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王鲎垒 日期: 砬王:壁! 砬口 f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与出师签名:辫日 期:幽! ! ! ! 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1 9 9 4 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形成了中央税和地方税体系。地方税 收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而增长,但近几年地方税收入增长速度有所下 降,各地增收任务艰巨。对地方税收入增长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地方税 收征收当局的实际征收管理工作,保证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财力履行职能。本文从 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地方税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影响程度予以分析,探讨地方 税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对地方税收入增长做出预测。 本文认为,地方税收入增长主要受到经济增长、制度性因素、税收环境和政 府非税收入等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认为经济增长为地方 税收入增长提供了可能,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对地方税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各不 相同,本文重点从可税g d p 同地方税收入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 财政关系的权衡与安排、地方税制的设计与变动以及政府理财思想的变化等都将 影响到地方税收入的规模。税务部门的征管情况,纳税人的纳税遵从程度和社会 对税收征收的理解和配合程度等税收环境因素以及地方政府:| e 税收入因素都在不 同程度上影响着地方税收入的增长。 在实证部分,以青岛市为例,对1 9 9 4 - - 2 0 0 2 年地方税收入与可税g d p 、地方 税收入增量同可税g d p 增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时对地方税收入增长的构成进行 进一步进行了分析,描述了分税制实旌九年来她方税收入的增长情况。同时对制 度性因素、税收环境和政府非税收入等三个因素也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说明。 最后,本文对建立地方税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出了建议并对青岛市未来五年 的收入情况以四种模型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地方税收入增长机制 拥 盏,醒审 拥 莹一;7 醒审 坐奎厶主堡圭主堡笙塞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f o r mo fc h i n a st a x a t i o ns y s t e mi n19 9 4h a s h e l p e dt os h a p et h et w ot i e rt a x s y s t e m s 一c e n t r a lt a xs y s t e ma n dl o c a lo n e i ng e n e r a l ,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h a sk e p t g r o w i n g 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b u tt h eg r o w i n g s p e e d h a ss l o w e dd o w n t h e r e f o r e ,ac l o s es t u d yf o rt h eg r o w t h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i s v e r y u s e f u lf o rl o c a la u t h o r i t i e sw i t ht h e i rp r a c t i c a l j o b s ,a n dt og u a r a n t e e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 w i t hs u f f i c i e n tf a i n e a n c et o c a r r yo u tt h e i rd u t i e s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 f a c t o r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t h ei n c r e a s e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f r o mt h ev i e wo f t h e o r ya n d p r a c t i c e ,a n d o nar e a s o n a b l e i n c r e a s i n gm e c h a n i s m i nt h ee n d ,i tp r e d i c t s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o f 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 t h ei n c r e a s i n g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i s m a i n l yd o m i n a t e db y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 d e t e r m i n a n t s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f a c t or ,t a x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n o n 。t a x f e v e n u eo f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i nt h e o r y ,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t h e p o t e n t i a l t o e n c o u r a g e t h ei n c r e a s e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 ,w h i l ea tt h es a m et i m e e c o n o m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 p l a yd i f f e r e n tr o l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a r t i c l e e m p h a s i z e so nt h e l i n k s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a x a b l eg d pa n dl o c a lt a x r e v e n u e 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i s m a i n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s :t h ef i n a n c i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e n t r a la n d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s ,l o c a lt a x s y s t e ma n dc h a n g e so fp r i n c i p l e so ff i s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 t a x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c ha s t a x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t a x p a y e rc o m p l i a n c e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d f o rt a x a t i o n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t a x m a n a g e m e n t b e t w e e nt a xa n do t h e r d e p a r t m e n t s ,a n d 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n o n - t a xr e v e n u ef a c t o r sa l li n f l u e n c et h eg r o w t h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i n v a r y i n gd e g r e e s i np r a c t i c a ls e c t i o n ,l o c a lt a xi n c o m ea n dt a x a b l eg d p , t h ei n c r e m e n ti nl o c a lt a x i n c o m ea n dt h eg r o w t ho ft a x a b l eg d pf r o m1 9 9 4t o2 0 0 2a r ea n a l y z e dw i t hq i n g d a o 4 山东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a r te x a m p l e ,a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o n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 g r o w t hi nl o c a lt a xi sb r o u g h ti n t o a n dt h es i t u a t i o ni nn i n ey e a r sa f t e rt h ee n f o r c e m e n to fs y s t e mo ft a x 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 p i c t u r e di nt h i sp a r ta sw e l l b e s i d e s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f a c t o r s ,t a x a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n o n 。t a xr e v e n u eo f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a r ea l s oa n a l y z e d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d i nd e t a i l a tl a s t ,ap r o p o s a li s b r o u g h to u tr e g a r d i n gb u i l d i n gu par e a s o n a b l ei n c r e a s i n g m e c h a n i s mo f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a n dt h et r e n do f i t si n c r e a s ei nt h ec o m i n g f i v ey e a r si n q i n g d a oi sf o r e c a s ti nf o u rm o d e l s k e y w o r d s :t h el o c a lt a xr e v e n u e ,g r o w t h ,s y s t e m 5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方税收入增长研究 自2 0 世纪7 0 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以世所罕见的高速度增 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 也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自1 9 9 4 年起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 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 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 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分税制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其 关键在于通过这项改革对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加以规范和固定,中央与地方各 自管好自己的收入,实现真正的“分灶吃饭”。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规模的比例 关系,财政收入规模多少合适是改革的重点。地方财政收入规模的形成主要是靠 地方税收入,即地方政府还是以自己组织收入为主,改革的目的也就是要以法律 的形式确保各级政府能够形成适当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正常的增长机制。 “抓紧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管理权限,明确各自的事权、财权和决策权, 做到权利和责任相统一”1 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需要。1 9 9 4 年税制改革之后,在我国实际上形成了中央税( 收) 和地方税( 收) 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地方税筹集,地方税收入 情况对地方财政收支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乃至当地居民 对公共服务的享受。因此,健康、积极、理性的地方税收入增长将对地方财政和 地方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影响地方税收入增长的各因素及影响程度予 以分析,探讨地方税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对地方税收入增长做出预测。 巾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卜文选) ( 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j f l 版1 9 9 3 年l o 月第1 版,第2 7 8 页。 山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写i 言 地方税是伴黢着分税剑的实越蕊产生、相对于中央税的税收。我国最早豹分 税制可以追溯到_ 】鬻朝中后期的“供京”( 豳中央政府支配的税收) 、“送使”( 解缴 囊釜方节度镬壤趱躲蘸分) 秘“鏊矧”( 楚方经中央兔许蟹下瓣鬣牧 等镄度。2 瑟我 国较早见诸文字的地方税是在清光绪后期的预锯立宪筹备事项中明确提出划分 酗、建两税的条歉,僵来蕤付诸予实施。3 我国最草明确窝籀静分税隶l 确跫在辛亥 革命后北洋政府农民国二年( 1 9 1 3 年) 颁布国家税法与地方税法草寨、圈家 费茸与地方费目标准案( 简称民二税法萆案) ,明确了中央与地方行政的范围和 秀疆,划分了中央税与地方税。农,【毙之盛,由于墩权更迭频繁,分税制t 楚有立废, 先后经历了曹锟j b 京政权的分税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分税制。4 磊我懑嚣蘸黪逑方禚楚撵1 9 9 4 年疆浚锻废改革瑶交壤方稷务凝关警理、形或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各税总和。 ( 一) 关予“地方” 在目前的中豳,“地方”一词,亦称为“地方政府”一般是指省( 自治区、囊 辖市) 政府、市( 地) 政府、吕政府、多( 镇) 政府等。5 由预算法授予的事 鸯独立懿、经由各级大大搬港预冀歇各级她方政赡霄4 7 2 1 2 个,其中包含3 1 个省 级单位( 含2 2 个省、5 个自治区和4 个齑辖市) 、3 3 1 个地( 市) 级单位、2 1 0 9 个 爨缀蕈使裙4 4 7 4 1 令乡( 镶) 级攀经。8 孛央致麝觳揍援下只是溺省级敬痔之阕 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如同省级政府确定收入共享规则。而省级政府同地( 市) 级 政府、邋( 市) 缀政府同基( 市) 级政府、昙( 市) 级竣府同乡( 镇) 缀政府刚 分别确定收入共事规则。因而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来看,地方要向中央上解 1 澍嫂学主绽;中国财政史k 泰扰财经大学 | l 舨社1 9 9 7 年第1 _ | ;鞋 3 麓毒崔、谈瑷:孛嚣黠政嚣戆变) ,孛嚣辩敢羟蒜瑶舨社l 辩年第l 藏。 长野朝( 日) 著李占才详:中国的财政) ( 载t 民两档案) ) ,转训自付志宇:f 历史j :分税制盼产生和形 成 ,税务聊f 巍2 0 0 2 年第2 期 5 按照我瑗1 9 8 2 年宪法的行政联划攫定,辨王市 t 。,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比 增加第二产业的比重而增加的地方税收入要多,更有利于地方税收入的增长。 ( 2 ) 产业利润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对( 3 ) 式中的p 。和p ,求导,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利润率每增加一个 单位时宏观税负的增加值分别为: t2 = g :b ( 6 ) t 3 = g ;b ( 7 ) 因g 。、g 。、b 均大于0 ,故无论哪个产业利润率的提高都会带来宏观税负的增 长而且比重比较高的产业的增长对地方税收入增长的贡献会更大。 ( 3 ) 税率变动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对( 3 ) 式中的税率分别求导,可以得出当流转税类税率和所得类税率每变动 ”税半变动严格来说足属于制度性因素的范畴,之所以放祚这里讨论是因为以同一个函数分析较为方便。 1 4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单位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分别为t 。和t “ t ! = 勘( 8 ) t3 = g :p z + g 。p :( 9 ) 以上各参数均大于0 ,因而无论是那一种税的税率提高都:对宏观税负带来正的 影响,都导致地方税收入的超收。 ( 二) 制度性因素 地方税是相对于中央税而言的,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必然结果。设立地 方税是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和收益原则基本理论的要求。地方税收入的规模除同地 方经济发展这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外,制度安排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央 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权衡与安排、地方税制的设计与变动以及政府理财思想的变化 都将影响到地方税收入的规模。 1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权衡与安排 地方税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分税制的实行与否,分税制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 财政管理关系,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管 理关系则取决于中央对于集权和分权关系的调节。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 制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出现了统收统支模式、分类分成模式、总额分成模式、 大包干模式”,直到现在的分税制模式。而这些模式的选择基本上不是中央与地方 共同协商确定的,而是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确定的,带 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中央决定权处于主动地位,地方政府只能被动服从。 1 9 9 4 年分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改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 比重连年下降的趋势,增强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在这种财政关系的 安排下,地方税只能居于次要位置,地方税收入的增长也只能在中央税收入增长 之后再加以考虑。 2 、地方税制的设计和变动 基于以上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在地方税制的建设上也反映出了地方税 制对中央税制的被动服从:地方政府没有规定税种、税率的权力,没有税收减免 永新q 1 : t ; 财政体制改节研究,中国财政经济i i :版社1 9 9 2 年7 门第1 版第5 贝。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权,征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地方税种尽管较多,但 大多数收入规模较小,而且征收成本较高,如屠宰税、车船税、印花税等;另一 方面,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归 中央,使这些税种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共享税的性质。因此,我国中央税与地方税 的设计明显有利于中央税。 同时,中央总是利用自己“制定规则的权力”在地方税制的变动中改变分配 比例和分配方式或将应属地方税的税种划归中央税,使分配结果有利于自身,如 对个人存款利息恢复开征的个人所得税归中央收入;新开征的车辆购置税( 属中 央收入) 是由原车辆购置费( 属地方规费) 改征的;再如2 0 0 2 年起的企业所得税 和个人所得税改革,规定2 0 0 2 年两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2 0 0 3 年六四分成,而 且2 0 0 2 年后新成立的企业由国税部门管理。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只有“执行规则的 权力”,没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最终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博弈中处于下风, 税制变动的摄终结果总是有利于中央。 此外税收不仅限于满足政府支出需要,还需要承担宏观调控、引导资源分配、 维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职能。因此税制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税收征收的需要,还 要体现出上述调节职能,而承担这些职能的税种多数属于地方税:为控制投资过 热而开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达到预期目的后又予以停征;个人所得 税的设计则是充分体现了税收社会公平的职能;在2 0 0 3 年春季的抗击s a r s 斗争 中,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出台的对出租车、旅游、餐饮等行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则直 接减免的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都属于地方税的范畴。所以,我国的地方政府事实 上承担了部分中央政府的职能,而在地方税收入出现减少时地方政府却得不到有 效的补助或救济途径。 3 、政府理财思想的变化 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财政体制上的制约,我国地方政府的理财思想一 直深受中央政府的影响,全国上下的理财思想基本上一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国的理财思想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从建国初到2 0 世纪8 0 年代末,这段时间理财思想强化的是“量入 山东大学顿士学位论文 为出”,隧收定支,表瑷为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财竣赤字为零或穰,j 、:稷箍全年财 政收入的多寡安撼预算支出,这个阶段财政收入的主要烨式是以企业上缴利润鞠 税收,在1 9 5 5 - - 1 9 8 0 年期间二潜各自占国家预算收入的比重大体上都在4 0 左 右。” 第二次变化怒从2 0 世纪8 0 年代末到9 0 年代末,强调“量出为入”,以支定 l | 芟,表褒为赫致赤字不断增大 圭| 垂方鬓手致按照我蕊法律麓定不竞诤基瑗赤字) 。税 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熏连年提高,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由于 我鋈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大量基础产业和公共设施建泼需要政府承担,使得政 府对财政收入的褥求越来越大,对税收增长的要求也因此日益遮切,这些现象的 擞终表现是政府对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计划调控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和地方税 牧入的剐瞧增长。 第三次变化怒在2 0 世纪9 0 年代末到现在,总的财政思想还是“以支定收”, 餐由于公共财馥蹒念静褥立,我鬻政麝对市场经济条 宰下瓣政府簸能逮行了反愚, 强调政府职能界定在市场失效的范围内,政府支出的规模得以确定,政府也开始 蔫手对非规范性政府支出进行调整,并开始考虑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嬲政府财敬支出抟关系。地方财敬收入懿主要寒源为地方程牧入,在我嫂增长上, 既不能超出支出需要盲目增收,又不能不顾支出需要任意减征,税收承担宏观调 藏豹职麓褥至l 糖强。 “以支定收”葶n “以收定支”的理财思想主要反映了淑府与企业的关系。“农 计戈0 经济下,“以收定支”的理财思想与之相适用,政府鼹积极的,企业尾消极的, 慰政尽可能她将慰力麸企业取走,露嚣套诗戈l 经游条件下,财致每蓑秃羧建扩张 自身生产投资的欲望。在这种理财思想的支配下,政府以较高的税率或较大的利 澜獾取琵黼疑企渡获取露敬寝入,两税攀绫稻润键取魄镶随政府耱企蛙翡葙互藩 弈而变化频繁,不利于形成地方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以支定收”的理财思想 则与市场经济相通应,企业是积极主动的,政府则是消极被动的。企业能形成较 2 4 张弊:比较财政学赦程) ,中陶人民人学l 版社,1 9 9 7 年9 月第1 版第1 8 9 页 2 张驿:比鞍财政学教程 中瑚人民大学j i ! 版社,1 9 9 7 年9 月第1 舨第2 9 1 页。 山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稳定而长期的税收预期,地方政府也只能法律确定的税种和税率组织收入,地方 税收入相对比较稳定,有利于地方税收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 ( 三) 税收环境因素 在既定的经济增长和制度条件下,税收环境因素对地方税收入增长起着重要 的影响。本文中税收环境指的是指地方税务部门、纳税人及其他主体在税收征纳 活动中的行为概况: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管情况,纳税人在有缴纳税收义务时是否 依法进行税务登记、按时申报、足额缴税,亦即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t a x p a y e r c o m p l l a n c e ) ,社会各界如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对税收征收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1 、税收征管因素 税收征管因素即指税务部门在税收征收过程中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及征管 手段等客观因素。征管因素对地方税收入的影响表现在课税努力程度和税收行政 效率两个方面。 ( 1 ) 课税努力程度 课税努力程度( t a xe f f o r t ) 是指税务部门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的程度,它 反映的税务部门对税收征税的努力程度,具体包括税务部门的人数、工作能力、 技术能力及敬业精神等。 从课税努力程度的定义看,课税努力程度( t e ) = 实现的税收收入( t ) 应征 收税收收入( t ) 。而应征收的收入是各税计税基数乘各税适用税率之积的和, 由于难以准确的统计各税计税基数,应征收的税收收入在实际中是难以衡量的, 我们可以认为各计税基数基本上是统计在当年g d p 中,在税制不变的前提下各税 种的税率通过变换系数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固定的指数k ,这样应征收的税收收入可 以表述成g d p k ,从而课税努力程度可以表达为: t e = t ( g d p k )( 1 0 ) 这样在税制稳定不变的条件下,课税努力程度可以通过当年的地方税收入占 当年的g d p 比重来予以比较。 实际上,课税努力程度的变化表明了税务机关征税努力程度的提高或降低, 直接体现实际征收的税收占g d p 比重的增加或减少,但在g d p 保持增长的条件下, 山东大学硕: :学位论文 课税努力程度的提高必然反映出实际征收税收的增长。 ( 2 ) 税收行政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收入的对来比衡量。2 2 直接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税务机关购买必要办公设备、印刷:艾件、支付税务人员 工资、培训费用以及其他日常管理所必需的各种经费开支。很明显,直接征税成 本与入库的地方税收入之间的比率越低,税收的行政效率越商。动态地说,一定 时期内,直接税收成本的增量与入库税收的增量之间的比率越小,税收效率较高, 收入增长才会较快。 2 、纳税遵从度 纳税遵从是美国于2 0 世纪7 0 年代末开始研究的,纳税遵从是指纳税人在适 当时间填写所有要求填写的申报表、在申报表上的应纳税额应按照填表时间的税 法、规定和法院裁决的要求正确计算,否则为不遵从。2 3 对于纳税人的纳税遵从的 度量指标即为纳税遵从度。 新西兰因其税制主要依靠纳税人自行估算申报纳税的模式而采用三项指标衡 量纳税遵从:估算自己的应纳税额( 包括对纳税事宜的合理关注和对与较大纳税 事项有关的税法的合理理解) 、按时填报纳税申报表和按期缴纳税款。“从我国的 情况出发,纳税遵从指标可以选择税务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和处罚率: 税务登记率= 当期办理税务登记户数当期应办理税务登记户数;( 1 1 ) 申报率= 当期申报户次当期应申报户次( 办理登记的累计户数) ; ( 1 2 ) 入库率= 当期税款入库税额当前申报税款总额;( 1 3 ) 处罚率= 当期稽查查补的罚款当期稽奄的查补税款。 ( 1 4 ) 税务登记率表明的是纳税人对税收义务的认可,申报率表明的是纳税人对自 觉履行纳税义务的肯定,申报准确率表明的是纳税人对税法和自己义务的正确理 解,处罚率表明的是没有对没有遵守纳税义务的纳税人的查处程度。 砼物斌:比较税收制l 堑兼论我国现行税制的完善) ,捅建人民i 版 l :1 9 9 3 年4 ,】第1 版第i o 负。 2 3 麻螗爱:纳税人遵从理论威】e 借鉴盥义) ,涉外税务 2 0 0 2 年第4 埘第1 8 页。 2 秦泮义译:关于纳税人遵从、行为标准和处罚舳i 定的评估) 税收译从,2 0 0 3 年笫3 期第4 i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纳税遵从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社会税收环境的优化,有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开 展,地方税收入的增长可以得到保证。 3 、社会的理解和配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任何工作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这就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配合,多个部门相互支持配合税收环境才能得到优 化,地方税收入的增长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在我国,政府职能越来越细化,政府各部门从不同角度掌握了纳税人的大量 信息资源,但往往是各自为政,不能互通,而这些信息却可以帮助税务部门掌握 税源的变动趋势或实际纳税能力。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的相对“封闭”使得税务 部门不能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客观上对地方税收入增长形成了阻力。 而我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人治历史的国家,虽然现在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 但政府部门以及领导干部个人的对社会事务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政府部门的领 导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守法、带头缴税,会形成及时申报、依法纳税、足额缴税 的税收环境,为地方税收入增长的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因而良好的社会理解和配合对地方税收入的增长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数字 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形成有利于税收征收的社会环境,为地方税收入增长提 供保障。 ( 四)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因素 我国地方政府的收入一般由四部分构成,一是税收;二是预算内非税收入, 如企业收入、规费收入等:三是预算外收入,指各级政府、各政府部门按照有关 规定获得的不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四是制度外收入,即政府违规自定章 程聚敛的资金。前两项列入政府预算,管理比较规范,负担明确,税收收入是预 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制度外收入则是不合法的,应该加以清理。第三项收入 预算外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 国家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单位,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管理过程中按照特定需要 依据国家规定实施的收费。事业性收费是指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而实施 的收费。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补偿或部分补偿合理的耗费的原则,并根据服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务内容、质量,考虑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收费标准。 预算内非税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可以合称为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下,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都是政府收入的形式,:有各自地位和作用, 两者不能互相替代。税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政府收入形式,它可以且应当成为 政府收入的最主要形式。费是以交换( 或直接提供服务) 为基础的政府收入形式, 在政府收入体系中居于补充或辅助地位。但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 将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定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通常只有 投入,没有产出或几乎没有产出,税收是公共财政惟一的基本和主要的收入方式, 绝大部分的公共财政收入都应当采用税收手段来完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看,政府的非税收入要高于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及政府 各部门为满足自己的支出需要而各设名目收取各种费用,甚至带来不经审批自行 乱收费、乱罚款( 制度外收入) 等现象,从而导致收费失控,加重了纳税人的负 担。从我国税制的总体设计和各个税种的设计及其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税负水 平属于中等,例如,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 7 ,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3 3 ,个人所 得税最高税率为4 5 。从税法的实际执行结果及其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近年的税负 总水平属于偏低的水平。由于收费过多、过乱、过滥,大大地加重了纳税人的经 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对于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是极为不利的。 非税收入扰乱经济秩序、侵蚀税基,对地方税收入增长有着消极的影响。但如果 把部分收费通过立法形式将“费”改“税”,对地方税收入增长也能起到积极的 作用。 2 5 张辫:公共财政的概念与内容浅析,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足说,经济科学m 版社2 0 0 0 年5 门第l 版7 5 负。 2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地方税收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的实证量化分析以青岛市1 9 9 4 - - 2 0 0 2 年的数据为例。 ( 一) 地方税收入增长状况 从表1 “1 9 9 4 2 0 0 2 年青岛市g d p 、地方税收入总额增长及税收弹性”可以看 出1 9 9 4 - - 2 0 0 2 年青岛市地方税收入总体上是增长的: 地方税收入总额地方税收入增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 年度税收弹性 ( 亿元)长率( 亿元)总值增长率 1 9 9 41 3 8 65 2 0 7 6 1 9 9 52 1 6 40 5 6 1 36 4 2 0 30 2 3 2 92 4 l 1 9 9 62 7 6 3o 2 7 6 87 1 0 2 00 1 0 6 22 6 l 1 9 9 73 4 1 20 2 3 4 97 9 7 7 001 2 3 21 9 1 1 9 9 84 1 3 5o 2 1 1 98 8 8 4 00 ,1 1 3 71 8 6 1 9 9 94 6 3 50 1 2 0 99 9 2 8 30 1 1 7 51 0 3 2 0 0 05 26 701 3 6 41 1 5 0 0 7o 1 5 8 40 8 6 2 0 0 l6 6 0 20 2 5 3 51 3 1 6 o o01 4 4 31 7 6 2 0 0 27 5 4 901 4 3 41 5 1 8 2 001 5 3 60 9 3 年均增长0 2 3 5 9年均增长0 1 4 3l 注:( 1 ) 税收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下同) 。 ( 2 ) 数据来源:青岛市地税局历年税收收入统计及青岛市历年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见,青岛市地方税收入从1 9 9 4 年的1 3 8 7 亿元增长到了2 0 0 2 年的 7 5 4 9 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2 5 5 9 ,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 4 3 1 的幅度。 从年度增长上看,地方税收入第一个增长高峰是在1 9 9 5 年,增长幅度达到了 5 6 1 3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在1 9 9 5 年也达到了该时期的一个高点2 3 2 9 。 1 9 9 6 1 9 9 8 年的地方税收入增长幅度每年都在2 0 以上,同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却保持在1 1 的幅度上,这个阶段税收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 度。1 9 9 9 年和2 0 0 0 年的增长幅度都只在1 2 一1 4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却达到了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0 年的1 5 8 4 的新高。2 0 0 1 年是地方税收入的第二个增长高峰,增长比例达到 了2 5 3 5 ,同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只有1 4 4 3 。2 0 0 2 年地方税收入的增长幅 度下落就很大,只有1 4 3 4 ,同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却达到了1 5 3 6 。 就总体上而言,九年中地方税收入在分税制实施的前两年均有大幅度增长之 后,以后年度的增长幅度则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这种增长态势也是符合规模经济 递减规律的,高基数上基础的增长幅度必然是下降的趋势。1 9 9 5 - - 1 9 9 9 年地方税 收入连年超常增长,这五年的税收弹性系数均大于1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税收征管 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通过完善管理、堵塞漏洞。减少了税收流 失。然而,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是有限的,到1 9 9 9 年以后税收弹性系数下降到l 左右。需要说明的是2 0 0 1 年税收弹性系数达到了l 7 6 ,实际上扣除企业所得税额 外增长的部分( 由于2 0 0 2 年所得税改革带来地方税收入的超常规增长,2 0 0 0 年企 业所得税为l o 5 6 亿元,而2 0 0 1 年为2 0 1 4 亿元) ,税收弹性系数也接近1 。 ( 二) 经济增长因素与地方税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1 、地方税收入同可税g d p 的关联分析 可税g d p 是地方税比较准确的税基,通过对二者关联程度的分析可以把握g d p 对地方税收入的影响程度。 表2 青岛市1 9 9 4 2 0 0 2 年可税g d p 与地方税收入单位:亿元 第二第三 第三产业中扣除部分 地方税 年度 卫生体教育文国家 可税p 产业产业 科研 收入 育等化广播机关等 1 9 9 42 5 0 3 41 8 5 ,4 54 8 0 7 6 41 7 91 2 5 44 0 9 0 11 3 8 6 1 9 9 53 0 1 2 02 2 8 6 06 ,l o9 8 52 9 01 3 6 74 9 7 2 82 1 6 4 j 9 9 63 2 8 4 92 4 8 9 07 8 21 0 9 32 5 41 6 了35 3 9 3 62 7 6 3 1 9 9 73 8 2 0 l2 9 8 7 29 5 01 4 9 73 8 01 9 0 56 3 3 4 13 4 1 2 1 9 9 84 1 3 7 53 3 4 2 49 ,6 22 0 2 64 5 12 0 3 06 9 3 3 04 1 3 5 1 9 9 94 7 2 2 03 8 8 2 71 0 9 82 5 0 53 7 42 2 6 47 9 b 0 64 6 3 5 2 0 0 05 6 0 0 24 5 0 1 71 4 2 73 3 9 l4 3 52 8 7 59 2 8 9 15 2 6 7 2 0 0 l6 4 8 、7 45 2 4 1 21 7 3 44 2 8 55 1 03 2 3 21 0 7 5 2 56 6 0 2 2 0 0 27 6 4 9 76 0 7 2 62 0 4 44 8 6 65 8 63 5 5 51 2 6 1 7 27 5 4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 1 ) 地方税收入来源于青岛地税局历年税收收入统计,g d p 各项数据来源于青岛市1 9 9 5 2 0 0 3 年统计年鉴。( 2 ) 可税g d p =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一第三产业扣除部分;第三产业扣除部分= 卫生体育部门增值额+ 教育文化广播部门增值额科研部门增值额+ 国家机关等部门增值额。 ( 3 ) 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体育部门和教育文化部门也开展一些经营,缴纳部分营业税,但 限于资料来源关系,在本文中投有考虑。 利用上表的数据以可税g d p 与地方税收入为参数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下 面的函数: l t a x = 一1 2 0 0 1 7 9 + 0 0 7 1 2 5 9 k g d p( 1 5 ) ( 一4 7 4 8 5 )( 2 2 7 0 1 4 ) r 2 = o 9 8 6 7 ,f = 5 1 5 3 5 5 4 ,d w = 1 3 l 对于函数式( 1 5 ) 有关指标及数值说明如下:l t a x 为当年地方税收入总额, k g d p 为当年可税国内生产总值;度量回归线拟合优度的判定系数r 2 为0 9 8 6 7 ,相 关系数r 为0 9 9 3 3 。则一可以说明当年地方税收入同当年g d p 高度相关,二表明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很好的解释地方税收入。函数式( 1 5 ) 的经济意义在于,当年 可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 0 0 元,即有7 1 2 5 9 元形成为地方税收入。 另从当年可税g d p 比上一年度的增加值增量同当年地方税收入增加量的角度, 看地方税收入增量同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间的关系,仍以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 析,得出函数式( 1 6 ) : y = 4 3 5 5 1 + 0 0 3 1 4 2 x( 1 6 ) ( 1 9 7 8 3 ) ( 1 6 4 4 8 ) r 2 = o 3 1 0 8 ,f = 2 7 0 5 4 ,d w = 2 5 9 其中y 为当年地方税收入较上年的增长量,x 为当年可税g d p 较上年增加的数 值;判定系数r 2 为0 3 1 0 8 ,相关系数为0 5 5 7 5 。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可税g d p 的增量增长只能解释3 1 0 8 的地方税收入的增量增长,也就是说当年度 地方税收入增量的大部分同当年度可税g d p 增量增长并无直接关系。 2 、地方税收入增量增长因素的量化分析 从表l 可以看出1 9 9 4 - - 2 0 0 2 年税收弹性系数基本上都大于1 ,即税收增长速 度快于当年g d p 的增长速度,地方税收入多年超经济增长,而函数式( 1 6 ) 表明 当年地方税收入增量同当年可税g d p 增量的可解释程度不高,故考虑从地方税收 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地方税收入超经济增长( 增量增长) 的机理: 彩酸撼方醺牧入增长熬嚣个嚣豢中,经济增长邋素中熬产业结穆秘龛业经凑 效益容易攫化分析:第三产业( 熬中批发零售业嫩纳增值税,应当调增到第二产 数) 可懿麓残是爨献营鼗税、骧建税等流辖类筏牧豹产照,嚣第二产盈粥主要囊 献增值税,第产业则对地方税收入没有贯献。因而产业结构调艇对地方税收入 矮长的影桶主要羲流转粪税浚移新得税类税收静蹭减。企监经济效益静褥离主要 体现在企北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镩所得类税收的增长上,效益越好所得类税收就 越高。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带采的税收的增长可以用当年所得凝税收的负担率 ( 企业所褥税和个人所褥裁占g d p 的比重) 减去上年度的负担率麓象当年度的g d p 计算出。 其缝兰个毽素嚣割度性毽索、巍蚊环境嚣素移裴裁牧入嚣豢熬影豌粼壹接 量化难度比较大,因此以上因素对地方税收入增长的影响可以以宏观税负提高 ;起懿爨浚增长爨减去上述两个藿纯携舔邈素导数瓣程竣壤长豢君瓣巍羧溪长 量袭示。 表0 ) 提供了熬瑾后麓于计算瓣数据: 裘31 9 9 4 2 0 0 2 牮管岛赢域寿残投入增量增长计箕表 项瞄年度 1 9 9 4 燕1 9 9 5 燕1 9 9 6 燕1 9 9 7 箍1 9 9 8 翅 1 9 9 9 年2 0 0 0 艇 2 0 0 1 攮2 0 0 2 侄 流转类税收 7 8 71 2 8 51 5 9 51 9 3 72 3 3 02 4 o o2 7 ,9 83 0 6 54 0 2 3 ( 识元 所樽类税收 4 2 35 5 46 99 3 31 0 6 21 2 6 41 6 2 52 7 3 82 4 1 4 ( 亿元) 第二产韭 2 5 0 3 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