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叙事中的悬念.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叙事中的悬念.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叙事中的悬念.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叙事中的悬念.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叙事中的悬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叙事学在2 0 世纪的兴起,使叙事作品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但足,迄今为i 卜,从叙事作品本身的角度出发的悬念研究,还不够 全面、系统,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介入对悬念的探讨,以助丁更好 地欣赏叙事巾的悬念和运用悬念进行叙事。全文分四个部分展j l :论 述。 第一部分:悬念的形成机制。首先从本质上概括悬念的形成机 制,然后分类阐述叙事作品中常见的悬念的形成机制,即悬念的形 成机制的具体形态。 第二部分:悬念的类型。从六个方面对叙事作品中的悬念进行 分类,以揭示悬念本身的不同属性和功能:位丁局部的悬念和横跨 全篇的悬念;主题性悬念和非主题性悬念;顺时性悬念和逆时性悬 念;封闭性悬念和,晴5 ( 性悬念;顺应性悬念和逆变性悬念;规定性 悬念和不定性悬念。 第三部分:悬念与伏笔、突转和照应之问的关系。悬念与伏笔、 突转和照应都属于叙事作品的话语层次,它们之问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置悬念时,町以运用伏笔或突转提出问题,也可以运用伏笔或突 转提供答案。在悬念中,照应体现为提出问题和提供答案之问的前 后呼应。也有些悬念在提出问题之后,直到作品结束也未明确问 题的答案,但这往往是m 于特定的艺术效果方面的考虑。 第四部分:悬念在叙事中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论述:从叙事的 接受角度来说,悬念是刺激阅读最有效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叙事本 身的角度来说,悬念使叙事更“精神”,更具情趣;从叙事的接受主 体角度来说,悬念能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叙事悬念形成机制类型作用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n a r r a t o o g yc a m oin t ob e i n gi nt h e2 0 “c e n t t , r y ,t h e s t u d y ofn a r r a t i v ew o r k sl l a se n t e r e dan e ws t a g e u pt on o w , t h es u s p e n s es t u d yf r o mt h ep o i n to fv i e wo rn a r r a t i v ew o r k s i sf a rf r o m c o m p l e t e o r s y s t e m a t i c ,t h i s t h e s i st e n d st o e x p l o r es u s p e n s e f r o mt h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s o a st oa p p r e c i a t e s u s p e n s ei nn a r r a t i o na n da p p l y i li n n a r r a t i n g t h ew h o l e t h e s i si s c o m p o s e do ff o u rp a r t s p a r to n e :t h ef o r m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u s p e n s e a tt h e o u t s e t t h ea u t h o rs u n su pt h eb a s i cf o r m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l i c s o f s u s p e n s e a n dt h e nc l a s s i f i e st h ec o m m o n f o r m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rt h ec o n c r e t ef o r m so f f o r m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p p e a r e di nt h en a r r a t i v ew o r k s p a r tt w o :t y p e so fs u s p e n s e i no r d e rt os h o w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sa n df u n c t i o n so f s u s p e n s e ,t h e a u t h o rh a s c l a s s i f i e ds u s p e n s eo fn a r r a t i v ei n t os i xc a t e g o r i e s :p a r t i a l s u s p e n s ea n dt h es u s p e n s et h a ts w e e p sa c r o s st h ew h o l et e x t : t h e m a t i ca n dn o n t h e m a t i c s u s p e n s e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o r d o n c h r o n 0 1 0 9 i c a ls u s p e n s e : c l o s ea n d o p e ns u s p e n s e : c o n s e q u e n t a n d i n c o n s e q u e n ts u s p e n s e ,p r e s c r i b e d a n d i n d e f i n i t e s u s p e n s e p a r tt h r e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s u s p e n s e a n d 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 a n db e t w e e ns u d d e nc o n v e r s i o na n d g o o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u d d e nc o n v e r s i o na n dg o o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sw e l l a ss u s p e n s ea n d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b e l o n gt od i s c o u r s e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an a r r a t i v ew o r ka n da r e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 w h e np l o t t i n ga s u s p e n s e ,o n ec a l lm a k eu s eo ff o r e s h a d o w i n go rc o n v e r si o n e i t h e rt or a i s eaq u e s t i o no rt os u p p l ya l la n s w e r i ns u s p e n s e , g o o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se m b o d i e sw h e nar a i s e dp r o b l e mi sw o r k e d o u ti nt h ee n d b u tt os o m e s u s p e n d i n gi d e a s ,e v e nt h o u g h q u e s t i o n sa r er a i s e d ,n os o l u t i o i l c a nb ef o u n di nt h ee n d - 一 s u s p e n s eo i 、t h i sk i n do c c u r so f t e n o u to f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fi t sa l ,l islicr e s l l l t p a r lf o u l l :t h ef u n c t i o no fs t l s p e n s ei nn a r r a t i o n 1 ti s c o n d u c t e df i o n lt h f e e a s p e c t s f i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n a r r a tiv e r e c e p l i o n s u s p e n s e isc o n s i d e r e do n eo ft h em o s t e f f e c t i v ew a y st os t i m u l a t er e a d i n g :f r o mt h en a r r a t i n gp o i n t ( ) fv j e w s u s p e n s em a k e su a r r a t i 0 im o r e “l i v e l y ”a n d m o r e i n t e r e s t i n g :f r o m an a r r a t i v e sr e a d e r s p o i n t o f v i e w , s u s p e n s eb r i n g s i t sr e a d e r s s p e c i a la e s t h e t i ca p p r e c i a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s k e yw o r d s :n a r r a t e ,s u s p e n s e ,f o r m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y p e s f u n c t i o n 引言 悬念是叙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悬念足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日 前有三种看法: 其一,认为悬念足“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 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i l j 。美围戏剧理 论家乔治- 贝克在戏剧技巧一书中对悬念做出了更具体的界定, 他说:“所谓悬念,就是兴趣之不断的向前紧张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 切要求。无论是观众对下文毫无所知,但急于探其究竟:或是对下 文作了一些揣测,但愿使其明确;甚或是已经感到咄咄逼人,对那 即将出场的紧张场面怀着恐惧,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观众都可谓 是处于悬念之中,因为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的兴趣都非向前冲不 可。” 2 1 两者都是从接受的角度对悬念所作的界定。申丹在叙述学 和小说文体学研究一书中提及的运用视角形成的“悬念”,罗钢在 叙事学导论一书中论及的“惊奇与悬念”之“悬念”,均指这个 涵义。 其二,认为悬念是“作者在文中预先设置的能弓l 起读者兴味、 关切、焦虑并急于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为叙事 的重要技法之一。是情节关键处打上的一个扭结,是人物命运攸 关处布置的一个谜团,或为导向重大结局的导火索” 3 1 。这是 从创作的角度对悬念所作的界定。傅腾霄的小说技巧中提及的 “从情节的高潮写起,以便制造悬念”之“悬念”和刘海涛的微 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提及的“悬念与误会”之“悬念”,就是这个 涵义。 其三,认为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它以引而不发、 悬而置疑的手法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 复杂的曲线形态”j 。这是从叙事作品本身的角度对悬念所作的界定。 i t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0 年。 ”1 美 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5 年,第2 15 页。 川写作技法词典,商务印书馆,19 9 6 年,第4 6 6 页。 ”吴士余:古典小说艺术琐谈,长江文艺出版社,1 9 8 5 年,第13 0 页。 一l 一 从叙事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说,: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 其重要特征,用英围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的话说,就是“预尔 f l f _ 1 种十分i 贩引人的事态,却不把它预叙出来”1 1j 。具体地说,悬念 就是突山不同寻常的情境并延缓披露底细,使其呈明显的悬而未决 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小同寻常的情境”指反常的人物或者现象、 紧张的矛盾冲突;“底细”指造成某人物或现象的反常性的原因或 者紧张的矛盾冲突在关键时刻( 起点、转折点或终点) 的走向,如: 紧张的矛盾冲突是否会爆发? 何时爆发? 或是否发生转折? 何时发 生转折? 或最终结局如何? 本文正文部分所提及的“:悬念”,除特 别指明的外,其余均指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 目前,在悬念研究这一领域,对戏剧和电影中的悬念的研究比 较系统。前者如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戏剧技巧,书中阐述了悬 念的具体涵义、维持悬念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破坏悬念和如何通过 悬念形成高潮等;后者如王心语的希区柯克与悬念,该书从希区 柯克的悬念观、悬念的机制与效应及悬念与推理、时间、细节、视 觉语言、构思的关系等方面,对电影中的悬念作了系统、科学的阐 述。但戏剧和电影毕竟不同于叙事作品,无论是在表述方法还是使 用的手段或是效果上。因此,对戏剧和电影中的悬念的研究再系统、 全面,也无法取代对叙事作品中的悬念的研究。而目前对叙事作品 中的悬念的研究,有的仅处于描述的层次,缺乏科学的、抽象的理 论概括。如颜培金的非常悬念,该书列举了一系列叙事作品中的 悬念,具体描述了其中的故事情节,却未做出理论上的概括。有的 虽能从理论上对悬念做出分析论述,但只是从接受的角度或创作的 角度来谈的,而没有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谈。如罗钢在叙事学导 沦一书中阐述了惊奇与悬念的区别与联系,江泽纯在论小说的 悬念一文中论述了悬念的产生条件、造成悬念的方法等,都是从 接受的角度介入的。还有的从作品本身出发对悬念作了科学的、理 论的分析,但往往局限于悬念的某些方面或是某一类叙事作品中的 悬念,一i 够全面、系统。如吴士余的i 与典小说艺术琐谈中的“引 而不发的悬念结构”一节,重点阐述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常见的悬念 写作技法词典商务印书馆,19 9 6 年,第4 6 6 4 6 7 页。 2 - 模式:刘上生的- + i 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中的“召唤与包窬传 奇情节构思的发展”节,1 + 要从占代传奇的角度论述了悬念作为 完整的召唤结构的四个要素:设置召唤“场”、创造利唤“力”、维 持召唤的紧张度以及加强召唤的延展性;李庆西的小说悬念的审 美心理机制和若干基本类型和陈果安的小说悬念常见类型与特 色等文也只论及悬念的某两个方面。 总之,从叙事学的角度,从叙事作品本身的角度出发的悬念研 究,还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抽象的理论概括。本文试图运用中西 叙事学家们的理论成果,从作品本身出发,系统地阐述悬念的形成 机制、类型、作用及其与伏笔、突转、照应之问的关系,以助于更 好地欣赏叙事中的悬念和运用悬念进行叙事。 悬念的形成机制 对于悬念的形成机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描述。 英国当代小说批评家戴维洛奇在谈到悬念问题时,曾经指出:“小 说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无论使用什么手段言语、电影、连环漫 画总是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来吸引住观众( 读者) 的 兴趣。问题不外乎两类:一类涉及因果关系( 如:谁干的? ) ;一类 涉及时间( 如:后来会怎样? ) 。”i l j 补充一点: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到 作品所突出的不同寻常的情境的底细。可以说,戴维洛奇所说的 “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就是对悬念的形成机制的最本质的概 括。除此之外,法国叙事学家罗兰巴尔特也对悬念的形成机制做 过精当的描述:“一方面,悬念用维持一个开放性序列的方法( 用 一些夸张性的延迟和重新推发的手法) 加强同读者的接触,具有明 显的交际功能:另一方面,悬念也有可能向读者提供一个未完成的 序列,一。个开放性的聚合,也就是说,一种逻辑混乱。读者以焦虑 和快乐( 因为逻辑混乱最后总是得到补正) 的心情阅读达到的卜:是 这种逻辑混乱。”p j 因此,他说:“悬念是一种结构游戏,可以说用来 英)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 9 8 年,第1 4 页 1 2 1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9 年,第3 6 页。 使结构承担风险并且给结构带来光彩。”“馀岱在小说叙事学 书。h 把叙事的结构关系门纳为四个方而:顺序、反差、问隔和比 例。其中,问隔就是指“属- f - 同一故事链的各个事件之问相衔接的 距离”【”。从这个方面来醣,悬念的形成机制就是有意地造成问题与 答案之问的问隔,使故事的前因与后果或者说“谜面”与“谜底” 之问、作品中得到突出的不同寻常的情境与其底细之问产生距离。 尽管从本质上说,叙事作品中的悬念都是通过“提出问题、延 缓提供答案”形成的,但其内部机制却是多样的。就“提出问题” 来说,就有把问题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和通过突出文中的信息使其凝 聚成强烈的疑问两种方式:就“延缓提供答案”米说,也有暂时中 断叙事进程、放慢叙事节奏、在叙事节奏不变的同时隐没或凸现矛 盾双方中的一方的信息等多种方式。因此,在不同的叙事作品中, 悬念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多次重复同一问题,并一再延缓提供答案。 在叙事作品中,多次提出同一个问题,而又一再延缓提供答案, 造成靠近“道破”而不“道破”的局势,往往使问题的答案呈现明 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霍桑的红字中便设置了 这样一个悬念。小说开篇叙述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怀抱三个月 大的女婴,从监狱出来走到市场的枷刑台接受示众的惩罚。她上衣 上红色的a 字,从围观的市民谈论她时所用的“荡妇”和“烂污女 人”等称谓已暗示出其含义:a d u l t e r y ( 意即通好) ,即她所犯的罪 行是与人通奸。但是这个犯罪的奸夫是谁? 这个问题在作品中连续 出现了三次,且三次都未得到解答。先是海丝特白兰的丈夫向围 观的市民打听“婴儿的父亲是谁”,市民答以“白兰夫人绝不肯说, 长官们又束手无策”;接着是青年牧师狄梅斯迪尔奉命当众规劝海丝 特“供出那罪犯和肇事者的名字”,但遭到了海丝特的拒绝;然后是 海丝特的丈夫到监狱里,逼问海丝特“那个男人是谁”,海丝特依 h 不肯说出来。这个问题首先出现在小说的第二章,接着又重复出现 i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9 年,第3 6 页。 2 1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 2 年,第1 8 2 页。 了两次,而直到小说的第十一章才明确答案:与海丝特白兰通奸 的男人就是青年牧师狄梅斯迪尔。小说中多次提出的这一问题涉及 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入, 个犯了通奸罪的男人,故事中的一个重 要人物,因而涮题一经提f ;便能引起渎者的好奇和关注。这一问题 在文中接连三次的出现,而且每次都是处于靠近“道破”的边缘而 未“道破”的状态,实际上是强化了答案的悬而未决状态,悬念因 此形成。 2 。突出反常情境,延缓道破原因。 所谓反常情境,就是指与人们日常熟悉的生活真实不相符合的 情境,也是最令读者好奇的情境。作品中人物的反常表现或事件( 现 象) 的反常状况,都能构成反常情境。反常情境通常是最能引起注 意的,反常情境一旦出现,人们关注的焦点便是反常情境形成的原 因。而作品在突出反常情境之后延缓道破原因,就会使反常情境的 原因呈现出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悬念。 ( 1 ) 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延缓道破原因。 巴尔扎克的两部短篇小说无神论者望弥撒和萨拉金都 是通过突出人物的反常表现之后延缓道破原因来形成悬念的。无神 论者望弥撒写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德普兰本来不信上帝,可是人 们却发现他突然定期悄悄上教堂做弥撒,而且很虔诚。德普兰这一 反常态的举动出于什么原因? 作品没有马上呈现出来,而是在转入 叙述德普兰未成名之前的一段生活经历之后,才揭开谜团:原来德 普兰是为了报答一个挑水夫布尔雅。无亲无故的布尔雅是个热诚的 天主教徒,他与德普兰非亲非故,却倾尽全力地帮助德普兰。在布 尔雅去世之后,为了满足他虔诚的愿望,德普兰给了教堂一笔钱, 让他们每年举行四次弥撒,德普兰则以布尔雅的名义去教堂为他背 诵他想要的经文,希望他更快地升入天堂。萨拉金开篇写了德郎 蒂伯爵家的晚会上经常出现一个奇怪的矮老头,他外表奇丑举止古 怪,形同幽灵,尤其是穿着打扮女性化:描眉、涂胭脂、戴假发、 戴耳坠等,而德郎蒂伯爵全家对他都是毕恭毕敬。这个老头究竟 是什么人? 对此,作品没有立即点明,转入叙述一段爱情故事:青 年雕塑家萨拉金如痴如狂地爱上了演员臧比内拉,后来却发现臧比 内拉是一个被阉割的男人,萨拉金盛怒之下将臧比内拉挟持到他的 仆所,j 卜欲杀多e 臧比内拉时,向c 却被臧比内拉的保扩- 人红农主教 西科尼亚拉派来的三个刺椿杀死。作品结尾时才点明:德郎带伯 爵家的怪老头就足臧比内拉,也就是德郎蒂伯爵的叔祖父。他又 h 又怪的外表,正是不幸的经历所致。 将无神论者望弥撒和萨拉金一对比,就不难发现:尽 管两部作品中的悬念都是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形成的,但还足有一 定区别。区别就在于:前者写的是寻常人物的反常表现,后者则是 写反常人物的惯常表现。这说明:运用人物的反常表现来形成悬念, 既可以是寻常人物,也可以是反常人物。对于寻常人物,要突出其 反常态的表现;对于反常人物,则要突出其惯常的表现。 j 者的 反常性在于背离了人物自身的常态,后者的反常性则在于背离了常 人的常态。与无神论者望弥撒中的悬念相类似的,还有下文提 及的罗马尼亚现代著名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小说金子斧头和霍 桑的教区长的黑面纱中的悬念。 ( 2 ) 突出反常现象,延缓揭示原因。 加缪的鼠疫叙述了一个城市在突然间发现鼠疫,并造成大 批人死去的故事。小说开头就描写了由贝尔纳里厄医生发现的一 个反常现象: 四月十六日早晨,贝尔纳里厄医生从他的诊所里走出来时,在楼梯口中 问踢着一只死老鼠。当时他只是踢开了这只小动物,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就下 楼了。但是当他走到了街上,突然想起这只老鼠死得不是地方,于是在走回来 把这事告诉了看门人。看门人米歇尔老头儿的反应,更使他感到这个发现不同 寻常。出现这只死老鼠,对他说来只是有点奇怪而已,但在看门人看来,简直 是一件荒唐事。他断言这幢楼房里根本没有老鼠。医生对他说在二楼的楼梯口 确实发现一只老鼠,而且可能是死老鼠。但这也白说,米歇尔丝毫不动摇:楼 房里没有老鼠,这一只定是人家从外面带进来的。总之,这是个恶作剧。 当晚,贝尔纳里厄站在楼房的过道中掏钥匙打算上楼网家,忽然看见一只 伞身湿漉漉的大老鼠蹒跚地从过道的阴暗角落里走了出来。它停了一下,像是要 稳住身子,然后向医生跑过来,接着又停下来在原地打转,同时又轻轻地叫了一 声,最后半张着嘴,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医生细看了一会儿就上楼了。l l | 对于突然出现的老鼠成批_ 夕匕j = 这一反常现象,作品没有立即说 i 圳原因,而是接着叙述贝尔纳里厄医生的家庭和工作,并不时插 入叙述老鼠死亡的数字在不断上升,死于一利l 怪病的人数也在1 i 断 上升的情况。这一奇怪的玑象足什么原凶导致的? 小说的第四章才 明确提出里厄医生的判断:鼠疫。这样一来,作品中的反常现象的 原因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因而形成了悬念。小说r f l 这一悬 念的形成机制就是在描述了现象的反常之处后,强化其反常的特征, 并延缓揭示原因。 3 暴露矛盾冲突,并激化矛盾冲突。 让正面人物在与环境的碰撞中不断陷入困境,是激化矛盾冲突 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矛盾冲突暴露出来之后,让正面人物在与环境 的碰撞中不断陷入困境,相当于为正面人物树立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并一再突出其对正面人物的威胁,这样一来,冲突的最终结果就会 越发受到读者的关注并且在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悬而未决的状态, 悬念因此形成。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就是通过让正面人物在 与环境的碰撞中不断陷入困境的方式来激化矛盾冲突并形成悬念 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淘金者在被同伴抛下后,独自在荒野中前行, 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顽强的搏斗。伤痛、饥饿、潮湿、寒冷和 疲倦的围困以及狼的不时出现,一次次把主人公逼至绝境,而他在 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支配下,一次次战胜了困境,最终活着走出 了荒野。从主人公不得不独自面对荒野那一刻,他是否能活着走出 去这一问题便开始浮现,而各种困境的接踵而至,更是一次次地将 这一问题推出,直到作品结尾,答案才得以确定。小说中这一悬念 笼罩了全篇。 4 暴露矛盾冲突,并凸现或隐没冲突双方之一方的信息。 在暴露矛盾冲突之后,通过凸现或隐没冲突双方之一方的信息, 对冲突双方的力最对比的实际情况秘而不宣,就会使矛盾冲突带有 【法】阿尔贝- 加缪:鼠疫,译林出版社,1 9 9 7 年,第5 页。 7 神秘莫测、难以预料的特点,冲突的最终结果也凶此越发受剑读者 的天注并且在作品中r 旱现出明丝的悬而未决的状态,于足形成悬念。 水浒中“杨志押送金银扣:【,吴用智取牛辰纲”一划,是凸 现刈1 、,:势力的典型例子。小说先暴露出矛盾冲突:吴用等人决定抢 劫生辰纲,梁中书派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吴用一方与杨志一方成 为矛j 再- 7 t 突的对立双方。接着作品着意描写杨志超人的武艺、精细 的作风、周全的谋划安排、高度的警惕戒备等,有意突出吴用等人 抢劫生辰纲所面临的巨大障碍,慢化劫纲的难度。吴用一方将如何 用训一? 作品有意不透露出来。面临如此老练的对于,吴用一方能劫 得生辰纲吗? 结果悬而未决。直到写了黄泥冈上,七个贩枣的客人 趁杨志手下人喝酒之后软倒在地,将生辰纲劫走。最后才点明:这 七人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及三阮,挑酒汉子是白胜。至 此,吴用一方所用之计以及矛盾冲突的最终结果才同时曝光。 水浒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一回, 则是隐没对立势力的典型例子。小说写林冲遭陷害被充军发配到沧 州之后,陆谦一伙人受高俅的指使,加害林冲。小说没有明写陆谦 一伙来到沧州,而是巧妙地转用李小二夫妻的视角,叙述这伙人来 店中的一举一动。李小二对林冲的遭遇了解个大概,所以当陆谦一 伙出现在店中时,自然引起了小二的注意,并派老婆去偷听其谈话。 因系隔墙偷听,李小二老婆只听到一句半截话:“都在我身上,好歹 结果他性命。”文本呈现出来的这些信息暗示出:有人欲对林冲行凶。 也就是说,暴露出了矛盾冲突的对立双方:林冲和欲加害于他的人。 这之后作品呈现的便只是有关林冲的单方面的信息,有意隐没了欲 加害于林冲的这伙人的踪迹。这伙人将如何加害林冲? 林冲能逃过 此劫吗? 作品呈现出来的信息并没有明确答案,矛盾冲突的结果处 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状态。直到最后草料场起火,自以为阴谋得逞的 这伙人在山神庙门外畅谈其所作所为,庙内的林冲听到后奋起而杀 之。此时,矛盾冲突的结局既定,先前文中形成的疑问才得以一一 解开。 5 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变换叙事节奏。 在矛盾冲突发展到关键时刻,即矛盾冲突即将发生转折而尚未 发生转折,或即将见分晓而尚未见分晓的时刻,作品有意变换叙事 节奏,即放慢或暂时中i l :叙事的进程,从而使矛盾冲突的结果导现 明显的悬而未决状态,这也是:恐念的一种形成机制。 ( 1 ) 写急事用缓笔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时曾说:“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片j 笔 则其事缓矣,独此书不然,写急事= 1 i 肯少用笔,盖少用笔则急亦遂 解矣。”川可见,水浒在写到事情的紧急处时,特意放慢叙事节奏, “多用笔”,不仅没有使事态的紧急程度得到缓解,反而使其得到强 化。金圣叹的这段话是对水浒第4 0 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作 的点评。这一回写宋汀、戴宗在江州被判死刑,临近执行时,二人 命运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作品却用了大量的笔墨细细描写执行前 的各项准备工作: 直待第六日早晨,先差人去十字路口打扫了法场。饭后,点起士兵和刀仗 刽子,约有五百余人,都在大牢门前伺候。巳牌己后,狱官禀了,知府亲自来 做监斩官。黄孔目只得把犯由牌呈堂。当厅判了两个斩字,便将片芦席贴起来。 江州府众多节级牢子,虽是和戴宗、宋江过得好。却没做道理救得他。众人只 替他两个叫苦。当时打扮己了,就大牢里把宋江、戴宗两个匾扎起,又将胶水 刷了头发,绾个鹅梨角儿,各插上一朵红绫子纸花。驱至青面圣者神案前,各 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吃罢,辞了神案,漏转身来,搭上利子。六七十个 狱卒,早把宋江在前,戴宗在后,推拥出牢门前来。宋江和戴宗两个,面面厮 觑,各做声不得。宋江只把脚来跌。戴宗低了头,只叹气。江州府看的人,真 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入。 刽子叫起恶杀都来,将宋江、戴宗前推后拥,押到市曹十字路口,团团枪 棒围住。把宋江面南背北,将戴宗面北背南。两个纳坐下,只等午时三刻监斩 官到来开刀。那众人仰面看那犯由牌,上写道: “江州知府犯人一名宋江,故吟反诗,妄造妖言,结连梁山泊强寇,通同 造反,律斩。犯人一名戴宗,与宋江暗递私书,结勾梁山泊强寇,通同谋叛, 律斩。监轿官江州府知府蔡某。” 那知府勒住马,只等报来。p i 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9 9 3 年,第3 0 4 页。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仝传,岳麓书社1 9 8 8 年第3 2 8 3 2 9 页。 这一悬念机制的独特之处,用金圣叹的话说,就是“偏是急杀 人事,偏要故意细细写j “”p 1 。宋江、戴宗二人是死足活? 明明已经 到了该有个了结的时候,作品偏不马上挑明,故意将结果维持在懋 l f i j 未决的状态。写急事用缓笔,意味着在事态最为紧张的时刻,有 意放慢叙事节奏,细叙一些相关细节。这样做,实际上相当于延长 并放大了事态之“急”,从i 丽使矛盾冲突的结果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 状态,因此形成悬念。 ( 2 ) 在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暂时中断叙事进程。 中断叙事进程可视为放慢叙事节奏的一种变体。传统小说分章 的办法,是在叙述到情节紧张之时,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幽 分解”打断叙述线索,下一回叉不紧承上一回,而是插入议论或补 叙。有的作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往往在一条线索上 的情节发展到高潮处时遽然打住,另起个头,叙述第= 二条线索上艘 情节。一般地说,越简单的故事,中断得越少,越现代、越复杂的 故事中断得越多。而这种中断,只要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 就能形成悬念。如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写一打二打失利之 后,吴用带人来见宋江,说五日之内可行妙计破祝家庄,却不接叙 用什么计。宋江能否用吴用之计打下祝家庄? 至此,作品有意暂时 中断了相关信息的提供,而另写解珍解宝孙立孙新之事。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矛盾冲突的结果处于明显的悬而未决状态,因而形成悬念。 写急事用缓笔和中断叙事进程,都属于情节性延宕。所谓情节 性延宕,就是指在交代和推进事件进程时,有意推迟或中断叙述环 节的线性嬗递,以达到缓解情节发展的目的。运用情节住延宕,有 时能形成悬念,例子如上所述。但并不是所有的情节性延宕都能形 成悬念。比如红楼梦第十回写秦可卿罹病,冯紫英推举先生张 友士为其诊治,张先生诊病之后,写了方子,贾蓉“出来叫入打药 去煎给秦氏吃。不知秦氏服了此药病势如何,下回分解”。第十回至 此打住。第十一回并未接着就写秦氏服药之后的病势,而是写众人 前来为贾敬祝寿之事,刑夫人、王夫人、风姐儿、宝玉都来了。其 问有一段闲i 劈,王夫人说道:“前口听见你大妹妹说,蓉哥儿媳妇身 孙逊、癸萄园编: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辩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j 兮9 j 年,第2 19 页。 上有些不大好,到底是怎么样? ”这才接续上关于秦氏有恙的话头, 但仍未回答“秦氏服了此药病势如何”的问题。转而写尤氏的母亲、 刑夫人、王夫人、风姐儿等吃饭,之后,贾蓉又进来说:“母亲该请 _ 位太太、老娘、婶子都过园子里做着去罢。”风姐儿况:“我回太 太,我先瞧瞧蓉哥儿媳妇,我再过去。”至此,秦氏服药后病势如何 的话题,才开始得到接续。从上一回末尾就提及的话题,宕开了这 么长一段才接下去,这很显然是有意延宕的结果。但是,这里的情 节性延宕并没有形成悬念。尽管这里也运用了先提出问题,再延缓 提供答案的方式,但是,文中没有“突出不同寻常的情境”,提出的 问题不涉及“不同寻常的情境”的“底细”,因而不是悬念。换句话 说,此处的情节性延宕不具备“预示出一种十分吸引人的事态,却 不把它预叙出来”的特点。只有先突出不同寻常的情境,再运用情 节性延宕,有意延缓揭示这种情境的底细,使其呈现出悬而未决的 状态,才能形成悬念。 同是针对矛盾冲突所设置的悬念,第5 类悬念和第3 类、第4 类悬念的不同之处在于:第5 类悬念的叙事节奏发生了变化,而第 3 类、第4 类悬念的叙事节奏未改变;第5 类悬念的关键在于设法改 变叙事节奏,而第3 类、第4 类悬念的关键分别在于设法激化矛盾 冲突、凸现或隐没冲突双方之一方的信息。 6 “草蛇灰线”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技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 书法中说:“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 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 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州l j “草蛇灰线”有时具有象征的 作用,即让一个意象在文本中反复出现,逐渐积累并最终亮出其真 正的涵义。金圣叹所说的“紫石街连写藉干帘子字”,便是如此。 打起或放下帘子,除了其本来的意义之外,还另有所指,它与潘金 莲对武松和西门庆的态度直接相关,是潘金莲心理的一种折射。“草 蛇灰线”有时还能形成悬念。当一个意象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不具 陈果安: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17 页。 备象征的涵义时,往往暗示出某种4 i 同寻常的情境即将出现。金筝 叹所举的“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便是如此。水浒写“景 阳冈武松打虎”一事,从武松辞别柴进“缚了包裹,捡了哨棒要行” 之后,“哨棒”在文中出现了十六次:“提了哨棒”、“倚了哨棒”、“手 提哨棒便走”、“横拖着哨棒”等。“哨棒”的频频m 现,暗示m 某种与哨棒相关的险情即将出现。究竟要发生什么事? 答案悬而未 决。随着“哨棒”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某种不同寻常的情境越 来越接近一触即发的时刻,进入即将出现而尚未出现的状态,这种 悬而未决的状态因在文中得到强化而越发明显。直到老虎出现在景 阳冈上,先前形成的疑问才揭开。“草蛇灰线”,实际上是巧设伏 笔的一种方式,正如曹文轩所描述的,“草蛇灰线”法是“草中有蛇, 灰中有线,但蛇伏何处,线向何方,并不清楚,影影绰绰而已。偶 露端倪,但正要细看,却义在一片艨胧中臆去。”【1 】也就是说,采 用“草蛇灰线”法形成的悬念,其形成机制就是通过个意象在文 中的反复出现,暗示出某种情境的即将出现,却又不立即明确究竟 是何种情境将于何时出现。 以上几种悬念机制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 切入的,难免有互相渗透的可能,把它们分开来只是为了论说的方 便。在具体作品中,往往综合运用几种机制来形成悬念。 二悬念的类型 对叙事作品中的悬念,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以上实质上是从形成机制方面对悬念作了分类,此外还可以从悬念 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悬念与主题的关系、悬念的叙述顺序等方面分 类。 1 根据悬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把悬念分为位于局部 的悬念和横跨全篇的悬念。 位丁二局部的悬念,指从提出问题到提供答案之问的间隔距离在 ”曹文轩:小说门,作衰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8 3 页。 1 2 一 全篇的结构- j 只占一小段,即跨度较短的悬念。以霍桑的红字 为例。作品的第三章认出,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戴着红色的a 字在枷刑台接受示众的惩罚时,突然发现了人群中一个身材略显畸 形的瘦脸男人,这令她非常惊恐1 i 安,这个男人究竟是谁? 作品这 章并未点明,而是接着叙述这个男人向市民打听海丝特白兰受罚 的原因及她手中的婴儿的父亲是谁。作品的第四章会面,写这个 男人以医生的身份来到监狱里,同海丝特白兰会面,通过二人的对 话才透出答案:原来这个男人就是海丝特白兰的丈夫。小说总共二 十四章,而此处悬念是从第三章提出问题,到第四章提供答案,其 跨度显然只占全篇的一小部分,因而是位于局部的悬念。 横跨全篇的悬念,就是指在作品开头就提出问题,而到作品结 尾时才提供答案的悬念。侦探小说通常这样设置悬念,从一开始就 提出谁是凶手的问题,然后一次又一次让读者的猜测落空,经过许 多扑朔迷离的发展,直到最后一分钟,才让读者得到正确而满意的 答案。如爱伦坡的失窃的信,小说开头写d 一部长拿走了一封重 要的信件,警方为找回这封“失窃的信”想尽了办法,从路上拦截 d 一部长到对他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无一奏效。问题产生了:d 一部长 究竟把这封信藏在哪儿? 小说快结尾时,才由侦探潘迪说出他在d 一 部长家中一个极不显眼的明处找到了信。小说的这一悬念从提出问 题到提供答案,几乎锁住了作品的首尾,因而是横跨全篇的悬念。 受篇幅限制,短篇小说中的悬念通常都横跨全篇。 2 根据悬念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可以把悬念分为主题性悬 念和非主题性悬念。 主题性悬念,就是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主要人物 的命运和主要情节的发展的悬念。如远大前程中,主要人物皮 普得到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的资助,被送到伦敦去接受教育。是 谁资助了皮普? 直到小说快结束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助者突 然出现在皮普面前,皮普才知道自己能到伦敦接受教育,原来是 个名叫马格韦契的逃犯暗中提供的资助,丽马格韦契之所以这样做 是为了报答皮普,因为皮普曾在沼泽地里帮助过他。这一悬念就是 主题性悬念,因为这一悬念所涉及的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主要 人物皮普的命运。皮普能有机会接受上等人才能受到的教育,是因 为马格韦契暗中提供了资助:而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最终之所以 幻灭,则是因为马格韦契被捕之后,所有的财产都充了公。这部作 品的t 题就是通过孤儿皮普您当i 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醴明环 境对人的影响,即不同的环境町以造就不同的人。如果去掉主题性 悬念,或者说对这一悬念所涉及的问题的答案作出改动,那么,作 品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作品的主题都会受到影响。前 文所提及的红字中有关“那个犯罪的奸夫是谁”的悬念,失窃 的信中有关“信藏在哪儿”的悬念,都是主题性悬念。 非主题性悬念,是指主题性悬念之外的悬念,它对作品的主题 不起决定性作用,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发展,但是能使作品的情节更 丰富更曲折。如远大前程写主人公皮普的姐姐独自在家时。被 入击昏在邀,之后成了一个废人。丽当天上午家里的伙计奥立克曾 与皮普的姐姐大吵了一架。这件事促使一个疑团迅速形成:凶手是 不是奥立克? 作品没有马上明确答案。直到最后奥立克设计绑架了 皮普,亲口说出真相,答案才得以揭晓:原来袭击皮普的姐姐的凶 手就是奥立克。这一悬念尽管位置上几乎横跨全篇,但并不是主题 性悬念,而是非主题性悬念,因为将它去掉,并不会影响作品的主 要情节的发展,对主题也没有决定性意义。由此可见,主题性悬念 并非就是横跨全篇的悬念,非主题性悬念也并非就是位于局部的悬 念, 判断一个悬念是主题性悬念还是非主题性悬念,主要看它是否 与主题密切稻关,是否决定t 要入物的命运,是否决定主要情节的 发展。主题性悬念往往笼罩全篇的气氛,非主题性悬念则不然。非 主题性悬念通常嵌入主题性悬念之中,非主题性悬念中的问题的解 答,有时有助于主题性悬念之中的问题的解答。 3 根据悬念的叙述顺序,可以把悬念分为顺时性悬念和逆 时性悬念。 顺时性悬念,是指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设置的悬念。即从提出问 题到提供答案,整个过程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出来的。 鲡藏文提及豹水辫之“粱山泊好汉劫法场”一回中的悬念。被 判死刑的宋江、戴宗面临执行, t g f f 最后的命运如何? 问题提山之 后。作品没有马上到j 确,丽是依情势的发展有意放慢节奏往卜叙述, 直剑结局已定,答案才水落石出。可以说,如果作品在提出问题之 后,4 i 依情势的发展继续往下叙述,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就始终得不 到解答,其答案就会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类似的还有前文提 及的水浒中“i 打祝家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 纲”中的悬念,都是顺时性悬念。顺时性悬念通常对应的是由因及 果的逻辑程序,突出的是紧张的矛盾冲突的悬而未决状态,读者阅 读时的“动力”是“以后”,雉以预测、不确切的“以后”总在前方 诱惑着读者,顺时性悬念加强并延长了读者的焦虑体验。 逆时性悬念,就是提出的问题只有通过回顾往事才能得到解答 的悬念。换言之,就是提出问题之后,必须插入一段逆叙的内容或 者说是解释性的回忆,才能提供答案。罗马尼亚现代著名作家加斯 东勒鲁的小说金子斧头中就设置了一个逆时性悬念。小说写 “我”在某地休养的时候,一个黑衣太太常常在晚上主动地为休养 的人们弹奏肖邦等人的钢琴曲,使大家愉快地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可是,当“我”受大家的委托,在临别时,把凑钱买来的礼品 像斧头一样的金质别针送给她的时候,她却“惊愕地颤抖起来”,“向 后退去”,而且“仿佛失去理智地一抛,把金斧扔迸了湖里”。黑衣 太太的举动为什么突然一反常态? 作品没有马上指明,而是接着展 开了对往事的回顾。故事的最后才揭示其中的缘由:原来,这个黑 衣太太同丈夫结婚之前,并未深入地了解丈夫。婚后才逐渐弄清丈 夫是一个行刑的刽子手,并亲眼看见他用斧头劈死犯人。后来丈夫 因失去妻子的爱而上吊死了。所以,黑衣太太一看见“金斧”就记 起了往事,从而出现那种反常的反应。类似的还有前文提及的萨 拉金、无神论者望弥撒中的悬念及远大前程前程中有关郝 维仙小姐的悬念。逆时性悬念通常对应的是由果及因的逻辑程序, 突出的是异常情境的原因的悬而未决状态,读者阅读的动力是“以 前”,无法揣测的“以前”诱惑着读者,逆时性悬念使读者的好奇心 理得到加强和延长。 4 根据悬念中所提出的问题最终是否得到解答,可以把悬 念分为封闭。i 生悬念和开放性悬念。 封闭性悬念在提出问题之后,虽延缓提供答案,但最终还足提 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从而彤威一个封闭性的结构。在叙事作品巾, 最常见f f ( :】悬念通常是给读者一个开头,设定一个疑问,然后又不给 出答案,或者一点一1 点地给出答案,但最终总会真相大白,这类最 常见的悬念就是封闭性悬念。前文提及的悬念,除了教区长的黑 面纱中的悬念外,其余都是封闭性悬念。 开放性悬念在提出问题之后,一再延缓提供答案,到最后也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