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瑶族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瑶族口头 文学中的组成部分,又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艺活动形式。 瑶族民歌深刻地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气质、性格、情感等, 是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瑶族人民对瑶族民歌富有深厚的感情, 无论是平时的日常生活,还是节日喜庆、走亲访友,瑶歌可以说与瑶 族人民如影随形。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善于通过唱瑶歌来表达心中 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瑶族民歌的内容丰富、旋律优美,其 演唱艺术也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值得探索与深究。 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江华瑶族民歌,其研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 入领略到江华瑶歌的实质与魅力,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共 同繁荣和发展。通过分析搜集的资料和相关论文,笔者发现他们大多 研究的是瑶歌的音乐特色,较少涉猎演唱方面的内容。本人的创新点 在于着重研究江华瑶歌的演唱艺术特征,并对其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 本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江华瑶族民歌的形成背景及分类,从总 体上把握江华瑶歌的特点。第二、三章从瑶歌的音乐形态及其歌词艺 术特征两个方面细致、透彻地分析了瑶歌的音乐风格。第四章则从演 唱形式、演唱技巧、演唱风格三个方面着重研究和分析瑶族民歌的演 唱艺术特征,挖掘其中蕴含的独特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第五章的内 容是对瑶歌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其中分析了瑶歌传承过程中“保护 与“发展”的关系,即“保护”是前提,“发展 是根本,并对瑶歌 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关键词:江华瑶族民歌音乐风格演唱艺术特征传承与发展 i i a b s t r a c t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i nj i a n g h u ai sam o s t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m u s i co fm i n o r i t y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i nc h i n a i ti sb o t hy a o so r a ll i t e r a t u r ea s a ni n t e g r a lp a r to ft h ey a op e o p l e sl i v e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f o r mo fc u l t u r a l a c t i v i t i e s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f o l k s o n g sp r o f o u n d l ye m b o d i e dt h ep e o p l e s 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t e m p e r a m e n t ,p e r s o n a l i t y , e m o t i o n sa n ds oo n i ti st h e e x c e l l e n t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 f o l k s o n g sh a sf u l lo fd e e pf e e l i n g s ,w h e t h e ri ti sn o r m a le v e r y d a yl i f e ,o r h o l i d a yc e l e b r a t i o n s ,v i s i t i n gr e l a t i v e sa n df r i e n d s ,i tc a r lb es a i dt og o h a n di nh a n dw i t ht h ey a op e o p l e w h e t h e ry o u n ga n do l d ,t h e ya r eg o o d a ts i n g i n gi tt oe x p r e s st h r o u g ht h eh e a r t so fj o y , a n g e r , s a d n e s s ,h a p p y a n do t h e re m o t i o n s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r ic hi nc o n t e n ta n d b e a u t i f u lm e l o d i e s ,t h e i rc o n c e r t sa l s oh a v ead i s t i n c te t h n i cm i n o r i t ya r t s 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sf e a t u r e s i ti sw o r t he x p l o r i n ga n dg e tt ot h eb o t t o m f o rr e s e a r c h t h i sa r t i c l el o c k s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i nj i a n g h u aa s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e c tt h a tp r o d u c e db yt h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 ,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t os t a r tf o c u s i n go n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t h e s t y l eo fm u s i ca n da 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 so fs i n g i n go fi t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t h e s i s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 ,i ng e n e r a l ,t og r a s p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i t 1 1 1 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sf r o mt h em u s i cp a t t e r n s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f o r m ,m o d e ,r o t a t i o nm e t h o da n dr a n g e ,m e t e ra n dr h 妒h m ,e t c ) ,a n d l y r i c sa r tf e a t u r e s ( i n c l u d i n gl y r i c ss t r u c t u r e ,w r i t i n gs t y l e ,t h el i n e rw o r d s a r ml y r i c st h a tc o n t a i nas p i r i t u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f o u ra s p e c t s ) m e t i c u l o u s , t h o r o u g ha n a l y s i st h es t y l eo fm u s i c i nt h ec h a p t e rf o u r t h ,i ti so n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 s i n g i n gf o r m , s i n g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i n g i n gs t y l et or e s e a r c ha n d 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s i n g i n go fi t b ye x p l o r i n g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s t y l eo fm u s i ca n d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s i n g i n g ,w ec o u l d f e e li tc o n t a i n sas t r o n gc h a r a c t e ra n d 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m ,a n dc e r t a i n l y i ti si no u rm u s i c ,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i e s s t u d yo f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i sd e s i g n e dn o to n l yi sa s u m m a r yo fh e r g l o r i o u sp a s t ,b u t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i st om a k ei ti nt o d a y ss o c i e t yt ob e b e t t e rh e r i t a g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i nt h ep a p e r , t h ef i r s t o n ed i s c u s s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 h e r i t a g e a n ds t a t u s 。t h el a t t e ro n e ,a n a l y z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 ”p r o t e c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o f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 ,t h a t p r o t e c t i o n i st h ep r e m i s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sf u n d a m e n t a l ,a n dp u t s f o r w a r do w nv i e w sa n dp e r s p e c t iv e sf o ri n n o v a t i o no fy a oe t h n i c 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 k e y w o r d :y a oe t h n i cg r o u p sf o l k s o n g ,s t y l eo fm u s i c ,a r t i s t i c & a t u r e s o fs i n g i n g ,s p r e a da n di n h e r i t a n c e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x -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靴黻储麟:嘣科 以峰吖夕日 | l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v ”) 日期:刎l 口年厂月( 夕日 嘲:舢年厂月,7 日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绪论 瑶族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 是瑶族口头文学中的组成部分,又是瑶族人民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文艺 活动形式。瑶族民歌深刻地体现了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气质、性格、 情感等,是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湖南是瑶族的发源地,而位于 湖南南部的江华素有“中华第一瑶城 的美称,因此笔者锁定江华为 研究的区域。选择此课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瑶族 民歌的实质与魅力,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另外,由于瑶族民歌 自身的特点及江华地域的闭塞,江华瑶族民歌的光彩已经渐渐暗淡, 甚至被人遗忘。因此,笔者希望能借此课题的研究,重塑江华瑶族民 歌的艺术色彩,并对其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与看法,希望瑶歌能在现 代社会的音乐舞台上展现风采。最后也希望笔者的粗浅研究能为我国 有关瑶族民歌的研究工作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瑶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绚丽多姿的民间音乐,许多音 乐专家和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瑶族音乐这个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 的成果。基于本课题的研究角度与对象,笔者在绪论只着重对瑶族民 歌的资料进行综述。 一、专著类。瑶族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在一些概 述我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书籍中会有专门介绍瑶族民歌的章 节。如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费师逊、陆炳兰编,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2 0 0 1 年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袁炳昌、冯光钰编,中 硕士学位论文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等书中,都对瑶歌的类型及音乐方面的 特征进行了研究和介绍。 二、歌集类。瑶族民歌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年版) ,收入 瑶族传统民歌近百首;瑶族民歌选( 苏胜兴、王矿新、韦文俊编, 上海艺术出版社1 9 8 2 年版) ,按照瑶歌的分类列举了歌词,并在最后 一章附了1 3 首瑶歌谱例;瑶族民歌( 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编,文 化艺术出版社1 9 8 7 年版) ,前半部分为瑶族民歌研究,后半部分收入 了瑶歌共6 0 首;另外,专门的江华瑶歌集有湖南民间歌曲集成四 ( 湖南文艺出版社2 0 0 8 年版) ,记录了江华瑶族各类的民歌;盘王大 歌( 上、下) ( 郑德宏整理译释,岳麓书社1 9 8 8 年版) ,记录的是江 华瑶族盘王大歌的歌词内容。 三、论文类。在我国,有关瑶族民歌方面的论文总共有七、八十 篇,大多对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 如调式调性、旋律特征、节拍节奏 等) 、体裁分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或介绍。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 是江华瑶族民歌,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了相关期刊论文共六篇: 黄华丽江华瑶歌不同支系的润腔分析和湘南瑶歌不同族类分支 的比较研究,这两篇文章主要是从音乐风格特征、音乐润腔手法、演 唱风格等方面将过山瑶与平地瑶进行了比较研究,但演唱风格的研究 笔墨较少,显得不太透彻、详尽;另外,黄华丽江华瑶歌 和 的异同关系,这篇文章取过山瑶和平地瑶代表作各一首,从 旋律、音域、调式、衬词等方面进行音乐风格的分析,最后总结过山 瑶与平地瑶音乐上的内在联系;陆良民过山瑶( 拉发) 初探和郭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剑过山瑶民族音乐特色都是以江华瑶族支系中的过山瑶为研究对 象,从句法结构、旋律运动、调式调性等方面对其音乐特色进行的研 究;陆良民湘南瑶歌的衬词特点,把湘南瑶歌衬词分成了六大类, 并对每一类都进行了举例说明。除此之外,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还搜索 到三篇有关瑶族民歌的硕士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暂无) 。宋灏漭湖南 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梧州瑶歌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文章中有 少数笔墨涉及到梧州瑶歌的音乐特征,但主要内容在于对其传承现状 的分析和思考;张琼湘西南虎形山花瑶民歌研究,这是一篇民族音 乐学方向的论文,重点在于对虎形山花瑶民歌的田问实地采访。李伟 瑶歌在瑶族分布地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实施研究,这篇 文章没有分析和研究瑶歌音乐方面的知识,它主要是提出瑶歌在高校 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方案。 通过搜集和分析上述论文,笔者发现它们基本存在两个共同点。 第一,大多论文都是从局部入手,研究江华瑶族民歌的某个分支或者 某种艺术特色。第二,文章分析江华瑶族民歌音乐特色的笔墨较多, 鲜有演唱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事物的研究,都 应该存在多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因此本文将从宏观上对江华瑶族民 歌的整体音乐风格进行把握,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加上演唱艺术的研究, 使整个课题更加的丰盈、全面。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将加入对瑶歌传 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希望瑶族民歌有美好的前景与未来。 笔者撰写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收集法、比较分析法、实 地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力图使问题能分析透彻,观点能阐述清楚。 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的主体部分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江华瑶族民歌的形成 背景及分类,共分两节。第二章主要论述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 征,共分四节,主要从瑶歌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法和音域、节 拍节奏四个方面分析瑶歌的音乐形态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江华瑶族 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共分三节,主要从瑶歌的歌词结构、创作手法 及衬词三个方面研究其歌词的特征。第二、三章的内容结合起来构成 了瑶歌的音乐风格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之一。第四章主要论述江华瑶 歌的演唱艺术特征,共分三节,是文章的又一重点。通过对瑶歌演唱 形式、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的探索与分析,展现了瑶歌独特的民族韵 味和乡土风情。第五章主要论述瑶歌的传承与发展,共分两节。第一 节分析瑶歌传承的意义及现状,第二节则在“抢救、保护”和“创新、 发展上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第一章江华瑶族民歌的形成背景及分类 江华瑶族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江 华瑶族人民祖祖辈辈口传心授、衍展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浓厚 的少数民族地方音乐特色。任何事物的起源和发展都与其生成环境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华瑶族民歌为什么能够承载几百年历史的考验 发展至今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呢? 我们 应该从它独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着手进行逐一地了解和分析。 1 1 江华瑶族民歌的形成背景 1 1 1 有关瑶族的概述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关于瑶族的起源, 学术界有很多说法,有的认为源于“山越”,有的认为源于“五溪蛮 ( 即“长沙蛮 和“武陵蛮”) ,也有的认为瑶族的来源是多元的,既 源于“山越”,又源于“五溪蛮”。虽然说法众多,但大多数人都支持 瑶族源于搿五溪蛮”这一说法。瑶族先民最开始居住在湘江、资江、 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由于频繁的战乱,秦汉时期瑶族逐渐向 南方迁移。直至隋唐时期,瑶族已遍布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 北部。由于中央政府不断地采取军事镇压手段,到了宋元时期,瑶族 人民不得不继续向南迁徙,深入两广腹地。到了明清时期,仍有少数 瑶民进入到云南和贵州两地。 瑶族是一个世界大民族,总人口达2 0 0 多万。在我国,瑶族主要 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省( 区) ,漂洋过海来到国外, 硕士学位论文 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地也能看到瑶胞的身影。正是由于瑶族分 布广泛,瑶族内部也产生了众多的支系,这直接导致了瑶族语言种类 和称呼的多样性。瑶族没有统一语言,不同支系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 换而言之,不同支系的瑶族同胞在语言上几乎不能交流。这成为瑶族 语言上的一个特点。瑶族语言包括属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属苗瑶 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和汉语方言( 当 地称“白话 ) 四种类型,不同支系的瑶族同胞如果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必须借助汉语或壮语进行通话。瑶族的称呼有自称和他称之分。自称 有“勉、尤勉、谷岗尤、布努、标敏、拉珈等9 0 多种,这些与其不 同的语言发音有着密切关系;他称有“过山瑶、平地瑶、花篮瑶、红 头瑶、蓝靛瑶、排瑶”等4 0 0 多种。这些则与他们生活习俗或某些方 面的特征有关。 1 1 2 江华瑶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江华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 9 5 5 年1 1 月,全县面积为3 2 4 8 7 2 平方 公里。根据2 0 0 4 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情报告,直2 0 0 0 年末江华瑶族人口约2 7 4 4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 2 3 ,占全省瑶族 人口的4 6 ,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1 2 2 。江华是全国建立最早、地域 最广、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华瑶族第一县 。 这里崇山峻岭,竹木参天,河流纵横,泉溪潺潺。县内千米以上 的高峰有6 2 2 座,属于五岭山脉萌渚岭山系。县内复有姑婆山支脉一 勾挂岭,她将江华划分为东西两部,称为岭东、岭西。岭东山势陡 峭,沟壑深险,多属山地:岭西地势较为平坦,岩洞遍布,多属丘陵。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县内水系丰裕,江河溪涧纵横交错,除白沙河与靖边河向南注入珠江 外,其他所有河流均分别汇集于冯、沱二水,冯、沱二水于县治东侧 汇合,向北流入湘江。 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人口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这 与瑶族祖先遗留下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瑶族历史上曾遭官吏讨伐 而被迫逃入深山,过着“以棚栖身,刀耕火种 的原始生活,而且频 繁迁徙。虽说这种现象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复存在,但瑶族人民已经习 惯了这种不定居的生活方式。另外,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也对 其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岭东地区山高地峭,能够建造房屋的平地 或缓坡非常少,面积也相当的有限,于是瑶族人民只能依据地理环境, 小面积、小范围的集中居住。 在第一节里,已介绍到瑶族是一个支系繁多的民族。毫无疑问, 江华瑶族自治县里也包含了瑶族的几个分支,即被婆姑山划分为岭东 的过山瑶和岭西的平地瑶。过山瑶居住在深山之中,“履山险若飞”、“数 年此山,数年又别岭、“刀耕火种”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平地瑶 定居在丘陵地区,以农耕生活为生产基础,过着自给自足的稳定生活。 不同的生存环境,势必对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语言的多样化, 生产方式的差异,宗教信仰从原始崇拜、祖先崇拜增添为亦信佛教、 道教等等迹象表明,瑶族文化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 一体的特点。瑶族文化纵然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瑶族同胞却能在极 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化腐朽为神奇,顽强与恶劣环境做斗争,既改 造了自然,又发展了自己,不仅没有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反而创造 颂士学位论文 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创造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作出了巨大贡 献。”“瑶族文化中渗透诸多民族文化成分,并不意味着瑶族本身文 化个性的消失,瑶族文化中的精髓瑶族传统文化及其强烈的民族 认同意识依然如故。汇多元于一体的文化特征,非但没有使瑶族本体 文化消失或削弱,反而显现出瑶族文化具有强健的适应性这一特征。 国 江华瑶族民歌在这样一个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氛围中孕育而生。 她既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又极具民族个性,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不 可忽视的珍品宝藏。 1 2 江华瑶族民歌的两大分支 江华这片广阔的土地包含了瑶族的较多支系,根据居住环境和生 活习俗,大体可分为过山瑶与平地瑶。因此,江华瑶族民歌的两大分 支也是由此而形成的。 1 2 1 过山瑶民歌 过山瑶是江华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散居在岭东林区高山 峻岭间,经常迁徙的那部分瑶族,其名因其无定居而取得。他们长期 居住在山林中,以至于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几乎处于一 种隔绝的状态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文化也处于边缘地带,鲜 受主流文化的影响,音乐表现出古朴、幽怨的特点。但许多音乐专家 和学者,也正由于这个原因,认为过山瑶最能体现江华瑶族独有的、 原始的音乐风格。 朱梁风广西瑶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叨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2 俸代瑜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浅析川广西民族研,1 9 9 3 ( 4 ) 8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过山瑶民歌总的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用过山瑶语演唱的歌,当 地歌手称之为“勉宗力( 即瑶歌) ,另一类是用汉语方言演唱的歌,被 称之为“官语歌”。过山瑶民歌大致可分为纳发、仙拜、瓦溜、 雷依却、多赛、讲歌、山歌七大类型。这些歌的大多数歌 名显得十分有特点,不类似于其他少数民族以歌曲的题材或内容命名, 而是以歌中衬词取而代之。下面笔者将一一论述。 纳发,也可叫做拉发、那发,因歌中有固定衬词“纳发 而得名,是最典型、流传最广的一种过山瑶民歌。几乎每个过山瑶人, 无论男女老少、年长年幼,都能背唱出好几首。纳发的旋律线条起 伏不大,各乐句间的旋律材料也较为统一,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主导旋 律的自由变唱。过山瑶人长年居住于深山之中,劳作也好,生活也罢, 都是与山为依。因此,过山瑶人通常用呼唤性的高腔来抒发他们在劳 作、生活中的情感。据当地民间歌手介绍,纳发的演唱形式灵活多 样,独唱、对唱都可以。有时一人唱,引发了旁人的歌唱兴致,会出 现几人“跟唱”的场面,顿时山头歌声四起,给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几 分热闹的景象,也充分表现了过山瑶人积极向上、纯朴乐观的生活态 度。 仙拜,也可叫做先牌、:神拜,歌名取自于开头部分的衬 词。仙拜主要是在“还愿”活动中演唱,也出现在节日的对歌场面。 它其实是由纳发演变而来的,因此在歌词结构、节奏形态、旋律 个性等诸多方面与其相近。但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即在主歌词之 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7 第3 4 页 9 硕士学位论文 前,有一个完全由衬词衬歌组成的段落,这个段落相对的独立,为整 首歌曲增添了不少抒情性和吟咏性。 瓦溜,也可叫做荣六、法溜。这类民歌主要是在“坐歌 堂。时演唱。瑶族坐歌堂是一种传统习俗,每逢客人到来或者节日聚 会,瑶族同胞都会相互对歌,其中以青年男女最为活跃。坐歌堂的场 面十分热闹,歌声此起彼伏,笑声连绵不断,友情、亲情、爱情等种 种情感都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得淋漓精致。瓦溜在演唱上大量使用 了滑音唱法,这给原本纯朴、简单的过山瑶民歌注入了一道新鲜气息, 并使得其民族特色和歌调韵味更加浓郁。 雷依却,是一种用来歌唱各种历史故事的叙事歌,汉语中叫“礼 曲一。其旋律练达,节拍分明,歌词的叙述性很强,字多腔少,适合于 演唱长篇历史故事,如“盘王歌”、“千家峒的传说”等。全曲分衬词、 正词两个唱段,前段由四个平行乐句组成,后段则可以不断地反复咏 唱多段歌词。据有经验的瑶族歌手介绍,雷依却的演唱者大多是具 有丰富阅历、熟悉瑶族传统习俗的老歌者,主要在“还愿”活动中演 唱。 多赛,是过山瑶仪式歌曲,常由一位“歌师 领着两、三个歌 手站在桌边演唱。它的歌词也是七言四句体,但演唱过程中的反复方 式及“衬腔”所在位置又与前几类略有不同。简而言之:多赛由a 、 a 两个乐段构成,a = 首旬+ 二句+ 衬句+ 二句,a = 三旬+ 四旬+ 衬旬+ 四 句。衬词在歌曲中起着上下连接的作用。此外,旋律中大、小三度音 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7 第3 6 页 l o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程( d o 一m i ,m i 一一s o ) 的突出使用不仅增强了音乐的活力,并且 与仪式的庄重气氛照相辉映,浑然一体。 讲歌,又称“母歌”,具有较鲜明的叙述性和吟诵性。其曲式 结构非常的规整,由两对有呼应关系的乐句组成,节奏虽然自由,但 听起来很紧凑。歌者在演唱中几乎没加任何衬字,拖腔也用得不多, 这是讲歌最明显的特征但是因其音阶、调式与纳发基本相同, 因此讲歌仍具有过山瑶民歌的风格特色。 ( ( t l l 歌,是过山瑶入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的一种歌曲,一般用于 对唱活动中。唱词结构也是七言四句体。曲式为对应的上、下结构, 四句唱词分两次唱完,演唱时往往需要较好的气息功底,整体呈现出 舒展、悠长的音乐风格,致使吟诵性与抒情性交融一体。 1 2 2 平地瑶民歌 平地瑶是江华瑶族的另一大支系,定居在岭西丘陵平地地区。他 们有固定的村落,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交通也较为方便,政治 经济地位明显高于过山瑶。因与汉族杂居一起,并受主流文化的影响, 平地瑶的音乐体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较多的显示出与其他民族文化 融合交汇的痕迹。 平地瑶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复杂,包括梧州瑶、土瑶、七都瑶、 八都瑶民歌等,但绝大多数为同声二重唱形式。在江华南部普遍传唱 的有留西拉咧、蝴蝶歌、嘞嘞嘿、溜喉咧、那斯桑、喇 咯哩、六类。 留西拉咧是流行于江华河路e l 、尖山一带梧州瑶村的同声二 硕士学位论文 重唱歌曲。每每婚嫁喜庆、节日来临,男女老少都好用各类相应歌词 套唱留西拉咧的曲调。其歌词为七言四句体,“留西拉咧”是歌曲 的主要衬词,固定在二、四句歌词前出现,成为每下乐句的起腔。其 旋律柔和抒情,字少声多,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二声部歌 曲,留西拉咧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它的两个声部旋律有主次 之分,上声部为主要旋律,下声部为陪衬旋律,当地歌手分别称之为 “抛高刀和“旋下”两个声部常构成同度、大二度、三度等音程关系。 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色和韵味的是,在每个乐句的尾部,都会采用从大 二度进行到同音的结束模式,这种和声效果极富民族特色,体现了瑶 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蝴蝶歌与留西拉咧属于姊妹歌,同样流行于梧州瑶村。 略有不同是,蝴蝶歌不仅要用留西拉咧中的一些衬词,还要在 正词和衬词间加一个“的 字。这是蝴蝶歌标志性的特征之一。 如“留的西的拉的咧、“蝴的蝶”、“黄的蜂 之类。在欢聚活动中, 我们总能看到青年男女采用一主一从的二重唱形式相互对歌。轻快活 泼的旋律、明亮甜美的歌声、热情洋溢的表情,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 对爱情生活的殷切渴望,直接反映出瑶族人民纯朴健康的审美意识。 嘞嘞嘿,是流行于江华西河流域中部地区的同声二重唱歌曲。 主旋律在上声部,歌手称为“过声 ,陪衬性旋律在下声部,歌手称为 “嘞声 。全曲属于羽调式,固定衬词“嘞嘞嘿 给原本纯朴、憨实的 曲调增添了欢乐情趣。农历二月初一的“赶鸟节”是瑶族人民盛大的 歌唱活动,嘞嘞嘿借其跳动的节奏、欢快的旋律成为“赶鸟节中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的宠儿。 溜喉咧,流行于江华西南部与广西富川东部相毗邻的平地瑶 区,属于平地瑶中为数不多的单声部歌曲。全曲为单乐段结构,可反 复演唱多段歌词。“溜喉咧纾是曲中固定的衬词,位于歌曲尾部。此歌 多为青年男女演唱,多用来试探对方的心意,以盘歌对歌的方式居多。 歌曲采用了不太常用的的徵调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地瑶民歌风格 多样的特点。 那斯桑,是流行于江华西部自牛山一带的同声二重唱歌曲,是 八都瑶中流行最普遍的一种歌腔。由于它常被青年男女用来倾诉爱情, 故在当地又有“少年歌 之称。据当地歌手介绍,演唱此歌的多为同 辈同性的配对歌手,他们彼此间默契十足。那斯桑旋律流畅,节奏 明快,多用3 4 拍切分音。这些曲调特征使得演唱现场呈现出一片欢 腾热闹的景象,为瑶族人民简单朴实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 喇咯哩,八都瑶的一种单声部歌曲,多用于群众聚餐会饮,故 又称“酒宴歌”。其旋律畅达,多为四度、五度跳进,节奏稍快,可用 平腔叙事,也可用高腔抒情。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透过歌曲 的音乐形态特征,我们依稀可见瑶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也一定程度反 应出他们豁达开朗的心境。 过山瑶和平地瑶是江华瑶歌研究者口中最常提起的两大类别,其 划分的依据是由于地域的不同。按照歌曲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江华瑶 族民歌还可分为古歌、苦歌、生产歌、谜语歌、叙事歌、习俗歌、 情歌等。 苏胜兴、王矿新、韦文俊,瑶族民歌选【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第1 页 苏胜兴、王矿新、韦文俊,瑶族民歌选【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第2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歌曲的音乐形态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歌曲的音乐风格。若想 了解和掌握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其曲式结 构、调式、音域与旋法、以及节拍与节奏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 究o 2 1 江华瑶歌的曲式结构 按照常规音乐理论知识的划分,瑶歌大多都是单乐段或复乐段结 构。属于单乐段的瑶歌,多由四乐句构成;属于复乐段的瑶歌,也是 以乐段的变唱形式构成。 有些过山瑶民歌由于乐句结构变化较大,乐句长短不等,即兴衬 词的加入,结构表现出了非方整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得过山瑶民歌 的曲式结构与某些同类歌曲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特殊的曲式 结构( 句法结构) 是瑶歌重要的结构特点,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过山瑶歌单乐段结构图示: 广痹_ 胸 广噶= 乐句 送弟送到竹子山,手摸竹子哭断肠; 广第三乐句 广噶四乐句 别人问我哭什么,我哭竹子无心肝。 过山瑶歌复乐段结构图示: 第一乐段 , 、 广- 第一乐旬 厂- 第二乐句 站在山头望北京,唱歌唱给主席听, 广痹砾句 ( 咿哟) 望北京( 纳发) , 广谋四乐旬1 唱歌唱给主席听;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第二乐段 广第五乐旬 广- 第六乐旬1 山高路远难听见,千里相隔共条心, 广毒胡| 洵 ( 咿哟) 难听见( 纳发) 广靠脲句 千里相隔共条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瑶歌第一乐旬的旋律是整曲的源头与核心要 素,其他乐旬都含有第一乐句的影子。因此,全曲的旋律基本都是运 用的统一材料。乐句与乐句间是变化发展的关系,乐段与乐段间是重 复与变化重复的关系。所以,即使各乐句结构形态多变,我们也未有 杂乱无章、冗长繁琐的感觉。笔者在调查中采访了当地歌手及相关研 究人员,他们均认为瑶歌虽多,但似乎腔调都相差不大,唱来唱去总 是那几首熟悉的旋律。在不同的场合,因个人心境、内涵、审美观念 的不同,人们只需即兴加入唱词,便成了一首新的瑶歌。 平地瑶的曲式结构一般较为规整。虽然乐曲句逗繁多,但歌手们 习惯于上下旬演唱完后,加上固定的、但结束方式又不同的衬词尾腔, 把原本连绵不断的变唱歌腔清晰地划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另外,普 遍用于蝴蝶歌等乐曲中的尾腔扩展,是瑶歌曲式结构的另一特色。 它不仅扩展了歌曲的总体结构规模,更增加了歌曲欢乐、诙谐的思想 情绪。 2 2 江华瑶歌的调式调性 2 2 1 常见的宫、徵、羽调式 瑶歌的调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常见的有宫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三种,交替调式只在极个别的歌曲中被运用。宫调式在过山瑶民歌中 常被扩充为五声音列的形式出现在歌曲中,即在“d o1 i s o l 三个主干音中,增添“r e ”“1 a ”两个音,并将其置于弱拍弱位上, 硕士学位论文 或以倚音的方式出现。这种调式扩充既令旋律线条变得丰盈饱满,也 有助于演唱者表达细腻真切的情感;在平地瑶民歌中,宫调式经常以 “d o r l 呷e - 硼j s 0 1 四声音列的形式出现。徵调式大部分运用 在过山瑶民歌中,多被扩充为“s 0 1 1 a d o - - r e _ _ m i ”的五 声音列;古老的“三声腔 也由徵调式构成,只不过全曲仅由“s 0 1 一 一1 a 刊。一三个骨干音组成,风格尤显单纯、质朴。羽调式大多运 用于平地瑶民歌中,调式音阶以“1 r d 0 1 e l i 和“1 a _ 一d o - r e 皿i s o l 两种多见。 2 2 2 尾音的倾主音性 根据分析大量谱例,笔者发现瑶歌在调式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倾主音性。无论是过山瑶民歌抑或平地瑶民歌,只要是具有倾主 音特点韵歌曲,几乎每个乐句的尾音都落在主音上,有的还以同音反 复的形式出现,如我哭竹子无心肝( 见谱例2 一1 ) 谱例2 - 1 : 我哭竹子无心肝 ( 山歌四句歌) 赵春风渍唔 中速 怡民校记 李培生月仁牍唐建垡碹谚 挚壁兰蘑型至睡茜叁虽蓉垂翠搴事, 唆送弟呀送捌呃竹 子呃山呃, 9 -摸呢是竹子呃哭断 哪肠呃,别的呀人闻戎 受唬件么呃?我哭呃咿弛 竹子呃无心哪肝嘲 1 6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歌曲由四句组成,属于四声徵调式,其主音为耋堑垂,四个乐 句的结束音分别为萋茎至垂,特别在终止和半终止的地方,以同 音反复的形式两次出现主音逛,给人以稳定踏实的感觉。 2 3 江华瑶歌的旋法与音域 2 3 1 大、小三度音程级进的流动性 瑶歌的旋律多以大、小二度和大、小三度的级进方式平稳进行,少 数歌曲中会出现纯四度、纯五度的小跳,较少出现大跳。在过山瑶民 歌或者是平地瑶民歌中,都能看到大、小三度音程的突出使用,如过 山瑶民歌前世翁爷骑白马( 见谱例2 - 2 ) ,四个小节的旋律中都有由 主干音委壁垂构成的大、小三度;又如平地瑶民歌不唱条歌 难过日( 见谱例2 3 ) 的主声部旋律中反复使用了小三度。瑶歌中, 大、小三度音程的突出使用不仅保持了其平稳、简朴的音乐风格,更 为质朴的瑶歌增添了几分动感之美。 谱例2 - 2 : 前世哪啊翁爷哪骑白- 5 , 谱例2 - 3 : 难 的 过 啊哆的日,的 2 3 2 大二度和声解决到同音的独特性 大二度和声音程是平地瑶民歌中的梧州瑶歌最具特色的二声部和 硕士学位论文 声音程。大二度音程的听觉效果是不协和的,尖锐的,在功能上也是 极不稳定的,丽瑶族人民则以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将它作为二声部歌 曲中的特色和声音程。大二度和声音程一般出现在每一乐段的结束句, 并以解决到同音的方式终止乐句。下面是蝴蝶歌不唱条歌难过日 的结束句( 见谱例2 - 4 ) 。 谱例2 - 4 - 旋律由同度开始进行到大二度的长音,再回到同度的下滑音上, 这一结束句是蝴蝶歌中最为经典的旋律进行。大二度的碰撞给人以尖 锐、刺激的音响效果,尾音下滑音的使用增添了歌曲意犹未尽的情景, 使人回味无穷。 2 3 3 音域窄小的典型性 瑶歌属于窄音域型,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八度,多在四、五、六度 范围之内。虽然瑶歌的旋律发展较为自由,但曲调进行以平稳的级进 为主,有时也出现四、五度跳进音型。因此,瑶歌不像其他少数民族 歌曲( 如苗族民歌) 有着宽广的音域,音域窄小成为瑶歌旋律上的典 型特征之一口 2 4 江华瑶歌的节拍与节奏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2 4 1 类型多样的节拍 瑶歌的节拍类型多种多样,有单拍子,如2 4 、3 4 、3 8 等,也有 复拍子和混合拍子,还有自由拍子。一般而言,混合拍子和自由拍子 常常表现出歌曲较强的吟唱性,体现歌曲悠扬、自由的风格,过山瑶 民歌既是如此,而平地瑶民歌则有不同。“平地瑶的混合拍子,强弱位 置比较明显,不会使人有“散化”的感觉。节拍的变化,常常清晰可 辨。这可能与民间歌手多采用两人重唱形式,在默契配合中需要强调 律动特征和突出歌曲明快情绪的唱法有关。 另外,笔者通过分析搜集的谱例发现,瑶歌中三拍子的歌曲数目 较多,属于3 4 拍的有这山望见那山高、愿歌、哪个出门不唱歌、 夜了,快快回等;属于3 8 拍的有盘王子孙十二姓、唱歌精、 井边有块旱禾田等。还有一些歌曲属于自由拍子,其中也经常出 现三拍子的类型,如一字一笔值千金、新买草鞋试试脚、日头 出来照山坳、不合我音懒操心等。笔者认为,瑶歌中如此广泛地 运用三拍子,与瑶歌的传统舞蹈长鼓舞有着密切的关系。瑶族人 民跳长鼓舞时常用某些瑶族民歌作舞蹈音乐,因此,瑶族民歌的节奏 或多或少会受到长鼓舞的影响。 2 4 2 前短后长、,前紧后松的节奏 通过分析各类瑶族民歌,笔者发现瑶族民歌中有两种最典型的节 奏型即切分音型和平稳节奏型。前短后长的切分音型是瑶族歌曲中最 何芸、伍国栋、乔建中瑶族民歌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7 第6 6 页 1 9 硕士学位论文 常见的节奏型。无论是过山瑶民歌还是平地瑶民歌,都习惯采用切分 音型,如季薹垦圣三勇奎量圣蚤妻氢等。这种节奏容易给人 一种自由的感觉,非常适合悠扬的拖腔,也能准确地表现瑶族人民自 由、爽朗的个性,过山瑶民歌出去全靠云遮日、隔深水、平地瑶 民歌隔久不到井边来等都使用到了上例节奏。前紧后松的平稳节 奏型在平地瑶中十分常见,如羹薹垦薹塾匡量噩主至萤等,常 出现于梧州瑶歌的蝴蝶歌中,如不合我音懒操心、不唱条歌难过 日等,主要用来表达欢乐、和谐的气氛。 由此可见,前短后长、前紧后松的节奏规律是瑶族民歌重要特征 之一。 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 第三章江华瑶族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 歌词属于歌曲中的文学部分,歌曲可以借助歌词表现音乐形象。 江华瑶族民歌的歌词是瑶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看 到瑶族优美的风景,男女游嬉的身影,同胞聚会的场景;可以体味到 幸福甜美的爱情,温馨体贴的亲情,真挚可贵的友情。下面笔者将从 结构、创作手法、衬词及歌词蕴含的精神内涵等方面探究瑶歌歌词的 艺术特征。 3 1 江华瑶歌歌词的结构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歌曲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瑶 族民歌的歌词不仅能够表达瑶族人民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 且凝聚了他们劳动智慧的结晶。由于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