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世界——京派散文略论.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世界——京派散文略论.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世界——京派散文略论.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世界——京派散文略论.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世界——京派散文略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京派是2 0 、3 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具有浓厚的文学独立自足意识。散文作 为这个文学流派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不被看重,受到以政治思想价值为标尺的文 学家、批评家的排斥。当我们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以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京派散文时,其 艺术性价值便凸现出来。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现代散文 发展史上显得意义非凡。京派散文以艺术、审美、文化的结合成就了与同时代其它散文 类型截然不同的美学品格和文化价值。 从文化语境出发,京派散文以刊物、作家、批评( 文学流派的重要内核) 构筑了一 个独特的文化审美世界。以文化审美的视角观照这三个方面时,便有了对京派散文鸟瞰 式的把握,故名之“略论”。不是着眼于对京派散文细节的认识,而是通过对京派刊物 的文化特征、京派散文群体的形成及其文化选择、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化美学意蕴等方面 的综合分析柬对京派散文的文化审美特征做一些粗略的认识。由此从文化审美的特征上 区别京派教文与3 0 年代的主流文学,从而把握京派散文独具的文化特色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刊物精神,文化选择,审美自觉 a b s t r a c t a sa u n i q u ec u l t u r a lg r o u pi nt h e1 9 2 0 st o1 9 3 0 s ,b e o i n g s t y l el i t e r a t u r e e n j o y sd e e pi n d e p e n d e n tc u l t u r a ls e l f -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h a v i n gb e e na l l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i nt h ec r e a t i o ni nt h i ss t y l e ,t h ee s s a yh a sb e e nl o o k e dd o w nu p o na n de v e n h a sb e e ne x c l u d e db ye s s a y i s t sa n dc r i t i c sw h ov i e w e dp o l i t i c a lv a l u ea sa s t a n d a r d f r o mm o d e mc u l t u r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t ol o o kc l o s e l ya tt h ee s s a y so f b e i j i n g - s t y l e ,t h e i ra r tv a l u es h o w sq u i c k l y o w i n gt oi t su n i q u e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 t h e yh a v ep l a y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l i t e r a t u r e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e s s a y s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a r t ,a e s t h e t i c a n dc u l t u r em a r k si t s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a n dc u l t u r a lv a l u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o t h e r e s s a y si nt h es a m et i m e s f r o mc u l t u r a l c o n t e x t ,b e i j i n g _ s t y l ee s s a y sh a v ec o n s t r u c t e dau n i q u e c u l t u r a la e s t h e t i cw o r l dt h r o u g hp u b l i c a t i o n ,a u t h o r sa n dc r i t i c i n t h i sa r t i c l e , “b r i e fd i s c u s s i o n i sb a s e do nt h eo b s e r v a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f r o mt h et h r e e a n g l e st h r o u g hc u l t u r a l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dt h u sh a sab i r d s e y ev i e wo f t h e m r a t h e rt h a nf r o mt h ed e t a i lo ft h ee s s a y s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 a n a l y s i sf r o mc u l t u r a lf e a t u r eo fb e i j i n g s t y l ep u b l i c a t i o n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b e i j i n g s t y l ee s s a yg r o u p ,c u l t u r a la e s t h e t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o fb e i j i n g - s t y l ee s s a y c r i t i c ,t og e tt oar o u g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c u l t u r a la e s t h e t i cf e a t u i eo f b e i j i n g - s t y l ee s s a y s ,f r o mw h i c hw ec a nd i s t i n g u i s hb e i j i n g s t y l ee s s a y sf r o m m a i n s t r e a m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1 9 3 0 sa n dt om a s t e rt h eu n i q u ec u l t u r a lf e a t u r ea n d a e s t h e t i cm e a n i n g k e yw o r d s :s p i d to f p u b l i c a t i o n ,c u l t u r a lc h o i c e ,a e s t h e t i c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l i 中文文摘 京派是在2 0 、3 0 年代政治思想斗争激烈、文化发展多元化、文学流派林立、文学 争论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学独立自足意识的文学流派。京派 是一个超然于政治和商业化之外的独特的文化的群体,他们在文学的艺术性、文学表现 人尘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认同,他们排斥文学的政治性标准和把文学作为实现私欲 的工具的实用主义的文学观,试图建立一个纯美文学的理想国度。他们吸纳中外的文化 的精髓,积极从文化的层面来表达他们的文学理想,形成了与3 0 年代左翼文学和商业 化倾向文学的隔离。他们在创作实践中的努力,实现了文学的艺术独立和自足,具有动 人的艺术魅力。 作为京派文学创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文,在其发展中也受到京派独特的文化审美观 的深深影响,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美学特征。京派散文扬弃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浪 漫主义情结,对文学表现人生作了艺术化的解释,把散文供奉在艺术的殿堂里。早期京 派散文试图在小品文罩找到这样的理想,但是早期京派散文的消极隐逸和个人趣味主义 最终使其散文走上了颓圮的道路,阻断了散文艺术改革的前路,遭到了后期京派散文家 和左翼文学家的批评。以朱光潜、沈从文为代表的后期京派散文家在办刊、创作、批评 中,以个人知识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特征的介入完成了京派散文审美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和艺术塑造,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审美品格。因此,站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京派散文也 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与同时代其他流派相比,京派的文化显性特征更为突出。京派散文家主动与政治、 商业疏离,努力使文学创作回到艺术的道路上,他们的独立文学观是自觉的、积极的。 京派散文家文人学者身份使得京派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特别突出,他们在自体的文化架 构上有着较深厚的文化渊源,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写作,个性色彩浓厚。他们的 散文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革命文学兴起之后,阶级意识完全取代了个性主义,阶级意识表现论取代了自我 表现论,文学创作也以革命文学为主流。京派散文在这样的独特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重要 因素就在于京派散文家峰持了自己的社会观、文化观、文学观,并进行不懈的创作。因 此,当我们从文化审美视角来把握京派散文就显得更有意义,从这一视角出发,京派散 文的独特性才得以彰显,京派散文家的文化独立意识和文化本身具有创造性也就突显出 来。 为了阐明京派散文的文化美学特征,论文从刊物、作家、批评三个方面来进行一些 探讨,由此来展现京派散文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 刊物文化特征与京派散文建设: 新文学史上,以刊物为中心形成的文化生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文学刊物上往往能传达出一个流派的文学思想和政治倾向,在刊物的办刊宗旨和 刊物的稿件选择中也多有体现。同时围绕刊物也形成了作家艺术表达和交流重要场所, 对流派的文化建设和文学理念的生成、发展十分有益。刊物选刊的作品常常带动某种文 学体式和文学潮流的兴起,促使品味相同的作家凝聚在一起。京派刊物的建设不仅为其 散文发表提供了方便,还促成了京派散文作家群体的聚合,同时也扩大了京派散文的社 会影响力。 京派刊物的精神与京派散文思想具有一致性。京派同人的刊物大都保持纯文艺的倾 向,始终坚守着属于他们的文学期许和文化追求,鲜明地体现了他们的文人思想,即不 i i i 愿与现实社会政治纠缠过深,以学院派的风范、平实的文风,人文的关怀来建构他们的 文学理想。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和稍后的文学杂志都坚守着 文学本体,尽力保持刊物纯文学的形象。在这些刊物中他们阐发了自身对文学的态度和 审美趣味。对文学艺术的独立品格的追求构成了京派的文学观念的精髓,也是京派散文 创作观念的核心,京派散文作家群体的聚合正是依赖于这种无意识趋同的文学理想上。 围绕刊物的创办及相关的活动,促成了京派在社会中的影响,也扩大了京派散文在 全国的影响。京派散文群体的聚合是以刊物的创办和楣关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在文学 活动中他们交流思想、互相影响,并逐步在散文审美、文学情趣和文化认同上达成共识, 形成为有共同文学情趣、美学追求和相互影响的一个文学群体。 创办刊物对于京派散文建设来说不仅在于为发表作品和言说提供一个承载体;更重 要的是,刊物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影响带来对京派散文的艺术选择,对京派散文创作的理 论建设和观念指导方面显得意义深远。兼收并蓄的大文化观是京派刊物的特点之一。京 派刊物的这种大文化观是建立在“文学性”、“艺术性”标准上,并与他们的纯文学刊物 的理想相一致。京派散文在这样的文化观影响下,自觉在艺术性方面有所追求,在散文 的艺术创造上、散文写作、散文批评理论上接受中外散文传统的影响,并生成独特的散 文风格。纯文艺刊物的理念贯穿在京派的所有刊物的办刊思想和编辑精神中,这种刊物 文化环境使得在京派刊物上发表的散文也以艺术散文和学术论文为主。京派刊物重视文 论建设,对京派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京派刊物在文论建设方面的努力也推 动了京派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刊物上围绕“京派”与“海派”的论争,不仅明确了后 期京派文学的思想,对京派散文的理论建设也是意义非凡。 京派散文群体及其文化选择: 京派是文化特征突出的一个流派,作为京派文学创作一个组成部分的散文,是构成 京派文学创作多元化的重要内容。要更好的研究京派散文作家的状况,我们应该从“京 派”这个母体中去寻找答案。当我们以一般文学流派的认定方式套用在京派上时,京派 作为一个流派似乎还缺少了一些东西,因而有学者指出京派“作为文学流派的显性特征 不足”,虽然如此,但是从文化显性方面看,在文学风气、文学形态等方面这群作家有 着共同的文学审美认同、对社会政治也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他们有群聚的活动:他们 的创作可以归结出共同的主题表达;他们的文化选择、文学活动的地域变化、人生经历 也有着相似的地方,因而有许多研究者从文化视角出发还是归纳出了京派某些流派意向 和作为流派的文化共性。 对京派散文作家的文化选择的独特性的认识,首先是基于京派散文家的文学态度 上。京派散文作家在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中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他们 不赞成文学靠近政治,受政治斗争的影响与左右,也不赞成“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京派散文家对社会生活的观照不是放置在现实的政党斗争的焦点上,他们是从大的文化 背景下关注民族整体的前途与命运和解读社会人生的意义,因而是超然于政治之外的一 种大文化观。但是京派散文家所期望的以道德和审美的力量来实现文学的社会效用,在 政治纷争、私欲膨胀、人民疾苦的社会现实面显得如此的无力,因而京派散文家对文学 审美的孥持与执著便愈加强烈,愈显示出他们的独特品味。 其次,京派散文作家经历的都市与乡村生活使他们既受到乡村、都市文化的滋养, 又在散文表达中显示出两重文化带来的冲突。京派散文的写作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因缘 的因素,与作家群体所生存的都市和乡村中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 京派作家不同程度地从乡村、都市两面或其中一面,支持着这两个文学世界。作为一个 文化群体,京派散文作家群体在参与都市和乡村的表达中,既显示了他们的文学观念、 人生态度、创作内容中蕴含的地域文化意蕴,也呈现出了两种文化在作家表达中的冲突 i v 和融合。 故土的记忆与北京文化的洗涤带来的京派散文作家的文化杂糅。在京派散文家的身 上我们看到这种文化性格高品位文人自居的“乡下入”。在他们的散文表达中对两 个世界的变化显得优心忡忡,造成他们文化选择既是平民的,又是贵族的方式。与京派 作家追求的“贵族和平民的”文学品位双构性相对应的是京派散文家自我文化定位:行 走于都市的“乡下人”。以这种文化角色自居,在散文描写的视界中乡土民俗、地域人 事频频出现,京派散文家用文学家的笔描画湘西、南国的图画,以雅化俗,显现了独特 的审美趣味。 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化美学意蕴: 京派散文批评没有典型的散文批评家,论及散文较多的主要有周作人、沈从文、何 其芳等。京派散文批评是建立在独特的文化渊源上,它吸纳了传统的散文理念并借助外 来文学理论,确立了京派散文批评的独特文化基础;同时京派散文批评家对散文荚学的 独特理解和追求也使得它具有独特的文化美学意蕴。 浓郁的文化底蕴造成了京派散文批评的独特范式。京派散文的批评主体主要是依托 于北方城市,接受古都的深厚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孕育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同时京派 散文批评家又不排斥外来的批评范式,加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与中国传统的直觉感 悟的批评形态相结合形成了印象式的批评方式。京派散文批评在高举纯美文学的同时, 又不排斥对人生的独特关怀和理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文批评范式。因此当我们从文 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社会关怀与美学追求来观照京派散文批评时更能够理解京派散文批 评对现代散文建设和散文审美评价的重要意义。 京派散文批评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特色。第一,京派散文批评是以“自我”为中 心的散文批评观。京派散文家抱定远离现实的态度,他们的散文批评的价值取向是要远 离社会的干扰,他们要在政治和商业之外寻找新的精神支点,那就是以“乡下人”的旗 帜来标明的与当时的其他派别不同的散文观。在“乡下人”掩盖下的“自我”的张扬, 是3 0 年代京派散文批评的重要特征。虽然京派散文家的“自我”意识各自有着较大的 不同,无论他们是如何诠释自己在散文中“我”,那都是作家个性化的东西。他们在散 文评价中自然地以个性化和自我意识作为衡量的标准。他们的散文批评更多的是个人心 智的产物,并不硬性遵循什么法则,具有一定随意性。第二,对小品文的批判与京派散 文审美的转型。3 0 年代,对小品散文的批评使得京派散文批评家对现代散文观念形态有 了新的认识,促使京派散文在散文取材、艺术趣味、样式创新、审美特征、社会属性等 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较完整的表达了京派批评家对散文的认识和见解,显现了京派 散文作家的文学审美和情趣。对待小品文的不同态度也预示了前期京派散文到后期京派 散文的转型,并依据新的文化立场和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三,文本 意识的崛起与京派散文文本美学。京派作家不仅仅全身心投入艺术“自足”的建构,而 且还努力达到艺术的精美,沉浸于艺术的完美形式和构架的营造。对技巧的重视同样表 现在京派作家的创作中,他们不是单纯地创造着散文,而是以艺术的实践来进行散文文 本的建设。京派散文批评家对散文的文本建设十分重视,并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 之有效的创作经验。沈从文把散文当小说一样写,何其芳、废名的把散文当诗一样写, 萧乾的把散文当通讯一样写,这既反映了他对散文体式的艺术性要求的重视,也显示了 京派散文批评家对散文文本的自觉。从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学要求和对文本独立的自觉意 识看,京派散文批评代表着散文批评的新思想,试图回归文学本身,开辟了散文审美的 新f j i 景。尽管,京派批评家重视文本在文学表达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走入唯技巧 的泥沼中,相反他们非常重视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对提升文本意义的作用。 ( 结语) 当我们抓住文化审美特征来研究京派散文创作时,我们突出了文化本身带 v 来的创造性可能。文化因依存于知识化的个人( 文学家) 具有了创造性,对京派散文认 识也正因文人学者型的散文家的创作而从简单的政治和经济价值目标中解脱出来,超越 了传统的文学史观,消解绝对价值观,赋予京派散文新的审美价值。京派散文家的独特 文化立场作为恰恰体现了文学家的独立意志,而不是某种附庸。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 独特的文化立场是京派散文家知识身份的表达,带来京派散文学术内涵和文化品位。 刊物、作家、批评京是派散文发展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是与京派的文化特征紧密 联系的要素。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刊物创办的精神体现了京 派散文家对散文独立品格的追求。纯文学刊物的理想和作家的文学交流与活动开展,丰 富和整合了京派散文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使京派散文作家群体的文化凝聚加强,呈 现出具有独特文化美学特征的群体聚合。刊物对文学批评的重视促成了京派散文理论的 建设,提升了京派散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品格。作家的文化审美情趣的认同是京派散文 家以群体特征出现的潜在因素,京派散文群体的形成正是在于文化选择的一致性以及文 学观念的趋同性。京派散文家首先是在文学态度上一致表现出政治化和商业化的反感, 高举纯文学的旗帜,追求散文的独特表达。同时,京派散文家在独特的文化生存背景下 受到了双重文化因子的影响,既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又使得他们在散文陷于文化 冲突的尴尬中。与京派散文发展相适应的是对京派散文的批评。京派散文批评是建立在 文化美学特征上的文化批评,京派所处的地域文化和自身接受的文化影响造成的京派散 文批评的独特范式,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文批评观,并通过对小品文的批评建构起来 京派散文新的审美标准。 综合京派刊物的文化特征、京派散文作家的文化选择、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化审美意 蕴,京派散文的文化审美世界便浮现在眼前。 绪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艺界以政治思想标准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使德文学研究囿 于较小的范围,对一些文学现象、流派、作家创作的否定和非议也比较多,甚至是闭口 不谈,这对文学研究来说弊大于益。文学是艺术的一部分,应当以艺术的标准并结合社 会现实情景来加以批判。因此,当我们还原历史,回到二三十年代,从历史的实际语境 来观照京派时;当我们以艺术的标准来重新衡量京派创作时,我们看到了另一幅景象, 那就是京派文人峰持的纯文学的理想,这是对现实文学政治化和商业化现状的一种反 拨,恰恰显示了京派文学的独特艺术魅力。京派文人的理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疑 是一种异端思想。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时代,文学的任务似乎只有战斗了,而京派作家却 试图跳出来时代的囹固,带着镣铐舞蹈。他们对文学的执著与峰守、对文学创作的努力 与尝试给今天的人们留下来的是一朵朵艺术之花。因而,我认为应当对京派进行文化审 美上的研究,把京派纳入文化视界中以便还原其艺术的面貌。因此,我的论文尝试从文 化视角来解说京派散文的艺术审美特性和文化内涵。 京派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松散的流派,具体的时间和人员上都很难明确界定的。正 是它的整体呈现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使之成为这些年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热点。同时, 在开放的文学观的影响下,近年来学术界对京派的研究也多起来,主要集中在对京派作 家的群体演变、创作、作品艺术特色、作家风格等几个方面以及京派创作的文体研究, 如小说、散文、诗歌;还有关于京派批评的研究;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等几个方面。在 这些研究中,对京派的整体性研究较为突出。主要是从流派的大方面来进行的,而不是 单个的作家研究。对京派作家群体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成因、政治立场、美学趣味、创作 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如李生滨的“京派”作家群体的历史成因( 固原师专学报( 社 会科学版) ,第2 3 卷第2 期,2 0 0 2 年3 月) 、朱晓进的“远离政治”:一种针对“政治” 的姿态论3 0 年代“京派”等作家群体的政治倾向(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0 0 年3 月,第2 期) 。对京派批评既有综述性的研究,如黄键八十年代以来京派批 评研究综论( 2 0 0 1 年第4 期( 总第1 1 3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也 有对京派批评家沈从文、朱光潜等的批评的研究以及京派批评的特色的研究,如李国华, 王天英的沈从文文学批评研究述评(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年3 月,第 7 卷第l 期) 、黄键的论京派批评家对中西文学批评范式的融合( 浙江学刊2 0 0 1 年第 1 期) 和京派文学批评研究。用比较的方法来对京派进行研究的,主要是从它与海派 在文学观、生存状态、文化因由、流派演变等方面的不同来研究,如吴中杰的京派、 海派与文学上的中问路线(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 3 卷第4 期,1 9 9 1 年1 0 月) 、杨义的京派和海派的文化因缘及审美形态( 海南师院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总 第九卷第3 1 期) 和专著京派海派综论( 图志本) 、吴立昌的论2 0 世纪3 0 年代“京” “海”之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 0 0 2 年6 月,第2 期) 。对京派文学创作的研 究主要有作家创作研究和从文体方面来作的研究。作家研究侧重在沈从文、废名、李广 田、何其芳、汪曾祺的研究,有对沈从文的小说、散文研究,如赵顺宏的( 湘行散记) 的审美意蕴( 求索,2 0 0 3 年4 月) 、徐德明的“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 文学评论, 2 0 0 5 年,第l 期) 。从对作家作品的评析、鉴赏上看,京派散文被研究的比较多,几乎 所有京派散文作家的作品都有评论,其中对周作人、沈从文的散文的解读最多,但这还 只是倾向于对单个作家、作品的论述。对废名、汪曾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方面。 对李广田、何其芳主要是散文方面的研究。从文体来研究京派创作的主要是集中在小说 v i l l 上,其次是散文,论及最少的是诗歌。 目i j i 学术界对京派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作家散文创作的艺术特 征、形式技巧、散文渊源等方面的探讨,如石高来的沈从文散文的生命形式( 扬州 教育学院学报2 0 0 5 年6 月第2 3 卷第2 期) 、钱洲军的芦焚早期乡土散文艺术底蕴探 析( 浙江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5 期) 、周荷初的竟陵派与废名的散文 创作( 船山学刊,2 0 0 2 年,第4 期) ;二是对京派散文作总括性的介绍,如范培松的论 京派散文从京派散文群体的构成入手,探讨了京派作家“城”“乡”“我”的表达模式 以及“乡下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三是对京派散文批评的特征的把握,如范培松的京 派与海派散文批评比较论( 文学评论,2 0 0 2 年,第4 期) ,以京派、海派散文批评远离 现实为出发点,抓住京派批评与海派批评的不同进行比照分析,阐明京派、海派散文批 评对散文建设的意义。其它可见到的对京派散文的论述主要散见于对京派这个流派的研 究中,论著和论文都有所提及。从总体上看,关于京派散文的整体状况的专门研究还是 比较少。 从京派刊物创办对京派散文作家、创作和散文思想的影响来研究京派散文很难看 到,但是对京派刊物与京派的关系论述还是有人作了较细致的研究,如高恒文的( 大 公报) 文艺副刊在“京派”发展史上的意义、佘爱春、蒋电波的京派文学的守成与 式微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个案分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 0 0 4 年4 月,第2 5 卷第2 期) 。遗憾的是,在对京派刊物的研究中涉及到京派散 文的内容也是极少的。 从文化美学角度来对京派作审美上研究的专门论述也不多见,大多是在论文中附带 提及。吴福辉编选的京派小说选所撰写的长篇序言、许道明的专著京派文学的世 界、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的有关京派的章节等对京派的文化涵蕴和文 化意味都很重视,也从这一层面上来阐释京派的流派特征。周仁政的著作京派文学与 现代文化是从现代文化的角度来看京派的,其中的一些章节对京派散文也作了论述, 如“小品文生态”。这些成果对京派在文学史中价值、地位的充分肯定,尤其在群体文 学创作个性方而的分析,有学术研究的开拓性。但是从文化美学角度来对京派散文作整 体性研究的很少。 综上,我选择了从文化审美角度来对京派散文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进行一些探 讨。因为京派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研究中分歧也比较多的一个流派,如果把它放置在更 为广阔的文化空| 、日j 束探究它,跟能够抓住其群体的深层文化意蕴。而且,京派是一个文 化特征浓厚的流派,从文化视角来看京派散文更契合它的文化荚学特征。 京派散文是由刊物、作家、批评几个基本因素架构起来的,京派散文的发展与建设 离不开这三个方面,于是我从文化美学的视角出发试图发现他们之i 日j 的关系以及由此构 成的京派散文的独特文化特色和美学意蕴。在京派散文的独特文化生存环境和文化语境 中寻找和发现京派散文的文化美学价值。我的论文刊物、作家、批评构筑的文化审美 世界京派散文略论也就由此生成。文章不是着眼于京派散文的细节认识,而是通 过对京派刊物的文化特征、京派散文群体的形成及其文化选择、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化美 学意蕴等方面的分析来对京派散文的文化审美特色做一点租略的认识。 据此,论文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刊物、作家、批评,但是由于自身理论条件、时 间、资料的限制,对这三方面的思考还属于触发式的感悟,论及刊物、作家、批评也还 不够充分,只是从“刊物文化特征与京派散文建设”、“京派散文群体及其文化选择”、“京 派散文批评的文化美学意蕴”来加以探讨。 “刊物文化特征与京派散文建设”着重探讨京派散文创作依托的刊物精神与京派散 文思想的一致性对京派散文的推广传播的重要意义;围绕京派刊物及其相关活动对京派 1 x 散文群体形成的作用以及刊物文化对京派散文建设的影响等,从这三方面来了解京派散 文及其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侧面。 “京派散文群体及其文化选择”:针对京派是独特文化群体来看京派散文作家的构 成。京派散文作家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追求的是纯文学的理想,这种散文理 想形成和他们的文学态度、文化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排 斥经济对文学的影响,选择自我表现的方式,以“乡下人”自居的态度来抒写人生。 “京派散文批评的文化美学意蕴”:京派散文批评是京派散文发展的重要指导。京 派散文家所生存的文化环境造成了京派散文批评的独特范式。由于京派散文批评家的文 化美学修养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京派散文批评从周作人的“趣味主义”的小品散文的 倡导到后期京派散文批评家对小品文的批评和在文本建设的自觉,标志了京派散文文本 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自觉。 刊物、作家、批评是个文学流派的重要内核,我的论文旨在对这三个方面的阐述 来描摹出京派散文的粗略形态,抓住其文化审美的特征来展现京派散文与3 0 年代主流 文学的不同之处,从而显现京派散文独具的文化特色。那么,论文的意义也就在于以文 化审美的视角来认识和解读京派散文,促使加大对京派散文的整体性研究的投入,以期 对京派散文研究有一些触动并为文学流派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x 前言 京派是在2 0 、3 0 年代政治思想斗争激烈、文化发展多元化、文学流派林立、文学 争论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出现的,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学独立自足意识的文学流派。京派 是一个超然于政治和商业化之外的独特的文化的群体,京派作家在文学的艺术性、文学 表现人生方面有自己审美认同,他们排斥文学的政治性标准和把文学作为实现私欲的工 具的实用主义的文学观,试图建立纯美文学的理想国度。他们吸纳中外文化的精髓,积 极从文化的层面来表达他们的文学理想,形成了与3 0 年代左翼文学和具有商业化倾向 的文学的隔离。他们在创作实践中的努力实现了文学的艺术独立和自足,京派文学也因 此具有了独特而又动人的艺术魅力。 作为京派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文,在其发展中也受到京派独特的文化审美 观的深深影响,表现出了浓郁的文化美学特征。京派散文扬弃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 浪漫主义情结,对文学表现人生作了艺术化的解释,把散文供奉在艺术的殿堂里。早期 京派散文试图在小品文罩找到这样的理想,但是早期京派散文的消极隐逸和个人趣味主 义最终使散文走上了颓圮的道路,阻断了散文艺术改革的前路,遭到了后期京派散文家 和左翼文学家的批评。以朱光潜、沈从文为代表的后期京派散文家在办刊、创作、批评 中,以个人知识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特征的介入完成了京派散文审美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和艺术塑造,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审美品格。因此,站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京派散文也 就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与同时代其他流派相比,京派的文化显性特征更为突出。京派散文家的聚合首先是 居于文化的认同,他们都排斥非艺术因素对文学的介入,自觉回到传统,吸纳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的精华,建构自己的纯正、严肃文学的理想。京派的散文理想体现了现代知 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借重文学来实现自我表达的愿望。京派散文家都是知识型文入。他 们的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洗礼,知识分子的个性意识特别鲜明,表现在京派散文 创作中就是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独立的文学思想和文化意识。在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 的文学理想往往依附于政治理想的实现,文为仕用的观念深入读书人的灵魂深处,即便 有独立的文学表达也不是完全自觉的。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 由观念,他们以张扬个性解放为标志,以自我在社会中的独立为表现,自由介入到社会 改革中,参与社会进步的每一个环节。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倾向,但独立意识却是 相同的。京派散文家不赞同“文以载道”的观点,他们主动与政治、商业疏离,努力使 文学创作回到艺术的道路上,他们的独立文学观是自觉的、积极的。他们介入和参与社 会迸步的方式不是直接参与政治斗争,而是用手中的笔来抒写对文化变革和人生建设的 理想。京派散文家文人学者的身份使得京派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特别突出,他们在自体 的文化架构上有着较深厚的文化渊源,以独立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写作,个性色彩浓厚。 在散文创作中他们时时以艺术的标准来建设他们的散文园地,以艺术审美的方式建造他 们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散文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现代散文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回到京派散文生长的时代,回到京派散文家的自身特征上,我们对京派散文的认识 集中在它的独特文化特征上。对文学现代性的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研究文学与文化 的关系。文化所括定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这就能够让我们更准确的来把握京派散文创 作的独特性,是从时代因素、作家因素等构成的文化生存背景中来加以分析,而不是俚 定在政治标准的单一范畴里。在革命文学兴起之后,阶级意识完全取代了个性主义。阶 级意识表现论取代了自我表现论,文学创作也以革命文学为主流。京派散文却在这样的 文学语境和社会背景中独立生存,创造了与时代主流文学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文学,其存 活下来的重要因素就在于京派散文家曝持了自己的社会观、文化观、文学观,并进行不 懈的创作。因此,我们从文化审美视角来把握京派散文就显得更有意义,从这一视角出 发,京派教文的独特性才得以彰显,京派散文家的文化独立意识和文化本身具有的创造 性也就突显出来。 京派散文是在中国社会政治动荡的3 0 年代发展到高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长流中, 虽然只是一小块的沙石,却是一块精美的鹅卵石。为了阐明京派散文的文化美学特征, 我从刊物、作家、批评三个方面来作一些探讨,由此来展现京派散文的独特性和艺术魅 力。 一、刊物文化特征与京派散文建设 “从理论上讲,期刊能够将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作家、作品、读者以及围绕它产 生的社团流派等看似分散的环节以文化传播的运作方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时代、地域、 刊物、社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文化生态”“1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刊物往往是 一个文学流派和文学社团的重要依托,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文学社团都办有自己的刊 物,并在刊物上发表该文学社团、派别的宗旨、理论和文学作品;同时文学流派、社团 常以刊物为基地,发表大量有着共同文学旨趣、共同思想倾向的作品,流派成员也因此 汇聚,因此研究刊物对了解文学社团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 事实也证明,以刊物为中心形成的文化生态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正如“五四”新文学倡导和社团建设时期,大量刊物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对新 文学发展和社团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构筑了新文学滋生、发展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传播 环境。文学刊物往往能传达出一个流派的文学思想和政治倾向,并体现在刊物的办刊宗 旨和刊物的稿件选择中。加之刊物也是作家艺术表达和思想交流重要场所,对流派的文 化建设和文学理念的生成、发展十分有益。刊物选刊的作品常常带动某种文学体式和文 学潮流的兴起与流行,促使品味相同的作家凝聚在一起。京派同人主编和创办的刊物对 京派文学思想的传达、作家的聚合、小说、散文、诗歌的文体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京派文学的品格也由此逐步树立起来。 京派主要以骆驼草周刊( 1 9 3 0 年创刊,周作人、废名等编辑) 、水星月于0 ( 1 9 3 4 年创刊,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主编) 、文学季刊( 1 9 3 4 年创刊,郑振择、章靳 以主编) 、文学杂志( 1 9 3 7 年创刊,朱光潜主编) 等文学刊物以及天津大公报文 艺副刊( 1 9 3 3 年在天津g , j 干t j ,杨振声、沈从文、萧乾主编) 为主要阵地发表大量的散 文作品和文学评论。这些刊物的建设不仅为京派散文发表提供了方便,还促成了京派散 文作家群体的聚合,同时也扩大了京派散文的社会影响力。 京派的这些刊物虽然不是专门发表散文的园地,却以严肃、高雅的纯文学为其特征, 在北方城市远离政治中心的文化背景下孕育、生长。北方城市的古韵典雅和传统文化底 蕴,北方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京派文人的学者身份、生活境遇共同构成了京派刊物创 办的文化生态环境,因而京派刊物一产生就具有了与同时代其他流派刊物不同的另类特 征。京派刊物具有了浓郁的文化特征,主要以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种文体的 创作以及论文书评( 论文不仅包括文学的,也有涉及思想文化的) 。京派刊物吸引了大 量的文人学者,特别是北方高校的教授和文人学者,一开始就显示了较高的文学水准和 2 学术品位,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当左翼文学、现代派文学在新的文化中心上海大肆张扬的时候,在显得冷清的北方 城市中的一批文人却在思索着文学发展的新路子。他们重新审视因“五四”狂飙对传统 的割裂而造成的文化断层和文人心态的浮躁、迷惘和混乱,努力纠正“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功利性痼疾,试图在“左”与“右”之间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文化背 景下诞生的京派刊物,对社会现实采取旁观的态度,坚守着他们的文人理想和文化追求, 显现了独特的文化审美特征。 ( 一) 刊物精神与京派散文思想 京派同人的刊物大都保持纯文艺的倾向,始终嚷守着属于他们的文学期许和文化追 求,鲜明地体现了他们的文人思想,即不愿与现实社会政治纠缠过深,以学院派的风范、 平实的文风,人文的关怀来建构他们的文学理想。他们刊物的创办及其宗旨、作家的聚 合、刊物选登的散文作品都体现了京派文人以人为本的文学思想和对文学艺术性追求的 审美旨趣。 骆驼草是京派的第一个文学刊物,是一份严肃、高雅的纯文学刊物。骆驼草 上有周作人、俞平伯、梁遇春的小品散文、徐祖正的文学批评等,集合了周作人、废名、 俞平伯、徐祖正、梁遇春、徐玉诺等初期京派散文作家的基本阵容。他们既有深厚的国 学功底,又深谙西学的要义;内心有着深刻的故土情结,又与北平故都心心相通;名士 才情与北平大学城里浓厚的学术氛围融合,构筑了他们的文化选择艺术人生、人生 艺术。周作人在“五四”落潮后近十年间一直在对新文化运动和自身的文学选择进行着 深刻的反思,在“绅士鬼”与“流氓鬼”的争斗中逐渐让“绅士鬼”占了上风,文风由 “凌厉浮躁”开始向“冲淡平和”转型。周作入转而从晚明小品中汲取营养,他在骆 驼草上发表的散文水罩的东西、西班牙的古城等已经显示了他的散文风格的转 变。同时,他的趣味主义的散文审美也影响了骆驼草的废名、俞平伯等京派散文家。 因而,骆驼草成了他们的栖息地,反映出了趣味主义文学的面貌。骆驼草的发 刊词明确表达了早期京派散文家的散文理念:“不谈国事”,“不为无益之事”,“文艺 方面,思想方面,或而至于讲闲话,玩古董,都是料不到的,笑骂由你笑骂,好文章我 自为之如斯而已”。骆驼草上发表的散文显现了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的早期 京派散文的趣味主义倾向。以致日后沈从文在谈论到骆驼草的时候,尚未免语露轻 蔑,他说:“1 9 3 0 年,在北方,还有骆驼草产生,以趣味作写作自由的护身衣 甲,但这趣味的刊物旋即消灭,使人忘记”0 1 。尽管如此,他们除却文学之外,其它一 律免谈的态度,则以近乎偏执的保守姿态执著地峰守着文学这块净土,这种对文学的选 择和坚守恰恰显示了京派散文家对文学精神与品格的执著追求。 大公报是1 9 0 2 年6 月1 7 日由英华在天津创办的。1 9 2 8 年1 月2 日大公报文 学副刊第l 期出版发行,编辑部就设在清华大学校内。1 9 3 3 年9 月2 3 日文学副刊 被杨振声、沈从文( 沈为实际的主编) 主编的文艺副刊全面取代。在沈从文主编阶 段,大公报文艺副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由周刊转为每周四期( 萧乾一度协助编 辑) 。由文学副刊到文艺副刊编辑权的转移,大公报的文学副刊开始显现了 京派文人的文学观念,因此,曾经主持文学副刊的吴宓把沈从文看作自己的敌人, 并写进自己的讲义“他的敌人( 如沈从文先生) ”“1 。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变化 是新文学走向新的审美的一个表现,它不同于吴宓主编时所表现出的守旧的学衡派文学 观念,而以全新的文学理念关照现实人生世界,以非政治的、理想的生活态度表现健康、 自然、美好的人生形式。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同报。它既不是政党报纸,也非商 业性报纸,是一份由文人担纲的报纸,这在报业史上并不多见。特别是在1 9 2 6 年至1 9 4 9 年,由新记公司接办后,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将文人议 政的传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基本反映着民族资产阶级和一些商级知识分子的观念和立 场。大公报的“不党”指的是报纸对党派政治不中立、不回避、不袖手旁观,要表 明自己态度和意见,但又无意和实际政治发生特别的联系。当时主持大公报的胡政 之曾说过办报的“最高目的是要使报纸有政治意识而不参加实际政治,要当营业做而不 单是大家混饭吃就算了事”1 ,他认为一份理想的报纸不能从属于任何党派,也不能以 赚钱为目的,要站在民i 日j 立场上发言,用言论来报国。在他的主持下,大公报“文人 论政”的观念迅速散播。论政而不参政,经营不为营利;使一些与政治相对疏离又不愿 和商业结缘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很自然地亲近它。大公报这种与政治、商业保持适 当距离的念度,和京派标举自由独立,非政治化、非商业化的文学态度不谋而合。大 公报的整体立场和京派文学思想、政治态度和文化选择的契合,客观上为京派的文学 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京派散文作家提供了挥笔驰骋的文化场所。胡政 之曾经鼓励萧乾说,“我们不靠这副刊卖报,你也不必学许多势力编辑,专在名流上着 眼,你多留意新的没人理睬的。只要从长远上,我们能对中国文化有一点点推动力那 就够了”w 。京派作家籍此以“文艺”副刊这一独特的文学空l 日j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文 学观念,从而建构了一个属于京派文人的独特文学世界。大公报文艺副刊独特的 舆论空间也使得副刊主编沈从文、萧乾能够在编辑中灌注自己的文学理念和编辑思想。 沈从文不只一次地强调一份好的刊物就是一所好学校:林徽因也说:“我们可否直爽的 承认一桩事? 创作的鼓动时常要靠着刊物把它的成绩布散出去吹风,晒太阳,和时代的 读者把晤的”1 。大公报文艺副刊传播了京派作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京派文学的重 要阵地,使京派的沙龙文学从客厅走上社会,使京派文学获得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为京 派文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大公报文艺副刊也成为京派培养年轻作者 的文学阵营,扶植了大批的青年作家,扩大了京派的社会影响。沈从文、萧乾主持大 公报文艺副刊时期的3 0 年代,正是现代文学政治、阶级意识开始在左联的推动下 日愈鲜明的时期,散文领域杂文成了骄子,但是围绕在大公报周围的京派散文家却 自觉排斥杂文,选择以艺术性散文作为他们的表达方式。大公报的非政治、非商业 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