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摘要 大公报1 9 0 2 年在天津创刊,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大 公报仍在香港出版,成为中国报业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张报纸。大公报 在办报理念、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方面显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奇迹。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主持的新记大公报,更是大公 报历史上大放光彩的时期。1 9 2 6 年,中国社会处在一个战乱频仍、报禁森 严的时期。此时,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了大公报。他们坚持“文 人论政的思想和“四不”方针,为办好报纸,在经营管理上苦费心机, 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办报经验。在很短时间,新记大公报迅速成 长为全国性大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新记大公报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非常值得研究,用人策略尤为让 人推崇,在我国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用 人理念上,新记大公报“不养圣人,不养贤人”:在用人艺术上,新记 大公报任人唯贤、选才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才灵活多样:新记大 公报以情感人,善于营造工作氛围促人奋发上进:在人才培养上,新记大 公报培养了许多“编经通用 ,“采编双精”的全才队伍:在留人策略上, 新记大公报善于通过制度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因 此,新记大公报同人都把大公报当成自己的事业,从而奠定了大公 报的鼎盛。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对当今的报业经营管理者尤其 值得反思。新记大公报成功用人经验,更值得借鉴、学习。 关键词:新记大公报用人报业 n e wm a r kt ak u n gp a oe m p l o y m e n t s t r a t e g ya n dt h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b s t r a c t t a - k u n g p a oi n19 0 2i n a u g u r a t e di nt i a n ji n ,h a sb e e n10 0y e a r so fh i s t o r y n o w , t a k u n g - p a oi sp u b l i s h e di nh o n gk o n g ,c h i n a sp r e s sh i s t o r yo ft h e l o n g e s tl i f ean e w s p a p e r t a - k u n g - - p a oi nt h ei d e ao fr u n n i n gan e w s p a p e r , p e r s o n n e lt r a i n i n g ,b u s i n e s s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o t h e ra r e a ss h o w e das u p e r ba r t , c r e a t e dam i r a c l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w ud i n g c h a n g 、h uz h e n g z h ia n dz h a n gj i l u a n t h ea u s p i c e so ft h en e wm a r kt a - k u n g p a o ,t a - k u n g p a oi st h eh i s t o r yo f f l o w e r i n go ft a l e n tp e r i o d i n19 2 6 ,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i si naw a rf r e q u e n t l y , w a s h e a v i l yg u a r d e dd u r i n gt h eb a n a tt h i st i m e ,w ud i n g c h a n g 、h uz h e n g z h ia n d z h a n gj i l u a n t a k eo v e rt h e t a - k u n g - p a o t h e ya d h e r e t ot h e “l i t e r a t io f 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t h ei d e ao f “f o u rn o e s ”p o l i c y , a sw e l ln e w s p a p e r s ,i n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b i t t e rb o t h e rt oc r e a t eas e r i e so fu n i q u ee x p e r i e n c ei n r u n n i n gan e w s p a p e r i nav e r ys h o r tp e r i o do ft i m e ,t h en e wm i n df o rt h e r a p i d l yg r o w i n gn a t i o n a ln e w s p a p e r , w a sf o n d o ft h er e a d i n gp u b l i c n e wm a r kt a - k u n g - p a os u c c e s s f u l e m p l o y m e n ts t r a t e g y i sw o r t h s t u d y i n gv e r ym u c h ,s e r v a n te x p e r i e n c ei st ob ep r a i s e dh i g h l yb yp e r s o n r 一 ,- 一 ,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p r e s sa sap r o f e s s i o nc o m p e t i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i sd a yb yd a y f i e r c et o d a y , s t i l lh a v ei m p o r t a n tu s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r e f e r e n c e o ns e r v a n ti d e a , n e wm a r kt a k u n g - p a o “n o ts u p p o r t i n gas a g e ,n o ts u p p o r t i n gp e r s o no fv i r t u e “o ns e r v a n ta r t ,n e wm a r kt a - k u n g p a oa p p o i n t sp e o p l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 l i p o l i t i c a li n t e g r i t ya n da b i l i t y ,s e l e c t i o n sd o e sn o ts t i c kt oo n es t y l ej u s tn o w , d i s c o v e ra b l ep e o p l ea n dp u tt h e ma ts u i t a b l ep o s t s ,u s ej u s tn o w n i m b l yv a r i o u s n e wm a r kt a - k u n g - p a ob eg o o da tc r e a t i n gaw o r k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m o t i n g p e o p l es t r u g g l i n gt om a k ei m p r o v e m e n t s i np e r s o n n e lt r a i n i n g ,n e wm a r k t a k u n g - p a oh a v i n gt r a i n e dm a n y “a sa r e s u l to fb e i n ga p p l i e do ru s e d u n i v e r s a l l y ”, t h es p i r i ta r r a n g e s i n t op a i ro fs h r e w d v e r s a t i l ep e r s o n t e a m k e e p i n gp e o p l ei nt h es t r a t e g y , n e wm a r kt a - k u n g - p a oa n dh u m a n i s t i c c a r es y s t e mt h r o u g h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s t a f fw o nt h ec o h e s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m e m b e r so fn e wm a r kt a - - k u n g - p a or e g a r d e dt h e m s e l v e sa st h ec a u s eo f t a - k u n g - p a o ,w h i c hl a i dt h et a - k u n gp a o sh e y d a y n e wm a r kt a k u n g p a o t h ee m p l o y m e n ts t r a t e g y , t h en e w s p a p e ro ft o d a y sb u s i n e s sm a n a g e r si n p a r t i c u l a r d e s e r v e sr e f l e c t i o n n e wm a r kt h es u c c e s so ft h ee m p l o y m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i sw o r t hl e a r nf r o ma n dm o r ew o r t h yo f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n e wm a r kt a k u n g - p a o ,e m p l o y i n g , n e w s p a p e r i l l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 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懈 诫年毛黾l 玉b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日b i j m t 3 t 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懈一辄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_ 备和启示 工- j - 刖罱 0 1 新记大公报用人经验值得研究 创办于1 9 0 2 年6 月1 7 日的大公报已经过了百年华诞,真正辉煌的时代是新记 大公报时代。其始于1 9 2 6 年,终于1 9 4 9 年,前后二十三年。在新记大公报初 期,报馆经营十分艰难。然而,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走出困境,很快成为有全 国性影响的大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新记大公报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甚至可以 说代表着现代中文报业的最高成就。 “鉴于大公报的出色表现,美国米苏里新 闻学院决定授予大公报1 9 4 1 年度荣誉奖章。大公报是获得此荣誉的唯一中文报纸。” 新记大公报为什么能在短期迅速成功呢? 一些专家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有人说“新记大公报的成功,得力于吴鼎昌的钱,胡政之的善于当家理财,和张季 鸾的一枝笔。 徐铸成认为,“更主要的,还是他们三人,特别是胡、张两人,以背城 借一之势,抱定只许成功的决心,以全副精力,投入这个战斗,而他们又有长期办报的 经验和屡经失败的教训,因此,周详计划,全力以赴,因而初战就获得成功。 更有 人说,“大公报交的是国难运,大公报不逢着九一八,哪能交进那一步红运? 大公报交国难运,而遭遇的当国者是宽仁厚德的国民党。大公报由是左右逢源 而欣欣向荣。 还有人说,大公报“不是政党的机关报,在言论上较党派报纸更独 立,更客观。”另外,大公报是中国“有报纸以来,最善于利用人的报纸。它集合 了全国人的智慧、劳力,为它效力。 从上面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新记大公报的成功不仅有社会因素,更有经营 的方略。新记大公报能够在不能自由呼吸的艰难环境中成功崛起,靠的不是运气, 也没有什么秘诀,靠的是对理想的虔诚、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报纸规律的尊重。应该说, 新记大公报从d , n 大,从弱到强,成功并非简单的一招一式,而是综合的原因。 然而,不管新记大公报表面上如何成功,其背后都是人的因素。我们要探寻其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应该回到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上。在用人策略及人才培养上, 新记大公报有着丰富的经验。新记大公报在任人唯贤的一系列爱惜、培养和保 护人才的人事管理上的成功经验都曾经为同业所瞩目,成为学习的榜样。新记大公报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培养了很多人才,积聚了一大批在旧中国新闻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新闻工作者。“在大公 报的成功历程上,可以看出,决策者的素质与眼界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年轻人才的鉴识 与擢拔,对大公报的事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大公报的用人经 验非常值得研究、学习。 0 2 新记大公报用人经验可以借鉴 当前,中国报业正处于由从属于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实体的重 大变革时期。报业传统上的事业编制已满足不了现有的报业用人体制,其市场化经营, 企业化运作从根本上要求报业应象其他公司一样重视人才的应用与开发。 为适应这一变革和报业对人才的重视与呼喊,报业的人事体制也由事业型走向市场 型,报业从业人员的事业化编制也在逐步放弃。报业用人体现出职业化、市场化的特点。 报业用人体制的变化带来的是人才日益频繁的流动,并且出现了人才跨地区跨媒体流动 的去向。在报纸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优秀报业人才十分稀缺;另一 方面记者是以接触人、接触外界为己任的职业,受外界的诱惑特别大,现存的优秀报业 人才又经常会流失。尽管,现在职称、级别等传统控制人才的手段逐渐被削弱,彻底打 破了干部、工人身份的界限,不再按身份进行人事管理,而是以需定岗,以岗定责,按 岗定酬。事实上,原来报社人事制度沿用机关的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按行政级别论职位 和按身份确定待遇,任用干部很大程度上是论资排辈,上岗没有竞争,岗上缺乏考核, 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营管理和采编业务人员的贡献大小、创 造效益多少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力度不够,其价值和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和实 现,千方百计追求效益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对于一个想长期有作为的报业来说,要彻底 改变旧有的模式,就要不得不思考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引进、使用和留住优秀报业人才。 优秀的人才是保持报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动力。报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 争。报业在人员任用、绩效标准、员工素质、职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机制不全和约束缺 失,造成有偿报道、新闻造假、娱乐媚俗、道德危机、发行率至上等等,从深层方 面看,这些作品的粗糙和竞争无序,体现的是人员层面的素质缺失和制度层面的管理无 序。对于报业人才,合理运用人才的知识资源和能力资源将成为控制报业人才的重要手 段,也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有效激励手段与方式。因此,报业在引入用人激励机制和 竞争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却普遍感到经验不足,纷纷提倡“洋为中用 。 “古为今用”却很少有人问津。研究有着丰富用人经验的新记大公报,可以以史为 2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鉴,继承发展我国成功报纸的优良用人传统,从中得到智慧和启迪,丰富我们的知识, 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洞察力,为媒介的人力资源建设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新记大公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值得我们“温故以知新”。 注释: 曹鹏:新记大公报史稿办报成功的方程式中华传媒网l d e d i a c h i n a n e t2 0 0 5 1 2 3 1 王之琛、刘自立:( ( 1 9 4 9 年前的大公报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2 年版p 4 4 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 下册)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p 1 4 8 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p 9 4 程沧波:我所认识的张季鸾先生台湾传记文学第3 0 卷第6 期p 2 0 贾晓慧:大公报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版,p 1 4 8 陈纪滢:( 我对季鸾先生及大公报的体认轨台湾( ( 传记文学第3 0 卷第6 期p 1 7 曹鹏:新记大公报史稿办报成功的方程式中华传媒网m e d i a c h i n a n e t2 0 0 5 - 1 2 3 1 3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第一章新记大公报享誉中外 大公报1 9 0 2 年6 月1 7 日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刊。在大公报创刊号上,他这样 阐释了“大公 的报名:“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英敛之独立奔放、爱国敢言的个 性,奠定了大公报百年的基本格调。然而,“大公主人”没能依靠这份报纸完成维 新、改良、救亡的政治夙愿,他所倡导的“大公”精神却随着这样一份特殊的报纸延续 了百年之久。虽然,初期的大公报有远离低俗趣味的严肃态度,因抱着维新改良思 想不放,报纸面目暗淡无光。1 9 1 6 年起,大公报落入安福系军阀手里。安福系的垮 台更是将它拖入泥沼,惨淡经营仍免不了停刊的命运。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驾 马车1 9 2 6 年用“新记公司 名义接手续办,开始了前后2 3 年史称“新记大公报 的时期,在中国报刊史上写就了独特而辉煌的一页。 1 1 大公报的涅榘新生 大公报共经历了英敛之时期,王郅隆时期,新记公司时期和一九四九年以来香 港办报时期四个阶段。大公报初创之际,大公报虽然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派,主张 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却一秉爱国之忱。大公报文字以通俗的文言为主,个别的新 闻用京津地区的方言编写。大公报逐渐以其报风严肃、正直敢言、体恤民众的特点, 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后,以“保皇立宪为政治理想的英敛之消弭 了政治热情,退隐香山,不问报事。1 9 1 6 年,英敛之又将报馆卖给安福系财阀王郅隆, 完全变成安福系的喉舌。在安福系垮台后,大公报不得不于1 9 2 5 年i i 月关门散伙。 大公报的真正兴盛,始于1 9 2 6 年。“大公报社新记公司 成立大约在1 9 2 6 年6 月 问。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这三位都有办报愿望的留日同学相聚天津,面对门扉紧闭 的大公报馆,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新记公司 ,盘收大公报。“新记大公 报”由此诞生。 新记大公报公司在组织上虽然没有成文的记录,但吴、胡、张三人有五项约定, 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资金由吴鼎昌一人筹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 二、三人专心办报,在三年之内大家都不得担任任何有奉给的公职。 三、胡、张二人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须由报社送给相当股额的股票。 4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四、吴任社长,胡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任总编辑兼副经理。 五、由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问题,商榷意见,决定主张,文字分任撰述, 张负责整理修正之责,意见有不同时,以多数决之,三人各不同时从张。 此时,南方广东革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政府成立并迅速控制长江下游,向北推进。 在北方,北洋政府为了守住老巢,准备抵御国民革命军的进攻。就在国民政府与北洋军 阀作最后决战时,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三人合作接办了正奄奄一息的大公报, 开始“新记大公报”时代。这时的报业面临着极为艰难的生存环境,不但战乱威胁报人 的生命安全,经济也非常艰难。军阀张作霖、张宗昌联合进京,先杀京报社长邵飘 萍,继捕世界日报社长成舍我,更将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以“通敌罪”枪毙。 邵飘萍是张季鸾莫逆之交,林白水更是胡政之生死同事。这些都发生在大公报复刊 前夕,不能不说是严峻考验。新记大公报在1 9 2 6 年9 月1 日正式出版,在“本社 同仁之志趣中就有这样一段表述:“报界之厄运,至今日而极矣。军权压力,重逾万 钧;言论自由,不绝一线。而全国战兴,百业俱敝:报纸营业,遂亦大难。通观国中, 除三数社外,大抵呻吟憔悴于权力财力两重压制之下,岌岌不可终日。清末以来,言论 衰微,未有今日之甚者也。然察民国以来新闻事业失败之历史,其原于环境者半,原于 己身者亦半”这段话基本道出了当时的报业环境。 大公报接办之时,中国新闻事业也在大发展大变动时期。这一时期党派报刊迅 速崛起。十年内战时期,共产党创办了布尔塞维克、红旗、红旗日报、红旗国 报等机关报刊。国民党建立了以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和扫荡 报为主干的,从中央到地方到军队的庞大的新闻事业网络。私营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 较大的发展。商业大报申报、新闻报业务上均有改革,事业稳步发展,很快确立 了它们在上海乃至全国大报的地位。此外,各派军阀运用各种手段控制报纸,先后控制 了公言报、甲寅周刊等。外国在华新闻事业也不断扩展,报馆经营十分艰难。 新记大公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巨大发展。 1 2 新记大公报的“三驾马车 提及新记大公报,则不能不提胡政之、张季鸾和吴鼎昌。所谓大公报的“三 驾马车 ,指的正是新记公司大公报的这三位创始人。有人说,新记大公报成 功归功于吴鼎昌的资金,胡政之的组织,张季鸾的文章,的确有一定道理。这三位巨头 都是当时的顶尖的人物,特别是张季鸾、胡政之,本身就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人才。新 5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记大公报的成功虽然不能全部归功于他们三个人,但他们的贡献却是最大的。 1 2 1 吴鼎昌一独卓的办报理念 吴鼎昌,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成都。1 9 0 3 年作为四川官费生留学日本,毕业于 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留日期间受革命思潮影响,参加了同盟会,旋即退出。1 9 1 0 年回国 后,参加清政府廷试,考中翰林院检讨。辛亥革命后,参加大清银行清理工作。在北洋 军阀当政时期,两度任造币厂厂长,一度任财政部次长,还任盐业、金城、中南、大陆 “四行储蓄会 总经理。吴鼎昌在总结政治上成功的诀窍后,就把注意力投向报业。他 曾对人说过,他平生要做三件事:办一家大银行,造一座大饭店,开一家大报馆。 吴鼎昌曾对胡、张两位酷爱新闻工作而又有实践经验的朋友谈了自己的办报设想。 1 9 2 6 年,他们遇到机会,便敲定此事,组成了新记公司,吴鼎昌任社长。吴鼎昌办报实 为其仕途牵线搭桥。但是,作为当时财政两界风云人物的吴鼎昌,对于办报不仅有浓厚 的兴趣,出色的实绩,而且有独特、卓越的思想。张季鸾1 9 3 4 年曾经说:“达铨于新闻 事业,见解独卓,兴趣亦厚。因此,忽略其办报思想和能力是不全面的。那么他的 办报理念又是什么呢? 张季鸾说,“( 达铨) 以为需有独立资本,集中人才,全力以赴, 方可成功。”在他看来,独立资本是基础,这样才能“集中人才,全力以赴 。吴鼎 昌说,“一般的报馆办不好,主要是因为资本不足,滥拉政治关系,拿津贴,政局一波 动,报就垮了。 所以,不拉政治关系也是新记大公报的思路。另外,他在1 9 4 4 年6 月4 日对重庆大公报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办报是为新闻的一我们办的这张 报纸是毫无目标,如果说有目标的话那就是为新闻而新闻,要做人民的喉舌。 这也 是其成功办报的思想基础。因此,吴鼎昌与张季鸾、胡政之在新记大公报创刊之处 约定的五件事都是其办报思想的具体化。新记大公报的“四不 办报方针也是以吴 鼎昌办报思想为基础的,其核心思想应该是吴鼎昌首先提出来的。 新记大公报的成功,吴鼎昌不仅贡献了资金,而且也有其办报思想做支撑,才 使报纸在当时脱颖而出。新记大公报的成功,吴鼎昌功不可没。 1 2 2 胡政之新闻事业的全才 三人之中,胡政之与大公报的关系最深。谈到新记大公报的成功经营和用 人,胡政之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人物。胡政之是一个新闻事业方面的全才和新闻工作的 多面手。大公报的好几个版,特别是目前还在出版的香港版,都是在他的指挥下创 6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办起来的。其对大公报的贡献和在中国新闻界的影响,并不下于吴鼎昌、张季鸾。 胡政之,生于四川华阳。1 9 1 9 年初,胡政之以大公报总编辑的身份赴法国采访巴黎 和会,成为到会采访的唯一中国记者。胡政之后来曾到到林白水主持的北京新社会报 任总编辑。1 9 2 1 年8 月,胡在上海创办了国闻通讯社,后来又创办了国闻周报。新 记大公报创立之初,很多人手就是从国闻通讯社直接调过来的。 胡在报社的主要事务是经营,全面主持报馆的经营管理工作,对新记大公报的 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组织建设方面,王芸生、曹谷冰曾经说:“何谓胡政之组 织? ”“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编辑采访人员大部都是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的干部, 经理部和印刷厂的职工大部是前大公报馆的人员,都是胡的旧部。 大公报的组织结 构精干而且效率高。胡政之一直处于领导机构的核心位置,保证对企业的统一管理。在 队伍建设方面,胡在用人上,精心招揽人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不是任人唯亲。胡 政之善于经营,当然十分懂得规章制度对报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他很善于通过规章 制度对公司进行宏观管理。作为一个杰出的记者,他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的采访,有很 强的新闻敏感,善于发现线索,捕捉战机,分析判断也很准确。作为一个熟练的编辑工 作者,他对报纸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十分在行。各版新闻的编辑调度,各种栏目的组 织策划,他都做的非常好。他反对以前报界那种有闻必录的新闻方式,而是坚持应该把 必要的材料摆到读者面前,让他们自由地选择。作为一个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有很好 的文史根底,笔力雄健,意简言赅。所写社论,因为不署名,和张季鸾的几乎难以分辨。 胡政之作为社评委员会的成员,除了每天参与研究时事问题,还亲笔撰写社评。碰到重 要事件,胡政之还亲自出访,也亲自指挥外地记者的采访活动。 大公报风云天下与胡政之的眼光、气魄和信心是分不开的。据李侠文回忆,胡 政之曾不无得意地对他说:“这张报纸的影响不下于一个政党,你看办报是不是很有意 义? ” 1 2 3 张季鸾“文人论政”的圣手 张季鸾,陕西榆林人,从晚清起就开始办报,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条新闻专电,就是 他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秘书的时候,从南京发给上海各报的。此后,他为多家报纸担 任过主笔,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风格,成为了大公报的代表。他不仅影响了 他的后继者,也风靡了他所在的那一时代的知识分子。新记大公报的言论,基本上 是由张季鸾一个人负责的,新记大公报的主张同时也体现了张季鸾的主张。著名的 7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最初就是由张季鸾提出的。 张季鸾从事报业3 0 余年。在新记大公报,张季鸾身兼总编辑之职,一直主管大 公报的新闻业务。新记大公报续刊之初,张季鸾就提出“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 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 梁,亦不阿群众。”也就是说,要创办一份为国家进言、为民生呼吁的报纸。张季鸾 痛感“且中国报界之沦落苦矣。自怀党见,而拥护其党者,品犹为上;其次,依资本 为转移;最下者,朝秦暮楚,割售零卖,并无言论,遑论独立,并无主张,遑论是非。” 他倡导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主张报人独立,坚持“文人论政”。这是他办报思想的 最关键、最根本所在。张亲撰社评本社同仁之志趣,明确提出“不党、不卖、不私、 不盲”的“四不 办报方针,即在于开宗明义,强调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力图保持报纸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张季鸾主要擅长编辑和言论方面的新闻业务。他每天下午主持编辑会议。张季鸾 首先要研究当天平津各报言论新闻的内容和编排,评比短长,吸取优点。另外,给编辑 人员分配工作,如社外来稿的审阅,当前重要问题的研究等等,并就平津各报的评比结 果,择要电告各地采访机构。凡前一天发来的重要电讯为他报所无或较他报为佳的,予 以表扬;如遗漏了重要消息或较他报逊色的,则唤起注意。最后,估计当天可能发生的 重要新闻,预选配合资料,初步考虑第二天报纸版面的轮廓。张季鸾每晚的工作是很繁 重的,他同吴、胡谈时局,谈社务,写社评,或为吴、胡所写的社评润饰定稿,还亲自 处理重要的新闻,主要标题、版面安排,都要斟酌推敲,反复考虑。他每天工作到次晨 二三时,遇有重大问题,常熬到天亮。 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合作接办大公报时,都己年届不惑,他们勤勤恳 恳,各展所长,使续刊很快站稳了脚跟。尽管他们并非铁板一块,有时也有矛盾存在, 只是他们三人在合作中没有个人私利的追求,有的只是对大公报发展前途的关心, 正是由于总体目标的一致,才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成为中国报史上 和衷共济开创事业的成功典范。 1 3 新记大公报的“文人论政 “文人论政”的出发点是文章报国,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他们以天 下为己任的襟怀和抱负。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不缺乏论政的报刊,新记大公报却被 公认为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论政 的最高水平。1 9 4 1 年5 月1 5 日大公报曾以本 8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论文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_ 备和启示 报同仁的名义发表过一篇社评。其中说“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 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而不是实业机关。 这 个说法,可能是新记大公报“文人论政”这一说法的早期来源。新记大公报虽 然是按着商业经营,但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 1 3 1 “文人论政的鲜明特色 大公报“文人论政”传统自英敛之时代起就已经确立。在新记大公报时期走 向了成熟。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等人接办以后,更时刻以“文人论政 为标榜。这 一点,大公报在一篇社评中这样说:“大公报不属于任何党派,它的地位是独立的, 却不是一般所谓的中立。大公报有自由主义的传统作风,大公报同仁信奉自由主义; 我们无大野心,却有极大热忱,愿为国家建设做些填土工作。 o d 创建之初,大公报就提出了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 张。其中“不私、不盲 正可看作是英敛之办报思想的张扬。而“不党、不卖 则比其 更进一步,阐释了独立办报的立场。经济独立就可以使大公报不受社会各种势力的 影响而客观公平地报道、评论社会现象,真正做到“文人论政”,从而为实现“新闻救 国”、“言论报国”的抱负奠定基础。另外,报社禁止本社成员加入任何党派和政治组织, 并不是为了逃避政治,而是要使报纸有政治意识而不参加实际政治。抗战前,面对国难, 面对政府的腐败无能,张季鸾发表社评望军政各方大觉悟,痛斥:“国家今日受此奇 辱,人民遭此奇劫,凡过去现在政治上负责任的人,虽自责亦无以谢国人! ”蚴新记大 公报始终坚守“文人论政 的信念,以一个独立报人的姿态,论政而不参政,成为中 国民间报纸论政的一道风景。 1 3 2 “文人论政的实现途径 由于大公报坚持“四不”方针,不赖外力也不依附于某一势力无须听命于外,经济 独立并按照商业原则进行运营,新记大公报得以按自己的意图设计蓝图。 新闻报道方面,开始用国闻通讯社在各地的分社所发的专电和通讯,不久就自己在 各地设立办事处并派人常驻采访新闻,不设办事处的就聘任特约通讯员。此外,新记大 公报还派记者到各地写旅行通讯。以前的报纸绝大多注重软新闻且主要关注城市新闻, 中国人不仅对世界知之不多就是对本国亦了解极少。针对这种情况,张季鸾就派记者广 泛报道全国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农村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刻反映中国所 9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面临的种种急需解决的种种问题,如农村经济凋敝,他就派记者深人华北农村调查农村 问题。 在言论方面,新记大公报大量发表社评。新记大公报既然以“文人论政” 为标榜,代表报纸出来“论政”的“社评”,自然受到重视,这也是大公报能在短 时间内即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为让大公报成为领导舆论的大报,力求社评写得不 偏不滥、文章不仅要立论平正公允,完全出于公众利益,而且要文字简练条理清晰。另 外,星期论文,是“文人论政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大公报开辟星期论文专栏起始 于1 9 3 4 年1 月,共存在了十五年的时间。 此外,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大公报在用人上完全遵循商业规律。为保持独立性, 录用新人时必须无党无派。曾经有一新进的记者到处打听报社的人事情况,被怀疑是国 民党特务,有人报告给胡政之,胡当即把他辞了。 大公报作为那个时代最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欢迎的一份大报,成功地创造了“文 人论政 的办报模式,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报业发展潮流,很快成为中国著名的大 报,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深受人们喜爱。 1 4 新记大公报的辉煌业绩 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大公报数易其主,却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新记大公报“三 巨头 接办大公报后,成功继承了英敛之的“大公”精神,坚持“四不主义的 办报方针,将“文人论政”推向了新的水平,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僻处华北一隅 之地的报纸,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报。 从对新记大公报的历史评价角度看,大公报坚持文人办报论政、言论报国 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记录者。这就注定大公报的 历史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它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文化、教育、社会诸多方面的情况,对世界的风云变化、国际斗争的激荡也有较 充分的反映。周恩来总理谈到这家报纸的历史贡献时,就肯定了新记大公报坚持抗 日的爱国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之所以受到它的读者,特别是那些有强烈民 族意识和民族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喜爱和支持,和它的爱国宣传,和它在激发全国人民的 爱国热情、促进全国上下团结抗日等方面所起到的舆论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 从经营业绩看,新记大公报在经营管理上一直是编辑部和经理部并重,并且 坚持采写、编辑和经营人员通用的人才培养办法。大公报接办之初,报馆经营十分 1 0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艰难。令人称奇的是,大公报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走出困境。大公报经 营的成功保证了言论的独立,而独立、公允的言论使报纸深入人心,又有助于扩大报纸 的销路。经营和言论并重,实际是经营为独立的言论服务,最终形成了两者之间的良性 循环,使大公报的影响逐步扩大。 新记大公报对社会服务功能也非常重视。这是自英敛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传统, 也是为民代言职能的延续。除了做民众喉舌、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反映人民疾苦外,新记 大公报一直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社会福利救助活动,从贩灾募捐到抗战义演,从慰劳 前方将士到抚恤后方遗孤,从奖励国内有功人士到褒扬国际友好等一次次的社会服务活 动。新记大公报可谓倾心竭力、满腔热情。热心社会福利事业迅速提高了大公报 在公众中的声誉,这固然有报纸经营方面的考虑,更是中国文人兼济天下的传统道义使 然。 关于新记大公报,方汉奇先生曾这样评价说:“大公报,由地方报纸,发展成 全国性的大报,全盛时期有天津、上海、重庆、香港等四个版,每日发行近2 0 万份, 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新闻史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注释: ( ( 本社同仁之志趣,大公报,1 9 2 6 9 1 张季鸾:国闻周报十周年纪念感言,栽国闻周报,1 9 3 4 - 1 2 - 1 0 张季鸾:国闻周报十周年纪念感言,载( ( 国闻周报,1 9 3 4 - 1 2 - 1 0 张季鸾:国闻周报十周年纪念感言,载c 国闻周报,1 9 3 4 - 1 2 - 1 0 王芸生、曹谷冰:( ( 1 9 2 6 至1 9 4 9 年旧大公报,载文史资料选集,第2 5 辑,p 4 0 周雨主编:( ( 大公报人忆旧,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3 周雨主编:大公报人忆旧,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2 6 4 张季鸾:新记 发刊辞) ) ,大公报,1 9 2 6 9 1 张季鸾:新闻报三十年纪念祝词,( 季鸾文存第二册附录,大公报馆,1 9 4 4 ,p 3 本社同仁的声明,大公报) ) ,1 9 4 1 5 1 5 ( 1 1 ) 政党、和平、填土工作,大公报,1 9 4 8 ,2 2 6 ( 1 2 ) 张季鸾:( 望军政各方大觉悟,上海大公报,1 9 3 6 1 0 6 ( 1 3 ) 李道平等著:( ( 公共关系学( 最新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p 9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第二章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 “报纸因为是商品的关系,所以竞争性很厉害,一方面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也就是 资本的竞争,不过如果同一资本而怎样去运用,却要看人才如何而定。”在坚持“文 人论政 办报方针同时,新记大公报非常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新记公司认为,一 张现代化报纸不仅是资金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新记大公报坚守“不 养圣( 剩) 人,贤( 闲) 人”的用人理念,实行一系列的用人策略,精心选拔入才,知 人善任,为大公报组织了一支精干人才队伍。大公报红火多年,除了胡、张等人的 不懈努力和精诚合作外,报社成功用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1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理念 人是行为的主体,可以说,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经营管理方面,大公报 把人的管理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公报用人以事、任务为中心,因事用人,任人唯贤, 人事相宜。因此,大公报在用人理念上,坚持“不养圣( 剩) 人,不养贤( 闲) 人 。 新记大公报用人按需引进。这样保障了新记公司结构精干,人人都发挥出应有 的作用,使报社经营能够高效运转。只要岗位需要,新记大公报就千方百计罗致人 才。大公报选人,有招考进来的,有经人推荐来的,有从同业中挑选出来的,特别注意 从投稿人和通讯员中发掘人才,只要认为合适,就想办法招进报馆。大公报不录用那些 已经成名的人,认为这种人很可能耍一阵就走,于事业无补。大公报社除了自己培养的 人才,不论是选聘的,还是从投稿中录用的,即使通过人事关系介绍来的,都要经过前 期考验工作能力后,才安排适当位置。新记大公报用人,就象棋盘上的几个棋子, 一个要顶几个用。因此,大公报报馆基本没有圣( 剩) 人、贤( 闲) 人。 新记大公报用人不讲关系。新记大公报因事用人,不会因为领导人的关系, 乱安插人员。这样使该办的事干的好,无用之才进不来。在新记大公报,吴鼎昌社 长从未推荐干部进入大公报社。胡政之掌握用人大权,也本着用人唯贤的精神,一贯重 视发掘人才,提拔人才,从不引用亲戚和同乡。他着重的是可以培养造就的新人,给予 充分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所以,除吴、胡两人,报馆里听不到四川口音。张季 鸾也只引荐曹谷冰一人。张季鸾在上海中华新报和曹谷冰的父亲共事多年,比较相 知,才敢大胆引进。 1 2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 新记大公报用人知人善任。新记大公报一旦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育和选 拔,取得需求的人才,就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促使这 两类人才能够互相补充,产生倍增的作用。新记大公报在用人体系中,能够有区 别地对待不同的人才,制定不同的策略,应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能够有利于识别、发现、 培育和使用各类人才,保证每一个岗位都使用最合适的人才和储备具有能力的人继任。 新记大公报用人求精不求多。新记大公报对于不称职的人员立即解聘。新 记大公报的人事,由于选人慎重,因事设人,一般来说比较稳定,被辞退的人很少。 但是,对于不称职或有问题的,立即解聘。有两位会计挪用公款,被大公报发现后就立 即辞退。有一位记者,业务能力很差,有吸鸦片的嗜好,还有向当局告密的特务行为。 新记大公报发现后,不附任何理由马上辞退。当然,辞退这样一个人是完全应该的。 还有一位日文翻译,在日本住了九年,翻译仍然有错误,这当然瞒不过胡政之。最后, 这位翻译不得不离开报馆。 新记大公报在“不养圣( 剩) 人,不养贤( 闲) 人”的理念指引下,兼容并包, 无党不分党派、唯才是举,发现和培养具有潜能的人才,根据人才的类型不同,给予区 别的对待,合理地使用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文化。 这样的环境可以使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公司以人才架构为中心的核心竞争能 力,使新记大公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2 新记大公报的用人艺术 术是指技艺、方法。用人艺术,也就是用人的技艺和方法。新记大公报坚持“文 人论政”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人理念。在实际经营中,新记大公报也建立 了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用人方法。这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方法正是对新记大公报用人 理念的具体贯彻和体现。 2 2 1 任人唯贤:选才不拘一格 新记大公报深知人才对于办报的重要性,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是新记大公报 用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