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近代杭州茶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内容提要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大约在唐朝中期就已兴起。及至南宋,杭州茶馆作为 皇城服务性行业重要一部分,从规模、经营特色等诸方面都已发展相当完备,同 时,它还作为茶文化的主要载体,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到元明时,杭城茶馆 业相对萎缩,明末清初开始逐渐复兴,其兴盛状态一直延续至晚清。进入近代以 后,中国社会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伴随着这种变化,杭州茶馆从规模变化、 场地分布,到经营特色和功能发挥都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近代杭州茶馆既是大 众经济一部分,更是承载市民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发展的历程不仅反映出近代杭 州商业发展的特点,更可以折射出近代杭州地域文化特征和市俗人情百态,一定 程度上成为了解近现代杭州经济和文化的窗口。近代杭州茶馆除了具有传统意义 上的休闲、闲聊和信息传播的功能,也是近代杭州城市各色人等进行经济和文化 活动的公共空间,它既是传统社会民间知识和民间曲艺生产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也是联结地方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一个枢纽。总之,在近代杭州城市社会生活 中,茶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并承担了广泛而又复 杂的社会功能,展现着丰富而生动的市民文化。近代杭州茶馆的演进为探求杭州 茶馆文化、市民文化、社会变迁本身及其三者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近代杭州茶馆市民文化公共空间社会变迁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t e a h o u s e s c i t i z e nc u l t u r e s o c i a lc h a n g e - r e s e a r c ho nt h em o d e r nt e a h o u s e si nh a n g z h o u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m o t eh i s t o r yo ft e a h o u s e si nh a n g z h o uc a nb et r a c e db a c kt ot h e m i d d l eo f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u pt i l l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b e i n go n eo ft h e e s s e n t i a lp a r t so ft h es e r v i c e si nc a p i t a lc i t y ,t h es c a l e sa n dt h e b u s i n e s so ft h et e a h o u s e sh a db e e nf u l l yd e v e l o p e d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yp l a y e d av i t a lr o l ea sav e h i c l ei ns p r e a d i n gt e ac u l t u r ew i t hp r o f o u n dc u l t u r a l d i v e r s i t i e s i ny u a na n dm i n gd y n a s t yt e a h o u s e sd e c l i n e dab i t ,b u tt h e y p i c k e du pa t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p r o s p e r i t yl a s t e d t o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m o d e r nc h i n aw i t n e s s e dg r e a tc h a n g e s ,w h i c h i n f l u e n c e dg r e a t l yo nt h el o c a lt e a h o u s e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 i rs c a l e , l o c a t i o na n db u s i n e s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i t hs t r i k i n gt r a i t s t h et e a h o u s e s i nh a n g z h o ua r en o to n l yo n ep a r to ft h ep u b l i ce c o n o m y ,b u ta l s oa r et h e m e d i af o rt r a n s m i t t i n gt h ep u b l i cc u l t u r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e r i n ga n a c c e s sf o r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m o d e r nl o c a le c o n o m ya n dc u l t u r e i nh a n g z h o u ,s h o w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c o m m e r c eo no n eh a n d ,a n d f e a t u r e dt h el o c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t h ev i v i dp u b l i co nt h e o t h e r b e s i d e st h e i rt r a d i t i o n a lf u n c t i o n ss u c ha sp l a c ef o rr e c r e a t i o n , t a l k s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 - s h a r i n g ,t h em o d e r nt e a h o u s e si nh a n g z h o up r o v i d e d 8p u b l i cs p a c ef o r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a c t i v i t i e st ov a r i o u sp e o p l ei n a n do u to ft h et o w n t h e yb e c a m et h er i c hs o u r c e sf o rc i v i lk n o w l e d g ea n d l o c a l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o p e r a sa n da r t s ,c l o s e l yr e l a t i n gt ot h ep u b l i c s o c i a la n de c o n o m i cl i f e i naw o r d ,i nt h em o d e r ns o c i a l1 i f eo fh a n g z h o u , t e a h o u s e sp l a y e dav i t a lr o l ei nv a r i o u sa s p e c t ss u c ha sc o n n e c t i n gp e o p l e , p e r f o r m i n gi t se x t e n s i v e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sa n d d i s p l a y i n gt h ec o l o r f u la n dl i v ec i t i z e nl i v e so ft h el o c a lp u b l i c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m o d e r nt e a h o u s e si nh a n g z h o uf u r n i s h e su sw i t he f f e c t i v e e v i d e n c e sf o rt h es t u d yo nt h et e ac u l t u r e ,t h ec i t i z e nc u l t u r e ,t h es o c i a l c h a n g ea n dt h e i ri n t e r a c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i n b e t w e e n k e y w o r d s :m o d e r nt e a - h o u s ei nh a n g z h o u ,c i v i lc u l t u r e ,c o l m o ns p a c e , s o c i a lc h a n g e 2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杭州茶馆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变化,至今依然多彩多姿。茶 馆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又具有地域的特色,反映出不同地域的生活 - - j 惯、文化习俗和人文环境茶馆是一个大世界,与社会各阶层都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折射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时代的风雨。茶馆在今日 还是一个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茶馆- 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 一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1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意义 茶馆和茶馆文化不仅是中国茶文化,而且是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文化场”,它的实际内容和意义,已远远超出品茶与休闲的功能定位 可以这样说,茶馆是展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社会风尚等文 化形态的“大窗口”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茶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 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并承担了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展现着丰富而生动的 市民文化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 会”2 这种行业同饭馆一样,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漫长里程中,曾有过伴随社 会兴衰而消长的履历从两张条桌、四只长凳的小铺面,到厅堂考究、雅座高间 的大店场,形形色色的茶馆使饮茶走出家庭,步入了市井生活的喧嚣之中茶上 可敬王侯、下可伺百姓的品格,遂使得这一行业成为各色人等趋之若骛的所在和 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的活跃场合脚夫来这几去汗止渴,阔少来这儿消闲解闷; 知书人来这儿高谈阔论,失意者来这儿愤世骂娘茶馆与市民生活有着极为密 切的联系,由此也成为时代风云变幻的晴雨表。老舍先生在他的脍炙人口的力作 话剧茶馆中,便是借助这一舞台,惟妙惟肖地再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变故与 世态人情。 杭州茶馆业历史悠久,大约在唐朝中期就兴起,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无 论是其作为服务性行业所表现的规模,还是作为茶文化载体所表现的文化内涵, 都进入鼎盛阶段。元明时茶馆业相对萎缩,明末清初开始逐渐复兴,兴盛状态一 直廷续至晚清。近代的中国社会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伴随着这种变化,杭州 茶馆经历了一个起伏发展的历程作为大众经济的一部分和承载市民文化的一种 载体,它从数量的增减、场地分布的变迁,到经营特色的改变都体现出了鲜明的 特点,同时,又反过来折射出近代杭州地域文化特征社会都市和市俗人情百态, 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解近现代杭州经济和文化的窗口近代杭州茶馆不仅具有传统 意义上的娱乐身心,传播信息的功能,而且是城市和城镇各色人等进行经济活动 本文所指杭州地域主要是指杭州老主城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五 区,不舍各区目前所涵农村片 。老舍:答复有关 的几个问题。剧本1 9 5 8 年5 月号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文化活动的场所,是传统社会民间知识和民间曲艺生产和传承的重要场所,是联 结地方社会生活网络的一个枢纽作为城市公共空间1 ,它的设立发展和完善 过程,又从一个侧面反映近代杭州城市社会的变迁,折射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行 为习惯之演变同时茶馆也汇集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的机制也在解决矛 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形成 以往对茶馆的研究主要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加以考察,尽管也有关注其休闲和 娱乐功能的一面,但零星、散点的研究也往往从历史发展、生计方式,地理自然 条件,民俗的视角探讨茶馆文化,使得各种茶馆文化现象的收罗和解释也流于表 面化杭州茶馆为什么与成都茶馆一样,在其他地方的茶馆文化式微的大背景下, 保持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一般的解释都仅归于杭州作为“销金锅”锵殊的社会 和休闲生态环境,而对于茶馆作为杭城都市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承载 都市市民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由来和深层的推动因素以及这一公共空间的结构、 变迁仍缺乏关注和研究 众所周知,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新旧文化的冲突与 磨合,近代杭州社会也不无例外地发生着某种变迁杭州市民文化一方面由于特 殊的地域特征保持与固守着传统的呈现形态,体现出稳定性的一面,另一方面, 也在近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着一定的革新与变异稳定与变迁,传统与现代无不在 近代杭州茶馆的演进中得到体现 对茶馆作为平民公共空同与传统社会的公共空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关注,更 可以为研究杭州茶馆旺盛的生命力提供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和解读路径杭州茶馆 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一直是市民休闲和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即使在现今,在其 他现代交往方式日渐丰富娱乐场所日益扩张的情形下,大众化的茶馆也是杭州 民众最能接受的公共空问之一 总之,探讨历经时事变迁背景下的近代杭州茶馆发展状况,一方面可以对杭 州近代茶馆的演进本身作出学术上的梳理,填补研究的空白;同时,在对茶馆 市民文化、社会交迁三者的关系论述中,更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进一步理解 杭州近代城市生活。这对于为今天的杭州,打造所谓的。杭为茶都”以及“生活 品质之城”也可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茶馆的关注和研究还较为薄弱,有关茶馆的著述很少在陈宗懋 。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在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有时互用在哈贝马斯的典范性研究中,公共领域, 主要意指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公众聚会场所和机构的总称,主 要讨论的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空问本文“公共空阔”的概念则主要采用王笛在街头文化一一成都公共 空闸,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 8 7 0 - 1 9 3 0 ) 一书中的表述,。考察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闻,印城市中人 们日常使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空闻,研究在这样一个空问中,人们特别是下层民众是怎样从事他们 的日常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是怎样与地方政治联系在一起的” 。销金锅”,古代特指杭州西湖,元代周密武林旧事日:“西湖天下景,朝昏睛雨,四序总宜,杭人亦 无时而不游日糜金钱,摩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之号后一直成为杭州商业繁荣所带给这个城市 过度消费的形象代指 2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主编的中国茶经饮茶篇( 上海文化出版社,1 9 9 2 年) 中,有朱自振和姚国 坤编写的“茶馆与茶摊”一章,对中国茶馆从古到今的概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为我们宏观了解中国茶馆提供了较为权威的资料其他学者的研究,往往附着于 饮食文化或茶文化研究,更多的是将其作为饮食文化或茶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加以 考察,探讨它的形态和反映的世风民情 专门论述茶馆的著作主要有连振娟著的中国茶馆(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 0 0 2 年) ,徐传宏、骆冗艽编著的中国茶馆( 山东科技出版社,2 0 0 5 年) ,吴 旭霞著的氍茶馆风情一一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 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9 年) , 阮浩耕著的茶馆风情( 浙江摄影出版社,2 0 0 3 年) ,周文棠著的( 茶馆( 浙 江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陶文瑜著的茶馆( 花山文艺出版社,2 0 0 5 年) 等 连振娟的中国茶馆是茶文化研究专家余悦主编的茶文化博览丛书其 中一部,本书把茶馆作为饮食体系的一部分,将它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和民俗文化 的体现来研究,强调悠闲、舒适、轻松,祥和的茶馆氛围,对近代茶馆的。畸形” 繁荣和功能的复杂化,则主要从它“减退了清俭,雅致的文化气息”的角度加 以了评论吴旭霞的茶馆风情一一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系余悦主编另一套 丛书一一中国茶文化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茶馆发展的历史、茶馆功能的变 迁、茶客的变化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千姿百态的全国各地茶馆作者认为,“千 百年来,茶馆一方面充当了民间知识交流的载体,一方面又成为人们身心休息的 处所;既是大众文化传播的渠道,又是多种民事活动的场所”以上二书具有 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都偏重于文化的视角,对近代茶馆的历史演进经营特色以 及功能特点等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 上海市茶叶学会徐传宏、骆芄艽编著的中国茶馆和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 棠的茶馆都主要从茶馆经营的角度对茶馆展开了论述,他们的视角主要集中 于现今茶馆,并对当今茶馆的类型和功能都作了一定的叙述茶博览主编阮 浩耕的茶馆风景一书,从文化的视角对古今茶馆的风情作了通俗的诠释,图 文并茂,可读性较强,书中还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不同地域茶馆的特征进行了专 门的论述总体而言,以上三书可以说都属通俗类读物,学理性不强,学术含量 不高 陶文瑜著的( 茶馆系雅俗中国丛书中的一部,书中通过文学化的叙事 方式,图文并茂,对古今茶馆的经营特色和功能作用作了较为系统的诠释,对南 北茶馆也作了比较和分类虽属通俗性介绍,但对理解中国茶馆文化的概貌,不 无裨益 总体来看,有关近代茶馆的学术研究还十分薄弱。近代社会呈现出急速变化 的格局,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对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来说,都造成 连振娟誓中国茶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3 页 吴旭芨:茶馆风情一一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光明日报出版社,1 9 9 9 年,第1 页 茶馆- 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激烈的冲击茶馆作为与近代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场所,也呈现出了明显的 时代特征,这可以为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任何漠视或 忽视都将是一种缺憾 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茶馆,探询近代茶馆的的民俗学,文化学,历史学,社 会学等诸方面的意义,是拓展茶馆文化研究的需要,也是充分挖掘茶馆这一特有 现象在诠释近代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作用的需要。已有部分学者就此展开零星研 究 仲富兰先生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对近代茶馆的变化作了一定的概括,在图 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一一服饰饮食民居( 学林出版社,2 0 0 1 年) 卷中, 他将近代茶馆的变化概括为“茶馆的民众化”,并指出“各式民同曲艺、游艺杂 乐等都成了茶客们消闲取乐的主要内容,并在此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得到 充分发育”7 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晓南,从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今昔茶馆文化的变 迁,认为茶馆是传统中国最大众化的公共空问,著有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 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4 年第1 期) 一文 对于近代茶馆的社会功能,南京大学的牛力也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试论近 代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 东方论坛,2 0 0 2 年第3 期) 一文中,他同样认为 茶馆与民众的经济生活相关联,也是民间纠纷调解的重要场所。同时,作为一个公 众活动的场所,茶馆也是民问社会信患传播的集散地;民众在茶馆中表达自己的 见解,也使得茶馆成为一种控制舆论的力量。茶馆的这些功能是近代民间内在运 作逻辑的体现 茶馆也是地域风情的徼记在前面所列的多本叙述茶馆概况的著作中,对此 进行了分类,一般认为,杭州,巴蜀,北京,广州等地茶馆的地域特色相对比较 鲜明 老舍于1 9 5 7 年创作的话剧茶馆,“展现了自清末至民国近5 0 年同茶馆的 变迁,不仅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还重现了旧北京的茶馆习俗。” 近几年来,有些学者把茶馆研究的视角主要投向四川和江浙地区 四川茶馆与杭州茶馆一样,发育相当完备,由此,成为学者们注视的焦点, 四川大学历史系的王笛采用了市民社会的理论,用历史分析方法,以成都为对象, 考察了茶馆这个2 0 世纪初中国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探索了这一转折时期城市 生活,公众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演化和变迁在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 城市社会生活( 历史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 一文中,他用历史分析方法,以成 都为对象,将茶馆与公共空间联系起来,着眼于茶馆的经济文化色彩,以公共领 1 仲富兰:田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一一服饰饮食民居,学林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3 0 页 牛力: 试论近代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翟东方论坛2 0 0 2 年第3 期 陈宗悬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 9 9 2 年第一版,第6 5 0 页 4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域的视角考察了清末民初茶馆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茶馆为成都市 民的“公共生活”一一家庭圈子之外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场所,没有任何一个 公共空问能像茶馆那样容纳从上层精英到底层民众各个社会阶层,使他们悠然自 得地相处在一起小商人在这里洽谈生意,苦力在这里寻找雇主,小贩,艺人 手工匠通过茶馆里的种种活动维持生计,追求闲逸只是茶馆生活的表面现象茶 馆既是休闲逸乐之地,又是各种人物的活动舞台,它是市民的“会客室”,“自由 世界”和公共空问”王笛笔下的中国近代茶馆,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市民社会论 者引据的1 8 世纪英国的咖啡屋,尽管它们不完全是同质的东西“2 0 0 6 年,王笛 出版了街头文化一一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 8 7 0 - 1 9 3 0 (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 一书,进一步指出“茶馆,是成都社会的缩影,它集 商业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问为一体对茶馆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角色的研究,有助 于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理解。“2 王笛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近代茶馆的第一人,他研 究的新视角,可以为我们考察近代杭州的茶馆提供很好的启示 中央民族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的博士生吕卓红,选择成都市及其附近场镇的几 个茶馆作为田野点,通过参与观察和历史研究,运用公共空间概念和人类学的宗 族,宗教研究视角,兼取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概 念,着重考察“四川茶馆在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过程, 分析茶馆空间对传统公共空间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在现代性语境下,肯定成都茶 馆的社会整合力量,为疗救现代性病症提供一种可能性的参照”1 江浙,自古以来就是产茶重地,唐宋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茶馆 业也异常发达,尤其是近代以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杭州、湖州等地,茶馆业的 兴盛成为地方经济和民众生活的一道风景2 0 0 5 年,浙江省茶叶志( 浙江人民 出版社,2 0 0 5 年) 编纂出版,其中分列有。茶馆文化与饮茶习俗”一章,对杭州 及其他地区的茶馆发展概况作了专门的介绍近年国内外有学者从历史,经济和 社会学等多角度进行了许多趣味盎然的研究,如日本学者铃木智夫对清末江浙地 区的茶馆作了一定的考察,著有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 江海学刊,2 0 0 1 年第2 期) 一文,他指出:“茶馆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景观,林林总总、各具 特色的茶馆出现在唐宋以后饮茶普及的中国,至清末,茶馆以江浙地区最为多见, 它是人们生活中集社交、集会、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场所为维持 自身的生存,茶馆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以说书、唱曲等艺术形式招揽顾 客,更有开设赌局烟馆以获利等形式茶馆还是民间进行公平审判的重要场所, ”王笛:誓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誓历史研究2 0 0 1 年第5 期 “阕杰:簟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l 近代史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王笛:街头文化一一成都公共空闻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 8 7 0 - 1 9 3 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5 9 页 “吕卓红:鬈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同的生成和变迁( 博士学位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2 0 0 3 年, 摘要 5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在革命之际,茶馆又成为各种消息的传播中心”“朱小田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 了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著有近代江南茶馆与乡村社会运作( 社 会学研究,1 9 9 7 年第5 期) 一文。 专门论述杭州茶馆的著述目前仅见吴德隆主编的( 茶魂之驿站一一杭州茶馆 博览( 杭州出版社,2 0 0 5 年) ,本书偏重于对当代杭州茶馆的介绍,对茶馆本身 所蕴涵的特质少有分析,但书中收集了一些近代杭州茶馆的照片,较为珍贵,有 史料价值 台湾学者王鸿泰选取明清两段,从。开放空间”的角度考察了各种类型的酒 楼,茶馆在城市生活中的角色,进而分析了他们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文中,王 先生对杭州茶馆的特性加以重墨描述他着重指出了茶馆社交,资讯娱乐的功 能文章对于考察近代杭州城市茶馆的特性提供了极好的视角” 近年来,也有学者对近代的杭州茶馆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安徽省祁门县政协 倪群近代杭州茶馆( 农业考古,1 9 9 9 年第2 期) 一文,对近代杭州茶馆的 总体发展概况作了论述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对晚清直至文革前的杭州 茶馆的发展及其功能体现作了较为全面的诠释,著有晚清以来杭州茶馆发展及 其成因特点分析一文( 农业考古,2 0 0 4 年第2 期)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对近代茶馆的研究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杭州茶馆 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其形成的鲜明特色与四川成都等地相比,所引起的关注度是 显得相对单薄的充分利用地方文献和档案资料,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新 的理论和更为宏观的视角研究近代杭州茶馆的演进,全面系统分析近代杭州茶馆 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正是本课题的旨意 三研究思路 诚如王笛在研究成都街头文化时所言,“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观察近代中国政 治和社会的演变固然十分重要,但这样的角度往往会使研究者忽视演变的具体条 件过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对于成都街头的研究,使我们 能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特定城市的特定领域,犹如在显微镜下把观察的对象放大, 集中精力剖析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某一方面,从而得到宏观史学所难以企及的对 社会的细微理解和准确把握。1 本文力图突破以往对茶馆研究拘囿于民俗和饮食文化研究的窠臼,而将其纳 入市民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及市民文化的范畴,以近代杭州茶馆演进为考察点, 探究近代化进程中杭州茶馆,杭州市民文化与杭州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多参考和思路的引领,国外对咖啡馆,酒 ”( 日) 铃术智夫: 清末江渐地区的茶馆。( i f - 海学刊,2 0 0 1 年第2 期 ”王鸿泰:誓从消费的空阃到空闻的消费,载蒲摹州主编:生活与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0 0 5 年 “王笛:街头文化一成都公共空同,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 8 7 0 - - 1 9 3 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第3 5 7 页 6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吧和沙龙的研究也可以作为国内茶馆研究的借鉴,有关公共领域和空间的研究更 可以为近代以来茶馆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在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将坚持以历史分析法为主,史论结合,强调论从 史出一是大量查阅和利用浙江省和杭州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以及民国时期出 版或内部编印的各类经济调查,商业名录、杭州指南等,二是充分利用地方文献, 尤其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文史资料汇编,诸如浙江文史资料杭州文史 丛编、杭州工商史料等,同时,对民国时期报刊资料也加以关注对于二手 资料的采用,将充分考虑所用文献的权威性,诸如中国茶经、( 浙江茶叶志、 杭州市志等同时,为突现近代杭州茶馆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将适当采用比 较史学的方法,对近代杭州茶馆与古代杭州茶馆作适当的比较,将近代杭州茶馆 与其他城市茶馆作一定的比较 与此同时,也将借鉴文化学、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诚如有的学者指出的, 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中所发生的行为,与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行动相关无论是 休闲娱乐,收集信息,还是交易谈判、调解冲突,莫不是人与人作为行动主体之 问的互动,是人们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以相互理解为目的,在意见一致的基 础上,遵循语言和社会的规范而进行的合作化的内在行动,最终使社会达到统一 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交往行动理论用于杭州茶 馆的研究,是一种现代性背景下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和视角,可以丰富杭州茶 馆文化的研究同时,可以使我们从另一剖面更深刻地理解近代都市市民文化的 呈现特征。 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对近代杭州茶馆规模和场地分布的变化分析,初 步厘清近代杭州茶馆的演进过程,将茶馆作为社会生活史的一个角度加以剖析,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近代杭州社会的变化;通过对近代杭州茶馆经营特色的分析, 进一步体认杭州茶馆与市民文化关系,探究近代杭州茶馆稳定与变迁,传统与现 代的特点与成因,诠释茶馆所折射的杭州都市文化特点;通过对近代杭州茶馆功 能的分析,进一步理解近代杭州茶馆作为市民公共空间的存续与发展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问的生成和变迁( 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3 年。第3 页 “吕卓红:鬈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闻的生成和变迁( 博士学位论文l2 0 0 3 年,第4 页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第二章杭州近代茶馆业的兴替 “茶馆”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 。茶楼”“茶摊”等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它的形成与茶不断深入生 活、深入社会有密切关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馆一直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的 聚集之地各色茶馆人物( 茶坊主,茶博士”,茶客) 构成了市井百态图茶馆兴 衰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层次的社会变迁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重需要, 消费文化的变迁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等因素可以共同催发茶馆的繁荣,同样,社 会的动荡,经济的衰落以及政府人为的干预也造成了茶馆发展的几度沉浮 一,近代以前的杭州茶馆 根据记载,茶馆的雏形在唐代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杭州茶馆何时出现,目前 还未发现明确的记载,但在南宋定都杭州之时,杭州茶馆业发展已进入兴盛,应 当是勿容置疑的当时,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 时称临安) 四方人士汇聚,人口 倍增,城市发展迅速,商业集贸高度繁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集休闲、饮食, 娱乐、交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茶馆自然就成为大众活动场所据梦粱录) 1 2 7 4 年) 记载,当时杭州。处处有茶坊、酒肆”为招徕生意,留住顾客,此时 的茶馆已非常讲究经营艺术,对店肆的布置装饰更是注重室内布置主要是插花 和挂画,梦梁录卷十六“茶肆”条日:“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 入画,装点门画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七宝擂茶、撒手,葱茶,或卖盐鼓汤, 暑天添卖梅花酒。”又日:“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 饰店面”,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2 1 茶肆虽然还是以售茶为主,但兼售各 种饮料、风味小吃也成为当时的经营之道,有的茶肆甚至还销售服装、字画、古 玩等其他商品。周密武林旧事卷“元夕”条载:“天街茶肆,渐以罗列灯球 者求售,谓之灯市”,2 2 当时,茶馆还有兼营旅馆和澡堂的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商 业形式,反映了宋代商业经济发达背景下都市人较强的商业意识 由于茶客来自三教九流,社会上的各种消息传闻都能汇集到茶馆,且茶博士 对社会上的人和事知之甚多,见多识广,故而茶肆也成为打探消息的理想处所 老学庵笔记曾有这样一段记载,秦桧之孙女崇国夫人豢养一只狮猫亡失,立 限临安府访求,“乃赂人宅老座,询其状,图百本于茶肆张之” 茶肆的营业时间也根据客人的不同需要而定,除了白天营业以外,有“五更 ”古人称陆羽为茶博士。因为陆羽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唐德宗皇帝当面尊称为。茶博士”后来对卖茶 的伙计就称为茶博士宋代的茶坊大多实行雇工橱,人们将那些茶肆主招唐来的熟悉烹荼技艺的人尊称为 。茶博士” ”【柬】吴自牧,t 梦梁录卷十六。茶肆”,浙扛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4 年2 月第1 版,第1 4 0 页 “【宋l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4 年2 月第1 版。第1 4 0 页 ”【宋】周密誓武林旧事卷五。元夕”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三秦出版社。中华书局1 9 7 9 年1 1 月第1 版,第1 8 7 页 8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点灯”的早茶馆,甚至还有为人们夜游服务的夜茶馆。梦粱录卷十三“夜市” 云:“并在五问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摄头儿拍 板,大街游人看了,无不哂笑”2 4 描述的就是当时夜茶馆的情形。 与此同时,宋代杭城的茶馆经营方式也日益走向多样化,最常用的是引进曲 艺艺人,增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供茶客欣赏,增添雅趣,以助茶兴。而有的茶 肆则通过提供针对性服务来吸引顾客。大凡茶楼多有富贵子弟、诸司下直等人 聚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雇用乐妓歌女招揽生意也 成为当时茶馆经营的一道风景,武林旧事卷六“歌馆”条有云:“外此,诸处 茶肆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幕弦,摇荡心目。”2 而“花茶坊”则是茶 馆并营妓院。很多茶肆也一度成为调解纠纷的场所,梦梁录卷十六“茶肆” 记载:“如市西坊南潘节天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骼骼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 坊、太平坊北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吵闹,非君子驻足地也。” 总之,宋时的杭州城内,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地位相适应的茶馆 人们既在茶肆中尽情享受到茶文化的乐趣,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一场所,开展各种 各样的社交活动” 可以这样认为,南宋时期杭州茶馆,形制多样,功能齐全,基本上确定了茶 馆业的发展格局,并对我国自唐朝以来的茶馆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茶馆业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后世茶馆虽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精 神,但未超出宋代茶馆所形成的总体框架。2 图一: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f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夜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4 年2 月第1 版,第1 1 9 页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茶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4 年2 月第1 版第1 4 0 页 【宋】周密,鬈武林旧事卷六“歌馆”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8 4 年2 月第1 版,第1 4 0 页 陈宗懋主编:鬈中国茶经一饮荼篇,上海文化出版社,1 9 9 2 年,第5 5 9 页 刘学忠:中国古代茶馆考论,社会科学战线,1 9 9 4 年第5 期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元、明时代的杭州茶馆,基本上是宋代茶肆、茶楼的延续,在内容和形式上 没有多大区别。我国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曾是元末至顺年闻( 1 3 4 1 1 3 6 8 年) 的进士,在杭州( 原钱塘) 做过两年官,后终身不仕,矢志著述他在小说水 浒传中对茶馆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杭城的茶馆面貌。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学者 考证,明朝时期,饮茶方式由煮泡转为冲泡。明陈师茶考中载:“杭俗烹茶, 用细茗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因而茶馆中对茶叶品类、泡茶用水及 器具也日益讲究。同时,饮客对茶馆的氛围也有了新的要求。明朝时,茶馆中开 始出现说书艺术( 评话) ,以助茶客雅兴。万历杭州府志载:“明嘉靖二十 一年( 1 5 4 2 ) 三月,有姓李者,忽开茶坊,饮客云集,获利甚厚,远近效之。甸 月之间开五十余所。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各茶坊均有说书入,所说皆水 浒,三国。岳传、施公案,他县亦多有之。”嗣后,茶馆说书之 习,波及金省各地“ 图二:明文征明品茶图 抑【明】陈师茶考,转引自阮浩耕主编:浙江省茶叶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7 6 5 页 “既浩耕主编:浙江省茶叶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第7 6 3 页 1 0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清代茶馆上承晚明,其发展呈现出集前代之大成的景观,杭城茶馆的数量、 种类、功能皆蔚为大观,完全融入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儒林外史的作 者吴敬梓曾在乾隆年间来到杭州,在小说中描述了马二先生在钱塘门外。净慈、 雷峰附近,吴山上,城隍庙等处6 次吃茶的情景。书中描述,其一路行程路上茶 馆云集,鳞次栉比,单吴山上就有茶馆( 茶摊) 3 0 多处儒林外史虽然是一部 文学作品,但其中对茶馆的描述,完全可以作为当时的社会茶俗史料运用。 图三:晚清时吴山茶馆所用“盘肠壶”,现藏中国茶叶博物馆。 作为大众化社会空问的清代杭城茶馆,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从功能上来说,由原来只卖茶、饮茶而渐渐成为一个社会场所,多方面满足 不同层次的需求,高档茶馆乃是文人雅士聚会、叙谈,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赏 景之地,也是富商巨贾洽谈生意之场所从布置与陈设上看,更注重茶馆的文化 环境从原来设施简陋,逐渐开始讲究文化装饰和环境的优美,在做好选址同时, 中高档茶馆都配以精美雅致的家具、茶具,挂以名人字画,茶叶和茶水日趋讲究, 各种名贵茶叶应有尽有,各种名水,如玉泉,惠泉虎跑、天然雪水等也随客挑 选。即使低档茶馆也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宁静的环境来吸引大众茶客。与此 同时,民间艺术进入茶馆并逐渐成为一项主营业务。 纵观杭州茶馆业的发展历程,由于受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馆文化与经营特点。近代以前的杭州茶馆既具有江南茶馆的 儒雅之气,又兼有都市茶馆的奢靡遗风,在中国茶馆的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二、杭州近代茶馆业规模的变化 晚清以降,虽然社会动荡,但茶馆却成了悲观消极的人们虚以度日,以及关 心国家和自身命运的人们了解信息的场所与政治的日趋衰落相反,茶肆经营却 呈兴压发达之势。” 近代中国,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势力的影响与社会内生机制相结合引发了 一场城市化浪潮,许多沿海城市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内部的现代化努力则带 动了商业化发展、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空间的扩展。这些使得服务于经济活动与 民众生活的茶馆成为一种广泛的存在”。3 3 随着杭州成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得 到较大发展,流动人口也大量增加,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加上由于杭州龙井茶、 虎跑水的闻名遐尔以及西湖山水的秀丽景致,使杭城茶馆业更加欣欣向荣,“喝 茶以杭州为最佳,此言已为一般所公认”3 4 茶肆、茶坊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上 至王公贵族、富商大贾,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人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力量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准的茶肆。 图四:晚清杭州茶馆 资料来源:俞鸣主编,赵大川编著:龙井茶图考,西泠印社,2 0 0 4 年。 ”刘风云:清代的茶馆及其社会化空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牛力:试论近代中国茶馆的社会功能,东方论坛2 0 0 2 年第3 期 “杭州市指南编辑部编:杭州市指南,1 9 3 1 年印本,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藏,第2 4 5 页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进入民国以后的杭州,其政治、经济,文化也都呈现出了阶段发展的特征。 一般认为,民国时期杭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杭州茶馆的规模 也正应和着这些阶段而体现出明显的变化 第一阶段,1 9 1 2 年至1 9 3 7 年抗战爆发前夕 辛亥革命后,铁路,公路交通日渐发达,东南各省以及本省内地的丝、茶、 米、木材等工农产品,直接运抵杭州,再由水陆两路运往上海,往来客商日增, 春秋两季的游客也络绎不绝。杭州商业,总的来说,在这2 0 多年时问里,处于 兴盛时期作为饮食服务业的杭州茶馆纷纷建立。上海申报曾在1 9 1 4 年7 月1 1 日,报道过杭州当时尚未完工的一茶馆就已经繁盛异常的情景, “其近旁 又有茶馆,虽草创之时,多未特建房舍,仅搭竹篷以蔽烈日。然座上客常满,台 中茶不空,其生涯亦不恶,每至晚膳之后,游人至该处纳凉者,鱼贯不绝,裙履 联翩,大有上海四马路景象焉”“1 9 2 7 年杭州建市,1 9 2 9 年西湖博览会的举 办等等因素,促使杭州商业持续繁荣,杭州茶馆业由此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 间。 图五:民国杭州茶馆( 2 0 - 3 0 年代) 。 资料来源:俞鸣主编,赵大川编著:龙井茶图考,西泠印社,2 0 0 4 年。 ”任振豢主编:杭州市志( 第3 卷) ,中华书局,1 9 9 9 年,第6 页 “申报1 9 1 4 年7 月1 1 日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图六:1 9 2 9 年西湖博览会为农民所开茶馆。 资料来源:俞鸣主编,赵大川编著:龙井茶图考,西泠印社,2 0 0 4 年。 根据1 9 3 1 年杭州市商店家数分区统计表( 饮食类) 统计,当年杭州饮食业 共有2 0 个门类,其中,茶馆就占到5 5 5 家,位居酒业的6 1 7 家之后,而当时的 饭馆和菜馆加起来也不过3 3 8 家。 表一:1 9 3 1 年杭州市商店家数分区统计表( 饮食类) ” 业别全市城区 江千 墅北西湖笕桥 米业2 2 28 91 65 2 1 05 5 面粉业 1 1 07 01 12 225 南北货业 2 4 81 5 92 62 673 0 油业 3 32 831 1 酱业 2 7 21 5 62 54 374 1 酒业 6 1 74 2 87 37 573 4 鲜肉业 1 8 81 1 72 03 521 4 火腿腌腊雨鲞业 1 3 08 41 12 41 1 鸡鸭野味业 4 13 74 水作业 2 2 41 3 21 62 51 43 7 菜馆业 8 05 2871 3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印:杭州市地方志资料卷2 2 ,第2 0 5 页杭州市档案馆,档案号:e 一3 一卜1 9 1 4 茶馆市民文化社会变迁一近代杭州茶馆研究 饭馆业 2 5 81 7 92 32 71 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大连明星小学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三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沟通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年模拟历史试题(二)
- 2025科技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科技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样本
- 2025律师事务所合同律师的聘用合同
- 2025年国内购销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国内外合同管理资料
- 机械制图 试题及答案 5作图题
- 2025劳动争议调解合同审查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月考(3~4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 《通过感官来发现》PPT
- 施工临时便桥、便道安全要求内容
- 40篇短文搞定高考英语3500词(共42页)
-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及流程
- 《口腔检查》PPT课件(人卫版)
- 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工业工程毕业设计
- 轮式挖掘机的驱动桥壳工艺设计1
- 关于大坦沙岛地区更新改造规划的批复
-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清江路站最新修改6-16)
- 2019年代理商授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