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初探 y 。1 8 2 0 夕 摘要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战略的初步探讨,作者从 其背景、环境条件和基础评价几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基本格 局,又在研究长江经济带战略选择,四人中心城市发展与地域分工的基础 j 二,对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发展对策进行了论述。此外作者还提出】,长 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外贸体制改革的构想。本课题的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对 外开放提供了另一种探索思路。 关键词:长江经济帮开焱战酪芳渡 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t h ep r e l i m i n a r ya p p r o a c ht ot h e o p e n i n g 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y o ft h e y a n g t z ee c o n o m i cz o n e , t h e 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 矗o m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a n db a s i s a p p r a i s a l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 o p e n i n g i nt h a tz o n e i ta l s od e a l sw i t h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f o rt h eo p e n i n g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c l u d i n gs t r a t e g i co p t i o n a n dr e g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t h e4c e n t r a lc i t i e si nt h ea r e a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a t , t h e w r i t e ra l s op r o p o s e sap l a nf o ri t so p e n i n ga n ds y s t e m a t i cr e f o r mo ft h ef o r e i g n t r a d et h es t u d yo ft h et o p i cp r o v i d e so u rr e a d e r sw i t ha n o t h e re x p l o r a t o r yi d e a a b o u tt h e o p e n i n g o f t h ey a n g t z ee c o n o m i cz o n e k e y w o r d st h eo p e n i n gt h ey a n g t z ee c o n o m i cz o n e s t r a t e g yd e v e l o p m e n t 序言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重心持续向亚太地区推移,“大西洋时代”已成过 去,“太平洋时代”即将开始。本世纪6 0 年代开始,日本及皿洲“四小龙” 经济高速增长,进入8 0 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更使亚太 地区尤其是西太和东皿呈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由沿海向 沿江推进,从东鄙向中西部拓展,全国仝方位的开放与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因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流域经济,特别是大流域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是 世界上拥有大江人河且河流众多的大国,所以发展流域经济具有独特的条件 和重要的意义。在近代条件下,其地位与作用更j 日突出了。然而,在以前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其古老的价值观没有进入科学认识的阶段。改革 开放以来,人们从实际出发,对长江进行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 作。长江经济的战略研究和科学规划,要坚持系统开发、综合利用和令面 发展,为此,必须酋先从全国经济总格局和世界经济大趋势分析入手,并把 k 江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f 去考察,这便要求我们确立对长江经济全新的价 值脱,即长江要走向世界,面向来来。 本文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相结台的角度,主要研究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 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从背景、环境条件和基础评价几方面系统分析了长江 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在此基础上,又对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发展对 策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沿江四大中心城市沪、宁、汉、渝的经济发展战略及 其地域分工进行了具体探讨。此外作者还就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与外贸体制 改革提出了初步构想。 第一部分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一、长江经济带的背景分析 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国土规划纲要提出“t ”字型生产力布局总体 构架。首先是沿海发展战略的推进,9 0 年代以来,经济增长中心继而又向 长江沿岸地区推移,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地带。长江横贯我国 东中西二二大地带,并有众多南北铁路、公路与之相交,具有东靠西移、南北 展开的枢纽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促进上中下游优势互补、缩小地区 差距并使南北经济成为一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不仅贯通 三人地带,而且经济实力在三大地带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论述的长江经济带范围,只依据流域界限,全带辖上海、江西、湖 北、湖南、四川五省、市全域,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甘肃、 云南、贵i t i 1 、西藏、青海十省、医的一部分( 见表1 ) ,市、县数目达6 5 3 个,面积近1 8 0 万平方公里( 见表2 ) 。该经济带内既有上海、南京、武汉 和重庆四个特大城市又有其他大中城市,其实力之强,影响之广,堪为中国 经济发展的“脊梁”,并构成全国“t ”型牛产力布局的主轴线。 表1 长江经济带范围 j 手省、币、流域全省省、币、臼治区邵分地鲢甄县 n 治区 卜:;母长江上海市 2 i t 而长江而雨、孙北攫溉总桨以雨 : 所龃太糊杭嘉制地区 4 安徽 龃难嗣以雨,包诂耀雨币、笛肥雨、 蟹、 滁县、巢湖、安庆、芜湖、宣城、徽州等 地区 5 江曲长、赣扛江曲省 6 湖北 长汀、汉水捌北省 7 利甭汉水 南阳地阢 8 别雨 。艮江湖两省 9 雕四汉水 爱廉、议甲、确洛地区 l o 甘肃暴豌江 武吾5 地区 1 1 凹川i 长江四i l 省 1 2 云雨_ 金妙扛j 盥厌臧朕目糟州、册江地迭、爱罐彝蔟目 治州、东l i 市、昆明市、昭通地区 1 3 贵州马江、花水遵义、铜l j 、毕可地区、六盘水币、贯阳 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 1 4 曲臧金抄扛a 达县、页览县、芒展县 1 5 霄? 每通大利、 玉树臧:睚目糟州 楚玛尔河 表2 长江经济带基本情况 市县总入口非农人口面积总产值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省名 ( 个)( 个)( 十)( 平方公里)( 万元) ( 万元)( 万元) 江苏5 24 0 3 6 8 4 3 l7 5 8 4 1 3 76 6 6 4 05 9 8 1 4 2 l4 1 8 3 3 7 11 7 0 8 0 5 9 上海 l ll1 9 幸0 1 4 97 4 5 8 5 8 0 6 1 4 66 0 6 0 8 7 65 6 8 6 0 3 93 7 4 8 3 7 浙江 1 81 0 6 1 6 5 9 92 2 4 5 0 2 52 7 2 0 61 5 9 1 0 9 31 1 1 6 6 3 54 7 4 4 1 8 l 安镦 5 93 2 3 5 4 1 7 44 9 9 9 9 3 l1 0 3 9 2 81 9 8 8 0 8 91 1 8 1 1 5 77 9 8 6 6 0 l 江西9 13 4 4 0 5 5 3 75 7 3 0 8 4 71 6 2 8 1 61 7 6 9 9 9 99 4 9 4 8 68 2 0 5 4 9 j 湖北7 94 8 3 5 3 4 3 88 1 1 8 1 1 5i 8 0 9 7 93 9 9 3 6 0 22 6 8 5 7 1 51 3 1 5 9 3 4 i 湖南1 0 5 5 6 11 3 6 1 96 9 0 3 8 9 8 2 0 1 8 8 63 2 7 2 5 0 01 8 6 9 1 0 01 3 7 9 4 0 0 河南l l 7 9 1 6 1 6 05 2 3 1 7 3 2 2 6 1 62 9 0 9 5 11 2 0 3 0 716 2 6 5 5 l甘肃7j 5 8 2 3 5 49 9 1 2 92 3 6 4 52 7 5 9 76 7 7 32 0 8 2 4 i 陕西2 88 f 7 8 7 4 67 f n 3 v 76 9 7 3 22 6 1 9 3 29 5 6 3 41 5 6 2 9 8 l四川 1 9 51 0 3 6 9 5 4 7 31 3 0 3 5 5 5 5 5 4 4 4 5 05 1 3 7 2 4 03 0 9 5 3 4 42 3 4 0 8 1 9 ii 甫3 81 0 5 6 2 6 0 81 7 2 3 3 7 5l 1 0 6 1 56 2 9 3 6 44 4 7 4 0 41 7 8 0 1 4 贵州 5 92 3 6 4 3 4 8 l2 8 8 9 1 4 5 1 3 7 3 1 29 4 0 4 9 14 6 5 4 0 74 7 5 0 8 0 西藏 31 5 2 2 6 14 8 9 0 ( 缺)( 敏j( 缺)( 缺) i青海61 9 8 4 1 21 9 5 , ;71 9 7 7 9 11 9 4 5 47 2 4i 8 7 3 0 i 台计6 5 33 4 5 0 5 9 3 0 65 4 1 4 3 9 7 2l 6 6 4 6 4 02 8 5 0 3 51 71 9 8 3 6 0 7 58 9 2 9 3 1 6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我们仅就对外开放的窗口外经贸行业的发展进 行评价。 八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在沿海地区,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增长较缓, 9 0 年代以后沿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以外贸行业而言,根据中 国城市统计年鉴( 1 9 9 0 年) 的资料,上海地区进出r n 总额为1 , 9 4 3 7 4 8 万 美元,南京为8 7 ,1 4 4 万美元,武汉仅为4 0 ,4 0 4 万美元,重庆则为9 0 ,5 9 万 美元。而1 9 9 2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显示,上述大城市年度进出口 总额,除重庆外,大都超出了9 0 年的数字:上海地区达到了2 , 0 4 0 ,9 0 0 万美 元,南京为1 5 4 ,3 6 4 万美元,武汉为5 1 ,5 7 0 万美元。 要保持长江经济带持续、快速发展,除了应立足于自身资源和社会经济 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1 9 8 9 年长 江经济带中若干城市利用外资新签胁议( 合同) 数及协议( 合同) 外资金额 的情况。 表31 9 8 9 年长江经济带若干城市利用外资情况 利用外资新签协议协议( 合同) 外资金额 城市名称 ( 合同) 数【个【万美元 地区市区地区市区 上海2 5 l1 9 6 1 1 8 ,5 0 9 1 1 5 2 5 9 南京4 24 09 ,5 8 99 ,4 6 8 武汉 5 45 41 0 5 0 7 1 0 ,5 0 7 i黄石884 ,8 4 84 ,8 4 8 | 沙市2 25 6 05 6 0 宦昌66 5 4 85 4 8 i藿庆 3 83 8 3 ,8 8 73 ,8 8 7 从以上资料纵向比较可看出,长汀经济带中各城市的情况是不同的,对外 开放、引进外资发展是不均衡的。作为中南重镇的武汉,与上海市相比,利用 外资新签协议( 台同) 数只有上海市的2 8 ,协议( 合同) 外资金额也只有上海 市的91 。这些数字与欲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相距甚远。重庆 与上海相比,重庆市利用外资新签订协议( 合同) 数只有e 海的1 94 ;协 议( 合同) 外资金额只有上海的34 ,这与重庆直辖市的地位也是不相称 的。 由此我们可看到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现状与时代赋予的发展契机是极不相 符的。另方面其未来的发展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环境条件评价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与河流密切相关。长江流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 支柱之一,全国流域的工业总产值与粮食产量均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 0 ,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技术基地和贸易商业中心。 下面从长江经济带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条件等来分析其对外开 放和经济贸易发展基础。 ( 。优越的区位条件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唐古拉山脉,海拔6 6 2 1 米的主峰各拉丹冬雪 1 ij 丽南麓的姜根迪如冰川,经过青藏高原之后,切过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到达四川盆地,继而又穿过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最后 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地域宽广,般同时包括每个自然要素的若干个类 唰和单元:在地质上,其上游和中、下游分属于我国银川一昆明深大断裂带 两侧的东、西构造体系:在地貌上,从西到东跨越我国大陆乏级阶梯;在气 候上,自东虿西分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季风区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在综 合自然区上,它包括我国华中、西南、青臧二二个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流域位j :我因大陆的中部,其干流腰绕中华,横 嚣东西,其支流派系繁多,纵连南北,具有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u 业的 优越条件,将成为我国投资布点的重要区带。沿江工业走癣和经济密集带的 形成和兴起,对于以此为主轴,实行东西结合、南北交流、策应全局、协调 发展,具有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意义与作用。另外,长江流域可以带动和 促进南面福建、赣南、湘南、黔j e 一线和北面沿陇海线延伸的苏北、豫西、 晋南、甘肃一线这两个“经济低谷区”的发展,从而使长江流域经济向北与 京津唐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交融,向南与珠江流域经济开放区汇合。 从全球范围来看,长江流域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部,是太平洋一欧亚大 陆的重要通道。本世纪8 0 年代以来,太平洋的经济地位迅速提高。在这 地区,日本首先形成了可与美国、西欧相抗衡的经济实力,同时美国的经济 部署也由东向西发生转移,此外新加坡、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国家祁地区七 十年代以来也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世界瞩目,东盟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同样取 得了系列显著的成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料则成为战后太平洋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由此可见,个环太平洋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我国的长江 流域是迎接太平洋经济登陆辐射的重要1 :3 岸和走廊,同时长江经济的崛起对 于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形成以及世晁经济的进程等,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作用。 长江水系的树枝网状,、布于流域各地,其千流与南北走向的津沪、京,“、 太柳、宝昆等六条铁路干线和京杭大运河相交,最后汇入东海。由此可见在 长江流域,河运、海运与铁路等陆运互相衔接,联结成为一个庞大的综合交 通运输网络系统。 ( 二)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 地貌条什 欧江流域地貌总轮廓是两高东低,由汀源至江口跨越了我国大陆地貌的 置级阶梯。长江上游地区基本上是处在第、第_ 级阶梯上,中、下游地区 则处于第三级阶梯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以及嘉陵 江支流自龙江水系等,均位于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腹部与东部。地面平均 海拔高度由江源的4 5 0 0 米左右,下降到东部阿坝和甘南地区的3 5 0 0 米左右。 金沙江的虎跳峡天然落差达3 0 0 0 米,雅砻江与大渡河等的落差则达3 0 0 0 米 以上,困面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实为世界罕见。 金沙江接纳雅砻江后,沿云南高原北缘,切割中低山,在新市镇以下进 入第二级阶梯的四j i i 盆地边缘。在第二阶梯上,流域主要包括四川i 盆地及云 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1 0 0 0 2 0 0 0 米左右,其中滇中高原平缘丘陵分布, 断陷盆地众多。在演东高原与贵州高原,岩溶地貌发育,自然景观良好,对 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 盆地内紫色士分布广泛,天然肥力颇高,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长江干流 穿过四川盆地南缘,进入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带长江三峡,这里拟建世界 最大的水电站。 、 长江于流出三峡后,进入我国大陆的第三级阶梯,形成长江中、下游地 区。中游主要部分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地区主 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纵横交错, 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多达1 2 0 0 个以上,其中较大的有洞庭湖、太湖等。 综上所述,长江上游河段河谷地貌以陡壁深谷为主,蕴藏着8 0 以上的 长江水能:中游地区地貌形态以山地和盆谷相间特征为主,由此形成的巨大 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f i 平原与山地交接处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开发 条件;下游地区处于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河水和海水相交汇的河口地段, 乎坦辽阔的三角洲平原以及平原上密布的水网和众多的湖泊是下游地貌最突 出的特点。长江流域的不同地质特征,导致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和一l :壤资源鄙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由此构成了长江经济带内部不同开发利用 方向的客观基础。 2 气候条件 长江流域的纬度相当 二阿拉伯半岛和:i e 非。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地区,由 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旱,足典型的沙漠气候,而我国长江流域由 于受到强大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因此长江流域与同纬度地区相 比,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得犬独厚,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区。 全流域有亚热带季风区1 2 0 万平方公罩,占总厩积的2 3 。除此之外, 主要气候类型还有西南热带季风气候与青藏高原气候。东热带季风区,夏 季炎热,网川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平均气温都在3 0 左右,最高 气温平均在3 4 。c 以上,绝对最高温度可达4 37 ,沿江的重庆、武汉和南 京是著名的“三大火炉”。而且夏季亦为长江流域的雨季,5 1 0 月的降水量 占全年的7 0 9 0 ,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的生长相当有利。 长江流域降水以降雨为主,年降水量随不同的气候类型和地形部位等变 化很大,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由f 受地形影响,降雨一般是迎风 坡大于背风坡,山地大于平原和盆地,山峰大于河谷;此外由于季风进退的 时空差异,各地雨季开始还有先后之别。雨季的相互错开,一方面可避免全流 6 域的普遍增水,引起洪涝,另方面又可延长干流的讯期,增加水资源的利用 摩。 长江流域在地域上的巨大差异,经过流域内千姿百态的地形对水热条件 的再分配,加上几千年人类活动的影响,壤类型同样有着复杂多样的特点, 主要有:红壤、黄稼壤、高山草匈土等。 长江流域地貌、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该流域农业生产的 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粮食作物除水稻、小麦等主要产品外,还有玉米、 高梁、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麻类、蚕丝和大豆、花生、油菜等。 3 冰能资源 长江是我围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约为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的近3 倍,径流总量是黄河流域的2 0 倍,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 8 ( 参见袁4 ) 。 表4我围七大江河的主要特征 流域面积多年平均经人副耕地人均占有每亩耕地占每亩耕地 l 流量 年水量有年水量年水量 i 河名 0 升钫公星) ( 亿人) f 亿亩) f 维宝荔 )( 立粒销r 立米庙年) 比值 j 长江】8 07) 呻34 6 36 02 8 9 02 7 8 0】6 0 i 黄河 7 5 25 6 0o8 2】9 66 8 32 8 6 01 6 j 舱花江鲍8 7 5 904 617 61 6 5 04 3 002 5 i 运州2 321 5 1 0 2 806 75 4 02 2 50 1 3 l 海滦河 3 l92 8 309 2 17 03 0 81 6 7o 1 0 i 淮河2 625 3 0 12 5l8 84 2 42 8 20 1 6 珠江4 15 3 0 7 00 7 406 64 1 5 04 6 5 02 6 8 i 全国9 6 02 6 0 0 0 1 00 01 5 0 02 6 0 01 7 3 310 0 长江有大小支流1 万多条,其中积水面积在1 0 0 0 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4 3 4 条,积水面积最大的支流是嘉陵江,流域面积达1 6 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 在l o 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还有雅砻江、岷江和汉水等。 长江流域湖泊星罗棋布。平原地区均为淡水湖,湖的总面积约为22 平 一7 方公里,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为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三,特别是鄱阳湖 为我国第一大湖。江源地区有许多高原湖泊,著名的有:滇池、洱海等,这 些高原湖泊是良好的旅游地区,同对地势平坦,水草丰富,也是渔牧业发展 的良好基地。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长江全程落差为5 0 0 0 余米,水能理论蕴 藏量为2 ,6 8 亿于瓦,年发电量可达2 ,3 5 万亿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 0 0 o 。 长江支流中水能蕴藏萤在l 万千瓦以上的支流共有1 0 0 0 多条,其中可开发 的水能资源为19 7 亿千瓦,年发电量1 0 2 7 0 亿度,占全国可能开发水能资 源的5 34 。若这些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全部得到开发,其能量相当于原 煤5 6 亿吨,从而弥补了长江流域煤炭、石油等能源相对不足的弱点。 4 地矿资源 长江流域西部的地质活动频繁向复杂,特别是云南中部、四川盆地和人 雪山之间地区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最为活跃,从基性到酸性,从侵入到喷 卅,从老到新都很齐全。在这种良好的成矿条件下,形成了我国西南最重要 的内生矿区。西南铁的储量占全圜的1 5 ,特别以川西攀枝花岩浆岩活动所 形成的含钒钛磁铁矿最为突出。长江、中游锰的储量占全国的l 3 。四川 盆地和贵州高原还是我国汀南有色金属矿带的中心,由此向两南和东南两 个方向延伸,其中汞锑矿储量占全国的8 0 9 0 ,钨、镅、锡等的储蹙占全 国储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前列。此外,煤矿、磷矿、天然气等都在全国 占有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大力发展传统工业,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等均有巨 大的价值和意义。 5 森林资源 长江流域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 3 ,仪次于东北,居全国第2 位。木材蓄积量为2 53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 5 6 。云南、贵州、四 川三省的森林面积之和达2 0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中、下游地区的湘南、湘北、江西及安徽的丘陵山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全 流域还有近2 9 万平方公里的宜林荒地可以利用。 长江流域森林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在西南林区。该林区蓄积量 大,成熟林比重高,树种丰富多样,如云杉、冷杉、马尾松、柚木、红木等。 雄厚的缨济基础 长江经济发畏的先决条件在于该经济带应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作为后盾, 有了工业基础便可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交通条件的便利,又可促进本区域与 其他地区的贸易在来,从而带动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坚实的工业基础 。 雄厚的工业基础、齐全的生产部门和便利的协作条件,使得长江经济带 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矗境,从而对国内外资金也就有了巨大的吸引力,对引进 技术和设备有较强a 鞘化吸收和综合配套能力。以武汉为例,19 9 8 年4 月 武汉市政府为了加,改善投资环境力度,决定成立武汉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办 公中心。经一年的乏转,联合办公中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得到,外商的一 致好评。尽管受到i 南哑金融危机的影响,来武汉申办代表处和投资的外商 比去年同期有所增戋,这说明武汉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外商纷纷看好武汉市 场。我们相信随 大量资金技术的流入,生产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江工 业的投资效益将:得以更迸一步的提高。 占全国工农旦总产值4 0 的长江经济带是全国屉重要的农业区和产业 密集带。以此为基础,长江流域还是我国通商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浚流域 在历史上曾为务国重要的外贸走廊,如今随着我国对内对外开放,长江一一带 的内外贸易获4 了空前未有的发展,在全国经济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以1 9 8 5 每为例,江苏、安徽和上海三省市的外贸进出口额就达7 5 6 亿 美元,占了全目总额的1 6 3 ,长江经济带1 9 8 2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了1 0 0 0 多亿元古全国总额的4 1 2 5 。 长江经济哥内的沿江城镇群是其经济的重心,也是长江经济带起飞的依 托。长江从宜善到河口的2 1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县城以e 的城镇近1 5 0 个,其中特大j 打旨4 个,大中城市2 3 个,县城1 2 0 余个,县以下集镇3 ,5 0 0 余个。 在这庞大的城镇网络中,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其经济 集散范围内的区域开发起着主要的带动作用。以上海一南京为中心的长江大 三角经济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其经济结构是高度发展的现代 农业和以轻型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具有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 优越条件;居于全国心脏地区的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它位于京广 铁路和长江交汇处,是江海水陆运输的人枢纽,在冶金、建材、制药、纺织、 塑料、汽车制造、造船等方面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同时在水产、粮棉 生产等方面在全国也居领先地位,是我国中部和内地实力雄厚和影响最大的 经济和贸易中心,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龙身地带。上游是以新近批准的直辖市 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具有矿产、水能和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优越,同时又有 比较扎实的国际工业基础,腹地广阔,潜力巨大,是云、贵、川i 的物质集散 地,为我国重振后方经济的要地所在。 2 发达的农q k 长江流域宽广,土地类型多样,除山地和丘陵面积分别为6 5 和2 4 以 外,平原与湖泊的面积占1 0 4 0 o 。、f 原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长江 崞i 、下游平原以及四i f 盆地。长江中、r 游平原是我国的第i 大平原,全 流域现有耕地3 7 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l 4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2 亿亩,在全国灌溉比重达6 1 4 ,丽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流域灌溉面积又占 9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地壤肥力高,保水保肥能力强。 长江流域占用全国耕地的1 4 ,生产和提供了4 0 的粮食( 其中水稻占 7 0 ) 、 1 3 的棉花和6 0 以上的经济作物。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涧庭湖 平原、鄱阳潮平原、巢湖平原、太湖平原等皆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长江流域还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产区,全流域淡水鱼年产量占全国总量 的2 3 。此外,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众多的湖、塘、沟、渠,浅水养殖 业十分发达。东海渔场为我国最重要的渔场之一。 3 便利的交通条件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沟通了西南、华中、 1 0 华东三人区,整个水系可通航河道有3 8 0 0 条,其里程超过7 万公里,占全 国内河航运里程的6 5 ,其中艮江干流通航里程3 6 3 85 公里,占长江干流 全长的5 77 5 。长江于流宜宾至重庆可通8 0 0 吨机动轮,重庆以下可通1 5 0 0 吨级船舶,湖南临湘以下可通3 0 0 0 吨级船舶,汉l j 以下可通5 0 0 0 吨级船 舶,南京以下可通2 5 0 0 0 吨级船舶。此外,长江1 万多条大小支流构成1 r 树枝状的巨大水运网,其中岷江、湘江、汉江等大支流的通航里程接近或超 过其河道长度一半。下游湖泊水网的水运更为发达,构成了以长江干流为中 枢、通过京杭大运河使南北相贯通的、航运和海运以及铁路运输互相联系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过对长江河道整治和疏骏工程,其水远能力大大提高,但其水运功能 远未能得以充分发挥,据估计目前人们只利 j 了其开发潜力的1 1 0 。有关资 料显示,欧洲的荣茵河只相当r 氏江支流汉江的长度,而它的货运量却为长 江的4 倍。这些数字说明长江水运潜力嗄待挖掘和利用。 三、长;工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基础评价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正曰益趋于体化,经济问题早已不是国现象。 振兴长江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更应具有超越前人的现代发展战略时空 观。 据世界经济学家预测,太平洋经济很快将取代大西洋经济,亚太经济的 发展,虽然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冲击,但我们相信亚太经济很快便会复苏, 其发展速度和势力将不断高涨。我国作为证太地区第一人国,在区内能否争 得一席之地,以形成日、美、中三极结构,则将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实力。我 们应看到,只有沿海的开放引进,没有沿江的开放振* ,我国难以在环太平 洋经济圈内逐鹿争雄。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太平洋时代的到来,我 国将成为日、美、西欧共同体三家在环太平洋区进行市场争夺的重点国家, 而且争夺的热点将在以上海为交点的沿江和沿海所形成的“t ”字型地带上, 这也就为我们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商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和条件。 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开放、开发和搞活长江大流域的经济,才能富有成效地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东西结合和南北对流,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 展。 长江经济带开放的必要性评价 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引进,根据长江经济本身的振兴和发展,已具备了 其必要性。 1 长江开放是加速长江经济带工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需要。 在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从全球经营战略出 发,开始了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大规模转变,在采用高技 术改革传统工业的同时,大力开拓以微电予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这种转 变使工业经济对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为减少,如日本1 9 8 4 年 同样产量的一 业生产所使用的资源只有1 9 7 3 年的6 0 ,其中微电了工业 生产中集成电路芯片的资源费删只占总费用的1 3 ,这就使其工业晶由于 消耗少、成本低、质量好、水平高而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当 前韩国、香港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以及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紧跟发达国家产 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h 标,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通过 对外 r 放,引进各种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用以推进本国工业经济的现代 化。 长江流域工业产业结构落后问题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 j ) 能源、交通 对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制约作用。例如南京缺能,约有3 0 的工业生 产能力不能发挥作_ h j ,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达2 0 - 3 0 亿元;( 2 ) 新兴工业十分 薄弱。以长江二三角洲地区而言,作为全国两大新工业基地的上海和南京电 子等新兴工业的产值比重分别也只有4 5 3 和77 ,长江带其他地区该比 重之低可想而知;( 3 ) 传统工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工艺老化现象十分普遍。 如武汉市的生产设备中,约有6 0 以上己使用了1 5 年以上。落后的工业 结构和技术结构导致了长江经济发展的迟缓。具体表现在:( i ) 生产发展仍然 摆脱不了粗放型的规模经济模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的投入而 不是技术进步。( 2 ) 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就全国与世界水平相比,劳动 生产率、基建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仅为先进国家的l 5 1 4 ,而万元产值的能 1 2 耗和物耗却高出1 3 倍。就长江与全国比较,少数城市和某些地区能耗大 而效益却低,如重庆市资金利税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5 69 和7 8 5 。( 3 ) 长江传统工业门类虽然齐全,产品较多,但因成本高、 质量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外贸出口增值小,创汇少。 为了克服长江工业发展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大幅度降低消耗,减 少运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出口能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设 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致力于开拓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 新兴工业,以使整个工业体系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之上。然而,我国的科学水 甲比发达国家落后,若闭关自守,一切靠自己去摸索,这个差距会越拉越大。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有七百万项新技术,且每年还以1 5 的幅度递增,任 何一国开发这么多的技术是绝不可能的。这便要求我们开放长江,人力引进、 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工业结构的现代化。 2 长江开放引进是多渠道解决氏江经济建设耳j i 社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 刚题的需要。 1 9 8 4 年资料反映,据有关部门测算,为了使农业现代化,我国每年 约需投资2 5 0 亿美元,“六五”、“七五”期间仅用于氽业技改的资金就要2 0 0 0 亿美元,两方经济学家估计,我罔要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共需资金 约5 0 0 0 6 0 0 0 亿美元,筹措这样庞大的资金单靠我国的自我资金和自身积 累是远远不够的。和全国一样,资金不足已成为长江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 如能源、交通、基础材料工业的建设规模因国家财力有限,远远适应不了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江带中众多企业技改任务十分繁重,但这些企业目前 普遍缺乏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如何筹措资金,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日 渐成为振兴长江经济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发长江、引进外资无疑是个极好的 路子。 二战以后国外利用外资解决本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国外不乏成功 的先例。如原西德战后缺乏外汇进口设各和技术,就允许美国跨国公司直接 投资,从美国取褥了1 0 4 亿美元的资金发展经济。又如武汉市政府大力扶持 的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领域,研制费用很大,且花费时间长。最近红 桃k 集团公司为了启动关南生物药业基地就花费巨资引进西欧发达国家制药 关键设备和技术,由此可见开发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必须大量利用外资,引进 国外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3 长江开放是长江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需要。 长江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中心城市往往只能发挥一个 单纯工业基地的作用。如南京1 9 8 4 年1 二业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7 5 , 而亚太地区许多先进城市工业比重一般只有3 5 5 0 ,同年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南京第三产业仅占2 47 ,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第三产业 比重都在6 0 以上,这样不仅使南京在能源、原材料紧张和提价的压力下, 工业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增长捉襟见肘,它也使其对周围腹地的经济发展带 动不力,导致城市本身变为“二【。业孤岛”。 上述情况在长江流域各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城市长期以来经 济发展所追求的仅仅是综合性t 业基地这样的传统目标模式,因而形成了单 一生产型的经济结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体系及其所造成的封闭性,使得各 城市未能作为经济中心发挥多功能作用,因而也难以有力地带动周围城市经 济的一体化发展。这便要求沿江各二l 二要城市迅速实行对外开放和引进,并求 得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求得城市多功能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上海在认真总 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后,利用对外开放条件,加速经济结构改造,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恢复和强化工业为内外贸服务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将j 二海建成全国 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武汉则依照“东方芝加哥”的发展目标,积极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扩人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据1 9 9 8 年底结束 的全市经济 :作会议的报道,武汉市1 9 9 8 年并实现了三大突破:国内生产 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为1 0 1 6 亿元,比上年增长1 3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5 个多再分点,实现了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的发展目标;财政收入 首次突破1 0 0 亿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 47 ,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武汉市的龙头产k ,这表明武汉交通、通讯、商业 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城市整体功能在提高。总之,沿江其他大中城市也应仿 效上海、武汉,争取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合理化,强化对周边城乡 1 4 经济技术扩散机制,发挥联动效应,形成“点轴面”开发态势,促进整个长 江经济的大开发,大引进。 4 长江开放和引进是促进体制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目前,长江经济带条块分割的体制尚未根本改变,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 做法仍在延续。这种状况根本不能适应外商来华投资的生存和发展以及长江 经济带对外经贸活动的繁荣和扩大,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第一个 冲击波就是要对该地域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 沿海城市实行开放后,由于投资的大密度和高密度注入,对当地现行的 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沿海城市实行开放后的经验可以看出, 对外开放所引起的震荡,对加速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换提供了强人的推动 力。目前长江经济带体制改革的步伐及其进程与沿江横向联合的大规模发 展、欧江经济的升放、引进极不适应。借鉴沿海城市的经验,通过对外开放, 反向探索全面综合配套的经济改革,实行新旧体制的一揽予转换,确实为 种很好的途径。不仅如此,我们还可通过对外开放和引进,学习和吸取国外 经济体制中有益的成份和牛产力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5 长江开放是开发长江水资源利建设沿江经济走廊的需要。 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缓慢己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环节,但另方面 横舞我国腹地东西、相当于1 0 多条铁路运力的“黄金水道”长江,利 用率也很低,长江航运落后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通过分析 比较,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长江水运开发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长 江经济开发不充分。长江没有形成北美五大湖那样的大流域经济,也没有形 成密西西比河或莱茵河那样的工业走廊,因而长江水运没有充足的货源,才 和铁路形成“僧多粥少”的不良竞争局面。由于铁路对两侧腹地和工业布局 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和更大的刺激能力,人们主张通过修建沿江铁路,促进 沿江产业密集带和经济走廊的形成,扩大长江吸引范围,为长江航运提供稳 定、可靠和巨大的货源,以便从根本e 解决长江水运落后的局面。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长江水运的开发,沿江铁路的修筑,还是沿江工 业密集带或经济走廊的建设,都需要庞大韵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单靠沿江各 1 5 省市或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长江的对外开放,只有通过大量利用外 资,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才有可能解决 上述问题。 长江水运资源的开发和经济走廊的形成还有赖于沿江港口的开放和对外 贸易的发展。过去长:江中上游只开辟了几个外贸口岸,使得太宗进出口物资 只能从武汉港和上海港等港口中转。据预测,到本世纪末,长江流域各省市 的商品出1 :3 值将迅速上升,这也就要求沿江港口和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利用 长江的通海优势,强化沿岸港口的外贸功能,重建沿江外贸走廊,促进长江 水运的开发和经济密集带的形成。 6 长江开放和引进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 世界市场的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性。 任何困家都不可能拥有发展本国经济的全部资源,也不可能在任何技术领域 里包打天下,而且“比较利益学说”证明,耍充分利用世界生产力,极大地 增进社会总利益,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二战以来,科学 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化大生产突飞猛进,同际分工和国际变换空前发展,据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贸易值由1 9 5 0 年的5 5 0 亿美元增长到1 9 8 0 年的2 万亿 美元。当令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无论资 本t 义还足社会主义要实现现代化,都必须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分 工和交换,这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事实上,在现代的发展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是借 助国际联系而获得经济的极大发展或高速增长的。例如,美国独立后在北美 原柬荒凉的“不毛之地“上建立起了1 个超越欧洲的世界上最发达的和最富 裕的国家之一,就是因为实行了全面的对外开放政策。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 速度以及成败,在很大程度卜也取决于能否顺应卜述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世界 经济的发展潮流,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这样也就使得长江流域经济的对 外开放和引进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 二) 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的内部条件分析 长江之所以能够开放是由于它己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内部条件: 1 沿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之一,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开发历 史。这里是我国近代民族的工商业的摇篮之一,解放前外国列强在沿江开辟 了上海等1 2 个对外通商口岸,使得长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贸走廊之一, 造成了长江近百年的外贸兴盛期。这些便构成了沿江开放的历史基础和社会 背景。 2 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j 二地肥沃,资源丰富。该流域自然景 观、人文名胜分布密集。这些就为长江开放提供了优良的开发条件和坚强的 杨质后盾。 3 长江一带:l 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天府之国”、“两湖粮仓”、“金 银三角“;富甲全国,汇集于此。据统计,全流域的粮食产量占仓国的4 0 , 沿江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样地之,发展到今天全流域工业总产值也已 达到全国的4 0 以上。长江跨三大经济梯度地带,对于策应全局,协调总 体,促进东西结合、南北对流,其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中坚 作川。以上又为长江开放、引进提供r 良好的区域背景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4 长江f 流腰绕中华,横贯东西,为西南、华中、华东三人区的交通运 输大动脉,而且可以外通海洋,连接i 廿界各大洲,整个流域面积占全国囝士 的1 1 5 。于流沿岸分布厂儿十座港e l ,总吞吐量占全国的l 3 ,长江还与京 广、津浦、京九等7 条铁路干线相交,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此外沿江带 主要城市都拥有飞机场,航空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也为长汀开放、 引进准备了良好的流通渠道和交通条件。 5 长江流域内分布了不少名城大都,不仅有人口己逾千万的国际商港上 海,还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重庆、九江、芜湖、南京、南通等大 中城市2 3 座,这种优良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长江进行区域劳动分工,区际专 业化协作,有利于沿江各省市的横向经济合作,科技交流,取长补短,共同 提高。上述沿江城市大多为长江流域各省市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传统商业经 贸中心。长江流域人口占了全国人l j 的1 ,3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从长江 经济带劳动人口来看,工程技术人员达9 5 4 万人,占全国总数的4 0 4 , 农业技术人员n 5 万人,占全国的3 19 4 ,科学研究人员达1 2 6 万人,占 全国的3 3 9 ,仅上海、江苏、安徽、湖北、湖南5 省市在校的高校学生数 1 7 约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沿江地区城市共拥有大 专院校4 1 3 所,科研院所众多,自然科技人员达1 8 1 万,社科人员达1 4 7 万。优越的人文条件和特有的投资环境又为长江开放、引进创造了良好基础。 固长江经济带对夕 开放的外部条件分析 1 资本主义发展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