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文子》研究——《文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吸收与创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文子是一郝争议很大的道家典籍,鸯唐柳宗元至今,众多学者就其作者、 成书时代、成书过程、思想倾向进行研究,几乎在每个问题上都众说纷纭,没有 定论。本文重在探求文子豹思想渊源。笔者分析了文予与其他先秦典籍 对同一概念、术语、议题的阐释,发现文子在继承、拓展其同一学派著作老 予、黄帝西经、管子鳃篇思想麓同时,吸收、改造、优化整合了儒、法、 摄、阴阳、名、兵等其他学派的部分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完整、富有实用意 义的思想体系,实隽先秦黄老学之集大成者。 本文分为四部分: 1 第一部分概述学界对文子的成书时代、学派归属等离题的争议,并提出 个人见解。笔者认为文子成书于战国晚期,是道家黄老学派的代表作。 第二部分论述文子与老予、黄帝四经、管子靼篇等其他道家著 作的关系,探求其主要思想框架、学术研究方法之渊源。文子“道论、“无为 论 等主要理论范畴来源于老子,文子改造了老子“重无 的思想, 侧重于人文价值的建构,并改造了老子的偏激思想使之辩证。文予继承 黄帝四经“兼收并蓄 学风的同时,吸收、拓展了它的一些重要观点。文子 吸收了管子四篇的“气论、“心术、“贵因、“贵和思想,不再从本义上 诠释,而是侧重予应用。 第三部分阐述文子吸收改造儒家、法家、墨家等诸子思想并将其优化整 合成自己思想理论体系的过程。文子吸收了中庸“至诚、“慎独思想, 但中庸之“慎独 重在反躬自求,文子虬滇独重在用众、惠众。文子 吸收了孟子的“民本”、“饿善思想并加以深化,将儒家的德、仁、义、礼纳入 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文子借鉴先秦法家的有益成份,如“一 断于法、“君无为臣有为 等观点,摒弃它偏激的一面,如对皇权的过份推崇, 形成了独特、完整的法思想体系。文子对于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的有 益思想亦予以吸收。 第四部分从文子的思想内容、理论框架结构及推论方法等方面分析其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体系。文子以道论为理论基础,以人生论、政治论为主要内容,人生论既 探讨了如何养生,又就如何处世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政治论重在探讨“无为而治 的治国原则,就何为“无为而治,怎样将“无为而治 贯彻于治国进行了详细 阐发。其主要思维模式是道家普遍使用的“以天道推及人事”、“以修身推及治国 。 总之,本文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原则,试图梳理文子思想渊源 及流变,进而对其学术价值给予恰当评价,对其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中的位置 给予恰当定位。 2 关键词:文子黄老学诸子思想继承发展优化整合 分类号:g 2 5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l 黻e l w 毫l 貔ii sah i 曲l v 蠢| f v e 瑟i 越d o c 鏊l 羚e 蛰l 醒! 囊o i s l 赣1 沁勰g d y 曩鑫s l yl o 豹w ; m a n vs c h o l a r sa r ck e e p i n g 他s e a f c h e di to nm a n ys i d e s ,s u c h 弱t h ea u t h o r t h et i m e 粕dp r o c e s si tw a s 盯e a t e d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i i l c l j n a t i o no fi t h o w e v e r t h e r ci sn o 钾鼎k h 遗gv i e w 强e v e 薹v 键珏e s i o 瓢珏el 嚣建濠豳o fl 毯s 氇e s 至s 主sl of e s e a 醯凌e i d e o l o 颇c a lo r i g i n so fw e n z i t h ew l f i t e r 觚a l v z e dt h ee x p l 觚a t i o nw h i c hw b n z i 锄d o t h c rw o f i ( sb e f o r eq i n - d y n a s i t y 舀v e dt ot h es a m ec o n c e p to rt e m l i n o l o g y ,柚df i n d o 峨w 毫戤i 锄l v 曲鞠蛾dl k 戳攮i 纛c a h o 磕弧e 珏f 均l 鞋越e s 醴h 珏秘酯i a n dt l l l ef b u r 、厂o l u m e s0 f ( m a i l z i b u ta l s oi n t e 罩a t e ds o m et h o u g t l t so fv a r i o u s s c h 0 0 l ss u c ha sc o n 矗l c i a n i s m ,i e g a l i s m ,m o n i s me t c t h e ni tf o 册e dat h e a t r i c a l s v s 耋e l nw 耋l i e h 遗珏魏i q 毽e ,c 滩l p l e l e da 纛dp 嬲i c 建| 。w 毫薹i z ii s 氇el 致o 髓f e p f e s 黼l 銮i o n 纛 w o r ko ft h e1 e a m i n 职o fh u a n 窝- 】:a o t h e 糟a r ef o u rp a n si nt h i sa r t i d e 孤曩瑙p a 磊。疆l l i 玎e s 氛e 珏| 薹o v e f s i 越吞的毽l 魏ec 善e a 耄醯l i 礅eo fw e l 亿ia 鑫d w h i c hs c h 0 0 li ts h o u l db ec a t e g o r i z e di nt h ec u n b n t 锄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a n dm vp e r s o n a l o p i n i o nw a sd i s p l a v e d w e n z is h o u l db ef i n i s h e di nt h el a l e rt i m eo f 、7 v a m gs t a t e s & 蛀。电耋耄主sl b e 跫p 瓣s e 域器i v ew 翻塞鹾l h el e a 薹蠢珏go f 毯髓a 珏擎王羹ow h i c hb e b 珏叁零耄o m 帕i s m 1 nt h es e c o n dp a f l ,也ew 矗t e f 衄l oe x p l o f ct h eo r i g i n so fm a i l ii d e o l o g i c a l 觚c w 毯豪, a e 猫e m 主cr e s e a f e h疆e l h o 蠡,l 蠹e o f c l i c a l糟a s o n i n gm 襁n e 鹅a _ 叹珏l w e 舷i 确柏u g h 锄a l y z i n gt h er c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撕e e nw e n z i 锄db o z i t h ef o u r v o l u m e so fh u a n g d ia n dt h ef o u fv o l l l m e so fg l l a l 圮i t h el n a i nt h e o f yo fw 毫l 垃is u c h 勰“d ,雒d w 弑w e i ”撒e 细m 跏z 主娥l l z if e f o 】强酣k o z i ,st k o f vo f “l h e w o n do r i 两n a l sf m mn o t h i n g ,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0t h ec o n s 仰c t i o no fv a l u e so f h u 翔a n 主s m 。w 色n z i 觳o lo n l vl l s e dl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m 勰n e fo fa b s o f b 主n ga l lb c n e f i c i a 重 潲p i o n e n l so fo 也e fl e 勰i n 窖r s 纳mt 董l ef o u f 、两l u m e so fh a u a n 两i ,b 珏l 銮s oa b s o f b e d s e v e r a l i m p o n 卸ti d e 勰o fi t w e n z ia b s o r b e dt h et h e o r yo f “q i ”、“猁n s h u ”、“g u i 啊n ” 溯堪 “g l l 搬e ”,i le x p l a i n e dh o wl op u l 也e ni n t ou s e 纽t b er e a l 珏f e ,觳o1 0 n g e r e x p l a i n e dt h e i f 如n d a m e n l a lm e a n i n $ l i k e 蜀1 el 洒u f 、,o l u i i l e so fg u a n z i t h et h i r dp a i td i s p l a v e dt h ep r o c e s si i lw h i c hw e i 呓ia b s o r b e da i l dt r a j l s f 6 咖e d 搬e 慢。珏曲t so fv a 西o l l ss c h l ss u e ha sc o n 如c i a 赫i s l 珏,l e 鬓a l i s m ,a 觳dm 0 n i s l 致。t h e 鼓 镢p l a n t e dt h es t v l et h a t 弋掩n z io p t i m i z e d 强di n t e 翠a t e d 重h el 量l o u g 量l t so fm em a i n l e a n i n g sb e f o r eq i n d v n a s t vw e i z ia b s o r b e dt h et h e o r ! i ro f “t h em o s th o n e s t ”如d “醅i n gc a 娃l i 强w h e 藏y o ua 瓣越。珏e ”舶mz 至l 铋g y o n 弧e 壤黟醛“b e i 纛鬈c a l i 潍 w h e ny o ua r ea l o n e ”i nz h o n g y o n g 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p r o m o t i n g 佣e s e l ft h r o u 曲o n c s h a r dw o r k ,w h i l et h i st h e o r yi nw e n z i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u s i n gt h ep e o p l e sw i s d o m 柚d g v i 珏gm o 地i n l e 砖s 专s 埝也e 辨o p l e w c l l z ii 藏h e f i l e d 搬el h e o f yo f “f e g a 砖i 曩gl h e p e o p i ea st h eb a s eo ft h en a t i o n ”柚d “t h en a t u r a lc h a r a 髓e ro fh u m a ni sk i n d h e a n e d ” 行0 mm e n 泓it 0 0 kt h ec o n f u c i 衄s c h 0 0 l sc o n c e p to f“d e ”、“r e n ”、“y i 、“u i 蕤稔i l sl 纛e o 聪至cs v s 童e ma 毅d 菇v e d 氇e 璐曩e w 趱e a 建i 纛攀。晚纛z 主聪f e 玲藏c e d 凌e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e n e 蠡c i a lc o m p o n e n t so fi 七g a l i s l s ,s u c 矗a s “a l lt h i n 霉s h o u l db em e a s u r e db vt h e l a w ”,“t h ek i n gd on o t h i n gw h i l et h em i i l i s t e rd oe v e r y t h i n g ”a m dd i s c a r d e dt h e 蒯i c 蛆溯p o n e 继s ,鼹e ha s “玺v i l 薹gl m 毡e h 托s p e c t 埝t ks l 愆n 罂量l 醚耋h e 虹n g ”, t h e nf b r m e dau n i q u ea n d0 0 m p l e t e dt h e o f ys v s t e mo ft h el a 、械a tt h es a m et i l i l e , w e l l z ia b s o r b e d 蝴dr e f o 删e dt h eb e n e f i c i a l i d e a so fm o n i s t 、y i n y a i l g i i a 、m i n 酬a 躲d b i 鑫爱i a 1 i lt h ef o u rp a 成t h ew r i t e rd i s p l a y e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y s t e mt h r o u 吐a n a l v z e d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t h e o r c t i c a lf r a m e w o r ka i l di n f e r c n c em e t h o d so fw e n z i t i h e 龟嚣d 缝l e 纛l 銮氆e o yo fw 毫纛z ii s “d 纛q ”;l 量l e 陵a i 建珏l e 鑫耄so fi l 绷潞l 魏e 臻e o f ¥o fl i a n dt h et h e o r yo fp o i i t i c s r h et h e o r yo fl i f et o l du sh o wt ok e e ph e a l t h ya n dg i v eu s m a n yu s e f i l la d v i c e so nh o wt 0t r e a tt h ec o m p l e xm a t t e r so fo u rw o r l d i t st h e o r yo f p i o l i i c sd i s c 珏s s c d 囊o w 幻鑫d l 疆i 廷i s 稔f 臻e 糕曩| f 箩b y 谯e 羹纛l 粘i p l eo i f “w 珏w e i ”, e x p l a i n e di nd e 协i l st h em e a n i n go f “w h w e i ”a i l dh o wm a k eu s eo fi ti n 、_ p o l i t i c s 矾i e m a i nr c a s o n i n gp a t t e m so fw e i 亿ia r e “t 0r c a s o nt h el 剁姻0 f l i f ea c c o r d i n gt 0t h el a w s o f 落e 纛罐翻陲”,“幻f e a s 鼹l 蠢ewa _ y so ff 珏l i 纛鏊鑫鼙臻f y 翻:c j g i d i l l g o 攮ew a y s 斌 c u l t i v a t i j l gv o u r s e l f w h i c hw e r eu s e dw i d e s p r e a d l yb yt h ed a o i s m i i lo n ew r o r d ,t l l em a i np u r p o s eo ft l l i st h e s i si s t o 酉v ew e n z i 勰a p p r o p r i a t e e v 羹珏a l i 能oi l sa c a d e l 珏主cv 蠢毽e s8 矬d 锺e x a c l o c a l i o 纛主l l 凌e 纛i s l o f vo fl h o 珏醢lb v a n a i y z i n 叠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o r i 面n so fw e i l z ia n dt h ec 0 u r s et h e vc h a n 鲫e d 4 k e y 啪蟠s :w e l l z i ,弧ek a 臻i 魏go fh 挂糊g h o ,弧o l l 曲l s 鹾弧蠢o t l ss 醢l s , i n h e r i t i n ga i l dd e v e l o p i n g ,0 p t i m i z a t i o n 柚di i i t e 铲a t i o n c a l e g o r yn u m b e r g 2 5 6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采。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链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能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爨 虱7 走导师签字:弓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髂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趁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f 虱阂风 导师签字:弓力夕呀 签字日期:弦口窘年母月日 签字r 期:p 狰钥汐e l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子是一部重要酶道家典籍,扶汲书艺文志到西库全书总嚣, 历代目录学著作对文子均有著录。清代学者孙星衍说:“黄帝之言,述于老 骢;黄老之学,存予文子,嚣汉用以治世,当时诸基皆能称道其说,故其书最显。一 l l 澄乃1 9 7 3 年,河北定县夕、角廊东汉中由怀王刘修墓出士了文子残简,文子 作为汉代王侯喜爱的书丽陪葬,印证了孙星衍的推断。同时,文子又是一部 争议很大酌书。竹简文子如主之前,自唐柳宗元始,众多学者就今本文子 的律鬈、真伪、成书时代、成书过程等阕题进行研究、讨论,来达成共识。嚣篱 文予出土之后,因为它只有少部分内容与今本文子相近,多半内容不见 予今本,并且嚣篱本与灌南子没煮相重袭鲍内容,所以竹篱文子的出 使文予研究变得更加复杂。1 9 9 6 年,巅文子与道家思想发展”两岸学术 研讨会在台湾辅仁大学召开,学者就竹简文予与今本文予涉及的各方面 阆题展开讨论,掀起了文子研究的热潮。近十年来,文予研究有了长足 酶发展,健在主要阀题上仍聚讼纷纭、尚无定论。蓠贤多就文子的作者、成 书时代等文本外部问题进行研究,对文子的思想内容鼠有所涉及,但缺乏探 源性的全蘧深入研究。本文逶过分柝文子与先秦诸予的关系,全面探究了文 子的思想渊源;通过整理耙梳文子的思想,勾勒其理论体系,以期阐明文 子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思想发展史上的镶置与价值。 第一章文子的著作时代及思想倾向 第一节历代对文子的著录及现存版本 一、历代对文子的著录 汉书艺文志著录文子丸篇,属道家,班霹自注朗:“文予,老子 弟子,与孔子并时,丽称瘸平王闯,似依托者也。嚣 隋书经籍志著录文予十二卷,其注日:“文子,老子弟子。梁七 豢十卷,亡。黟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文子十二卷。 新摩书艺文恣著录文子十二卷,文子徐灵蔚( 号默希予) 注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二卷,文子李暹注十二卷。 唐魏征主编的群书治要及马总意林录文子十二卷,意林引 汉志注云:“( 文子) 周平王时人,师老君。一唐玄宗时诏封文子为“逶玄真 人,其书为通玄真经。 明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有三种通玄真经注疏:唐道士徐灵府 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宋人朱弁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缺后五卷,且道 德篇中没有“平王问,文子曰挣章;宋末元初道士杜道坚撰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 蹰库全书总匿子部道家类著录文子二卷( 两淮盐政采迸本) 。文 子缵义十二卷( 永乐大典本) 。并对其真伪与作者进行了考辨。【2 】( p 1 3 ) 二、文子的现存版本 l 、磨道士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版本有:铁华镶影刻宋本;涵芬楼 影印宋本( 原铁琴铜剑楼藏) ;道藏“碧字一号至十二号之通玄真经默 希子注本。 2 、宋人朱弁通玄真经注七卷。道藏“宝字一号至七号之通玄真经 朱弁注本。题为“宋宣义郯试大理寺主薄兼括娥缙云县令朱弁正仪注,共七卷, 依次为:道原精诚九守符言道德上德微明,缺自然下 德上仁上义上袍五卷。其中卷五又失“平王闯文子曰:吾闻子褥道 于老聃一章。 3 、死人杜道堡遥玄真经缵义十二卷。版本有:道藏本与隧库全书 本。 4 、近一百多年来的出土文献中有两个文子残本:一是敦煌遗书文子; 一是1 9 7 3 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文子。【3 】( p 2 3 ) 第二节文子的著作时代及思想倾向。 一、当前学界有关今本文子的争议 ( 一) 文子与平王 今本文子中互为问答的是文子与老子,而据竹简文子应是平王与文 子。后人为了借老子声名来提高文子一书的地位,在北魏时,将今本文子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的“平王问文子日”改为“文子问老子日 。【3 】( p 1 6 3 ) 学者对谁是文子、 谁是平王,各执己见。 1 、文子 王博认为文子是周平王之臣,不是老子弟子。严灵峰认为是齐人,是稷下先 生。魏窟鹏谈为是普之公孙,姓辛字文子。李定生认为文予姓文,尊称“予, 国籍不可考。钱穆认为文子就是尹文子。张岱年、李学勤认为是老子弟子,春秋 未年人。1 4 】( p 5 9 ) 2 、平王 。 , 谭家健、魏启鹏、王博认为平王是周平王。李学勤认为是楚平王。李定生认 为是齐平公,张杰、郑健平亦主此说。严灵峰认为是齐宣王。【4 l 9 ) ( 二) 今本文予的成书时代 对今本文子成书时代的研究是与对其真伪的判断、成书过程的探讨分不 开的。目前学界对文子成书时代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圭、先秦说。唐兰、艾力农认为文子是成书于老予与韩鼍誊予之 间的先秦古籍。王三峡认为,简本文子作予战国晚期,战国中期另有一传本 文子流传于世,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记九篇本文予即是传本文子 与竹筒文子的合编本,两今本文子郎是由汉志九篇本演变焉来,今 本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一些变化,但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其内在的内容没有太大的 变化f 5 l 弼。 2 、汉初说。王利器认为文子不是钨书,淮南子抄袭了文子。今 本文予作于汉惠帝时,理由是惠帝后文帝、窦太后皆好黄老言。1 6 】 3 、汉唐之间说。王云度、谭家健认为,东汉以后,整理者在散乱的原本文 子基础上将其重新整理或增补瓶成今本文予,今本文子与原本文子 总体上没有太大出入1 3 】印) 。陈丽桂、张丰乾、葛刚岩认为,东汉与唐之间,整理 者在残缺的竹简文子的基础上抄袭淮南子与其他古籍丽成今本文子。 ( 三) 今本文子的思想倾向 张岱年、蔡靖泉、吴光、王利器等认为是黄老学派作品。艾力农认为文子 是黄老学中的道德家,区分了黄老之学中黄学与老学的成分。唐兰、王葆玄认为 是老子学派作品。吲 二、文子应为成书于战国晚期的黄老学代表作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者认为在竹简文子中,文子两次称平王为“天王,而“天王 是春 秋末期诸侯对周天子的专有尊称,平王应是周平王,文子乃其臣或当时未出仕的 饱学长者。文子应是文子后学所著,其中保存了文子的基本思想。笔者通过 比较文子与其他先秦古籍对相同概念术语的阐释,认为文子作于黄帝 四经、管子四篇、孟子之后,韩非子之前,成书于战国晚期。文 子吸收、借鉴了先秦百家思想,并加以优化整合,其学术研究方法与道家黄老 学派的学风完全一致,文子对各家思想吸收的广度为其他黄老著作所不及, 实为战国末期黄老思想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文子对前辈道家著作的继承拓展 与文子关系最密切的道家著作是老子、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 文子不但保存了三十多条解说老子义理的文句,而且对老子的主要 概念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发,可以称其为老子。之疏义。文子另外一些重 要理论范畴如道法思想、气论思想、贵因、贵和思想以及兼收并蓄的学术研究方 法则承自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 第一节文子与老子 一、文子接近老子古本的意旨 1 9 9 4 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三组老子竹简。此墓被考古学 家定为战国中期后段,此竹简老子是目前最古的老子版本。其中一些语 句与传世本( 如王弼本) 有所不同,反映的思想倾向也有很大差异。而通过研读 此古本老子与文子,发现二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多相近之处。 ( 一) 二者均不反对儒家仁义 郭店老子甲组第1 支简第1 到第2 4 个字为: 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7 l ( p 5 ) 今本老子与之相应的文字在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8 l ( p 1 3 6 ) 郭店老子要人们绝弃辩、巧、诈,而不是儒家的仁、义、圣。裘锡圭先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认为显然简本后的时代,传授老子的人出自反儒的要求,窜改了古本老 子【9 l 。 郭店老子丙组第2 号简为: 故大道废,焉有仁义;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7 l i 蹦) 关于这段话的思想倾向,陈鼓瘦先生说:“在六亲失和的处境下,孝慈的行 为,就如雪中送炭;同理社会规范松驰时,仁义的行为也就显得格外难得。 f 9 】 张立文先生说:“正因为大道的废弃、道德的伦丧、六亲的失和,才提倡和制定 仁义孝慈等道德规范。在这里,老子不是反对和否定仁义孝慈,丽是说明一静社 会现象;当人们要提倡一种道德规范的时候,正是这种道德规范欠缺的时刻。” 【9 】口1 4 0 ) 两今本老子第十,章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太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甑。卿1 3 4 ) 这段话用的是语气很强的肯定旬,仁义、孝慈、忠臣与大伪相提并论,对三 者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与丙组第2 号简的主旨恰恰相反。 总之,老子古本没有反儒倾向,而今本却很明显。道家反对仁义的思想 是后出的。 统观文子篙本与今本,没有反儒的颓向,吸收儒家思怒酌特点却缀突出, 如将“德、“仁 、“义、“礼弹称为治国的四经;将“道德一、“仁义 、“礼智 称为六维。并有上德、上仁、上义、上礼四篇综合论述德、仁、义、 袍对治理国家的重要辅动作用。 ( 二) 二者有相近的宇宙生成论 在郭店楚简中有一组竹简是对宇宙生成的论述,竹简整理小组将其命名为 太一生水,这一组竹篱形状、契口的距离和书法的风格,与老子丙组完 全相同,因此专家认为太一生水是与老子丙组编为一卷的,与老子 有着密切的关系。太一生水描述了一种不同于今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宇宙生成模式:“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 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 复相辅 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 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f 相】辅也,是以成寒热;寒热复相辅 也,是以成湿燥;瀑燥复相辅也,成岁焉止。”l 霹p 4 2 ) 此宇宙生成论最突出 的特点是被生成者对生成者的“反辅作用,被生成者反辅于生成者从而产生另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新的生成者。而文子中恰有一段与太一生水的生成模式相似的论述: “夫天地,专而为一,分而为二,反而合之,上下不失。专而为一,分而为五, 反而合之,必中规矩。( 自然) f 6 j ( p 3 5 7 ) 王三峡先生指出:太一生水的“反辅” 与文子的“反合 都是用来解释宇宙生成过程的,这种相似思想产生的时代 应该比较接近【5 】( p 5 均。也许此“反合 思想正是在“反辅”学说的引导下产生的。 ( 三) 关于君主对臣民的态度,二者观点相同 郭店老子乙组第5 支简的第1 到第2 0 个字是: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川 中间的“人”字应该从上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还是从下作“人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专家对此意见不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作: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 甲本此处残缺) 今本老子第二十章作:“人 之所畏,不可不畏。 刘殿爵先生说:“今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 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今本的意思是,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能 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却是,为人所畏惧的( 就是人君) 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 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人君者所说有关治术的道理。 【8 】( p 1 4 l 1 4 2 ) 笔者认为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人 为优,文子为此观点提供 了有力证据。 o 文子上仁有这样一段话: 文子( 平王) 问日:“何行而民亲上? ” 老子( 文子) 日:“使之以时,而敬慎之如临深溯,如履薄冰天地之间,善印 吾畜也,不善即吾仇也昔者,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 农氏。一【6 1 蛳 这段话的主旨是要求君主对臣民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的畏惧态度,爱 民行善。否则,他们就会归依贤主,反过来攻击旧主。这正是阐述了“人之所畏 ( 人君) ,亦不可不畏人( 民众) 的道理。淮南子道应训对这段话进行了阐 发: 成王问于尹佚日:“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日:“使之以时而敬顺之。”王日: “其度安在? ”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日:“惧哉! 王人乎? ”尹佚日:“天地 之间,四海之内,善即吾畜也,不善则吾仇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 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1 0 】( 2 0 2 ) 淮南子中所体现的“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人 的道理比文子更清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德。挣l q 哗文子对老子第十五章与第二十九章的解释分别见于上仁 与道德,也是训诂式释义。 老子第六十六章:“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富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 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8 】( p 3 1 6 ) 文 予符言对这段话的解说属于义理型释义:“入之情,心服予德,不服于力。 德在与,不在来。是以圣人之欲贵于人者,先贵人;欲尊于人者,先尊人;欲胜 入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自卑。故贵贱尊卑,道以制之。夹吉之圣王,以其 畜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乐推丽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余而气顺也。故知 与之为取,后之为先,即几于道矣。嘲嘲) 此类释义在文子中占多数。文 予保存的这些老子古注,对研究老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文子对老子思想的改造 文子并不单纯地继承老予愚想,隽了确定自己的思想体系,文子 对老子的观点、甚至有些最基本的论题进行了改造。 ( 一) 将老子j 入文的道改造为入文性的道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1 8 】艄,指出“无为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那么 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到底是“有”还是“无 呢。统观老子全篇,可以看到 老子的道 具有菲入文的性质,它认为人文的缘起必在于失道。“故失道 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第三十八章) 【8 1 ( p 2 1 2 ) 庄子这一派道家发展了老子这一愚想,否定“道 的物质性,认为天地 万物始于“无,“无”即“道”。庄子认为,如果“道 是混沌未分的物质, 那么它仍然是“物挣,在它之前就还应该有一个什么东洒,使成为这个“物弦,“犹 其有物也,其有物也,无已”。这样推论下去,就没有止境。他们认为“物出不 德先物,产生“物 的“道”,它就不应该是“物 ,结论是“物物者= 物”( 知 北游) 。那么,“道 就是“无有 ,“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 无有。琵无有一无有。圣入藏乎是 ( 庚桑楚) 。这一派道家,后来经汉魏的俺 晏、王弼等人加以发挥,从唯心主义观点理解老子的道。【1 1 】( p 3 3 删 而文子道德第一章:“夫道者,原产有始,始于柔弱,成于刚强; 始于短寡,成于众长。【6 】( p 2 1 8 ) 文子强调“道,原产有始 ,“道”是天地运作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根基,以“有 为始。“道的作用,在文子与老子中各有所指。老 子强调的是非人文的始源性设想,而文子所说明的是人文再造的肇始。【1 2 l ( p 1 8 5 ) 文子从唯物主义观点继承和发展老子,强调道对社会人生的指导意义。 ( 二) 改造老子的极端思想使之辩证 老子反对尚贤,“不尚贤,使民不争。”对于老子的不尚贤,河上公 解释为:“贤,谓世俗之贤辩,去质尚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 以官。 ( 老子校释) 可见,老子反对的是为求贤人之名、得贤人之禄而引 起的争端,并不反对贤本身。【3 】( p 8 1 ) 文子承袭了老子这一思想。“文子( 平 王) 问政。老子( 文子) 日:御之以道,养之以德,无示以贤,无加以力。 【6 】( p 2 4 2 ) ( 道德) 文子指出了不尚贤的理由:“故不尚贤者,言不放鱼于木,不沉鸟 于渊。”【6 】( p 3 5 ) ( 自然) 在治国之时一味尚贤,是愚蠢的做法:“上圣法天,其 次尚贤,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贤者,痴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 地之道也。 1 6 】口1 5 2 ) ( 九守) 但是,文子的思想比老子前进了一步,不 尚贤但知贤、用贤,使贤者与不肖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知贤之 谓智,爱贤之谓仁,尊贤之谓义,敬贤之谓礼,乐贤之谓乐 【6 】哗8 ) ( 上仁) 。 老子一味地反对用兵,反对所有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 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 8 】( p 1 踟) ( 第三十章) 而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以正义的战争保护政权和民众是值 得肯定的,于是文子说:“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6 】( p 2 3 5 ) ( ( ( 道德) 文子按动机不同将战争分为五种,其实分属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正义与非正义 两类。义兵、应兵属正义的,人心所向,结局乐观;忿兵、贪兵、骄兵是非正义 的,不得人心,结局可悲。 文子不尚贤但尊贤用贤、不尚兵但适时用兵的思想是辩证的,较之老 子,更有实用价值。 第二节文子与黄帝四经 1 9 7 3 年1 2 月,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与老子抄写在一 起的古佚书四篇,名为经法、十大经、称与道原,现在学界普遍认 为此四篇是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黄帝四经。约成书于战国早中期 1 1 3 】( p 2 珏2 7 踟。比较文子与黄帝四经,不难发现,作为黄老学派的两部代表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为。”【1 4 】( p 1 嘶) ( 经十大经) 黄帝四经既强调“守一 ,又强调“无为”, 但没有将二者统一起来。 文子不但指出“无为 是道运行的基本方式:“大道无为 1 6 】1 ) ( 精 诚) :圣人的处事原则是“执一”( 与“守一”同义) :“故圣人执一,以理物之 情性。 【6 】( p 3 9 4 ) ( 下德) 而且将“执一 与“无为”结合起来,提出“执一无为 的命题,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文子( 平王) 问日:“古之王者,以道莅天下,为之奈何? ” 老子( 文子) 日:“执二丞羞,因天地与之变化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 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君执一即治,无常即乱君道者,非所 以有为也,所以无为也,智者不以德为事,勇者不以力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一 矣”【6 】哗1 ) ( 道德) 文子将“执一与“无为 结合起来,强调了二者水乳不分的关系:依 道行事,必须无为;只有“无为才能不偏离道。此命题逻辑性强,比单纯强调 一点更有意义。 三、从“三兵刀说到“五兵刀说 黄帝四经据出兵动机不同将战争分为三类:为利者,为义者,行忿者。 世兵道三,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所胃( 谓) 为利者,见【邻国大】 饥,国家不段( 暇) ,上下不当,举兵而诛之,唯( 雎) 无大利,亦无大害焉所胃( 谓) 行忿者,伐乱禁暴,起贤废不宵( 肖) ,所谓义也义者,众之所死也是故以一国攻 天下,万乘【之】主【举事】希不自此始,鲜能冬( 终) 之,非心之恒也,穷而反( 返) 矣。所胃( 谓) 行忿者,心唯( 雎) 忿,不能徒怒,怒必有为也成功而无以求也, 即兼始逆矣,非道也”【1 4 】口1 忉( 经本伐) 这一段分析了出兵征战的三种动机:为获得利益,为维护道义,为发泄愤 怒,并指出三种目的导致的不同结果。充分肯定了“为义者”,批判“行忿者 为“非道。 文子在黄帝四经“三兵说的基础上,对出兵动机进行了更详细、更合 理的分析,归纳为“五兵”: 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用兵有五: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 有骄兵。诛暴救弱谓之义;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争小故不胜其心谓之 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货谓之贪;恃其国家之大,矜其人民之众,欲见贤于敌国者谓 之骄。义兵王,应兵胜,贪兵死,骄兵灭,此天道也。【6 】( p 2 3 5 ( 道德)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予义兵,文子与黄帝西经都予以赞许,闲时肯定了应兵,糍:判了 忿兵、骄兵,与黄帝四经不同的是文子对贪兵即四经中的“为利者 也予以强烈地批判,认为其结局是死,丽豳经并没有批判“为利者,只是 平淡地指出其结局是虽无大利,亦无大害。文子体现了一种仁义的倾向,纵 观文子,此倾向显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所致。 四、文子对黄帝四经兼收并蓄学风的继承 经过诸子百家激烈地争鸣,至战国中晚期,各家学说的优点得以充分显现, 缺点也得以充分暴露。道家学派的一些眼界开阔的思想家,突破本学派的门户壁 垒,广泛吸收其他学派有实用价值的思想观点,并运用本学派擅长的形而上的思 维方式,对借鉴的观点进行再阐释、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思想 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派黄老学。黄老学的开山之作就是帛书黄帝 四经。黄帝四经对百家思想的整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 结合道法。将 法家之“法纳入道家“道的范畴,提出“道生法的重大命题。用道家哲理 论证法治主张,使法治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 二) 调和儒法。黄帝四 经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同时,对儒家的德治思想予以吸收,大力提倡“刑德相养 。 ( 三) 融合阴阳家、名家思想。“刑德楣养 黄帝四经是调和儒法的体现,而 阴阳思想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天道观方面的依据。黄帝四经认为,为政之所以 要刑德相辅,是因为人事必须符合天道,天道有阴有鬻,为政就要有刑有德。黄 帝四经对名家思想的吸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依据名家“循名责实 的观点提 出“名实相应的命题,并用此命题以正名定份,确认维护特定的等级秩序。二 是将名家的名实理论同道论结合起来,运用于对法治的论证。名实相符即合于道, 名实相乖酃失道,把名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与 i 具,名就有了法的作用。建立形 名声号实际就是立法,合于名也就是合于法。1 1 5 l ”9 ) 黄帝四经对百家的整合处予奠基阶段,侧重于理论构建,文子采纳、 应用黄帝四经优化整合各家思想的成果,并更加全面深入地吸收各家思想中 的有益成份,形成比黄帝圈经内容更丰富、更有实用价值的思想体系。 文子“循道宽缓 的命题脱胎于黄帝四经的“道生法 。“循道宽缓 既指出法蠢道所生,又指出作为派生者的法,英特点必须符合它的母体“道 的特点,即法性须合乎道性。道既是法的本源又规定了它的属性。这一观点比“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法的含义更丰富。在“循道宽缓的法思想统摄下,文子不但吸纳先秦 法家“法 思想有益成份,还对其“术 、“势 思想进行吸收改造,形成了自己 独特完整的“法愚想体系。 文子吸收了黄帝四经“刑德相养的治世方略,却重新定位德刑关 系,将“刑德并重 改为“德本刑采 。在将“德 纳入其理论范畴的基础上, 于“仁、“义 、“礼 等儒家用来协调社会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