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公德教育 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育新内涵 摘要 我国的学校教育领域鲜有专门以公德教育为主题进行的研究,有效的实践措 施就更是少之又少。公德教育往往很难落实,要么缺乏公德教育的意识,要么把 公德教育降解为私德教育。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 学中更好地进行公德教育?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对传统德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梳理以及对社会转 裂的分析,从养成基本公德行为规范的底线道德教育,到基于公益、公平原则的 公德教育,并最终立足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提升,分三个层次逐渐深入剖析转型 期学校公德教育的伦理基础和教学方式。我国传统德育是一种“束身寡过”的私 德教育,已无法满足转型期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领域的出现客观上 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以及入们道德观念的转变。相对于以“大 公无私”为普遍道德原则的传统德育,公德教育首先是对底线道德守护,要求从 养成公德行为习惯入手。然而,只有了解并认同行为背后的原则基础,才能将其 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第三章通过对公私观念的分析说明公德教育降解 为私德教育的原因并籍由对群己关系的讨论来论证以公益为原则的合理性和可 行性。最后的部分,以银行排队为例阐释了公德教育的公平原则并分析了实践中 的难题。 学校进行公德教育应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学会以公益、公 平的原则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它在本质上是道德思维方式的发展。公德教育的 实施不仅与整个社会的道德氛围有关,而且也受到教师和学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的限制,所以它的全面实施和开展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关键词:公德;道德教育;社会转型 o n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r a h t y : t h en e wm e a n i n go fs c h o o im o r a ie d u c a t i o n i nt h e1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s o c i e t y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f 毫wr e s e a r c h e so n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m l i t yi nm es t l l d yf i e l do f s c h o o l i n 吕 n e i t h e ra r et h ee 矗e c t i v em e a s u r e s b e c a u s eo f也ei n a d e q u a t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 i ti sh a r dt ob r i l l gn l i sp r o g r a mi n t o e f i e c t “w h a ti si tt h a tl e a d st os u b s t i t u t i n ge d u c a t i o no fp r i v a t em o m l i 竹f o rt l l a to f p u b l i cm o m l i t y ? ”a n d “h o wt op m m o t et h e 证l p l e m e mo f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豫l i t y i nt l l ec l a s s r o o m ”a r et l ec e n m l lt h e m e so f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f i r s to fa l l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i d e ao n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h a v eb e e ns u m m a r i z e da n d a n a l v z e d ,w h i c hi sr e g a r d e da se d u c a i i o no fp r i v 砒em o r a l i t yf o c u s i n go nt l l e s e “二i m p r o v e m e n t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a c q u a i n t 柚c e w h i l et l l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m o d e ms o c i e t vn e e d sn e wm o m ls y s t e ma n dm ec h a n g eo fp e o p l e sm o r a li d e a ,w h i c h w o u l db ec a l l e dp u b l l cm o r a l i t y i n 也es c c o n dp a n ,m em a m t e n a c eo ft l l eb a s i c m o r a la c q u i r e m e n t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h a sb e e nd i s c u s s e d t bc 邺 o u tt h ep r o g r a mo f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i st of i r s t l vt r a i nap r o p e rm o d eo fb e h a v i o ri nt h c p u b l i cl i f e h o w e v e r i ti so n l yt 1 ep e r s o nw i t ht h ei n t e m a lm o r a lc h a r a 曲盯c o u l dh a v e t h ea b i l i t yt oc o n d u c th i m m e r s e l fm o r a l l y i nc o n s e q u e n c e ,i ti s a n a l 、嵋e d 协a t e d u c a t i o no n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i sa l s ot h ee d u c a t i o nf o rm o r a l 血n d a m e m a lr o o t e di nt l l e p r i n c i p l eo fc o m m o n w e a la n ds o c i a li u s t i c ea sw e l l ,b ye x p l o r i n gt 1 1 ea l t e r a n t l u l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b o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p u b l i cs p h e r ea i l dt h ep r i v a t e s p h e r e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i n d i v i d u a la n ds o c i e t yi na 1 i n e s eh i s t o r y f i n a i l y , t h ed i m c u l t i e se x i s t e di nn 屺d r a c t i c e6 e l dh a v ea l s ob e e nt r e 删t os h o wn l a t e d u c a t i o no f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s t i l lh a sa1 0 n 窖w a vt og o a san e wp a no fs c h o o lm o r a i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o f p u b l i cm o i t yi sn o to n l yt h e t r a i n i n go f b e h a v i o rb u ta l s ot h er e a l i z a l i o no f r e l a t i v em o r a lp r 访c i p l e s ,w h i c hm a k e “ e s s e n t i a l 】ya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j u d g m e n ta j l dt h i n k i n g k e yw o r d s :p u b l i cm o r a l i t y : m o r a je d u c a t i o n ;t r a l l s f b m m t i o no f s o c i e t 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兰堕猫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一占6 、c 。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宴屹韵 导师签名: 日期:矽6 6 p 日期:型垂生型! 叩 导言 导言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 交往的同益频繁,一个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领域正在逐渐形成。亿万中国人民开 始时常超越长期习惯的熟人生活圈,在公共生活领域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交往、 相处。那套适用于熟人圈的私人交往和集体生活的道德规范,已不足以指导和调 节只益丰富的社会生活。在公共场合,个体缺乏公德,又无熟人监督,时常行为 失检,且肆无忌惮。加强公德建设,遂成时代的需要。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中 共中央多次颁稚文件,“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并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视为我国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三大“着力点”9 。近年来,全国各地重大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层 出不穷,且愈演愈烈。加强与公共事务有关的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成为当务之 急。影响所及,我国各级学校也在加强公德教育 。 然而,公德建设和公德教育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1 0 0 年前,我国就有先 进人士觉察到了国民的道德缺失,呼吁加强公德建设和公德教育。2 0 世纪3 0 年 代,我国也曾经兴起过规模和影响都不小的公民道德教育运动。时至今日,为什 么我们的公德水平还如此低下,以致要大张旗鼓地加强公德教育呢? 一、一个民工的情义 从当前的道德宣传与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也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也许会 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汜述的是2 0 0 3 年“非典型肺炎”爆发时期发生的一则故 事。仔细观察和分析事后人们的反应,不难发现国人在道德观念及宣传与教育上 的缺失。 故事的主人叫张先俊。他是徐州市郊区的一位青年农民,2 0 0 3 年2 月赴 京务工,不幸遇到“非典”疫情。眼看和自己一起来打工的人纷纷离开北京, 他也向老板告假,于5 月3 日上午1 0 点乘北京至山东单县的客车返乡。晚8 点左右,至单县后,又乘车至单县中兴镇,准备再转车回乡。此时,他感觉 有点发热,而且胸闷咳嗽。他怀疑自己感染了“非典”病毒,便放弃乘车念 头,步行2o 多公里返家。 5 月4 日晨6 时左右,小张终于回到了老家。为了避免家人或乡亲感染 上“非典”,他决定不冒失进村。他把行李扔进一口枯井,然后站在村头大 声喊来了妻子。隔着老远,让妻子送了一杯水放在村口的大石头上。然后让 妻子回家扶来老父亲,叫来一双儿女。他喝了几口水,给父亲磕了一个头, 说道:“孩儿可能得了非典,这就上医院去,您多保重! ”小张还嘱咐妻子照 1 中共中央关卡加强社会主义耩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1 9 9 6 年1 0 月l o 日)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 0 0 1 年1 0 月2 4 日) 。 ”一个驯显的例子,是f :海市一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 钟启泉总主编,上海市科技教育出版杜 :_ | ;版) 用一整册教材( 三年级下学期,黄向阳主编) 实施社会公德教育,其中涉及公共秩序、公熬安全、 公共i j 生和社区参与等p q 个主题,各以一个单元展开。 导言 顾好双示,带好孩子。说罢,他便向镇隔离点一一单楼卫生院一一走去。经 过检查,张先俊已被排除了“非典”感染,安安心心回乡与家人团聚。 徐州市委书记徐鸣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撰支做有情有义的徐州 人,在5 月9 日徐州日报上刊发。徐书记大力褒扬张先俊关爱家人、 关爱乡亲、关爱社会的义举,号召所有徐州人,学习张先俊,用爱心和勇气 筑起抗击和防治“非典”的铜墙铁壁。 小张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先后被徐州日报、新华日报、 农民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也被徐州市民 评为“徐州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后来,小张的事迹还被编入 了某新版义务教育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该教材议论道:“一个普通的 农民,面对自己的现状,他有两种选择,回家与隔离,也许只是一念之差的 抉择,但其行为的责任却差之千里。” 张先俊的事迹的确令人感动。在面对可能感染“非典”的危险时,他表现出 的清醒和理智,不能不令人赞叹;在选择主动隔离时,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情义, 不能不令人动容。单就这些良好的品质。张先俊已足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在 人心动荡不安的“非典”时期,也需要这样的模范来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所以, 从徐州市委书记的肯定和表扬,到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宣传,都不失为正面引 导的明智之举。他的事迹入选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似乎的确无可指摘。 可是,对于这样的义举,竟然有人说三道四。“中国江苏网”刊登了一篇有 种“情义”让人爱恨同酬的文章m ,认为小张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私自利的 “情义”,让人爱恨同酬,哭笑不得。小张宁肯忍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也不愿 意危及亲人的生命和健康,如此感人的行为怎么会被戴上“自私自利”的帽子呢? 这实在令人费解,但仔细想来未必没有道理。首先,从小张拒不进村的行为来看, 他对“非典”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是有所了解的,可他仍然选择了从疫区返乡。假 使小张真的感染上“非典”,他一路南下,不知要传染多少同路人,不知要给防 疫部门增多大的麻烦,又不知要浪费多少社会资源! 其次,他的义举虽然力求保 护他的家人和乡亲,却给路途中众多的陌生人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说他“关爱 家人”、“关爱乡亲”的确不错,说他“关爱社会”却言过其实了。这种仅仅指向 亲人和乡亲的关爱,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何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情义”? 小张勇敢地担当起了对家庭、对乡亲的责任,却几乎没有意识到对社会、对 陌生的同路人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说,如此批评小张,颇有求全责备之嫌。一位 普通的农民能够做到小张这个样子,委属不易,难能可贵! 问题在于,从市委书 汜到媒体汜者连同一些教材编写人员,意识形态的宣传者和教育者没能觉察到小 张感人事迹的美中不足。如果说当时徐州市一时难以找到抗击“非典”的完美典 型,宣传小张的事迹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那么,在事情过后,当不安归于平静, 当感动归于冷静,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还把小张的事迹完全当作一个正面的材料写 入思想品德教材呢? 这仅仅是个别教育工作者的失察吗? 扪心自问,我们当中有 多少人初读报道时不为小张的事迹所感动昵? 又有多少人像有一种“情义”让 人爱恨同酬的作者那样,敏锐地觉察到小张行为中潜在的公害,并在意这样的 公害昵? 小张事迹中,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美德? 我们忽视的又是什么样 h n p 、v w ww x w m wc o m ,f d s h o wa s p ? i d _ 2 4 6 0 导言 的道德问题? 我们对于小张事迹的正常反应,不就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的道德体系 的偏废吗? 二、公德教育问题 时至今日,为什么公共道德意识的缺乏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想必 该不是由于忽视公共道德宣传与教育造成的。从中央出台的正式文件,到各地颁 布的市民行为规范,再到各大新闻媒体的连篇报道。,社会公德无疑已成为近年 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学校教育领域,公共道德始终都是道德教育的 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品社教材圆把公德作为一项专门的内容收入其 中。如此大张旗鼓,却收效甚微,原因为何? 我们对公德和公德教育是否有一个 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公德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究竟该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的 公共道德意识? 可以沿用已有的道德教育思路实施公共道德教育吗? 抑或公德 教育具有独特的伦理学基础,有着不同于私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问题与其说源自于理论思辨,不如说主要源自于实践的困惑。2 0 0 4 年3 月至2 0 0 5 年4 月,本人参加了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 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工作。在这套教材中,编写者力求突出公德教育这 个核心理念。然而,在教材试用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在实际的课堂中所进行的 “公德教育”与以往的教学并无明显的区别。教师往往诉诸自利的动机,训练和 强化学生合乎公德的行为习惯。结果公共安全教育最终变成了个人安全教育,公 共卫生教育最终变成了个人卫生教育。学生收获也相当有限,至多是各种零散的 社会常识,以及一些有关于公德的口号。问题究竟出是在教材设计环节,还是出 在课堂教学的环节? 当我回过头来反思教材设计的时候,不禁开始对公德教育的 一些基本问题作进一步地思考和研究。 三、旁观与参与 为了使自己对公德教育的问题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我首先做的工作 就是搜集和阅读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中英文的工具书、涉及到公共性 问题的各类著作和论文以及民国时期的报章杂志。通过对这些相关文献的整理和 研究,明晰目前有关公德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相关研究成 果,初步形成本研究的分析框架。由于本研究所关心的是社会转型期学校道德教 育内涵的转变,所以除文献研究之外,还有意识地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着重探 讨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活组织方式、公私观念( 即对 群己关系的认识) 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不仅理清了这一转型过程中公德 观念的发展脉络,而且也有助于确定在学校进行公德教育所应采取观点。 对文献的研究和理论的分析源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反之得自于教育实践 的认识也能丰富对理论的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公德教育的真实情况,我对 “。中央电视台目前在新闻联播、新闻3 0 分和晚间新闻等栏目的固定版块开设专栏,进行“社 会公德”人型系列搬道。将国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水守秩序、大声喧哗等等不讲公德的行为一一曝露 在观众面前。 。小学低年级为品德与生活、小学高年级为品德与社会、初中为思想品德,在此统称为“品 j :,后史沿用此说法。 导言 课堂中的公德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观察研究。见表l 。, 表1 :小学品社课听课记录表 序号课题年级执教者学校时间 我的接种证三下赵明珠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2 0 0 4 - 1 2 2 神奇的疫苗 三下 赵明珠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2 0 0 4 - 1 2 3 吃得更放心三下倪小玲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路小学 2 0 0 4 1 2 4 健康的学校u 生环境三下倪小玲上海市嘉定区新城路小学2 0 0 4 - 1 2 5城市社区三下 赵明珠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2 0 0 4 - 1 2 6 杜区变化大三下 倪小奄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路小学2 0 0 “1 2 7 人人操心社区事三下 赵明珠上海市矗定区南苑小学2 0 0 “1 2 8 超载啦陆晓磊 上海市蠢定区封浜中心授2 0 0 5 - 0 4 - 1 3 9 除“四害”三下 来丽纳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心校2 0 0 5 舴1 3 1 0 红色营房探秘 三下金海红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小学2 0 0 5 0 4 2 l l i h i 携带危险品三下 刘倩萍 上海市闽行区中心小学 2 0 0 5 0 4 2 l 1 2 警懈食物中毒三下 朱萍上海市长宁区武宁路小学2 0 。5 _ 0 5 1 2 i3 共同维护食品 ! 生蜜皂三下 邱剑红上海市长宁区洵阳路小学2 0 0 5 0 5 1 2 1 4 公共场所讲j l j 生三下 徐蓉上海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2 0 0 5 娟_ 0 2 1 5 著看我们的社区三下 顾丹风上海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2 0 0 5 舶- 0 2 马路不足游戏场一一遵守交通 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二小 2 0 0 4 1 l j 6 三下 周晓超 法规靠自觉 1 7 调查公共场所的准备三下刘娜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0 2 2 3 1 8 了解公麸场所的规则三下 吕淑娴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 0 2 - 2 3 1 9 交流调查结果三下 吕淑娴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_ 0 3 _ 0 2 2 0 先后有序 三下俞瑜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_ 0 3 0 2 2 i 保持安静,减少噪声三下吕淑娴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0 3 母 2 2 维护秩序的人们三下吕淑娴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 0 3 2 2 2 3 维护秩序从我做起三下 俞璩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0 3 2 2 2 4 消除火患生活安心 彭老师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拼3 0 2 5 红色营房探秘三下 王晓莉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0 3 - 3 0 2 6 灭火救援齐动员三下 秦艳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 0 3 3 0 2 7 小挑带危险品兰下 刘娜上海市嘉定医真新小学2 0 0 6 0 4 - 0 6 2 8 超载啦 三下唐召玉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 2 0 0 6 - 。4 - 0 6 2 9 交通安全卫:】二三下 吕淑娴 上海市嘉定医真新小学2 0 0 6 0 4 2 7 3 0 保障安全工作t t三下 刘娜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2 0 0 6 _ 0 4 - 2 7 3 i 安全隐患大搜索三下 唐召玉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 2 0 0 6 0 4 - 2 7 3 2 汉字艺术四上 俞瑜 上簿市嘉定区真新小学 2 0 0 6 0 5 - 1 1 3 3 共同维护食品。i ! 生三下 卢雨 上海市黄埔区曹光彪小学 2 0 0 6 - 0 5 1 7 。其中肯些课的记录由于保存不当未能存档。 4 导青 2 0 0 4 年1 1 月开始的教材试用可以说是观察的初期阶段,此时研究者尽量以 一种开放的态度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教材设计时的 些想法和意图往往很难在课堂中得以实现。由此产生困惑,逐渐生成研究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 又是什么造成公德教育在课堂中遁形? 2 0 0 5 年4 月 到6 月我叉集中参加了一系列上海市市级和区级品社课教研活动,遗憾的是很少 有机会参与评课和说课活动,了解授课教师的想法。但通过这一阶段旁观式的观 察,使我更加肯定了问题的普遍性。也使得本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和确定,为进 一步地深度观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 0 0 6 年2 月,我开始在上海市嘉定区真新小学听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 课。这是一所社区小学,位于嘉定区和普陀区交界处,学生多来自附近的小区, 其中也有不少外省市在沪务工者的子女。三年级共有三个班,一班3 5 人、二班 2 9 人、三班3 7 人,其中三班基本上以上海本地学生为主,二班多是外省市的借 读生班有一位特殊儿章。为了配合我听课,该校进行了局部的教师调配,保 证每班各有一位授课老师。后来,经教研组长的安排,担任其他年级品社课教学 的两位男老师也参与进来。研究者事先准备了录音设备,基本上能保证每堂课、 每次讨论都有录音记录。之后再根据录音作全面的整理。还辅之于课堂笔录,记 录研究者在现场的感受、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和他们在课上的表现。 因为有了前一阶段课堂观察的准备,加之文献研究的深入,用以分析和把握 课堂实践的认识工具逐渐丰富。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课堂观察相对集中,主要聚 焦于以下几个方面:师生在讨论公德问题时是否仅仅出于自利的考虑,还是能够 考虑利他、利群。当涉及到“利他”、“利群”时,是否存在片面地强调“舍己为 公”、“弃私立公”等道德高标的倾向。其次,教师是否仅仅停留于行为规范的训 练亦或是能够拓展到道德原则的教育,见表2 。 表2 :课堂观察纬度袭 纬度类别 道德层次规则层次( 行为规范)原则层次( 公平、公益)理想层次( 大公无私) 落脚点 臼利 柬身寡过利他、利群 说理方式以具体个体闻情感为依据以普遍的理性规则为依据( 道德判断发展阶段) 因为观察的情境是人为制造的,被研究者知道自己在被观察,所以这样的观 察可能比参与式观察受到更多“研究者效应”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在 进入真新小学之前研究者同教研员和教研组长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向他们解释了 研究的主要目的并呈送了研究计划,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认同。而且,由于这次 听课持续近一学期,其主要目的在于修改教材,所以我所观察的基本上都是家常 课。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也会和教师一起备课,有时候他们会根据我的意见调 整祁修改教案。课后我们也一起讨论上课的情况,交流对教材的看法和意见。圆不 仅如此,笔者还亲自登上讲台,对课堂中的公德教育有了初步的切身感受。在这 ”陈向叫: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2 3 页。 。嘉定区品= | = 5 l 的教研员徐俭老师矸i 仅给与我们擞太的帮助和支持,也积极地鼓励和指导我们的教研 活动。 皆占 个过程中我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有机会从教师的角度去体会在课堂中如何贯 彻公德教育的思想,如何促进学生学会理解和思考社会公德问题。如果说编写教 材时的参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尝试、摸索和探究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的参与式观 察研究相对来说是由理性认识再到具体感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观察课堂深化和丰 富了对理论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教例,为深入地分析提供了条件。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不少问题。缺 少充分的方法意识,没有根据课堂观察的情况及时地进行跟踪访谈。甚至有些课 章观察没有及时地记录和总结,遗失了大量资料和信息,这都是今后研究中需要 吸取的教训。 6 第一章从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 第一章从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 道德和教育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并渐具文化特征。我国自古以来重视私德修 养,洁身自好,推崇圣贤之道;强调家庭伦理,以孝悌为本,推行仁德。这种传 统影响至今,以致发端于近代的公德教育也颇有古风。 一、道德教育的古老传统 ( 一) 家庭伦理本位的私德教育 我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是以小农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尽管也存在具有一定交换性的商品经济形式,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的生 产方式。“耕也,馁在其中”。可谓小农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它通过男耕女织的 方式,在家庭内部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并不以交换为主要 生产目的。在稍大的范围内,由同姓的家庭构成宗族,并在整个宗族内部进行更 细的劳动分工,实现宗族的自给自足并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尽管相对于单个家 庭,宗族组合经济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但其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同居共 财的大家庭。由此,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定的土地上自食其力,客观上就减少了家 庭对外界的依赖。与外人的相处相对于生活的基本需要而言,显得较为次要或无 足轻重,只有在偶然的时候人们才感到同伴的重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不发达的交换关系带来的结果,就是社会交往关系的 发育不良。这在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传统杜会中“社会交往”。相较于家庭和家族 关系显得先天不足。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言,中国的文献里从来就没有“社会”一 词,古人观念中甚至没有“社会”这个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不存 在社会生活的事实,以及对这种事实的认识和理解。人类自有史以来就不得不以 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的最大组织就是社会。要想把握传统中 国社会生活的特征,须得从此社会生活的事实入手。 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事实可以从人们对“伦”的理解来获得。从字义上分析, 潘先生认为,“伦”字有两种意义:第一义,是类别,条理。从字源上可以看出, 几从仑字的字,如伦、沦、论、纶,多少都有类别条理的意思。“伦”字所指的 是人中间的类别与条理的现象。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而在另一处又 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可见所谓“人伦之至”的“伦” 所指也不外类别一义。“伦”字的第二义,是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种种分别: 虽同是人类,而有老少、男女、贤不肖等等的歧异,可以归成若干小类,而彼此 o 论语卫灵公 。参见费孝通:乡十中凰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敝,第3 i 页。 “社会”一词在本文中指称不同的古义其广义指称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共同生活的最大 的组织,例如“传统社会”、“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中的“社会”;而这里所说的“社会交往”则意指 ,豫来弱井的“他人”的交往,其中“社会”主要指称的是家庭生活之外的公共生活在夸天这似乎不难 理解,世足秕从前的利:会生活中这恰是一个不是问腰的问题。 潘乃谷、潘乃和选编:潘光日选集第l 挫,光明1 1 报出版杜1 9 9 9 年版第3 5 0 页。 。棒宜l “j :从“群”到“社会”,来发表。 第一章从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 不能没有往柬,于是便产生了关系的观念。五伦的伦显然属于这第二义。后来 “五伦”之说成为中国人理解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从而也构成了对传统社会基 本结构的形象表达。 “五伦”中“家庭伦理者三”。其中“君臣之义”实际上也即是“父子”关 系的翻版,全凭两个私人之间的感恩效力。“朋友有信”似乎与家庭关系最没有 瓜葛,但会兰结义、拜把子成了兄弟的才叫作好朋友。这都说明在一个以家庭为 本位的社会中,家庭伦理才是道德和德育的基础、核心。而在这个规范体系中, 又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圆点,被波及到的 就与其发生联系,联系的紧密程度全要看波纹与中心的距离,越远的自然也就越 微弱。这个推延过程所依赖的唯一原则乃是个体之间的亲疏远近,其中,血缘、 亲缘关系自然成为基础。把这个动态的过程固化则可发现,传统社会的架构,也 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社会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 络”。可见,私人之问的联系和交往正是传统社会中的“社会交往”,在这种 “社会交往”中最为基本的就是家庭亲属关系。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儒家伦常教化,极力推崇仁德。所谓“仁者爱人”,首 先指的是爱亲人,这是仁德的出发点。由此推演出“一私人与他私人之道义”, 形成亲亲爱人的私德教育体系。我们常说的所谓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 友这“五伦”讲的也都是如何处理具体私人之间的关系。我国德育特别重视的 德目包括“慈、孝、悌、友、信、义”,尤以家庭伦理规范为主。 ( 二) 洁身自好式的私德修养 儒家伦理教化,除强调他人定向的“亲亲爱人”之仁道外,还特别重视自我 定向的“独善其身”之君子之道。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克己复礼”、 “忠信笃敬”、“寡尤寡悔”、“刚毅木讷”、“知命知言”,大学所谓“知止慎独”、 “戒欺求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戒慎恐惧”、“谓致曲”,孟子 所谓“存心养性”、“反身强恕”,凡此种种,莫不希望儒家君子反观其身,通过 自省、自知的方法求得个体道德修养的完满,以实现“成圣”的道德理想。 儒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并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看作是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这种“修身为本”、自“内圣”而“外王”的思 想经历代思想家继承和发扬,成为我国古代德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不 论是独善其身,还是亲亲爱人,均囿于私德的范畴。儒家之所教,“私德居十之 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对于如何成就私德考虑得十分完备,对如何培养公 德却所言甚少。 时至晚清,这种道德与教育传统就暴露其历史局限性。当时清廷腐败,国弱 民贫,列强欺凌,大有亡国灭种之虞。平民百姓和在野知识分子却麻木不仁,不 谈国是,漠视公益。还动辄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类的陈腐说辞,为“明 ”潘乃谷、潘,和编:潘广q 教育文存,人民教育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8 0 页。 4 费孝通:乡十中国生育制度北京火学小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l 页。 “参见粱启超著、术,占 w 选沣:新民说辽宁人民m 版社1 9 9 4 版第1 6 页。 参见粱启超普、采忐叫选潍:新民说辽宁人民m 版牡1 9 9 4 版第1 6 页。黄向阳:德育原理, 1 # 东师范人学f n 版士| :2 0 0 0 年敞第9 9 虹。 。粱启超著、宋忐叫选渖:新民说,辽宁人民h 1 舨礼1 9 9 4 版,第1 6 页。 第一章从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 哲保身”、“独善其身”的陋习辩护。在梁启超看来,这都是儒家伦理教化固有之 缺陷所致。他感慨地说:“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之中心点”, 以致“谬种流传,今之人不知公德为何物”。 ( 三) 清官侠客情结中的道德缺失 小农经济的特点在客观上限制了传统社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私人之间 的亲疏、等级关系成为架构社会结构的主要标准。人们只能按照对家庭生活的理 解来开展所谓的“社会生活”( 特定的熟人之间的联系) ,家庭生活也就是人们所 理解的社会生活。于是,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哪怕是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要把他 们当作自家人来对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四海之 内皆兄弟”的观念都有力地证明了传统中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方式。 其实,古代也存在少量的公共生活,例如集市、庙会等。但由于这些公共生 活几乎都发生在熟人圈里,交往对象彼此间较为了解和熟悉,依靠发达的私人道 德和习俗,几乎就足以处理这少量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一且不能通过私德 规范来解决,人们就寄希望于像包公那样廉洁正直的清官主持公道,或者寄希望 于像荆轲、曹刿、武训、罗宾汉、佐罗那样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仗义相助,甚至 幻想慈悲为怀、法力无边的神仙和鬼怪出面铲除人间的种种不平和不幸。在平民 百姓看来,干预公共事务,主持公道,维护正义,发展公益,那是官府、官员、 侠客、“肉食者”的事,“草民”对此既无权利,也无义务。曹刿请战,武训兴学, 固然可敬,但不可效优。草根阶层应该安分守己,束身自好,不该自不量力,好 管闲事。小农经济培养着狭隘的小农意识,致使“公德之大义未有发明”。 二、近代以来国家本位的公德教育 重视私德的教育传统,并不为中国古代社会所独有。其他文明的古国,也大 体如此。柏拉图( p 1 a t o ) 在理想国中提出“勇敢、节制、智薷”三主德, 都以个体道德的完满为目标;古罗马人教导年轻人刚毅、坚贞、勇敢、虔敬、好 客、自制,也多以自我为定向;“摩西十诫”中的行为规范,也体现出古希伯来 人的宗教和道德教育所关注的也主要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主要是因为, 古人主要生活在以家庭为中心的熟人圈子里,相应地就建构起了一个以家庭伦理 为核心的私人生活的道德体系。 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与人的交往超越了熟人圈 的限制。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以公平、公益为核心的公共道德开始发育,并逐 渐发展。晚清时期,我国门被列强攻破,从此丌始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为了保种 救国、富国强兵,国人丌始尝试各种救国富国之路。从最初洋务运动学习和引进 西方先进的技术以为我所用,逐渐向制度和文化层面深入。2 0 世纪初,先进的 知识分子在反省中国的国民性时,发现我国传统道德和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束 身寡过主义,由此揭开了建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道德的序幕。 ”梁启超省、采,叫选津:新民说,辽宁人民 l j 版社1 9 9 4 版,第1 6 1 7 页。 ”粱启超薯、术忠州选沌: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杜1 9 9 4 版,第1 7 页。 第一章从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 ( 一) 清末民初新民德之教育新风 清朝米年以及民国初年,我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危机之中,“中国向何 处去”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切思想探索和行动指导都以国 家救亡为核心,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从批判封建传统观念入手来分析中国积弱积 贫的原因,并希望通过建立新的伦理道德找寻中国的出路。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 也被看作是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善群”、“利群”成为此阶段德育的关键词。 在学习和吸收西方近代进化论思想之后,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 民德”的口号。他认为中国要走向富强,必须要更新人的道德观念。而“新民德” 就是要培养人民的爱国心、社会公德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在中华民族处于 危急关头,“小己之自由,非今日所急,而以合力图强”。这种“能善群者存, 不善群者灭”的思想,由梁启超作了迸一步地阐释。他在新民说中明确提出 建立新道德的目标,在论公德和论私德等文章中,对公德问题进行了专 门的讨论。 同严复一样,粱启超对“新道德”的论述始终都牢牢地抓住封建传统道德的 弊端,以此为批判的靶心。梁启超认为在新时期应当使国民了解公德,而不能抱 守传统的“束身寡过主义”。“公德”即所谓“人人相善其群者”,它所协调的是 “一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于是,“利群”便成为衡量是否具有公德的标准, “公德者,诸国之源也,有益于群者为善,无益于群者为恶,亦日利群而已” 。 相对于“一私人对一私人”的私德而言,公德调节的是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相对 于“束身寡过主义”来说,公德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的增益。 蔡元培对公德的解释也始终围绕着“利群”二字。他首先界定了家族、社会 和国家三个不同的层次,指出三者有不同的义务要求,不可偏废其一。而公德与 公义则成为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两种义务。“公义者,不侵他人权利之谓也。 人与人互不相侵,则公义立矣。吾人之权利,莫重于生命、财产、名誉此三大权 利。”如果说,“公义”侧重于行为的消极要求,那么“公德”则是要求人们能够 在博爱的基础上“益荚善其社会”。在蔡元培看来,仅有博爱未能尽乎公德,因 为赈穷济灾的博爱事业无以求进步,无以图长远。只有图公益,开世务,以一人 而造福于亿兆,以一生而遗泽于百世”,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公德。显然,蔡元培 所倡导的公德是种积极的道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有所 增益。在这一点上,他与梁启超的观念一脉相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学习西 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中,预见性地提出“公德”作为培养和塑造“新民” 的手段,这个时期公德教育思想基本上是培养国民爱国心的一种表达方式。 ( 二) 民国时期的公民遘德教育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彻底和全面的批判,对传统道德的反 思促使“公德”问题逐渐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二三十年代的思想家们几乎都 无一例外地认为,造成国破势衰的症结即是中国人的“有私无公”和“公共心” ”张锡生土编:中困德育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6 3 0 页。 。法意第1 八章按语严几道文钞,张锯生主编:t 中国德育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版,第6 3 0 页。 ”粱启超著、术,占i 犯选注:新民说之t 论公德辽宁人民出版杜1 9 9 4 年版。 参见蔡7 c 培:同民修养二种,卜海文艺出版礼1 9 9 9 年版第5 8 页。 第一章从私缚教育到公德教育 的缺乏。他们对国民性的揭露和剖析,起到了振聋发聩、警醒世人的作用。尽 管在总体上破多立少,但批判的姿态和见解无疑为铺设公德教育之路提供了坚实 的基础。 2 0 世纪初开始,公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北伐之后,社会处于一个相对稳 定和繁荣的时期,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生活和社会交往,为公德教育 的开展和推广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3 0 年代初,在思想准备和社会条件都较 为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次公民教育运动。为普及公民教育思想,思想家们不 仅积极地著述撰文,还尝试将其拓展至教育实践领域中。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 公德教育主要是在公民道德教育或公民教育的框架中展开的。 公德教育晟早是指“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在1 9 1 2 年2 月对于新教 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 教育五项主张并以养成国民之健全人格为此“五育”之根本宗旨。其中,所谓 “公民道德”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忠、 恕”,他认为公民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除此之外,蔡元培先生还先后 编写了中学修养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等书,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公民道 德教育的教材。1 9 2 8 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收 录了“公德”、“公民教育”、“国民道德”、“国民教育”等条目,可见当时教育领 域对公德问题的重视情况。 中华书局于1 9 3 0 年出版了公德浅说一书以作为普及公德思想之用。作 者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利己利他的,绝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侵犯他人的利益,也不 能影响国家。而且,因为社会上的人需要共同生活在一起,只有通力合作才能维 持基本的社会生活,所以应叫公众都受益。要想维持共同的利益则要在消极层面 上,做到遵守社会所定的契约和规则:在积极层面上,养成公德。书中还分别列 举了诸如“守秩序”、“守时间”“负责任”等几个具体的公德内容。通过这些讨 论可以透视出当时人们对公德认识的深入,将这种认识具体化为教育的目标和内 容。从当时的相关课程标准的规定中也可见一斑,如1 9 2 3 年杨贤江起草的小 学公民课程纲要( 委员会复订) 和丁晓先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初 级四年社会课程纲要( 委员会复订) 中都涉及到了有关公共卫生、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以及地方自治等方面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摩托电瓶车交通安全培训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贵州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
- 合肥 采购合同范本
- 大班数学课件《门牌号码》
- 2024聘用兼职老师合同书范文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 m材料力学第11章 能量法
- 高一选科指导班会
- GB/T 28268-2012滚动轴承冲压保持架技术条件
- 学生处处长竞聘演讲竞职演讲
- GB/T 15425-2014商品条码128条码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FZ/T 93092-2014纺织机械高速绕线机
- -A letter of advice 建议信写作教案-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海绵城市大数据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 第五章人体工程学及办公空间设计课件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动画大全课件
- SPECTRO MAX直读光谱仪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