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犬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研究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汪明东 指导教师:张诗亚教授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运用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追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效 果的最大化的背景下,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相对传统面授教育而言,网络教育师 生交往是虚拟交往,它具有平等性、非线性、高效性等优点,这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但总体而言,目前网络教育师生交往还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还存在许多 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网络教育师生交往规律的认识,缺乏对 师生交往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策略和方法。这呼唤着揭示网络教育师生交往规律的 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本研究正是基于而提出的。本研究将归纳出网络教育师生交 往的规律,为增进师生交往提供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指导师生交往实践。 在自己从事网络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上,论文运用哲学、教育学、教育 技术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方式,剖析了网络教 育师生交往这一具有技术特征和社会人文特征的人机共生系统。论文通过对传统 面授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实现了价值的突破, 师生交往更具“有效性”。 论文通过对网络的技术特点的分析,揭示了网络技术的运用解构了传统师生 关系,网络教育师生关系是虚拟交往关系,是真正的“我你”关系:进而对 “交往”进行了理论与历史考察,并以此为指导,系统阐述了网络教育师生交往 的主体特征、方式、结构和功能,并提出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但是, 这种理想状态在实践中陷入了诸多困境,论文认为这些困境是现阶段技术的、历 史的、社会的原因造成的,是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的指导下,论文指出现阶段网络教育的师生交往仍然是理想的交往状态,师生交 往平等性、自由性的实现还是一个历史过程,还只能是手段性交往和目的性交往 相统一。这种认识有利从更高层次上揭示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规律,完善网络教 育师生交往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师生交往实践。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特点,进一步丰富和验证了教育交往 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促进网络教育交往有效性的初步构想,力图形成了网络教育 师生交往的理论。 关键词:网络教育; 师生交往;异化 西南大学硕士学付论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1 1 1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n t c r n e tt e c h n o l o g yg i v e sr i s et o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c h a n g e s i nt h e c o n t e x to f p u r s u i n gt h em a x i m a le d u c a t i o n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o fm o d e m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e m e r g e st i m e l ya n dn a t u r a l l y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 f a c e - t o f a c ee d u c a t i o n , t h e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f r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o f 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i sv i r t u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b e a r i n ga d v a n t a g e sl i k ee q u a l i t y , n o n - l i n e a r m o d e l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 a n dt h e r e f o r ea r o u s i n gp e o p l e sc o n c e r n s b ya n dl a r g e ,h o w e v e r , 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 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h a sn o ty e te x e r t e di t ss u p e r i o r i t yw i t hm a n y p r o b l e m su n s o l v e d t h eu l t i m a t er e a s o nf o rt h e s ep r o b l e m si sl a c k i n gi nr e c o g n i t i o no f t h ep r i n c i p l o so f 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 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 a n dal a c ko f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t h a tc a nh a v ed i r e c ti n f l u e n c eu p o n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l lt h i sc a l l s f o r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t h e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t h a tw i l lr e v e a lt h ep r i n c i p l e so f 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i s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t h i ss t u d y c o n c l u d e st h e p r i n c i l l e so f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 p r o v i d e s s t r a t e g i e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f o r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a v a i l st o g u i d et h ep r a c t i c eo f 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a s eo nm yo w ne x p e r i e n c ei n v o l v i n g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a sa f a c u l t ym e m b e ri nt h es c h o o l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a p p l i e sa p p r o a c h e s i n c l u d i n gp h i l o s o p h y , e d u c a t i o n , e d u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a n dp s y c h o l o g y , e t e ,a d o p t st h e m e t h o d so f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n dt h e o r e t i c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a n a l y z e s t h et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am a n - m a c h i n ec o e x i s t e n ts y s t e mw i t l lt h et r a i t so f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h u m a nc u l t u r e t h r o u g ha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b e t w e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 f a c e - t o - f a c ee d u c a t i o na n d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 t h i st h e s i s a r g u e s t h a tt h et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a c c o m p l i s h e sab r e a k t h r o u g ho fv a l u e s ,w h i c h p r o m o t e st h e v a l i d i t y o f 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e c h n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n e t w o r k , t h i st h e s i s b r i n g st ol i g h tt h a t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n e t w o r kt e c h n o l o g yd e c o n s t r u c t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r e l a t i o na n dt h e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r e l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i st h e r e l a t i o no fv i r t u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n a m e l y , g e n u i n e “i - y b u r e l a t i o n 1 1 1 i st h e s i sg o e s o nt oe x a m i n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l y , a n dt h e nb a s e do nt h e f i n d i n g se l u c i d a t e s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t h es u b j e c t i v ef e a t u r e ,m e t h o d o l o g y , s t r u c t u r ea n d f u n c t i o no f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a n df i n a l l y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 i d e a ls a 船o ft h et sc o n w n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r h 括i d e a ls t a t u s h o w e v e r , e n c o u n t e r sv a r i o u sp r e d i c a m e n t si np r a c t i c e t h i st h e s i sa r g u e st h a tt h e s ep r e d i c a m e n t s a r ec a u s e db yt h ec u r r e n tt e c h n o l o g ya sw e l la sh i s t o r i c a la n ds o c i a lf a c t o r sa n dr e s u l ti n t h ea l i e n a t i o no f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g u i d e db ym a r x i s t a l i e n a t i o nt h e o r y , t h i st h e s i sa r g u e st h a t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a t p r e s e n tr e m a i n sa ni d e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s t a t u s ,f o r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e q u a l i t ya n d l i b e r t yo f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i sy e tah i s t o r i c a lp r o c e s s ,w h i c hs t a y sa tt h e p h a s eo ft h eu n i o no fi n s t r u m e n t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t e l e o l o g i c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w h e nw er e c o g n i z et h et r u es t a t u so f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w e c a n b e t t e r e x p l o r e i t s p r i n c i p l e s ,i m p r o v e t h e p a t t e r n o f t h e t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o f o n l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h e i pt h ep r a c t i c a l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l l i ss t u d y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t r a i t so ft h et sc o n u n u n i e a t i o no fo n l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 f u r t h e re n r i c h e sa n dv a l i d a t e s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l 口l l e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a d v a n c e sa l li n i t i a lc o n s t r u c tt op r o m o t et h ev a l i d i t yo fo n l i n e e d u c a t i o n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a n da t t e m p t st ot h e o r i z et h et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fo n l i n e e d u c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o n l i n e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e r - s t u d e n t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l i e n a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圆垒熬直垣垒塞焦丑窟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1 一、 学位论文作者: l 刊寸女, 签字日期: 加7 年碑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囤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i 了“由- 、 签字日期:m 砗4 月,e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工作单位:酉直盔堂圆整数宣堂瞳 通讯地址:重迭壹! b 壁匡丞生街! 量邮编:! q q ! ! !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2 0 世纪末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网络技术开始普及时,它给社会带来革 命性的变化。“现代技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震荡,其震中就是培养人才、传授技 术的教育界。“从历史上看,所有的教育革命的发展都来自于教育传播媒介的革 命。”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引起了教育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是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从整体上动摇了传统的教育制度。网络技术的运用导 致了新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产生。“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 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3 。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随即迅速发展起来,迄今为 止,世界上已有1 0 0 多个国家开展了网络教育。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从1 9 9 5 年至2 0 0 4 年,全世界网络教育的市场规模每年将以4 5 的速度增长。2 0 0 5 年,中 国网络教育杂志发布中国网络教育产业综合报告指出,我国网络教育总体 市场规模达1 2 5 亿元。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 8 所,全 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约3 ,0 0 0 多个。根据中国教育统计网数据,2 0 0 5 年中国高 等院校网络教育本专科生招生数达到8 9 万人,比2 0 0 4 年的8 4 万人增张6 2 ,在 校学生人数达到了2 6 5 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 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 网络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为教 育大众化、民主化、终身化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和有效途径。网络教育这种教 育的新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师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这使“教育大厦的基石” 师生关系的变化较以往无疑是革命性的。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网络教育师 生关系的研究却明显的不足和滞后。与传统面授教育师生面对面交往不同的是, 网络教育师生交往是通过网络的虚拟交往,这种交往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开放 性等优势,但由于目前没有理论的指导,网络教育师生交往陷入了困境。本文试 图归纳网络教育中师生交往的规律,分析目前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异化的现象和原 因,并提出增进目前师生交往的策略。 较传统的面授教育而言,网络教育中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师生交 往走向平等、自由、开放。本文的研究意义正是用交往理论为发生角色转换的师 生交往建构提供理论指导。 1 张诗哑,周谊震荡与变革2 0 世纪的教育技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5 ,第2 3 2 页 2 同上,第3 0 5 页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上) j 电化教育研究2 0 0 1 ,第8 期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绪论 1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因为“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 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4 ,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 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成效。教育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教师中心论”、“儿童中 心论”。之后,教育理论界又从哲学认识论主客体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分析,由此 演化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复合主体”、“转换 位移论”等观点等理论假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组织、耗散结构、生 态平衡,间断性进化、复杂性理论等等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有别于笛卡尔、牛顿、 爱因斯坦时代的世界图景。这个世界不再是决定论的、有序的、对称的、简单的, 而是随机的、混沌的、非对称的、无序的。这种新的世界秩序观,使教师和学生 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 国内外关于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研究集中在两个视角,一从教学论的角度探 讨网络教育中的师生教学中的交往过程师生交互,另一部分从教育学的角度 分析网络教育师生角色的转变和交往的特点。 1 2 1 网络教育教学交互研究文献综述 交互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交往进行的手段和机制,交互是师生作为“目的”本 身的交往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保障交往的进行。对网络教育教学交互的研究运用 多种具体研究技术对网络教育中教与学的规律进行质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提高 教学质量。这些研究试图以教学交互为核心术语建立和发展网络教育教学交互理 论的概念体系、构建网络教育教学交互的理论框架。研究内容包括网络教学中交 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教学交互的本质及相关概念的内涵,网络教育中教学交 互的基本原理,网络教育中媒体交互性的分析模型,网络教育中教学交互活动与 学生交互网络,互联网环境中社会性交互规律的研究等。 国外从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进入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是交互过程的规律和 交互质量的评价,研究的特点是大量的案例研究,不同的研究建立在对交互本质 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既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统一的方法论,其中许多 研究又与协作学习的研究相互渗透。国外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评价研究和行动研究。基础研究的目的通常是发展交互理论,通过系统的演绎和 归纳的分析过程,从探讨个别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交互的一般原理, 从而扩充交互的知识。 国内的研究主要采用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应用研究是应用新技术和新的交 4 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7 ,第2 3 2 页 2 西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绪论 互功能,解决网络教学中实际问题,例如:陈丽和陈青撰写的利用电了媒介双 向交互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中的问题( 陈丽,陈青,1 9 9 9 ) 。行动研究主要是在 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上,由网络教育实践者,根据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教育研究的理念和新技术,试图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类研究的文献较 多,但互通常不是研究的主题只是主题的一个方面。 1 2 2 网络教育师生角色变化和交往特点研究文献综述 在教育理论界师生关系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学者们对网络教育师生关系的研 究经历了教师消失论的迷茫教师作用的重新整合师生平等交往,对话沟 通的三个阶段。 网络发展正如其它技术最初产生时一样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资源,又造成了原 有社会的失衡与失范。网络教育开展初期,有的学者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 运用盲目乐观,认为技术和机器能够代替教师的工作,甚至预言“教师作用消失”, “学校消失”。有研究者指出:“互联网突破了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受教育者 和教育者群体空前扩大,以往特定的学生、教师之概念被泛化,而且相互 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实践证明,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虽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 变,但作用并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在网络教育很大程度上已失去其成效,但是也并非全面 崩溃或消失,网络教育的教师权威需要一种新与旧的重新整合。教师应有自己的 角色定位,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 凸显,教师原有的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 整合为新的角色,即将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 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 人际关系艺术家。”6 现阶段,网络教育师生平等、民主交往已成为共识,学者们纷纷沿用教育理论 界提出师生“多级主体说”“交互主体说”“双主体说”等等来描述师生这种主体 间的交往。 对师生这种主体间的交往,有的学者认为传统面授教育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与缺陷,而“网络教育的问世对于改善传统师生交往、师生关系带来了一线生机” 7 ,因为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具有“自主互动性”、“开放高效性”、“间接平等性”等 特点。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教育人机界面的出现,教育活动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 5 田凌晖网络教育:挑战传统的师生观 j 教育科学,2 0 0 2 ,第2 期 6 宋广文,苗洪霞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j 教育研究,2 0 0 l ,第8 期 7 曹石珠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特点 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 0 0 l ,第4 期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绪论 形成了师生不在同一时空的“网络教育交往场”( 唐智松,2 0 0 2 ) 。这种交往场具 有“异时空”、“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研究都认为网络教育的师生交 往虽然具有传统面授教育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也有些不足,特别是师生感情缺 乏交流,缺少人格示范,而未来的教育交往应该是“网络交往与面授交往并存。 纵观这些研究,对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大都停留在对交往现象的描述上,或者 是局限于交往手段的研究,缺少对师生交往的理论建构和分析,对于网络师生关 系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更是鲜有顾及。因此,以交往理论为指导,解构师生交 往的方式和特点,并以此指导师生交往实践的研究是具有已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 文献分析主要选取1 9 9 8 年至2 0 0 7 年之间发表的并被收录在中国期刊网 ( c n k i ) 上的关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师生交往( 交互) 的2 0 0 多篇文章和优秀硕 博论文( 检索词为“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交往”或“交互”) 。并且参阅 了国内关于网络教育的相关专著和相关网站。 由于本人现在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工作,有机会了解到目前我国网络教育 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中的最新情况。本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教师和学生, 再结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曾做过的有关师生交往情况的调查,为我的研究提 供了一手资料。 1 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 4 1 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 1 、综述网络教育的起源、本质和特点。网络教育是建筑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教 学活动。网络的技术特点决定了网络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的质的区别:师生时空 分离。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师生趋于平等,主体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2 、以交往理论为指导,通过解析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主体和交往的方式,归 纳出师生交往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交往的特点。网络教育师生交往是虚拟交往,这 种交往有着传统丽授教育师生交往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交互 性等特点。 3 、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是师生可以在交往中完成自我的意义建构, 是交往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实现过程。网络教育虽然实现了价值突破,但在实践 中师生交往陷入了交往不足、感情交流缺乏、交往手段化等困境。这些现象是与 网络教育本真的意愿相违背的,是网络教育的负面效应,是交往异化。隅于历史 。唐智松网络教育及其交往研究 j 电化教育,2 0 0 6 ,第6 期 4 两南大学硕十学 青论文绪论 的、社会的、技术的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异化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4 、目前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手段性和目的性相结合。这种现状决定了可以构 建网络教育的虚拟社区可以来增进现实中师生间的交往。社区成员的平等性保证 了师生交往的角色化的淡化。学生在虚拟社区中找到归宿感,师生交往就少了些 冷漠。社区中的交往背景生活化,师生交往形式也就多样化。在网络教育虚拟社 区中,加强师生语言的有效性,实现师生对话,是增进师生交往的根本保证。 1 4 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本文探讨了教育界的新兴事物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师生交 往。以交往理论为指导,试图构建网络教育师生交往的理论框架,但并未止步于 此。笔者立足于自己网络教育从业者的有利身份,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加以思考和研究,归纳了网络教育师生交往异化现象的成因和特点,并提出增进 师生交往的具体策略。 本文尽管对师生交往异化现象的成因和特点分析归纳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 看法,但因为侧重点在理论思辨,故案例分析方面显得不足。由于网络技术日新 月异,网络教育也处于高速发展期,关于师生交往的理论研究也会不断深入,最 终会建立师生交往理想的模型,这也是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从网络剑网络教育 第2 章从网络到网络教育 2 1 网络教育概念 所谓网络,按拓朴学术语是由许多链路和结点组成的输转信息系统,链路是 连接结点的线路,结点是指网中承担转接或访问的终端。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 信链路将各个终端独立工作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多机的信息交换系统的。换句话 说,为了使分散在各处的计算机或数据库所拥有的软件资源相互使用或共享,利 用现代的通信网络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就是计算机网络。9 当然,从广义讲,网络 还包括卫星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其他网络,本文所谈的网络指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应用在教育领域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便形成了网络教育。但 是,由于其发展历史不长,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概念,在叫法上 也各不相同。在国外网络教育的英文名称为w e b - b a s e d e d n e a t i o n 、o n l i n e - e d u c a t i o n 、 或e - l e a r n i n g 等等。在国内,我们所说的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电子化 学习、在线学习等名称都是指网络形式下的教育或教学或学习。对于“什么是网 络教育”国内教育技术界以及关注网络教育的专家学者对“网络教育”的定义可 谓是见仁见智。许多学者根据教育媒介的发展把它定位成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三个 阶段,但是网络教育师生双向互动的特点与前两代远程教育信息的单向性流动有 着本质的区别。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 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 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 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网络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 程以及网络资源、从事网络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代理商( c l i e n t ) 、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 n t e r n e ts e r v i c ep r o v i d e r ,简称i s p ) 和服务器( s e r v e r ) 、卫星 光纤等。其中,学生、教师,因特网和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要素。就目前 来看,网络教育的形式有多种,本文探讨的是以普通大学为依托开展的网络学院 中的网络教育。 2 2 网络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网络教育起源虚拟课堂。何谓虚拟课堂? 据虚拟课堂技术的发明者 希尔茨介绍,虚拟课堂( t h ev i r t u a lc l a s s r o o m ) 是一个专门制作并加强了的 旨在学习与交流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虚拟课堂的学生通过一种计算机 9 孙建明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j 】教育探索,2 0 0 2 ,第4 期 ”陈智对网络教育概念的探讨 j 】电化教育,2 0 0 3 ,第7 期 6 两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 从网络到网络教育 和软件与他们的教授、同学共同分享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答案。这种计算机和软 件使他们能发布和接收讯息、与教授和同学互动等。虚拟课堂的学习可以在任何 地点、时间进行用一台在家里或工作的地方的电脑一。“ “虚拟课堂”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当今更先进的网络教育,是与网络技术的发 展和网络教育的优势沁入人心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是分不开的。比如说, w w w 技术的诞生可谓是为网络教育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微处理机运行速 度的提升、价格的下降和接入因特网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设计和 迅速铺就,等等都为网络教育的进化创造了条件。还有,二十世纪以来的终身教 育、全民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建构主义心理学、后福特主义 哲学等科学理论广泛传播等,这些也无不为网络教育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奠 定了扎实的基础。再者,据1 9 9 4 年查尔斯皮勒在全美对6 0 0 个成人进行的抽样调 查数据显示“3 4 的人愿意为远距离教学每个月多支出1 0 美金;但只有1 9 的人愿 意付出同样多的金额来换取额外的娱乐选择2 ;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 0 0 3 年1 月进行的调查显示,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网络教育占8 9 9 6 ,居所有 供选择的服务( 3 0 项) 的第l l 位。”可见,人们对于网络教育的需求当然也促进 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网络教育在经历了最初的尝试性发展阶段之后,迅速地在全球普及开来。尤 其是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网络教育机构的出现真如雨后春笋一般。而且, 网络教育机构的全球化趋势己经显露。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 0 0 多个国家开展 了网络教育。世界经合组织的研究表明,从1 9 9 5 年至2 0 0 4 年,全世界网络教育 的市场规模每年将以4 5 的速度增长。在我国,1 9 9 8 年1 1 月6 日,第一家网上大 学一一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 湖南大学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 正式开学。 之后,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由4 所到1 5 所到3 l 所再发展到今天的6 8 所,网络教 育迅速地在全国各地“红红火火”地发展、壮大起来。 2 3 网络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网络教育是“以网络技术构成的虚拟生态环境为基础,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 和主动性,以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使学习者在网络环境 中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主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并最终达成终身学习效果 马治国,徐兆东网络教育起源探究 j 辽宁师范人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第4 期 1 2 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 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 4 5 8 页 一坤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 0 0 3 年1 月) ,h t t p : w w w c n n i c n e t c n d e l v e s t 2 0 0 3 一1 7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从网络剑网络教育 的过程”。网络教育的本质是在非限定的时问和流动的空间里发生并发展的、可 虚拟的、网络学生可超常选择的自主学习活动。网络教育的特点是建立在其主要 依托媒介网络的特点之上的。 2 3 1 网络的特点 网络是一种媒体( 信息的载体) ,网络也是一种交流、协作、合作、创造的平 台,网络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环境。这些根源于因特网所具有的、而其它媒介并不 具有的突出特征。这些特征是: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流动性、 多元性和民族性。 1 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的虚拟性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它可以为人类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世 界”,也拓展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范围在经验活动、语言文字活动之外又增加 了虚拟现实实践活动。 2 网络的交互性 在网络上的交互不存在物理空间的所有的障碍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网络交互 的广度、深度、内容和方式是广播、电视等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3 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对时间的开放任何时间都可以在线,对空间 的开放任何被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上网,对所有人的开放任何在线的 人都可以任意创造、下载、诸存和发布信息,对信息的开放只要符合w w w 语言的信息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国防、军事的或者科技、文化、教育 的,无论是公众的还是特殊群体的都可以进入因特网并在线流动。 4 网络的资源共享性 网络上有着随取随用的“海量”资源,这些资源是可以共享的。通过网络连 接,人们可以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 5 网络的流动性 在网络上没有空间意义,没有时间意义;没有你,没有我;没有政府,只有 电力;没有停顿,只有运动。可见,网络是随处、随时、随身的,它无所不在。 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当然,流动不是原封不动、一成不变的流动,而是不断更 新、不断融汇新鲜成份的流动。 6 网络的多元性 网络的多元性体现在语言、文化、种族、行为以及主体等方面。不同种族, 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观念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做各种活动。甚至,在网络上,你 t 万孝星,项国雄试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其发展 j 现代教育技术,2 0 0 4 ,第2 期 8 西南入学硕十学位论文从网络到网络教育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7 网络的民族性 网络造就了一个新的民族赛博族( c y b e r n a t i o n ) 。这种民族性蕴藏着尽可 能多的民主和自由。“因特网的主要特性是没有任何人、任何公司、任何政府和组 织对它拥有最终控制权。5 没有“最终控制权”也就是人人都有“最终控制权”, 也就是“人人生( 由因特网所生) 而平等”。事实上,赛博族就是以平等、自由为 基础建立的,所以,赛搏族成员之间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从这一点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因特网上“主体的消失”了。 2 3 2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使人类能够超越时空而实现资 源的实时或非实时的共享。这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革命:一是资源的数字化存 贮与获取的革命,二是无界革命,网上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界限之分,三是资源的 优化与利用上的革命。资源的数字化存贮与获取和无界革命已为实现资源的优化 和利用铺平了道路。” 国外学者将网络教育这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并利用网络进行知识传输和互动学 习的新型教育形式,总结出具有2 8 个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特点: 网络教育的首要特点是自主性。即学习有自觉性,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的 目标和学习方式,可以选择教学的内容,管理费用教学结构。也就是根据自己的 意愿决定学与不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在电脑的指导与临近下掌握知识技能, 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并积极内化,实现迁移,最大程度地发挥主体性能。 网络教育的第二特点真正实现了教育民主化,体现了教育平等的理念。教育 不平等主要由受教育者的阶级属性以及地域、经济、传统观念的不平衡决定。教 育网络化最大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拥有网络硬件并懂得基础操作的人不管 年龄、地域、信仰、阶级、经济甚至受教育程度,都具备了平等使用网络教育资 源,平等地参与到网络课堂中,得到网络上其他学习者及课件主持人( 网络) 的 反馈的权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弱势群体,少数民族群体也同样享受着教育网 络的民主性,这对他们自身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网络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交互式。首先,学习者切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教育 网络提供的信息序列及其人所决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其次,学习者必须按 照网络的指导建议和步骤学习,完成电脑提供的测试和评价,并可以反复操作, ”( 法j 伊维斯科里尔编,减惠娟等译世界信息概览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第3 5 3 页, ”顾口国谈谈网络教育的本质和定位中国远程教育 j ,2 0 0 3 第1 9 期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从网络到网络教百 直到掌握为止;最后,交互的反馈是在提示、指导、激励的过程中展开的,学习 者与网络的相互作用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直接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时临近 与个别教学。 多元化是网络教育的特点之一。教育网络传递的是以明码形式表征的信息。 首先,它并不针对除技术以外任何标准划分的特定群体,即服务对象具有多元性、 非确定性的特点,以统一的教学强加于学习者是不可能的。其次,教学有可能根 据不同的课件开发者来确定目的的价值取向、组织原则和结构体系。最后,学习 者在网络的学习交流具有某种跨文化性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必然带来 多元化冲突与调整。 最后,多媒体技术综合利用视觉、听觉效果,形象逼真地展示教学内容,是 教育网络化教学优势的重要体现。根据图形、音频、图像、动画以至于电影和虚 拟显示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能用最短时间获 得最大量的最接近意愿的信息内涵,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而且由于多 种感觉的信息加工,大大减少了语言文字带来的信息转换的认知负担。 2 4 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区别 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基础、教育媒介、教师 和学生及其关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控制和学生的选择权力以及教育功能 等7 个方面。 1 在思想基础方面,传统学校教育是以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的思想为其思想 基础的,比如,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等曾经被其视为心理学的基础, 工具理性、权威主义曾被其尊奉为圣明。它的思维模式是僵化的,缺乏弹性,缺 乏人性的。网络教育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秉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福特主义哲学 为其思想、理论基础,强调弹性、多样性,倡扬人性,坚持以人为本。 2 在教育媒介方面,传统面授教育主要以语言和或文字( 书本) 和或电子 媒介为主要交流媒介,这些交流媒介( 除语言之外) 的显著特征是信息的单向流 动性,缺乏交互功能。单向流动势必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