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世界难题。本文在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要内容,论证 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线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导 致环境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的分析。其次,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 斯环境思想进行比较,凸现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历史贡献;最后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当代意义,对于指导当代人走出认识误区、摆脱生 态危机和寻求科学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文的研究内容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要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论证马克 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线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最后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对导致 环境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的分析。 第三部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继承与延异分析比较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观点的共性与区别,凸现马克思恩格斯 环境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历史贡献;其中有些观点对我们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打开 了新思路,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第四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当代意义生态环境同益恶化的今天,马克 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人走出认识误区、摆脱生态危机、寻求科学的 发展道路具有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五部分结束语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持久的价 值,有待我们结合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发。 关键词:环境问题;人与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a b s t r a c t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h a v eb e c o m eq u e s t i o n so fh u m a ns u r v i v a la n dt h e w o r l d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o d a y ss o c i e t y o nt h eb a s i so fr e a d i n ga l a r g en u m b e ro fm a r x a n de n g d s sc l a s s i ct e x t s ,t h ea u t h o ri nt h i sp a p e r g i v e sac o m b i n g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 o nt h er e l e v a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s s u e s ,a r g u e st h em a i nl i n e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 - - 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a n da l s o e x p o u n d s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a n a l y s i so ft h eo r i g i n sa n ds o l u t i o n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m o r e o v e r , t h ea u t h o rc o n d u c t sa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e c o l o g i c a lm a r x i s m a n d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a n dh i g h l i g h t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f i n a l l y ,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i s e x p o u n d e di nt h ep a p e r , w h i c hi so fg r e a t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h e l p h u m a no v e r c o m et h em i s t a k e nc o n c e p t i o n sa n dg e tr i d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a i s i st of i n d t h ep a t h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 p a r t1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n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o n t e n ta n dr a i s e st h e q u e s t i o n p a r t2m a r xa n d 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i n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a t e s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i n c l u d i n gt w op a r t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na n dn a t u r e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n a t u r e ,m a na n ds o c i e t y t h ea u t h o ra l s o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 m a i nc l u e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t h ed i a l e c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 f i n a l l y , t h ea u t h o re x p o u n d sa n a l y s i s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t o t h ec a u s e st h a tl e a d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s s u ea n dt h ew a y so f r e s o l v i n gi t p a r t3e c o l o g i c a lm a r x i s m - - s u c c e s s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伽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o n e e p t i o mo fm a r xa n de n g e l s t h ea u t h o rc o n d u c t sa na n a l y s i sa n dc o m p a r i s o nt ot h ec o m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d i s t i n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e c o - m a r x i s ma n dm a r xa n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m a r xa n d 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 ,f r o mw h i c hw eh a v es e e ns o m eo ft h ev i e w sh a sh e l p t i u s 士o n l ln l en e wm c o 朗i t i o n sa n dp r o v i d ea v e r yv a l u a b l er e f e r e n c e sf o rs 伽y i n ga 1 1 d r e s o l v i n gt h ep r o b l e m so fe c o l o g i c a le i l v i r o i l 】 i l a l t p a r t4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g n i 矗c a n c eo fm a r xa n d e n g e l s se n v 湘咖蚰t a l t h o u g h t jj l l s p a p e re x p o u n d st h a t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h a sb e e nd e t e r i o r a f t n g 伽 t o d a ya n dm a a n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i so f g r e a tt h e o r e t i c a la 1 1 dp r a c t i c a l s 1 舯士c a n c e 南rg u i d i n gp e o p l et oo v e r c o m e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m i s t a k e n c o n c 印t i o n , r c s o j v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s i sa n ds e e k t h ep a t h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啪e n t p a r t5c o n c l u s i o n m a 取a 王1 de n g e l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h o u g h ti sm u c h b e y o r l dt h et i m e sa i l di th a s e t e n l a lv a l u e i ti sn e c e s s a r yf o ru st oe x c a v a t ea n d e l u c i d a t ef a rd e e p l v k e yw o r d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 ;h u m a n - b e i n ga n dn a t u r e ;e c o l o 百c a lm 锨i s m : i i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冉勺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韵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袁示了谢意。 学位申请人( 学住论文作者) 簦名: 赵责 2 0o7 年f 月f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变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酌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板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起童 2 0d ? 年6 月f 日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 。罗年c 月,。日 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尖锐性己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环境污染、气 象异常、自然资源枯竭、物种灭绝、人口膨胀等等现象己经超越了地域和社会意 识形态差异的樊篱,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共同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的实质 是人与环境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环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辩证统 一的内在关系。严重的环境问题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出现了尖锐化的危机状态, 这是人类自身不适当的活动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 必须着眼于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这就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 思什么是自然、如何保护自然、如何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这些人类社会可持续 发展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而马克思恩格斯则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 自然、社会的关系;论证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线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从中我们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环境问题的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人与自然理论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进行较系统 地分析,对社会主义的未来进行新的展望,通过分析比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 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凸现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历史贡献;生 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有些观点对于我们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打丌了新思路,提供十 分有价值的参考。当我们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 斯的环境思想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具有持久的价值。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 想对现实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考察,反思如何保护自然,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并结合时代的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真正 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在普遍呼吁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生 态文明社会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对于指导当代人走出认识误区、摆 脱生态危机、寻求科学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 在许多介绍环境保护的文章中都写到,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 的春天敲响了环境问题的警钟。其实,确切些应该说卡逊“再次”敲响了警钟。 因为早在19 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敲响过环境问题的警钟,在环境问题尚 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过“人与 自然界和谐的思想,并强调通过生产实践的方式去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 谐。同时,把环境问题看成是社会问题,主张在解决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去解决环 境问题,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社会和自然及其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关系。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一) 人在自然中的属性 人和自然的关系怎样? 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是一个前提性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人对自然的义务和责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 物,自然界是入的“无机的身体”,人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 物,又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在自然界具有双重属性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 人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 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首先,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由于人类自身对自然界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并受科学发 展水平、宗教等因素的制约,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许多错误地 认识。为此,马克思鲜明地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 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作为社会产物的人,归根到底是自然 界的产物。其次,人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的自然存在物; 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约束的存在物。 最后,人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人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而是明确自身存在意 2 义价值的类存在物。所以,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 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 表现自身。 人不是为了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着,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 而存在。 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自然界与人的相互关系之后,明确表述了“自然界是人的 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的思想。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的层面,人类生 存与发展都要依赖自然界。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生活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生 产资料,离开这种外部世界人就无法生存。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一旦成为科学或 艺术的对象,就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既然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 体,那么,人类就应该像保护自身健康一样,来保护自然界的身体;像治疗自身 疾病那样,治理环境污染。 2 人类是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人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的产物。自从有了人,便有 了人类社会。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要进行物质生产,通过生产才会与自然界产 生关系。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 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没有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潜能和素质的发挥,人的实践的本质力量的获得,人对自然界的真j 下 复活就无法实现。人们正是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从而 也创造出各种社会关系,使自己从物种上同其余的动物区别开来,而成为真正的 社会存在物。 ( 二) 劳动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l 劳动一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 人既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如何与人周围的自然实现联系呢?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现实联系,不是像动物那样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 通过劳动与自然发生联系、相互作用。人使自然变化,自然又使人多方面地变化, o 马克思恩格斯令集第4 2 卷北京:人民 f j 版社1 9 7 9 年第1 6 9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2 卷北京:人民f i | 版社1 9 7 9 年第1 2 2 贞 3 这样人和自然就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通过劳动不断地改造自然,从而创 造了“人化自然 。与此同时,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即人的“自然化”。 恩格斯还指出,人类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他说,“动物也 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 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 变了他们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 这就 是说,造成人与动物的差别还是劳动。 2 劳动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克思认为,在劳动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是物质变换的关系。马克 思说过:“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 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 然必然性。在这里,马克思用“物质变换来定义劳动过程,是指人通过自己 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的物质形念,从而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物质 生活资料。“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 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这样就把劳动过程纳入到了自然的网 络中去了。通过人类的生产劳动,才会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才会有人与 自然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在劳动中,人类目的性的占有自然、改造自然,并且 和自然物质相结合,从而使自然物质形式变化。 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物质相结合,从而使自然物质形态发生变化,一方面, 人类是能动性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不是单纯消极地适应自然。马克思指出:“社会 的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以便占有或驯服自 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也指出:“动物仅 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 m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j i :版社1 9 9 5 年第2 7 4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版社1 9 7 2 年第5 6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j l - 版社1 9 9 5 年第1 7 7 页 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j i i 版社1 9 9 5 年第2 1 9 页 4 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是,另一方面, 人类在目的性改造自然界同时又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 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 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 结果又取消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无限的利益驱动,生产者只顾赚钱, 不顾对自然的保护,因而出现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扰乱。马克思在分析“大工 业和农业的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 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 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 三) 遵循自然规律,预见和控制对自然界干涉行为的长远影响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一方面人以劳动为中介获得自然;另一方面 又把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排给自然。那么,人在改变自然物质的劳动中,必然 受自然规律性的制约。这就像马克思所说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不同的 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要使这种物质变 换保持正常地运行,就不能忽视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自然规律的存在。否则, 只能导致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扰乱,最终人类只能自食苦果,从而会限制甚至 终止社会发展。因此,人类的劳动是以改变自然形式、实现人的目的与遵循自然 规律的统一。 马克思还从人的意识能动性来说明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说:“意识一开 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当然,意识 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 外的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 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 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f f i 版 i :1 9 9 5 年第3 8 3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l :版社1 9 9 5 年第5 1 7 页 5 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 自然宗教) 。因此,人的主观能动 性要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相一致,人的目的性要从属于自然规律性。但是, 人类由于盲目或受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变成“盲目的必然 性 的奴隶,从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动过程中,人必须把自 身的目的性和自然规律相一致,把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 受的范围之内。 恩格斯也指出要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必须学会预见和控制人类自身 行为长远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干涉的行为所引起的近期 或长远的影响。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 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 的影响。 对此,恩格斯还指出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 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 四) 实践人化自然观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在继承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中关于人的主观 能动性和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容,是在兼收两人理论优点的基础 上提出了自己的实践人化自然观。他首先摒弃了黑格尔自然观中唯心主义的基础, 保留了其否定辩证法的性质,并赋予其现实的内容。然后,他又对费尔巴哈为代 表的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进行了改造,用感性活动取代费尔巴哈的直观,把唯物 的基石从自然领域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践活动人探 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的哲学逻辑中,实践取代旧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并且 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从主观的抽象具体为现实的创造活动,从而历史地具体地引 申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构架。 马克思在创立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时,始终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自然。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 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占意识形态节选奉北京:人民h j 版礼2 0 0 3 年第2 5 2 6 页 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i ;版 i :1 9 9 5 年第3 8 4 页 6 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这种新自然观突出强调了自然与历史的关 系,认为自然不是孤立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存在。在传统自然观中,自然与历史是 两个毫无关联的世界。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发展史,虽然他的思想有 巨大的历史感做基础,最终,对历史还是没能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在费尔巴哈 的眼罩,自然与历史是根本对立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截然分丌的。马克思曾批 判费尔巴哈时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而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罩,唯物主义和历 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 马克思既反对黑格尔用绝对精神来臆造世界历史,也反 对费尔巴哈把自然与历史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努力在自然与历史之间连接一座桥 梁。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参与过的自然界,对人类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所 说的自然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现实的自然,不是人类产生前的那个自然,也不是 现在人类还没有达到其他宇宙星球的自然。因此,保持生态平衡不是单纯地消极 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利用和开发自然,在维护整个生 态系统的平衡的自i 提下改造自然环境,并努力使其向更优化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 一) 两个和解和两个提升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复杂的矛盾中,高度概括出:“我们这个 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人同自然的和 解”指的是人同大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而“人同本身的和 解”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问题) 。而要实现这两个和解就要求人类 实现“两个提升”,一是“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又进 一步“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从而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第一个提升,是指不能把人降低到动物,人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按照属 人的方式生活。第二个提升指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人通过 合理地驾驭社会关系使社会组织形式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2 卷北京:人民f i 版 i :1 9 7 9 年第1 2 8 页 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 卷北京:人民 l j 版社1 9 9 5 年第7 8 页 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类没有实现向社会的人复归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真 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恩格斯说,“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 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在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这 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进一步的“提升”:“只有一个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 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生产一般曾 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 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之后,“人 们第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f 的主人,因为他们己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 的主人了。 “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 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时的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同自然的和解 和人类本身的和解。 ( 二) 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虽然推动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发展,但 伴随着这种发展,它又导致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尖锐对立。马克思指出:“自 然力作为劳动过程的因素,只有借助机器才能占有,并且只有机器的主人才能占 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和自然关系就其内容和实质来说,是资本同自然的 关系,形式上表现为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资本同自然关系的恶化。 马克思把在人类的过度干预下自然对人类的背离和惩罚现象即人与自然关系 的分离称为自然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关系都是一种异化关系,在异 化的条件下,作为主体的人变成了生产的手段。他们的劳动不是属于自己而是属 于资本家,劳动变成一种摧残和折磨。正如马克思当时看到的,良好的自然坏境 和自然条件,变成了被污染的自然环境,连同新鲜空气也“被文明的熏人毒气污 染”。工人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摧残。他认为应该改变这种不为工人健康 着想,而为工人提供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就是说人要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版社1 9 9 5 年第3 8 5 页 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版 ! i :1 9 9 5 年第2 7 5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版 l :1 9 9 5 年第7 5 8 页 ”马克思机器、臼然力和科学的心用北京:人民版社1 9 7 8 年第2 0 5 页 8 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也导致科技的应用同自然对立。马克思说:“自然 科学本身( 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 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自然科学被 资本家用作致富的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作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致富的手段。 在 资本主义的条件下,科学技术是“致富手段”,它的发展、应用与资本主义的生产 相一致而与自然相对立。虽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科技的发展已出现一批与 自然的发展相一致的生产技术,并给人类带来以往社会不可比拟的物质财富。同 时,它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的自信心,人类由过去的崇拜自然、顺从自然,转变 成为征服自然。但是,科技的应用一旦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相违背,就只能在 资本的利益面前让步。不满足于对自然的浅表改造,而是要对自然实行“伤筋动 骨”的根本性改造,从而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分离,人似乎成为超越自然之上的 宇宙主人。 ( 三)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从来都受社会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 社会制度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聚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 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 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 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 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正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单靠认识是不够的,要改 变社会的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发展。 要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共产主义 社会才有可能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 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心用北京:人民版社1 9 7 8 年第2 0 8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2 3 卷北京:人民j i ;版社1 9 7 2 年第5 5 2 灭 9 义。川。接着又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 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自然不再 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类相对立,那时的劳动彻底摆脱了异化状态,社会发展同自 然生态系统能够协调进行。 第二节思想的主线人与自然的辩证观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们实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环境思想 的主线。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而且,揭示了人类 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共存的统一整体。并 且从实践论角度揭示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遵循自然规律的相互制约性,有助于人 类调整自身的生产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平衡,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指明了正 确的方向。 一揭示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决定了二者是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作 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然与其他自然物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同时,人是属人 的自然存在物。人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通过生产物质生产资料来维持自身的生 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着。因为人同自然在“实践 论 上的主客体关系,并不能消除人同自然在“存在论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改变不了人类对自然界依存关系。人类的劳动必须以不能破坏整个自然界生态系 统的动态平衡为前提。反之,必然会引起“自然的异化 ,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 罚。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同自然界在“存在论”上的一体性,时刻提醒我 们:人类存在于自然界“之内”,不能把人类摆在自然界“之外 ,更不能凌驾于 自然界“之上 ;那么就会造成人类对地球上生态资源的无限索取,结果将会破坏 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与大自然之母应该是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整体, 人类对自然的损害就是损害人类自己,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d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2 卷北京:人民版社1 9 7 9 年第1 2 2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4 2 卷北京:人民版社1 9 7 9 年第1 2 0 页 1 0 二从实践论角度揭示人与自然相互制约性,指明了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马克思使用自然科学的术语一“物质变换 ,来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来定义 劳动过程,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握劳动过程的遵循自然规律和主体目的 性的相一致。把劳动过程纳入到自然联系的网络中去。因此,劳动的过程只是整 个自然界中物质变换过程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整个自然循环中的一环,它也不能 超越自然生态的限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界所进行的物质变换是人类通过劳 动与整个自然界所进行的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在现实上的相互统一。人与自然 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通过劳动,按照人类的目的占有自然、改造自然,使人的劳 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从而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因此,必须把人类的生产和消 费置于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处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过程中, 做到遵循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统一,所依据的标准、尺度 是“伟大的自然规律”和“人类本性的需要”;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化的人,联 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l 日j 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 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 愧于和最适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从实践论 角度所揭示的人类活动目的性与遵循自然规律的相互制约性,为人与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找到了动态平衡点,即把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作为整个“自 然界物质变换”的自然循环的一环来把握,把生产劳动作为“人以自身的活动来 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来把握,进而达到遵循自然 规律与改变物质形念的统一。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对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的分析 以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 发,分析并揭示导致环境污染的必然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探索了减少 环境恶化的途径。对我们解决今同的环境问题是极有价值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4 年第9 2 6 9 2 7 页 一近代人类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 ( 一) 产生环境问题的必然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 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人们缺乏对于自身的活动行为给自然和社会造成长远影响 的预见,造成再往后的历史结果和预定目的之间的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人们在第 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料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出乎意料的影响, 结果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在尼罗河上兴建的著名的阿斯旺水坝就 是一例。兴建水坝的初衷是要争取工业化和农业大规模的开发,可是结果却事与 愿违,以前定期的洪水泛滥带来的土地肥沃化没有了,尼罗河的人们反而因为严 重的盐碱而苦恼。人类怎样才能在开发和利用大自然界中保护大自然呢? 那就要 学会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类社会活动的预期目的与实际后果逐渐趋于 一致,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会逐渐趋于和谐。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比其他一切动 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 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特别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 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遍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 二) 产生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 众所周知,贪婪和唯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 是按照资本逻辑行事的,人们对自然的丌发只能是掠夺式的占有,直接造成人与 自然的对立。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因 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支配着生 产和交换的一个一个资本家所能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有益效 果,出售时要获得利润,成了唯一动力。 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在资 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资本家必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对自然的疯狂占有,对 财富的角逐必然导致资本与自然的对立,从而加速环境的恶化。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2 0 卷北京:人民 | ;版社1 9 7 1 年第5 1 9 页 马克思恩格斯伞集第2 0 卷北京:人民l j ;版社1 9 7 1 年第5 2 1 页 1 2 马克思恩格斯在1 0 0 多年前描述的现象,今天仍然存在。因为资本主义的社 会本质没有变,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依然如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仰仗自己在政治、 经济的强势,利用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愿望,对发展中国家发动垃圾 战,每年有数百万吨的有毒化学废料运往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成为发达工业 国家排放废料的垃圾场;同时利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迫切愿望,把垃圾工 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力获得巨额利润,不仅加剧了落后国 家的环境恶化,而且导致了全球环境问题的蔓延。 ( - - ) 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认为,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根本原因应该是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 社会之间的不协调。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考察和分析,揭露了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是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占用,具有反自然的本性。“劳动本身,不仅在 目前的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造孽 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期,人们进行生产是为了满足直接的生活需要,人与自然 之间的物质变换维持在自然界的平衡当中。但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情况就 完全不一样了。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体制,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相对立的 生产模式。一方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资本家不惜破坏生念平衡作为代价对自 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另一方面,大量的消费必然导致大量的排放,这样就 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扰乱,使自然界自身的净化能力下降,给自然 和人类自身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暂时性的经济 效果是唯一选择,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短期的经济效果,而选择的途径也只能 是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疯狂掠夺。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外,还有科学技术的 “资本主义应用 和“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社会根源。技 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是指资本家把科学技术仅仅当作榨取高额利润的工具。马克思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北京:人民j l ;版科:1 9 7 8 年第2 0 8 页 1 3 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导致科技的发展同自然相对立,“自然科学本身( 自然科 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的发展,也像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 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自然科学被资本家用作致富 的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作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致富的手段。,工业的资本主义 性质是指为了达到工业的扩大,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最大限度地追求眼前经 济效益为目的。马克思认为,在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和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引 导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必然与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相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