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维度阐释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 导师:苏晓云副教授 研究生:陆寒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方向:政治哲学 年级:2 0 0 6 中文摘要 产生于 2 0 世纪 7 0 年代欧美国家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中的一种独 特的理论形态,它从生态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政治革命中找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 结合点,其理论的基本特点是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探寻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及其解决途径。他们的理论表现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思考深度,尤其是从生态维度对历史 唯物主义进行阐释,集中体现了他们的理论创新。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出发,以综合分析的方法,以当代生 态学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为背景,考察、梳理和分析他们为什么要从生态维 度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及如何阐释。 引言部分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绿色运动和绿色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 其生态政治哲学产生的直接推动力,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从生态维度阐释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来分析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反生态本质,并提出构建生态 社会主义的设想。 第一章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文本与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这 两个层面,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基础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文本 来看,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不围绕着一个主线,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从历 史上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来看,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与“保卫”也都证明了在他 们的眼中,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考察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维度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动因,从现实动因 看,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以及“绿色运动”的爆发使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批判 社会的视角集中于生态问题上,注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维度阐释;而对马克思主义 生态思想的揭示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剖析是其理论动因。 第三章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维度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展开。首先,对自然 理念的批判反思。面对生态危机的爆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首先将自然置于一种批判的视 角。其次,重新解释社会劳动,其目的是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劳动概念以生态内涵。 他们既肯定了劳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自然对劳动的制约作 ii 用。再次,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生态解释。将“文化”和“自然”补充 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最后,赋予异化理论和危机理论以生态意蕴。站在生态的角度对 这两个理论进行重新阐释。并对科技在异化与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四章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反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 际以及当前生态主义运动的实践相结合,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某些特征,并赋予了 一些新的元素,比如继承并发展了对自然的批判,肯定了资本对人以及对自然界的剥削, 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 社会”的分析方法,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当然,该 理论本身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由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较多,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 义中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主要的几个代表人物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威廉莱易斯、 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贝拉米福斯特以及英国的戴维佩珀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阐释 iii explan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ecological dimension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ecological marxism tutor: professor su xiaoyun postgraduate: lu han major: marxism philosophy direction: political philosophy grade: 2006 abstract ecological marxism was born in 1970 s. it is a very special school of thought. i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marxist theory,a new table reached. this change is, the ecological crisis originated in 20th century. from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resulting of “ ecological revolution” , ecological marxism found a new point of marxism.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theory is they attempt to us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analysis and seek the root caus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re is a very unique depth of thinking in their theory: they attempt to explain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is paper will base on a viewpoint which 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in the core position of marxism,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hat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do ecological marxism met and why ecological marxism wanted to re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foreword is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marxism.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ecological crisis originated in the western society, the “ green movement” makes ecological marxism to think this problem, its characteristic is attempt to us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analysis and seek the root cause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emonstrates how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basic position of marxism is. from the text of marxism, there is a thread in it, which 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the attitude of western marxism, they think tha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a real repetitive of marxism.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reason and the realistic reason of the reconstruct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explosion of “ green movement” is the realistic possibility, and the theory of marxism and western marxism is the theoretical possibility. iv the deep analysis of how ecological marxism reconstructed the ecological dimens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ird chapter, i think there are four aspect in it, the one aspect is the ideal of natural, ecological marxism is the first one to critic the natural concept; the other aspect is investigation of the labor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re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the last aspect is redefinition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crisis. the last chapter reflects the meaning of this theory and evaluates the value of this theory by marxism, for example, they inspect nature by dialectics, and they approve of the capital exploit people, they insist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n i will analysis whether this theory will enlighten ou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r not. but there are too many representatives in ecological marxism, so i only choose 5 primary representatives to analysis: ben agger, william leiss, john bellamy foste, james o conno and david peppe. key words: ecological marx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cological dimension, explanation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者在面对现代工业社会中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而发展起 来的一股极具有影响力的思潮。这一思潮以更加自由、更加轻松的态度在批判地反思马克 思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生态维度的阐释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探 讨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因此,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危机所引 发的问题域,我想,是生态政治运动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开启此问题域,而生态学马克思 主义要创立的生态政治哲学则是此问题域的主要内容。 生态政治运动从街头运动上升到国家政治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 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如果我们说对生态问题爆发的初步惊异与关注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 论出场的经验基础的话,那我们绝对可以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态 政治哲学主张看作是它的成熟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 对于自然的批判反思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的基础。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 先驱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承认人化自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而对非人化自然则采取 非批判的态度,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苏联东欧等社会主 义国家均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的社会背景当中,异化现象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认为 应该把非人化的自然从批判的哲学中删除掉。为此,对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的忧虑以及对 自然的批判反思,激发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与自然思考: 自然何以成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研究对象? 它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它与社会、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如何? 在这些问题下,如何才能实现社会的正义、公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们正 是在对自然的这些提问中,开展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转向。 这种独特的理论转向区别于过去只把生态问题当作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生态学马克 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将生态危机上升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首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生产异化已扩张到消费 异化,造成了生态危机,并将取代生产危机),并将传统的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如“平 等”、“权利”、“民主”、“自由”等扩展到自然领域,比如,生态是否拥有与人一样 的平等权利?如何才是正义,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真 正实现人的解放?等等。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概括,即 “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 源,力图整合西方其它绿色政治思潮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环境道德价值 观建构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形成了以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 生态社会主义理想。” 1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以生态社会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生态政治战 略呢?孙伯鍨说,马克思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 关系的意义上来理解“一部客观的、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类历史”的,马克思由 2 物质利益关系开启,从市民社会出发,发现了隐藏在“一般劳动”中的人的类本质以及人 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由于资产阶级的本质存在于经济之中,因而马克思不得不 将历史解释的出发点转移到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所以,可以说,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的 政治研究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场奠定了基础。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出,生态学马克 思主义想要解决当前处于全球性生态危机中的资本主义的矛盾,并实施其理想社会的生态 政治战略,显然必定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并对新全球化时代 的一系列问题从理论上给予回答。我们知道,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 系等范畴不仅揭示了资本运行的秘密,而且寻求了人类社会的最广泛的正义。因此,从根 本上来看,关于“什么是正义的社会”、“何为民主的社会制度”、“如何实现人类的真 正解放”等等这些政治哲学的问题是内在地包含于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演变基本规律的阐 释之中的。可见,作为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现实生 活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同时也最容易受到社会现实矛盾问题的挑战。面对着资本主义生 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趋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觉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 旗,希冀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探寻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3 一、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马克思本人虽然并没 有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表述,但是在其经典著作中,它是贯穿其中的基础,布哈 林就曾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的基础” 。 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历史唯物主义在马 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作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要如 此致力于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生态维度的阐释。 (一)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既没有正式的 定义过历史唯物主义,也没有给历史唯物主义一个体系。只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言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这样一段具体阐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 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 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 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 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 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 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2 因此,对于什么是历史唯 物主义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首先需要进行系统论述的,比如: 首先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并试图进行阐述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 1878 年出 版的反杜林论中提到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他说: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 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 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 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 3 普列汉诺夫说“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可以归结如下: (1)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生活中人 们之间所存在的其他一切关系。 (2)生产关系本身又决定于生产力状况。 ” 4 接着,他明确 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认为任何社会进化都是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 而进行的改造自然的斗争,而这一斗争就是人的劳动,人们在劳动中建立一定的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一切其他关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一切自然现象 4 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人们在生产人类必需的产品时彼此所发生的关系,用这种关系才能解释 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人的意向、观念和法律。 ” 5 可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出现了人、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上层建筑这五个 核心范畴,这五个核心范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突出强调由此所形成的历史是具有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特点,这就构成了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辩证法为方法的历史 唯物主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唯物主义。第一,人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 上层建筑等范畴在历史中得以成立的基础背景范畴,也就说它们要放置于人的语境中才有 意义。所以,“历史的总体活动包括三种本质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其意识的关系。” 6 但是,在这里,这个“人”不是黑格尔的所谓的客观精神的载体, 也不是费尔巴哈的直观的人,而是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实践主体性的人,即感性的人 的活动才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初始范畴。这一发现来源于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 的讨论和研究以及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所进行的批判,莱茵报时期的关于出版 自由和林木盗窃案的讨论使马克思发现了私人物质利益是主体活动的内驱力,他说:“人 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7 因此,物质利益是社会当中最普遍、最 基本的范畴。那么,物质利益和社会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考察, 马克思接着进入了对黑格尔你法哲学原理的批判,这个批判使他发现了 “市民社会 决定政治国家”和“政治国家是私有财产的已经得到实现的本质”,“社会不管其形 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 能。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 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 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就会有不过是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相应的 政治国家。” 8 在这里,生产、交换和消费是现实的物质生产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生产 是核心,因为人有生存需要和要求,因而需要生产物质生活条件,这不仅是“一切人类生 存的第一个前提”,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可见,由私人物质利益 导致的人为了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而进行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 由它所产生出了一系列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 系,这些关系的不断变更便构成了一幅人类历史画卷。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由于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将对象首先指向于自然界,通过占有自然而满足自身, 因此物质生产活动不仅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也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进行的一种 基本活动,但是,人类能多大程度地占有自然,或者说人类在占有自然的过程中的能力有 多大,这就是生产力。所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界之间 5 的现实关系,它说明了在某一个历史阶段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能力。生产关系是 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生产关系就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是相互制约的,共同决定人们的意识。换言之,一定的时代境况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那 么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经济基础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步发生的是,社会上 层建筑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和暂时的一样,在马克思看 来,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也都是暂时的和历史的。可见,一部人类历史,以感性的人的实 践活动为起点,物质对象必然受到人的实践的历史改造,从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此 过程中,意识是人类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认知结果,这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区别 于其他一切历史观的根本所在,即“实践棱镜中的社会物质生活与社会意识的科学关系”。 9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辩证的。第一,从马克思论述自然和历史的关系来看, 马克思的最初的立足点是人的劳动,马克思强调,劳动是决定人的本质的东西,是人类历 史发展的根源,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 来说的生成过程。” 1 0 但是,同时他还认为“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 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 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1 1 可见,现实的个人在自然的前提之下进行活动并创造历史,历史主体的目的与自然的规 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者说,“自然史”和“人类史”“不可分割”、“彼此相互制约”。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马克思从个人的现实生活中阐发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由这种关系引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且认为异化的 扬弃是实现自由的条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人类对自然必然性的遵循 导致了社会分工,而分工的扬弃则是自由的实现。第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来看, 矛盾的运动是发展的前提,一切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相关, 这种矛盾来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即生产力的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 来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出发,历史发展的动力就存在于这种矛盾运动当中,也就 是说,任何社会存在都具有历史相对性和暂时性。根据这一思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 中批判普鲁东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时提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绝不能从任何良好的愿望引 出,而只有从大工业生产的新的解放的物质条件中引导出来,也就是说,只有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才能真正消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绝不可能在观念中自行消亡。“在历史的辩证 发展的范围内,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极其明确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 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奠定了把自己的共产主义原则加以具体化的基础”。 1 2 实现 了空想社会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也为共产主义思潮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理论论证。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远远超越于旧唯物主义者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 的辩证法,并使之获得了合理的形式。 6 可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就如梅 林所说的那样,“马克思并不是盲目接受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孤立的唯 物主义。他证明不是思想具体化为事物,而是事物反映在思想之中,于是他就颠倒了黑格 尔的辩证方法;而当他指出川流不息的辩证过程怎样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发生作用时,就把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扩展为历史唯物主义。” 1 3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布哈林曾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的基础”,我认为,这个基础就在于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这个意思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科 学内容中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内蕴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原 理、具体结论上,它体现出科学的合理性,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 物主义,而且把它贯彻到底,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 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1 4 这一科学精神的根本点,就是把社会历史现象 作为客观对象,努力去揭示它的真实面目,从而努力使社会历史理论变成科学的真理。马 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批判的、实践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更是其中的科学核心,无论是马克 思和恩格斯本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都历来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重要地位,这不 仅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得到证实,而且也能从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态度中得到证 实。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看。孙伯鍨在卢卡奇与马克思中这样描述马克 思,他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奴役”关系的意义上来 理解“一部客观的、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类历史”的,因而,纵观马克思的著作, 从著作的内容与叙事方式来看,我们都可以发现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线来解决问题 的,其目的是批判资本主义虚伪的外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从最开始的博士论 文的对自由与必然的初步探讨,到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省议会会议记录的辩论、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随着马克思探讨问题的深入,这根主线也 逐渐出场。 首先,从著作内容来看,马克思的著作从论述关于自由和必然的问题,到分析政治经 济学,再到阐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制度,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我们认真思考, 不难发现其中的基础及核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比如,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 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考察了自由与必然、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自由的实现并不是自我精神活动,而是“自我意识”去“把握世界”和“改造世界”,只 有实践中才能实现自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打开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上的 第一个缺口:“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他们 7 对国来说是必要条件。” 1 5 也就是说,国家的根源是物质的生活关系,而这种物质的生活 关系的总和,就概括为“市民社会”;马克思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生命活 动性质”的视角分析了人的本质,发现人的本质是劳动,因而他把实践与劳动,生产与“工 业”结合在一起,发现人类根本的实践活动及其特征,得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看, 历史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更是直接论述了只 有当人们能从事生产人类物质生活资料活动时,人才真正与动物区别开来,而这就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由此,马克思完整地描述历史 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在 论述共产主义的实现时谈到以下四个必要条件:“(1 )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 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 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与此同时还产生了阶级, 它必须承担社会的一切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的福利,它被排斥于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 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2 )这种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 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当然也可以在其 他阶级中形成,只要它们认识到这个阶级的状况;(3 )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 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级实行统治的条件,这个阶级的由其财产状况产生的社会权力, 每一次都在相应的国家形式中获得实践的观念的表现,因此一切革命斗争都是针对在此以 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 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不过是在另一些人中间重新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对活动 迄今具有的性质,消灭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因为完成这个革 命的是这样一个阶级,它在社会上已经不算是一个阶级,它已经不被承认是一个阶级,它 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切阶级、民族等等的解体的表现;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 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 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4 )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因为没有任何其他 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 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基础。” 1 6 不难看出,这段话中的一切设 想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中得到了阐释。可见,无论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论述,还是国家 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阐释,抑或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它们都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境语中 才有其科学性与规范性。 其次,从叙事方法上看。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在马克思所有著作中的唯一科学的而历 史观和方法论。列宁在驳斥米海洛夫斯基时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 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他读了共产党宣言,竟看不出那 里对现代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家庭制度、宗教制度和哲学体系)的解释是唯物主 义的,看不出那里甚至对种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批判也是在某种某种生产关系中寻找 并找到这些理论的根源的。他读了哲学的贫困,竟看不出那里对蒲鲁东社会学的 8 剖析,是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的,看不出对蒲鲁东所提出的解决各种历史问题的办法的批 判是从唯物主义原则出发的。他读了资本论,竟看不出这是用唯物主义方法科学 地分析一个(而且是最复杂的一个)社会形态的范例,是大家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范例。” 1 7 可见,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不可或缺的理论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方法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 件”,它的贡献不只是在于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确立,更重要的是它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认 识方法,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从而使马克思把历史之谜的研究由感性具体的 旧唯物主义认识层面提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层面,不再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历 史,而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即“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不再是“市 民”社会,而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按照费尔巴哈的旧唯 物主义的方法去理解物质利益的话,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在费尔巴哈那里,物质、利益 仍然不是人所创造的,它们与人似乎没什么关系,这样一来,必然会陷入“庸俗的”、还 原的机械唯物主义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生产方式”的内在 结构,确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马克 思更加强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历史的辩证发展的范围内明确地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奠定了把自己的共产主义原 则加以具体化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就是从实践层面出发,从现实生活世界入 手来窥探世界的无穷变换。可见,马克思的方法论将黑格尔的语言方式颠倒过来,更加注 重历史理性的主线,这个历史理性并不是主观随意的“自由”,而是由物质生产在牵引着 历史的进化,由具体而一般的讲述问题,既注重规范性又注重科学性,集规范性与科学性 于一身。无怪乎,梅林曾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毕生工作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他 们的全部著作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1 8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 心,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都围绕着这个核心,马克思对一切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也 都离不开这个核心,因为这个新唯物主义本身就担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归 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 律。” 1 9 为此,布哈林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使我们有可能把人类历史当作有自己规律过程 来理解的唯一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人类认识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它的科学性随 着历史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证实,而它的重要性也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被凸显。 首先,从第二国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论战来看。1 9 世纪末,历史唯物主义的广 泛传播使得资产阶级首先坐立不安。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正义的世界 观,它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他的广泛传播以及无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必然引 起资产阶级的反对与抨击。因此,各种唯心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向历史唯物主义发起了猖 狂进攻,比如,德国唯心主义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在他的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 9 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中用庸俗社会学观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决定 论”,并且把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历史必然性同机械决定论、社会宿命论相提并论。同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 机会主义思潮,比如,伯恩施坦在他 1 8 9 9 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 务一书中用历史唯心主义篡改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 和“宿命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些反马克思的观点,第二国际中的马克思主义者竭 力“保卫”马克思主义。比如,布哈林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驳斥了反马克思主 义者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哲学根源的言论时,明确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称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的基础”。他说:“历史 唯物主义理论处于怎样的地位呢?它不是政治经济学,也不是历史。它是关于社会及其发 展规律的一般学说。” 2 0 而针对将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经济唯物主义”以及“宿命论”的 错误观点,拉布里奥拉和普列汉诺夫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拉布里奥拉在唯物史观论 丛中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出发来说明所有的历史现象,但决不是 把全部历史都归结为经济关系。唯物史观将社会看作“一种统一的社会生活整体”,它不 是要把历史发展的整个复杂的过程归结为经济范畴,而是要用构成历史事实的基础的经济 结构来归根到底解释每一个历史事实。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中也认为, 不能简单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是“经济决定论”,因为马克思之所以要论述经济现象, 那是因为生产力和生关系是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为此,他在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中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看作是一个“一元论公式”,他说, “对 于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足够给一个相当的位置。”同时,它又“是跟折衷主义完全无 缘的”一元论公式,“这个一元论的公式彻头彻尾贯穿着唯物主义。” 2 1 按照这个基本思 想,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不仅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分清了什么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和什 么是思想的社会关系,从而确立了物质的社会关系决定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 本原理,而且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社会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社会生产力,从而 揭示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规律的。十月革命在苏联的成功证实了历史唯物主 义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列宁曾高度赞扬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 2 2 而这一 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蕴含了唯物辩证法,这个唯物辩证法是“马克 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 3 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 主义世界观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这种世界 观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 2 4 可见,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代表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 的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首要任务。在这一时 期,列宁和斯大林都对马克思主义内容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列宁强调唯物辩证法在 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强调还包括“辩证唯 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列宁进一步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是一整块钢铁。斯大林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建构”,他撰写了辩证唯 10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 其次,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具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问题来看。可以说,对 2 0 世纪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尖锐以及对世界上各主要大国均忙于军备竞赛、政治霸权以及 殖民扩张的现状的不满与恐惧,再加上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社会主义模式的希望与憧 憬,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取得 胜利表示了怀疑,他们更倾向于宣扬人的主动性,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被看成是 一种线性结构,而应该是一种总体性的结构。因此,他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另一种阐 释。这时期的主要代表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比如,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 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阿尔都塞 的保卫马克思等等。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提出了回到马克思的“辩证法”,他认为,为 了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唯物主义”的误解以及杜绝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就必 须牢牢抓住马克思的以总体性范畴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之所 以是一种探索历史发展真理的方法,同时还是一种积极改造社会现实的理论武器,关键就 在于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一种历史主动性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用总体性范畴贯穿起来 的,也就是说它揭示了历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人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的主体地位。只要掌握了这个总体性的辩证方法,我们就能够看到社会历史现实是一个 由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构成的活生生的整体。因为“这种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 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归结为一个总体的情况下,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2 5 因此,他提出了总体性的辩证法的主张。同卢卡奇一样,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 种包容了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革命理论。马克思把现实的一切都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并且用总体性的观点克服了物质和精神、思维和存在、自然和历史的二元论,建立了 以主体为中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如果人们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从一开始就是辩证的唯物主义,那么,他们的唯物主义的意义就以一种灾难性的和无可挽 回的方式被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首先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换言之, 它是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它的理论认识了社会和历史的整体。” 2 6 葛兰西将马克思主义命 名为“实践哲学”,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代表着历史的实践运动:它不 仅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强调人的意志的主动性,而且也将历史必然性在历史运动中突出 出来,这就是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这样,在历史过程中就形成了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从而,历史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因此,葛兰西提出,反对各种机械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在于,必须对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的主体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和评价。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 特看来,主体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头等重要的问题,在他看来,与其说是经济状况 本身创造历史,还不如说是人根据已有的条件来创造历史,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指设 定了一种历史的内在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指设定了自然辩证法的辩证唯物主 义。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法看作是受自己物质性支配的人的实践活动,因而直接把握了全 11 部辩证法的根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了重新解读,他明确 提出,只有历史结构性的方法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日语综合技能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法律合规培训
- 2025年冰箱维修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知识产权合同范本国际智能手机应用许可合同
- 2025国际贸易合同范本的中英文对照
- 2025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商务咨询合同范本
- 2025年未签订合同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所需证据有哪些
- 2025合同管理解决方案2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008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 仓库搬运工安全操作培训课程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
- 梯子的安全使用课件
- 《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课件
- 老年人的口腔知识讲座
-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药品解读
- 政府采购工作的不足和整改措施
- Unit1+Art+Ancient+Reading+and+Thinking+Chinese+Art+on+show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自驾车出差油费报销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