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阳明心学即是以“致良知”为其核心,以“,c , , e p 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三者完整地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通过将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王阳明 心学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阳明心学体系的魅力和灵魂正是其对心理暗示方法 的应用,它一反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构建他的“心 为本体”的哲学理论,企图从根本上变道德修为的外在强加为内在的心理自觉, 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是阳明心学的一大特 征,心理暗示在阳明心学体系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王阳明心学由孟子的“心性”学说发展而来,是个人性论的概念。“良知” 最早由孟子提出,亦是一个人性论的概念。王阳明发展了孟子的思想,提出“致 良知”,使“良知”说充实增添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含义,变为一种道德意识和 是非标准、善恶标准。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就在你心中,人们可以 通过学习,保持良知,用良知去判断自己的一切行为,去衡量自己思想上和行为 上的一切是非标准。与孟子“性善”说不同,王阳明看到了人性存善存恶的两面, 故此提倡以“致良知”去修身养性,为善去恶。而“致良知”的修养功夫离不开 心理暗示方法的运用。 可以说,“心即性,心即理”到“良知”思想的提出是王阳明进行道德教化 应用暗示法的基础,这是王阳明对对象的暗示。王阳明有一套完善的教育理论和 教育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致良知”,是对 人的道德意识的培养。良知既是人人现有的,却又往往迷失难见,不是现成的东 西,因此需要后天的学习,通过教育,“去人欲”,“明人伦”。他的教育主张启迪, 强调心理暗示的作用,而不主张灌输。教育对象按照王阳明所指点的自我暗示法, 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道德修养,达到最终的行为境界 一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对心理暗示方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心学的理论内涵,尤其在中 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史上,将心理暗示法用之于教育实践,无疑是王阳明教育 思想的一大特色。王阳明心学对心理暗示法的运用,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教 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心理暗示:方法论;潜意识;知行合一 a b s t r a c t 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m i n do fw a n gy a n g m i n gi sm a k eu po f “m i n di s t h ep r i n c i p l e ”“t h eu n i t yo fk n o w l e d g ea n da c t i o n ”a n d “e x t e n s i o no f 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a n dt h ec o r eo ft h ep h i i o s o p h yo ft h em i n di s “e x t e n s i o no f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w ec a nf i n dt h ec h a r mo f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o ft h em i n di st h eu s i n go f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w i t ht h ew a y o fp h i l o s o p h ya n dp s y c h o l o g y d i f f e r e n c ef r o mt h ew a yo f “g a i n k n o w l e d g eb ya n a l y z et h i n g ”,h eb u i i dh i sp h i l o s o p h yo f “t h em i n di s t h en o u m e n o n ”b yu s i n gt h ew a yo f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 h i si n t e n t i o ni s c h a n g et h eo u t e re t h i ci n t oi n n e rm o r a lc o n c e p t ,w h i c ha l s om e a n st h e p e r f e c ta m b i to f “t h eu n i t yo fk n o w l e d g ea n da c t i o n ”u s i n gt h ew a yo f 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w h i c hh a st h em e a n i n go fm e t h o d o l o g y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o fp h i l o s o p h yo fm i n do fw a n gy a n g m i n g p h i l o s o p h yo f m i n d o fw a n gy a n g m i n gw h i c h c o m ef r o m “m i n da n d n a t u r e ”o fm e n c i u si sa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s m “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w a s a d v a n c e db ym e n c i u sa n di ta l s oac o n c e p to fh u m a n i s m w a n gy a n g m i n g d e v e l o p e dt h i n k i n go fm e n c i u sb ya d v a n c i n g “e x t e n s i o no fi n t u i t i v e k n o w l e d g e ”。a n dt u r nt h et h e o r yo f “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i n t oak i n d o fm o r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as t a n d a r do fd i s p u t e w a n gy a n g m i n gt h i n k : e v e r yp e o p l eh a s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w h i c hc o n s i s ti ny o u rm i n d ,p e o p l e c a nk e e p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b ys t u d y i n ga n dj u d g ey o u r s e l fa c t i o nw i t h i n t u i t i r ek n o w l e d g e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p h i l o s o p h yo f “v i r t u o u sn a t u r e ”, w a n gy a n g m i n gf o u n dt h et w os i d eo fh u m a n i s m ,s oh ea d v o c a t ec u l t i v a t e o n e s e l fm o r a l i t yb y “e x t e n s i o no f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 w ec a ns a y ,f r o m “m i n di sn a t u r e ,m i n di sp r i n c i p l e ”t o “i n t u i t i r e k n o w l e d g e ”i st h eb a s eo ft h ew a yo fs u g g e s t i o na n da l s os u g g e s t i o nf r o m w a n gy a n g m i n g w a n gy a n g m i n gh a sap a r t i c u l a rt h i n k i n go f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 h a saw h o l et h e o r ya n dw h o l ee d u c a t i o n a lm e t h o d t h ec o r eo fh i s 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i n k i n gi s “e x t e n s i o no f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 ”w h i c hi st o c u l t i v a t ep e o p l e sm o r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i n t u i t i v ek n o w l e d g ei so f t e n l o s t ,s ow em u s tg e ti tb ys t u d y ,e d u c a t i o n ,“w i p eo f fl u s t ”a n d “k n o w n e t h i c ”h i s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ya d v o c a t ee d i f i c a t i o na n ds u g g e s t i o no f m i n da g a i n s tc o m p e l t h eo b j e c t sd ot h es u g g e s t i o na sw h a tw a n gy a n g m i n g g i v e ,a n db yd ot h es u g g e s t i o nm o r ea n dm o r e ,t h eo b j e c t sc a na d v a n c em o r a l c u l t u r eu n a w a r e sa n dt h ec o m p a s so f “t h eu n i t yo fk n o w l e d g ea n da c t i o n ” 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 e n r i c h e dt h ec o n t e n to fp h il o s o p h yo fm i n d t h e u s eo ft h es u g g e s t i o no n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a c t i c ei sa l s oaf e a t u r eo f 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i n k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a p p l i e di n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m i n d o fw a n g m i n g ,g r e a tu s ef o rc o n s t r u e t i o no fm 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 a n d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 k e y w o r d s p h i l o s o p h yo fm i n do fw a n gy a n g m i n g :s u g g e s t i o no fm i n d : s u b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 f i e t h o d o l o g y :t h eu n i t yo fk n o w l e d g ea n da c t i o 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第一章绪论 1 - 1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综述 王阳明,字伯安,别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 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极少数集“立德”、“立功”与“立言”于一体的人。他在 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阳明心学。并且在明中、后 期的思想界曾经风靡一时。据明儒学案所列,阳明心学的后学就有浙中、 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等七个学派,其他受王学影响,并以其 为宗者也不在少数。所以阳明心学曾一度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左右中国思 想界长达百年之久。 此外,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有广泛的影响。 其中反响最大的是日本。阳明心学传至日本后,形成日本的阳明学,在日本的 历史尤其是日本近代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人知道“王阳明” 就像中国人知道“孔子”。在日本,提起“浙东”,大家并不一定知道,但一提 到“王阳明”,那就谁都知道了,就像中国人知道“孔子”一样。并且王阳明的 那套处世精神,现在正被日本众多的政治家、经商者所用。 正因为阳明心学的巨大影响力,近些年来,学术界关于阳明心学的研究也 格外兴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不断地增加,研究者的态度更加公正,视域更 加宽广,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入,方法与成果也更加多样。但综合起来看,目前 学术界关于王阳明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研究和王阳明 心学的比较研究。 关于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研究。占主体部分的是对他心学的核心心即理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三大命题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代表性的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杨国荣:心学之思一 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北京三联书店:陈来:有无之境一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吴雁南:简论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特点和意义,( 贵 州文史丛刊) ;蒙培元:良知与自然,( 哲学研究,1 9 9 8 年第3 期) ;张家 成、李班:论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 9 9 7 年第3 期) 等: 关于王阳明心学的比较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与程朱理学的比较,二 是心学内部的比较,三是与外国哲学的比较。代表著作和论文有:来可泓:宋 代理学与心学分歧探源,( 天中学刊,1 9 9 5 年第4 期) ;蔡方鹿:二程哲学 的异同变化及其对陆王心学的影响,河北学刊,1 9 9 5 年第3 期;解光宇:鹅 湖之会:心学与理学的分野,( 孔子研究( 曲阜) ,1 9 9 9 年第2 期) ;方国根: 湛若水心学思想的理论特色一兼论湛若水与陈献章、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哲 学研究,2 0 0 0 年第1 0 期) ;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一海德格尔与王阳明之比 较研究,( 学术月刊,1 9 9 7 年第1 期) 等。 其中关于王阳明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有一部分,但是没有专门的著作,主 要散见于各种教育史著作和期刊杂志中。比如何德宽:良知的心育意蕴一王阳 明心理教育思想探索,( 善义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5 期) ;刘立夫黄凌: ( 试论王阳明心学教育思想,现代大学教育,2 0 0 5 年第6 期) 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得出关于心理暗示法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应用研 究目前在学术界是没有的。 而关于心理暗示的研究,近几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扩展。9 0 年代之前, 没有关于心理暗示的专门研究,主要是一t b n 学著作中涉及到心理暗示的研究。 诸如布拉文著( 华超译) 心理学与精神治疗法( 1 9 2 9 ,商务版) ;奥尔波特著 ( 赵演译) 社会心理学( 1 9 3 1 ,商务版) ;高觉敷著群众心理学( 1 9 3 4 ,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中华版) ;朱道俊著人格心理学( 商务版) :唐铖、朱经农、高觉敷主编教 育大辞书( 1 9 3 5 ,商务版) ;倭拉士著( 梁启勋译) 社会心理之分析( 商务 版) :冯鸿著精神病与心理卫生( 中华版) ;孙本文著社会心理学( 1 9 4 6 年,商务版) ;米亚西舍夫等著( 段淑贞等译) 心理治疗问题( 1 9 6 2 ,科学版) ; 墨菲著( 林方等译)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1 9 8 2 ,商务版) :波林著( 高觉敷 译) 实验心理学史( 1 9 8 2 ,商务版) ;严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概论( 1 9 8 3 , 上海科技版) 。 9 0 年代后关于心理暗示的专著就多了起来。诸如傅荣著暗示术( 1 9 8 9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日】千叶康则著( 朱福来译) 自我暗示术,( 1 9 9 1 ,中国青 年出版社) :李应,张丹红著催眠与暗示疗法( 1 9 9 6 ,贵州科技出版社) ;黄 蘅玉,催眠心理治疗( 1 9 9 6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关英男编著( 苏惠 龄译) 心的高度:自我暗示的潜能开发( 2 0 0 0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德】 恩克尔曼著( 王艳民译) :成功的自我暗示( 2 0 0 0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曹 美云,唐详明著神奇的暗示( 2 0 0 2 ,中国纺织出版社) 等。但是总的来说, 主要还是把国外有关暗示研究的成果翻译介绍到国内,国内的研究较少。 由上可知,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暗示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已具备作为 研究心理暗示在王阳明心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作用。 1 2 研究意义和目的 关于心理暗示作为方法论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应用由于种种原因尚无人涉 足。本人才疏学浅,斗胆作一尝试,恐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但经过认真思索 此文的意义和目的如下: 从新的角度发掘中国哲学的魅力。以往我们哲学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往往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局限于纯哲学或是纯心理学的角度。最常见的形式,是用西方哲学、心理学的 思维方式和概念去解释中国哲学。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致使一部分人 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没有心理学。其实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所不同的是,中国 哲学偏重于“心”,尤其是“心”学,这个“心”包括自己的心灵健康和对他人 的心灵品德:而西方哲学偏重于对外部世界的“概念”表述,较少注重心灵, 由于这方面的缺陷,所以后来西方又出现了心理学,而中国后来则是从西方引 入了科学。当然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就没有注重概念的,比如宋明理学;西方哲 学也有关心心灵的。其实真正的情况是中国传统哲学大多是哲学和一d 理学的混 合,如果单独从西方哲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哲学就有失偏颇,单独从西方心理 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学,也是不全面的。本文正是尝试开辟一条将哲学 和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哲学的新路子。 有利于揭开阳明心学的神秘面纱。阳明心学思想不仅在当时风靡于大江南 北,而且在他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间对思想界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乃至在近、 现代,对思想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切都说明:f i s h 明先生的心学思想具有 巨大的魅力。然而对于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却是褒贬不一,有人将阳明心学思 想单纯地归为主观唯心主义,也有人将王阳明心学奉为神灵顶礼膜拜。本文分 析阳明一1 5 学中蕴含的心理学方法有利于人们对阳明心学的结构以及影响力形成 公正理解。 为教学方法提供参考。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教学,从 理论基础、教材、背景到手段的运用都包含着对心理暗示的应用,从某种程度 上可以说是暗示教学法。而心学对暗示法的应用使心学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方面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得到广泛传播。虽然阳明先生的心理暗示教 学法并不成熟,但是对现代教育还是有着借鉴作用。这也是本文的一大意义。 为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提供新思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远离传统文化,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疾病。 而现代的心理治疗大多是在医疗机构进行的,这种治疗方法费力、费时。我们 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阳明心学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而且这种治疗方 法主要是预防和自我治疗的方法。这种通过影响人的素质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可以被现代心理学所借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一0 理暗示研究 第二章道德修养理论与心理暗示法 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阳明哲学也不例外。所阻分析 阳明心学对心理暗示法的应用,首先从道德修养理论开始。 2 1 心理暗示的相关理论 赵宋至明代中叶,程、朱理学一直占据着学术界的统治地位,由于其理论 的僵化和死板,致使当时的学术氛围如一潭死水,陈腐不堪,甚而引起士人的 逆反心理。直到阳明心学的出现,才出现转变。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虽目的 一致,都是为了维持和巩固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制度,但二者的灌输方式不同。 程、朱理学是通过直接的说教方式,侧重于道德观念被对象的显意识( 学术界 也用“意识”概念指称,本文为了避免混乱,只用“显意识”) 接受;而阳明心 学主要采用心理暗示法,先通过对象的显意识接受观念,再进一步引导对象进 行自我心理暗示,使道德理念进入对象的潜意识,从而形成道德自觉即道德心 理欲求。显然,两种方法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被显意识接受的信息不一定会化 为行动,而被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接受的信息一定会化为行动,并且是在无形 中完成行动,达到孔予“随心所欲而不越矩”的境界。所以就这方面来说阳明 心学比程、朱理学要高出一筹 从理论的角度讲,“暗示”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作为一种方法,其应用又 不仅仅限于心理学。王阳明在构建他的,心学的理论体系时,充分运用了暗示的 方法,从而在解决如何实现道德自觉的理沦探索中,较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高明了许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一0 理暗示研究 2 1 1 什么是心理暗示 何谓暗示呢? 关于暗示的定义有好多种,以下是几个常见有代表意义的 ( 1 )暗示,就是观念的转移“1 。这是法国皮埃尔加内对暗示的定义。( 2 ) 暗示,是指没有确切依据地确信并接受- - 9 中观念。1 这是英国麦独孤给暗示下的 定义。( 3 )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群体有目的的 没有论证的影响。在暗示时,实现以它的非批判性的知觉为基础的信息传递的 过程。1 。( 4 ) 暗示,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 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1 。( 5 ) 暗示,是指人们通过手势、表情、语言对个体或群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可 以来自别人,也可以来自自己,或者称为“自我暗示”嘲。( 6 ) 暗示,就是催 眠的心理机制“。( 7 ) 暗示是歇斯底里与催眠之间的联系。1 ,这是法国希波莱 特伯恩海姆( h i p p o l y t eb e r n h e i m ) 的定义。 综合以上关于暗示的定义,作者给暗示定义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情况 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潜意识发生影响,从而无形地控制对象的行为。 同时暗示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他人暗示是指受到别人的态度,语言 等影响所产生的暗示,即通过语言等信号暗示给他人,从而达到改变情绪和行 为的效果“望梅止渴”就是一个最有名的范例。而自我暗示是指在自己内 心里活动的暗示,自我暗示只有在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才能起到较 f 1 1 转引自: 日】相场均著张建平,华民方,洪千校张菲路译:说谎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 4 9 5 4 吲转引自:f 日1 相场均著张建s f ,华民方洪= f 校张菲路译:说谎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 4 9 5 4 【苏d m 安德列耶娃著李钊,龚亚铎,潘太渭译,徐世京校:社会心理学,上海翻译j 版公司 1 9 8 4 :1 5 2 1 5 7 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4 3 3 4 4 3 【5 i 傅荣:晴示一在社会心理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大众心理学,1 9 8 5 ( 1 ) :1 2 嘲杨忐芳,邰启扬:关于催眠术的心理学思考,心理探新,】9 9 0 ( 1 ) :2 l 2 5 h e n r yg l e i t m a n p s y c h o l o g y w wn o r t o n & c o m p a n y ,1 9 9 1 :4 2 7 4 2 8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一0 理暗示研究 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自我暗示时,必须专注凝神,心无旁骛。从本质上看 他人暗示离不开自我暗示,因为他人暗示也要通过自我暗示才能起作用。阳明 心学的修身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实质就是利用自我暗示,通过改变对象潜意识, 从而达到提升对象道德修养的目的。 2 1 2 显意识与潜意识 说到暗示就涉及到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构成了整个意识, 而意识是指人的整个精神系统,这个理论是由弗洛依德提出的,也是现代心理 学所认同的。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科学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 人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 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他们认为, 潜意识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长期积累起来的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 经验。潜意识思维不像显意识思维那样遵循着正常的逻辑轨道,而是不断地、 无规则的流动、跳跃、弥漫、渗透和交融。显意识是清楚明白,有序的,逻辑 的,理性的,是社会化的意识,与社会观念联系紧密;而潜意识是模糊,暖昧, 原始性的冲动,与主体自身冲动和需求关系密切,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 神实质,它本能地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潜意识是显意识的动力,暗中支配 着显意识,而显意识又监控和压抑着潜意识。当显意识压抑了潜意识,相对于 社会做出行动时,可能符合社会规则,但却会给主体带来痛苦;当显意识满足 潜意识的需求时,能给主体带来极大快乐,但是却是非理性冲动的结果,有时 会与社会规则冲突,遭受社会报复的更大不幸! 这样显意识与潜意识就是一对 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结合体,要么压抑自己以适应社会,自己就会觉得抑郁; 要么不顾社会的大原则,只考虑自己的快乐,又会因为违背社会的原则受到社 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一0 理暗示研究 会的惩罚,以至遭受更大的痛苦,所以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带来最大的快乐 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 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刺激,而让少数几种选择的刺激信息 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不能组合加工的信息,能在潜意识 思维过程中加工形成结合块。因此,潜意识思维常常在创造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那么如何既能使行为符合社会规则,同时又带来极大快乐,这就成了两难 选择。程、朱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压抑正是因为它用理性压抑了非理性,用显 意识压抑了潜意识。不过这种两难选择却被儒学大师王阳明先生成功避免了。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心学暗示方法使显意识和潜意识达到和谐融合,使非目的性 的行为符合目的性,既“随心所欲”,又能够“不越距”1 2 1 3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医疗、教育等专门行业到个人心 理、性格状态的日常调节,都运用到心理暗示。而之所以心理暗示的应用越来 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强大的。从暗示的效果来说,暗示又分 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暗示可以使人接受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无法预料的 可怕后果。“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曾经做过一个残忍的试验。他们挑选出几名身 强力壮的犹太囚犯。蒙上他们的眼睛,然后绑上他们的双手,随后拿一把小刀 在他们的手腕处划上一道,告诉他们手腕已经被划破,血流不止,其实纳粹们 只是悄悄在旁边放上一个木桶,以一根不断流淌的细管发生的声音模拟血流到 木桶中的嘀嗒声。最后,尽管这几个囚犯的手腕血流早已止住,可是他们仍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死去了。身体检查表明,他们死时的生理状态,非常像失血过多而死的人”美 国洛杉矶体育馆也曾发生过类似事:“馆内正在进行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比赛 球迷兴高采烈、全神贯注。值班医生突然接受了几个食物中毒的观众,询问结 果他们喝过自动售货机的清凉饮料。医生便叫广播员通知,提醒喝过这种饮料 的人当心。谁知通知刚播出,体育馆霎时乱成了一锅粥,观众中不断出现 呕吐者,2 0 0 多人当场被送进医院。后来鉴定,清凉饮料根本无毒”。1 。这个例 子也是心理暗示的极好例证。 现实实践中,人们都是避免消极心理暗示,应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 医生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治疗病人的疾病,教师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学生的 学习成绩。“世界著名的拳王阿里在谈到自己获胜的诀窍时曾说:我相信自己 的强大每场比赛开始之前,我就反复地告诫自己,成功往往只取决于一 瞬间,我要像凯撒那样把握每一瞬间。正是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位拳 王始终保持自己旺盛的斗志,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战绩”。1 良好的态度 有针对性的“好话”有利于疾病的治愈,称为积极暗示。在临床上,医生有时 也采用苏打片代替阿司匹林退热,把生理盐水假称作杜冷丁以止痛,实际上是 一种心理效果及暗示作用。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暗示的巨大力量。阳明先生也正是利用暗示的这 种巨大力量来传承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心学也正是因为蕴含着暗示的作用, 从而具有强大的心理威力。信奉心学的人因此能从其中获得巨大的心理力量, 容易走向成功。 2 2 阳明心学的心理暗示哲学前提 杨小洋一t :, n n 示一自考生心理调节的双刃剑考试2 0 0 5 年第5 期 姚勤文不可忽视情绪的心理效应解放日报1 9 9 6 年12 月1 5 日 【3 】翁瑞军大学生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江西教育2 0 0 4 年第5 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王阳明青年时代在朱熹的影响下尝试从事格物穷理的功夫,有一次与一位 朋友以庭前的竹子为对象,苦思冥想“格”了七天,结果不但没有穷到“理” 两人反而都因此而病倒。后来被贬到龙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思考圣人处 此将有何为,忽一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 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2 2 1 心即理 龙场悟道,使王阳明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理是不存在于外部事 物的,而完全地内在于我们的心中。所以他自“龙场”之后,提出了“心即理” 的思想。反对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命题,认为理只存在自己的心中。 传习录记载:“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日:心 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1 还说:“天下宁有一t j , 3 l - 之性,宁 有性外之理乎,宁有理外之心乎? “3 3 “心”就是“理”,“理”就是“心”;“理” 是“心”中之“理”,“理”具于“心”中。外“心”求“理”,则无“理”;遗 “理”求“心”,则无“心”。故“理”不在“心”外。“心”与“理”合而为一 不分内外。 “心”在中国传统哲学里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它包括知性、情感、意志、 意向等于一体。“心”能知能觉,虚灵不昧而又神妙不测,完满自足,不可分析。 “中国哲学普遍认为,心灵是主宰一切,无所不包、无所不通的绝对主体,因 此,赋予心灵以特殊意义和地位”【制。更为重要的是,“心”虽然是一个完满自 足的绝对主体,但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潜在的可能而并 1 1 年谱戊辰条,阳明全书卷三寸_ 二 【2 】传习录上 书诸阳卷( 甲申) ,阳明全书卷八 1 4 1 蒙培兀: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b 版社1 9 9 8 年版,第4 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非现实的显露。 理是贯彻于中国古代哲学始终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理在中国不 仅有本体意义,而且有规范意义,由本体意义而转化为具有本体和规范双重意 义。据张立文考证,中国古代之理的含义有8 :( 1 ) 理为治理,引伸为规律:( 2 ) 理为义、为礼;( 3 ) 理为名理;( 4 ) 理为无或有;( 5 ) 理为空理;( 6 ) 理为天理; ( 7 ) 理为心;( 8 ) 理为气。“1 又据张氏考证,理最初出现在周初典籍中,诗经 中理四见,左传中理五见,国语中理三见。1 传说中国古代第一个大法 官称“理官”,可以想见,“理”字和理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出现极早。通过分析 可以知道阳明学说中的“理”是天理的意思,而这个天理内化于人则为“心” 内化为社会规则则为“礼”。 2 2 2 心即性,性即理 在心学中,“理”与“性”范畴关联密切,所以对于“心即理”的解说,离 不开范畴“性”。王阳明说:“夫礼也者,天理也。天命之性,具于吾心,其浑 然全体之中,而条理节目,森然毕具。是故谓之天理”。1 所谓“性”就是“天 理”,所谓“天理”就是天所授予的,所谓天所授予的,意思就是绝对的权威, 无可怀疑,不可改变的存在。这里强调“理”的权威是为了给后面的心理暗示 埋下伏笔。这样的意思,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直接表述为“心即性,性即 理”“3 。“晦庵先生日: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说如何? 日:心即性, l i b p 理,下一与字,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1 “心即性”的观点等同 参阅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丛书一理,汉兴书局有限公司1 9 9 4 年版第1 页 【2 1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9 页 ( 3 】博约说( 乙西) ,阳明全书卷七 【4 】传习录上 l s l 佶习录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 i l i 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于阳明“心即理”的学说,阳明先生之所以提出“心即性”是为了完成“心即 理”的过渡。在答聂文蔚中阳明也讲到,“心也,性也,天也,一也,故 及其成功则一。”“3 性出于天,本心的活动符合天性,体现性,性与心是一致的。 性与理不同的是,性是理的体现,是理在心中的内化,从本体论来说他们是一 致的,从具体来说,理是抽象的,而性是具体的,是人的本能。这样理就从天 理内化为人性了。 2 2 3 良知即是天理 但是“性”还是一个存在于人内心的抽象范畴,与人的意识尚无关联,于 是王阳明又引入了“良知”,从而将抽象的道德范畴与个人意识相结合。所谓“良 知”:“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 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1 所以良知就是符合天理的意识,是主客观 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天理内化于人心就形成了良知。 良知的观念来源于孟子,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 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1 。依据这种说法,良知是指先验存在于人内心的道 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思想,他说:“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1 即 良知具有先天判断道德是非的功能。良知不仅是内在于人心,而且人人皆有的: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所同也。”。不仅是人人皆有,而且是 与圣人具有相同的潜质:“自圣人以至凡人,自一人之心以达四海之远,自千古 一中心l 中 卷尽,录录录书习于习习全传盂传传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之前以至于万代之后,无有不同,是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 “心即性,心即理”到“良知”思想的提出是王阳明进行道德教化应用暗 示法的基础,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王阳明对对象的暗示。因为暗示的特 征是,暗示者的权威性越高,则暗示的效果越明显。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将此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通俗地说就是随着暗示者的身份、名望和地位 的提升,其暗示作用也就越大。心学的前提就是“理”是由天所赋予的,同时 “理”就存在于“心”中。在封建时代,“天”具有最高的权威,人们普遍相信 天的权威,所以对于天所授的“理”无可怀疑,进而对“心”也无可怀疑。这 样对象就在相信天的权威下,由相信外物转变为信任“天”,由相信“天”到相 信“天”所赋予人的“良知”,即而相信自己可以恢复天性的“良知”。所以对 象在王阳明的“心即性,心即理”的理论前提下,愿意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并 按照1 1 3 n 明所指点的自我暗示法,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在无形中提高了道德 修养,达到最终的行为境界一知行合一。 可以这样说,王阳明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的心理暗示作用,他的“龙场悟 道”就是在“悟”的过程中获得某种心理暗示的结果 2 3阳明心理暗示的具体方法 王阳明之所以树立“心”与“良知”的先天权威,就是为了给予对象以自 信,从而用自我暗示法进行道德修养。而阳明的道德修养核心就是“致良知”。 因为“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 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1 良知本来是没有私欲的,但是因为私欲障碍了良知的流行,所以要用“格物” 书朱守楷卷,阳明全书卷八 【2 】传习录一k 1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致其知”,也就是“致良知”的方法恢复“良知”。阳明先生所以研究他所应 用的暗示法,只要研究他“致良知”方法就行了。他说:“良知明白,随你去静 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 脑。我这个话头自滁洲至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并且还说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那如何“致良知”呢? “致良知”的实质是存天理,灭人欲。阳明先生说:“都只在此心,心即理 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 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 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1 “致良知”的目的就是存天理,只要恢复原 本的天理,则心的一举一动都会符合道德规则。所以“致良知”的中心是存天 理,灭人欲。那么具体怎样存天理,灭人欲呢? 2 。3 1 “立志” 立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标 的心理过程。在阳明“心学”中,“良知”和“心即理”理论是劝说对象进行心 理暗示的前提,而立志则是让对象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之所以强调“立 志”,用心理暗示理论来说,是为了心理暗示朝着积极的方向。前面说过心理暗 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所以心理暗示的方向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 王阳明日:“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 。1 成圣是封建士大夫的最高志向,虽然每个人都想成为圣人,但不是所有人都 会以“成圣”为自己的志向。而志向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又决定了动力的大小。 传习录下 【2 1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所以阳明先生鼓励弟子以成圣为志向。 但是要成为圣人,就必须“去人欲,存天理”,所以又说,立志就是存天理。 阳明先生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 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 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不停地“念念要存天理”的立志,其实就是不停地强 化暗示的过程。我们平常所得到的信息大多数进入显意识层次,但是如果信息 在心里默默地不断地被强化,就有可能冲破显意识,进入潜意识。而这里的“念 念”不是大声地念出来,而是在心理默念,其实就是不停地自然暗示,也就自 然达到“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的“结圣胎”。而“结圣胎”其实就是 使“存天理”这个信息进入了潜意识。而潜意识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行动总是沿着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所以在已结“圣胎”的潜意 识思维定势下,行动就会无意识地符合道德原则。所以这个“念念要存天理” 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利用暗示将信息送入潜意识的过程。 阳明先生还说:“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 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 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1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本来潜意识中没有的,经 过立志功夫后使潜意识中有了道德观念和道德冲动。而自立就是“勿助勿忘”, 就是通过不停地暗示,使进入潜意识里的道德观念不知不觉地“1 9 夜滋长,生 气日完,枝叶日茂”。 这种不停地强化暗示的功夫,王阳明是要求随时都要做的,而且不论是静 时还是在动时。都要“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所以才能将道德观念送入潜意识,形成一种定势。否则:“若 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问许多病痛只是潜伏在,终不能绝去, 传习录上 1 2 传习录l i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阳明心学方法论心理暗示研究 遇事依旧滋长。以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 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3 可见 王阳明是深谙暗示修养之道的。 显意识里的内容之所以能进入潜意识,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志到熟处”。 王阳明说:“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所谓“志到熟处”,这里的“志”是指功夫,“熟处”是指在不停运用暗示功 夫下理念自然进入了潜意识。而当信息从显意识进入了潜意识,就形成了思维 定势。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不自觉,无形的控制行为,也就从而达到“从心 所欲不逾矩”的行为境界。如果不能达到“存天理”,那是因为“志欠真切”。 阳明先生说:“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 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哪由此可见一斑。 “主一”是对“立志”的补充。“立志”强调的是“存天理”的行为方向, 而“主一”是强调“存天理”的强度。阳明先生说:“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 在天理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