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公 开 u d c 单位代码 吉首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王园园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龙佩林教授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学校体育学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12 年 6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目录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 1 章 前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1.2.1 对通识教育本体论的研究 . 2 1.2.2 对通识教育实践论的研究 . 4 1.2.3 不同学科通识教育的研究 . 6 1.3 研究意义 . 7 1.3.1 理论意义 . 7 1.3.2 现实意义 . 8 第 2 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0 2.1 研究对象 . 10 2.2 研究方法 . 10 2.2.1 文献资料法 . 10 2.2.2 专家访谈法 . 10 2.2.3 比较法 . 10 2.2.4 问卷调查法 . 10 2.2.5 数理统计法 . 12 第 3 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4 3.1 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 . 14 3.1.1 体育通识课的教学目标 . 14 3.1.2 选课学生情况 . 14 3.1.3 师资队伍情况 . 17 3.1.4 课程资源情况 . 19 3.1.5 课程教学管理现状 . 22 3.1.6 教学场地器材状况 . 23 3.2 制约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的因素 . 23 3.2.1 缺乏对体育通识课程价值的深刻认识 . 23 3.2.2 通识课程教学管理不够完善 . 24 3.2.3 教师教学任务重,课程质量难以保障 . 25 目录 3.2.4 开课时间与学生课余社团活动相冲突 . 25 3.2.5 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与公共体育课没有明显差别 . 25 3.2.6 对课程人文内涵与教育价值的挖掘不足,学生收获不大 . 25 3.2.7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 26 3.3 提高河南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 26 3.3.1 明确体育通识课程目标定位 . 26 3.3.2 优化体育通识课程设置 . 27 3.3.3 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 28 3.3.4 教学内容和方式灵活多样 . 29 3.3.5 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课 . 30 3.3.6 挖掘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教育价值 . 30 第 4 章 结论 . 32 致 谢 . 33 参考文献 . 34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6 附录 a . 37 附录 b . 40 表目录 表 目 录 表 1 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效度检验 . 11 表 2 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效度检验 . 11 表 3 问卷重测后的信度检验 . 12 表 4 学生参加体育通识课动机调查统计表(多选) . 15 表 5 学生对体育通识课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评价(%). 16 表 6 学生对体育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满意度 . 16 表 7 学生通过体育通识课程的学习各方面提高水平(多选) . 17 表 8 教师基本状况调查 . 18 表 9 领导和教师对体育通识课的认识(多选) . 19 表 10 各高校开设体育通识课科目. 20 表 11 体育通识课程课时统计表 . 20 表 12 教师所使用的体育通识课教材 . 21 表 13 实践类体育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多选) . 21 表 14 体育通识课教学模式 . 21 表 15 体育通识课成绩评定方式(%). 22 表 16 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管理机构. 22 表 17 学校对体育通识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 (多选) . 23 表 18 学生对体育通识课程教学场地设施满意度. 23 摘 要 第 页 i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 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南省普 通高校体育通识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南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 节,如何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使它成为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它应有 的作用,有待关注。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来审视河南高校体育通识课,并为高 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言。 研究结果表明, 河南各高校对通识课目标定位基本能反映出通识课程的某些 价值内涵,但还不全面,不深刻。而且还没有形成具体规范的体育通识课程的教 学目标。河南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干部对体育通识课的认识不足。学生 选修体育通识课的动机主要有个人的兴趣,容易拿学分,课程的实用性,以及能 与喜欢同学一起活动。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内容多是基本技术和基本理论, 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还不能完全纳入教学内容。对课程人文内涵与教育价值的挖 掘不足,学生收获不大,课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的筛选和整合。 实用性、技能性课程在通识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没有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都仍把运动技术和期末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体育通识选修课的成绩。学校 对教师的评价缺乏对教师人文素养,知识结构,综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参考。教 学组织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技能掌握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教学实 践中得到体现。部分高校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无法开展学生喜 爱的体育项目。体育通识课程的教学以年轻教师为主要力量,具有渊博的知识, 熟练驾驭课堂能力的高水平名师、教授讲课的很少。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 对教师、教学内容及学习收获的满态度不高。 制约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的因素主要有部分高校教师和领导缺乏 对体育通识课程价值的深刻认识,通识课程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 任务重、课程质量难以保障,课程时间安排与学生课余社团活动相冲突,教学内 容与组织方式与公共体育课差别不大,对课程的人文内涵与教育价值挖掘不足,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等等。为了提高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提 出了应转变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价值观、方法论体系以及综合问题的实践能力得 到培养和提高,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管理机构、在各院系成立通识教育管理小组、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灵活多样、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课、挖 掘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教育价值等对策。 摘 要 第 页 ii 主题词: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教学现状;对策 abstract 第 页 iii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comparis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selection of ordinary university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rough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henan province general class teach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found out that sports henan colleges general course teaching exists som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henan college pe teachers teaching management cadres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of sports understanding of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teachers teach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sports enthusiasm generally is not high. students take sports general class of the motivation mainly has the personal interest, easy credit, curriculum practicability, and work with like classmates activities. improper curriculum, more content is the basic technology and the basic theory, the content of a single, students like sport did not include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lack of contac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integration. of course humanities connotation and education value of the mining is insufficient, students gain is not big, practical, skilled in general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greater importance. no form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teachers are still the sport technology and 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as evaluate students sports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grades. the school to teachers evaluation of teachers lack of concern for studen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perfect,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ference. teaching organization way with traditional skills or the teaching mode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to were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sports facilities cant meet the students sports general class of the need, simple old facilities, schools cant develop students love sports. sports general class the teaching to young teachers as the main force, has the knowledg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lass in high level teacher, professor of lecture very littl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satisfactory, students to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y of the full harvest attitude is not high. restrict henan colleges sports general courses teaching factors are old teacher and leadership lack of sports general course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general courses teaching management loose, teachers teaching task, not updating the knowledge, difficult to open a high quality course, course time arrangement and students after school activity is in conflict, and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ways of organizing th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ifference of course humanities connotation and education value mining is insufficient,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power shortage,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henan colleges sports abstract 第 页 iv general course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hould change education concept,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premise,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make students humane quality, scientific spirit, values and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system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get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et up the special general courses management institution, in each courtyard gene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group was established, establishing the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encourage flexible experienced teachers of classes, mining the human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valu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of henan;sports general class; teaching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第 1 章 前言 第 1 页 第 1 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在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近 20 年来,大学教育呈现出了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 为目的的功利性,专业分化越来越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学生过早的分 学科,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窄,基础文化积淀薄弱,能力结构不合理,人文素质欠缺 等方面。而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前那 种独树一偶的专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再加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 们的思想素质,道德观念却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表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利己行为越来越普遍,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 社会规范意识和责任感越来越淡化等。为缓解这种局面,人们既希望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当前高校一般把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作为实施通识 教育的主要途径,尽管这只是实现通识教育的权宜之计,但确实在某些方面起到了 良好的作用,比如学生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补 充了专才教育的一些不足。通识课一般包括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 育、管理科学教育、生命教育 、两性教育、 环境教育、 公民资质教育、艺术类、 体育类等课程。而体育通识课程就是面对全校学生开展的,供学生选择的以达到通 识教育目的的体育课程。那么,体育通识课程会有什么样的通识教育价值呢?在完 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会有什 么样的作用呢?当前高校体育通识课的开展状况如何?能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存 在着怎样的问题?为了使体育课程通识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应该相应的 采取哪些改革措施?这些都是高等体育通识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 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如今人类已进入 21 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对人 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给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狭窄的、独有一技 之长的专才或者是只具宏观视野而无特长的通才都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 要。于是,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宽阔的通识视域容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便迎合了市场 的需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时代的弄潮儿。在高等教育系统外部规律的制约 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领域也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 革。而通识教育正是迎合了教育改革的趋势,它首先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 性的、完善的人,强调的知识的广博与统整,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 第 1 章 前言 第 2 页 有社会责任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 善于创新的公民,这是人们对人类永恒的理想与完美人格的向往寄希望于高等教育 的具体表现。而如何发展大学通识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迄今为止,人们对通 识教育概念的看法见仁见智,尚无一个公认的、规范的表述。围绕通识教育的相关研 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对通识教育本体论的研究 1.2.1.1 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目前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尚无统一。不 同的学者们,对通识教育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 而通识教育在其本身的发展中,在不 同历史时期,其内容和含义也都会被赋予一定的时代特征,内涵不断丰富。相关的 论文有多篇,人们对它的称谓有:“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 “liberaleducation”与其意思比较相近,liberaleducation 也就是国外说理解的 “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与其在某些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一些学 者给予他们一样的定义,也有的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他们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 多数学者还是认为通识教育是在自由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识教育”一词 从 19 世纪初被提出后,人们对他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有代表性的解释就有 50 种以上。将其理解为一种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的有:鲁洁教授非常直接认为“通识 教育”就是一种教育理念,它的重点是教育所指向的价值目标,而不是过程中实施 的办法。把她同认识为一种理念的还有杨春梅博士, 把通识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 种类别。 李曼丽、汪永铨阐述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 畴,其作为一个概念具有多维性。 20 世纪,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通识教育取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 展,其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根据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报告自由社会的通 识教育,期中第一次给了通识教育一个定义,其中指出通识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完 善而和谐的公民为目的的教育,罗索夫斯基指出通识教育有广、狭两层含义。他指 出通识教育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的广博与通整和人全面协调的发展。帕卡德(a.s.pa ckard)教授泽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是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的基础教育, 显然这种说法也是不全面的。 我国学者李曼丽博士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给了界定,分别是通识教育的性质、 内容、和设置等方面。她认为通识教育是相对与专业课教育的,是专业课之外的学 生应接受的教育。以其目的为出发点定义,它是以培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有社会责 鲁洁.高等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 杨春梅.通识教育三论j.江苏高教,2002(3). 张凤娟.“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发展历程m.教育发展研究.2003(9):92-95. 第 1 章 前言 第 3 页 任感的国家公民的教育。在内容方面,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前提的,而非只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机器,它与专业教育的功利性是相对立的 在对通识教育目的、内涵以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等关系认识和研究上,作为国内 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的倡导者和忠实的实践者的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 叔子教授的观点最为推崇,他强调了人文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文与科 学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的还是对于具体的个人的发展来说,二者的作用的旗鼓相当 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人们却往往现实的短浅的忽视了人文的潜在力 量,一个国家的人文内涵它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公民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价值观 点,关系一个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关系着一个国家是否能长远的和谐的发展。 我们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应该把我们国家的人文力量提上去,两者是相符形 成的。 1.2.1.2 关于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联系 那么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一般都认为,大学通识教育应该包含 人文学科,文理应该相互补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识教育实质 上就是一种人文教育;还有部分有学者认为在不同的地域给人文教育的名称和教育 模式也不一样,在中国有三种教育模式,如台湾的全人教育、香港的通识教育、内 地的素质教育。而培养“全人”就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全人化通识教育”或 “全人格的通识教育”也常被称为“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焦点都在 于“人”,主要又集中在“人的价值”,即人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尊严、创造 能力和潜能。这也是人文学科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从这个层 面上看,“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也就是国内所推行的“素质教育”。 1.2.1.3 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 对通识课程的解释,在 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 若干意见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目前在我国有三种比较权威的解释,一种是 指可以经学生自由选修的“公选课”。第二种观点是把它看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而人文社科类课程是其主要课程设置内容,三是指专业课以外的全部课程。台湾清 华大学把通识课程划分成五大核心领域:思维方式、生命之探索、美感情操、社会 与文化之脉动、科学、技术与社会。思维方式:当代科学文明、批判思考、价值与 实践;生命之探索:生命科学、生态体系与全球变迁、现代生命与心理;美感情操: 认识艺术、当代视觉、艺术与心灵;社会与文化之脉动:经济学与生活、公民社会 与法治、社会文化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革命、科技与社会、前瞻科技。 这五大向度的课程彼此各有重点,且相互关联,各科目间有机整合。课程及学分要 李曼丽.通识教育 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56-58.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j.西南大学,2006,23(3).45-47. 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87-89. 第 1 章 前言 第 4 页 求:学生在 15 门课程中任选三个向度中一门课程必修,达到 6 个学分。课程管理: 建立课程召集人制度,统一负责课程内容与架构之改革。由于通识教育课程概念不 清,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同,这也是其在实践过程效果不明显效率低 的原因之一,国外通识课程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哥伦比亚大学模式(19171919)(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起点):开 设两门连续两学年四个学期的全校必修课:“当代文明”(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从古到今的西方文明。“人文经典”(humanities):以阅读西 方经典著作为中心,从古代一直读到现代。“当代文明”:第一学年讲西方人古代 到近代的历史,属于史学和人文学科的训练。第二学年讲现代西方社会,引进了现 代社会科学例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两个学年的教育形成了一 个从“人文学科”的训练过渡到现代“社会学科”的训练。“人文经典”:从古代 经典一直读到现当代经典,从柏拉图读到尼采、马克思。 芝加哥大学模式:四年本科课程,前三年是人文科学三门、社会科学三门、自 然科学三门,数学一门,最后一年称为“整合课”,分两门课,一是“西方文明史”, 另一门是哲学(观察、解释、整合),该门课把前三年上过的所有课最后在第四年 通过“西方文明史”课程和哲学思考加以融会贯通。所有课程都是连续三学期的系 列课(每学年为三学期),因此,一门课相当于三门课,人文科学三门课实际上是 九门课。 哈佛大学模式:1978 年,课程分五类,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科学与哲 学、外国语言与文化、自然科学;1985 年分六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 术、道德思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近年来,分为七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 文学与艺术、道德思考、社会分析(社会科学)定量推论、自然科学。每个学生在 七类领域的课程中选修 1 门以上。哈佛课程传统上以“文学和艺术”以及“历史研 究”领域的课最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特别大。很多课的阅读材料与斯坦福和 芝加哥的课程一样,都是以西方经典为中心而且重叠度很高。 综上所述, 通识教育是动态发展的、涉及多种维度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不同的角度,对它的理解也不一样,赋予它的意义概念也不同,在我国迄今 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较为权威的定义。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国 内本行业的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的进行了一些积极性探讨、 界定,值得肯定和参考。但在某些方面也形成一致的认同,如在强调知识的广博性、 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方面等形成了通识教育的核心的内容。 1.2.2 对通识教育实践论的研究 通识教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较为流行,在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对其真正 王海燕.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研究m.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07:34-36. 第 1 章 前言 第 5 页 研究也就 10 多年。其中,李曼丽博士在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中就通识 教育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对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黄俊杰教授在大学通识教 育的理念与实践中从我国历史文化(道家、儒家、法家)为出发点,阐述和解释 了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冯惠敏教授的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对近现代中国通 识教育的发展作了研究分析,并试图找出它发展中的一些规律。 彭寿清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通识教育教育理念在高校的实施,是弥补专才教育 弊端,发展素质教育的很好的解决措施。蔡映辉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及改革对策中提出我我国通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内容结 构等方面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也没有形成核心力量,建议各高校打造自己的核心课 程来提高通识教育的品质。张寿松、徐辉论述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概念不清、 教育哲学欠缺、缺乏相应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目标不明晰、构成比例失调、内容过 于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划分标准不一、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忽视非正式通识 课程的开发等九个问题,并提出应从理论建设、政策法规、技术操作等层面着手进 行改革。 蔡映辉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比分析,全面具体地分析了通识教育的 特征。尚海磊在中美高校通识课程比较研究中把中国和美国通识教育的实施过 程作了对比研究。孟祥林博士对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发端与发展以及现实问题的 分析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提出结合美国通识教育的经验启示,我国发展通识教育过 程中必须探索适合自己环境的发展策略。周奔波以通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实行之必 要性为基点,分析了国外、海外、内地代表性大学的实践状况,从中得到启示,提 出了建设性意见。张维平博士在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中就通识教育在实施过 程中的方法、规律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在对通识教育的评价方面的研究上,冉昌光 先生在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中提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文 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原则和策略第一是整体性原则,第二是指导性原则,第三是持续性 原则,第四是灵活性和建设性原则。王瑜在通识教育的产生背景及其实施方法中 指出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种是:永恒主义 的名著课程方法、多科性通识教育方法和主辅修制通识教育方法。黄明东及其他几 位学者在其文章中指出目前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在实施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没 有将课程设计与学生的需求联系在一起,课程存在太多的随意性。 基于以上研究可见,我国通识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其一,对通识课程的 理解和认识不足,其二,是师资的问题,通识课程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年轻和资 质不高的老师居多,缺乏通识课程的教学经验,其三,是制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 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合理的激励政策,德高望重且研究杰出的教授,愿 出任通识教师者比较少,其五,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缺乏课程的遴选与整合,没有 足够的学分去完成教学计划。还有好多学校没有体育通识课程的专门教材,教材的 朱杰,王晓霞,杨芳,王军. 体育课程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23(3):45-47. 第 1 章 前言 第 6 页 编写都还有待进一步摸索探究。就现有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内地的研究还不成熟, 概括性研究比较多,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这也是我国的通识教育要经历的阶段性问 题。基于以上的研究,笔者试图通过对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的具体深入的调查, 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实施对策。 1.2.3 不同学科通识教育的研究 1.2.3.1 学科通识课程的研究 金银在公共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