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江西省十一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md as aco川 冲 pt 如d山 , e l o p m ental st ra te gy, s 此 祖 in 曲 】 e山 , e 】 o p m ent h as 成 肋 如 记幼d e si 川 幼 d ac ce 弹 anceinth . 训 刘d 俄 幻 娜幼由u .即户 旧 v 日 . inth e 户 旧 。 留 5 ofth e 别 以 幻 川 山 l e d eve l o 帅酬 五 ” mt 址加侧 冲 讨四d 触 山 加 叮to仲叻“, 加wto 哪 叨 知 朋 爪 四 恤 加 曲l ed e v e l o 四川 】 曰d如d曲i li ty公 ” ut皿 肥 乡 姐 isav 。 少 加脚.d u 幻 旧 lv 0 l dab leq 以 城 1 0 氏山 时istosa y h o wto。 血 山 】 i s b a 峨of叩pl 址 目 盯 峨 恤 to刃 口 已 田 , 刀 , 山 e sust ai 川 山 贻d e v e l o 帅耐 助d at tri h 吐 es阮 玲 乡 。 . 叭, 均 面加 血叫少d 五 . 袱 ofs y st e m . at p r e 卿仁d 创 口 。 石 can dfo r e i gn . , . rc b公 沁 ut伪 . 例 因 目 别 山 】 ed e v e l o p m e niapp n u sai w a ss 目 】 at此 以 p 】 0 ” 面 o nst a 朗, itl l a sn ot 伪 仙目a 喊 oftarg e t s y st e mand app n ” s aim e th o d w 址 c h bog en 你 山 y 朗 伙 杯 喊 it 川 肠 , t th e i . ip 】 eme ni at i o n of别 囚 因 回 ab 】 e d eve 】 o p m entalst ra t e gy曲以 泪 y.atth e , ” n e 丘 m 氏山 。 比 翻 整 吐 比即 肠 e v e m .招公 ” 以别 以 址 朋b led e v e 】 o p m ent 电 扣 面目 心c 肚 c h of d . v 况c iti esofji 胡乡 心p ro v n 皿 洛价 加t cert 故 川 ym 出 lyco山 p 比 h ens i vel y,invi e , 旧 ofu 五 s k 山 d ofs i tu 目 1 0 氏由 e 花 , . 陷 b c o n 触 幻 tsof面5 别 rt i c lem 址 ul y 让 1 园es: f ir s 丸a 别 目 因 幽 山 l e d eve i o p m ent al 军 n ” 目 比g dsy st em 公 ” ute 】 evenc i t i esof j i 汕嚓 石少 。 v in ceb asb 沈 n d e s i gned. it b as63恤g ets 阳d 4 】 eve l s 恤l udin g 阮 即日 l eve l , 山 edom 幻 n】 e v e 】 , t 址 即材 以 】 e v 七 1 胡dta 电 e t l ev. 1 . ith as ssub sy 雍ms 加 物i v in gth epop u l如0 氏 比 。即 。 加. 书 比 已傲 沁 i e t y, th er . s o u “ 姆 sandth e 翻 南 如 钊 m e m . rs 枉 比 ts丘 o min to 阅 回 耸 s ofsu st ai 到 山 l e d e v e l o 帅ent 幼d itsap协 越 sal 山 即 以 5 加 d i e s 助dco山 p aj 啥 s qul妞. 口 址 灿 山 的 朋r e 别 , ” bo b 俪画 公 沁 以忱 乡 。 回 别 因 川 如 止 】 e d e v e l o p m 。 吐即p r 出 以 扭 电 改syst e 风 比 介 ”功 川 加 md o m 。 石 c and fo 比 i gu re gi 。 画 别 曰 幻 压 山 l e d e v e l o p m e ntapp rajsal 恤g e t sy st e lns, 朗t s a c c o rd in g toa c 加 ai s i tu at i o nofj i angxi n ro v in ceand切 苗 五 e s t b e d 副 以tobe pos s i b l e to比 s u 】 t inth e 川 劝 叮 e and 口 a y th e ql 吐 口 t i 五 。 战 i on. ar e a l d 加 gdo si sa p p n ” 川 b a sh ” nc 别 比 1 曰 on w hi ch ista 上 in g面5 as扯 fo und 时 i o n 肚 以此 川 g t hl eem e th o dsw hi c h are the p 由c i 州 com p o n e n tsanal 州5 , c l 妞 st er朋 阁 y s i s and 月 刀 目 州c hi朴 hyp 双 x 姆 55 . t b e a p p ” ” 目 化 s u 】 t i n d l 。 吐 ed吐 比 t th e r e 乡 。 耐 d i 价脱n ce成 沁 ut别 曰 劝 庄 山 l e l e v e l ofd e v e l o p m e ntof m 山 已 日 e 铭。 d 五 。ofj i an多 石p ro 喇 比 ceis成 耐0 此, 伪 即p 比 se n tst l l 成 沁 介 口 如花 9 。 助in 山 。 即 韶e 如d 加 脚 e d d t 留 址 eved山 . b as i c 戏 叼 p o stof例 叫 匆 如 必 le山 , d 叩口 点 呜山 . 叮川 周 口ofmgi or因 at l 斑 鸣云 ” m面s p rop o “ 月伪 已 山已h面c le v . 1公 沁 以 j i an多 心 山已 h 砚 】 们 n r 。 r . , o u 代 冷加咪 四西。 氏山改 伴 加 加 口。 吐 伍.山ysoc i 以 y,p 恤口 初g the c ity and山相】 叩m 毗 at 】 出 鸡p 旧 脚舰 刁a k卫y 、 v ords 血帐1 0 协朗对 妞 电dsyst 周 口 ;j 远 乡 石 i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 击昌大李 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手写): 日 签字日期: 知夕年占 月 此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 解南昌大李 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角 叭朋 学 位 论 文 储 签 “ 手 写 ,: 树 签 字 日 期 : 呵年 月 “ 日 导师签名 ( 手写) : ”日 期 : 砷年 分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 . 1选题背景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值的主题。随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相对单向 型的物质流与能量流造成的全球性资源枯蝎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进外 j o 世纪 8 0 年代以 后,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棋式开始被世界认同。 尤其是1 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迅速成为环境、经 济、规划等科研领域的前沿。可持续发展必然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区域,而作为 联系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纽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近年来一直是可持续发 展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表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仍 处于探索阶段,怎样从定童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本身作出科学的 评价与衡t, 目 前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或被广泛接受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对构建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这也是本文选题的 初衷。 1 . 2研究意义 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欠发达省份之一,加快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纵 观江西省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 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 全省经济 取得了 举世瞩目 的巨 大成就, 但长期以来该省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也使 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导致了 许多重要的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近 年来, 该省部分地市水质下降加速,土地退化加剧,大气污染加重;资源开采 量加剧导致部分矿产面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等问题已 经给该省 各地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 威胁。 可见, 传统的资源使用和开采方式及 粗放型的 经济增长模式与国民 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必须 在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的荃础上,开发新的资源,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江西省及各级地市政府当前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是翻看历年来的 论文和研究报告,发现当地政府部门与各学术组织大都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政 策制订及理论探讨, 极少涉及该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的内 容,也尚 未 第 1 幸 绪论 建立起一套能够综合体现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各个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 标体系, 这无疑与全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背离。因此,本文选择以江西 省十一地市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江西省十一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选取了2 005 年数据, 定t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系统地评价了各市的 可持续发展现状、趋势以 及人口、资源、经济、杜会、 环境等方面可持续发展 存在的问 题, 为地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这对于制定该地区及江西省整体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目 的所在。希望本篇论文能对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 3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 . 3 , 1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就是查阅文献及统计资料,对国内外已 建立和提出的可持续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介绍与综合分析,并对国内学者对各省份各地区可持 续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比较,扬长避短,提出 一套比较完善的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笔者的知识储备的局 限、信息分析t的巨大,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参照了国内外己有的成熟的区域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根据江西省的实际情况,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 可t化性, 设计出包括目 标层、 领域层、主题层和指标层4 个层次, 涉及人口、 经济、 社会、 资源、 环境5 个子系统、 共计63个指标的江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其次对江西省十一个市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通过查阅江西省2 005 年 统计年鉴、 环境年鉴、 人口 年鉴等统计资料, 运用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采用定里与定性相结合即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江西省十一个市的可 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得出各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分别都进行排 序,比 较十一个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测江西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和 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后,针对各市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各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并由此提 第 1 章 绪论 出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并给出一系列有益的对 策与建议。 1 . 3 . 2论文框架 绪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江西省十一地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江西省十一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结论及展望 图l i论文框架 1 . 4 研究方法 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除了指标体系的设定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定t方法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目 标系统,各种多目 标评价方法层出不 穷,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目前,国内外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己有 几十种之多,但总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斌权评价法。 前者多是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如层次 第 1 章 绪论 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后者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指标的变异系 数来确定权数,如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本论 文 采取主、 客 观 赋权相结 合的 评价 方 法. 具体 采 用主 成分 分 析 仍而c i州 c o 贝 po 朋 已劫日 y s is , p c a ) 及层次分析法 帆n 目 州。 托 朴 妙乃 知 比 朋 沪 函 田 ) 。 方 法的详细介绍见2. 2. 4 。另外, 本论文采用了spss、 m 确p m软件辅助分析。 注:本文中出现引用文献的地方均以上标形式标出,所有参考文献按顺序 列于文后。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2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 1 .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 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涉及领域很广泛, 例如,生物、土地、 森林、 草地、湿地、绿洲、矿产、土坡、旅游、能源、环境、水资源、农业、 城市、 社会、经济、人口、文化等领域, 但可以 看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 是沿着三个方向揭示其内 涵和实质, 即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和社会学方向。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涉及到自 然环境的加速变化、自 然环境的社会 效益,自 然环境的人文痕迹等,力图把当代与后代、区域与全球、 空间与时间、 结构与功能等的有力的统一。因此从研究领域进行论述很难进行分类,故以下 主要从研究方向上将近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情况进行分类介绍。 ( 1)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生态学方向 该方向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平衡、自 然保护、环境 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基本 研究内容。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把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 理的平衡” ,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原则。 该方向以 娜威原首相布伦 特兰夫人 ( 1992) 和巴 信尔 ( 1 9 90) 等人的研究报告和演讲为代表. 近年来该 方向的 研究尤以 r 配 5 ,w 助 公 泊 坦 g e , k ru 韶 口 a ,h .9 记 ij k ,世界自 然基金会 ( w w f ) , 欧 阳 志云 等的 研究 为 代表. 1l (2)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经济学方向 该方向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 经济结 构优化、资供需平衡等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 题作为基本研究内 容。 该方向 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用 “ 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气 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 世 界发展报告和莱 布朗发表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代表。近年来该方向的 研究尤以 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 世界发 展报告 ( 州 川d dev e 1 0 p m ent 砒钾rt )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冈 、 及褚大建等的 有关 研究工作为代表。 问 (3)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社会学方向 该 方向以 社会可持续发展为 研究对象, 以 人口 增长与人口 控制、 消除贫困、 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科技进步等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学问题作为 荃本研究内容。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 把 “ 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取得合 理的平衡” ,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住 侧 旧 p ) 自 1 990年以 来每年都发布的 人类发展报告( h u n 妞 口 。 时 d 叨 娜 田 斌砒 训 由 , u n d p , 1 郊 吁 ee 一 2 00 5)1 习 及 其 提 出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衡 t 指 标“ 人 文 发 展 指 数” 侧 。 d 、 叶 文 虎 等 的 研 究 工 作 为 代 表。 间 (4)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学方向 该方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陆地系统科学、人地相互作用潜 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变化格局等为基本研究内容。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 尤以 我国 学者毛汉英、王茂军、 王 仰麟等的 研究工作 为 代表。 困叮 ( 5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方向 该方向以可持续发展系统为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是以系统论为基础, 辅以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模拟技术、管理科学和决策论等学科的知识,运 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研究与预测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 展状况和趋势。其突出特色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 演化规律。以 “ 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 洽” 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 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祸合与三者互相制约、 互相作用的关系, 建立了人与自 然、 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最评判规则。我国学者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突 出,以中国科学院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l9 9 9 和2 000 年)为代表。 近年来该方向的研究尤以o d . 叮 h t 、 牛文元、 匡想求、 屈广义、 张新生等的研 究工作为代表。111 1 刀 2 . 1 .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趋势 ( 1) 环境与资源价值衡量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性指标的完善和应用 . 环境资源的价值计算方法在研究中将不断成熟,能科学计算自 然资源成本 和环境成本, 必将使g d p 、 g n p等指标的修正及建立新的综合性指标, 更加合 理地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指标权重确定、 评价方法设计向 规范 化、科学性、通用性发展,减少评价结果的偏差,并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3) 充分考虑环境的经济政策研究。 主要有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 局,怎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怎样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方法深入论证 各种产业结构政策的 可持续性,怎样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等。 (4) 加强环保投资研究。 运用经济学、 运筹学的 基本原理结合环境保护实 际情况,系统研究环保投资规模、融资渠道及合理分配。当前,缺乏对环保投 资的系统科学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充分高效 利用环保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5)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研究。当前对策研究尚处于较低的 理论水平, 缺乏具体行动方案和措施。因此,有必要研究具体的法律、规章等,研究如何 落实政府及企业各部门具体责任, 研究具体资金积累机制,研究促进生态的工 艺技术与推广应用机制, 研究环境发展的教育培训及公众参与决策机制,研究 如何引导人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等。 (6) 从开放系 统角 度研究区 域、 城市可持续发展。 llq 2 . 2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 之后,立即 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各国 政府和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作为普遍接受的科 学理论, 在它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必然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上。 但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在一定的区域上实施的效果如何,人们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价,找出 区域可 持续发展制约性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讲,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 重要的一环, 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 走向实践的关键步骤。 自2 0 世纪80年代以 来,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探讨从未间断, 1 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又形成新 的高潮,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针对不同的层次加强了对可持续发 展评价的研究,国内 外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主要可分 为综合性指标和指标体系。综合性指标有可持续收入、真实储蓄、生态足迹的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方法、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体系就是以反映一个由区域社会、经济、 资源、生态环境等子系统状况的统计指标构成的指标群构成的体系来测度和描 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指标体系能 够比 较客观综合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 水平, 所以国内外学者对指标体系的建立的研究较多, 具体综述见2. 2. 1 及2. 2. 2. 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有很庞大很复杂的,也有相对很简单很 明了的,但到目 前为止,世界上尚未有公认的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人们只是 针对不同的研究问 题的需要,以 及在指标的 结构体系、 框架模型、 参数选择的 应用领域中不同的侧重点,提出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而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 评价方法就涉及到具体的定t方法的选择,目 前国内外提出的综合 评价方法己有几十种之多,具体综述见2. 2 .4 。 2 . 2 . 1国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是由 经合组织( 。 e c 功和联合国 环境开 发署住 几 甩 p )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体系。 将环境问题作为可持续矩阵的“ 行” , 驱动力、 状态和响应指标则作为“ 列气 针对每一个问题构建了“ 时间系列” , 确定了哪些指标是近期指标, 哪些是中期 指标, 哪些是远期( 理想) 指标,并对特定的生态系统或环境要素所确定的可持 续性指标定义了统一的模型,即“ 压力印 r 韶 s ure) 一一状态( 咖比 ) 一一响应 ( 二 5 卯 咪) ” 模型 ( 简 称p sr模 型 少 9-20) . p sr体 系 表明 人 类 活 动 给 环 境 施 加了 压 力( 如污染物质的排放或土地用途的改变) , 这种压力能减少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 外界污染物质水平, 栖息地, 水流的改变等) 。 社会然后作出反应来改变压力或 环境状况,并制定经济政策和预防计划,以 减少或缓和压力/ 环境破坏。 该指标体系回 答了“ 发生了 什么、为 什么发生、 我们将如何做” 三个可持 续发展的基本问 题,特别是它提出的所评价对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 与参照标准相对比的模式受到了 很多学者的推素。 不足之处是,这种确定可持 续性指标的模式较适合于空间尺度较小的 微观领域, 但对空间差异较大、因素 较多的大尺度综合评价则困难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发现,p s r模型应用于环境 类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而应用于经济与社会类的指标 则作用不大。尤其是压力和响应并不是截然可分的,有时候压力和响应是互相 转换的。121 1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2) 世界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世界银行对o e c 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p s r进行了调整,将p s r指标 体系应用到四 个基本的 领域( 环境、 社会、 经济和机柳、于1 995 年9 月 公布了 一套以“ 国家财,” 作为衡t可持续发展依据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 体系将 “ 国家财富. 分解为自 然资本、人造资本、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 个部 分,否定了 传统的以 人造资本为依据来衡t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该评价体系首次 将无形资本纳入可持续发展度量要素之内,斌予了 可持续 发展以 科学的内 涵, 动态地反映了 可持续发展的 能 力。1 22 一1 该评价体系不足之处是不同国家的基础条件及地理空间的不均衡在该指标 体系中未得到较好的 体现,同时,由于该指标体系所提倡的试图以单一货币尺 度对一个国家的总财富 进行衡t的方法在现阶段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内 都较难解 决,使得该指标体系的 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3)联合国 统计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 994 年联 合国 统 计局( u n s l 人 d 的p et erb 出 让 i n n 坦 对联合国 的 “ 环境统计框 架” 仙e f n 双 。 日 胃 0 谁for阮 氏v 日 卯m 。 吐 ofe . 吐 ro . 叮 。 吐 歇 心 拓 。 , 缩写为fdes) 进行修改, 不用环境因素和环境成分作为划分指标依据, 而是以 21世纪议程 伽中的主题章节价如经济问题、大气和气候、固体废弃物、社会经济活动和事 件、影响和效果以及对影响的响应等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来对指 标进行分类,形成了一套与 f d e s有很大差别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刃s d 伊 枷 止for功 d i o at 口 rs ofs 侧 由 劝 明 b le d e v e i0 p m e nt)网 该 评 价 体 系 共 包 括31个 指 械 由 经济问 题、 大 气 和 气 候、 固 体 废 弃 物、 机 构支持四个方面组成。 fi s d在指标的分类上与p s r模型极为相似,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指标之间 的因果关系, 但同 样的,该指标体系对环境方面反映的也较多,社会方面反映 较少, 应用面较窄,而且有些指标的安排较为混乱。 (4)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 99 6年由 联 合国 可持 续发展 委员 会住 困 c s 功及联 合国 政 策协调与 可持续 发展部田p s d c ) 牵头, 联合国统计局( u n s i 人 】 )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仪 侧 旧 p )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归妮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田机c e 日 和亚太经社理事会 伍s c a 卫 ) 参加,在 “ 经济、社会、环境和机构四大系统”的概念模型和 “ 压力 -状态 -一响应” 即p s r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 21世纪议程 提出了 一个初 第2 幸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步的以 可持续发展为核 心共1 42个指标的 评价体系框架. 1 2.其中, 驱动力指标 用以表征那些造成发展环境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 消费模式和经济系统等因素; 状态指标用以反映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各系统的状态;响应指标用以 表明人类为 促 进可持 续发展所采取的 对策。 i29) 该指标体系指标间的 逻辑性较强,充分体现了 环境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作用,特别突出了环境受到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与可持 续发展的环境目 标之间联系较密切。不足之处是环境指标占的比重过大,用于 衡t和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有片面性,而且有些指标的归属存在很大的模糊 性,是属于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还是响应指标,界定不是很明晰和合理,表 明该指标体系亦存存不少缺陷。 (5)环境问 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为了克服联合国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指标数目 过多而 且归属较为模糊的缺陷,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 c o p e )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住 序 正 p ) 合作提出了 高 度综合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该 指标体系创建了 人类活 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很好地阐释了人类活动和环境存在的四个层面 的相互作用, 这四个层面分别是: 环境、自 然资源、自 然系统、 空气和水污染, 共25个指标。 从构成子系统来看, 该评价体系可划分为经济、 社会、 环境等子 系统,其中经济子系统包括经济增长、存欲率、收支平衡、国家债务等指标: 社会子系统包括失业指数、 贫困 指数、居住指数、 人力资本指数等指标:环境 子系统包括资源净消耗、 混合污染、生态系统风脚生命支持、 对人类福利影响 等指标。 同时选取了25个能够相对比较准确表征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的指标构 成了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 阅 该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当前值和今后可持续发展政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值 之间的差距给予各自 的权重,即斌予那些当前值和可持续目 标值差距较大的指 标以较大的权重。但这就需要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目 标认识上的一致为前提, 然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理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 识显然存在差异。 “) 英国 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英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框架是以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关于可持续发展 定义为基础的。该体系是根据英国可持续发展的四大目 标而设计的, 大目 标之 下共设21个专题, 每个专题之下设若干个关键目 标和问 题, 再进一步设置具体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目 标, 共有 1 20个指标。 这四大目 标为:必须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以 提高生 活质t,同时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不可再生资源必须优化使用; 可再生 资源必须可持续性利用; 必须使人类活动对环境承载力所造成的 损害及对人 类健康和生物多 样性构成的危险 最小化。 脚 1 该指标体系是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 标而建立的,因此,它对监测可持 续发展战略目 标的实现进程有重要意义。不足点是该指标体系的指标没有共同 的量纲,只能度量环境和经济的。 (7) 美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美国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围绕其制定的 十大国 家可持续发展目 标展开的, 共有52个用来评价国 家既定目 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网 该指标体系涵盖广泛,充分体现了经济繁荣、 环境保护和社会平等必须协 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其中的一些指标还仅仅是概念上的描述,目 前连 进行简单的测最都是很困 难的。另外,该指标体系是针对美国自 身的国 情而提 出的,而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2 . 2 . 2国内区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自 中国21世纪议程 颁布以 来,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方面研究十 分活跃。 对评价体系的 概念、原则、 框架的研究到实证研究,我国都已 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这里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加以 评述。 ( 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提出的评价体系 以牛文元为首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自 1 999年开始至今连 续推出了4 个年度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 究原理, 提出并逐步完善了 一套“ 五级益加, 逐层收效, 规范权重, 统一排序” 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从1 9 9 9 年开始一直被作为我国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官方体系, 共 分为总体层、系统层、 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五个等级。 其中,总体层表示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代表着战略实施的总体态势和总体效果:系统层由生 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等 五大系统组成:状态层是在每一个系统内能够代表系统行为的关系结构,其表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现形式可以是静态的, 也可以是动态的; 变t层共采用48 个指数, 从本质上反 映 状态的 行为、 关系,变化等的原因 和动力: 要素 层 采用可测的、 可比的、 可 以 获得的指标及指标群, 对变盘层的数t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 地 度 量 , 共 有2 08个 指 标组 成. 阳幻 该指标体系属于复合的、庞大的和具有理念性结构的指标体系,采用了可 侧的、可比的、可以获得的指标,首次对中国各省市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 而系统的评价,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但由于其指标数t过于庞大, 指标的选取人为因素影响明显,而且有些指标相关密切,同时一些指标的计算 出现重复,从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是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联合成立的 “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提出的。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 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教六大部分,这六部分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可持续 发展的定义。该课题组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两种: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 指标。该指标体系描述性指标共有 1 %个,其中经济38个,资源51个,环境 48个,社会32个,人口13个,科教14七评价性指标共有 1 00个, 其中经济 19个,资源20个, 环境28个,杜会17个, 人口8 个, 科教8 个. 网 该 指 标 体 系 既 有 描 述 性 指 标 来反映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现 状 和水 平, 又 肴 评 价 性指标反映可持续发展各个领域、各层次以及总体的趋势变化动态,因此能够 比较全面地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但由于该指标体系参数过多,可操作性不是 很强,而且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另外的一个不足之处是,选择了 过多的数量指标,而质t指标相对较少。 ( 3)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是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匡 灿求博士在孙大中院士的直 接指导下于1 9 97年2 月正式提出的。 该指标体系从区域资源对人口消费的承载力的角度,对区域发展水平和可 持续性进行度t,在识别出区域发展所处阶段的基础上评价其可持续发展的能 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上的突破。同时,该指标体系被应用于广东省21个地市以及中国大陆31个省 市区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 广东可持续发展2 00玲 ) 阅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迷 值。另外该指标体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有明 确的状态指示意义,但略 嫌不足的是所选参数较少,相对而言更偏重于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衡t,对资 源的 环 境 容 t 考 虑 较 少 . 1411 “)叶文虎等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叶文虎和唐剑武认为考察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是 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重点是考察这一时刻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否达到了资 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大系统的协调,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协调度的概念以 及衡最区域可持续发展大体思路:由 某一时刻的资源 ( dl)、经济 ( dz)、社 会 ( d3)与环境 ( d4) 这四大系统的发展状态一协调度r( dl,dz, d3,d4) 一可持续发展微分ds肠 idt 叶可持续发展函 数5 公 tt) 。 另外他们还提出了 -个新的 国民生产总值( c n p * ) 来联系原有的国民生产总值( g n p ) 与资源总价值( r v ) 、 环境承载力价值( e c v ):g n p * =c 入 t + 八 r v + e c v , 其中 r v为资源价值的增 加里, a 卫 c v为环境承载力价值的 增加t。 1421 该指标体系框架通过不同时段的协调程度的比较,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发展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特别是该指标体系提出的新国民生 产总值的概念,消除了通常所使用的g n p . 砍树有产值,种树无产值的 所带来的 资源空心化以及盲目开采和浪费现象,为衡t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 更科学的经济核算手段. 143但遗憾的 是该指标体系目 前仅仅是一个框架, 没有 给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指标,因此其实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实践 进行检验。 (5) 清华大学刘求实等提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清华大学的刘求实和沈红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评价区域社会大系统应包 括两个层次:一是系统运行层次,该层次含有资源利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 污染防治与生态维护三个主要过程,另一个层次是系统表现层次,它是系统运 行的结果, 主要包括资 源潜力、 经济绩效、 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四 个方面。 根据以上框架,他们建立了分为两个层次,包括两个准则、八个子准则,共有 38项指标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洲 该指标体系对区域社会大系统的运行过程及诸方面的关系做出了准确、全 面的描述和分析、同时综合考虑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诸多 方面及其协调性,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性要求,通过对长白山典型生态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的评价,表明其可操作性较强,但由于该指标体系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是针对典型区域建立的,因此在对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方面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6) 毛汉英提出的“ 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该体系分为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 资源环境支持、 可持续发展能力四部分。 中科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毛汉英等选取了17类共48个评价指标,运用 主成分分析法, 结合地域特征, 把沿海 12个省区划分为五个类型区, 对各类型 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 分析( 王黎明 等, 2 0( 犯 ) . 另外,他们还构建了区域承载力模型,对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进 行了 预 侧 , 同 时 提出 了 提高 其 区 域 承 载 力 的 对 策 措 施 ( 毛 汉 英 等, 2 001) . 148 (7) 朱启贵在 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提出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 中国21世纪议程 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确定的。 共 分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教和制度七大系统。经济系统主要包 括水平、结构、效益、能力四方面,共21个指标;资源系统包括水、土地、 森 林、海洋、 草地、 矿产、能源和综合利用八方面, 共21个指标; 环境系统包括 水、 土地、 大气、 废物、 噪声、 生物多样化和环境保护七个方面, 共20个指标: 社会系统包括贫困、就业、人民生活、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满意 程度, 共23个指标; 人口系统包括规模、结构、素质, 共8 个指标; 科教系统 包括投入、 发展程度和产出, 共 12个指标: 制度系统包括组织建设、 法制建设、 宣传培训 和公 众参与, 共11个指标. 阅 ( 8) 郝晓辉在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中提出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四大部分组 成。社会指标以人为主体,反映人民生活质t、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经 济指标采用传统的、常见的指标反映经济发展;资源指标包括土地、能源、其 它矿产、 森林、 水、草地、海洋、野生动植物等自 然资源的存t、开发、稀缺 等情况。 环境指标主要反映环境状况、 变化趋势以 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每一部分中又分别包括外延指标和内在指标。外延指标,即总t指标,指自 然 资本存量和生产资本存t。内在指标,即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速率、人口 密度、失 业率、 人均g d p 等。 i4q ( 9) 张世秋在 可持续发展论中提出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应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 “ 驱动力 状态一一响应”的模 型,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分解为四大系统:社会系统,即人群福利水平或生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活质t等杜会发展指标以 及地区分布;经济系统,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行 业分布; 环境系统,即资源存t、 消耗、 环境质量等及其地区分布; 制度安排, 如政策、 计划等以 及国际 关系与贸易影响. 在每一大类里, 确定具体评价对象, 分别给出 驱动力、 状态、响应三方面的指标,共计1 69个指标。 该指标体系借鉴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分类 方法,将指标分为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 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但由 于选取的指标过多,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比 较复杂 含糊,有些指标相关系数过高,出现了重亚计算现象,因此有待进一步对指标 进行遴选. 阅 以上仅仅列举了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于篇幅有限, 还有其他的很多比 较新颖、比较实用的从不同角度以 及适应不同区域的可持续 发展指标体系无法在本文中一一进行述评,件如: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科学系 的 朱云 梅、 周生路 等提出 的 工 业企 业可持 续发展 评价 指标 体系: 阅江苏 省经济 信息中心的 蒋德鹏提出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 评估指标体系: 阅山 西大学环境科 学系的曹利军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王华东联合提出的区域可持续 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 1511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 李莉、 吴洁等提出的 城市可持续发 展 指标体系; 阅广西师范学院的 黄鸽、吕明 提出的区 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 153)云南大学的 唐新文、 李义敢从人力资本、自 然资 本、 经济发展及社会发 展四 要素出 发建立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冈中国 科学院、国 家发展 计划委员 会地理研究所的 刘慈提出的区域农业可持 续发展指 标体系; 网中山大 学 的 温 瑛 茂 等 提出 的 人 地系 统可 持 续 发展 评 价 体系 ; 阅中 国 科 学院 地 理 研究 所 的冷疏影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的刘燕华提出的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阅中国 科学院自 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周海林提出的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等 等. 阴 2 . 2 . 3对国内外区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评述 ( 1) 国外评估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国学者都对外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进行了 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评估体系采用菜单式结构,回答了发生 第2 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概述 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人们将如何做等问题,层次结构简单明了,但也存在以 下问题:指标数目 庞大,粗细分解不匀,驱动力、状态、响应指标权属不明, 过分强调环境因素,对社会经济因素重视程度不够等。联合国统计局评估体系 很类似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d sr 模式, 其缺点也与其基本相类似。 在 环境问题委员会的评估体系中, 环境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最基本的资源;自 然 资源被用来转化成成品和能量的服务;自 然系统则提供了必须的生命支持系统 的服务功能;空气和水污染直接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北科技学院《健美操主项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通渭县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 通道下腰椎手术后的护理
- 企业员工培训稽核
- 2025简易农村土地承包租赁合同
- 2025标准建筑施工合同
- 2025繁华街道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2025联盟加盟合作的相关合同格式
- 2025汽车销售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基于stm32的窗帘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4000字(论文)
- 大型活动期间的公路养护应急预案
- 国内外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 教堂寺庙租赁合同协议
- 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硬措施解读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社会认知理论发展
- 管道完整性管理培训
- 小学全体教师安全工作培训
- 19G522-1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图集
- 律师事务所薪酬分配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