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史”的研究: 从先秦开始,到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将汉语 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间段,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 来源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主要运用比较法、统计法,将静态描写 与解释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结 合起来,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的时间副词进行较为全面的 考察,展现其发展变化,总结其特点。通过对时间副词的源流及其演 变规律的探索,对汉语副词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以期发现现代汉 语词副词发展演变的规律,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特别是虚词的系统研究 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大型语文辞书提供有益的补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章序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 相关理论、汉语史的分期、副词的分类和时间副词的界定与分类以及 研究概况和本文所用语料等问题;第二章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按照 时间副词的分类,对各个类别的时间副词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探索 时间副词的源流及其演变规律;第三章则是结论,我们认为时间副词 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化与转类,即某个时间副词由一个时间副词 分化为多个副词项,表示的语义不同或者由时间副词转为别类副词; 时间副词的虚化轨迹:实词虚化为虚词;虚词虚化为更虚的虚词;汉 语词汇在经历了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之后,大规模的复音化真正形 成,复音化使语义更加明确。 关键词:现代汉语;时间副词;语法化;复音化 i l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i t r e s e a r c h e st h es o u r c eo ft h e mt h r o u g hf o u rp h a s e ss u c ha sa n c i e n tt i m e s , m e d i a e v a lt i m e s ,n e o t e r i cc h i n e s ea n dm o d e m c h i n e s e ,f r o mx i a n q i nt o l i a n g h a n ,f r o mw e i - j i n t o n a n - b e i ,f r o mt a n gd y n a s t yt os o n g d y n a s t y , f r o my u a nd y n a s t yt om i n gd y n a s t y , f r o mq i n gd y n a s t yt o m o d e mc h i n e s e i t p r o b e s i n t ot h e c h a n g e sa n d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 ,s t a t i cs t a t er e n d e r i n g , e x p l a i n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 ,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 c o n l l t l o n n e s sr e s e a r c ha n di n d i v i d u a l l ya n a l y s i s i ts h o u l de x p l a 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o f f e rt h er e f e r e n c e s o fe m p t yw o r d sc o m p l e t e l ya n dr e n e w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yh e l p f u lf r o m t h el a w so ft h e m i td i v i d e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 m e a n s ,t h et h e o r y , t h es t a g e so fc h i n e s e ,t h e c l a s s e so f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a n dc l a s s e so f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l y a n dt h e l a n g u a g e m a t e r i a l s t h es e c o n d q u e s t s f o rt h e h e a d s t r e a ma n dt h el a w so f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t h r o u g h 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 m t h et h i r dg i v e ss u m m i n g u p ,t h a ti s ,t h e 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h a v ep o l a r i z e da n dc h a n g e d ,t h a ti s ,a i l l t i m ea d v e r bt h a th a so n em e a n i n g ,t w oo rm o r em e a n i n ga n dh a sc h a n g e d t oa n o t h e ro n e t h et i m ea d v e r b si nm o d e mc h i n e s eh a v ec h a n g e df r o m s u b s t a n t i v et oe m p t yw o r da n df u r t h e r t h ed i s y l l a b l i z a t i o nc o m e si n t o b e i n gf r o mc h u n - q i ua n dz h a n - g u ot ow e i - j i na n dn a n - b e ia n di tm a k e s 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 mc l e a r l y k e yw o r d s :m o d e m c h i n e s et i m ea d v e r b s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d i s y l l a b l i z a t i o n i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岛幻卅年矿月口- 日 。 i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叮。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南砸琅 日期:知7 年多占月多五日 别醛名厉礁嗍确肌如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第一章序言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一) 选题意义 基于初步的文献调查,我们发现,汉语副词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 绩和长足的进步,比如专著类: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2 0 0 5 ) ,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高育花中古汉语副词 研究( 博士论文) 等;论文类:冯胜利汉语双音化的历史来源 ( 2 0 0 0 ) ,唐贤清 副词“旋旋杂议( 2 0 0 2 ) ,唐贤清 近代汉语副词“逐旋 的演变( 2 0 0 3 ) ,汪维辉汉语“说类词” 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2 0 0 3 ) 等;还有针对个别的辞书或对词条 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当然溯源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内容,如:现代汉 语虚词例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古汉语虚词词典、汉语大词 典、故训汇纂等。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汉语副词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当前对副词的 溯源及演变规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部专著或者某些个别的副词 条。因此,对现代汉语副词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做专题研究,归纳现代汉语时间副词 的特点,通过对时间副词的源流及其演变规律的探索,实现对现代汉 语时间副词的“史”研究:从先秦开始,到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 清,直至现代汉语,将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间 硕士学位论 段,进行深入探讨,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来源进行整体性系统研究; 同时,对汉语时间副词进行“立体 研究:以语法研究为切入点,在 讨论汉语时间副词历时演变的时候,利用语法化、历史语言学的相关 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并对汉语副词的发展作出科学的理论解释, 以期发现现代汉语词副词发展演变的规律,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特 别是虚词的系统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汉语时间副词全面系统的研究,把握汉语副 词的历史与现状,发现现代汉语副词发展演变的规律,对汉语语法史 的研究特别是虚词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2 在语法化等理论的指导下,探寻汉语( 含方言) 副词与其他语 言副词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对世界语言的语法研究特别是副词的研究 提供借鉴。 3 为大型语文辞书提供有益的参考。 4 为语法化理论提供有利的佐证。 ( - - ) 研究方法 1 运用比较的方法,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既有不同历史时期汉语 时间副词的历时比较,也有与汉语共同语的共时比较,认识现代汉语 时间副词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2 运用统计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力求语言研 究的科学性。 3 将静态描写与解释分析相结合,注意在描写的基础上,对语言 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4 共性研究与个性研究相结合,既有系统的宏观把握,又有典型 语料、代表性副词的个案研究。 二、汉语副词来源与语法化 时间副词的历时演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性,许多名家对汉语 副词的来源、形成及演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杨荣祥( 2 0 0 1 ) 认为,由实词虚化来的副词,不仅是意义虚化了, 更重要的是其功能发生了变化。所以,判断一个实词是否已虚化为副 词,不但要看其意义是否有“实 与“虚 的差别,还必须看它是否 具备了副词的语法功能。 刘丹青( 2 0 0 3 ) 认为,从意义功能到句法形式的语法化,其核心 问题是“语法中的意义、范畴从何而来 ,即什么样的语义内容和语 用功能在一种语言中形成固定的语法范畴,由专门的句法形态手段来 表示。其主要兴趣在共时状况。语法化的另一种含义,从词汇形式到 句法形态的语法化,其核心问题是“语法中的形式从何而来 ,即哪 些实义词语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失去实义而变成表达语法范畴的虚词 或构词构形虚语素,其主要兴趣在语言的历时演变方面。 唐贤清( 2 0 0 4 ) 认为,副词形成的条件有二:1 语法结构的变化 是副词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汉语实词的虚化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 置的改变而诱发的。一个词( 短语) ,如果经常处于句法结构中的谓 语的前面( 多数情况下是充当状语) ,那么,它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 一个副词,一般说来,状语和补语的位置较容易虚化,这是因为表示 范围、程度、时间、工具、方式、原因、对象、结果等语法范畴的词 硕士学位论 汇一般都出现在这两个位置上。2 语义的引申虚化是副词形成的基本 条件。一个由实词虚化来的副词,总是能找到它与其所自来的实词在 意义上的联系。语义演变的特点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当然,在虚化过程中,部分实词的基本功能和基本语义可以保持不变, 只是由某些义项通过语义的发展与引申,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意义较虚 的新义项。句法结构与语义演变是相辅相成的,在语义由实到虚的演 变过程中,句法结构不断地调整、变化,以适应语义的演变,并最终 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完成词性的转变。 张谊生( 2 0 0 0 a ) 通过考察,发现了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的 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方面: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 式和认知心理。具体如下:1 ) 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实词虚化 的基础,由于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一些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 变为表辅助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灵,从而导致副词的产生。 2 ) 语义变化。意义和形式是同一个问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与结构 形式相似,实词意义在使用过程中的转化和相互影响,也会导致“实 词虚化”。3 ) 表达方式。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语用因素的 相互作用而诱发的虚化现象。它也会导致“实词虚化 。4 ) 认知心理。 是指语言使用、语言理解和语言分析过程中人类的认知行为和心理活 动及其对副词化的影响。人的心理认识过程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 知域的转变,也会引起“实词虚化”。在上述四种虚化机制中,结构 形式是主要的虚化机制。 综上所述,汉语时间副词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了一个显 4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著的特征,那就是语法化,其典型表现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语或语 法成分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词语或语法成分,或者一个 不太虚的词语或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词语或语法成分。也就是说,从 形式上看,表现为语法结构发生变化;从意义上看,表现为词条意义 的虚化。 三、汉语副词复音化 汉语副词复音化是汉语副词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规 律,是双音节及多音节副词产生的重要原因。唐贤清( 2 0 0 4 ) 认为汉 语副词演变的规律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单音副词为主; 唐宋时期,双音副词大量产生,同义副词急剧增多;元明清时期,同 义副词趋于规范,双音副词占据上风。从上可以看出,汉语的词条大 概在近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复音化。复音化成为汉语副词词条由单音节 词向双音节及多音节词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词条是由词组演变而来? 一般而言,主要从 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单一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一 种结构形式在语言中是经常地而不是偶然地个别地使用;双音结构中 的两个语素或其中一个语素在自然交际中单独使用的频率较低,或者 虽然单独使用但与在复合结构中的意义有所不同。意义的单一性是指 两个词根语素结合后,整个词的意义偏指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外 一层意思是指两个词根语素结合后,原有的两个语素意义界限消失, 合成一个单一的意义。 四、时间副词的界定与分类 硕七学位论 ( 一) 时间副词的界定 要研究时间副词,首先就要对时间副词作出界定。汉语语法学界 第一个提出“时间副词”这一术语的是黎锦熙先生,他也是第一个对 “时间副词”做了界定的先行者。他( 1 9 2 4 ) 认为:时间副词:表示有 定时间的词,如日子、月份、季节等,大都是实体词,然而在叙述句 中,他们总是在“副位”;还有一类专从“时间流”中区别某种动作 的一个时限,或表动时的持续,或表动时的反复;多从实体转做副词, 这就叫“时间副词”。王力( 1 9 4 3 ) 提出,用来表示时间的副词就是 时间副词。唐贤清( 2 0 0 3 ) 则认为,时间副词就是语义上表示时间观 念,且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及与时间有关情况的副词。在给出时间副 词明确定义之前,我们认为厘清与时间副词发生纠葛的几类词的关 系,对时间副词的界定是大有裨益的。 1 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区别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是表示时间的词,使用的频率都很高,从 意义表达的角度看,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都以表示时间为主,同时都 可以表示具体时间。其次,从句法功能来说,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 能在旬中充当状语,因此很容易混淆。那么怎样区分哪些是时间副词, 哪些是时间名词呢? 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辨认: ( 1 ) 时间名词虽经常作状语,但同时也可以做定中结构中的修 饰成分,也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其他句子成分,而时间副词则 在句子中紧紧扣住动词、形容词以及属于谓语的名词,起积极的限制 或修饰作用,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其他句子成分。所以凡是能作状语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又能作其他句子成分的,就是时间名词,凡是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其 他句子成分的,就是时间副词。 ( 2 ) 时间名词的前边一般都能加介词,构成介词短语,而时间 副词的前边不能加介词。所以凡是前边能加介词的,就是时间名词, 凡是前边不能加介词的,就是时间副词。如“现在l t :i 习u 才好多了”, 而“现在l i :;i 习u i n 好多了”就不行。 ( 3 ) 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移动而基本意义不变者为时间名词, 而非时间副词。 ( 4 ) 时间名词可以独立回答问题,时间副词则不能。 2 时间副词和表示时间意义的形容词的区另| j 时间副词和形容词( 特指表时间的形容词) 都能做状中结构中的 修饰成分,如: 忽然冲过来突然冲过来 对这两者如何进行区分呢? ( 1 ) 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中结构中的修饰成分,而不能加“的” 构成体词性词语,时间副词则不能。 一件很突然的事情叫一件很忽然的事情 ( 2 ) 形容词可以做谓语成分,有些形容词还能直接做补语,而 时间副词不能做谓语,也不能直接做补语。 这事纯属偶然木这事纯属偶尔 例中的“偶然 是形容词,不是时间副词。 3 时间副词和连词的区别 硕士学位论 时间副词是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及与时间有关系的副词,而连 词的基本功能是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部分源于动词。 因此,某些表动作行为紧密相承的具有连词性质的时间副词就比较难 以分辨。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谈到副词和连词的区分时说: “要分别( a ) 副词性连词,即同时是副词又是连词。( b ) 副词兼属连词, 即有时是副词,有时是连词。赵先生所说的( a ) ,事实上我们是可以 看为副词的,因为这在本文当中相当于说是有连词性质的副词,如“你 来我就走”,一方面“就 表示前后两动作的紧密相承,是副词;而 另一方面又起着连接前后两部分的作用,相当于“( 如果) 就”。那么对( b ) 则要注意具体的区分了,我们认为:凡是仅在句 中起连接前后两句逻辑关系作用的,不与动作行为的时间发生关系的 属于连词,而与动词行为的时间发生关系的则属于时间副词。如: 我不行,就他能耐 以上例中的“就 只起了连句作用,这与“你来我就走”中的“就” 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4 时间副词与情状方式副词的区别 情状方式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情状等方面的副词, 其中表情状的副词与时间副词之间有“剪不断”的联系,因为这些副 词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时间有关,比如“忽然 、“忽地”、“蓦然”、“蓦 地”等,那么这一类副词到底是时间副词还是情状方式副词呢? 我们 认为:在情状副词中,凡是在表情状的同时兼表时间,而且还表动作 r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的属于时间副词,这样,“忽”、“忽然”、“蓦然”、“忽地、“蓦地”、 “猛 、“猛然 这类都属于时间副词,这几个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就是在表示人对动作行为或情况的快速反应,即言时间短,是表 时间点的时间副词。 通过辨析并结合以前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时间副词的界定多 从句法位置和语义的角度。因此,我们可以将时间副词界定为:位于 状语的位置,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时间、频率、缓急等,语义离不开 时间观念的副词。 ( 二) 时间副词的分类 搞清楚了时间副词与其它词类的区别,为了更好的把握时间副词 演进的脉络,下面我们将对时间副词进行分类。对时间副词的分类, 各方家有不同的见解,我们比较赞同张谊生的观点。张谊生( 2 0 0 0 b ) 根据时间副词内部不同的特点对时间副词做了如下的层级分类:首 先,根据对事件的表述是按照在一维时间轴中的长短、先后和过程状 态,还是按照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替变化和次数频率,抑或是按照 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呈现方式,可以把时间副词分为三类:表示时 间的时间副词、表示频率的时间副词和表示位序的时间副词。 其次,根据所表事件涉及的是过去、将来、现在、恒常等指示性 的具体时间,还是在一定时间内的进程或性状的变化,可以把时间副 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态副词。再根据所表事件在一定时轴上所占据 的时间长度,可以把时制副词再分为:表时段的时制副词和表时点的 时制副词;根据所表事件同客观情状或主观认识的联系方式,可以把 硕士学位论 时态副词再分为:有定的时态副词和无定的时态副词。 再次,可以根据事件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次数的多少,把表示频率 的副词依次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种,表示位序的副词可以根据 两个或多个事件在时轴上排列时,是重在前后的顺序性,还是重在前 后的相似性,分为表示次序的副词和表重复的副词两种。 下面,我们将以上对时间副词的层级分类列成图示: 时间副词 表时副词 时制副词时态副词 i 时点时段有定无定高频 表序副词 次序重复 不过张谊生只给出了分类的原则和框架,并没有对时间副词作出 彻底的分类,我们沿用上述分类原则和框架,并根据以上我们谈到的 几点标准,将我们所收录的时间副词的词条( 共2 1 9 个) 进行分类: 1 表时间的时点和时段以及有定和无定时间副词: 时点和时段,包括: 时点:指副词所限定的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据的位置的起点和终点 距离非常接近或紧密相连,中间只有极短的距离或几乎没有距离。主 要包括:暴抽冷子卒卒而卒然卒卒猝猝尔当即登时陡然 顿顿然顿时翻然方刚刚刚忽忽地忽然忽而忽忽忽焉霍 地霍然即即刻即时遽遽然冷不丁冷不防立立地立即立 刻立马立时猛猛不丁猛不防猛孤丁猛可猛然蓦地蓦然适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才倏地倏忽倏然突突然突若歙然旋旋即迅即乍乍猛的 骤骤然( 计6 2 个词条) 时段:指副词所限定的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据位置的起点和终点有 一段较长或较短的距离。主要包括:常川常年长长年长夜彻夜 成年成日成宿成夜从从此从来从小从中俄俄且俄顷俄 而历来且暂暂且始始终素来素昔向向来一旦一度一 向一直永永世永续永远终究终久终年终岁终天自古自 来( 计4 4 个词条) 有定和无定,包括: 有定:指在表示时态的同时,时间是确定的。主要包括:本本 来曾曾经尝迟早恒竞就眼见眼看原本原来早早日早已 早晚早早儿( 计1 8 个词条) 无定:指有些时态副词在表示时态的同时,时制是不确定的,一 般说来,无定时态副词在句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提示语的情况下,兼表 ( 或者默认) 现在时( 包括恒常时) 。但如果句中还有表示过去或将来的 时间提示语,也可以分别表示过去或将来的已然态、未然态和持续态。 主要包括:便不日才迟迟垂垂将方始甫及早既即将将将 次将近将要浸偶偶或恰恰恰时不时说话随时现行行将 依旧依然业经业已已而已已经已然预先终终于正正在 ( 计3 9 个词条) 2 表频率的时间副词: 表高频: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持续不断或极度频繁的出 硕士学位论 现、发生。主语包括:不断成天老老是日见时时镇总终日 ( 计9 个词条) 表中频: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较频繁的、时断时续的出 现、发生。主语包括:不时常常常居常惯常渐渐次渐渐经每 每每每常频频频屡屡屡日渐日益日趋日夕日臻时时常 往往逐渐逐年逐日( 计2 7 个词条) 表低频:指某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很少或非常偶然的出现, 主要包括:比比比年比岁比来比屡比再比者不曾偶尔偶然 时而_ 时( 计1 2 个词条) 3 表次序和重复的时间副词: 次序:指两个和几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先后次序。主 要包括:初次第随后随即遂( 计5 个词条) 重复:指两个事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的重复出现。主要包括:重 新从头从新( 计3 个词条) 五、汉语史的分期及考查所使用的语料界定 ( 一) 汉语史的分期 就汉语史的分期而言,学界颇有争议,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家: 高本汉中国音韵研究把汉语史分为五个时期,即:太古汉语、上 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老官话;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 了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四阶段;吕叔湘先后提出过两说:“以晚 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 以及“以语法和词汇而论,秦汉以前的是古代汉语,宋元以后的是近 l ,!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代汉语 ;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把汉语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 近代和现代五个时期;杨耐思( 1 9 8 7 ) 、胡明扬( 1 9 9 1 ) 、蒋绍愚( 1 9 9 4 ) 等也有论述。纵采各家所长,我们主张将汉语史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 1 ) 先秦两汉时期为上古汉语时期。 (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古汉语时期。 ( 3 ) 晚唐五代至清末为近代汉语时期。 ( 4 ) 清末以后为现代汉语时期。 ( 二) 考查所用语料界定 文中所用语料,上古至近代的文献借助尹小林研制的“国学宝 典”,同时参考袁林研制的“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第二版) ”进行检索; 现代所用语料利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中心网站语料库进行检索;并参 考传世版本文献。 硕士学位论 第二章本论 第一节表时点和时段以及表有定和无定的时间副词 一、表时点和时段类时间副词 ( 一) 表时点的时间副词 表时点的副词,指副词所限定的事件在时轴上所占据的位置的起 点和终点距离非常接近或紧密相连,中间只有极短的距离或几乎没有 距离。这类时间副词比较典型,既可以表动词的情态,强调的是动作 的迅猛,又可以表动作的时间,强调的是某一时间点的动作,这个时 间点非常短,用来表达语用者概念中对动作变化快速的描述。另外, 这类时间副词的典型性还表现在其中几个语素形成了很强的构词能 力,比如:卒、顿、忽、猛、蓦、突、骤等,与语素“然 一起构成 新的词条,并且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凝结成固定的短语,一直沿用到现 代汉语,究其原因,主要是汉语复音化的趋势使然,实质上也是语法 化的重要表现。下面我们选取几类进行史的研究。这几类时间副词在 形式上表现为包含有相同的语素作为基本的成词语素,并且在后期的 演变过程中都出现了“x + 然 的词条。 卒卒而卒然卒卒猝猝尔 卒 说文衣部:卒,辣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 “卒”有两个读音,c n 与z d ,我们将分别进行讨论。 其中“卒( c n ) 通“猝,“突然”的意思,表动词的情态。 1 4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这种时间副词的用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例: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蟹。( 先秦屈原:楚辞第三卷) “卒( c d ) ”含有的这种“突然 义项一直在使用,直到现代汉 语,如我们在现代汉语检索到这样的例句: 我心里念着他,但是为了下船的仓卒,使我没有多余的工夫找到 他的舱房去告别。( 现代关露:仲夏夜之梦) 但“卒刀在现代汉语中单独使用频率低,常常与其它语素一起使 用,凝结成较固定的词语。 “卒( z n ) ”,作为时间副词使用,见于先秦时期,如例: 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先秦孟子: 孟子十四) 在这里,“卒( z 血) 是“到底、终于”的意思。这种用法一直持 续到现代汉语中,如例: 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现代吴伯箫:我还没有见 过长城) 在这里“卒”修饰动词“得”,作状语,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副词。 在后期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卒卒”、“卒而”、“卒然的出现,即汉 语的复音化,使得“卒 不再单独使用。 卒而 “卒而 ,只有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现代 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副词词典、张斌现代汉语 虚词词典、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都未收录。汉语大词典 硕士学位论 释为“突然”,并举例:淮南子人间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 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而遇饥虎, 杀而食之。”据我们考证,“卒而 作时间副词表“突然 义,最早 用例见于先秦,如例: 围城之重禁,敌人卒而至,严令使民无敢喧嚣、三取、并行、相 视坐泣、流涕若视、举手相探、相指、相呼、相麾、相踵、相投、相 击、相靡( 以身及衣) 、讼驳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伍 人不得,斩;得之,除。( 先秦墨子:墨子城守各篇简注酉号令 第七十) 在这里“卒而”作状语,修饰动词“至 ,表“突然的意思, 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副词。 “卒而”作为时间副词使用,在先秦后的文献中屡见,那么“卒 而在什么时候不再使用呢? 据我们考证,“卒而在民国时期不再 使用,我们检索了那个时期2 3 种文献资料,未发现“卒而”作为时 间副词使用,我们检索了清代2 1 2 种文献,也只发现1 例“卒而”作 为时间副词使用。 卒然 “卒然”,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只收入“卒,注明同“猝”。 汉语大词典收“卒然”,有两个义项:最终、突然。据我们考证, “卒然”一开始就是一个时间副词,以上提到的两个义项都出现于先 秦时期,如例: 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应之,无所僚作。( 先秦荀况:荀子儒效) “卒然”,在这里是“突然 的意思。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先秦屈原:楚辞天问) 朱熹集注:“卒,终也。在这里,“卒然”,在这里是“最后、最 终 的意思。 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卒然”逐渐被“猝然 代替,见下表: 表2 1 _ 朝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兀明清民国现代 卒然4 93 961 81 73 3 2 1 92 0 2 o 猝然 0oo 0 l 5 01 22 7l2 7 从上表可以看出,先秦到宋代,“卒然”的使用远远超过“猝然”, 明清民国时期平分秋色,到现代汉语,“卒然 不再使用,被“猝然 完全替代。这充分说明了“白话文运动”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猝 “猝”,说文:犬从舯暴出逐人也。从犬卒聱。赢没切口现 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未收录现代汉语词典: 副, 猝然:不及防。汉语大词典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张生猝病,( 红娘) 与莺往视疾。汉语大字典也举此例,认 为“猝”作为时间副词使用是在金代。经过检索,我们认为“猝”作 为时间副词使用应该是在先秦时期,如例: 三军猝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於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 硕士学位论 ( 周吕望:六韬第六篇犬韬) 在这里,“猝”表“突然,忽然 的意思,作状语修饰动词“惊”, 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副词。 “猝”这种时间副词的用法一直到现代汉语中,如例: 亡命者猝如有一只大手揪住后背,猛地一顿,四肢挺直,身子弯 弓一般向前绷成半圆。( 当代廉声:月色狰狞) 猝尔 “猝尔”,现代汉语词典: 副,突然。其它词典都未收录, 佛典中也没有用例。据我们考证,“猝尔使用频率非常低,从先秦 到现代,我们只检索到三个用例,如例: 以今年七月,猝尔不怿,七日而甚。(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但骨查腊虽致书相诱,然军马未曾出境,某等猝尔征剿,反速其 变,朝廷见罪,怎生分解? (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二十七回) 真个个惊飚骇弩,猝尔难防;碎玉沉珠,全然弗顾。( 清俞达: 青楼梦第五十九回) 因此,我们认为“猝尔”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个偶然的现象,这 个词条在与其它词条的竞争中没有成为主流,逐渐不再使用。 顿顿时顿然登时 顿 “顿”,说文页部:下首也。从页,屯声。可见,“顿 在刚 开始并不是一个时间副词,而是一个动词,表示“以首叩地”的意思。 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副词词典没有收录这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个语素,而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这个词条的义项有4 1 项之多。我 们重点讨论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义项。现代汉语词典有七 个义项,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考查。 ( 1 ) 动,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汉语大词典:停顿,停止。文选傅毅 舞赋) :“击不致 笑,蹈不顿趾。”据我们考察,此结论确。 ( 2 ) 动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 一o 汉语大词典:指句子中按语气应稍稍停顿的地方。举出的例 子是清代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论句读:“凡旬读中,字面少长,而 辞气应少住者,日顿。顿者,所以便朗诵,于句读之义无涉也。” 但据我们考查,“顿 的这个义项最晚在唐代就有用例,如: 举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顿笔按气,不敢多云。( 唐房玄 龄等:晋书卷九一) 汉语大词典“顿这个义项的出现年代似可以提前。 ( 3 ) ( 头) 叩地;( 脚) 跺地:首i 足。 这里我们分别进行考查。 汉语大词典:以足或物叩地。韩非子初见秦:“闻战,顿 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可见,“顿 的本义一直延续到先秦时期,到现代汉语中“捶胸 顿足用得还很频繁。 汉语大词典:以足跺地。举出例子是南朝宋鲍照的舞鹤赋: 硕士学位论 “引员亢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娉。”但据我们考查,“顿 的这个义项 最晚在汉代就有用例,如: 故日:“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 汉刘向:新序善谋第 九) 汉语大词典“顿这个义项的出现年代似可以提前。 ( 4 ) 处理;安置:整i 安。 、 汉语大词典:整顿;顿而使齐。后汉书马融传:“然后举 天网,顿八纥,擎敛九薮之动物,缳橐四野之飞征。 据我们考查,汉语大词典确。 ( 5 ) 副,立刻;忽然:然i 悟。 汉语大词典:顿时,立刻。晋陆机文赋:“揽营魂以探赜, 顿精爽于自求。”从例句来看,最早出现于晋代,但据我们考查,“顿” 作时间副词最晚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如例: 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亦不觉其亏。( 先秦列 御寇:列子天瑞) 在这里,“顿”表示动作行为的匆忙或急速。可译为“突然”、“一 下子”等,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副词。 “顿”作为时间副词的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如例: 瑞典文学院外观拙朴,初进其门那廊梯也难称堂皇,但一推门进 入内室,则双眼顿感爽耀。( 当代刘心武:我是刘心武) ( 6 ) 量,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 饭i 被他说了一。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汉语大词典:量词。次数。一次称一顿( 用于饭食)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固卿祠,欲乞一顿食耳。”从例句来看, 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但据我们考查,“顿作为量词最晚在汉代 就已出现,如例: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汉张机:伤寒 论) 汉语大词典“顿 这个义项的出现年代似可以提前。 ( 7 ) ( d 讧n ) 名姓。 汉语大词典:姓。汉代有顿子献。见三国志魏志华佗 传。 从例句来看,最早出现于汉代,但据我们考查,“顿 作为姓氏 最晚在先秦就已出现,如例: 秦王欲见顿弱,顿弱日:“臣之义不参拜,王能使臣无拜,即可 矣。不,即不见也。一( 战国策卷六) 汉语大词典“顿”这个用法的出现年代似可以提前。 从“顿”的演化轨迹看,本义是“以首扣地”的意思,是一个实 义动词;到先秦时期,在保持原来的义项的同时,有了名词的用法( 作 姓氏) ;汉代有了量词的用法;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义项,表“停顿” 的意思,意思比本义虚了一些;晋代有了时间副词的用例,进一步虚 化;唐宋时期,意义进一步虚空;从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七个 义项看来,“顿 的发展演变较为复杂,这可能是由于上古时期单音 节词语使用较多,单个语素承担的语言任务较重的原因。 硕士学位论 “顿”的语法化轨迹可以勾勒为:动词一名词一副词。即实词在 由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改变了词性,然后再引申虚化为副词。 顿时 “顿时”,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据我们考证,“顿时一开始 出现就作为时间副词使用,最晚在后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如例: 二十年间,学校顿时隳废矣。( 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卷一百 八十九上) 在这里,“顿时”是“立刻 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顿时”使用较频繁,如例: 我尽顾书写,当我抬起头来,那火已经好像点在岭巅的一排明灯, 使黑暗的天地顿时辉耀起来了。( 现代:靳以散文小说集) 我们认为,汉语大词典应收录此词条。 顿然 “顿然 ,现代汉语词典释:副,忽然;突然。汉语大词典 失收。2 1 部佛学词典中也未检索到这个词条。据我们考证,“顿然” 一开始就是一个时间副词,最早出现于梁代,如例: 陛下犹降以玺书之荣,被以丹碧之采,顿然变容,一虑九逝。( 梁 代萧纲:全梁文) 在现代汉语中,“顿然依然作为时间副词使用,而且使用较频 繁,如例: 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这时我真是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 现 代梁遇春:途中)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我们认为,汉语大词典应收录此词条。 登时 “登时”,汉语大词典未收录。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词典、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登时 与“顿时”意思一样。 据我们考证,最晚在汉代,“登时”就已经作为时间副词使用, 如例: 帝登时颠蹶,掩耳震动,不能自止。(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三 岛记) 在这里“登时”作状语修饰动词“颠蹶”,表“立刻 的意思。 一直到现代汉语,“登时 都作为时间副词使用,如例: 瑞丰的小干脸上登时发了光。(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 忽忽地忽然忽而忽忽忽焉 忽 “忽 ,说文:忘也。从心勿声。现代汉语词典:副,忽而。 我们检索现代汉语词典,“忽而 的解释:副,忽然( 大多同时用 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 。我们认为这种互训的方 法不十分适合初学习语言的人理解,特别是对于外籍人士学习汉语, 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将“忽解释为:忽然;突然。 那么,“忽 的历时演变是怎样的呢? 许卫东认为,“忽”在先秦 时期主要作形容词使用,没有出现副词的用法。但据我们考证,“忽”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作为时间副词使用,如例: 硕士学位论 於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 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 先秦列御寇:列子第五汤 问卷) “忽”作为时间副词使用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中,如例: 。 沉思之中,忽见黑魃魃的大山在风雨中排空而至,沉重地压将下 来。( 当代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 从“忽”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勾勒出其虚化的轨迹:即由动词 一形容词- - - n 词。即实词在由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改变了词性,然后 再引申虚化为副词。 “忽地 、“忽然”、“忽而”、“忽忽 、“忽焉”基本是由“忽”加 后缀而成。 忽地 “忽地”,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副,忽然;突然。汉语大词 典:亦作“忽的”。释为:忽然;突然。并举例唐代王建的华清 宫前柳诗:“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为最早用例。我 们检索的语料证明了汉语大词典认为“忽地”作为时间副词产生 于中唐时期的正确性。我们检索到产生于中唐时期的敦煌变文中 有一用例,如: 如斯富贵,可笑殊严。忽地一朝,别闻恶事。 在现代汉语中,“忽地 继续作为时间副词使用,如例: 一个半天,天晴了- - 亥e j ,看见一半青天,再看见有些菊花,忽地 想着葬一个伟人,因为葬他之日,天晴而又菊花香,我不能把他忘去。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历时研究 ( 当代陶晶孙:陶晶孙短篇集老作家和死) 忽然 “忽然”,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最早用例见于史记,即汉代。 据杨荣祥( 2 0 0 2 ) ,词尾“然”构成的副词出现得比较早,史记 中己有“忽然 用在状语位置的用例:( 长桑君)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 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但据我们考证,“忽然”作为时间副词使用,最迟在先秦时期就 已经开始,如例: 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 此谓王德之人。( 先秦庄周: 庄子天地) 在这里,“然”和前面的词根语素“忽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 成一个合成副词,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主要作用是使前面的一单 音节词根语素复音节化,因此我们认为“忽然已经作为一个独立 的副词,修饰“出 ,充当句子的状语。 “忽然”在现代汉语中仍作为时间副词使用,如例: 大约是半个时辰之后,忽然夏守忠启门而入,皇帝暴怒地喝问: “大胆! 我何曾唤你? ! ”( 当代刘心武:贾元春之死) 从现代汉语出现的频率看来,“忽然”的使用占主要,见下表: 表2 2 隋唐 一 先秦秦汉 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兀 明 清民国现代 五代 忽地 0oo o1 21 41 99 36 004 5 忽然1 44 94 57 82 5 82 53 l5 7 91 8 4 61 11 9 0 8 忽而1 9l l82 52 63 01 2 1 3 5 4o1 1 3 忽忽 oo0 0o o 009 4o5 2 硕士学位论 i 望受l ! ! i ! ! l ! ! i! !i堑i ! ! l!i ! l ! ! i !i!i 从上表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忽而”使用较多,占4 0 4 ,“忽 然”与“忽焉使用频率相同;秦汉时期,“忽然”( 6 6 2 )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