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周代爵禄制度是周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在继承商代爵禄制度的基础上 形成的。目前公认的商代爵称有侯和伯,商王朝授予方国的侯爵和伯爵并不是商 王的子弟,而是对已有方国政治地位的承认。周王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制和相应的俸禄制度。周代五等爵制的授予对象主要是周天子的子弟, 还有一部分功臣,其特点是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重要的 是,周代五等爵制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代统治者以礼乐治天下 的政治思想的制度体现。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五等 爵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旧的爵禄制度,废除了世卿 世禄制。五等爵制演变成封君制和以秦国二十等爵制为代表的各国军功爵制。与 此相适应,西周籍田制和都鄙制也演变成禄米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和禄米制 基本奠定了战国至清代爵禄制度的基础,对以后两千多年的爵禄制度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关键词周代爵禄形成演变 u a b s t r a c t t h er a n ka n ds a l a r yz h o ud y n a s t y ,f o r m e do nt h eb a s i so fs h a n g d y n a s t y ,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o l i t i c a ls y s t e mc u r r e n t l ya c c e p t e dr a n k so f t h es h a n gd y n a s t ya r em a r g u i sa n de a r l m a r g u i sa n de a r la r en o t c o n f e r r e d t ot h ei m p e r i a lf a m i l y ,b u tr a t h e rt oa c k n o w l e d g et h e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u s o ft h e s ec o n f e r r e d o ns u c hb a s i s ,z h o ud y n a s t yh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 f i v e - l o r ds y s t e m ( d u c k , m a r q u i s ,e a r l ,v i s c o u n t ,b a r o n ) t h e s er a n k sa r e c o n f e r r e dt om e m b e r so ft h ei m p e r i a l f a m i l y a sw e l la ss o m e h i g h o f f i c i a l s t h i sr a n ks y s t e mi s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b l e dr e l a t i o n sw i t ht h o s ep o l i t i c a lr e b t i o n s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a sa n e s s c n t i a lc o m p o n e n to ft h em u s i ca n dc a r t e s ys y s t e m , t h ef i v e - r a n ks y s t e m e m b o d i e st h er u l e r so f z h o u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e c o n o m i c 。p o l i t i c a la n d c u l t u r a lc h a n g e si nt h es p r i n ga n dw a r r i n gp e r i o d s ,t h ed r a w b a n k so ft h e s y s t e ma r eb e c o m i n gi n c r e a s i n g l y ,o b v i o u s ,t h u s ,t h ef i v e - r a n ks y s t e mh a s b e e nr e f o r m e da n da b o l i s h e di nm a n yk i n g d o m s f i v e - r a n ks y s t e me v o l v e d i n t oe n f e o f f m e n ts y s t e ma n d2 0 r a n ks y s t e mb a s e do nm i l i t a r yf e a t s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q i nk i n g d o m t om e e tt h i sr e q u i r e m e n t ,t h ew e s t e r n z h o u j i t i a ns y s t e ma n do n b is y s t e mh a v ea l s oe v o l v e di n t ol u m is y s t e m t h e r a n ks y s t e mb a s e do nm i l i t a r yf e a t sa n dl u m is y s t e mo f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p e r i o dh a v eb a s i c a l l yl a i df o u n d a t i o n sf o rt h er a n ka n ds a l a r yf r o mt h a t p e r i o dt o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n dh a v e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t h er a n ka n ds a l a r y s y s t e ml a s t i n gm e r et h a nt w o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k e y w o r d s : z h o ud y n a s t yt s e u kl u k f o r m a t i o n ,e v o l u t i o n 1 1 1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途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尉盟熊导师签名:夔越日期:至q q z 生墨旦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周代爵禄制度研究的回顾 自一九0 0 年以来,有关周代爵禄制度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傅斯年论所谓五等 爵(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 9 3 0 年) ,傅斯年认为:“相传之五等爵说颇不能免于下 列之矛盾焉。与 尚书不合;与诗不合;与金文不合;以常情推之亦不可通。 公伯子男,皆一家之内所称名号,初义并非官爵,亦非班列;五名之爵,缘自殷商, 不可以言周制;春秋虽断烂,其源实出鲁国,故其称谓一宗鲁国之习惯,与当时盟 会之实辞,周室命圭之所命,名有不同;男之对侯,子之对伯,一则有隶属之义,一 则有庶长之别”可见傅斯年根本否认西周有五等爵制束世激爵名释例( 学术月 刊1 9 6 1 年第4 期) 认为:“西周封建体系,在最高的国王以下是诸候,诸侯以外有采 邑主。在诸侯中,公是友邦,侯伯国是封建领主,子男国是附属部落受侯国控制。 管理诸侯,外有方伯,内有二卿士,而统于周王”。该文肯定五等爵制,对傅斯年进行 了猛烈抨击。陈世辉r 爵名释例”质疑( 学术月刊1 9 6 1 年第8 期) 认为:“春秋 中的五等爵并非西周的等级制度。关于公、侯、伯,当时都可自称为王。束先生从春 秋中所整理出来的条例,在春秋时代都讲不通,便用以代替西周的封建等级制 度,自然是不能令人信服了”。此文否认五等爵制并对束世激的观点予以反驳。王世民 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 历史研究1 9 8 3 年第3 期) 认为:“诸侯自行称王 之事,西周时期属周邦以外的戎狄首领,春秋时期仍限于徐、楚、吴、越这类蛮夷之 国。侯这种爵称,行用比较普遍。公、伯,两种爵称,西周时期公为王之卿士,伯则 为畿内的若干小国之君。子、男两种爵称,因有关资料尚少,情况还不够清楚。”该文 是用金文研究西周爵制的一篇重要文章,对五等爵制基本持肯定态度。余天炽重提 。世卿世禄制,( 华南师院学报1 9 8 2 年第3 期) 认为:“西周并没有实行过“世卿 世禄”的官制;世卿世禄制是我国封建制社会革命的一种政治形式;李悝,吴起和 商鞅等人虽限制宗室贵族却并没有反对世卿世禄制”。该文独树一帜,认为西周无“世 卿世禄制”。楚刃西周没有“世卿世禄”制度吗? ( 晋阳学刊1 9 8 5 年第5 期) 认为:“西周建官惟贤”并不否定时有世卿世禄制,西周的尊贤是有范围限制 的,周王朝特别重视血缘关系,它的选贤的原则,第一是亲亲,第二才是。尊 贤。选贤主要用于下级官吏。春秋讥世卿难以证明西周没有世卿世禄制。封建 制世卿世禄与奴隶制世卿世禄并不矛盾。”该文认为西周是世卿世禄制,并且反驳了余 尉博博周代爵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天炽的观点。赵伯雄周代大夫阶层的历史发展( 内蒙古大学学报1 9 8 3 年第2 期) 认为:“原来大夫阶层并非周初就有的,古籍中大量记载的西周时的什么天子、诸侯、 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其实却是很靠不住的”。该文否定有五等爵制,而系统地阐述了 大夫阶层的历史演变。杨升南世官制的盛行及其衰亡( 文史知识1 9 8 4 年第4 期) 认为:春秋时期各国爵制大体相同,都是沿袭西周,一般分为卿、大夫、士三等,由 于爵位可以世袭,这样就形成世官。该文主张西周有三等爵制。段志洪周初无大夫 称谓考( 四川大学学报1 9 8 8 年第2 期) 认为;“周初并无大夫这一称谓,这一等级 称谓是在西周末年才出现的,大夫称谓由家庭公社族人对家长所称大人演化而来,周 初卿士即后世所谓王朝大夫。”徐喜辰论周代的世卿巨室及其再封制度( 东北师大 学报1 9 8 9 年第5 期) 认为:“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世卿者,后世之乱制 也。这论断,征诸古籍和周金铭文,与西周,春秋时期的政治结构、并不吻合。周王 或诸侯的卿大夫,不仅同姓亲族可以世袭,就是异性贵族及其卿大夫大概亦都世代相 袭,传之久远。”该文反驳了王国维的观点,主张周代是世官世禄制。李朝远论西周 社会分层秩序中的地位群体一卿大夫( 人文杂志1 9 9 0 年第1 期) 认为:“卿大夫 不是分封制的产物,他们不构成一级领主阶层,他们是西周的官僚贵族集团。卿大夫 采邑的性质是禄田。卿大夫不得世守采田。卿大夫不得主其邑,采田不得再行分割, 卿大夫没有祭祀社稷之权。”刘泽华 从春秋战国封建主形成看政治的决定作用( 历 史研究1 9 8 6 年第6 期) 认为:“食邑的本质是一种爵禄,予夺之权最后是由分封者决 定的,( 战国时期) 的爵制仍普遍实行于各国。战国等级制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实行民爵, 爵禄是君主用臣,纳士,使民的基本凭借。”该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决定作用, 无疑是对经济决定论的否定,对我们思考中国古代政治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启发。钱宗 范 西周春秋时代的世禄世官制度及其破坏( 中国史研究1 9 8 9 年第3 期) 认为: 。世禄的高低和爵位的高低是一致的,禄和位是分不开的,所以世禄实际上就是世位 世爵。世族,世禄,世官是三位一体的。”该文主要阐述了世禄世官制度的演变。吕 文郁西周采邑制度述略( 历史研究1 9 9 1 年第3 期) 认为:“西周时代爵位、职官、 俸禄都是世袭的,王朝官吏的采邑大小主要是由爵位和职务的高低决定的。”该文对西 周的采邑制度进行了系统专门的论述,涉及到了采邑的主要方面,但有待深化。晁福 林论周代卿权( 中国社会科学1 9 9 3 年第6 期) 认为:“周代的卿起源于殷周 之际周王左右的谋臣集团,最初只是某些贵族重臣的身份标识。西周中期以后,随着 贵族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的增长,卿的性质亦趋于职官化和等级化,然终西周之世, 卿权始终是王权的附庸。至春秋时期,卿权开始影响和干预君权,到春秋后期,卿权 2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世袭成为惯例,遂成世卿擅权局面,最终完成了由卿权向新的君权蜕变的过程。战国 中后期,新的君权已经巩固确立,卿则降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官,与周代之卿有了本 质的区别。”该文认为西周无世卿。陈恩林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 历 史研究1 9 9 4 年第6 期) 认为:“先秦两汉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的排列是有序的。周代诸侯五等爵在从西周春秋的三百年间也有发展变化。”该 文基本肯定西周有五等爵,但认为天子允许各级诸侯在国内称公。晁福林先秦时期 爵制的起源与发展( 河北学刊1 9 9 7 年第3 期) 认为:。西周时尚无爵制,西周时期 。命制就是爵制的雏形,以爵来称呼贵族的秩次等级可能是西周后期的事情。周代 传统的五等爵制在春秋时期已为有些国家所突破。赐爵范围的扩大是战国时期各国出 现的一般趋势,从“锡命”到“锡爵”,并不仅仅是赏赐办法变化的表现,而且更重要 的是反映了在政治舞台上普通民众地位的加强。“该文是唯一一篇专门阐述先秦爵制演 变的文章,对先秦爵制的研究具有奠基意义。除此以外的研究论文还有:曾謇中国 古代爵制考(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第跖、跖期1 9 3 6 年) ,吕文郁采邑制的衰 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残存形态( 吉林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4 期) 等。 研究著作有:齐思和中国史探研(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 ,该书收录了战 国制度考一文,作者认为:“是山东诸国之爵制,大抵犹沿春秋时卿,大夫,士之旧。 惟秦爵二十等,与六国不同。薪俸之制兴而封土之制衰,此实中国政治组织上极重要 之改革也,于是私法与公法分离,而旧日之政治组织遂渐废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 及金文丛考( 人民出版社1 9 5 4 年) 认为周代 无五等爵制。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中华书局1 9 8 3 年) 认为古爵名无定称。瞿 同祖中国封建社会( 商务印书馆1 9 5 0 年) 认为春秋各国爵称大致是固定的。俞伟 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的周代用鼎制度研究( 文物出版社1 9 8 5 年) 认为:“周 代实行的是一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五等爵在当时实际主要是三 等。”该文是以用鼎制度来研究爵制的一篇重要文章,为西周存在五等爵制提供了有力 的证据。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认为:。旧说诸侯有公、 侯、伯、子、男五等,此诸侯爵禄之制果可信乎? 曰:事出有因而查无实据也”。作者 既认为春秋时确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称,又认为西周,春秋时称爵极乱。 陈汉平西周册命制度研究( 学林出版社1 9 8 6 年) 认为:“古代册命不仅与官职有关, 而且与爵位有关,故古之锡命或称赐爵,周代颁爵禄,分诸侯与臣两个系统进行。诸 侯系统公、侯、伯、男之称见于西周铜器,子见于周原甲骨刻辞“楚子”及东周铜器。 作者主张五等爵制问题尚待研究,主要证明西周册命所赐物品与所命职官爵位之间有 3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严格的等级对应关系,官爵,舆服二者同时锡命,证明古代文献中关于西周舆服制度 之记载,其总体内容属实”。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 中华书局1 9 8 6 年) 认为:周礼所反映的三等、五等爵制是西周晚期以后的情况葛承雍中国古代等 级社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主张等级由爵位表示出来,官爵合一,世卿世禄, 井田制为爵禄的主干。日本学者西崤定生的( - - 十等爵制(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 9 9 2 年) 认为二十等爵制源于五等爵制,但根本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广大庶民也包含在内 了。侯志义采邑考( 西北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采邑的产生,发 展、没落的过程,具有开拓性的贡献。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文物出版社,1 9 9 1 年) 认为秦国爵制由周爵制脱变而来,列国爵制也由周制而来。冯尔康中国社会结 构的演变(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 一书强调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的矛盾及其 演变,注重分析演变的原因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 ( 山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分析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间等级制度的演化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 三联 书店,1 9 9 6 年) ,深刻揭示了周代世袭社会解体的原因。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 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 是一部系统涉及周代俸禄制度的著作,赵光贤周代 社会辨析( 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主张西周有五等爵制。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 认为五等爵制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等级制。王宇信、杨 升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先秦卷) ( 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 代表了周代爵禄制度研 究的最新水平。阎步克品位与职位( 中华书局2 0 0 2 年) 一书对爵禄制度的研究作 了一次总结。此外还有:朱绍侯军功爵制试探(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刘泽华 ( s z 人与社会( 先秦卷) ( 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 、李中林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研 究与借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 ,缪文远战国制度通考( 巴蜀书社1 9 9 8 年) 、翦伯赞 先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上海人 民出版社2 0 0 0 年) ,杨宽西周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顾德融、朱顺龙春 秋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杨宽战国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周代爵禄制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爵禄,爵禄的起源,爵和禄的系统, 战国爵制和封君制与西周爵制的关系,周代爵制与商代爵制的关系。 第二节爵禄的起源 爵,本来是一种礼器。说文:“爵,礼器也”。从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看,爵是一 种酒器。但不是一般的酒器,而是行尸礼的酒器。尸礼是一种祭祀祖先的礼仪,由活 人代祖先饮酒。在古代尸礼是非常隆重的,主持尸礼的人是家族的宗主。因此,公、 侯、伯、子、男等爵称是由主持或参与尸礼的宗主称谓引申来的,它们原来都是家族 4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的称谓。尔雅释亲中有“兄公,女公”。o 叔姬簋铭文:“用享孝于其姑、 公。”o 侯,说文认为是:“春飨所射侯也。”好像与家族无关,其实侯有侯的意思。 白虎通疏证:“侯者,候也。候逆顺也。”孝经释文引郑玄注:“侯者,候伺。”广 雅释言:“侯,候也。”可见侯有候伺长辈的意思。伯,说文认为是长的意思。男, 说文:“丈夫也” 禄,说文:“福也。”白虎通疏证:“禄,绿也。上以收绿接下,下以名绿敬以 事上。”简单的说,禄就是收取财用的意思。按照一般的逻辑,收取财物可以致福。可 见,说文的解释已是引申义了。在商周时期,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社会财富 多半来自于土地。因此,禄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土地。这种禄田在当时被称为“籍田” “籍田”起源于家族的族田。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不可能独立进行 农业生产,人们以家族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集体生产是在族长领导下进行的。爵制 产生之后,随着大小族长被授以各种爵称,族田也就变成了“籍田”。 官和爵在商周时期区别很大。官的本义是指机构和职位,因而官府经常连用吏, 曰: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e l :官谓板图文书之处,府谓 宝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朝谓君臣谋政事之处也。然则官字古意与今 不同,今所谓官,皆为政事所自出,古则政出于朝,官特为储藏之处,与府库同耳。 故官在古代不尊,所尊者为爵。仪礼士冠礼日:。以官爵人,德之杀也。”o 第二章西周爵禄制度的基本内容 西周爵禄制度的性质:西周爵禄制度是加强君臣关系的一种有力统治工具,又是 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周代“亲亲”、“尊贤”政治理念的制度体现。 西周爵制的基本内容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西周俸禄制度的基本内容 是:籍田是王、公、侯、伯、子、男的禄田,都鄙所辖的田地是卿大夫的禄田,士田 是士的禄田,稍食是吏的俸禄。 第一节文献中的西周爵禄制度 文献中对西周爵禄制度的记载主要有:尚书武成记载:。列爵惟五,分土惟 。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0 1 页 o 考古,1 9 8 1 年第二期。 o 吕思勉读书札记( 上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舨,第2 0 7 页。 5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o 左传襄公十五年:。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 o 国语周语上记载:。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余以均分公、 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o 国语鲁语下:“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 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诸侯有卿无军,帅教卫以赞元侯。自伯、子、男有大 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o 周礼天官冢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日爵,以驭 其贵二日禄,以驭其富。” 周礼地官司徒:“十有一日以贤制爵,则民慎德。 十有z e i 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 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 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 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o 周礼春官宗伯:。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 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以玉作六端, 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o 。 王命诸侯,则傧。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 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 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国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嫡子,誓于 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 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 侯伯之卿大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 各视其命之数 。公之服,自兖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篱冕而下,如公 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 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 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斋服,有玄瑞素瑞西。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 之o 。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1 1 周礼夏官司马:“以德诏爵,以功诏 m 汉魏古注十三经) 上册,尚书卷六,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3 9 页 o 汉魏古注十三经 下册,春秋经传集解 卷十五,中华书局,1 9 9 8 年敝。第2 4 1 页 o 徐元诰国语集解 。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第5 1 页 o 同上,第1 8 1 页。 o 汉魏古注十三经 上册,周礼 卷二,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2 页 9 同上,卷十,第6 9 页。 o 同上,卷十八,第1 1 9 页。 o 同上,卷二十一,第1 3 5 页。 o 同上,卷二十一第1 3 6 页。 o 同上,卷二十六,第1 6 7 页。 “同上,卷二十六,第1 6 8 页。 6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o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 六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 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o 周礼秋官 司寇:“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 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 右肺石,达穷民焉o 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 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o 。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 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旄,樊缨九就,贰车九 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 享王礼,再裸而酢,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礼,执信圭七 寸,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旃,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其朝位 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裸而酢,礼七献, 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壁五寸, 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旃,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其朝位宾主 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裸不酢,礼五献,食礼 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 。诏王仪南向见诸 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于上等,侯于中等, 子男于下等。” 孟子万章下:“北宫铸问日,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日,其详不可得 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 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 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日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 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 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 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 o 周礼,卷三十一,第1 9 5 页。 o 汉魏古注十三经 上册,周礼) 卷三十三,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2 1 1 页 o 同上,卷三十五,第2 2 7 页。 o 同上。卷三十七,第2 3 7 页。 o 同上,卷三十七,第2 4 0 页。 o 同上,卷三十八,第2 4 5 页 7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o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 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 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日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 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制农田百亩,百亩 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 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 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 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 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 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o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 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 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 人,次国之卿,命于君者,如小国之卿。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 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 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o 根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各诸侯国的爵位有公、侯、伯、予男五等。他们分别 是:鲁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公子伯禽,国都是曲阜,鲁顷公十四年被楚国 所灭。蔡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文王子叔度,国都是蔡,蔡侯齐四年被楚国 灭亡。曹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子叔振铎,国都是陶丘,曹伯阳十五年被 宋国灭亡。卫国,侯爵,姬姓,始封君是文王子康叔封,国都是朝歌,卫君角二十一 年为秦二世所灭。滕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子叔缡,国都是滕城,被齐国 灭。晋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武王子叔虞,国都是大夏,晋静公二年被韩、赵、 魏灭。郑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厉王子友,旧都咸林,武公迁于溱洧,郑康 公二十一年被韩国所灭。吴国,子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太王子太伯,国都梅里,被 越国灭亡。北燕,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召公,国都是蓟,燕王喜三十三年被秦所 灭。齐国,侯爵,姜姓,始封国君是太公尚父,国都是营丘,后被田氏取代。秦国, 伯爵,赢姓,始封国君是伯益后非子,国都是秦,后统一六国。楚国,子爵,芈姓, 始封国君是颛顼后熊绎,国都是丹阳,楚王负刍五年,被秦所灭。宋国,公爵,子姓, o 孟子卷十,第鼹页。 o 礼记卷四,第4 1 页。 o 汉魏古注十三经上册,艳记卷四,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5 0 页。 8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始封国君是殷后微子启,国都是商丘,宋王偃四十三年被齐国灭亡。杞国,侯爵,姒 姓,始封国君是禹后东楼公,国都是雍丘,杞简公元年,被楚国所灭。陈国,侯爵, 妫姓,始封国君是舜后胡公,国都中宛丘,被楚国所灭。薛国,侯爵,任姓,始封国 君是黄帝后奚仲,国都是薛城,被齐所灭。邾国,子爵,曹姓,颛顼苗裔挟为始封君, 国都是邹县,被楚国所灭。莒国,子爵,己姓,始封国君是兹与期,国都是介根,被 楚国所灭。小邾国,子爵,曹姓,始封国君是邾公子友,国都是郧,被楚国所灭。许 国,男爵,姜姓,始封国君是伯夷后文叔,国都是许昌,许男斯十九年被郑国所灭 宿国,男爵,风姓,始封国君是太嗥后,国都是无盐城,后被齐国吞并。祭国,伯爵, 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公子,国都是祭亭。申国,侯爵,姜姓,始封国君是伯夷后,国 都是谢,后被楚国吞并。共国,伯爵,国都是辉县,后被卫国吞并纪国,侯爵,姜 姓,国都是纪城,被齐国所灭西虢国,公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弟虢叔,国都 是宝鸡,被晋国所灭。邢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公子,国都是邢台,被卫国 所灭,鄢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子叔武,国都是郧城。南燕,伯爵,始封 国君是黄帝后,国都是胙城县。凡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公子,国都是凡城。 息国,侯爵,姬姓,国都是息县,后被楚国所灭。郜国,子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 王子,国都是郜城。芮国,伯爵,姬姓,国都是同州,被秦所灭。州国,公爵,姜姓, 国都是淳于,后被杞国吞并。随国,侯爵,姬姓,国都是随州。谷国,伯爵,赢姓, 国都谷城,后被楚国吞并。邓国,侯爵,曼姓,国都邓州,被楚国所灭,巴国,子爵, 姬姓,国都是巴县,被秦国所灭。鄹国,子爵,国都是鄹城。亡于楚。梁国,伯爵, 赢姓,国都少梁城,亡于秦。苟国,侯爵,姬姓,国都是绛州,亡于晋。贾国,伯爵, 姬姓,国都是贾城,亡于晋。虞国,公爵,姬姓。始封国君是仲雍后虞仲,国都夏墟, 亡于晋郧国,子爵,国都是郧城。赖国,子爵,国都是赖亭,亡于楚。葛国,伯爵, 赢姓,国都是葛城。谭国,子爵,子姓,国都是谭城,亡于齐滑国,伯爵,姬姓, 国都是费,亡于秦。原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子,国都是原乡,被晋国吞 并。徐国,子爵,赢姓,始封国君为伯益后,国都是徐城,亡于吴。樊国,侯爵,始 封国君是仲山甫,国都是阳,被晋国吞并。霍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文王子叔 处,国都是霍城,被晋国吞并。阳国,侯爵,姬姓,国都是阳都,被齐国吞并。舒国, 子爵,偃姓,国都是舒城,亡于徐,弦国,子爵,隗姓,亡于楚。温国,子爵,己姓, 始封国君是司寇苏公,国都是温城。鄯国,子爵,姒姓,始封国君是禹后,国都是邯 城,亡于莒。须句国,子爵,风姓,始封国君是太嗥的后裔,国都是东平,被邾国所 灭。顿国,子爵,姬姓,国都是商水,被楚国所灭。毛国,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 9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周文王的儿子叔郑。酆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文王的儿子,国都是酆城,竹 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十九年罢黜酆侯,绝封。郇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文 王的儿子,国都是郇城,被晋国灭亡。应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 国都是应城。韩国,侯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国都是韩城,被晋国所 灭。夔国,子爵,芈姓,始封国君是熊挚,国都是夔子城,被楚国所灭。沈国,子爵, 姬姓,国都是沈亭,被蔡国所灭。麋国,子爵,国都是锡穴,被楚国灭亡。巢国,伯 爵,国都是居巢,被吴国所灭。宗国,予爵。郯国,子爵,己姓,始封国君是少吴的 后裔,都城是郯城,竹书纪年记载越子朱句三十五年灭郯国莱国,子爵,姜姓, 国都是菜子城,被齐国所灭。越国,子爵,姒姓,始封国君是夏王少康的后裔,国都 是会稽,被秦国所灭刘国,子爵,姬姓,始封国君是周匡王的儿子,国都是刘聚, 周贞定王时绝封。唐国,侯爵,祁姓,始封国君是帝尧的后裔,国都是唐城,被楚国 灭亡。黎国,侯爵,国都是黎侯城,被狄人所灭吕国,侯爵,姜姓,国都是吕城, 后被楚国吞并。檀国,伯爵,国都在济源县。钟离国,子爵,杜国,伯爵,祁姓,始 封国君是帝尧的后裔,国都是杜陵。舒鸠国,子爵,偃姓,被楚国所灭。胡国,予爵, 归姓,国都是胡城,被楚国所灭。杨国,侯爵,姬姓,国都是杨城,被齐国所灭鄙 国,子爵,坛姓。国都是放阳,被邾国所灭。钟吾国,子爵,国都在司吾乡,被吴国 所灭。卢戎国,子爵,属于南蛮,被楚国灭亡。骊戎国,男爵,被晋国灭亡。陆浑之 戎国,子爵,被晋国灭亡。姜戎国,子爵,姜姓,属于陆浑的别部。潞氏国,子爵, 属于赤狄的别种,被晋国所灭。无终国,予爵,属于山戎。肥国,子爵,属于白狄的 别种,被晋国所灭。鼓国,子爵,属于自狄的别种,被晋国所灭。o 第二节金文中的西周爵禄制度 以上是见于记载的西周爵禄制度,由于周礼和礼记的成书年代较晚,孟 子又处在战国末期,顾栋高更晚在清代,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文献记载,必须结合 考古资料予以验证。根据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一书所引矢令方彝 铬文:“佳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彳冷,令舍三事令,众卿事,众诸尹、众 里君、众百工,众诸侯:侯、田、男、舍四方令。o ”可以确定西周有侯、男的爵称。 根据唐兰先生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一书的考证,西周确实存在诸侯的爵位等 级。例如,周公时代的铜器有,例如沫司$ 壤簋铭文:“王来伐商邑,延( 蕤) 令 ( 命) 康侯鄙于卫。”西康侯丰方鼎铬文:“康侯丰( 封) 乍( 作) 宝尊。”国同一人 o ( 清) 顾栋高辑春秋大事表) ,中华书局,1 9 9 3 年版,第5 6 3 页。 o 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4 3 页。 。唐兰 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页。 o 同上,第3 3 贞。 1 0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所作青铜器还有:康侯刀、康侯斤一,康侯斤二,康侯矛,康侯觯。乍册雷鼎铭 文:“康侯才( 在) 朽( 柯) 断,易( 锡) 乍( 作) 册贝,用乍( 作) 宝彝。”西禽 簋铭文:。王伐麒多侯,周公某( 谋) ,禽7 i 再弼) 。禽又( 有) 廓社讶勿、王 易( 锡) 金百锾。禽用( 作) 宝彝。”。唐兰先生考证撒农侯即奄侯。蠼鼎铭文:“隹 ( 唯) 周公于征伐东尸( 夷) , 丰白( 伯) 署古戍( 咸) 斩。公归,”国唐兰先 生认为“丰白”即“丰伯”。 成王时代的铜器有:宾卣铭文:“乙卯,王令( 命) 保及殷东或( 国) 五侯” 辔献荡霸鼎铭文:“唯成王大祓才( 在) 宗周,商( 赏) 献侯荔i f ! = 柯) 贝,用乍( 伯) 丁侯尊。”。北伯戏尊铭文:“北( 郄) 白( 伯) 乍( 作) 宝( 尊) 彝。”国北伯鼎 铬文:“北( 邶) 白( 伯) 乍( 作) ( 尊) 。”o 北伯鬲铭文:。北( 邶) 白( 伯) 乍 ( 作) 彝。”。鍪鼎铭文:。厦( 燕) 侯令( 命) 饴大( 太) 保于宋周。”西j i 筘鼎 铭文:“休朕公君曝( 燕) 侯易( 锡) j 到贝,用作宝尊彝。”o 伯矩鬲铭文:“才( 在) 戊辰,匣( 燕) 侯易( 锡) 伯矩贝,用乍( 作) 父戊尊彝。”1 1 复尊铭文:“匮( 燕) 侯( 赏) 复、衣、臣、妾、贝,用乍( 作) 父乙宝尊彝。”1 2 亚蓟铭文:“量侯亚曩( 笺舀) 。 啜( 燕) 侯易( 锡) 亚贝,乍( 作) 父戊尊彝。”1 3 厦侯t 拳盂铭文:“燕侯。”1 4 厦 侯旅盂铭文:“匮( 燕) 侯乍( 作) 旅盂。” 匿侯盾饰铭文:“匮( 燕) 侯。”坫孝 卣铭文:“口锡孝口,用乍( 作) 且( 祖) 丁彝。嚣侯亚。”1 7 康王时代:缓鼎铭文:“隹( 唯) 九月既生霸辛酉,才( 在) 曛( 燕) 侯易( 锡) 贝,金。”埽厦侯旨乍父辛鼎铭文:“匮( 燕) 侯旨乍( 作) 父辛尊。”1 9 啜侯旨乍 又始鼎铭文;“巨( 燕) 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 赏) 旨贝廿朋,用乍( 作) 又( 有) o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徽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3 5 页。 o 同上。第3 7 页 o 同上,第4 l 页 o 同上,第6 4 页 o 同上,第8 5 页 o 同上,第9 1 页 o 同上,第9 2 页 同上 o 同上,第9 6 页 o 周上,第9 9 页 “同上,第1 0 0 页 ”同上,第1 0 5 页 ”周上,第1 0 7 页。 “同上,第1 0 9 页 ”同上,第1 1 0 页 玷同上 ”同上。第1 1 3 页 ”同上,第1 4 7 页。 ”同上,第1 4 8 页。 1 1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始( 姒) 宝尊彝。”回鲁黼铭文:“鲁( 侯瓣( 作) ( 享) 彝。用享翥厥文 考鲁公。”白鲁侯爵铭文:“鲁侯乍( 作) 甬细用尊臬。”o 鲁侯尊铭文:“鲁 侯乍( 作) 姜享彝”。函俎侯矢簋铭文:“隹( 唯) 四月,辰才( 在) 丁未,口( 2 e ) 眚( 省) 王成王伐商图,诞眚( 省)四或( 国) 图。王卜于俎入土南口。王令( 命) 虞侯矢日:迁侯于俎。”o 井侯簋铭文:。隹( 唯) 三月,王令( 命) 荣暨内史,e l :訇 邢侯服,易( 锡) 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o 张伯鄙鼎铭文:“王令( 命) 雍 自( 伯) 于之( 兹) 为宫,雍白( 伯) 乍( 作) 宝尊彝。”o 昭王时代:作册令方尊铭文:“隹( 唯) 八月,辰才( 在) 甲申,王令( 命) 国公子明保者( 诸) 侯,田( 甸) 男。”毋约工簋铭文:“唯王令( 命) 明公遣 三族伐东或( 国) ,才( 在) ,鲁侯又( 佐) 繇工,用乍( 作) 旅彝。”西献簋铭文: 。隹( 唯) 九月既望庚寅,镌许彩白( 伯) 于遇王休。”o 作册麦方尊铭文:。王 令( 命) 辟井( 邢) ( 侯) 出黝濞誊) 侯于井( 邢) 。粤若裸方京。”1 1 麦方彝铭文: “才( 在) 八月乙亥,辟井( 邢) ( 侯) 光氏( 厥) 下吏献于麦宫。”圯麦方鼎铭文: “隹( 唯) 十又一月,井( 邢) ( 侯) 延献于麦。”过伯簋铭文:“遇伯从王伐反 荆,俘金,用作宗室宝尊彝。”“作册辫觥铭文:“隹( 唯) 五月,王才( 在) 斥, 戊子,命乍( 作) 册新兄炙土于相( 侯) ,易( 锡) 金。”相侯簋铭文:。隹( 唯) 三月乙亥,相( 侯) 休于口臣殳易帛金。” 穆王时代铜器:沈予也簋盖铭文:“也日:拜稽首,取于昭告朕吾考。令( 命) 乃胡璺沈子乍( 作) 裸于周公宗,陟二公,不取不裸。休同公克成绥、君考经于显。” 己侯貉子簋铭文:“己( 侯) 貉子分己姜宝,乍( 作) 簋。”坤镛 f 皈簋铭文: “隹( 唯) 王伐遂鱼,延伐朝黑,至,燎于宗周。哪p 伯j 礁贝十”1 9 班簋铭文: o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徽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1 4 9 页 o 同上。第1 5 0 页 o 同上,第1 5 1 页 o 同上。第1 5 2 页。 o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徽,中华书局,1 9 5 6 年版,第1 5 3 页 o 同上,第1 5 9 页 o 同上,第1 6 6 页 o 同上,第2 0 5 页 o 同上,第2 1 4 页 o 同上,第2 3 4 页 1 1 同上。第2 4 9 页。 ”同上。第2 5 5 页 ”同上第2 5 6 页。 “同上,第2 7 1 页 ”同上第2 9 4 贞。 ”同上第2 9 6 页。 ”同上第3 2 0 页。 ”同上,第3 3 6 页。 ”同上,第3 4 3 页。 1 2 尉博博周代爵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唯八月初吉,才( 在) 宗周甲戍王令( 命) 毛白( 伯) ( 赓) 虢城公服,暑王立( 位) , 乍( 作) 四方极,秉繁、蜀,巢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