对自 身发展有着迫切需要,需要对区域有认同感,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其有相应 的扶持政策。同时,中小企业可能采取集体行动,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 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群落信誉等措施谋取区 位品牌优势。此外。相对单个企业,企业集群的集体谈判能力增强了,通 过统一的对外谈判,有时可以得到更多的生产订单,营造市场优势。当本 地企业拥有了比其他企业更好的技术、资金、人力等要素后,自然也就获 得了更多的商机。 2 3 新产业区理论 新产业区理论实际上是从马歇尔式产业区理论发展起来的,最早是针 对国外发达国家产业区的特色进行研究的,其定义对本地联系方面的要求 较高( 指新工业区的根植性与本地网络性特征)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按照这种要求许多工业集群都不属于新产业区。因此,有学者认为应该把 定义一般化,把所有快速发展的区域都涵盖到新产业区的定义范围内,这 样一来,新产业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研究同样具有实际意义。本 文将要研究的顺德地区家电企业集群,都建立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珠江三 角洲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专业化的乡镇企业基础上。这些在专业领域都占 有重要地位家电企业大多数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具有鲜明的本地“根 植性”特点。我们研究这一类的企业集聚现象,首先应该对新产业区理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4 页 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韩国朴杉沃和美国马库森教授联名在环境与规划a 第2 7 期上发表 文章建议放宽鉴定新产业区的识别标志( 指本地网络和根植性) ,并提出 了发展中国家新产业区的特点:发展迅速、产业区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强以 及产业的国际联系等。虽然,从他们的观点出发,我国很多迅速发展中的 地区都可以归于新产业区的范畴之内,但实际上他们的研究却过于强调了 跨国公司的力置而较少讨论本地区域创新网络的培养。在1 9 9 8 年环境 与规划a 第3 0 期上,北京大学的王缉慈和王缉宪的文章用新产业区理论 分析了中关村的新技术集聚区域,他们认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网络和根 植性同样具有现实意义。这两点对于增强区域的国际竞争力,是十分必要 的。根据国内步 学者的观点,笔者选取了新产业区理论的概念、性质、特 征、发展机制比照中国的实际产业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掌握产业区 研究的一方面理论基础。 2 3 1 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发展机制 研究新产业区最开始是以马歇尔的产业区概念作为基础,并结合各个 国家、各个地区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因而,各个国家、各个学派所研究 的内容和角度都不尽相同,也表现出了产业区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的 特点。 意大利的经济地理学者在意大利新产业区的案例研究中指出,新产业 区是地域上有界的生产系统,以大量的小企业甚至更小企业的存在为特征 的,这是基于第三意大利的新产业区的特征下的定义;而在北美新产业区 更多的用来指先前非工业化而整个产业基础源于完全新兴的高技术专门 化产业的产业区:挪威学者格罗弗里认为新产业区本质上是一个中小企业 群组成的地域系统,更准确地讲,是一个地理上有界的中小企业群构成的 网络生产系统,并将其定义为:贸易取向性的生产活动以一定的规模在一 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具有明显劳动分工、生产网络和根植性( 不管这种根 植性是本地还是外地、。 归纳以上各个学者对于新产业区的理解,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企业 集群和地区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的本身,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其也 有影响。作为新产业区识别的标志,根植性与本地网络在此需要加以说明: 根植性 它是经济社会学概念,最早由格兰诺维特( g 腿n o v e r t o r ) 提出,含义是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5 页 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的网络与制度之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考察经 济的行为时要注意它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联系,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以社会网 络结构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就无法存在。人们之间频繁的 互动、频繁的联系纽带似的经济活动具有可靠性、可预见性,并避免彼此 陌生的人进行交易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植性强调的是企业间存在非贸易 的相互依赖,认为通过企业在本地的扎根和结网所形成的地方聚集,可以 使企业构筑起合作与交流的系统,从而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 本地网络 即区域内行为主体之间的正式合作联系,以及它们在长期交往中所发 生的相对稳定的非正式交流的关系。本地化网络的重要特征是弹性专精, 因此新产业区又被认为是弹性( 灵活性) 生产综合体,而其弹性取决于企业 间竞争和协作的关系。新产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是由地方文化形成 的,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新产业区的灵活性取决于企业 间的协作。所谓协作,既包括发包商和下承包商之间为了及时、定量地生 产高质蜃的产品而进行的互补行为,也包括竞争对手之间为了创造外部规 模经济而进行的合作。这样的信任和协作是新产业区的重要特征,它有助 于将区内企业( 包括竞争者) 联系在一起,成为网络。( 王缉慈,2 0 0 1 ) 综合以上对新产业区的定义,一类学者把弹性专精或者说是生产的灵 活性作为新产业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机制。特别是对于中小企 业集群来说,这种机制在某些特定时间里的优越性往往超过了大规模经 济,是“集体的企业家精神”的体现。斯科特( s c o t t ,1 9 8 8 ) 认为,新产业区 的形成是福特制消失、后福特制出现的结果,即弹性的、小批量的生产方 式替代刚性的、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的结果;新产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显示 了福特制生产方式的终结和后福特制时代的来临。而另一类学者则认为区 域创新网络才是新产业区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区域网络不仅包括企 业之间的正式的经济网络,还包括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行会以及政府 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 2 3 2 新产业区的特征及类型 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 0 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型企 业分布区的研究,揭示了这些产业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作为动力源的区 域社会经济特性。这种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区域经济特性与当地社会共同体 韵功能特性分不开。这种共同体是指在分享价值和相同行为规范基础上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 页 一种文化共同体,新产业区具有很强的区域一致性特征,其生产多专注于 柔性专业化,区内的企业具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信息在区内能够迅速扩 散,并且经济与社会融合在一起。 新产业区,首先是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一种 组织形式。企业集聚,在传统意义上是指企业向某一地区的集中。在利益 激励机制驱动下,供需双方在空间上的彼此接近以及共享基础设施,可以 降低空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因社会联系,物质交换,技术溢出,信息 共享等,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企业集中又可以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可以 改变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但这种组织,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