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的历史演变考察 摘要 “会”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一个活跃的成分。在语言的使用中,“会” 可以作为动词、助动词、副词等来使用,也可以用于多种语言环境中,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对它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语料对“会”作了一个历时考察分析,从历时角度考察了“会” 的发展演变过程,对其发展轨迹做了描述,并详细研究了句法结构变化 和不同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发现其中蕴涵的规律,纠正人们对“会” 的错用和误用。 本文主体部分以时代为序,分为中古前、中古、宋元、明清几个时 期,对每个时期“会”的义项进行分类,总结出其语法功能,前后对比 以观察其发展变化。总的来看,“会”从本义“聚合、汇合”义引申出“会 见、见面”义和“懂得、领悟”义,从“会见、见面”义进一步引申出 副词义“恰巧、适逢”,从“懂得、领悟”义发展出助动词义“能”,助 动词义“能”可以表示三种情况,即表示一种能力,表示擅长做某事, 表示可能性。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语言的发展,“会”作为助动词义“能”的用例越 来越多,而作为副词义“恰巧、适逢”的用法则越来越少。在这个过程 中,“会”从动词开始逐步虚化为助动词。 关键词:“会”历史演变考察 本文主要讨论“会( h u i ) ”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况,不包括“会( k u a i ) ”。 a ni n s p e c t l o n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h u i ” a b s t r a c t “h u i ”( 会) i sa na c t i v ei n g r e d i e n ti n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m a n d a r i n i nt h eu s eo fl a n g u a g e ,“h u i ”c a l lb eu s e da st h ev e r b ,t h ea u x i l i a r yv e r b , t h ea d v e r ba n ds oo na n da l s oc a nb eu s e di na l lk i n d so fl a n g u a g e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h o w e v e r , t h ea c a d e m ed i d n tl e a de n o u g hs y s t e m a t i c a l s t u d yo ni t 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al a s t e di n s p e c t i o nt h r o u g ht h em a s s i v e 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f o u n d a t i o no fp r e d e c e s s o r , b e s i d e s , t h i st h e s i si n s p e c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v a r i a t i o no ft h e h u i ”f r o mt h e l a s t e d a n g l e a n d p r e s e n t s af a i r l ye x h a u s t i v es t u d yo f t h es y n t a x s t r u c t u r a lc h a n g ea n dd i f f e r e n ts e m a n t i ce v o l u t i o ns o a st of i n d t h e i m p l i c a t e dr e g u l a r i t ya n dc o r r e c t t h em i s u s e so f t h ep e o p l et ot h e “h u i ” t h em a i np a r to f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r a lc h a p t e r s a c c o r d i n g t o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 i n c l u d i n gb e f o r et h em i d d l ea g e s ,t h e m i d d l ea g e s ,s o n g ,y u a n ,m i n g ,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w ec l a s s i f yo na l lt h e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i t e mo ft h e “h u i ”,s u m m a r i z ei t s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 o b s e r v ei t se v o l u t i o n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e a r l i e rs t a g ew i t ht h el a t e r o n e 。o v e r a l l t h e “h u i e x p a n d s “m e e t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f r o mt h e 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g e tt o g e t h e r , m e e t ”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e x p a n d st h ea d v e r bm e a n i n g “b yc h a n c e ”“u n d e r s t a n d ” m e a n i n gd e v e l o p s t h e a u x i l i a r y v e r b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c a n ”“c a n e x p r e s s e st h r e ek i n d so fs i t u a t i o n s ,n a m e l yo n ek i n do fa b i l i t y , e x c e l l i n g i nd o i n gs o m e t h i n ga n dp o s s i b i l i t y w i t ht h ec h a n g i n go fa g e s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n g u a g e ,t h e e x a m p l e so f “h u i ”a r em o r ea n dm o r ea st h ea u x i l i a r yv e r b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c a n ”w h i l et h eu s eo f “h u i ”i sl e s sa n dl e s sa sa d v e r bm e a n i n g b y c h a n c e ”s t r u c t u r a l l y , t h e “h u i i sg r a d u a l l y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e df r o mt h e v e r bt ot h ea u x i l i a r yv e r b k e yw o r d s :“h u i ”( 会) :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i n s p e c t i o n 广西大攀砸士掌位 l 文“会”的历史演变考察 第一章引言 “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用法丰富多样。它可以当作动词、 助动词、副词等来使用,也可以用于多种语言环境中表现多种语用功能。 一般说来,现代汉语中“会”有以下几种句法形式: 1 主要动词。如:他会围棋。 2 会+ 动词。如: a ) 我小时候,教育我的高老太爷式的祖父和吴荪甫式的伯父、父亲,在 我偶尔跑到佣人的下房里玩耍时,就会叱责我:“你总爱跟那些粗人在 一起! ” b ) 他不但会作词,也会谱曲。 其中例( 2 a ) 中“会”表示过去的可能性,( 2 b ) 中“会”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 能力做某事。 3 会+ 形容词如:这料子洗了不会皱。 4 会+ 助动词如: a ) 她会愿意去的。 b ) 嫁了人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或不肯洗,那刁是自私呢。 其中例( 4 a ) 中“会+ 助动词”是连续连用的,( 4 b ) 中是间隔连用的。 “会”可以使用的语言环境相当广泛,相应地“会”也可以用来表现多种语用功 能。由于使用环境复杂,许多人在把握“会”的使用方面就比较模糊,所以很多人在 使用“会”的时候经常出现误用现象,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过很多问题。本 文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会”的不同句法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纠正 人们对“会”的错用和误用。 1 1 “会”的研究综述 1 1 1 “会”意义的研究 1 许慎的说文解字:含,合也。从从曾省。曾,益也。凡会之属皆从会。 2 刘淇的助字辨略从字型上对“会”进行解释,认为“会,合也者,应也, 言应当也。本是会合之会,转为应合耳。”以魏志崔琰传注:“男儿居世,会当 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为例指出:“会即当也,会当,重言之也。杜子美诗:会须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寺”的历史演变考察 上番看成竹。会须犹会当也。又太史公报任安书:会东从上来。此会 字犹适也。会合有适然之义,故得通为适也。又姜夔长亭怨慢词:树若有情时,不 会得青青如此。不会得,犹云不解得,方言也。” 3 杨树达在词诠中认为:“会,时间介词,值也。”并引史记齐悼惠王 世家中一句为佐证:“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闻路中大夫从汉来, 喜。及其大臣乃复劝王毋下三国。” 4 诗词曲语辞汇释( 上册) 中指出:会,犹当也,应也,有时含有将然语气。 并举杜甫寄彭州高适虢州岑参诗“会待妖氛静,论文暂裹粮。”和苏轼和阳行 先诗:“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为证,同时指出此义有时也写作会须,李白将 进酒诗:“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此犹云应须,也有写作会当者。杜 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会”分立条目,即会。、会2 、会3 、会4 。会1 是由本 义聚合、会合引申发展出的一些义项,如见面,有一定目的的集会,主要的城市,时 机等,在书面语中也有恰好、正好之义;会2 是由理解、懂得,熟习、通晓,有能力 做或懂得怎样做,擅长,有可能实现等相近义项组成;会3 即付帐;会4 指很短的一 段时间。 6 辞源中列出了“会”的九种义项,即聚合、汇合;会面、相见;时机、机 会:恰巧、适逢;应当:能;领悟、理解;杂彩色,通“绘”:姓等。并以一些例旬 为证。 7 汉语大词典中所收“会”的意义最多,共三十六项,并引不同时期作品中 例句为证。即盏子;会合,聚会;符合,相合;盟会:开会讨论;会见,会面:特指 宴请;指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城市:时机,机会;音节,节奏:理解, 领悟;熟习,通晓;理趣r 相成,调配;表示有可能实现:副词,恰巧;副词,应当; 连词,相当于“于”、“同”、“和”;犹类:犹回,遍;支付,付给;指文书:宋代发 行的一种纸币“会子”的简称;某些团体或组织;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 会的人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旧时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 体活动;中医经络穴位名;灾厄,厄运:会试,会试及第;相对;表示很短的时间; 古代历法用语;通“绘”,杂彩色;通“袷”,祈福除殃的祭祀;通“惠”;姓。 1 1 2 “会”词性的研究 1 陆志韦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中把“会”视为一般动词。 2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把助动词列为动词四类之一,具体包括“前附 的助动词”和“后附的助动词”,其中“会”是前附的助动词。 3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指出“会”为助动词。助动词是真谓宾动词里的一 类,即能带谓词性的宾语,宾语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述 广西大学司士掌位论文 “会”的历史演变考察 宾结构、连谓结构或由副词充任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等。 4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在语法讲话( 中国语文1 9 5 3 年3 月) 一文中认为,“会”是助动词,助动词是动词的一个附类。 5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会”归入“限制词”里的“判断限制” 类,吕先生的“限制词”就是副词,即认为“会”是一个副词。 6 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认为“会”就语法成分而言,属于可能性副词一 类;就造句法而言,表示可能式( 能愿式的一种) ,即咱们的话里参杂着咱们的意见。 7 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助动词是一种动词,可是跟一般 的动词不一样,“会”既是助动词又是动词。 8 刘月华等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认为“会”属于表可能的能愿动词( 也 叫助动词) 。 9 在范晓等著的汉语动词概述一书中,把“会”列入能愿动词一类。能愿 动词是动词中一种。 1 0 马庆株在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马庆株卷中指出,“会”为能愿动 词,能愿动词属于非自主动词,后面只能加上谓词性成分。 l1 高名凯在汉语语法论中认为“会”属于能词的口语用法。他认为助动词 这个名称用于汉语不妥,因为汉语中的这类词跟西洋语法的助动词、情态动词不是一 回事,因此称为能词。 “会”词性的研究和争论,使我们对“会”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总体上看,语言 学界还是有一个共识的:“会”等词具有独特的个性,语法、语义作用特殊,并且应 当是数量有限的封闭类。 1 1 3 “会”的综合研究 综合研究指除了意义和词性的研究之外,同时涉及句法、语义和语用或其中的两 个问题的研究。 1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中认为“会”是助动词,能受否定副词“不”和 程度副词“很”的修饰,有“v 不v ”的问话形式,常常出现在状态动词之前,主要 有两种用法:能,知道怎么样;可能。 2 太田辰夫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说,“会”属于动词系的助动词,从意义上 讲,表示可能。在表示后天的技能或者由于时间的过去而自然地实现、发生的情况时 用“会”,专门用来表达这种意思的词古代汉语中没有,到了唐代,用大致和这意思 相当的“解”:“会”原来是“领会、领悟”的意思,到了宋代,“会”从这种“领会” 的意义转为表“能够”意义的动词,又产生了助动词的用法;“会”还可以用来表示 自然地实现、发生,这种用法很早就有。 3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会”作为动词和助动词分别描写。认为 广西大掌司i 士掌位论文 “会 的历史演变考察 “会”作为动词,义为“熟习、通晓”,可带名词宾语;作为助动词,有三种语义和 语用功能:既可以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某事,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也可以表示 善于做某事,前面常加“很、真、最“等,不能单独回答问题,还可以表示有可能, 通常表示将来的可能性,但也可以表示过去和现在的,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4 王晓凌( 2 0 0 2 ) 从句子的时制结构出发,探讨了表“可能”的“会”的使用 条件。他认为说话时间对“会”的使用没有决定权,决定是否使用及何时使用“会” 的关键是参照时间与情状时间的关系。在绝大多数的“会”字句中,参照时间早于情 状时间,若使用“会”表示可能的话,语义因素比结构因素更重要。 5 傅书灵、祝建军( 2 0 0 4 ) 从语言的发展讨论二者的不同来源,该文认为:现 代汉语助动词“会”一表有能力做某事或善于做某事,一表可能性,二者之间不存在 必然的联系。前者是由表“理解”义的动词“会”演变来的,时间是在晚唐五代;后 者是从中古助动词“会”功能扩展而成的,中古助动词“会”起源于表“会合”义的 动词“会”,形成时间约在汉魏之际。 6 苏岗( 2 0 0 5 ) 认为情态动词“会”有两个基本意义:能力与可能,但从情状 入手,通过对“会+ v + o ”的分析,认为这一组合中蕴涵着事件的变化或活动时,“会” 表示“可能”意义。 1 1 4 评价 从意义、词性单一问题的研究到综合研究,从把“会”作为文章一部分到专章研 究,前人的研究涵盖了许多问题,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资料。不过,前人的研究以共时性的描写居多,并未涉及历时性的研究。如现代汉 语词典对“会”的意义分立条目,但并未说明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t 声树等学者 认为“会”既是动词,又是助动词,但未对二者的关系及演变做解释,还是基于共时 的研究。傅书灵、祝建军也涉及到“会”的起源问题,但只是探讨了“会”作为助动 词的起源情况。 综观前人对“会”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会”的 句法语义表现都是“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体现,考察“会”的句法、语义和用法 特点需要全面考察这些“会”的区别和联系,从全局上把握“会”的特点。只有在对 “会”研究的整体框架下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现象。但目前“会”的研究特别是专 门的研究论文,多是以点代面,在全面把握“会”的特点方面做得不够。本文的做法 刚好与前人相反,是历时性的研究。共时平面不同的句法语义现象是历时渐进演变的 结果,而历时研究能为验证共时研究成果提供佐证。 1 2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广西大掌司e 士掌位论文“会 的历史演竞考察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初步定为从先秦作品中出现的“会”,一直到清末。语料主要 选取各个时代作品中“会”出现次数较多且有代表性的语料,采用的文体主要是反映 各个时期口语程度较高的记传体、语录体、宗教文献、剧本和小说。如先秦的左传, 汉代的史记,魏晋南北朝的世说新语、搜神记、颜氏家训、百喻经,唐 五代的敦煌变文、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祖唐集,宋代的朱子语类,元代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明代的金瓶 梅、型世言、元朝秘史,清代的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在借鉴前人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各时代“会”的语 义和语法功能的变化上,以此对“会”整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发 掘其中的蕴涵规律。本文的主要思路是:考察“会”的意义所在格式及其发展变化, 同时对“会”的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第二章中古以前的“会” 2 1 先秦时期的“会” 会,莓( 一期京二五六零) 、( 三期粹四六六) ,甲骨文的会字,下面的口代 表容器,上面是器盖,中间是装在容器中的东西,表示器盖相合的意思。所以“会” 字指聚合、汇合,引申为会见、见面。从先秦时期的语料来看,“聚合、汇合”是“会” 的主要意义。 先秦时期的作品,我们检索了老子、论语、庄子、墨子、孟子韩 非子、左传、诗经、尚书、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老子中没有出 现“会”,论语和孟子中各出现了3 例,墨子和晏子春秋中各出现了 5 例,诗经中出现了7 例,庄子中出现了8 例,韩非子中出现了1 3 例,吕 氏春秋中出现了1 5 例,尚书中出现了1 6 例,左传中出现了3 3 4 例。总之在 我们考察的先秦时期的l l 部作品中,“会”的出现次数还比较少,共出现了4 0 9 例。 其中左传中“会”的出现次数最多,3 3 4 例,因此我们重点考察了左传中“会” 的出现情况。 在左传中“会”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复音词来用。“会” 独立使用时,有作为名词使用的情况,也有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况。“会”作为动词使 用,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聚合、汇合,合在一起”和“会见、见面”。“会”作为 大部分语料出自朱冠明先生所建的朱氏语料库。 5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会 的历史演蔓考察 名词使用时,其义为“某些团体”。由“会”组成的复音词有“会葬”、“会朝”、“徵 会”等。 2 1 1 “会”作为动词 1 “聚合、汇合,合在一起”。主要用于以下格式中: ( 1 ) 会+ 名词+ 动宾短语。如: 七月,公会尹武公及诸侯伐郑。( 成公十六年) 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 哀公十一年) 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孑l 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 文公九年) 秋,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阙也。( 定公八年) 在“会+ 名词+ 动宾短语”这一结构中,动宾短语和“会+ 名词”构成连谓结构, 其义为“会合做某事”。 ( 2 ) 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如: 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 昭公五年) 公会晋师于瓦,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皆执雁。( 定公八年) 楚子乘驷,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 文 公十六年) 2 “会见、见面”,这意义是由“聚合、汇合,合在一起”引申出来的。主要 用于以下两种结构中: ( 1 ) 会+ 于+ 地点名词。如: 秋,会于温,盟于瓦屋,以释东门之役,礼也。( 隐公八年) 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 桓公十二年) 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 桓公十六年) 晋人惧,会于蒲,以寻马陵之盟。( 成公九年) ( 2 ) 会十名词+ 于+ 地点名词,其中的名词为表示人的名词。如: 六月,公会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 襄 公二十六年) 季孙意如会晋荀跞于适历。( 昭公三十一年)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予,与之言鲁,乐。( 宣公十四年) 这一结构中的介词短语“于+ 地点名词”常常省略。因为其中的地点名词在前文 中有交代或地点名词不是作者所述重心,则可省去。如: 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 昭公十六年) 宋华元克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会楚公子罢、许偃。( 成公十 二年)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 f - 西大掌硕士掌位畦:t“会 的历史演变考察 扈,晋侯立故也。( 文公七年) 六月,公令单顷公及诸侯。( 襄公三年) 2 1 2 “会”作为名词 其义主要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这一意义也是由其本义引申而来的。这一用 法在左传中的用例并不多。如: 澶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 襄公三十年) 八年,春,齐侯将平宋、卫,有会期。( 隐公八年) 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 昭公十四年) 2 1 3 出现了“会葬”、“会朝”等复音词,但用例较少。如: 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 文公元年) 冬,十月,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怒日: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会朝之不敬, 使命之不听,取陵於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 昭公 十六年) 侯弱足者居,侯主社稷,临祭祀,奉民人,事鬼神,从会朝,又焉得居? ( 昭公七年) 2 2 汉代的“会” 汉代的作品,我们考察了口语性较强的淮南子、盐铁论、史记、太平经 等。其中盐铁论中“会”的出现次数最少,只有1 1 例,淮南子中出现了2 0 例,太平经中出现了1 0 9 例,史记中“会”出现的次数最多,达4 7 8 例,其中 “会( k u a i ) ”有6 6 例。因此汉代的作品我们重点考察了史记。 史记中“会”的用法主要有以下情况:“会”作为动词、副词、名词来使用。 “会”作为动词,有“聚合、汇合”之义,也有“会见、见面”之义;“会”作为名 词,其义为“某些团体”、“主要的城市”等,“会”还可以作为副词来用,其义为“恰 巧、适逢”:由“会”组成的复音词有“会盟”、“会战”、“会食”、“会葬”、“会议” 等。 2 2 1 “会”作为动词 1 “聚合、汇合”,主要用于以下结构: ( 1 ) 会作独立谓语,后不接任何成分。这一用法在史记中出现的用例较多。 如: 广西大学顷士掌位论文 “会”的历童演变考辜 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 项羽 本纪)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周本纪)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 汝、淮、泗会。( 河渠书) 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 孟尝君列传) 田禄伯日:“兵屯聚而西,无佗奇道,难以就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 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 吴王濞列传) ( 2 ) 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如: 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於申,为盟主,杀齐庆封。( 秦本纪)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 吴太伯世家) 初,灵王会兵於申,戮越大夫常寿过,杀蔡大夫观起。( 楚世家) 太史公日:楚灵王方会诸侯於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 志小天下;及饿死于申亥之家,为天下笑。( 楚世家) 这一结构中的介词短语“于+ 地点名词”也常常省略。有时承前文省,有时则无 须说出所在地点。如: 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 秦本纪) 二十八年,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灵王盟於申,诛齐庆封。( 郑世 家) 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秦本纪) 或说晋文公日:“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何以 令诸侯? ”( 管蔡世家) 2 “会见、见面”,主要用于以下结构: ( 1 ) 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其中的名词常常为表示人的名词。如: 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高祖本纪) 十三年,鲁庄公与曹沫会齐桓公于柯,曹洙劫齐桓公,求鲁侵地,已盟而 释桓公。( 鲁周公世家) 四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昭公称病不往。( 鲁周公世家) 七年,诸侯会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齐太公世家) 文公欲召吕、郁,吕、谷口等党多,文公恐初入国,国人卖己,乃为微行, 会秦缪公於王城,国人莫知。( 晋世家) ( 2 ) 会+ 名词。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既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词,也可以是表示地点的 名词,但其语法功能不同。“会+ 表示人的名词”其中的名词做宾语,而“会+ 表示地 点的名词”其中的名词是“于+ 地点名词”结构的省略形式,做补语。如: 卫殇公会晋平公,平公执殇公与卫喜而复入卫献公。( 卫康叔世家) ,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会口的历? 史演竞考察 十五年,始与吴王寿梦会钟离。( 鲁周公世家) 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 秦本纪) 今秦有敝甲凋兵,军於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 子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 张仪列传) 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 秦本纪) 2 2 2 “会”作为副词 “会”作为副词,义为“恰巧、适逢”。一般位于句酋,或和前文内容用逗号 隔开,修饰整个句子或小句。如: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 孔子世家) 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谢日:“寡人宜以身受命久矣,会义渠 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己,寡人乃得受命。( 范睢蔡泽列 传)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 为郎。( 李斯列传) 2 2 3 “会”作为名词。其义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主要的城市”等。如: 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 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孟尝君列传)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於葵丘之会,有骄矜之志,畔者九国。 ( 范睢蔡泽列传) 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 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货殖列传) 夫燕亦勃、碣之闲一都会也。( 货殖列传) 2 2 4 出现了“会盟”、“会战”、“会食”、“高会”、“都会”等复音词。如: 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 秦本纪第五)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荚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 缔交,相与为一。( 陈涉世家) 夫汉王战於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骚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 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 黥布列传)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汉语大词典认为“会”作为副词“恰巧、适逢”义时诗经中就有用例。如诗大雅生民;“诞 真之平林,会伐平林。” 9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会 的历史演室考察 ( 张仪列传)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日:“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 等反背水陈,日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 淮阴侯列 传) 回车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 司马相如列传)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 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敝”。( 项羽本纪) 此外,还有“会葬”一词继续使用,不过与左传中的义项不同,此义为“合 葬”。如:“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与庄襄王会葬苣阳。”( 吕不韦列传) 2 3 “会”在先秦汉代的发展变化 从左传和史记“会”的用法对比中可以看出“会”的用法从先秦到汉代发 生了一定的变化。左传中“会”的用例共有3 3 4 条,其中用于表示“聚合、汇合, 合在一起”的有1 6 9 条,主要用于两种格式:会+ 名词+ 动宾短语,会+ 名词+ 于+ 地点 名词。前种格式较为常见。到了汉代,史记中的“会( h u i ) ”共4 1 2 例,用于 “聚合、汇合”义的也最多,有1 8 6 例,常见于两种格式:会作独立谓语,后不接任 何成分;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其中前一种形式较多,后一形式基本上沿袭左传 中的用法。左传中的“会+ 名词+ 动宾短语”格式,在史记中也有,但用例不 多。如: 高乃谓丞相斯日:“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 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 将何如? ”( 李斯列传) 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 吴太伯世家) 例和例中,“会+ 名词”和动宾短语之间用“而”来连接,使前后项间的关系 更为明确。“而”表示顺接,即前后两项之间是并列关系,这和左传中的用法基 本一样。 左传中“会”作为动词,还有表示“会见、见面”的义项,主要用于两种格 式:会+ 于+ 地点名词,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到了汉代,在史记中也有这一义 项的用法,表示这一义项的格式,主要有两种: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会+ 名词。其 中在左传中出现较多的“会十于+ 地点名词”在史记中也有,但用例不多。如: 三年,城部。四年,与韩会于区鼠。( 赵世家) 滔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 田敬仲完世家)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传中“会“作为名词,其义主要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而在汉代的史 1 0 j a 西大掌硕士学位论,:“会”的历史演变奄寨 记中“会”作为名词的义项增加了。汉代主要有两种:“有一定目的的集会”、“主 要的都市”等。在先秦时期,诸侯王各自为政,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 侯称霸,连年混战。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接着统一了货币,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很 快得以复苏。到了汉代,汉初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发展经济,紧接着出 现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汉代国力强盛,击败了匈奴,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人 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因此“都市”一词的说法较为普遍,而 “都会”则为其书面语词。 左传中出现带“会”的复音词主要有两个,即“会葬”、“会朝”,且“会” 的位置在前。在史记中出现的复合词有“会盟、会食、会战、高会、都会”等, “会”的位置可前可后。“会朝”一词在史记中没有出现,“会葬”在史记中 也有,但出现了不同于左传中的另一义项。如: 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外戚世家) 孝文王后日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 吕不韦列传) 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 赵世家) 例、例中“会葬”是“合葬”之义,这一义项在左传中没有出现过,例 中“会葬”是“会合行送葬之礼”,这一意义即为左传中出现的意义。 此外在史记中出现了“会”作为副词“恰巧、适逢”的用法,这一用法在左 传中没有出现过。 从左传到史记,“会”能进入的格式增加了,用法也多了。 总之,中古以前的“会”主要用作动词,其义为“聚合、汇合,合在一起”, “会见、见面”;其次是“会”作为名词的用法,表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主 要的都市”等;“会”作为副词“恰巧、适逢”的用法,在左传中没有出现,史 记出现了。“会+ 名词+ 于+ 地点名词”这一格式在左传和史记中出现的较多, 其中的“会”主要用作动词,既可以作为“聚合、汇合,合在一起”讲,也可以作为 “会见、见面”讲。 第三章中古时期的“会” 3 1 魏晋时期的“会” 魏晋时期我们选取了世说新语、搜神记、颜氏家训、百喻经等。其中 百喻经中“会”出现了1 l 例,颜氏家训中出现了1 6 例,搜神记中出现了 3 6 例,世说新语中出现了7 9 例,总之在我们考察的魏晋时期的4 部作品中,“会” 广西丈掌硕士掌位论文 “会 的历史演蔓考察 共出现了1 4 2 例,其中“会( k u a i ) ”有4 0 例。 这一时期的“会”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复音词来用。“会”独 立使用时,有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况,也有作为副词和名词使用的情况。“会”作为动 词使用,主要有以下义项:“聚合、汇合,合在一起”、“会见、见面”,以及新出现的 义项“懂得、领悟”:“会”作为副词使用,沿袭汉代的意义“恰巧、适逢”;“会”作 为名词使用时,其义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时机”等;由“会”组成的复音词有 “高会”、“正会”、“宴会”、“会当”、“会须”等。 3 1 1 “会”作为动词 1 “聚合、汇合,合在一起”,主要用于以下格式: ( 1 ) 会做独立谓语,后不接任何成分。这一格式使用的较多。如: 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 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 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 世说新语崇礼第二十二)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搜神记卷一) ( 2 ) 会+ 名词,其中的名词既可以是表示人的名词,也可以是表示物的名词。 如: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 (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 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世说新语言语第- - ) 2 “会见、见面”,主要格式为:会+ 名词。这一格式中的名词常常是表示人的 名词,且主语往往承前省。如: 苟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 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 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 ” (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康帝登阼,会群臣,谓何日:“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 ”( 世说新语方 正第五) 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着人则历月不歇。( 世说新 语惑溺第三十五) 3 “懂得、领悟”,“会”后接体词性宾语。这一义项是新出现的,在左传 和史记中均无此义项,只在世说新语中出现l 例。如: 王中郎尝问刘长沙日:“我何如苟子? ”刘答日:“卿才乃当不胜苟子,然会名 处多。”(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z - 菌大掌硕士掌位 1 文 “会”的历史演竞考察 3 1 2 “会”作为副词 “会”作为副词使用,基本沿袭汉代的用法。一般位于句首,或和前文内容用逗 号隔开,修饰整个句子或小句。如: 交礼竞,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日: “是桓郎。”( 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仲惊,遽便出走,会为县吏所见,遂收治。( 搜神记卷十五) 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日:“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 省视。”(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3 1 3 “会”作为名词,其义为“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时机”等。如: 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大会寮佐,陈其旌甲,亲援弧矢 日:“我之此行,若此射矣! ”( 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 倩瓦师。诣市觅之。”( 百喻经雇倩瓦师喻) 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3 1 4 出现了“正会”、“宴会”、“会当”、 元帝军令,引王丞相登御床, “理会”等复合词。如: 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 世说新语崇礼 第二十二)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世说新语术解第二十) 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日:“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 宴会,以说众心。”( 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 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宴会及婚冠吉庆事也。( 颜氏家 训风操第六) 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玄问:“用此何为? ”答日:“公猎,好缚人士,会当 被缚,手不能堪芒也。”(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 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时人以为“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其中“正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而“理会”一词的词义不同于现代 汉语中的词义,例的理会即“见解一致,理解相同”之义。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爿叼“会 的历史演变考察 3 2 唐代的“会” 据考察,大约从唐代开始“会”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形式也不再单一。唐代的 作品,我们选取了敦煌变文、祖唐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敦煌变文 中“会”出现了3 0 3 例,祖唐集中出现了3 1 9 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出现了 7 5 例。总之在我们考察的唐代3 部作品中,“会”共出现6 9 7 例。 同样地“会”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复音词来用。“会”独立 使用时,有作为动词使用的情况,也有作为副词和名词使用的情况。“会”作为动词 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聚合、汇合,合在一起”、“会见、见面”、“l 萤得、领 悟”;“会”作为副词使用时,其义为“恰巧、适逢”;作为名词使用时,其义为“有 一定目的的集会”、“很短的一段时间”、“某些团体”等,由“会”组成的复音词有“知 会”、“集会”、“法会”等。 3 2 1 “会”作为动词 1 “聚合、汇合,合在一起”。这一义项的用法较少,格式灵活多样。如: 有三藏玄静过舍说法,告光奇日:“此子出家之後当获上乘,至幽至微,会于 佛理。”( 祖堂集卷第三一环让和尚) 若有人择得,便出来看;若无人择,我与你择,这个便是纳僧谙会处。( 祖 堂集卷第十安国和尚) 曲各东西来,会于堂中门。(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 七日,沈弁来,传相公语言:州府诸官拟以明日会集孝感寺,特屈本国和 尚相来看讲者。(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 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 祖唐集卷第十七岑和尚) 2 “会见、见面”,“会”前常有修饰成分。如: 昨日婚亲,幸会得逢大圣。( 敦煌变文降魔变文) 集众宝而巧会法门,似道师之能谙海路珍宝。( 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 一) ) 其死苦者,四大欲将归灭,魂魄逐风摧,兄弟长辞,耶襄永隔,妻儿男女, 无由再会,交期朋友。( 敦煌变文庐山远公话) 遮莫高贵逞豪雄,人生再会大难逢。( 敦煌变文八相变( 一) ) 3 “懂得、领悟”。这一义项在我们选取的唐代作品中大量出现,主要有以下几 种格式; ( 1 ) “会”做独立谓语,后不接任何成分。如: 相公语善庆日:“我缘不会,与我子细说看,我便舍邪归政( 正) 。”( 敦煌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合”的历史蒗竞考察 变文庐山远公话) 师启师日:“念底心经尚乃未会,不用上别经。”( 祖唐集卷第六洞山和 尚) 师上堂云:“汝若不会,三十年後,莫道不见老汉。”( 祖唐集卷第十一云 门和尚) 座主不会,遂置状於江州,陈论刺史李万卷李公判云:伏以三乘至教,一 藏严持。( 祖唐集卷第十五归宗和尚) 这一格式也常用于疑问句中,如: 院主云:“适来可怜念得,因什摩道未会? ”师日:“经中有一句语不会。”( 祖 唐集卷第六洞山和尚) 对云:“某甲不曾看经,争得会? ”( 祖唐集卷第十八仰山和尚) 师云:“是你面前桉山,岂不会? ”( 祖堂集卷第八云居和尚) ( 2 ) “会”后接体词性宾语。如: 只如五祖大师下,有五百九十九人尽会佛法,唯有卢行者一人不会佛法,他 只会道。( 祖堂集卷第十六南泉和尚) 师低却头,其僧便礼拜问:“某甲初入丛林,不会洞山意旨如何。”( 祖堂集 卷第七夹山和尚) 亦能侍奉,偏解祗承,低眉而便会人情,动目而早知心事。( 敦煌变文维 摩诘经讲经文( 五) ) 子日:“佛偈云: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 祖 堂集卷第二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年才长大,稍会东西,不然遣学经营,或即令习文笔,男须如此,女又别 论。( 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一) ) 这一格式也可用于疑问句中。如: 远公日:“渺小山僧还会道理? ”( 祖唐集卷第三司空山本净和尚) 问:“如何得不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亚克力钻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集成木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家电加盟合同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国软式脖套/颈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标准劳动合同书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英异型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非开挖裂缝修复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氟钛酸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水上拦污浮筒施工方案
- 高中地理初高中知识衔接
- 人教版(2024版)七上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富源学校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5G-Advanced 网络技术演进白皮书
- 港口道路与堆场施工规范
- 创意设计工作室合伙合同
- 居家托养合同范本
- 劳务班组施工合同范本(2024版)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血透导管滑脱应急预案
- 肺栓塞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年加工500吨鲍鱼的综合加工生产工艺设计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