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避讳是我国古代社会较流行的一种现象,汉语大词典给避讳的定义是:“谓封建时 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避讳的种类繁多、方法多样,并 在发展中逐渐融入古代社会的统治制度,古代文人深受其影响,在流传至今的古文献中, 避讳之迹处处可见。避讳制度也引起文人学者的积极关注,研究者们或是在避讳起源时间 上提出自己的新见,或是研究整个的避讳发展史,或是关注某一时代避讳发展的特点,或 是专论避讳方法,或是编纂避讳辞典等等,这些有益的探讨对进一步进行避讳研究提供了 基础。避讳充斥于古文献中,给我们阅读、整理、研究古籍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总结了学者们对于避讳起源问题的各种观点,然后结合我国早期避讳的 实际和国外学者对原始部落原始避忌的研究成果,论证避讳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说法。 文章第二部分征引大量的避讳实例,论证避讳由简到繁以及避讳与权力紧密相连两个 特点。避讳由简到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方法、形式的逐渐增多和避讳对象、内容的逐渐 繁杂。此部分均重点选取历史上出现较早的讳例,以图有别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避讳与权 力的紧密结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考察,宏观上看,统治严密的王朝避讳也相应严格; 微观上,各朝避讳集中于统治力集中的几位皇帝,避讳亦随着统治权的旁落而转移。 论文的第三部分总结避讳给古文献造成的负面影响,选取文献创作、文献流传、文献 阅读与利用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避讳制度严苛且种类繁多,古代文人的创作因而遭遇了一 些障碍,从传世古籍中各种各样的避讳可以想象古人创作时所费的精力。由于避讳,后人 在引用、刻石、翻刻、著录前代文献时,要进行改动或回改,影响了古文献的准确流传。 古籍中的避讳现象给阅读、利用古籍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容易的感知到。缺笔避讳、 改字避讳、省略避讳等五花八门的避讳方式,让我们阅读古籍的过程壁垒重重,在利用古 籍内容时容易出现理解不当甚至是错误的现象。从今天的工具书中亦能找到未能正确理解 避讳的例证。 本文论述了避讳的起源、避讳的发展特点和避讳对古文献造成的的负面影响,以期读 者可以全面地了解避讳知识、对避讳有整体的把握,并希望对古文献整理研究者提供有益 的借鉴。 关键词:避讳古文献起源特点影响 a b s t r a c t i no u rc o u n t r y ,t h et a b o ow a so n ek i n do fp o p u l a rp h e n o m e n o ni n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 , ”c h i n e s eb i gd i c t i o n a r y ”g a v et h et a b o ot h ed e f i n i t i o ni s : s a y st h ef e u d a lp e r i o dr e g a r d i n gt h e c r o w n e dh e a da n de l d e r sa n ds u p e r i o r s n a m e ,m u s ta v o i ds a y i n gd i r e c t l yo rw r i t i n g t h et a b o o g r e a tv a r i e t y ,t h em e t h o da r ed i v e r s e ,a n di n t e g r a t e da n c i e n tt i m e ss o c i e t y sd o m i n a n ts y s t e m g r a d u a l l y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w r i t e r si nt h ea n c i e n tt i m e sw e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i t t h e r ea 坞 m a r k so ft a b o oe v e r y w h e r ei n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t a b o os y s t e ma l s ot oa r o u s et h ew r i t e ra n d s c h o l a r sp o s i t i v ei n t e r e s t ,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p e r h a p sd i s c u s st h e r en e ws e e sa b o u tt h eo r i g i i lt i m eo f t h et a b o o ,p e r h a p st or e s e a r c ht h ee n t i r et a b o oh i s t o r y , p e r h a p s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a b o o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o n et i m e , p e r h a p ss t u d yt h et a b o om e t h o d , p e r h a p sc o m p i l e st a b o od i c t i o n a r y a n ds oo n , t h e s eb e n e f i c i a ld i s c u s s i o n st of t l r t h e rc o n d u c t e dt h et a b o or e s e a r c ht op r o v i d et h e f o u n d a t i o m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s u m m a r i z e dt h es c h o l a r sr e g a r d i n gt h et a b o oo d g mq u e s t i o n v i e w p o i n t , t h e nu n i f i e st h er e a l i t yo ft a b o o i no u r c o u n t r yd u r i n gt h ee a r l yt i m ea n dt h eo v e r s e a s s c h o l a r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t ot h ep r i m i t i v et r i b ep r i m i t i v et a b o o e dw o r d , a n dt od i s c u s st h ev i e wo f t a b o os t e m sf r o mt h ep r i m i t i v es o c i e t y 啊砖s e c o n dp a r tc i t e st h em a s s i v et a b o oe x a m p l e ,d i s c u s st h et w oc h a m c t e d s t i c s :t a b o o f r o ms i m p l et oc o m p l e xa sw e l l 鹤t h et a b o oa n dt h ea u t h o r i t yc o n n e o tc l o s e l y t a b o o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m p l et oc o m p l e xm a h d ym a n i f e s t si ni t sm e t h o d , t h ef o r mi n c r 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w i t ht h et a b o oo b j e c t t h ec o n t e n ti sn u m e r o u sa n dd i v e r s eg r a d u a u y i nt h i sp a r to fk e y s e l e c t i o nh i s t o r yp r e s e n t st h ee a r l yt a b o oe x a m p l e ,i sd i f f e r e n t 埘l l it h ee x i s t i n g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b yt h ec h a r t 。t h et a b o oa n dt h ea u t h o r i t yd o s eu n i o nm a yi n s p e c t sf r o mm a c r o s c o p i ca n dt h e m i c r o s c o p i ct w oa s p e c t s m a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l o o k e d ,r u l e st h es t r i c td y n a s t yt a b o ot ob ea l s os t r i c t ; m i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 , c o n c e n t r a t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o w a r dt h et a b o oi nd o m i n a n ts t r e n g t hc e n t r a l i z e d s e v e r a le m p e r o r s ,t h et a b o oa l o n g 诵t l lt h es o v e r e i g n t yi sa l s ol o s t , b u tb o xh a u l t h ep a p e rl a s tp a r to fs u m m a r yt a b o ot h e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w h i c hc r e a t e sf o rt h ea n c i e n t l i t e m t u r e , t h es e l e c t i o nl i t e m t u r ec r e a t i o n , t h el i t e m t u r es p r e a d s , t h el i t e m t u r et or e a da n du s e s t h r e ea n g l e st oc a r r yo nt h ee l a b o r a t i o n t a b o os y s t e mt ob es e v e r e ,a n dt h eg r e a tv a r i e t y , a n c i e n t t i m e sw r i t e d sc r e a t i o nt h e r e f o r eh a se n c o u n t e r e ds o m eb a r r i e r s ,f r o mn o w a d a y sa n c i e n tb e o k w h e nv a r i o u st a b o oc o n c e i v a b l ea n c i e n tc r e a t i o ns p e n d se n e r g y a sar e s u l to ft a b o o ,w h e nt h e p o s t e r i t yt oc i t e ,c a r v e ,r e p r i n t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m u s tc a r r yo nt h e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rr e t u r n c h a n g e s t h a th a sh i n d e r e d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a c c u r a t es p r e a d i n g i n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 , t a b o o p h e n o m e n o nb r i n gd i f f i c u l t i e st oo u r r e a d i n g 1 1 l ei n f l u e n c et ou s i n g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 ,w em a ya e a s i e rs e n s a t i o n o m i t sas t r o k ei nac h a r a c t e rt h et a b o o ,t oc h a n g et h ec h a r a c t e rt a b o o ,t h e a b b r e v i a t i o nt a b o oa n do t h e rk i n d so ft a b o ow a y , l e t su sr e a d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t h e p r o c e s sb a r r i e r l a y e ro i ll a y e r w ee a s i l ym a k em i s t a k e sw h e nw eu s et h ea n c i e n tb o o k s w bc a nf r e dal o to f e x a m p l e si nt h er e f e r e n c eb o o l t h ea r t i c l ee l a b o r a t e dt h et a b o oo r i g i n , t h et a b o od e v e l o p m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t a b o o s 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 t o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m t u r e ,h o p ei tc a l lh e l pt h er e a d e r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t a b o o k n o w l e d g ea n dh a st h ew h o l ea s s u r a n c et ot h et a b o o a l s oh o p e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m t u r er e s e a r c h e r s c a no b t a i ns o m eb e n e f i c i a lm o d e lf r o mt h ep a p e r k e yw o r d s :t a b o o a n c i e n tb o o k s o r i g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 f l u e n c e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刨性说明 ( 在口划“4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团论文避讳及避 讳对古文献的影响,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 士口硕士团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 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蓼1 l 荔彩李 日期:矽。厂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避讳及避讳对古文献的影响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口硕士团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团学位论 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 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 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矽订厂 日期:少芦只一j 避讳及避讳对古文献的影响 关于避讳,当代学者王建在中国文化中的避讳一文中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其中广义避讳的定义是:“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并代之以其他 字眼的现象。一l i j 而狭义的避讳是:“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 替的现象。 2 1 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和中肯的。陈垣在其避讳学专著1 :史讳举例的序言中 说:“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以其他方法以避之,是谓 之避讳。一【3 】这显然是指狭义的避讳,本文所要讨论的也是狭义的避讳。 一、避讳的起源 “避讳一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论衡 云:“班叔皮国续太史公书,载乡里人以 为恶戒,邪人枉道,绳墨所弹,安得避讳? 矗【4 】此处的避讳是回避的意思。虽然避讳作为 词语出现的并不早,但避讳的实际行为却早已出现,避讳的萌芽和起源应该更早,至于避 讳起始的具体时间,学者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归结起来,其观点大致有六: l 、周代说。这是最传统的观点,此说最早见于左传桓公六年 :。周人以讳事神, 名,终将讳之一1 5 j 唐代孔颖达疏云:搿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周人尊神之,故 为之讳名。 嘲宋洪迈容斋三笔云:“帝王讳名,自周世始有此制。圩【7 】清代刘锡信历 代讳名考自序亦云:“避讳断自周人始。一闭陈垣先生也持这种看法,在史讳举例序 中说:“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糟网现当代关于避讳的 论文中,大部分取此观点,如何忠礼略论历史上的避讳 、章惠康 避讳略说等论文, 均主张避讳始于周。 7 2 、汉代说。主此说者是郑慧生,他有专门的论述文章r 避讳不始于秦 说 文中举了论语微子中孔子弟子不避孔子之名及吕氏春秋中不避秦始皇父讳“楚一 字的例子,并否定了史记中称“楚 为“荆 和改“正月一为“端月”是因为避讳, 由此断定,在先秦时期是没有避讳的。而汉代避讳的实例出现的较多,应视为避讳的起始 期。 3 、秦代说。著名学者郭沫若主此说。他在讳不始于周人辩一文中,反驳了避讳 始于周的传统见解,提出了新论。首先,他断定 :左传桓公六年的记载以及国语晋 语中范献子论讳的记载属不可信之言。又以青铜器铭文为据,论证周代不避讳。最后 得出结论:避讳之事始于秦。 4 、殷商说。宋代张世南最早提出,他在游宦纪闻卷三中云:“殷入以讳事神。一 1 0 1 班固之父班彪 后来学者屈万里迸一步论证,其文谥法滥觞于殷代论通过考证甲骨卜辞,得出殷代已 有避讳的结论。他认为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直斥尊长之名为不敬。而殷代君主均有本名,又 以日干称之,如天乙名履( 即商汤) 、太甲名至、帝辛名纣之类。作者认为,日干之名是 在殷王死后,后人在祭祀时由于不敢斥尊而追命。从而推断出在殷商时有了不敢直斥君主 之名的避讳制度。 5 、夏代说。董作宾持此观点,其 论商人以十日为名一文进一步发展了屈万里( 见 前) 关于避讳起源的学说。他认同古帝王以日干命名与避讳有关,但又指出古帝王以十日 为名,不仅见于殷商时期,早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他称“大概夏代的晚年,才订立以十日 为神主的制度,有忌讳直称先王名号的意义。”【1 1 1 另一位学者杨君实则认为在夏代初年就 已经出现了以十日为神主之名的制度,避讳应起源于夏代初年。 6 、原始社会说。这是最近学者们讨论较热的一种看法。王建 避讳之根一文总结 出避讳的出现有三个原因:出自原始人的鬼魂信仰:出自原始巫术;基于第二点而产生的 对他人的保护和尊敬。他指出避讳发生于原始鬼魂信仰和巫术之中,进而推断出避讳只可 能是原始社会的产物。 黄家理避讳习俗起源新探一文认为避讳是原始社会的产物,伴随人类禁忌的产生 而产生,只是到了周代才载之于书,否则,东周的讳名习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王功龙从上古汉语否定词语探避讳的起源一文通过对上古否定词“毋一的分析整 合,得出结论:避讳起源于上古先民的性忌讳。 上文所举的六种观点中,前五种是通过考察具体的避讳实例出现的时间来探究避讳的 起源,而后一种则是从避讳产生的原因入手,推断避讳的起源时间。据我看来,探讨避讳 的起源问题,应该以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因此我赞同避讳起源于原始社 会的观点。理由如下: - 主避讳起源于周的学者们,主要论据除了前文所说的左传:中的记载外,还有一则 避讳的实例,即尚书金滕所载:“史乃祝册日:惟尔元孙某,遵遇疟疾。若尔三王,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0 2 1 这是周武王姬发重病时,周公设祭坛向先祖祈祷 以己身代武王受病。按照礼记,则“庙中不讳i t 3 1 ,祝祷时不必讳武王名,因此此处 避讳应是后来的史官记录时所为。而:尚书金滕篇经考证是可信之文,那么,在西周 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避讳之事是确凿的。 据周礼和 :礼记等先秦史料,周代已经有了大量关于避讳的规定性的文字,这 也是“避讳起于周代说的重要佐证。周代的避讳已经有一定的制度性,有了专门管理避 讳的官员,对于避讳的实施办法和规则也有了规定。( 详后) 以上这些关于避讳的规定还是比较细致的,但是到了避讳更为普遍的汉代,还是有避 讳不严谨的情况。陈垣史讳举例卷八日:“史记、l :汉书于诸帝讳,有避有不避。 其不避者固有后人校改,然以现存东汉诸碑例之,则实有不禁避者。一【1 4 】避讳发展至礼制 完备的汉代仍然不完善,这表现出早期避讳的缓慢渐进发展。而周代的避讳制度已经初步 2 规范化,那么按照循序发展的脉络,在规范化之前。避讳理应有较长时间的起源直至成熟 阶段,相应的,避讳的起源时间应该比周代更早,而后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后才有了周代的 趋于制度化。那么这个形成发展期是否就是周代之前的夏商呢? 前文提到屈万里认为避讳起源于殷商时期,他的论据是商代帝王除去本名外,后人在 祭祀时还会对已故的帝王以日干命名。据史记- 殷本纪所记商代帝王世系,从商汤开 始,帝王名号分别为天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 中丁、外壬、河直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 祖庚、帝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在成汤之前,其世系为:契、昭明、 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王新华避讳 研究第一章云:。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日:史记世本之为实录且得以今 日证之。埔【”1 只是“报丁、报乙、报丙一的正确顺序应该是“报乙、报丙、报丁 。另据 王国维考证,。振 又名“王亥 ,如前所举商汤,名实为履,亦称天乙,可以推知,“以 天干地支字为名,实其号也1 6 1 。而主避讳始于夏代的董作宾考证出,在夏代的十七王中, 最后的四王是孔甲、皋、发、履癸,他认为中间两王,称名不称神主,应是后人传述致讹 的,当时的君主就以干支命名。夏商的君主在当时有名亦有号,其中他们的号是他们名的 代替,即可将其看作是对君主名的避讳。 夏商两代的避讳,就现存史料来看,是仅针对国君的。而且避讳十分简单方法就是 以号代名。夏商两代范围小、方法简单的避讳,符合周代避讳制度形成前,处于萌芽、形 成期的避讳“形象 ;而以号代名,同后世出现的以字代名的避讳现象也类似,这均符合 事物形成、发展的规律。但我们还不能据此断定夏代就是避讳的起源时期。因为这也仅仅 表明,在夏代帝王的名号中,我们发现了还不成熟的避讳现象。 如上文所述,我们可以考察到的夏商两代的避讳,仅是对君主的名进行避讳,而在世 界上大部分的原始民族中,对于国王名字的禁忌也是十分严格的,这两者之间,可能具有 某种联系。尽管我们不能从中国的原始民族中找到例证,但“据日本学者穗积陈重的研究 统计,在亚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的一百多个原始部落内部都发现了避讳的习 俗。 1 7 1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考查这些原始部落的原始避讳情况,类推出我国避讳产生的原 因及时间。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 金枝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例子,他写道:“达荷美国 王的名字总是保密,以防止不怀善意的人知道后为害于他。欧洲人听到的达荷美历代国王 的名字都非他们的真名,不过是他们的称号,或者为国人所谓的坚强的名字当地土 人似乎以为这些称号说出去没什么危害,因为他们不像乳名,跟所表示的本人并无生命的 关联。在杰尔拉的加勒王国,臣民不得冒死说出国王的乳名,凡与国王名字同音的词都得 另换新词。 t s l “在暹罗,通常很难探知国王的真实名字,因为害怕巫术,国王名字特别 保密。说到国王,只能用一些响亮的头衔、称号如威严的、完美无缺的、至高 无上的、大帝、天子等等。一i i 川“除了各部落分别避讳自己酋长的名字之外,祖鲁 族所有部落都一致避讳全祖鲁族国王的名字。 【2 0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 条规律:( 1 ) 原始人不直呼国王、酋长的名,而代之以“坚强的名字”、“响亮的头衔”等; ( 2 ) 原始人对于与国王名字同音的字亦避忌;( 3 ) 原始人避忌国王祖辈的名字;( 4 ) 原 始人避忌酋长以及全族最高统治者国王的名字。从这几点来看,原始社会的避忌较为复杂, 与后世避讳的相似点比较多。而这些避忌产生的原因是:说出国王的名字会对国王产生危 害,而“冒死一一词亦表明说出国王名字与本身也有重大干系。 而原始人对名字的禁忌不仅仅针对国王,对于自己的名字也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原始人的思维尚不发达,法国学者列维一不留尔在原始思维中说:“原始人把自己的 名字看成是某种具体的、实在的和常常是神圣的东西。 【2 l 】他提到“印第安人把自己的名 字不是看成简单的标签,而是看成自己这个人的单独的一部分i i o gg 他相信,由于恶意的使 用他的名字,他就一定会受苦。挣圈因此,“在名字方面,采用一切预防措施是必要的。既 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也不能说出别人的名字,尤其是不能说出死者的名字涉及到谁 的名字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危险。所以,不使用任何人的名字,是有重大理由的。一团l 在原始人那里,名字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失去了名字也就失去了生命。“所以,由父亲 所起的名字,在家族内部使用而当他成年后,要面对种种危险时,必须把他的名字隐藏 起来,以防止居心不良的人用它来施行巫术,从而伤害到此人。一幽1 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 出,与国王、酋长的名字一样。原始人对自己的名字也避忌,方法是不说出自己的名字, 在成年后,要藏起自己的名字这种避忌的原因是:别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对自己会有伤害。 而具体避忌的方法,原始人通过取两个名字来解决,“当人们认为有必要隐讳某人的 真名时,习惯的做法只叫他的姓或绰号。因为入的第二个名字周他的真名或第一个名字不 同,不属于他身上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可以随便被人使用或告诉大家,不会因此而影响 本人的安全。一脚l 原始人对名字的避忌,还不只限于国王和自己,卡菲尔人的妇女“即使在心里她也不 得默念她公公的以及她丈夫方面的一切男性长辈的名字,如果使用的词汇中有同那些人的 名字的重读音节相同,则必须另换一个字或至少换一个音节才能说出来。 瞰l 对于在家中 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名字,女性也要实行避忌。 在原始人的名字避忌中,也包括已死之人的名字,“中非巴希玛人的国王逝世后,他 的名字便从本族语言中废弃不再使用,如果他的名字也是其他动物的名字,则立即给那些 动物另找一个新的词。 口7 j “澳大利亚土人中最严格遵行的习俗之一就是决不许提到一个 死者( 无论是男、是女) 的名字;如果大声说到某一业已离开人世者的名字,就是对他们 最神圣观念的极端违犯。所以人们总是谨慎地不去触犯。一伫8 】可见,原始人对死人名字避 忌的范围更为广泛一些,方法是将所避之词废弃或者另找新词代替。 由上所述可以得出,在原始人的名字避忌中,有许多的传统,被保留在了后世的避讳 制度中。如:原始人的避忌范围包括了权力的所有者国王、已死之人和自己;原始入 的避忌方法有以另外的名字或号等代替本名、改动物名等。 4 原始人认为自己的名字被别人知道,与自己说出国王的名字都具有同样的危险其 中对国王名字的避忌,还表现出了地位上下的关系;女性对男性名字的避忌,也体现出尊 卑的差别,这些与后世避讳体现的尊卑关系相一致。原始人对于国王盲目崇拜,是因为“在 早期社会的一定阶段,人们认为国王或祭司有天赋的超自然力量,或是神的化身 【2 们,而 后世君主身上也有“人神合一”的特质,君主们屡屡强调“君权神授 ,将自己比作“天 子 ,作为神在人间统治的代表,同样的对名字的避忌,也正是原始社会避名在内容上的 延续。在夏商两代的避讳中,仅见到对于国君的避讳,这固然有能见的文献资料少的原因, 但也不妨认为,避讳发展到夏商时期,其重点对象逐渐转移到了权力中心国君的身上。 与后世强制化的避讳制度相比,原始社会的避名现象更多的是一种自发性的自我约束。 以上所说的是原始人关于名字的避忌,他们保护名字,主要是前文所提到的防止居心 不良的人用名字来施行巫术,从而伤害到此人( 名字的主人) 。据此也可以推断,在当时 存在着利用名字进行巫术害人的现象。而在后世的中国,同样是利用名字实施巫术害人的 例子屡见不鲜,在后宫争斗和皇权斗争中更是普遍,可见在原始社会和后来的“礼制 社会,都有巫术害人现象的生存土壤,也都出现了因害怕巫术而实行的名字避讳。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避讳起源于原始社会,主要论据:( 1 ) 避讳在周代已经简单制 度化,夏商时期的避讳集中于国君,在此之前应有起源发展的一个阶段;( 2 ) 原始社会中, 原始人避忌其具有神性的国王的名字与后世避讳“天子 名字以及表现出的尊卑关系的一 致性:原始人对死去人名字的避忌与后世“卒哭而讳 的承接性:( 3 ) 原始人与后世人利 用名字实施巫术的相似性;( 4 ) 原始人对名字的避忌方法与后世的对比:称“第二个名字 、 改变物的名称、避忌谐音词汇等同样发生在原始社会和后来的避讳实践中。 避讳的发展特点 避讳在自身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的特点是由无到有、由宽渐严、由简单到复杂, 体制逐渐严密完备的,主要表现为避讳方法、形式的逐渐繁杂,避讳对象的不断增多,避 讳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具体的王朝中又显示出避讳宽严与统治宽严的一致性以及与皇权的 紧密结合等特点。 1 、避讳由简渐繁地发展 ( 1 ) 避讳方法、形式的逐渐繁杂 1 ) 方法 避讳在其起始阶段,方法只是改字、改称呼,后来逐渐发展到改音、标讳、缺笔、 析字、空字等方法。 在可考的避讳例中,夏商时期的避讳方法就是以号代替所避的帝王名。至周代,在l :尚 书金滕记载的唯一避讳实例中,是将所避之字改为矗某一。这种改字的方法为后世所 常用,一般是将讳字改为同义之字,或改为形近之字,或改为同音字等。 到了秦代,改字还是最主要的避讳方法,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有“二世二 年端月 3 0 1 ,司马贞史记索隐云:“秦讳正,故云端月也。” 3 1 1 秦始皇名赢正回,避“正 字,端与正字义通,因此以端代正。此时也出现了改音的情况,王懋野客丛书卷九云: “秦始皇讳政,呼正月为征月。一p 2 】 汉代时出现标讳的方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对于汉代的光武帝、明帝、章帝、 和帝、安帝五帝的名字秀、庄、妲、肇、祜五字皆不书,只标日“上讳”,亦不作任 何说解。 汉代还出现了“变体”。 经史避名汇考卷八云:“ 卷九云:。此以讳代名之 始。一【3 6 】 , 到西晋时期出现缺笔避讳晋武帝时追尊司马师为景帝,据蜀志庞统传,庞统 曾拜军师中郎将,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注:“ 华阳国志云:刘备引士 元圆为军帅中郎将。 3 7 1 此处避“师一为搿帅 。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云:“此避讳缺 笔之始,盖东汉之末已有之,至今遂著为令也。一 3 8 1 但未见东汉时期的缺笔用例。 南朝萧齐时,出现空字避讳的方法,经史避名汇考) 卷十二云:“齐书帝讳皆空 格不书, 世宗纪与皇太子名亦然。打【3 9 l 唐代盛行缺笔,唐石经中于唐太宗名“世 “民”两字均缺笔( 详后) 陈垣在史讳 举例一书中评价缺笔避讳道:“既有此例,则古籍文字。可以少所更易。故开成石经, 缺笔多而改字少,经典元本,赖是保存焉。一1 4 0 1 唐代还有将两字连为一字的避讳形式,唐代李延寿编 北史,为避唐高祖李渊讳, 在卷七十八张大渊本传中,将“大渊”两字以上大下渊的形式连写为鲤裔 ,云:“张裔 字文懿,清河东武城人也。本名犯庙讳。 l 校勘记日:“本名犯庙讳,钱氏考异卷四 。云;盖本名大渊,避讳,连为一字。m1 4 2 】 唐代亦出现了将避讳之字拆成偏旁说出的办法。陈尚君( i f i 五代史新辑会证卷二十 三引罗隐贺昭宗更名表日:“上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一1 4 3 】昭宗指唐昭宗李 一说名赢政此从周广业、王建说 班固汉书 即庞统 6 晔,“昌 之半字即“日0 禹舜名重华,禹舜之全文仅指“华一字,日与华组成“晔 字。 此处引文,罗隐原文为“左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m 】旧五代史改“左 为 “上 ,是因要避讳吴越忠献王钱佐的嫌名。 五代后唐出现了曲说避讳的方法,曲说即将所避讳之字用曲折的方式说出。后唐末帝 李从珂,小字二十三,年号为清泰,据周勋初唐人轶事汇编载:“清泰小字二十三, 盖正月二十三日生也。及为君,乃以是日为千秋节。凡奏对皆避,但云两旬三日,或数物, 则云二十二更不过二十四,盖不敢斥尊也。 【4 5 】曲说避讳法也在宋代广泛使用,l :北史儒 林传下载,博士熊安生曾因为诉讼之事拜访冀州长史郑大欢。“将通名,见徐之才、和 士开二人相对,以徐之才讳雄,和士开讳安,乃称触触生,群公哂之。一嗍 郑思肖父名起,曾名震,其l :先君菊山翁家传日:“先君字叔起,号菊山,名与字之下 字同,昔年尝名正东方之卦。 【4 7 1 与将两字连为一字相对,在宋代出现了把避讳的二字离析开来的办法,如王懋野 客丛书有“髯奴事一一条,云;“炳之,仆曾大父也。上字讳伯,下字讳虎。一【4 8 】再如郑 思肖先君菊山翁家传云:“高祖上字秀,下字颖,曾祖上字昭,下字嗣。一【4 9 l 宋代还出现了将避讳之字覆以黄纸的办法。 o ,乃先公越居宥府时,岳 肃之郎所遗。家讳成以绛罗覆。 网 宋时避讳之风极盛,方法亦多。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八云:“见人名讳同,不 可遽改,只半真半草写之 p 引。 明代有请人填讳之法。据经史避名汇考卷三九载,明代邵经邦,作一鉴亭记, 因其父亲名鉴,故自己不写“鉴一字,而请李垌帮忙填写,称填讳。在旧时,子孙为先人 撰写行状碑志时经常请人代写祖先名号,以示避讳。 2 ) 形式 避讳的方法很多,而在具体的避讳中,其形式也是随着避讳的发展而多变的。 对于文人们来说,最简单的避讳方式就在著述中不用避讳之字,如经史避名汇考 三十五云:“孟子父激公宜,见 列女传,而史记逸之,或云名激字公宜。十一经 闯答云:孟子作七篇书,子为父讳,故不载父名,而母之氏亦不著。m 【删再如,唐代 著名诗人杜甫母亲名海棠,杜甫诗作有千余首,而没有海棠诗。而对于不得不出现的避讳 徐之才父名安雄。和士开父名安 宋代刘敞春秋传) 7 字眼,可以用上文提到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避讳。 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避讳形式,主要是改动触讳之字,涉及的改名还多是“物 ,如 经史避名汇考卷五引 礼记月令云:“季冬征鸟厉疾。注:征鸟,题肩也,齐人 谓之击征。 【5 5 】又引仪礼大射礼注云:“正鹄皆鸟之捷黠者。正亦鸟名,齐鲁之间名 题肩。 【5 6 1 又日:“为正二注皆出郑氏,合观之,征鸟即正鸟,秦儒避讳加立人耳。一【卯】此 为避秦始皇讳改鸟名。秦时亦因避讳改地名,秦始皇父名楚,将楚改称荆。吕不韦 吕氏 春秋季夏纪有“周昭王将亲征荆 【诣l ,高诱注日:“荆,楚也。秦庄王讳楚,避之日 荆。一瞪9 】。先识览有搿又反伐郢,得荆平王夫人以归一句 6 0 i ,这是改地名例。因改楚 之地名,亦改易了一些人名, :吕氏春秋审应览载有“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隐一 句【6 l 】,均属此类。 西汉时,因避讳出现的改动范围扩大,改名称涉及到山名、湖名等。如因避汉文帝刘 恒讳,改恒山为常山;避汉安帝父讳改庆湖为镜湖之类。汉代还因避讳而改人姓氏,经 史避名汇考卷六云:搿:广韵、通志氏族略、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并引风俗通 云蛮荆有瞒氏,音舛变为满氏。糟【6 2 】周广业考证,满氏本盈氏,亦作赢,避汉惠帝刘盈讳 改。西汉时因避讳改前代文。:史记援引古书,对触讳之字均作改易。( 引文改讳详后) 魏晋南北朝时期,避讳蔚为风尚,形式亦有出新之处。 此时出现避讳称字。魏明帝追尊曾祖曹嵩为太皇帝。魏郎中鱼豢的l :魏略勇侠传 有北海孙窦硕传。周广业云:“窦硕名嵩,见后书赵岐传i 即识岐于卖饼者。豢避太皇讳, 故称其字。 【6 3 】西晋时避讳只称字不再改名,据南史王懿传,王懿字仲德,因名犯晋 宣帝讳,以字行。周广业云:。六朝人凡名犯帝讳者即以字行,不复更名,自仲德兄弟始 也。一刚王懿兄王睿,名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讳,亦以字行。 南北朝时期的避讳改名,新出现的有:魏朝时因避讳改琴曲,据经史避名汇考卷 九,琴曲日操,自古有之,魏时避武帝曹操讳,琴曲名“歌一,如阮禹琴歌,曹植琴 瑟调歌等;西晋避讳改宫室名,据三国志吴志载,孙皓于宝鼎二年六月“起显明 宫【6 5 】,下注云:太康三年地记日:吴国昭明宫,方五百丈,皓所作也。避晋讳,故日 显明。m m l 此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西晋避讳改谥,据 :礼志载,太康八年十月,太常 上谥,故太常平陵男郭奕为景侯,因与景王同谥,后改。 南北朝时出现了因避家讳而辞官的例子。:历代避讳字汇典引合璧事类续集 卷三云:“范晔,泰之子,为太子詹事,故辞。”【6 7 j 北史序传:“( 李延实) 授侍中太 保,封濮阳郡王,延实以太保犯祖讳,又以王爵非庶姓所宜,抗表固辞。又改授太傅。6 3 1 李延实祖名室,与“侍中 的“侍 同音。 唐代避家讳风尚大盛,因避家讳而辞官、改官的例子不胜枚举。丽当时最著名的避家 讳的例子来自李贺,李贺才华横溢,被称为“诗鬼”,只因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 李贺迫于时论,没敢参加进士考试,甚为遗憾,李贺受此打击,郁郁寡欢,在2 7 岁时早 逝。宋代刘熙古亦因祖讳不举进士,宋史: 本传云“熙古年十五,通易: 、诗、书; 十九,通春秋、子、史。避祖讳,不举进士。弦l 卿 有的避家讳的方式很奇特,唐时有一位尚书名韦有翼,其先人名乐。经史避名汇考 云:“韦有翼尚书有重名,平生不饮酒,不务欢笑,为家讳乐也。一闻 宋代亦有相似的讳例,据宋史卷4 5 9 载:“( 徐积) 三岁父死,以父名石,终 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日: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 忍加足其上尔。m 【n 】宋时有御史中丞名刘温叟,父名岳,避正讳岳及嫌名乐。青箱杂记 卷二云:“刘温叟父名岳,终身不听乐,不游嵩、华,每赴宴闻钧奏,回则号泣多时,日: 若非君命,则不至于是。埘田j 以上的避讳方式在出现之后就频繁的出现在各种文献材料中,在此仅就出现比较早的 例子进行例举。亦还有其他避讳的方式,此不赘举。 避讳出现以后,就不断的有新的避讳方法被“发明 出来,而在特定的文人那里,又 演变出多种的形式来,人们绞尽脑汁为避讳,充分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越来越认同避讳制 度,而社会上避讳的风尚如此流行,也从侧面反映出避讳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统治者推行避 讳制度的“成果 。 ( 2 ) 避讳范围的不断拓宽 国讳是避讳制度的主体部分,其避讳的对象和内容等也是不断增加,而家讳的对象主 要是父、母、祖等以下仅就国讳的范围发展变化情况作一考察 1 ) 避讳对象的不断增加 j 在早期的避讳中,全国范围内的避讳主要是针对君主的。至周代,除对当政的国君避 讳外,还要避已故七庙之讳,据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嗍此项规定在周代制定,后世一直沿用。随着避讳的发展,避讳对象也不限于国君一人, 范围日渐扩大。 到秦代,不仅要避国君秦始皇的讳,秦始皇父亲庄襄王子楚的名也要避讳,据 胡 9 三省注语亦日:“寿张县,屑东平国,春秋曰良,汉日寿良,帝避叔父赵王良讳,改日寿 张。 1 8 1 此为皇帝以外的其他皇族避讳。 二国时皇族避讳的范围更广,吴国孙权追讳先祖孙钟并因讳改山名,据经史避名 汇考卷九云:“山谦之丹阳记:钟山,孙权祖讳,因改蒋山。”【8 2 】吴时亦开始避太子 讳。据 :三国志孙权传载:“( 赤乌) 五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 兴。纾【8 3 】 唐代追讳范围扩大至曾祖,李渊即位,追讳父李晒、祖李虎、曾祖李嵩。唐代还有避 驸马父亲偏讳的例子,唐中宗时驸马都尉武攸暨,其父亲名怀道,避偏讳道。宋敏求长 安志中载有因避武攸暨父亲讳改兴道坊为瑶林坊之事。 宋代避讳之严为史上之最,范围亦广,宋统治者追讳先祖至远祖,避宋太祖赵匡胤父 赵弘毅、祖赵敬、曾祖赵埏、高祖赵髋、远祖赵玄朗讳。宋代统治者为证明自己血统高贵, 还附会黄帝为皇族赵氏远祖,亦为轩辕黄帝避讳。据宋史真宗纪三载,大中祥符七 年,“六月乙卵,禁文字斥用黄帝名号故事 删。礼部韵略附载绍熙重修文书令亦 云:“诸文书不得指斥援引黄帝名。经史旧文则不避。一【s 5 】 著名思想家老子亦被宋统治者攀亲,宋尊称老子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并为老子避讳。 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吴曾 :能改斋漫录卷一三“禁渎侮混元皇帝名一 条云:“政和八年八月御笔: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名耳,并字伯阳,及谥聃,见今士庶多 以此为名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 江汉大学《英语修辞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写作与沟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试题金榜冲刺卷(一)含解析
-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P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市大东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试题押题卷含解析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智造创新工场认知与数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设计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数据分析教学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枸橼酸钠抗凝剂在CRRT中的应用》
- 戊二酸血症 I 型学习课件
- 东湖老陈醋营销计划书
- 脑出血急救和护理课件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安全培训
- (2023年度)中央厨房、集体供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全项目自查记录表
- 土的渗透性完整版本
- 强化业务运营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的工作总结及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