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专业论文)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pdf_第1页
(美学专业论文)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pdf_第2页
(美学专业论文)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pdf_第3页
(美学专业论文)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pdf_第4页
(美学专业论文)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 中文系2 0 0 2 级美学硕士研究生:刘颖导师:手朝元教授马驰研究员 内容摘要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化唯物主义”的 重要理论不但在文化研究中具有奠基作用,而且可以丰富文化领域中各具体人文学 科的理论内容并拓宽其理论视野。“文化”范畴是威廉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关系做出新阐释的理论出发点。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介绍“文化唯物主义” 理论时,停留在把这出发点同时作为落脚点的层面上,削弱了这一理论的真l f 核 心“文化霸权”的重要地位。这使得在我们对“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译 介中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跳跃性,诸如文艺为什么是一种重要的具体实践? 文艺如何 表现最终的社会性和交流性? 文艺又如何作为实践参与了对社会关系的改变? 这氆 最能表现威廉斯美学“建构性”和“过程性”特点的问题都被忽略掉了。造成这一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运用方面的了解,这直接导 致了对理论重点描述的淡化。 “文化地域观”是威廉斯循“文化唯物主义”思路,针对各历史时代内不同时 期文艺形式的变迁提出的一个具体考察角度。全球化的时代语境把文艺中的地域问 题推到一个现象而非背景的重要位置。文艺中的都市、民族、宗教、性别等诸现象 都与地域范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对“文化地域观”美学意义的追索方面能 使我们进一步整理、深化对“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解,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有助于我们把文化研究成果真正运用到美学领域中去,重新审 视所拥有的学术资源,丰富自身学科看问题的角度。 由东西方文化的源头处开始,对于地域与艺术关系的研究论述表现出具有自然 地理色彩和国家社会政治色彩的理论连续性,但同时更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差异性。 威廉斯的地域观上承马克思的地域观而来,但与马克思地域观的差异在于:“文化地 域观”是“文化唯物主义”的一种具体应用,是对后者的三大理论内容有关“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新阐释( 即文化范畴如何提出) 、文化在社会与艺术间的中介作用、 文化中的霸权实质的一个验证,即通过地域中介出整体文化在文艺形式变迁中 的基础性作用。威廉斯指出对文艺现象或文艺形式做“文化”分析可以避免文艺被 从社会中孤立出来的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专业研究方法,从而避免由于公式化套用诸 如“无意识”、“不在场”等学术概念导致的对文艺现象的带有神秘性的解释:揭示 出艺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运动性和过程性,从而指出艺术具有实体性:最后进一步 明确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文化霸权”的具体运动对新艺术形式形成过程的主导作用。 从具体方法论上考察,“构形”和“感觉结构”是“文化地域观”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构形”研究使艺术与社会通过文化中介( 地域是文化中介下的二层中介) 紧密联 系起来;“感觉结构”则从社会发展变化对文艺形式变迁的影响直指文化霸权的运动 模式。f 是借助这两个概念,“文化地域观”把美学视域扩大到了“文化”范围,闸 明了“文化霸权”如何通过具体运动影响文艺。而在威廉斯对“文化地域观”的具 体运用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他如何从大都市角度重新界定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又_ j 以了解他对现代社会中由于地域形式变化与新媒介的出现所造成的新文化现象及艺 术现象做出自己有见地的分析。 在对威廉斯的“文化地域观”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会不断与一些大师级的思 想家、批评家相遇:如马克思、本雅明、阿尔都塞、鲍德里亚、赛义德、詹姆逊等。 在与他们相遇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对这些理论中不同的地域观加以比较,更重要的 是,又可以把它们对不同时期美学的影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掌握,在比较中受益! 关键词:雷蒙德威廉斯; 文化地域观;文化唯物主义;美学 r a y m o n dw i l l i a m s :e x p l o r i n gt h ea e s t h e t i c s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 l i uy i n g ,ap o s t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w i l lg r a d u a t ei n2 0 0 5w i t hm a s t e rd e g r e eo fp h i l o s o p h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w a n gc h a o - y u a na n dp r o f e s s o rm ac h i a b s t r a c t r a y m o n dw i l l i a m si so n eo f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a n df o u n d e r so fb r i t i s hc 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 h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t h e o r yo nc u l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n o to n l ye s t a b l i s h e sa f o u n d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 b u ta l s ov i e w sa 1 1o fb r a n c h e si nc u l t u r a lf i e l d sa ta d i f f e r e n ta n g l e c u l t u r e s ,a sac a t e g o r y , a r e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i s m w h i l ew es t a y e dh e r es ol o n gt h a t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c u l t u r a lh e g e m o n y t h a ts h o u l dh a v eb e e nc o n s i d e r e da st h ee s s e n t i a lc o r eh a sb e e nw e a k e n e di no a r s t u d i e s s ot h es k i p p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i no u r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c a nb ef o u n d e v e r y w h e r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a n d p r o c e s s i v em e a n i n g o f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i s mc a l l tb es h o w n i ti sf o rl a c k i n g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e m a t e r i a l i s mt h a t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i nt h e o r e t i c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i sr e s u l t e dd i r e c t l y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i sb a s e do nc u l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m a k i n ga c o n c r e t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a r t st h a tc h a n g e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o f t h es a l t l et i m e s t o d a y ,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m a k et h el o c a t i o ni na r t sc o n t a c tw i t hm e t r o p o l i t a n ,n a t i o n ,g e n d e ra n d r e l i g i o n ,w h i c ha r ea l l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i nm o d e mt i m e e x p l o r i n gt h ea e s t h e t i c s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c a l l d e e p e no u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b o u tc u l t u r a l m a t e r i a l i s md i r e c t l y , w h i c hm u s te n h a n c eo u rt h e o r e t i c a ll e v e lo fm a r x i s ta e s t h e t i c s , a n dc o n t r i b u t et ou t i l i z et h er e s u l t i n go fc u l t u r a ls t u d i e si n s t u d y i n go u r o w n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o u r c e sf r o man e wv i e w t h ed i s c u s s i o nb e t w e e nt h ea r t sa n dl o c a t i o nh a sc o n t i n u o u sa r i s e nf r o mp a s tt o n o w t h ep e c u l i a r i t yo f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i sa sac o n c r e t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 m a t e r i a l i s m p r e c i s e l ys p e a k i n g ;i t t e s t s t h r e e e s s e n t i a lp r i n c i p l e s o fc u l t u r a l m a t e r i a l i s m t h e s e p r i n c i p l e s i n c l u d et h en e we x p l a n a t i o na b o u t “b a s ea n d s u p e r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c a t e g o r yo fc u l t u r e sh o wt op o s e ) ,t h em e d i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e s b e t w e e ns o c i e t ya n da r t ,a n dt h eh e g e m o n yo fs u b s t a n c ei nc u l t u r e s w i l l i a m sp o i n t e d t h a tt h ec u l t u r a la n a l y s i si nt h ea r t sc o u l da v o i dt h es p e c i a la n a l y s i sm a n n e rw i t h i d e o l o g y , i nw h i c ht h ea r t sw e r ei s o l a t e df r o ms o c i e t y , a n dc o u l da v o i dt h em y s t e r i o u s e x p l a n a t i o n sa b o u tt h ea r t st h a tr e s u l t e df r o ma p p l i c a t i o no fs o m ec o n c e p t s ,i n c l u d i n g u n c o n s c i o u s ”,a b s e n c e ”,e t c t h em e a n i n g f u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e u l t u r a l l o c a t i o nl i e si nh i s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s u b s t a n c eo fa r t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w i l l i a m s 3 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m o v e m e n tm o d eo fc u l t u r a lh e g e m o n yt h a td o m i n a t e st h es h a p eo f n e wa r tf o r m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s t r u c t u r eo ff e e l i n g ”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c o n c e p t s i nt h ec o u r s eo ft h et e s t t h ef o r m e rf o c u s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i ns p e c i a lt i m e sf r o m c u l t u r a ls t a n da n dt h el a t t e rd i r e c tt h em o v e m e n tp a t t e r no fh e g e m o n yt h r o u 曲t h e f o r m a lc h a n g eo fa r t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 ,w ec a l ld r a w l e s s o n sf r o mh i sd e f i n i t i o no fm o d e r n i s ta r t sf r o mm e t r o p o l i t a nv i e wa n df i n dh 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e x p l a n a t i o n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t h ea r t sc a u s e db ym o d e ml o c a t i o na n dn e w m e d i u m si nc u l t u r e s d u r i n gs t u d y i n gt h e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 ,w ew i l lh a v eac h a n c et of a c eas e r i e s m a s t e r s ,s u c ha sm a r x ,b e n j a m i n ,a l t h u s s e r , j a m e s o n ,s a i da n ds oo n ,s ow ec a nk n o w d i f f e r e n tt h e o r i e sw e l la n dt h e nb e n e f i ti nm a n yw a y s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r t h e o r i e s k e yw o r d s :r a y m o n dw i l l i a m s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u l t u r a ll o c a t i o n ; c u l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 ;a e s t h e t i c s d 弓l 言 雷蒙德威廉斯( r a y m o n dw i l lj a m s ,1 9 2 1 - 1 9 8 8 ) 是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为 己任的西方马克恩主义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 一。在西方,他的学术价值已经获得了肯定,“威廉斯在思想界的地位从许多方面看 邰是无与伦比的。他的确是战后英国最有才华、读者面最广、最有影响的社会主义 作家。你很难找到这样的人,他既能在单独篇理论作品中说明许多不同的文 化领域,又能详尽的对着许多不同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o 但同时也由于他理沦触 角多的特点,加上把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研究立场使得其身份、 著作难以被归类,给译介带来较大困难。他“自始至终是一个交界村的马克思 主义者”,并且“一直审慎的保持着这种部分疏远的有利地位”,。所以虽然我国学术 界对其“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已充分肯定,但译著并不多,一些相关领域的 研究,如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甚至文化研究本身的著作有些是粗略概 述他的理论,有些仅仅提及名字和基本概念,还欠缺深入性和具体性,这也意味着 我们对他理论资源的吸收利用才刚刚开始。 威廉斯终生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核心为:对文化对象和社会关系的研究、论述。 一方面他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这条轴线的 存在,但另一方面对它如何在理论中诠释和在现实中运动则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 的学术著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9 5 6 年写就的成名之作文化与社会是其理论形 成的开端。在此书中,他的跨学科文化分析的学术视野和方法已经显露。从阶级构 成、阶级差异和矛盾的层面他提出移民和移民感觉结构的问题,这已隐含着后来他 文化地域观的雏形。1 9 7 7 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m a r x i s m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意味着威廉斯学术生涯中期的到来。这是一本使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核心理论 系统化的重要著作。“文化地域观”中重要的理论基石“构形”和“感觉结构” 概念都是在此提出的。8 0 年代以后的创作则进入威廉斯的晚期理论实践时期。他运 用自己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开始对文化问题的具体方面做出考察,在方法论上 社会学色彩变浓。走向2 0 0 0 年( t o w a r d s2 0 0 0 ) 、文化社会学( t h es o c i o l o g y o f c u l t u r e ) 等是这时的代表作。在这一时期的大都市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先 锋派的政治等论文中,威廉斯直接以一种“文化地域观”对文艺中的现象做出分 析和评价。 。罗伯特a 戈尔曼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辞典 献出版社,1 9 8 9 ,第4 2 8 贞 。罗伯特- a 戈尔曼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辞典 献出版社,1 9 8 9 ,第4 2 8 页 中央编译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详,北京,礼会科学史 中央编译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 所以“文化地域观”的萌芽和成熟既是他“文化唯物主义”的一次体现和运用, 又可看作文化研究和美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个案研究。它可以作为一个横切面展 示其理论的发展变更,并为当代美学理论的丰富、把美学视域拓展到“文化”范阐 起着不可忽视的范式作用。对他“文化地域观”的考察既可以从文化角度丰富美学 理论,又可以从对具体的文艺活动的分析中加深对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解,从而“出 乎其外”又“入乎其内”的深入各自所属学科。 一、追溯与提出:文化地域观的确立 对文艺活动中地域因素的关注在东西方文化的早期就已出现,这时多集中存刈 特定地域艺术形式的政治、伦理功能的品评方面:文艺理论中真正出现地域观是在 1 9 世纪早期,人们开始从地域与文艺活动所处社会的相互作用角度分析,此时的地 域观或者局限在自然地理思路上,或者对地域中社会诸因素的考察没有清晰的线索: 马克思美学中对地域的论述贝0 突破了前人的局限,表现出“历史美学”的鲜明特点, 以地域体现的社会历史本质解释了文艺现象及发展:威廉斯的“文化地域观”沿乌 克思的地域观而来,但使它具有特性的是其理论的“文化”前提及框架,它依附于 威廉斯自己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一) 关于地域与艺术: 孔子、柏拉图斯达尔夫人、丹纳马克思 把地域与文艺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可以追溯到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之处。在中目的 论语中有:“颜渊问为邦:子曰:微郑声,远佞入。郑声淫,佞人始。”。和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的记载。而古希腊的 柏拉图也在他的理想国中以地域为界分析了当时流行的四种调式:吕底亚式、 伊俄尼距式、多里斯式和佛律癸亚式。因为前两者过于文弱,表现了悲哀的乐调, 会使国民丧失战斗力,所以在理想国中要严加禁止,后两者则由于表现出勇敢、坚 毅则适于保留。o 这时,无论是孔子的“郑声”,还是柏拉图的“吕底亚式”、“伊俄 尼亚式”,当音乐以所在地域为名并以此来概括它风格的时候就表现出一种对审美功 能的重视,美的社会性被强调出来。虽然从“郑声淫”,“悲哀的乐调”( 指吕底亚式、 伊俄尼亚式) 表面看是掺杂了伦理判断的审美品评,但意昧更强的是以地域命名的 音乐形式被置于某种政治目的中,成为一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这种“功利主义的 艺术观不论与保守的情绪或革命的情绪都能很好的适应。倾向于这种观点的只需有 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对某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理想具有浓厚和强烈的兴趣。”。孔子 以地域划分风、雅,评“郑声淫”,把“郑声”和“雅乐”对立起来等等,与 柏拉图推崇两个地区的音乐调式一样,都是一种重视审美的社会政治功能,从审美 教育的角度考虑为各自理想的政治制度或形式“周札”、“理想国”服务的 艺术观。所以虽然此时在文艺理论当中荠没有形成“地域观”,地域还是早期意义上 的自然地理、政治地理概念,体现出艺术尚未独立成为研究领域,与政治、伦理观 念杂合在一起的状况,但一种理论趋势却已显现:当从地域角度切入艺术问题时, 。论语卫灵公 。论语阳货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杜1 9 6 3 第5 7 页。 m 普列汉诺犬:没有地址的信- 艺术与社会生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第2 2 2 虹。 “社会”会成为必然处在理论视野之内的考察对象。 随着人类研究领域的不断专门化、专业化,地域在文艺理论中被作为一种外部 因素加以研究,也真正出现了地域观。法国斯达尔夫人在1 8 0 0 年写的论文学足 这一研究的现代开端。在她的分析中地域因素被广泛地与种族、宗教、阶级、政治 等社会诸因素联系起来考察,成为种带有文化意义的地域观。在她之后几十年, 另一个法国学者丹纳在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两部著作中就此问题也做出了 广为人知的讨论。 斯达尔夫人与丹纳都是从文艺现象考察文艺规律的角度来研究地域,地域在他 们眼里也都带有浓郁的自然地理色彩。气候、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对文艺的影响不 再仅仅从作品内容的描写上得到分析,更提高到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形成原因上考虑。 斯达尔夫人的地域把欧洲文学划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在把诸如希腊、意大利、 西班牙这样的南方文学和以英国、德国、丹麦等为代表的北方文学作比较后,她认 为:“北方人喜爱的形象和南方人乐于追忆的形象之间存在着差别。气候当然是产生 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o 这样,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差异造成文艺作品不同的艺 术特色和风格,斯达尔夫人比丹纳早提出六十多年。 地域在丹纳理论中从属予种族,而种族与环境和时代一起构成物质文明与精神 文明的决定力量。他把这种决定力量类比为植物与她域的关系则使人印象非常深刻, “地域是某些作物与草木存在的条件,地域的存在与否,决定某些植物的出现与西。 而所谓地域不过是某种温度、湿度,某些主要形势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 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尽管丹纳在环境和时代中也提到宗教、 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等因素,但这些因素却只能同自然地理因素般成为背景僵 死的背景,这使得丹纳“三要素说”资料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很欠缺理论生命力。 斯达尔夫人在论文学中涉及的地域包含的因素则太多,加上浪漫主义的文 风,理论中心不够突出,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忽略了她此书中所述理论的当代意义。 因为她在提出地域中自然地理因素的同时,更论及其他的人类学,社会学因素,如 语言、民族、阶级、性别、宗教等都被作为影响文学特征和发展的因素给予历史意 义上的考虑。从基督教对南北方文艺传统的熔铸、“对妇女的排斥也阻碍希腊人在喜 剧方面有所提高”、。到“宫廷要讨好整个民族,整个民族要讨好宫廷”。的历史对法 兰西审美趣味的影响等等,虽然叙述零散,线索却鲜明,正如她自己在绪论中所吉: “我的本意在于考察宗教、风尚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对宗教、风尚和法律 的影响。” 这样,在她那里,地域所涵盖的范围就具有了文化意味。这才造成虽然 。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徐继曾译, 。丹纳:岂术哲学,傅雷译,北京 ”; i 达办;人:论文学,撩继曾译 ”斯达尔人人:论文学,橡继曾译, 1 斯达尔夹人:论文学,徐继曾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3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6 第1 4 7 页。 第9 页。 1 9 8 6 ,第1 2 2 页。 1 9 8 6 ,第2 1 9 爽 1 9 8 6 ,第1 2 页 她与丹纳一样是“向外看”影响文艺的各种因素,但看的目的却不同,丹纳从艺术 形式发展的内部史看,斯达尔夫人却从整个文学的演进史动态看,她要寻找文学和 社会二者的动态关系,所以她的理论就具有了生命力,地域观也就带有了大“文化” 色彩,从而具有了当代意义。 但斯达尔夫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她把文学与社会方方面面的相互作用都只足 在现象层面论述,理论显得失之泛泛。如“宗教、风尚和法律”等诸因索对文学的 影响都提出并例证了,但诸因素间的关系是什么? 它们对文学的“影响”及文学对 它们的影响本质是什么? 她都没有更进一步的论述。从地域观的角度把文艺问题与社 会阳j 关系立场鲜明并线索清楚地阐释明白的是后来的马克思。在汉斯所著的马克 思主义和美学中把马克思之前的地域观总结为:“对于这种现象,”资产阶级观点 表现出两个鲜明的:或是用人种起源和种族特征去解释,或使用神授的民族精神 或一定文化地域的精神特点去解释。作为个重要的区别标志经常被提到的还有宗 教。但是,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经不起批评的。”。虽然这一评价结论明显过于苛刻, 但他所说的阶级局限确实是存在的,他们没能注意到一定地域中审美主体因素的历 史发展,而马克思则以实践指出了美学发展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美学是一种历史美学。他在论及地域时有两个方面的集中内容。一是 在其早期对四种生产方式的划分,一他举出四种生产方式来说明:经济是否能促进艺 术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数量水平,也取决于它的质量( 即生产方式) 。这四种生产 方式分别为:亚细亚方式、古代方式( 如在希腊) 、封建方式和现代资本主义方式。 它们表现方式不同,因而也各有其艺术的特殊历史形式。古代东方的艺术形式受弧 细亚生产方式的制约,具有单一、集体的性质。而在西方,在古代生产方式的发展 下,“出现了直接有用性微乎其微的人的劳动产品。只有这时,人的审美能力才有了 专门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功用依然具有功利性质的金字塔、方尖碑和麦姆嫩像让 位于以个人无私的外壳掩盖着社会功利性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如希腊艺术) 。”。尽 管现在理论界对这种划分及对艺术特点的表述有颇多质疑但从生产方式发展对艺 术形式影响的角度来比较东西方艺术差异无论如何是一个划时代的新视野:这其中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马克思已经隐含着把艺术作为“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联系起 来研究的思路。所以在后来的剩余价值理论中,他明确提出从物质生产的一定 形式产生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对自然的一定态度,这两者就决定了国家制度和人们 生活的精神方式。“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 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而只有历史具体的研究人们物质活动的一定阶段,才 能够说明一定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定形式的选择性发展。艺术发展就这样被与整 。指地域差异 。汉斯科赫:马克思主义和美学,佟景韩译,桂林,漓江h 敝社,1 9 8 5 ,第1 6 2 页。 里犬希茨: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吴元迈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3 第2 9 4 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6 卷,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2 9 5 页。 个社会历史发展联系起来,与受特定阶段生产方式的制约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他从剖析古典社会金盛时期的经济基础的角度注意到“城市”这 个地域空间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独特形式表现对古希腊文化特点的决定性影响。例 如他阐释了城市公社造成一种不同于亚细亚的公社制度为基础的文化艺术的发展。 在古希腊社会中,“尽管农业和手工业是基本的生产部门,起决定作用的却是城市。 从经济上说,农民是城市居民,耕地表现为城市的领土,由家庭组成的公社按军事 方式组织,住宅集中于城市,这些都是古希腊文艺的雄伟气派的决定因素。”。他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城市一乡村”这种人为造成的地域差别作历史考察之 后指出:城乡间的地域差别不是种自然差别,而是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 据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种新型悲剧的可能性。1 8 5 9 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著名的致拉萨尔的信件中指出了关于“悲剧观念”的问题。他们指出托马斯闵 采尔的命运是用戏剧表现德国革命矛盾和困难的最合适题材。阂采尔作为“平民” ( 如列宁所说的“工农潮流”) 同官方的对立是值得强调的,“革命中的这些贵族代 表在他们的统一和自由的口号后面一直还隐藏着旧目的帝国的强权的梦想 不应当像在你的剧本中那样占去全部注意力,农民和城市革命分子的代表( 特别足 农民的代表) 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背景。”。很明显,在这里马克思和恩 格斯超出了美学的范围把无产阶级革命派应当采取的策略直接融入了艺术评价和选 择中,在注意到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他们的这种角度对悲剧的艺术形式和 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后果。“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 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这种“莎士比亚化”指历史 具体的在舞台上表现现实政治中社会力量和利益的活生生的发展。这就是种新型 的悲剧,它的内容不是英雄时代的迷茫,如在希腊人和莎士比亚作品中那样,而是 新制度产前的阵痛革命的悲剧冲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带有鲜明自身党性旗 帜色彩的艺术观,但它能超越其所处阶段的意义在于:从对城市乡村形成和发 展所作的历史、阶级分析表明,马克思在论及文艺时涉及的地域观显示出其美学观 是紧紧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观和政治经济学出发点的,这在扩大美学视野 的同时提供出一条开拓性的线索。 如里夫希茨所说:“美学或艺术哲学总是停留在同样一些问题的圈子里, 它之所以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不是由于它本身有什么特别的过错,而是由于它的力 史视野的局限性。他们被置于历史之外,仿佛是超历史的东西。对于这种思维 方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把它叫做意识形态,他们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 念的。”马克思所以才以反意识形态的“革命斗争”的纠偏来拓展美学领域。 ”汉斯科赫:马克思主义和美学,佟景韩译,桂林,漓江出版 i = r1 9 8 5 ,第4 1 1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4 0 页。 o 马克思恩梏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3 4 0 页。 “邕夫希茨:马克思论艺术和杜会理想,吴元迈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3 ,第3 4 l 负 那么,马克思靠什么来把美学或艺术哲学引入历史呢? 既然早在斯达尔夫人那单就 已经开始关注“文学”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的独到之处又在哪里呢? 从对其地域观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以生产方式的运动发展勾连起文艺形式特点的 形成演变,在文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中给出一条轴线,把它表述为“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也好,“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好,这条轴线都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的 荚学视野扩展到动态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范围,马克思在批评施蒂纳时随:“这些特 性怎样发展为多方面的或是地方性的,它们超越地方的局限性还是仍然受地方局限 性的拘束,这并不决定于施蒂纳,而是决定于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于他和他所生 活的地区在这种交往中所处的地位。这绝对不是因为人们在反思中想象他们似乎消 灭了或者在想象中决定要消灭自己的地方局限性,而只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经验的 实际中以及由于经验的要求造成了世界交往的这一事实,使个别的人在顺利的条件 下可能超脱地方局限性。”。马克思曾直接用这个思想界定审美主体因素和艺术才能 的发展。而世界性交流能够发生的客观基础,仍然无非是资本主义的实践。在审美 主体因素的发展上,一些新的规律开始发挥作用,这些新的规律不仅仅适应了审美 主体因素的对象的发展,而且同各个民族的实际生活和实际形成密切联系。在资本 主义发展的范围内,在民族问题上可以看到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 和民族涌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 族之间的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 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这两种趋向都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规律。”。正是这 种富有牢固基础的理论空间使后来者能够找到不同的路径去释放它本身具有的生命 力,但它也存在着理论上的跳跃性,如城市公社中居民、领土、组织方式到底如何 具体的决定古希腊文艺的“雄伟气派”? “世界文学”如何具体消灭地域的、民族 的界限? 这些问题都是应该由后继者根据更多的历史资料继续完成的,而很明显, 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在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中介层面阐释上做得不够。 当历史不断前进,文艺传播由机械复制时代进入到电子传媒时代之后,其中的 地域现象越发明显( 这也很大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由经济、阶级角度分析城市一 乡村关系的正确视野)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提出正是新时期在马克思地域 观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分析,同时也构成了与马克思主义的一次潜在对话。 ( 二) 文化地域观的理论来源 威廉斯的地域观沿马克思的地域观而来,但对地域在社会与艺术之间的中介作 用上做了突出强调。他同样关注到“城市乡村”在文艺中的不同表现,差异在 于他更注意的是阶级关系( 阶层关系) 及其变化。威廉斯明确提出地域对文艺的影 响是在晚期演讲文化理论的运用中,在谈到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理论时,他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第2 9 7 页。 。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8 第l o 页 “真实的和可能的阶级关系的核心问题( 通过他们能够形成新的艺术和理论) ,具有 一种新的、在某些方面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但在实际上而且现在肯定具有一种 决定性的意义存在着一种主要以地域为基础的构成方式,例如在英国的各个城 市之中,以及在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一些地方,文化上和艺术上的意图在那些地方从 一开始就是在一种基有的寻求解放中,通过接受较广阔的共同关系及其可能性来形 成的。当然,我们也必须在这些确认的构成之间运动,并超越它们,但更加有用的 是,当我们具有他们的各种力量,把他们当作拒绝和反对系统的错位、有强大基础 的异化的各种方式时,它们就构成了现在整个形式主义倾向的及其在晚期资产阶级 世界中的艺术的真正源泉,它们在所有地方等待着取代和转移我们各种各样的实际 混淆、痛苦和焦虑。”他在“阶级关系核心”的范围中,提出地域对文艺的基础性 作用,而这个“阶级关系”又是在“文化”大范畴下,所以这种“文化地域观”既 有对马克思主义连续性的一面,又有自己对新时代下新的历史状况做新阐释的一而。 在这里,与马克思那种由政治、经济出发论及地域不同,威廉斯强调的“文化 分析”是要分析“整个的生活方式”,要探讨和详细说明可以辨别的各种文化构成。 他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正在于发现了这些运动因素。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不同的 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现实被看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其中,经济力量作为组 织因素最终显现出来。”圆在马克思这里已经隐含着一种文化理论,而后继者应该把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多样性、复杂性和变革中的延续性考虑到,所以威廉斯强调 避免在基础与上层建筑中对“决定”作用的直接对应理解,而代之以“文化”中介 ( 地域中介是文化中介下的二层中介) ,来具体历史的对艺术和社会双方都做出“精 细分析”。 “文化”范畴是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进行借鉴和改造的一块重要 理论基石。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应当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把握 之上,在马克思那里“人类创造自身的历史”以及这种“创造”具有社会性的观点 完全可以使原本单数的“文化”走向复数的“文化”:因为“文化”内含着人类“意 识”的概念,所以可以包含人类内在精神生活指导下创造的产物。这样,“文化”就 成为整个生活方式一种总体的社会过程。但是,在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的转 变中,“f 是文化中的全部可能性,作为一种建构中的社会过程,创造着特异的生 活方式,这一本应该通过对物质社会过程的强调而显著深化的原理却在很长一段时 间内缺失了,”。而“文化”范畴的复杂性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它既是一种各 类艺术和人文学科中内部过程的名词,又是一个人类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总体过程的 名词,特别是用于“生活的一切方式”的具体形态的名词。所以,带有浓厚英国纾 雷敛德成廉斯:现代主义的政治,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 第2 4 9 负。 。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化载周宪,罗务恒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北京人学版 扎,1 9 8 8 第4 8 页 “w i l l i a m s ,r ( 1 9 7 7 ) m a r x i s m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l o n d o n :o x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p 19 1 2 验主义色彩的“建构”和“社会过程”成为威廉斯文化理论始终曝持的中心,尽管 威廉斯也强调历史的、实践的理论分析,但视野和方式却与主流马克思主义显然不 同。他要求分析实际的和变化着的各种文化构成,因为它们是显著的扩展和渗透各 种艺术形式的活动,以及实际的或所欲求的社会关系。这种分析方法就既不是种 单纯的艺术分析,又不是一种一般化的社会分析,很显然,已经是跨学科的“文化” 分析。 “文化”分析就是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方法论,而要了解“文化地域观” 的理论提出根据就必须了解“文化唯物主义”中的三大理论核心。首先,是对“基 础和上层建筑”命题的重新阐释。在威廉斯看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划分 为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继承 昔把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看作是机械的、静止的、或第一、二位的! i | l j 扼杀 了这一命题的生命力。他指出,虽然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还是许多 后继者的理论中都注意到对上层建筑活动的被决定特征进行限制说明( 如时| 1 口j 上的 滞后可能、中介、同构概念的引入等) ,但忽略了马克思自己明确强调的一点:基础 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起源是在人的活动中,生产活动在特殊的结构关系中构成其 它一切活动的基础。这样,如果把“基础”看作是对应于物质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现 实的生产关系或与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的对应的生产方式来重复这个命题就失去 了这一命题在同一阶段历史时期内蕴含的动态变化性,所以,我们在讨论基础时, 是在讨论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他指出马克思当时的特定语境是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分析模式中,但这种模式限制了“基础”中的“生产力”概念,它被限制 为以商品生产的面目出现的物质劳动,这就容易导致在理解这一命题时把人类活动 划分为两个界线鲜明的领域:基础性的经济生产的物质活动和上层建筑的精神活动, 而这会成为考察文化活动时的死胡同。威廉斯提出在今天我们要把握广义的生产力, 即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样就会用不同的方法考察整个基础问题。“我们就不 会想到要把某些极其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当作上层建筑性的因而是次要的东西加以抛 弃,广义的来说,那些生产力从一开始就是基础性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文化 实践的相关领域熏新评价上层建筑,抛弃被反映、复制、决定的内容。至关重要 的是,我们必须根据现实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的具体活动来重新评价基础,抛弃 固定的经济和技术抽象的概念,因为具体的活动包含着基本的矛盾和变化,因而总 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这就把原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角度变为威廉斯 自己的“文化”角度。在对这一命题的熏新阐发中,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 沿着设定限制和施加压力的思路,而非被预见、和控制的角度。所以,他提出“文 化唯物论”当中第二个核心命题。即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反映论”修正为“中 。w i l l i a m s ,r ( 1 9 7 7 ) m a h i s m a n d l i t e r a l u r e ,l o n d o n :o x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p 1 9 。w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