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信息化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其教学行 为的发生是受其所坚持的理念所支配和影响的。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实现了“校 校通”后,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建 队伍”,即培训教师在信息化下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信息化教育对传统的 教学资源观提出了挑战,呼唤资源观的变革。要求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观。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是教师对开展信息化教学所用的资源持有的基本看法和 观点,也即他们所认为的“优质资源”是什么样子,怎样去使用这些资源。教师资源 观是教师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 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访谈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 确立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维废,探索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与教学行为的关 系模型,以期为今后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参考,本论文共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 方法。 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第三部分是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对目前教师教学资源观做出分析,并对影响教 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在文献分析、调研的基础上,从内容观、组织观、功能观三个维度构建 相对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 第五部分是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与教学行为的关系。从教师教学行为、学 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模 型,并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影响下教学行为优化机制。 第六部分是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研究的结论,指出研究的不足及 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资源观:教学行为 a b s t r a c t w h c t h 盯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w i l lm e e tw i t hs u o c c s s0 1 f a i l u r e d e p e n d sl a r g e l yo nt h e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a lc h a n g e s ,w h i c ha r ed o m i n a t e da n d i n f l u e a c e db yt h ei d e a la n df a i t l lt h et c a c h e r sa d h e r et o w i t ha ”s c h 0 0 1 t o s c h o o l ”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c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c o m i n gt r u ei nm o r ea n dm o r ed i s t r i c t sa n ds c h o o l s t h e c o n c e r nf o rt h et a s ks h i f l sf r o mt h ei n i t i a l ”n e t w o r k ”a n d ”d a t a b a s e ”t o ”c o n t i n g e n t ”v i z t h e t r a i n i n go ft e a c h e r st oc h a n g et h e i rt e a c h i n gc o n c e p t sa n db e h a v i o ri no r d e rt oa d a p tf o r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c i r c u m s t a n c e t h e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c h a l l e n g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r e s o u r c e sf o rt e a c h i n g , c a l l i n gf o rc h a n g i n gt h ec o n c l :p to fr e s o u r c ea n dd e m a n d i n gf o r b u i l d i n gu p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n c e p to f t h er e s o n r t :e s at e a c h e r sc o n c e p to ft h er c s o u r c o s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i sh i s h e rb a s i c a t t i t u d ea n dv i e w p o i n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i np r a c t i c i n g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a ti st o s a y , w h a ta r et h e ”q u a l i t yr e s o u r c e s ”i nh i s h e rm i n da n dh o wt om a k eu s eo ft h e s e r e s o u r c e s t e a c h e r s 。c d n o e p t s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a r ep a r t so ft h ev a l u es y s t e mo fi n d i v i d u a l t e a c h e r s ih a v ea n a l y c di nt h e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钯毅血c 璐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r e f , o u r c i 铬i ni n f m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w a c t i o nt h r o u g hl o o k i n gi n t ot h ec o r r e l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s a n du n d e r t a k i n g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s ,t h u se s m b l i s h e dt h ed i m e n s i o nt ob u i l du p t h et e a c h e r s c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e x p l o r e dt h em o d e l s o ft e a c h e r s c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 i rt e a c h i n g b e h a v i o r , j u s tp r o v i d e dh e r ef o r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i n i n gf o rt e a c h e r si n t h e f u t u r e m y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s i xp a r t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ab r i e fr e v i e wo ft h ep a p e r sb a c k g r o u n d , t h e m e a n i n ga n ds t u d y i n gm e t h o d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r e l a t e dc o n c e p t sa n dt h ee x p a t i a t i o nt ot h e o r e t i c h a s i s t h et h i r d p a r t i sa l l 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e a c h e r sc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 i n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a l ec h e c k e do nt h eh a s i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 c o r r e l a t i v e l i t e r a t u r e sa n du n d e r t a k i n g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a n di n t e r v i e w s t h ef o u r t hp a r ti st oh o wt ob u i l du pt h et e a c h e r s c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i n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f r o m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s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n t e n t 皿e 蹴p a r t i se x p l o r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 s o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燧i n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 i r t e a c h i n g b c h a v i o r c h e c kf r o m t w o a s p e c t s 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a n dt h e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i n gb e h a v i o ra n db r i n gf o r w a r da t e l a f i o n s h i pm o d e lo ft e a c h e r s c o n c e p to ft h er c s o u 册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t h e kt e a c h i n gb e h a v i o r 皿ef i n a lp a r ti sac o n c l u s i o nt ot h e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s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f i n d i n g so ft h e s t u d y , i n d i c a t et h ei n a d e q u a t ea s p e c t sa n dt h ef u r t h e rs t u d yd i r e c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i n s t r u c t i o nr c 播o u l c e ,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 c o n c e p to ft h er e s o u r c e si n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e di n s t r u c t i o n m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 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虢羔皇罩眺曼里4 :丝蔓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王文曩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瓷器纛的研究 第一部分绪论 一、研究背景 ( 一) 理论的诉求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关注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 征也不例外的映射到教育领域,对教育提出挑战,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化教育 对传统教学资源观提出了挑战,呼唤资源观的变革,要求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 源观,确立什么样的主导教学资源观,不仅反映出目前的资源建设是否适应教育发展 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发展,反映出信息化教育 的发展水平。 信息化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其教学行 为的发生是受其所坚持的教育理念所支配和影响的。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实现了 。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 “建队伍”,即培训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o 同时,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需要强有力的 资源支撑。目前教学一线的教师普遍反映,由于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没有充分、适用 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他们在教学上感到无所适从。 资源观是人们对资源的根本认识,教师的资源观是教师对资源的根本认识。教师 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教师 资源观是教师个体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对资源的看法如何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前 景,国内理论研究多是从实践的角度研究教师的行为表现,很少涉及到教师观念上的 东西,而观念是指导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是理论研 究中一个急需补充的部分。 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理论研究无论在国内或是国际上,从笔者所能查找 到的文献来看,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著作和文章,理论研究呈现匮乏的局面。 ( 二) 现实的呼唤 1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宏观层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2 0 0 6 - - 2 0 2 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提出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需要 进一步提高。我国是在工业化不断加快、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推进信息化的, 。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 0 0 2 ,( 1 0 ) :1 0 i 王文曩关于教蜂情息化教学资嚣蕊的研究 信息化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全社会对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 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一部分,涉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 投入,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教育信息化同样也存在思想认识需 要提高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触及到所有参 与这项改革的人们思想深处的价值观的变化。 国家十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主要包括五部分: ( 1 )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及硬件环境建设;( 2 ) 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学资 源;( 3 )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与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4 )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5 ) 信息化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o 其中,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建设部分, 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 容,也日益受到关注。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规模和持续积累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 的水平。如果教学资源缺乏,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停留在校园网建设或学校管理信息 化这样比较低的层次,无法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如果缺乏教学资源的 合理利用,也会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到根本上的制约。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开发与应 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当前媒体开发、课件制作、网络课程等被看作 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体,这些资源都属于静态、显性的资源范畴适应传统教学目标 的要求,但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却有很大的局限性,以这些资源为主体的信息化教 学资源观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技术专家们也讨论到阻碍教 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短缺。那么,是教育资源真的短缺还是对资 源的认识上存在着问题? 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受到教师对教学资源的 认识影响的,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及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资源观是分不开的。对于 资源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仍然是当前制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原因,这就需 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强调资源意识的培养。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 中观层面) 2 0 0 0 年,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o 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 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2 0 0 1 年6 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决定从2 0 0 1 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 。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内涵p b 船l l 血啦:( 恼c h e b a 洳m s ? 帅i d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r 】2 0 0 0 2 王文曩关于教i f 信亿教学蠢曩程的研究 新的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同 样都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 新课程的实施,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大力推进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促进资源 的实际教学应用,是实现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 课堂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我国目 前正在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但是,如果教师在信息化教学 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存在偏差势必会影响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到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需要探索和建构正确的资源观, 从而促进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资源对于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丰富性和适合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 范围和实现水平,然而对资源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成为制 约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效果的重要原因。反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观念 的僵化,课程意识的缺乏与资源意识的淡薄越来越成为制约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开 发、利用教学资源迫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资源意识,形成新的面向信息化的教 学资源观。 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微观层面) 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观点越来 越被人们认可,因此关注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焦点,以 往的教学只把教师看作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这样的教学抑制了教师教学的主动 性、创造性,也抑制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也无从谈起。 寻找教师职业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成长要求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而在 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 台,在此实践基础上构筑起来的教学资源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对资源的看法和获取资源的方式,直接影响其利用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 程,资源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师资源观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 然需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信息化教学的趋势都需要重构教师资源观。目前,尽管有很多 学者通过研究和探索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解决的思路,但从研究的方法论的角度来 看,他们或者是从技术的角度,关注复杂的开发工具,缺乏教育方面的视角:或者只 。教育部蔗础教育译程改革纲要( 试行) 【z 汕却:( 一悄瑚c e d u 锄憾。越h e 嘲k 1 m n 白7 2 5 6 j 岫l 3 壬文羹 关于t 炜信息化教学冀漂曩的研究 是对有形的、显性的教育资源进行研究,对于无形的或隐性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自 身的教育经验缺乏分析;或者只是从专家的角度去探讨资源建设,很少关注一线教师 的实际需求观念。 二、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的资源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 教师和专家的重视。然而,对于资源本身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 怎样的资源观就会有怎样的资源形式,但是目前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研究除了散见 于个别学术论文的零言碎语外,那种系统的、深刻的、全面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却少之 又少,这也造成了人们在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明确、完整和统一的认 识,在实践中也缺乏有效的指导。 ( 1 ) 中国学术期刊网有关信息化教学资源豹学术论文 通过在中国期刊网c n 中输入篇名“信息化教学资源”检索年限从1 9 9 9 年到 2 0 0 6 年,能够找到2 5 篇论文,而有关“资源观”的论文没有。 另外,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上的“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 到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是关于教育技术资源观的论文。 ( 2 ) 在专业网站的学术论文 通过“b a i d u ”搜索引擎。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关键词,共搜索到7 6 0 条相 关记录,但大多数不是研究论文,而是新闻报道、资讯和通知等。而在相关论文当中 研究大多集中在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探讨,对资源观只是在个别 论文中有只言片语的提及,系统研究的论文很少见。 ( 3 ) 相关文件中的体现 2 0 0 0 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0 s t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f o rt e c h n o l o g y i n e d u c a t i o n ) 联合教育领域各种有影响的团体,制定了面向2 1 世纪的美国教师教育技 术标准,列出了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应用的未来教师所应该达到的 绩效指标。这一标准主要包括了如下五个方面:( 1 ) 信息技术操作和概念;( 2 ) 创设 学习环境和经验:( 3 ) 教学和课程;( 4 ) 评估与评价工作效率和专业实践;( 5 ) 社会 伦理、法律、人文主题。o 这一标准规定了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鼓励教师利用信 息技术提升个人生活与专业能力,将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借鉴国外经验,教育部于2 0 0 5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名义正式颁布的信息时代 。南国农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 嗍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版 4 王文曩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蟹浮疆的研究 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 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此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 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在标准中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相关 要求:( 1 ) 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2 ) 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 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 ) 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 优化教学环境;( 4 ) 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o 中小学教学人员( 初级)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对教师关于教学资源的态 度提出明确的目标,“注重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要明确教学资源不仅要支持教, 更重要的是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资源利用。”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是教师对开展信息化教学所用的资源持有的基本看法和 观点,也即他们所认为的“优质资源”是什么样子,怎样去使用这些资源。通过本研 究,一方面要分析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和态度,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要 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教师资源观的形成的; 其三是要试图从不同分析维度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资源观:其四是探讨 完善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试图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并 提出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影响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的机制;最后,期望本研究对于中小学 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 二) 研究意义 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和研究,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资 源观,完善信息化资源观建设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和知识管理引入到教师信息化资源观构建领域,从而更加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 完善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 通过对教师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 提出对策和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构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 学能力,转变教学行为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指导,而且还可为基础教育信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d b o l ,h t t p :w w w v s c h 0 0 1 a e t 姐茄h 倒i 姐l j d 5 壬文曩关于敷帮瘩息化教事资冀穗的研究 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四、研究方法 首先,本课题通过文献法,分析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含义,以形成对信 息化教学资源深入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探索教育哲学、知识管理理论等 对建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理论支持。进而形成对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和内容界定, 为深入学校进行详细调查做准备。 其次,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得被调查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与课堂应用的情况,以及一线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和在资源应用方面的态度及 课堂教学行为,探究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各种因素:通过归纳和演绎,建构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与教学行为的关系模型,对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出相应的策略建 议。 6 王文簟关于袭师信让教学羹潭理前研究 第二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理论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相关概念阐释 ( 一) 资源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资源的解释是不同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从社会学角度对资源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 源”。 有人从经济学角度将资源解释为:“资源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 我们说,只有当自然界物质被人类用到了生产活动中时才能称之为资源。资源有这样 两个特征:第一,它是自然界物质的一部分,这些自然界物质及其成份,这些自然界 物质及其为人类生产活动所需;第二,这些自然界物质具有的丰度和凝聚度,足以使 人类获取它的价值不大于由此而付出的代价。”“自然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得 的、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加以使用的自然界物质”o 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将资源解释为:“是指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认知结构或能 够促进人们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内外部支持条件。内部性支持条件是指促使 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的新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软件资源;外部性条件是指促进和影响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外在行为,它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称之为硬件 资源,另一类称之为潜件资源。”o 我们认为,资源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资源应该具有下述五个方面的基本 属性: 1 、资源使用的价值性。能为人类的利用带来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 2 、资源的可利用性。可被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中。 3 、资源的多样性。资源的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 4 、资源的可创造性。大量的人工资源得益于人类的不断创造和生产。 5 、资源的可替代性。当一种资源被消耗后,可以利用另一类似资源通过改造来 替代其部分功能。 ( 二) 教学资源 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学资源”的含义是“通常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 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 。郑文艺,刘与任编著资源与我们【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 9 9 5 第1 版 。沈书生资源是媒体的延伸明中国电化教育,2 o ,( 7 ) :1 3 1 6 7 壬文曩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瓷膏嚣的研究 教育资源投入多少,及其利用效率高低是评价教育效能的标准之一。” 该定义揭示了 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和核心内容一“有关教育信 息资料”,但不够完整。因为教学资源并不局限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还有 时问、空间以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因素。同时,教学资源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教学,还 有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功能。 教学活动中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资源,就无法谈及有教学活动。广 义的教学资源是指能够用于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其涵概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 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教育传播学观点认为教学的传播过程包括四大要 素:教师、学生、信息、媒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由此可见,教学资源通常包括物 质资源( 如媒体) 、人力资源( 如教师、学习伙伴) 、信息资源( 如课本、电子阅览室、 i n t e 脒砑) 和社会文化环境资源( 主要表现为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氛 围) 。 ( 三)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资源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和知 识的总称,它不仅包括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积累的信息,也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技 术、信息设施等信息活动要素。所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应当包括支持、促进信息化教 学的物质、信息、人力等所有因素和条件。 中央电教馆馆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任陈志龙同志在中央电教馆与美国 w o r l dl i n k s 组织的二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合作项目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曾经 说过“把整合放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深入思考,把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技术结合 起来。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努力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状况。”“建立正确 的资源观。什么样的资源是好资源? 信息化教学中的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是一种资源;数字化环境下的人际交流,也是一种资源;人才、专家、学习伙伴,同 样是一种资源。这些资源在特定的场合下,会有特定的意义,而挖掘这种意义,让学 生成为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终身求知者,是今天的教育应该提供给我们的孩子的。” 本研究所讨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承载教学信 息,支持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和条件,其重要特征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它是 现代教学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 ( 第一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知年版,p 2 4 8 王文蠢关予教师信囊化教学赍曩规的研究 ( 四) 信息化教学资源观 信息化教学资源观是人们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看法,具体说来,信息化教学 资源观需要回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本质、目的、价值等基本问题。而信息化教学资源 作为整个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是不 会自觉进入教学意识领域的。作为一种存在,信息化资源正如美国哲学家赫舍尔在解 释存在的意义时说:“最高的问题不是存在,而是对存在的关切”。“对存在的关切超越 存在”,“一切存在都是被阐释的存在”,需要人们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去认识和开 发才能成为资源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意识活动,教学资源隐藏的价值都难以被 认识,更谈不上有效开发与利用。换句话说,人们对教学资源的基本看法即教学资源观 支配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约着学校课程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 进步。所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导向、维 持和监督作用,成了影响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理论基础 ( 一) 后现代主义哲学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看到:传统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单向、独自式的权威教学,承认 并维护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教师成为 话语霸权的占有者,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受到压制。因此,后现代主义教学观主张消 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与日俱增的服从,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平 等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以培养求知者的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学科知识过于注重历史性、逻辑性、专一性,而忽视了 学科问的横向联系。这种线性组织方式,难以使学生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具有无限多样 性的世界。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依靠网状的,多样性的知识结构,而这种知 识结构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主要有以 下几个特征:( 1 ) 由既定知识转变为流动知识;( 2 ) 由普遍化知识转变为境遇化知识; ( 3 ) 由一元化知识转变为多元化知识;( 4 ) 由累积性知识转变为批评性知识。后现 代教学观还要求教师为课堂提供宽松气氛,消解迅速“成功”的压力,认真对待学生 们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从而适应多元开放式教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启示:( 1 ) 重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平等的心理环境,开发人际交往的隐性资源。师生关系中,教师从外在于 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教师的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他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他是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平等者中的 9 王文羹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壹观的研究 首席”参与到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o ( 2 ) 尊重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平等开放的对话式教学。二是指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 展的自主性,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 觉、主动的建构过程。尊重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意味着尊重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 过程最重要的人力因素,让他们不仅仅是人力因素,同时成为教学中具有生成价值的 人力资源。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 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 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o l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从一定意义上来 说,没有孤立于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人,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2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 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3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4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 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 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支持: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 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构建一个 良好的教学平台,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 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 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钟启泉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 i m i 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版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们电化教育研究,1 9 9 7 ,( 3 ) :4 - 5 王文曩关于敖师信童化教学壹潭蕊的研究 (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是1 9 8 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 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世界性的、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大问题。过去人们一谈到可持续发展,往往只想 到经济、环境等方面,却忽略了“人”这个环境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 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经济发展并不是终极目的,社会的进步、人的全面发 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信息、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信息技术的产生 和信息化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利用,使社会成员的不断学习和经常交流成为可能,而 且正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丰富的信 息化资源使思维方式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第一,思维参照系和着眼点的变化。在农业 时代,由于生存空间狭小,人们只能以自身为参照系,从而面向过去;在工业时代, 由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实现,横向交往关系的开辟,使人们有可能共时态的外 在参照系,从而培养了面向现实的思维方式;到了信息时代,只有创造才能带来信息 的增殖,它使人们必须把握并选择面向未来敞开的参照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 第二,思维空间的拓展。社会信息化促进全球一体化,地球已经大大缩小,不同地域 的人们的每一种思想、行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迅速传递给其他地方的人的其他 人,这就极大地开阔人们的视野和思考范围。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 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维方式为基础构建信息化教学 资源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包括:( 1 ) 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设 施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载体,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的目光都转向了 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硬件资源是有生命周期的,能否在设备 的有效使用周期内,用好和维护好硬件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障这些基础设施的 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 ) 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的可 持续发展。换言之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 3 ) 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可持续。作为资源建设和应用中的关键因素一教师,承担着创建 个性化资源和应用资源的重任。建设的资源能否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以及各种教学资 源能否进入课堂,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落到实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关键, 如何保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1 1 王文曩关于苏姊售毫化囊掌羹曩穗的研究 ( 四) 知识管理理论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 有效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知识,又取决于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中的全面应用知 识管理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 首先,是知识管理的内容来源层面,强调知识管理主要是对各种知识内容及其过 程的管理;其次,是知识管理的活动层面,强调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相关性问题, 知识管理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知识管理同样需要充分与人相联系,要建立一个知识 交流的技术和制度环境,知识管理是对“人、过程、技术”的有机集成;再次,是知 识管理的价值层面,强调知识管理需要实现特定价值,主要表现为,它有利于提高个 人和组织的智商,有利于实现组织和个体的目标和知识愿景,有利于取得直接的绩效 等等。 知识管理对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启发:( 1 ) 通过知识管理,明确认识信息化 教学资源的本质、价值。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知识,资源利用是基于对 资源的正确认识的,怎样的资源才是学习者需要的资源,如何才能使资源增殖为知识, 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在对资源本身的正确认识之上的。( 2 ) 通过知识管理, 拓展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内容的认识,以前的资源建设,主要指以“物”为主的静 态资源建设。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关注教师本身潜藏的资源特 性、教师团队、教师与学生的人际资源的开发、建设。( 3 )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不 仅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与组织,更要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应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共享,建设符合学习者个性化需要的多层次、多 元化信息化教学资源。 壬文t关予教师信童化教学壹曩的研究 第三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分析 一、从调查问卷结果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 ( 一)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普通中学教师对于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利 用的资源所持的态度,分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内容和形态,为构建正确的信 息化教学资源观体系提供实践基础。为此,我们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师的背景资料。 2 、教师认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哪些。 3 、教师对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态度。 4 、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的价值判断。 5 、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 6 、教师对自己开发制作的课件或教学资料是否愿意与其他教师共享。 7 、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看法。 8 、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观的因素。 ( 二) 样本选择与调查过程 从金城关小学、水车园小学两所小学和兰州六中、兰州二十二中、兰州十六中、 兰州八中四所中学各发放问卷2 0 份,共计发放问卷1 2 0 份,回收问卷1 1 3 份,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