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ct.ppt_第1页
腰椎ct.ppt_第2页
腰椎ct.ppt_第3页
腰椎ct.ppt_第4页
腰椎c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椎CT,放射科李长婷2019.1.01-2019.1.31,腰椎CT扫描及重建方式,申请单部位选择:腰椎全景CT扫描范围:L1-S1椎体重建方式:轴位+MPR(冠状位、矢状位、斜位)VR,腰椎CT片包含哪些内容,椎间盘重建方式,冠状位重建方式,斜位重建方式,矢状位,腰椎间盘CT断面解剖,正常腰椎间盘CT(L1/2),正常腰椎间盘CT(L2/3),正常腰椎间盘CT(L3/4),正常腰椎间盘(L4/5),正常腰椎间盘(L5/S1),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髓核脱水,体积缩小,不能充盈纤维环,纤维环承受的压力增加,高度下降,纤维环周边膨出,椎间盘直径增大,边缘超过椎体边缘表现为椎体边缘对称、规则的软组织影,椎间盘膨出(分度),度:膨出不超过2mm,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存在或无明显改变,属正常范围度:膨出超过2mm,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消失,硬膜囊无明显变化度:膨出超过2mm,硬膜囊前脂肪间隙消失,硬膜囊受压,但神经根无明显改变度:膨出超过2mm,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又称为椎间盘疝;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如反复的损伤或一定量的冲击使压缩载荷的力度增大,髓核通过纤维环薄弱处疝出腰部最多见(90%发生于L4/5、L5/S1)按突出的组织类型分:纤维环突出和髓核突出按突出部位分型: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远外侧型纤维环外层结构完整CT表现:局部突出于椎体后后缘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突出缘与纤维环后缘呈钝角,多呈丘状、半月形、新月形,疝块密度高,偶可见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真空变性“真空征”,真空变性原因:髓核脱水而变脆、碎裂,椎间盘内呈负压,周围组织内的气体进入椎间盘,90%以上为氮气CT表现:椎间盘内不规则气体密度影,许莫氏结节,病因:髓核脱水变硬,在垂直外力作用下通过终板进入椎体(有一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是在含水充分的时候发生CT表现为椎间隙平面相邻的椎体上下缘有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切迹,许莫氏结节,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是椎间盘组织进终板疝入椎体后缘松质骨内,使椎体后缘小骨块突入椎管,引起椎管狭窄或脊髓压迫症状病理证实:骨块外均系透明软骨和退变的椎间盘组织CT表现:椎体后缘类圆形多囊状或不规则的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围有反应性硬化,骨块后缘与突出的椎间盘后缘在CT扫描下一致好发于L4椎体后下缘,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脊柱滑脱,分真性滑脱和退变性滑脱(假性滑脱)滑脱分度:4度滑脱影像描述是以下一个椎体为参考,真性滑脱,真性滑脱:合并椎弓峡部裂多认为先天因素起主要作用病变处骨质缺损,内有纤维软骨连接,可形成假关节分型:双侧峡部裂、单侧峡部裂、不完全性峡部裂L4约占30%,L5约占60%,真性滑脱,退变性滑脱,病因:小关节退变、关节面角度增大接近矢状位、脊柱稳定性下降、椎间盘病变、腰骶角加大、L5骶化或全身疾病,退变性滑脱,小关节退变,包括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增生肥大、软骨下硬化、软骨下骨破坏囊变、关节囊钙化、软骨真空变性、半脱位,后纵韧带骨化,增厚不严重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可造成椎管狭窄与椎体后缘骨赘鉴别要点:骨化病灶与椎体间可见线状透亮影分隔与椎间盘后缘钙化鉴别要点:后纵韧带钙化是椎管前缘中间的条状纵形钙化,可致相应节段椎管狭窄且上下层面可连续,椎间盘钙化多位于椎间盘断面,纤维环钙化多呈弧条状,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生,出现透明变性,韧带弹性下降,脊柱后伸时,韧带出现折叠并突入椎管,造成微小损伤,在此基础上出现增厚,骨化,从而压迫脊髓CT:黄韧带增厚,可见骨样致密斑,邻近硬膜囊可受压,黄韧带骨化,椎管狭窄,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和后天获得性先天发育性:又称为短椎弓综合征,椎弓根粗,前后长度变短,椎管狭窄,横断面呈左右长的椭圆形后天获得性: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椎管测量,1椎管前后径2椎弓根间距3椎管4侧隐窝(椎弓根高度)5椎板间径6下关节突7椎板8棘突9关节间径10上关节突11椎弓根,侧隐窝,侧隐窝又名神经根管,是指椎管向侧方延伸的狭窄间隙,容纳神经根的通道,其背顶部为黄韧带、小关节囊、关节软骨内侧缘及部分椎板,腹侧为椎体后缘和椎间盘,外侧为椎弓根的内侧壁,内侧为硬膜囊及硬膜外结缔组织,是硬膜囊侧壁至椎间孔内的间隙当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尤其向侧方突出时,可直接压迫神经根,产生临床症状,侧隐窝的正确测量,侧隐窝的测量方法是上关节突的前内侧缘与椎体后部的连线的长度两个条件:骨窗,测量层面必须是完整的椎体层面,侧隐窝的错误测量,诊断的几个数据,腰椎椎管中央矢状径:正常15-25mm,10-12mm可疑狭窄,小于10mm狭窄侧隐窝:正常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