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14 短 日期:a 越2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 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 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芝逢毖 日 期:缸堕: 中文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又有别于普通高校,具有职 业性、技术性、地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统计分析,从态度的三个维度出发即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的角度展开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男生得分高于女生;随 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体育态度得分呈上升趋势;城市来源的学生体育态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学 生。大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前三位是羽毛球、篮球、游泳,跑步列第1 1 位。大学生目 前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前三位是羽毛球、篮球、跑步。这一情况反映了目前一些学校的 场地、器材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活动需要。 影响学生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大众传媒、校园文化环境、重要他人、兴趣等, 充分整合上述各种因素,使之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体育态度。据此, 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 a b s t r a c t t h ea d v a n c e dv o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h a sb e c o m e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a d v a n c e d 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i ti sd i f f e r e n tf o r mc o f f n o na d v a n c e di n s t i t u t ew i t hi t s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l o c a la n do p e n i n gf e a t u r e s t h ep r e s e n ta u t h o ru s e sm e t h o d s o f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1 i t e r a t u r ea n di n t e r v i e wt os t u d yt h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p e 1 e a r n i n g t h i ss t u d ys u r v e y sa n da n a l y s i sf r o mt h ea t t i t u d es t r u c t u r et h a ti s r e c o g n i t i o n ,e m o t i o na n db e h a v i o rt e n d e n c y t h er e s u l ti n d i c a t e st h a ts t u d e n t s 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p ei nt h ea d v a n c e d v o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i so ng o o dl e v e l b o y sh a v eh i g h e rs c o r e st h a ng i r l s ,a n d t h eh i g h e rt h eg r a d ei s ,t h em o r es c o r e sa r ef o rs p o r t sa t ti r u d e s t u d e n t sf r o m c i v i lh a v eh i g h e rs c o r e st h a nt h o s ef r o mc o u n t r i e s t h ef i r s tt h r e es p o r t si t e m s t h a tc o l l a g es t u d e n t s1 i k eb e s ta r eb a d m i n t o n ,b a s k e t b a l la n ds w i m m i n g r u n n i n g i sa tt h e1 1 ”p l a c e a tp r e s e n tt h ef i r s tt h r e es p o r t si t e m st h a ts t u d e n t s f r e q u e n t l yp a r t i c i p a t ei na r eb a d m i n t o n ,b a s k e t b a l la n ds w i m m i n g t h i ss i t u a t i o n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a tp r e s e n tt h ec o u r t sa n ds p o r t se q u i p m e n t si ns o m es c h o o l sc o u l d n o ts a t i s f yt h en e e d sf o rs t u d e n t s 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p ea t t i r u d ea r e :m a s sm e d i a 。 c a m p u s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m e o n ei m p o r t a n t ,i n t e r e s ta n ds o o n w es h o u l d c o m b i n et h ea b o v ef a c t o r sa n dc u l t i v a t es t u d e n t st of r o mt h ec o r r e c ta n da c t i v e p el e a r n i n ga t t i t u d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u r v e yr e s u l t ,t h es t u d yp r o p o s e st h ep o l i c y a n da d v i c eo nh o wt oi m p r o v et h ea t t i t u d eo ft h es t u d e n t si nt h ea d v a n c e d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k e yw o r d s :t h ea d v a n c e d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t h ec o l l a g es t u d e n t s t h ep ea t t i t u d e 2 1 前言 1 1 研究缘起 1 1 1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翼,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 措。 从教育类型来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多样化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两翼。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具有职业技术性的特点,它的主 要任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将科学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包括能把科研与开发设计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去的以工艺技术为主的专门人 才,能把决策者意图具体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一线管理人才;具有特定专门业务知识技 能以及某些特殊的智能型操作人才。而后者的培养目标具有学术和研究性,其主要任务是 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理顺,不能相互混淆。 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直接针对社会职 业岗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其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是适应 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或某一技术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而不是“普通专科”人才。高等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等综合职业能力特征,使它不同于普通高等 学校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另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将快速走上一 线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另一个体现。作为高职院校 的体育教学应该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特点相结合,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 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由此可见,研究学生体育态度,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 要,对促进具体领域目标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1 2 终身体育的需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 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稳定增长, 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以体质教育和运 动教育为主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以学校时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 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一环的体育教育。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的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的最有利时期,此阶段形成的终身体育思想将直接影响其毕业后走 向社会的终身体育锻炼。基于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思想要求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 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由此看来,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形成的对体育学 科的态度,是学生体育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态度对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影响是 潜在与持久的。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即使其他刺激因素相对减弱,或是缺乏某种刺激因 素,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这是其他刺激因素不可比拟的, 它可以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科的学习、锻炼中,也可能使学生对体育学科 不再理睬,甚至反感。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培养 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一方面体现了大学 生体育课学习在认知、情感和意向发面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体育课在培养大学生 3 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良好习惯中的作用。了解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有针对 性的讨论与之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实施的建议和措施显得尤为迫切。建立正确的体育态度 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决定性意义。 1 1 3 本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支持。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并且站在教学的第一线, 为本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试成绩 及日常交谈等各方面,亲自目睹和感受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深深感受到培养 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的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使学生终生受益,充分 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也是我选 择本课题的一个直接原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 力。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通过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现状及其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成 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体育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 的体育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具有指导意义;以期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来促 进终身体育的形成。 1 2 2 研究意义 1 2 2 1 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有助于更好地揭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 上的特殊性,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体育是以人为对象的,而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教学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更加 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个体的需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社会人,也不能忽视国 家和社会的需求。人的生存能力,主要看其是否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所以,个体需要 和社会需要有着统一性,当然也有矛盾性。体育教育应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学校教育与 社会接轨,使学生能尽快适应未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高职院 校由过去培养目标的单一性( 知识性或智能型) 逐步向综合型( 注意学生整体素质,健全 个性) 目标发展,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不能脱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由于高职学生以后所从事的大都是与体力有关的需实际操作的技术工作,对体质的要求更 高一些,所以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发展体能和身体素质,并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 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各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设计许多类体育课。如, 根据不同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 伏案型、站立型、综合型) 以及学生毕业后的走向,设置 发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 发展职业体能内容主要包括发展与职业劳动相关 的体能、职业病的预防与体育保健康复方法等内容) 。科技进步使生产形式越来越多地采 用高效率的“团对合作形式”,尤其是生产一线的人员,这就要求团对中的每个人不仅懂 技术,有技能,而且还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协调,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积 极、主动、全面、创造性地参与生产、关心生产,满足顾客各种个性化的要求。在体育课 程中着重通过运动,尤其是集体项目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培养合 作精神和竞争能力,公关与协作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 紧密结合起来。前苏联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这样讲道:“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 的态度。”一个人的真正态度,总是要体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之中的。对某些事物的态度化 的反应,如果已经在生活经验中巩固起来,就会成为个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这种态度和 行为方式就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因此,一个人的态度体系支配着、决定着他的行为 4 方式和行为习惯。因此,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揭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 的特殊性,一方面,它将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 方面,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体育态度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教育工作提供 依据,使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有的放矢。 1 2 2 2 良好的体育态度是终身体育的前提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随着终生体育的兴起,各国 的体育与健康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 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身体锻炼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 进行,并不断接受新的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它意味着在结 束学生生涯之后的漫长人生旅途中,始终要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一 个重要环节或一个重要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发挥两个功能:一个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 值观念,知识技术;另一个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今后自觉地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使学 生学会选择体育学习对象、机会、内容、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不问断学习的态 度和积极性。 合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促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 素。有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经历中断的年龄区域在2 0 岁以下占5 0 6 8 ,在2 0 - 2 9 岁之间占2 8 1 6 ,即有7 8 8 4 的人在3 0 岁以下就中断了自己的体育经历。其中一个重要 的问题就是学校体育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教会锻炼身体的技术方法、 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等方面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以至学生一进入社会就 开始脱离体育。这给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使学生具有合理的 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体育态度。 1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3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南京市高职院校大学生 1 3 2 研究方法 i 3 2 1 调查法 此方法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 生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从态度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出发。认知水 平主要表现在问卷中第6 、7 、8 、1 l 、1 6 、1 7 、2 4 题。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 问卷中第4 、5 、2 1 、2 2 、2 3 题。体育学习中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问卷中第9 、1 0 、1 3 、 1 4 、1 8 题。另外,设计问卷中的第1 、2 、3 、1 2 、1 5 、1 9 、2 0 题,是为了对问卷所揭示的 问题做相关的说明和解释。 问卷的信度采用再测信度检验的办法,2 0 0 6 年4 月对南京市一所高职院校的5 0 名学 生进行调查,二星期后再次用同样的问卷进行测量,两次调查结果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 8 0 。 效度检验则通过专家来判断,得效度水平为:良好。 在学校抽样的选择上,采用非随机抽样。在南京地区抽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 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 业技术学院5 所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选择采取随机抽样,分别从这5 所高职院校的大一、 大二、大三中用整群抽样法从中抽取自然教学班,共发放问卷4 0 0 份,收回3 8 5 份。剔除 无效问卷4 3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 4 2 份,回收率为8 9 。 1 3 2 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一方面学习和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获得研究的基础和平台,确定 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研究数据和事实,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 5 利的支撑。 1 3 2 3 访谈法 在制定问卷前,针对学生体育态度方面的问题,访谈了部分专家教授和工作在一线的 体育教师。同时又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访谈的内容为本文的分析讨论 提供了依据。 1 3 2 4 数据统计法 对3 4 2 份问卷进行整理,采用s p s s l 4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了录入、统计检验分析并制 作图表。 1 3 2 5 逻辑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访谈内容及获取的有关数据处理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对学生体 育态度的现状、体育态度的影响因素、行为表现进行相关的逻辑分析。 1 4 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研究缘起;提出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 框架。 第二部分,研究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综述。介绍态度的结构;体育态度的 形成以及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条件。简要介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部分,结果与分析。这是本论文的重点。论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深入分析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 第四部分,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建议。本章主要提出高职院校自身应当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最后是结论。 6 2 研究基础 2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1 1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又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 以下简称 高职) 。根据( ( 教育大辞典一第三卷) ) 的概念界定,高职教育是“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 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 ( 中国教 育百科全书) ) 中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属高等 教育范畴,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层次,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及 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工人,学制为2 - 3 年;少数招初中毕业生,学制 为5 年。教育形式为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两种。本论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文 化基础之上( 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 或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 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高等教育 的另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2 1 2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指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它是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层次与重要组 成部分。高职院校一般分为三大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专科学 校。具体包括: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 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二级学院) 、五年一贯制高等专科学校、干部管理 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大学、职业大学等。本文研究的高职院校主要是职 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 1 3 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 包括人和事物) 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 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中习得的,常常指向具体 对象。人一旦形成了某种态度,这种态度就会对他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其 中,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2 i a 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属于态度概念之内,它是特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 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结构中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因素,其调节着人对体育活动 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它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 要心理成分。 2 1 5 体育学习态度 体育学习态度是具体到体育学科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 内在的反应倾向,即学生对体育学习表现出的喜好、兴趣等,影响其对体育学习作出热爱 或疏离等行为选择。体育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功能,是学生学习体育 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定向机制,它具体包括认知水平、情感体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 2 1 6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一词是由终身教育演化而来的,在1 9 7 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 7 运动国际宪章第2 条第一款中指出:“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 必须有一项全球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得以贯彻每个人的 一生。”因此,可以认为,终身体育就是人生各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所参加的体育活 动及所坚持的体育锻炼的总和。 2 2 研究综述 2 2 1 关于态度及学习态度的研究成果 社会态度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探 讨,本人查阅国内外社会心理学、教育学领域中有关态度及学习态度的著作和论文,对其 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同时通过中国期刊网及万方网检索近1 0 年来相关态度、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等相关文章,为本文学生体育态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理 论依据。 国内研究现状:“态度”是社会心理学中最为经典的研究领域。大量的教育心理学 著作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在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以及美国的 班尼( m a r yab a n y ) 约翰逊( l o i svj o h n s o n ) 著,邵瑞珍等译的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也 论及“态度”,他们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论述其与学校工作者的关系。在李镜流主编 的教育心理学新论、张洪泰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则设专门章节对“学习态度” 的概念、特征、类型、形成因素、改变策略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学习态度是学生 态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态度,在整个态度体系中,高一层次的态度支配、调节着低一层 次的态度。作为一个上位概念的“学习态度”,与针对具体某门学科、某门课程的学习态 度有所不同。当我们讲具体某种学科、某门学科的学习态度时,则是指在整个学习态度体 系中,较具体、较狭窄的一种次一级学习态度。例如:“语文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态度”、 “体育学习态度”,是指一个学生对具体的某一门课程的喜好、兴趣。这次一级的学习态 度,又是较高层次学习动机的体现,是建立在一定的动机水平上的。从归因论角度分析, “态度”属于决定学习效果的各要素中最不稳定的一个要素。如果说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 智力遗传特征,或者很难改变一个人的认知风格,那么却比较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 使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从差变好,从消极变为积极。因此,从教育的角度,学习态度是教育 者应该格外重视的一种心理成分。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陈会昌等在态 度教育论的理论模式与实验探索一文中,通过实验的研究方式,在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 度的心理模式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教育模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陶德清在学 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一文中从态度的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分别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学习态度的变化趋势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次一级 的学科学习态度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对语文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态度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研究。 2 2 2 体育态度的研究成果 体育态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功能,是学生学习体育活动的重要的心理定 向机制,影响其对体育学习作出热爱或疏远等行为选择,它具体包括认知水平、情感体验、 8 行为倾向三种成分。到目前为此,专门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研究著作或章节笔 者还未曾涉猎到。目前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基本特征、 培养目标、模式以及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还有少数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以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为专门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的较少。 通过中国期刊网及万方网检索关键词“体育态度”、体育学习态度“、“体育习惯”、 体育兴趣”、“情感”、“体育行为”、“高职院校”等,我们发现,研究学生体育态度的文章 较多,其对象大部分是普通高校大学生,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的文章几乎没有。在 研究内容上涉及体育态度的诸多方面: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体育的情感、兴趣、习惯、 动机、需求等、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体育态度结构特点、体育态度比较研究等。 如刘一民的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一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 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张素霞的韩山师院新生体育态度结构特点 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对大学新生体育态度结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新生体 育态度的三个成分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意向成分水平最高,认知成分水平最 低,女性新生各结构成分的差异更大。翁惠根的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特征分析 一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素质认知、体育锻炼频度及体育活动项目倾向性进行调查 与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也是研究者经常采用的方法。 国外关于“学习态度”的定义是阿尔波特( gwa u p o r t ) 在1 9 3 5 年提出并为大多数人 所接受,即将态度视为一种学习的准备或反映的状态。而沸斯廷格( f e s t i n g e r ) 则从“认 知失调”理论的角度,对人的学习态度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凯尔曼指出了态度变化过程中 的三个阶段。可见,国外也早就开始对“学习态度”的研究,但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 态度的研究,本人目前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没有。这也是我之所以选择本课题的一个重要原 因。本课题想就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态度方面作一具体探讨,并揭示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 高职教育提供依据。 2 3 态度的结构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要素组成,在这三个要素中以情感因素为核心。 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它不仅包括对人或事物的 了解,还包括对它的评价、赞同或反对。 情感因素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在评价基础上产生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是由人对态度对 象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实现) 来决定的。如我们对态度对象抱肯定态度,于是就体验到 满意、喜欢、热爱、愉快等;如果对态度对象抱否定态度,就会体验不满、厌恶、冷淡等。 从主观上体验到这些喜、怒、哀、乐、爱、恶等,就是情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情感的 内容是很丰富的,由于情感的作用,使人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所抱的态度变得持久。 行为倾向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对象做出某种 反应。, 从理论上讲,态度三要素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但在现实中,三者之间往往并不能很好 地协调。此外,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也不尽相同。有关研 究结果表明,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 且认知成分的独立程度要高些,与其他两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相对较小。 9 2 4 体育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2 4 1 体育态度的形成 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形成的程序与个人社会化的程序是同步的,态度形成与 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体育态度的形成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下和在家庭及社会体育 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并经过长期孕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 反馈过程( 图1 ) 。大学生个体体育态度的形成是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环境这两种外界 因素影响下,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体育 态度所产生的体育行为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 图1 学生个体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体育态度处于服从阶段时,表现出的体育行为1 不是自觉自愿行为,只是在某种压力 或驱动下被迫采取的行为,例如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和检查,而不得不上体育课或参加某项 体育活动。由于没有自觉性,因而这种行为缺乏长期性和坚持性。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 目前处于这一阶段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由于全国大学生人数的基数 大,所以实际人数并不少。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这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态度向积 极方面转化。 体育态度的同化阶段己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 是出于自愿。这一阶段的体育行为2 有了一定的自觉性,但不稳定,仍缺乏经常性。从本 次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学生的体育态度处于这一阶 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同化能否顺利进行并能否向内化阶段积极转化,提高外界影响力和 态度对象的吸引力是关键。为此,我们应当围绕如何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来实施 高校体育改革,以促使广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的形成和积极体育行为的产生,进一步提 高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态度的内化阶段,意味着大学生已将体育认识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态 1 0 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此态度支配下产生的体育行为3 是最为自觉和稳定的, 因而也是长期持久的。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并已形成体育生活习惯的大学生,己对体育价 值有了高度认识,对体育活动具有了浓厚而又持久的兴趣和爱好。他们所形成的体育态度 和体育行为习惯,不仅不会因为学业结束和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而且还能够随着环境的 改变和年龄的增长,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长期锻炼。 体育态度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所有的人对体育的态度都要 完成整个过程。有些人能够完成整个过程,而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服从或同化阶段,有些 人即使到了同化阶段,还要经过多次反复,才有可能进入内化阶段,也可能一直停止在同 化阶段徘徊不前,由此可见,人们良好的体育态度的培养和形成,教育和影响的作用是十 分明显的。大学阶段是人生接受正规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奠定终身体育观念最 为关键的时期。 2 4 2 转变学生体育态度的条件 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依赖于以下四个条件: 1 、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大,体 育态度转变的难度就大;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小,则容易转变。 2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体育实践活动的增加可影响体育态度的转变。这是因 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得他们原先没有认识到的体育活动价值,能够体验到过 去没有感受到的情感。 3 、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在体育态度转变的初期,让学生掌握体 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观念是有益的。 4 、劝说者的态度在宣传体育活动的价值、意义,使学生的体育态度发生转变时, 劝说者的态度是否友好、诚恳、坚定,影响着学生体育态度转变的效果。 2 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 5 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世纪,高等职业教 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 9 9 9 年6 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 才。”2 0 0 2 年7 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推进职业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 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 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 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这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在高职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截止到2 0 0 5 年6 月,全 国普通高校1 7 7 8 所,高职院校己达1 0 7 8 所,占到6 0 6 ,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数。根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 9 9 7 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面 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或某类行业所需要的实 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有进入相应岗位所需的能力与资格。 2 5 2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共中央 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力素质上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又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 强国战略。之所以这样重视人才,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各行各业都需 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拓展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以我国制造业为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 向制造业基地发展,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而要真正实现有效转移,需要大批 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历史地落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肩上。用系统论观 点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社会形成过程中必 须大力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目标内涵看,未来相当长 时间内,需求量最大的人才不是学术性人才,而是面向大众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 才。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 5 3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还很底。据有关 资料显示,全国小学入学率已经高与世界平均水平,中学毛入学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高 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仍然低与世界平均水平。显然,高等教育水平低,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高等教育发展能力不足这一尖锐的供求矛盾是造成我国国民素质整 体偏低,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原因。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和人民大众对教育的要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只通过普通高等教育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推进高等教 育大众化。为此,必须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发展的方法,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有较大的 发展。既要积极稳步发展本科及本科以上普通高等教育,也要积极发展以专科层次为主的 高等职业教育。( ( 面向2 l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明确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我国只有通过大力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全民族提高科学 文化素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 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担当起了历史的重任。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要保证。 2 5 4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的必然趁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用一种模式培养人才,即以学科为本位培养人才。 在这种办学模式下,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动手 能力差,而且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即使到了生产第一线,也不具备实际工作能力,这种 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的、多规格的,因此我们既要培 养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规划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第一线从事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 会需求,招展发展空间,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当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 展阶段,企业需要的是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 展阶段,许多行业的岗位技术含量提高,急需高职院校能培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技 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3 结果与分析 3 1 样本构成情况 3 1 1 样本的性别组成 盘i 搓查的性别缰虞垂 昱生玄生 总人数1 1 82 2 4 自筮出 丝: 3 1 2 样本的年级组成 麦2 搓奎的生级组盛麦 生缍太二太三盔三 总人数 1 1 61 2 21 0 4 百盆出3 :23 :z3 q :4 3 1 3 样本的家庭居住地 麦3 搓奎数塞庭屋焦垫 苤厘屋焦丝撼直县城匡焦垒挝 总人数 6 64 01 3 89 8 亘佥出1 2 :31 1 :z箜:!垫:鱼 图2 样本的家庭居住地 调查显示( 表3 )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区镇和乡村地区,占总数的6 9 。 3 2 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 3 2 1 不同年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情况比较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内部结构,我们按照态度的三种成分分 别统计了各类的得分( 表4 ) 。 1 3 表4 不同年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情况比较表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大学3 年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接受体育教育和所受体育影响的程 度有所不同,所形成的体育态度也会有所差异和发生变化。它反映出在大学一、二年级阶 段,因直接受体育课的影响或关注,参与体育的欲望、要求较为迫切,因此表现在对体育 的态度较为积极。三年级体育必修课程虽已结束,但学生已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成分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非常必要 的。 3 2 2 男、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情况分析 性别差异不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差异,还包含着两性社会学及心理学意义上的差异。在 我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对女性参加体育锻炼还存在偏见,对一般女性而言, 体育锻炼认识还很低,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体育认知水平却不低 于男大学生,如表5 所示 表5 男、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情况表 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均值及情感、行 为得分均低于男大学生,且差异显著,而表现在认知水平上,男、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 体现了我国普通高校女大学生接受现代文化思想和体育教育思想的观念有了时代性的转 变和进步,她们已冲破世俗的偏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意识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 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已有正确的认识,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参加体育锻炼会逐 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为。 3 2 3 家庭居住地与学生体育态度关系的调查分析 态度理论认为,态度具有认识功能并受环境影响,引起两者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全民健身活动和终身体育教育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但受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的影响,城乡家庭经济收入 的不平衡影响着他们体育锻炼的投入。 表6 家庭居住地与学生体育态度关系表 家庭居住地认知类得分情感类得分行为类得分态度总得分 城市 3 0 4 52 6 2 l3 1 0 38 7 6 9 县城 3 1 1 32 6 1 53 0 2 88 7 5 6 区镇 2 9 1 82 5 4 62 8 3 78 3 o l 1 4 表6 表明,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其体育态度及三成分得分均值不同,且均存在显著 性差异,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体育态度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原因与家庭体育锻炼观念、 经济收入及中学体育组织管理水平等密切相关。城市家庭文化程度相对比农村家庭文化程 度高,他们对参加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认识和要求,并形成一个良好家庭体育锻炼的氛围和 环境,因此,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己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兴趣和爱好,形成了良 好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态度。但毋容置疑,在农村中学,受智育第一,升学率至上的 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机会很少,对体育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此外,农村中 学体育教育组织不健全、管理水平低是农村学生体育态度及三成分比城市学生低的重要原 因,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3 3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认知特征 态度结构中的认知因素,是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评价性的叙述,表明态 度主体对体育课的理解,赞成或是反对。 3 3 1 大学生体育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书模板-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 元素与物质分类-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 济宁2024年统编版小学6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真题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某中学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
- DB4107T 501-2024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规范 一般要求
-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地表缓慢变化
- 2024年锅炉自控优化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安全员C证考试100题及解析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防眩格栅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幼儿园年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30篇)
-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教案
- 全国所有银行名称大全
- 电厂职业生涯规划
-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3
- 书法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体育与健康知识测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贫困家访记录表
-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设计高三英语复习
- 明亚保险经纪人考试题库答案
- 《舞剧》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八年级音乐教案
- 小学三年级(2)班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