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虚构 与文学虚构 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内容摘要】虚构是文学与历史的传统界限。新历史主义打破这一界限, 提出“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 的观点。这导致了在观念、方法、实践上的文 史融和。由于该理论本身存在不足之处,在其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系 列的误解与问题。因此,探讨“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之间的区别,魇 清新历史主义思想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急迫的。这也是新历 史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从而建构中国的文化诗学的理论认识基础。本文作 者认为,“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有着深厚的后现代文化和思想背景,在此背景 下,“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凸显出意义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在认可文史融合对理 论建设和文本研究的意义的前提下,本文着重论述“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 本”与文学虚构两者在虚构的内涵和外延上,在叙事的目的、内容、等方面以及 在两者对人的意义上都存在不同。分析掌控文史分合的深层历史哲学原因,我们 也可以看到,此= 者是不可能完全融合的。 【关键词】历史文学虚构 h i s t o r i c a la r t i f a c ta n d l i t e r a r yf i c t i o n ac o m m e n to nt h en e wh i s t o r i c i s m 【a b s t r a c t 】f i c t i o ni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b o u n d a r yb e t w e e n1 i t e r a t u r ea n d h i s t o r y t h en e wh i s t o r i c i s mb r o k et h i sb o u n d a r y ,a n dr a i s e dt h ec o n c e p t o f ”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a sl i t e r a r ya r t i f a c t ”t h i sv i e w p o i n tl e a d st oas t a t e o f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l i t e r a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 c o n c e p t s ,m e t h o d sa n dp r a c t i c e s m e a n w h i l e ,as e r i a lo f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s a n di s s u e sa r eb r o u g h ti nt h ec o u r s eo fi t ss p r e a d i n gt oc h i n ad u et ot h e a c a d e m icf l a w s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a r g u m e n to nt h ed i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a sl i t e r a r ya r t i f a c t a n dl i t e r a r yf i c t i o n , a n dt h e 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r e a l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n e wh i s t o r i c is m a r en o to n l yn e c e s s a r yb u ta l s oi m p e r a t i v e t h i sd i f f e r e n c ei sa l s o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t h a tf u s e sn e wh i s t o r i c i s ma n d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t h e r e b y c o n s t r u c t s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a lp o e t i c s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kt h er a i s i n go f 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a sl i t e r a r ya r t i f a c t h a sp r o f o u n dc u l t u r a la n d i d e o l o g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s ,m e a n t i m e ,b o t hi t sl i m i t a t i o n s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e m e r g e u n d e rt h e p r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a p p r o b a t i n g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h a r m o n y , t h i sa r t i c l ee m p h a s i z e s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a sl i t e r a r ya r t i f a c t a n dl i t e r a r yf i c t i o ni n n a r r a t i v ep u r p o s e s , f i c t i o n a lc o n t e n t sa n df o r m s ,a n dt h e i rm e a n i n g s t o w a r d sp e o p l e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i x e dh i s t o r yo fi n t e g r a t i o n s 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h i s t o r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i t sd e e p s e a t e d p h i l o s o p h i cc a u s e s , a n dt h en e wh i s t o r i c i s m t h e o r y a n d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w ec a na l s oc o n c l u d et h a t l i t e r a r y a r t i f a c to f h i s t o r i c a lt e x ta n dl i t e r a r yf i c t i o nw i l ln e v e rb ec o m p l e t e l yi n t e g r a t e d 【k e yw o r d s 】:h i s t o r y li t e r a t u r ef i c t i o n 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 历史“趱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生义的一个批评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翡所呈交豹学健论文是本入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韵研究工作及取褥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堂姿蕉茎或其他教育机构豹 学位或证书面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掰做的镊簿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萌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律者签名;叫制签字目麓: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捧者完全了解逊婆盘鲎。有权保留并囱国家有关部 j 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镬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鎏盘茎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熠 影露、缩印或扫描等复涮手段保存、汇编学越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叶刎 签字目期:力谚年月箩醚 躁 黜名:彳毛 签字日期: 知固p 涉年g 月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引言 文学虚构是诗学中的一个传统问题,“历史文本文学虚构”则是后现代语境 下出现的一个新观念。这一观念是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色,其最大特点在于揭 示历史文本的意识形态性。该理论是由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 文一文中提出的,在怀特其他的所有著作元史学、形式的内容等等中, 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观点的提出得益于“历史诗学 思想 的形成。它有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后现代语境性形成的独特历史观 历史是不透明的、偶然的、断裂的,历史文本的形成需要历史学家的主观建构; 另一方面是诗学基础针对文本分析和批评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包括情节设 置模式、隐喻和转喻、文本结构等等。“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是海登怀特运 用文学理论革新历史哲学观的产物。海登怀特所提出的“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斯蒂芬葛林伯雷提出的文学文本的历史性分别从历史领域与文学批评领域 出发打通了历史与文本的边界,组成了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的核心构架。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不仅被历史学家当作新的史学观点来研究,更被当 作“诗学 ,成为文学理论家研究的对象。国外学者主要是将“历史文本文学虚 构 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等的文本解读联系起来,寻找解读文本的意识形态性 的理论支持。国内学者更感兴趣的是将之与中国的历史小说中出现的个体化边 缘化叙事新风格相结合,寻求历史小说批评的历史观念和书写方式的理论依据。 西方文论界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背景阐述和理论分析作出了很大贡献。金 宝尔、威尔逊、霍桑、理查勒翰、尤根皮埃特斯等诸多西方学者对新历史 主义理论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与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等等进行了有效的 比较并就新历史主义的价值和缺陷提出了各自深刻的见解。新历史主义理论在 中国的传播过程形成了三个阶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新历史主义在中国传 播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的过程。王逢振、韩加明、赵一 凡对新历史主义的介绍,张京媛主编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世界文论杂 志的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等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九十年代中期以 来是新历史主义理论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和实践的过程。历史与文学融合开辟出 一个新的文化诗学领域,并与中国的历史小说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历史主义小说 中理论批评实践的繁荣景象,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海登怀特的“历史文本文学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虚构 观。 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重新在后现代语境下研究“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的区别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从理论认识的角度来看,新历史主义“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观念容易让 人产生历史等同于文学等同于虚构的盲目认识。“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观念冲 击了西方传统的历史与文学之间的界限。虚构这一原本属于文学的特性也被赋 予了历史文本,从而产生了理论上、方法上和文艺创作实践上的历史文本文学 性与文学文本历史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文学与历史的融合引发了一系 列问题:虚构被泛化,运用到历史叙事中之后与其在文学文本中发挥的效用是 是否相同? 文学的虚构是否具有历史叙事虚构无法替代的能力? 文学虚构与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不同之处对当下的人的精神起到怎样不同的作用? 将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做对比有利于厘清对新历史主义“历史文本 文学虚构”的看法,更是为了突出文学虚构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在当下中国传播和运用的状况来看,辨证地看待“历史 文本文学虚构”是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构建当下中国的文化诗学的前提。 当前国内学界主要是从观念、方法、实践上对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文化诗学观点 和价值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在后现代语境下“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 的不同之处及其意义。而在新历史主义观念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误读、理 论扩大化运用以及片面看待“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为 全面和辨证地认识“历史文本文学虚构”的价值、意义和局限性造成了影响, 还对中国文化诗学的建设产生负面效应。 在论文思路和方法上,为有效地对“历史文本文学虚构与文学虚构进行 区别,本文力求采用文史比较、古今对比的方法。首先,突出新历史主义产生 的后现代语境。在该语境中横向比较“历史文本文学虚构”与文学虚构的内涵、 外延以及叙事效果和对人的意义。再者,从纵向比较西方历史哲学传统和当下 历史哲学思想,分析“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最终融合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还要走很长的路。本文试图从理论认识的角度对“历 史文本文学虚构的中国化作初步的探讨。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一、“历史文本文学虚构刀观及其问题 ( 一)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提出与文史融合的观念 虚构是西方文学与历史的传统界限。在西方,文学与历史的界限是从古希 腊时代起就奠定下的。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创作历史时就指出, 历史旨在记载前人的功业,探究战争的因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则指出艺 术是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更为明确地论述了历史与文学的分界 历史记录已发生的事;而文学寓于人类的想像力,模仿一切人认为是“真” 的事。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与历史更是界限分明。十七世纪后期西方印刷术的发 展和民主制度的出现促进了出版业的繁荣,文学艺术也随之逐渐兴盛,尤其是 小说艺术,不论在虚构的自由度上还是在虚构的技巧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另一方面,理性和科技的发展增加了人类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和把握历史事实的 信心,尤其是十八世纪的启蒙之光、十九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历史最终独立 地走上舞台,成为一门“学科。相对于文学来说,历史是铁的事实,它摒弃了 人的情感和错综复杂的生存境况,探究人类发展清晰的脉络、存在的事实及其 因果;相对于历史来看,文学充满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果 文学是一种魔法,那么虚构就是形成魔法的秘密。法国小说家司汤达把文学看 作一面镜子,弗洛伊德将文学比作是作家的白日梦,米勒用“魔法 一词来命 名“打开虚拟现实 的文学1 ,德国学者温克尔曼说,“虚构是诗的灵魂。 2 尽 管乔纳森卡勒否定了文学的本质,他仍然将“文学是虚构”作为他归结的五个 文学特征之一,纳博科夫则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高呼文学的虚构性。无论是古希 腊还是当下,虚构始终是文学的迷人之处。 然而新历史主义者冲击了传统的文学与历史的分界,提出历史文本具有文 学虚构的性质。对这一观点提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的是新历史主义学者海 登怀特。1 9 7 3 年,海登怀特在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一书 中提出“历史诗学 的观念。他认为历史作品是“叙事性散文话语形式中的一 种言辞结构”,3 他将历史书写和接受归结为五个阶段,编年史、故事、情节编 1 【美】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 译) 【m 】,桂林: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3 2 2 【德】温克尔曼,论古代艺术 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9 ,7 5 3 【美】海登怀特,陈新译,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 0 0 4 ,1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排模式、论证模式、意识形态含义模式,在每个阶段中历史学家选择历史材料、 发现历史意义、以文学的手法建构历史文本并使之形成意义。这一过程发挥了 历史学家的创造性,因此,历史编撰可被视为叙事。在历史主义、历史主义 与比喻想象以及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等文章中,他更为观点鲜明地 强调历史文本是“文学虚构:历史书写是一种“情节编制运作,“我所称的 情节编制是指从时间顺序表中取出事实,然后把它们作为特殊情节结构而 进行编码,这同福莱所说的一般虚构的方式一模一样 ;再者,历史是不透 明的,优秀的历史著具有“永久性”,这是历史著作最为根本的文学性质。4 持 相同观点的新历史主义者还有斯蒂芬葛林伯雷。这位“新历史主义的命名 者将其观点运用到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中来读解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融合与互 动。还有劳伦斯勒纳,他在历史与虚构一文中讲述了历史学家的工作与 小说元素相融和的状况。新历史主义彻底打破了历史与文学固守的传统分界, 建立起一种“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融合的理论形态。 文与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和批评实践这三个方面。 从理论上看,历史与文学的界限被突破,一种文史互动互构的文化观点建 立起来。在文学文本研究方面,新历史主义者的观点冲破了形式主义固守的疆 界,打开结构主义的构造,将文学文本重新归置到整个交流互动的文化背景中 来研究。对历史文本研究来说,将历史文本作为叙事的产物,从文学形式出发 研究历史文本的喻指方式,有利于揭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 从方法上说,新历史主义者走出英美新批评的“内部研究模式,反对文、 史截然分开的孤立的研究方式,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反对用单一的方式 对文本进行解读,也反对文本的生产者与接受者完全对立的看法。因此,在新 历史主义的研究方式中,既可以看到文、史互释,甚至与经济、政治等其他文 化门类的交叉的解读方法,又可以见到语言学、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多种文 本分析方法,并创作了新历史主义独特的将历史事件与文学文本“并置 以及 融合了文学策略的截取逸闻琐事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进行“深描 的解读方 式。 在西方,新历史主义者批评方式集中在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尤其是 4 【美】海髓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a 】张京媛( 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 】。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1 6 3 4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上。为解读莎士比亚作品与其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作出巨 大贡献。 ( 二)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观点的后现代语境 1 、后现代思潮是消解文史分界的思想基础。 新历史主义的产生以及“历史诗学理论的提出建立在后现代语境中。后 现代文化孕育于近代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知识分子理性失落与二十世纪六十左 翼学生运动中。因此,带上明显的否定色彩。正如伊格尔顿所说,后现代激进 的思想试图“摧毁一种特定的思想体系和它背后的整个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系 统藉以维持自己势力的逻辑。5 伊格尔顿所说的这种“特定”的思想体系正是 历史与文学作为独立系统存在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后现代思潮消解了这一基 础。 王治河认为后现代主义彻底否定了“唯一中心、“绝对基础 、“纯粹理性、 大写的“人”、“等级结构”、“单一视角 、“唯一正确解释、“一元方法论”以 及“连续性历史 6 这些思想基础保持了人们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对探索规律性 的信心,对时间连续感的保持、对空间稳定感的肯定,以及对实在、确证以及 客观的认同。对这些观念的否定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它对历史观念的影 响上来看,这造成“线性”的历史观的断裂;在历史研究方式上,依据因果联 系来解释历史和得到史实的可能性受到了质疑。这样,曾经令西方历史学家引 以为豪的客观性也遭受到怀疑。社会不断前进的信念成为一种虚构和假设。没 有恒定的真理。这就否定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及其科学性。对史书编撰 的看法从历史是记载已然发生的事,变为历史从来都不是透明的,它在解释中 成为“历史 ,它需要借助文字来形成,借助阐释来赋意。 同样,对艺术本质的描述主观普遍性、艺术的永恒价值等建立在人类 对彼岸世界的信仰和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上,而解构主义者恰恰否定了这一中心, “从而使得构建任何新的以客体为中心或以主体为中心的伦理学、美学和价值 论变得不可能 。7 结构主义者认为,人只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后现代主义 5 【英】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两方文学理论【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7 ,1 6 2 6 工治河,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 j 】,国外社会科学,1 9 9 5 ( 1 ) :4 1 4 7 7 凯瑟琳- 伯加斯,后现代的价值观【a 】,阎嘉主编,文学理论精粹读才_ 哆一匕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进而否定语言再现世界的可能性。历史与文学都以文字为媒介,因此,历史与 文学于是是同质的,都是虚构的。 2 、语言学背景 在二十世纪中期,语言学的兴起引发了西方哲学思想领域的重大转型 从传统的主体哲学走向了新型的语言哲学。人被认为是处在符号的结构和网络 之中。意义被认为是语言建构起来的。以索绪尔语言学为启发的结构主义认为 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一种实现整体功能的单位。结构主义的这种形态显然与历 史的延续和开放的形态相异。后结构主义反对结构主义的封闭形态,认为文本 是开放的,但事实上这是在语言论和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文本与意义的关系的 进一步思考。语言带有社会性、蕴含着文化积淀,在具体运用时又带上主体的 价值判断等。因此,文本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其喻指的意识形态差异。传 统的历史书写的真实性因此需要被解剖和分析。历史书写背后具有权力和意识 形态的控制,从根本上说,历史文本是一种“话语 而并非历史本身,因此历 史文本是虚构的。文学对于意识形态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受到意识形态的控 制,又因其虚构的特性会对现实保持张力因而对意识形态起到解蔽作用,这一 点也启发了新历史主义者以文学虚构形成的文本之间的差异来揭示历史书写的 虚构性并达到反抗话语霸权的目的。 3 、叙事的新思维与新方式。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了叙事学理论。普罗普将童话中的 英雄与句子中的主语相类比。热奈特认为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句子主要是动 词的延伸。罗兰巴特详细分析了叙事文本的结构和层次。语言学上“能指”与 “所指 的概念和关系直接启发了叙事学上对“故事 与“话语的区分。叙 事学家们认为,没有纯粹的叙事,在叙事中总是含有判断性的思想,因此叙事 往往作为“话语”而存在。构造的痕迹越来越受到关注,叙事中人工构造的方 式被充分研究并做近乎科学化的细分。对构造方式的研究引起了历史叙事与新 闻叙事者的注意。如何赋予冰冷的历史或现实材料以形式、如何使无序世界通 过一种构造显现出其中关系并最终体现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新的叙事思 维和语言学导向明显发挥了巨大作用。再者,对于语言符号任意性、不及物性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的研究和论证为新历史主义和新新闻主义提供了这样一种理论背景:任何叙事 中所呈现的事实 并非客观世界本身。“事实”只能是一种运用语言符号所建 构的结果和意义。语言符号的所指只能是一种关于实体的概念,同一个实体可 以用不同的符号来指称。叙事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实体加以描述、构造多种关 系从而呈现不同的文本意义。 在语言学与当代叙事学的影响下,新历史主义的叙事方式的产生是必然的: 斯特劳斯认为,一部清晰的历史避不开神话性质。罗兰巴特对人为的赋予历史 叙事与小说叙事之间的界限提出质疑。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海登怀特认为, 在任何历史表述中都蕴含着深层的文学性。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后现代的文化逐渐发展,打破了传统格局,人们重 新审视自身以及身处的整个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开始对意识形态保持警惕, 对语言书写的历史真实性产生怀疑。而问题远不止涉及历史学家的“产业”这 样单纯,远不止改变历史文本的形态这样简单。新历史主义以及同时期出现的 新新闻写作等观念有着深厚的生活、文化、观念背景,有着丰厚的著述的支持, 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历史撰写与虚构的关系,它涉及历史撰写与文学发展的大 背景,它所涉及的是传统观念与当下观念的矛盾,涉及真实观的变革,涉及文 化观念的发展。“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念的产生建立在对逻各斯中心的挑战上, 建立在语言学的发展和转向上,建立在对词与物之间关系的不断重新读解中。 后现代语境为历史与虚构走到一起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背景。 ( 三)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观点的中国化及隐含问题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历史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后,迅速引起了理论界 和批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文学批评中,“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被广泛运用。 目前,用怀特的理论来解读中国新历史小说中较为独特的“灰色 人物、俗化 语言以及个人化、片段化视野等,从而发掘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人学意义已形成 一股风潮。如刘思谦、李仰智等人将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融入对花腔、棉花 垛等具体作品的分析等。尽管没有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承认新历史主义对其小 说的直接影响,部分国内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研究者,如王著、杨彬等仍认为, 中国的新历史小说文本的形成受到新历史主义思想的直接启发或无形影响。苏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童的妻妾成群等小说、刘震云的“故乡 系列、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叶兆言的“夜泊秦淮 系列等以虚构的方式来理解历史,重新读解历史和历史 中的人性,因此被批评界普遍认为体现了新历史主义的观念。 怀特的理论在中国受到关注情有可原。新历史主义传入中国时正是中国文 论和文学创作都积极地寻求新发展的时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由 政治为中心向经济为中心转型。经济社会中出现人的新的生存状况带来了新的 思考和探索。经过八十年代痛苦的寻根与反思,进入九十年代的文学试图重新 鼓起勇气探索当下社会。先锋文学以文学技巧和文学实验作为新的探索方式, 以无意义来回应价值失落,以冷漠来回应异化,但最终都流为语言的游戏场, 终成明日黄花。文学在与政治分离之后,又在经济社会中遭到忽视,成为边缘 化的写作,新的探索是自由的,多样化的,但也有盲目性。在此情况下,后现 代主义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引起文坛的迅速反应。“新历史”、“女性主义”“后殖 民主义 等受到普遍的关注。创作上渴求突破和理论上渴求发展让部分评论者 对新历史主义理论报以极大的热情。当下文学创作的不景气和新时期文学文本 中大量符合西方“后、“新”学的思想,引起了批评上从重点研究文学文本审 美性转向到文化研究领域开疆拓土,并积极地向西方后现代思潮寻找理论资源。 因此,新历史主义的文史融合和跨学科的研究方式迅速被接受并倡导。吴戈在 新历史主义的崛起及解读中特别指出应将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直接归结为 “新历史主义 ,并深信“新历史主义将带我们步入一个新的境界,创造出我们 具有中国特色的跨世纪文学,从而再塑文学的辉煌! 8 也有文学研究者完全认 同“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这一观点,乔国强在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 叙事文本中就用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分析了文学史的叙事成分和虚构性。 过于急切的学习和运用令部分学者忽视了新历史主义文论及其传播中出现 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新历史主义理论本身隐含着问题。对于史学观念来说,“历史文本文 学虚构 的观点是对历史延续性的解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系教授 理查勒翰卡认为新历史主义者认为的历史撰写具有文学虚构的观念会导致时 间空间化,引发“反历史的焦虑”和“一种反清晰的、多重复杂的破碎感”。9 麦 8 吴戈,新历史主义的崛起1 j 解读【j 】,广两社会科学,1 9 9 5 ( 2 ) :1 0 4 9 王岳川,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盲区【j 】,广东社会科学,1 9 9 9 ( 4 ) :1 0 3 1 0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金泰尔与大卫卡尔进一步指出:将历史视为非连续的,对人来说意味着“忘 记死亡”、“忘记诞生”以及另外一些对人类来说极为重要的“终结形式”。1 0 对 于文学文本来说,跨学科的解读方式和新历史主义对文本与“意识形态 间的 关系的过于强调消减了文学文本的美感和诗意。因此,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 比较文学系教授苏源熙指出后现代研究方式忽视了对文学内在审美性的研究; 另一著名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则坚守文学性,将新历史主义列入他的反对名单。 此外,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学观动摇了传统诗学的两个基础,“一是诗学的 等第、深度和系统,二是诗学存在的历史背景1 1 。历史的延续性与文学的诗意 是文学与历史最具特色的两个方面,历史与文学对人的意义就留存其中,新历 史主义提倡文史融合的同时也导致了对两者的特色的忽视。面对新历史主义理 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有必要在后现代的背景下对历史与文学对人的独特意 义进行重新审视。 其二,“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这一观念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 新历史主义者提出的一些说法容易产生误解。“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观 念与弗兰克林特利查呼吁的从压迫人的社会中解放出来以及斯带芬格林伯 雷提倡的“蔑视社会珍视的正统观念,拥抱那些被正统文化认为是讨厌或可怕 的东西 1 2 相结合,很容易令人产生历史文本可以没有底线地随意编造的误解。 在理论传播过程中,这些误读容易进一步被加深。中国的新历史主义研究起步 较晚,翻译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更使理解和运用增加了中间环节和时间差距,因 此,参与对话的机会较少。再者,目前中国对新历史主义的著作翻译有所增加 但仍不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也不多。最关键的是,一方面,新历史主义尚在 发展,内部众声喧哗意见不一;另一方面,面对批评和疑问,新历史主义者又 秉持着一种新历史主义并非一种“教义”而是一种“实践 1 3 的观点据而不答。 这都为理解和解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造成了困难。 在理论接受过程中,部分学者求知心切,全盘接受,部分学者对其成见过 1 0 【美】大卫卡尔,叙事与真实的世界:为连续性辩护【a 】,陈新主编,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c 】,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4 ,1 6 4 “邱运华,“历史诗学”的两套理路与文论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j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 0 0 7 ( 9 ) :1 2 9 1 2 引自弗兰克林特利查,福柯的遗产:一种新历史主义【a 】张京嫒( 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1 5 7 u 【荚】斯蒂芬葛林伯雷,通向一种文化诗学【a 】张京媛( 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1 6 3 9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深,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诗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中国古代文、史、哲不 分,那时的研究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就是文化诗学了 。1 4 这 都是因为忽视了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新历史主义的提出是 对西方旧的历史思想和方式的反抗。旧历史是指建立在西方主客二分和逻各斯 中心基础上,依靠理性来把握过去的历史学科。因此,旧历史主义客观地记录 历史的合法性是其思想背景赋予的。但新历史主义者认为这一合法性被利用, 成为特定权力和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因此,当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暴露出 矛盾和两次世界大战争兴起引起人们对绝对理性的怀疑和对霸权的反抗时,新 历史主义提出“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是有其特定价值的。质疑历史是否复现“客 观 并非中国传统。对历史复现客观事件的要求是近代梁启超等人受西方启蒙 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古代对良史之才的判断依据之一是善于叙事。唐代 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就曾说过,“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1 5 因此有左传、 战国策史记等既是历史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作品。这表面上看与新 历史主义者所说的“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是一致的,实则相反,中国传统史家 将文辞之美看作是加强史书的真实性的必要方式。史的撰写要求不虚美,不隐 恶,在此基础上又体现出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成一家之言1 6 ,并最终起到“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 7 的作用。主导中国历史撰写的核心是价值和道德。因此忽 视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来谈新历史主义容易造成新历史主义独特价值的流 失、误解和理论扩大化的严重后果。 对新历史主义“历史文本文学虚构”观念的误读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是对 理论的,更是对人的。王岳川认为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的误 读“使人在假历史洪流前遗忘批评家的批判意识和揭底品格1 8 。 而文学批评可以起到针对文本反思过去瞩望未来以形成当下的作用。“历史文本 文学虚构 的观点强调了书写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这一观点如在文本批评中被 断章取义地泛用而未经充分的理解和阐释,会产生历史是毫无限制的虚构的误 解,从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尤其是与当下中国的历史小说中业已存在的问题 1 4 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 j 】,江海学刊,1 9 9 9 ( 5 ) :1 7 1 1 5 刘知几,史通叙事,转引自瞿林东,关于撰写历史的几个问题叨,学术研究历史学1 9 9 9 ( 1 ) :4 1 6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转引自张桂萍,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m 】,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4 , 3 1 7 刘知几,史通载文,转引自张桂萍,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m 】,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4 ,2 4 6 1 8 王岳川,中国镜像【m 】,h t t p :w w d u 8 c o m r e a d f r e e 1 4 0 0 6 5 4 2 h t m l 1 0 浙江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历史小说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历史的参照系,另一 个是文学虚构性。“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的扩大化会解除历史小说的参照系。从 表面上看,这赋予历史小说更大的虚构能力和自由,事实上是取消了历史小说 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正如马友平所观察到的,当下中国的部分历史小说在 抽离了历史意义之后缺乏更为有力的信念支持,因此被商业趁虚而入,变得时 尚化。1 9 部分文本中出现的解构历史的强度和范围早已超出新历史主义者所提倡 的凸显历史中的平凡个体的生命体验,转而表现为反人性、反道德的叙事。对 于这类文本来说,“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作为一种对权力话语的反抗和对文本与 历史关系的反思精神已丧失殆尽。解构由手段变成了目的本身。文学的意义和 价值也随之而逝。评论家丧失批评意识,作家丧失人文精神,文本丧失价值, 这必然又影响到接受者。 考虑到新历史主义理论自身的不足,尤其是考虑到“历史文本文学虚构” 观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可能激发的隐忧,在后现代语境下探讨“历史 文本文学虚构 与文学虚构之间的区别,厘清新历史主义思想的真正意义和价 值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急迫的。这也是新历史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从 而建构中国的文化诗学的理论认识基础。本文作者认为,海登怀特等提倡的 历史本文之文学虚构与文学虚构并非完全同一。“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本文”这 一观点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后现代文化和思想背景,在此背景下,“历史文本文学 虚构 凸显出意义也显示出局限性。“历史文本文学虚构”与文学虚构两者和而 不同这种不同在虚构的内容和形式上,在叙事的目的、内容、等方面以及 在两者对人的意义上都存在。 二、历史“虚构 与文学虚构的区别 ( 一) 、“历史文本文学虚构刀与文学虚构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同 研究海登怀特关于历史文本文学虚构性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虚构由 单数变成了复数。历史文本文学虚构性的提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和“形 式”的协同作用。与人们对一般文学虚构的看法相比较,历史文本的文学虚构 9 马友平,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义艺争鸣,2 0 0 7 ( 1 0 ) :1 4 3 1 4 8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性显然有着微妙的改变。 1 、何为文学虚构? 缪斯女神能说许多“貌似真理的谎言加,文学虚构是不言自明的,“古时 候的各大传统都接受虚构性,每种传统本身接受虚构性,相互之间也承认来自 其他传统的虚构性 2 1 。人们把虚构当作故事的代名词,在古希腊,m y t h o s 这 个词既可以译为神话亦可以作为故事、传说来解。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一 词也作为虚构的能指。f i c t i o n 既是指小说也是指虚构。虚构是凭借想象力的创 造,是“无中生有 的过程,虚构一词与想象( i m a g i l l q ) 、创造( i n v 肌t ) 往 往是互注的。虚构是诗的灵魂,如同诗,它令几乎每个文论家和作家都为之着 迷,但对虚构的评价则是人言言殊。古希腊的艺术家和文论家如亚里士多德等 注重讨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学家们,桑齐奥、龙沙等则注 重构思。受这些看法的启发,本文将“虚构 一词分为“虚 与“构”两个方 面以求大致上把握文学虚构的特征。 ( 1 ) 文学之“虚 “虚 是建立在与“实 相对的基础上的。文论史上关于文学虚构与现实 的关系的看法主要有三,第一种观点是模仿说的理论背景下提出的文学的虚构 是对现实的模仿。在柏拉图的眼中,艺术直接的模仿对象是现实,而现实世界 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文学等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虚构成为虚假的同 胞;亚里士多德为文学申辩,认为文学模仿的是一切人们认为是真的事物。十 八世纪以后,人们对文艺与世界的看法逐渐多元化,模仿的地位开始与表现说、 再现说等等分享。虽然不再占统治地位,但是模仿说的影子仍然在各种学说中 隐约闪现,或者,在与模仿说相同的“二元 思想背景之下,各种理论萌发并 找到自己的焦点。这些理论虽然改头换面,即使转移兴趣焦点,仍然与模仿说 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爱弥尔左拉在实验小说以及戏剧中的自然主义 中强调“科学实验的思维方式和“把现实再现到必要程度 。奥尔巴赫在模 仿论中说,“本书的主题,即借文学再现或模仿来阐释现实”。卢卡契在 艺术与客观真理中讨论艺术如何反应现实的客观性并提供怎样的真实的问 2 0 【法】让贝两埃、罗莫尔捷等主编,史忠义译,诗学史( 上册)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0 2 1 【法】让贝西埃、罗莫尔捷等主编,史忠义译,诗学史( 上册)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1 1 2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题。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这些理论关注艺术与现实的联系,关注文学作品如 何表现、再现现实。 第二种观点是,文学是情感的外化体现,现实世界是文学虚构的对象。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学兴起,产生了“表现说”。表现说理论背景下的文学虚构不 再从属于外部世界,而直接体现人的真情实感。经由文学虚构和加工,世界浸 染了人的情感而变得有意味。就像雅克巴尊所说,“人们会明白浪漫主义根本 不是什么灵魂脆弱、无法承受现实生活的人对现实的一种逃避。真相是,这些 灵魂想要改变现实生活中他们不喜欢的那一部分,如果这部分现实不打算投降 的话,至少要把他们的理想记录下来这两者都是重建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步 骤。 2 2 这一文学虚构观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第三种观点是在现代和后现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虚构更为独立的地位。现 代哲学在否定了古典形而上学之后陷入了重新寻找精神中心的焦虑之中。但工 业化、经济化的社会现实更加深了混沌感和无序感。而文学虚构作为一种隔开 现实的方式,成为摆脱现实探求精神伤痛和内心感受的另一途径。因此,文学 虚构被现代主义者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乔伊斯等作家在叙事的时间和空间 上紊乱感的营造回应了这种特定的时代感受。文学虚构成为一种揭示真实的方 式,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表现手法都是对现实表象下真实世界的探讨。 而后现代主义继此之后进一步抬高了虚构的地位。后现代主义彻底放弃了对形 而上学的重建,将虚构的概念扩大到现实上,认为现实本事就是一种“仿真” 的为符号所构筑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于是转向各种形式的语言实验,构建小 说之小说,虚构之虚构。 从诗学史来看,文学虚构的地位逐渐地随着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变化,伊瑟 尔在其虚构与想象一书中对文学虚构与现实的关系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描 述“越界行为 。2 3 无论是模仿还是再现或表现,文学虚构都有别于现实、 甚至超越了现实。加西亚- 马尔克斯可以不必出示“巨翅老人”的存在的证据 就可以写出栩栩如生的“巨翅老人。同样,卡夫卡的变形记并非建立在生物学 的实证基础之上,安徒生的美人鱼在想象中缓缓而来。 但是实物的缺席与对现实的超越是否意味着虚构跟现实相对立? 伊瑟尔认 2 2 【美】雅克巴尊著,侯蓓等译,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1 4 2 3 【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3 ,6 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对新历史主义的一个批评 为,文学等艺术的虚构是以现实为基础,是虚构与现实相互融合渗透的结果, 文本的可解读性、可交流性就建立在虚构与现实的联系之上。2 4 这也就是亚里士 多德所说的:“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的产物。2 5 没有十八世纪中 国社会的种种就不会有鲁迅所称“所叙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的红楼梦, 没有十九世纪的法国也不会出现如此“反映自然”的人间喜剧,没有情与欲、 爱与憎这些人生在世的种种,也不会有古希腊神话或安徒生的童话;同样,若 没有现代生活的种种和后现代的意识形态也不会有对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等对 虚构本身的无尽探索。无论是“实物 还是“现实 或者说生活本身,人类安 身立命之所也是文学虚构的来源,是艺术世界的灵感和依托。 ( 2 ) 文学之“构 文学之“虚可以视为想象力和现实协作的内容,文学之“构”则是赋予 内容以形态,它指一种构造的行动叙述,也指构造的成果文学的形式。 f i c t i o n 的辞源f i c t i o 含有构造的意思。在古希腊,诗人与诗歌的辞源p o i e i n 不仅是指生产活动也指诗歌的创作,“黑西俄得曾把做诗比作编织,阿尔卡伊俄 斯和品达也把做诗比作组合或词的合成。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