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h e s i s ,2 0 1 0 l i i iii ii ii l l li i i ll fi 17 4 3 6 3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0 2 6 9 r e g i s t e r e dc o d e :5 10 7 010 7 0 0 2 ea s tch i nan o r m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o l l e g ec a r e e rc o u n s e l i n gc o u r s e s t o p u r s u e t h ev a l u ea n dc o n t e n t so f b u i l d i n g m a y , 2 0 1 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窗耘职坐盆莲墨蕻矜粲翟芪触薛采张疡烫溺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试够么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日期:乃如年 月力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病术白嬲溜淖爹争翮伪所确李和俐热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预孟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 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 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 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 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木,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窿鱼 汐归年f 月泷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 医亘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陈敏教授上海商学院主席 朱雪文副教授东华大学 董秀华副研究员上海市教育 科学研究院 论文摘要 作为职业生涯辅导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涯辅导课程已经取得了定成效,但就 业形势的严峻性、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高校生涯辅导的薄弱性以及高校专业 教育的片面性对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定 位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取向并建构与此相适应的内容体系就成为了当 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和问卷法两种。文献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 法,大量著作、调查报告、政府文件等为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事实支持;通过对 上海市x 大学的调研,了解该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和学生对课程的期望,与其他 学者的调研报告相互印证,也为后文的价值追求和内容建构提供事实支撑。上述 两种研究方法相辅相承,互相渗透,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相关文献研究概述、研究设 计和研究思路等内容;其次详细梳理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沿革,并结合问卷 调查获得的资料介绍了当前我国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现状,重点分析其中存在的 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对我国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的 介绍,以及影响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各因素的需求的基础之 上,提出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接下来在介绍课程内容建构 的基本模式以及分析课程内容建构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结合前文定位的课程 价值取向,构建了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内容体系;最后则对研究做了一 个简单的总结,对我国生涯辅导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价值追求,内容建构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 ,a so n eo ft h em a i nc o m p o n e n t o ft h e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 ,h a v em a d es o m ep r o g r e s s h o w e v e r ,t h es e v e r ee m p l o y m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 ,t h ew e a k n e s si nt h ec o l l e g e s c a r e e r g u i d a n c ea n dt h eo n e s i d e n e s so fc o l l e g e s s p e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d e m a n dh i g h e rl e v e l 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 u n d e rt h i ss i t u a t i o n , s oh o wt ol o c a t et h ev a l u e o r i e n t a t i o no f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a n dd e v e l o pt h e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i n 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i t s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i st h em a i np r o b l e mn e e d i n gu r g e n ts o l u t i o n t w o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h a v eb e e nu s d ei nt h i sp a p e r :d o c u m e n ta n d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l o t so fd o c u m e n t s ,s u c ha sw o r k e r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r e p o r t s ,g o v e r n m e n tp u b l i c a t i o n s a n ds oo no f f e r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f r a m e w o r ka n dd a t at ot h i sr e s e a r c h ;as u r v e yo nt h e 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a n d s t u d e n t s e x p e c t a t i o ni nx u n i v e r s i t yi ns h a n g h a ih a v eb e e ng i v e n ,w h i c hg i v e ss o m es u r p o r t st o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e r s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r e p o r t s ,a n da l s od a t af a c t st o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l o c a t i o n a n d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c o n s t r u c a t i o n b o t ho ft h em e t h o n d s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a r e i n t e r p e n e t r a t e d ,a l s og r e a t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o n e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 r e v i e w so fd o c u m e n t s ,b a s i cr e s e a r c ht h e o r i e s ,r e s e a r c hd e s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a m h a v e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 ;c h a p t e rt w or e f e r st o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e m p l o y m e n ts y s t e mf o r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n dt h ec u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i nc h i n a a n d t h ep r o b l e m sa n di t sr e s e a s o n sa r ed i s c u s s e d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f o rc o l l e g ec u r r i c u l u mi nc h i n ah a sb e e n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t h ef a c t o r s w h i c he f f e c t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h a v eb e e n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o n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 t h ed e m a n d so fs t u d e n t sa n ds o c i e t y , t h ep u r s i u to fv a l u eh a sb e e np u tf o r w o r d ;a 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s y s t e mf o ro u rc o u t r y sc o l l e g e sh a v eb e e nc o n s t r u c t e d b a s i n go n t h eb a s i cm o d a lo fc u r r i c u l u mc o n s t r u c a t i o ni n t r u d u c e d ,t h en a n a l y s i so ft h e f a c t o r sw h i c he f f c e tt h i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m e n t i o n e da b o v eh a s b e e n p r o p o s e di nc h a p t e rf o u r ;i nc h a p t e rf i v e ,ac o n c l u s i o nh a sb e e nm a d ea n d s o m er e f l e c t i o n s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h a v eb e e n m e n t i o n e d k e y w o r d :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c a r e e rg u i d a n c ec u r r i c u l u m ,v a l u e p u r s u i t ,c o n t e n tc o n s t r u c t i o n 目录 第一章引言: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建设迫在眉睫l 一、问题的提出l ( 一)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1 ( 二) 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1 ( 三) 高校生涯辅导的薄弱性2 ( 四) 高校专业教育的片面性3 二、文献研究概述。4 ( 一) 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4 ( 二) 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必要性8 ( 三) 国内外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现状9 ( 四) 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途径11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1 3 ( 一) 相关概念界定1 3 ( 二) 研究设计。15 ( 三) 研究方法1 6 四、论文思路18 第二章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沿革及现状。1 9 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沿革及对职业生涯辅导的影响。1 9 ( 一) 计划经济下的“统分统包”和“就业管理 1 9 ( 二) 1 9 7 8 2 0 世纪末的“逐步过渡”和“就业指导”2 0 ( 三) 现阶段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和“职业指导”2 1 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成效2 2 ( 一) 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2 2 ( 二) 课程实施成效凸显:2 4 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问题2 4 ( 一) 课程价值追求层次较低2 5 ( 二) 课程内容体系单薄2 6 ( 三) 课程开设形式不合理2 7 四、造成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问题的原因2 8 ( 一) 生涯教育起步较晚2 9 ( 二) 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2 9 ( 三) 学生事务管理重在“管理 3 0 ( 四) 高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3 0 第三章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3 2 一、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3 2 ( 一) 国外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3 3 ( 二) 我国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3 6 二、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3 9 ( 一) 课程的功能定位2 9 ( 二) 价值主体的需求3 0 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追求4 2 ( 一) 协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4 3 ( 二)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满足社会需求4 7 ( 三)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融合专业教育和生涯辅导5 2 第四章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内容体系5 5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5 5 ( 一) 目标模式5 5 ( 二) 过程模式5 7 二、课程内容建构的影响因素5 8 ( 一) 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5 8 ( 二) 课程内容建构的影响因素5 9 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内容体系6 1 ( 一) 自我认识教育6 l ( 二) 专业认识教育6 3 ( 三) 成功就业教育6 4 ( 四) 生涯发展教育6 5 第五章结语: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发展思考6 8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6 8 二、“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6 9 三、“随机应变”的教学形式6 9 四、“专职专业”的师资队伍7 0 参考文献一7 2 附j 衰7 6 后记一7 9 第一章引言: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建设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本就紧张的就业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关系到国家 长远发展以及社会长治久安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 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 生涯辅导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求职以及生涯发展影 响重大。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主要关注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内容体系,问题的提出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相关数据表明,g d p 的增长对青年失业率的影响最大,青年失业比例高于总 体失业率1 。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外贸) j n - v 型企业受 到很大冲击,一些与国际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行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也难以 幸免,工t 、家电、教育等产业均受到一定波及。虽然目前宏观经济状况已经开始 好转,但我国并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其后续效应将会继续影响宏观就 业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业市场招聘需求总量下降。 与此同时,自1 9 9 9 年中央政府做出决定扩招的政策以来,高等院校的数量 迅速增加,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随着不断增长,2 0 1 0 年将达6 3 0 余万,毕业生就业供需比持续下降,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不均衡,用人单位 的招聘需求也随着不断拔高,不仅要求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学校品牌、专业素质, 而且关注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资格资历,甚至外貌长相等,极大地加剧了大学生 就业的难度。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 并非总量性矛盾,而是一种结构性 矛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每 1 0 0 个劳动者中,有1 4 个是因为用人需求不足的原因而不能就业,另有1 5 个是 因为供需匹配上的原因而不能就业,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解释了我国同时存在“大 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的现象。 ( 二) 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一份带薪的工作是青年群体向成年转变的关键部分,与大学生的个体发展紧 1 房欲飞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从“毕业到就业”学术研讨会述评 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 0 0 9 年第2 期,第l l 页 密联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职业在很大程度 上只是个体谋生的手段,个人的工作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主要由国家计划决 定,流动性非常低。不论个人与工作的匹配程度如何,也不管工作是否会使个体 产生自豪感以及归属感,极少有人思考自身是否满意、是否适合所从事的工作, 也很少考虑这份职业是否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不是个人意识的结果,而是时 代的产物,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我国还处于一个物质极其匮乏,许多生活物资 都必须计划供应的阶段,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很难有精力思考个人的发 展,考虑自身的幸福感等问题,一旦踏上某个工作岗位,除特殊原因外,极少出 现工作调动的现象。 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伴随这一政策而来的是大批国家工作 人员扔掉“铁饭碗”,“下海”经商,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并不断完善,与此同 时,国家开始了对大学生就业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 对职业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口号的提倡激起了对个体个 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关注;伴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进程,职业对于个体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 径。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跨国公 司的分公司比比皆是,中外合资企业蓬勃发展,私营企业生机勃勃,国有企业成 为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中流砥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个人在 选择职业的时候拥有非常大的选择余地,因此,在考虑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同 时,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职业声望等与个人发展关系更加紧密的要素。 ( 三) 高校生涯辅导的薄弱性 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是职业指导随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以及辅 导实践的发展而经历的不同阶段。职业生涯辅导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机构以及社 会机构两大类,生涯教育在国外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引起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 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大力配合,至今已形成了一个系统、高效的有机体系,为学 生提供全程化、系统性、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其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就业信息的 全面、咨询服务的系统、职业培训的完善上,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指导的理 念更是整个生涯教育系统特色的集中体现。 与西方国家浓厚的生涯教育氛围以及完备的生涯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的就业 指导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具体表现为:在我国,就业中介机构重管理, 轻服务,除政府主办的就业中介机构外,多数社会职业辅导机构规模小、人员少, 2 -_-j-_j_11 服务项目有限;生涯辅导在中小学初见端倪,高校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 导的大部分重任,但其辅导工作还处于职业指导阶段,对学生进行短期、狭窄、 浅层的辅导,重在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且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甚低,旨在帮 助学生顺利就业,较少考虑学生就业的满意度以及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 展,具有一定的薄弱性。这样的现状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高等教 育的发展路径、当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所拥有的资源有关,具有一定的偶然,也 是历史的必然。 ( 四) 高校专业教育的片面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许多高校也 已开始转变教育理念,提倡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的修改以 及课程设置的调整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的通识教育仅仅 停留在口号上,许多措施也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虽然不少高校近年来都增加 了许多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但从本质上分析,对学生依然是进行以专业为单位 的,具有独特性和高深性的专业教育,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培养学 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教育在高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需求。尽管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更加强调 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但多数招聘岗位依然对员工的专业背景以及相关 技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能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学 生的输出问题。与此同时,虽然理论上高校可以预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由此带 来的社会需求的变化,但就现实情况而言,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 系等都是跟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相当的滞后性,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测,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专业教育往往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 能,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而忽视了一般技 能、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等“软能力”的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也不能满足个体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为了搭建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成功转变,顺利 就业、满意就业,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一帆风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高校 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 的重要手段,从价值追求以及内容体系上都应该体现出2 1 世纪新的时代特征。 3 二、文献研究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材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直接针对高校 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研究则较少,多散见于一些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研究对象 的论文或课题报告中,主题多集中在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必要性、取得 的进展、存在的问题、改进的途径四个方面。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本研究得以 展开的基石,因此,笔者也将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其作一个简单介绍。 ( 一) 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关于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学界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课 程研究可以从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三个方面寻找其研究基点。 1 哲学基础 哲学是任何学科研究的一个根本的理论基础1 ,阐明了人们关于整个世界的 各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其方法和原则也适用于对课程具体问题的思考,同时,一 些哲学观点也为课程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 ( 1 ) 哲学为课程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任何一种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方法论的问题,按照层次高低,研究方 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三种,哲学方法论在 整个方法论体系中居住指导地位,决定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对于选择课 程研究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经历了 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阶段,是哲 学的核心内容。唯物主义辩证法由马克思提出,经由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包含三 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除此之外,还包 括原因与结果、整体和部分、外因与内因、普遍与特殊等关系内容的阐释。马克 思的唯物辩证法主张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动态发 展的观点、矛盾分析的观点2 。具体到课程研究上,必须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任何一个课程问题,都应带着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充分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透明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只有 这样,课程研究才能少走弯路。 ( 2 ) 哲学为课程研究提供思想基础 1 丁念金课程论 m 福州:福建教育 版社,2 0 0 7 第4 8 2 页 2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7 第1 5 页 4 哲学的功用之一即为教育家和思想家提供价值评判的指导,不同的教育思想 就是迥异的哲学理念在教育领域内的真正体现1 ,为课程研究提供思想基础是哲 学对课程研究影响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哲学蕴含着许多思辨性的观点,如:观念 。论、实在论、实用主义和存在主义等,不同观点势必会形成特定的教育哲学以及 课程哲学。 在课程研究中,哲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知识和知识体系的性质、 存在方式、价值和意义问题,即知识观问题2 。不同的哲学思想所体现的知识观 存在差异,由此导致课程观、学习观等都不尽相同。因此,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 诞生,往往都会导致一种相应的课程理论体系的产生3 。观念哲学认为精神的、 道德的、理智的事物才是永恒的,知识即是对潜在思想的回忆,其价值是绝对的、 永恒的,建构在此哲学基础之上的课程则强调知识本位或学科本位,典型代表就 是古典人文学科,如:哲学、神学等;实用主义哲学则认为个人和环境都处在变 化中,且相互作用,知识即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的经验,其价值是具有相对性的, 随情境而发生变化,因此,课程强调社会本位,提倡传递文化和应变环境的经验, 重在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不同的哲学观影响课程研究者的知识观,进而影响其 课程价值观以及相应地处理方式。 2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和课程研究的关系似乎更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和教育学一样,心理 学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关注个体的心理成长。众多的心理学流派为课程研究提供 了直接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研究课程学习者心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 评价、课程运作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 ) 心理学为课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从1 8 世纪裴斯泰洛齐倡导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开始,教育研究与心理 学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课程实践和课程研究也不例外4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 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之上,所秉持的基本观点存在差异,这就构成了课程研究 的重要理论基础。 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流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 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 1 冯永刚,张茂聪哲学足课程研究与发展的基础再论课程与哲学的关系 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 0 0 7 年1 1 月,第4 4 卷第6 期第8 4 页 2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7 第7 0 页 3 丁念金课程论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 0 0 7 第4 8 9 页 4 钟启泉主编课程论 m 北京:教育科学h 版社,2 0 0 7 第1 7 页 5 学派、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等,各大流派所秉持的观点不尽相同,这就成为 了不同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 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强调刺激、强化、反应,“程序性教学 是其对课程研究影 响的集中反映;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把人看成信息传递器和信息加工系 统,受其影响下的课程强调知识的结构性、学科的逻辑性、思维的建构性,布鲁 纳、奥苏伯尔等人的课程思想就是其典型代表;人文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对人类 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受其影响的课程目标关注个人发展, 课程内容涉及学生情感理智等个人意义。总之,心理学对课程研究的影响十分显 著,各时代的课程研究以及课程实践都能清楚地体现出同时期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以及成果。 ( 2 ) 心理学影响研究者的心理认识 任何研究都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的确定、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 理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在这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研究者的作用,课 程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的性格气质、基本能力、思维方式等直接影响课程研究 的进展以及预期的成果。 同时,研究者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对某种 心理学观点的认同,当其把该观点理解消化,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后,该 观点就会不自然地影响其对外部事件的看法认识,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等,这 些行为如果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反过来也会强化研究者的某些认识。如:某研 究者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当其在对某项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自然会 考虑该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气质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作用,并在关注学生个人 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样,如该研究者非常认同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观点,自然会把课程实施效果、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技术的开发 等作为评价指标,同时,其反馈意见自然也会体现出目标、环境、刺激、强化等 行为主义学派的基本主张。 3 社会学基础 课程与社会是一对相互的关系,一方面,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可以实 现受教育者的不断社会化,并以此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课程作为一种 社会现象,其研究需要以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 ( 1 ) 社会为课程历史研究提供背景基础 6 课程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的深刻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也相应地做出调整,不断延续和发展。 一部课程发展史,本质上就是社会发展史的抽象体现。因此,在研究课程的产生 与发展的时候,必须以社会背景研究为基础。 一方面,课程是随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教育制度化的产物, 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它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时期教育文化 的集中体现。课程的产生以某一时期的生产力、政治制度、阶层结构等物质文化 和政治文化,以及文学、历史、艺术等精神文化为基础,其价值追求、内容体系、 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均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课程作为教育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就在于通过完善自身人才培养的方式促 进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不同时代的课程都反映出了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 环境以及主流社会思潮的典型特征,换言之,社会经济基础的变迁、上层建筑的 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是影响课程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课程的产生 以及发展,必须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环境,为课程研究提供背景支持, 以更好地理解课程发展的各个阶段。 ( 2 ) 社会学为课程组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课程包括教育目标、知识体系、组织形式以及学习评价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各因素都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在教育方面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某一历史时代的特 定背景,因此,课程研究需要以社会学为基础。 首先,教育目标的定位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不仅需要适应国家政治体制以 及由此产生的政治文化,更要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之一,同时,还 必须纳入社会主流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即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时期教育文化的重 要阐释,必须体现出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课程内容受课程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目 标的影响,选择内容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科基础,尤其是前沿知识,以满足政治经 济发展的要求,更需要对当前主流文化进行研究,去粗取精,以促使学生更好地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课程组织形式与社会的关系则更加明显,课程教学方 式、教学工具等直接受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社会物质财富的 存量则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环境等课程组织因素;最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直接决定了该时期课程评价的方式,采取何种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手段受课程 教育目标、社会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时候, 必须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以及整个社会背景作为基础。 7 ( - - ) 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必要性 生涯辅导以自我了解为主导,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注重 辅导的探索功能,帮助个体获得生涯知识、技能及观念,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 向,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达到生涯发展与成熟的目标。它是一种与个体不断成 熟相适应的,实现个体和社会之间价值转换和目标达成的探索历程1 。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是顺应当今社会职业流动性和变动性加大以及 自主择业的规划性和前瞻性增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 标,全面提高职业素养,促进终身发展,是促进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举措2 。 我国应该以生涯辅导理念全面、科学认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构建研究、指导、 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并将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 容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3 。 有学者指出:生涯辅导是高等教育的新功能4 。高校生涯辅导的任务是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规划和体验成功的大学生涯,从而奠定人 生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基础。生涯辅导的目标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 潜能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成就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的和谐统一5 。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 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他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 路6 。郭秀兰也指出:我国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职业教育的责任,建立起职 业生涯辅导加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把生涯辅导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蓝邱勇 等持相似观点。吴增军指出:构建以“三创为核心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是创建和谐社会、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长期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8 o 有学者从社会、高校以及个人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价 值,指出: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l 薛枫,薛艳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辅导【j 】中国农业教育,2 0 0 6 年4 月第6 3 页 2 房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8 第1 2 页 3 程灵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欧荚高校的就业指导及启示 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年2 月, 第1 期第1 4 页 4 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 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9 月,第4 卷第3 期第7 6 7 9 页 5 于祥成生涯辅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探微 j 思想教育研究,2 0 0 8 年0 6 月第0 6 期总 第1 5 6 期第4 1 页 6 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f d 华东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2 0 0 6 第3 l 页 7 郭秀兰对当前大学就业指导与生涯辅导的思考r 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五卷第二期 第2 9 - 3 1 页 8 吴增军以“三创”为核心构建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j 职业技术教育,2 0 0 6 年第2 0 期第2 2 页 8 深化就业制度改革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 才需求的对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办学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 升自我认知水平,正确规划人生,优化生涯角色1 。 ( 三) 国内外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现状 针对当前国内外高校生涯辅导课程现状的研究较少,散见于一些经验总结性 的文章中,且仅停留在现状介绍上,较少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进展 美国高校生涯辅导工作具有全程性、发展性、全员性、专业性、服务性、宣 传性等特点,课程是其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帮助 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并进行科学 的人生规划2 。英国高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其 课程体系包括了全程化、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全面深入的就业咨询指导两大 部分内容。法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近年来进行了一些改革,主要体现在职业初 探课程的设定方面,旨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领域,为学生在毕业时做选择奠 定基础。日本则有1 3 左右的国立大学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正式的学分课程体 系,这些课程主要有就职课程、企业实习相关课程和进路意识形成的课程3 。 2 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现状 ( 1 ) 取得的进展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把职业指导作为一门素质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的选修课来设置,职业指导的课程建设己排上议事日程4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 1 9 9 3 年正式开设全校性“就业指导”选修课,2 0 0 3 年改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动员了多方面的资源构建了一套既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一 般原则又体现学校学生就业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5 。 黄学萍对河北省高校的就业指导现状的调查发现:2 0 0 5 年,有的高校将职 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选课纳入统一教学计划;河北省大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和探索 l 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基于g 大学个案分析i 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8 第1 3 2 0 页 2 王惠从美国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j 煤炭高等教育,2 0 0 8 年3 月,第2 6 卷第 2 期第9 6 页 3 赵晓明,王宪明,赵岳美、日、英、法四国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概况及特点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 0 0 8 年1 2 月,第2 4 卷第4 期第6 卜6 2 页 4 丁秀玲,陆惠职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构想 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4 期第1 0 6 页 5 刘淑玲,张爱芹,苏静全员今程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出自孙 长缨主编,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8 年第5 5 页 9 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1 。 有学者2 0 0 7 年6 月对浙江省1 8 所普通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现状进 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浙江省高校就业指导课取得了一定进展,开设该课的高校 达到了1 5 所,具体表现为:把就业指导列为了公共必修课的高校有7 所;课程 从大一就开始进行的有6 所,从大二开始的有1 所,从大三开始的有4 所,从大 四开始的为3 所;就业指导课时达3 0 个学时以上的高校有7 所;在师资队伍方 面,有1 2 所高校都拥有1 8 5 名不等的职业指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 成就2 。 ( 2 )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生涯辅导不仅未被列入大学整体的教育计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 终,辅导方式单一,内容简单,而且未能统合授课,未涉及社会适应性训练、职业 定位咨询等内容,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