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全球问的联系空前加强,跨国公司作为这一纽带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后,研发全球化成为跨国公司面临 的新课题。从我国改革丌放到现在,跨国公司在我国便逐步深入地进行着这一进 程。跨国公司在华从最初的设备技术转让到合资合作投资,近年己发展到在华研 发投资阶段,并且建立独资研发中心已成为趋势。跨国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全球的 重要节点,从全球角度来优化和配置资源。改革开放几十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 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国制造”时代,然而现阶段,在华研发独资化趋势 却更多的表现出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研发创新活动的发展,如果 能够加以规范和引导,并利用这一契机,则有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向“中国研发”时代的转化和推进。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打破以往针对“中国制造”、中国创新、跨国公司在华投 资研究等具体领域单独分析的边界,尝试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将这三者作为整体融 合考虑。本文在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文献回顾后,分析了跨国公司 在华r & d 独资化的进程、动机和负面效应,并通过摩托罗拉在中国的r & d 投资 发展案例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我国目前 还不是具有研发和技术内涵要求的“世界制造中心”,仅是“中国研发”时代的萌 芽起步阶段,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加快从“中国制造 向“中国研发”转化的步 伐。 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制造;中国研发;世界制造中心;产业价值链 分类号:f 2 7 6 7 j 匕立交道盔堂亟堂僮i 金塞旦苎至壁! a b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o fe c o n o m yh a su r g e dt h ew o r l dt oa ni n t e m a t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i na n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w a y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c o m p a n i e s ( m n c s ) a r ep l a y i n ga n i n c r e a s i n g l y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sal i n ki nt h ew o r l de c o n o m y a f t e rt h e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o f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r a d e t h eg j 【o b a l i z a t i o no fr db e c o m e sn e wi s s u e sf o rm n c s f r o m 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c h i n a sr e f o r ma n do p e n i n gt on o w , m n c sh a v eb e i n g g o i n gt h r o u g h t h e s ea c t i v i t i e si nc h i n a f r o mt h es t a g eo ft r a d ea n dt r a n s f e ro f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e q u i p m e n tt ot h es t a g eo fj o i n tv e n t u r e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n v e s t m e n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 m n c sh a v ee s t a b l i s h e dal a r g en u m b e ro fw h o l l y o w n e dr dc e n t e r s w h i c hi s b e c o m i n gat r e n d n o w a d a y s ,m n c st r e a tc h i n aa sa ni m p o r t a n tn o d et oo p t i m i z ea n d a l l o c a t er e s o u r c e sf r o mag l o b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f o rt h ep a s td e c a d e so fc h i n a sr e f o r i n a n do p e n i n g ,m n c s i n v e s t m e n ta c t i v i t i e si nc h i n a ,t os o m ee x t e n t ,h a v ec r e a t e da n e r ao f ”m a d ei nc h i n a ”,h o w e v e r , a tt h i ss t a g e ,t h et r e n do fw h o l l y o w n e dr & d i n v e s t m e n ti nc h i n ah a ss h o w nm o r e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 ,w h i c hh a sc o n f i n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i n n o v a t i o na n dr da c t i v i t i e s i fw ec a nr e g u l a t ea n dg u i d e t h i st r e n de f f e c t i v e l y , a n dt a k ea d v a n t a g eo ft h i so p p o r t u n i t y , t h ep h e n o m e n o nw i l lb e 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si n n o v a t i v ec a p a b i l i t y , t h eu p g r a d ea n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a si n d u s t r i a ls t r u c t u r e a n db ea l s o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e r a ”r di nc h i n a ” a g a i n s t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b r e a ku pt h eb o r d e r sa n dg i v ea n i n t e g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m a d ei nc h i n a ”c h i n a si n n o v a t i o na n di n v e s t m e n to fm n c s b a s e do n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i n d u s t r i a lv a l u ec h a i n ,w h i c ha r es t u d i e da st h r e e i n d e p e n d e n tf i e l d sf o rt h ep a s tr e s e a r c h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t h et h e s i sd e s c r i b e st h e r e s e a r c h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r e l a t e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t h e na n a l y s e st h e p r o c e s so fm n c s w h o l l y - o w n e dr d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s t u d i e st h em o t i v a t i o na n d 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ft h et r e n d ,t h e nt h r o u g hac a s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t o r o l a sr & d i n v e s t m e n ta c t i v i t i e si nc h i n a g i v e sa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o fw h a th a sb e e ns t u d i e di nt h e a b o v ep a r a g r a p h s f i n a l l yt h et h e s i sd r a w s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g i v e s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p o l i c y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nt h ea s p e c t so fo u rg o v e r n m e n ta n de n t e r p r i s e s :c h i n ah a s n o tb e e n ”t h ew o r l d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e n t e r , ”w h i c hs h o u l dp o s s e s sc a p a b i l i t i e so fr d a n dt e c h n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o n l ya n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 ”r & di nc h i n a ,w es h o u l ds e i z et h i s o p p o r t u n i t yt oa c c e l e r a t ea n dt r a n s f o r mt h ep a c ef r o m ”m a d ei nc h i n a ”t o ”r & di n c h i n a ” k e y w o r d s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c o m p a n i e s ( m y c s ) ;m a d ei nc h i n a ;r & di nc h i n a ;t h e w 6 r i d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e n t e r ;i n d u s t r i a lv a l u ec h a i n c l a s s n o :f 2 7 6 7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 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躲夺馨 签字同期:捌年占月1 2 n 导师签名:王兰z 椿 签字r 期: 刃瑶年6 月# 2 , 1 7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蓉 签字同期: 2 矿l 孵 占月肛同 致谢 近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非常激动。在 学习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深厚的校园文化、丰富的学习资源, 以及老师们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系统学习了经济管理知 识,也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深化了自己的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向母校、 向曾经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致以我衷心的感谢 和祝福。 首先,向悉心指导我论文写作的我的导师王红梅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王 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 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两年来,王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与我认真和精心的指导, 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与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 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在此衷心感谢两年来王老师对我的关心 和指导。 刘天善副教授、李卫东副教授和高宏伟副教授对于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 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撰写论文期间,王洋、陈柏儒、盛龙飞等同学对我论文中的研究工作给予 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父母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始终鞭策着我不断前进,不敢懈怠。 1 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韭以低成本的丰富劳动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放宽的外资优惠政策、臣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 铃商直接投资,并且成为f d i 的主要投向国之一,中国的制造业也成为世界制造 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也经历了由主要投向劳 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到充分利用中国比较优势逐渐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 发展。匿翦,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彩电、洗衣机、空调器、集装箱等一百多种 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成为我国参 与圈际竞争的强势产晶,我国制造业已名列世界第罂,从总量上来说萨在迅速雩| 领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 在世界制造业发展中,英图、德国、美国、同本堪称世界制造中心,因此也 相继引领了世界制造中心的三次转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这些国家作为世 界制造中心所具备的共同条件: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较高的劳动者的技术 素质以及一定的市场和制度条件,同时也可看到,资源比较优势、对外开放的市 场环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政府的有效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世界制造中心的标 准可以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考量,具体又可分为:产量标准、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 产量标准,世界制造中心的国家或地区,其工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出口能力都应该 很强,应当是全球市场最重要、最大的工业产最生产基地和产品出墨基地。技术 标准,一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其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应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其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满,附加价值高;其产业结构处于较高层次。产业标准,一 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应该有一些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且在规模和技术上保持世界领先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中圈离世界制造中心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产量标准来 看,通过改革开放2 0 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不少工业品方面已成为生产大国, 然而由于国内需求很大,导致这些产晶酶出日量和出墨额在世界份额中的比重并 不突出。从技术标准看,美、日、德依然是全球制造业技术扩散的主要发源地, 中国仍处于全球制造业的低层,缺乏核心技术。中国的不少高技术产品及部分离 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工艺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从产业 标准看,中囡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为主,在全球的比重与地位、产 业结构与市场集中度、核心技术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不仅比不上当年的英国, 更比不上现在的美国、日本和德国,与先进的工业国相比,差距甚大。虽然中国 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生物工程、材料工程、航天工业等高科技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但在规模和技术上还无法与美国、日本相比。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仍处于 国际分工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环节,具有世界制造基地的基本特征,还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和产品比较起来,我们的大部分 企业和产品在各个方面还处于劣势。除了少数领域,目前我们的比较优势还只能 是劳动力的廉价。在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中,我们大量承担着劳动密集型的来 料加工、装配等工序,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甚至只是作为 o e m ( o r i g i n a le q u i p m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e ) ,缺乏自己的品牌,在产品价值链中创造的 附加值很低,产品含金量远不及“欧洲制造”、“美国制造”、“r 本制造”。在价值 链中,与发达国家“哑铃型”的发展结构相比,我国则是“橄榄型”结构式发展。 第一种模式即“哑铃型 的结构,是指“哑铃”的一端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 另一端是市场开拓和市场研究,中问细长的部分是产品的生产制造。而“橄榄型” 的结构则是创新和研发能力薄弱,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也相对薄弱,只能搞生产制 造,即典型的两头细、中间粗。因此我国目前只能被称为“世界制造基地”或“世 界加工厂 ,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 我国软硬件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各种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对我国的经 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作为重要的经济 实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看,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促使了“中 国制造”时代的产生,而当今在全球经济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近年在 华投资又表现出直接的r & d 投资,并纷纷建立独资研发中心,而且越来越成为一 种潮流和趋势,这一新的投资形式,会不会掀起一种新的模式,引领并促使“中 国研发 时代的产生呢? 进入2 1 世纪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在经过与中方长期的合资、合作的组 织形式后,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逐步了解和熟悉,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趋势也越来 越明显,纷纷在华设立独资r & d 机构。据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潘碧灵介绍,截至 2 0 0 6 年底,全球5 0 0 强企业中已有4 8 0 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企业,跨国公司在 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近1 0 0 0 家,地区总部近4 0 家。这一趋势不仅表明了中国投资 环境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也表明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开始将中国纳 入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和配置资源。从表面上看,这一趋势将会给我国 带来更多的契机,使我国研发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升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层次, 然而实际上,大量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研发中心的建立,现阶段却带来更多的负面 效应,若不加以规范和引导,不利于“中国研发 的产生。 2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形成较为发达的制造产业存量基础,较强的技术吸纳 能力,褶当比例的制造监已深入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并且已形成同 益增强的区域创新基础和技术变革力量,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构成 了不断升级的区位竞争优势。随着众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向中国的转移,中国有 机会并正在成为其海外研发的重要节点。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有着极大的发展 潜力,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客观条件,有迎来“中国研发时代的基础和 要求。然而,由于国内r & d 活动的不足,以及现阶段跨匿公司在华独资研发中心 的负丽效应,都或多或少的阻碍了这些时代的早同到来。我们应当通过研发创新, 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创造技术优势,不断发震成为具备高技术 层次的世界制造基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的转化。 1 2 选题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己成为参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实体,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为了更好的占有市场,跨国公司在经历了生产、贸易全球化后,开始了新 一轮的研发全球化,从全球视野优化和配置资源,采取全球经营战略。中国作为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箕资源、市场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的软硬件投资环境,吸弓| 着 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尤其是进入2 l 世纪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形式不断高级 化,r & d 投瓷趋多,并显建立了越来越多的独资研发中心。这一趋势,对我国企 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方面可以借机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另一方面又 面临着更高形式的“无形”的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借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赘,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 展,在满足国内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大量出口国际市场。在许多囡家和国外学者 眼中,中国邑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某些拜中困制造”产品甚至是产品撅销,并 抛出“中国威胁论 。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确实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就,然 而这种发展确是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低入力成本等基础之上的素嚣放 型发展。从产业链角度考虑则是主要集中在链条的中间“制造环节 部分,而在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所能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将越来越少,同时还会造成大量 的资源消耗,负面效应越发突显。同时也可看到,“中国制造与“欧洲制造”、“美 国制造 、“日本制造”存在着质的差别,即科技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真正的竞争 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发展,只能被称为“世界加工工 厂或“世界制造基地,具备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的条 譬,但是露前还不是“世 3 界制造中心。虽然已成为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因为我国的制造业是建立 在大量资源消耗和污染的搴曩敖型发展基础上的,同时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 低廉,表面上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囡的制造业中很 多产品是“贴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静产品等等,所创造的附加值很低,在技 术含量上并不具备竞争力。与此同时,近年来跨囤公司在华大量独资r & d 中心的 设立,对我国和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国应该转换发展方式, 加强r & d 活动。对于新的问题和形势,无论我圈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重视新动 向,并且引导和利用这一趋势契机,加强中国企业的r & d 活动,提升中国在全球 产业链上的位雹和分工,增强世界竞争力,推进从“中圈制造 向“中国研发 的转化,走“中国研发”之路。所以,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都具 有重要丽深远麴意义。 1 3 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相关文献 第四章跨国公司在 华鼹d 投瓷独资化动 因、负新效应 第五章 摩托罗短 案例分析 第六章 结论 政策建议 图1 1 本文框架结构 c h a r t1 1f r a m ew o r ko ft h et h e s i s 翔图1 1 所示,为本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第二章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和已有的研究。 第三章详细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 & d 投资的发展历程,并得出r & d 活动独资化 趋势。第四章则对这一现象的动因从中阑东道国和跨国公司两方面做了较为深入 的分析,同时对这一趋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做了归纳。第五章对l t 行业的摩托罗 拉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前凡章的内容做了验证。第六章对全文做出总结,并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方法对论题进行研究:第一,规范化理论研究法。本 4 文在国内外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分析框架, 对跨国公司在华r & d 投资独资化趋势与“中国研发 进行结合分析。第二,比较 归纳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作者通过查阅各类报刊资料、网络检索等各种方式, 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新的研究内容。第三,案例分析法。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r & d 独资化趋势作了进一步例证。 1 4 本文的创新点 ( 1 ) 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从产业价值链整体考虑,提出要从“中国制造 向 “中国研发”转化,通过加强r & d 活动,使中国从目前的“世界加工工厂”向具 有科技、制造和销售中心特点的“世界制造中心”转变。 ( 2 ) 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什么是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世界制造中心”作了界 定;通过对“中国创造”概念比较和引申,提出“中国研发”概念,并认为“中 国研发”才是较有利于我国的未来发展之路。 ( 3 ) 针对跨国公司目前在华投资的新动向,从r & d 投资独资化这一细微着眼 点出发,分析跨国公司在华r & d 投资的新趋势及特点,表明我国目前只是“中国 研发”的萌芽阶段,应推进我国向“中国研发”时代的转化。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回顾 2 1 概念界定 ( 1 ) 世界制造中心 对世界制造中心的定义,目前学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吕政( 2 0 0 1 ) 、经叔 平( 2 0 0 2 ) 认为,世界制造中心就是要为世界市场提供出口产品,而不是仅仅看 一国工业产品的总量。即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市场重要的工业品的 生产供应基地:在制造业领域,不只是少数产品和少数企业占有重要地位,而是 一批企业和一系列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新产 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份额已成为世界同类企业和同 类产业的排头,并在世界市场结构中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发展, 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工 业制成品为主体的出口贸易已进入世界前列,并成为贸易大国之一。 王志乐( 2 0 0 2 ) 认为世界制造中心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过程, 而且是一个几十年的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二,它们占有世界工业品市 场的重要份额,在世界制造领域拥有相当多的创新产品,领导世界制造业的潮流。 原国家经贸委研究中心( 2 0 0 2 ) 研究认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含义可以从两 个方面理解,第一,其前提条件是一国经济必须融于世界经济并参与国际分工。 第二,该国在国际经济中扮演“世界制造中心”角色。这一界定具有显著的动念 性和时代特征,但是在具体的量化指标中又包含有静态和机械成份。具体表现为: ( 1 ) 在一段时期内,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规模和出口 规模领先于其它国家。( 2 ) 一个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具有绝对优势,相 应地一国进出口额占世界比重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3 ) 世界制造中心更严格标准 还要求一国要有领先世界制造业潮流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的生产组织管理等。 魏杰( 2 0 0 3 ) 认为,依据性质的不同可把世界制造中心分为技术性的制造中心 ( 通过技术优势而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和成本性的制造中心( 通过低成本而成为世界 制造中心) 两种类型:依据内容的不同世界制造中心又可分为机器设备制造中心( 生 产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制造中心( 生产生活资料) 两种类型。 刘福垣( 2 0 0 3 ) 认为“世界工厂 、“世界制造中心 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世 界制造业发展层次不同的空间布局,其结构和功能都没有可比性,“世界制造中心 呈多极化趋势,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区制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不同路径。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认为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制造中心主要特征与工 业化时代已有所区别:( 1 )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制造中心”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 6 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是更多充当“世界制造中心部门 的角色。( 2 ) 在 信息化时代,“世界制造中心 不完全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培育,而是以全球性的网 络化生产、网络化采购为特征,是委托加工的制造基地。( 3 ) 信息化时代的“世 界工厂 和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分离和形成新的融合的趋势,形成网络化的研发中 心,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系统的设立加快了这种分离的进程。 杨宝嘉( 2 0 0 6 ) 认为世界制造中心的特点为:( 1 ) 世界制造中心都出现在发 达国家。( 2 ) 世界制造中心进入了多中心的时代。转移和分化是世界制造中心变 迁的特征与规律:第一代世界制造中心英国消亡,转移和分化为第二代世界制造 中心美国、德国并存,再分化为第三代世界制造中心美国、德国、日并存,老中 心依然存在。( 3 ) 世界制造中心变迁的速度加快。( 4 ) 世界制造中心与世界科技 中心有分离的趋向。对于第一代、第二代世界制造中心来说,世界制造中心同时 也是世界科技中心。而第三代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本并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同本 “技术立国 的战略重点是技术引进,并在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可见,国内学者对“世界制造中心”的定义随时代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历史 上英德美同“世界制造中心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制造基地”转移出所在国。 笔者认为,本文所指的“世界制造中心 是“世界制造基地”、“世界科技中心 和“世界销售中心”的综合体。这一界定是基于我国国情考虑的,“世界制造基地 可以解决我国众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世界科技中心”和“世界销售中心”是基 于产业价值链考虑的、能够带来附加值增值的符合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的“世 界制造中心 。同时具备这三者的“世界制造中心 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内在要求的 目标,也将会引领新一轮“世界制造中心 的转移。 ( 2 ) 研发( r & d ) 机构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 e c d ) ( 1 9 8 8 ) 对于r & d 的定义是:“研究和实验开发 是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从事创造性工作,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的总量、丰富有关 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库,并利用这一知识进行新的发明 。其将r & d 分类为 基础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三类活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1 9 9 0 ) 将r & d 活动 定义为:“为增加知识的总量( 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 ,以及运用这些 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其将r & d 活动分为基础 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实验开发三类活动。 我国的统计机构( 2 0 0 1 ) 将r & d 定义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 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创造的活动。 黄鲁成、李阳( 2 0 0 4 ) 将研发中心分为国际研发中心( r & dh u b ) 与企业研 发中心( r & dc e n t e r ) ,前者是指国际研发资源与活动的聚集区域,后者是指企业专 门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构。 7 这些定义强调的是研究( r e s e a r c h ) 和开发( d e v e l o p m e n t ) 两个概念含义的 叠加。而在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中,r & d 是一个整体概念,通常指人们进行的技 术创新,生产知识产品的活动。 基于上述概念可以将r & d 机构界定为: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 创新的用途而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实验开发活动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的机构。 ( 3 ) “中国创造 与“中国研发” 莉红、何应林( 2 0 0 6 ) 从人才角度强调了“中国创造”,并从培养者和高技能 人才个体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毛小红( 2 0 0 6 ) 认为,中国 创造的三大“软肋”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 的观念和体制。并着重从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 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品牌”角度对“中国创造 加以阐释。 王斌( 2 0 0 6 ) 认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大量包含了国外企业制造的产品,m a d ei n c h i n a ( 在中国制造) 实际上是m a d eb yc h i n a ( 由中国制造) 。并认为“中国创造”就 要走“自主创新 之路。张冠尧( 2 0 0 6 ) 认为创意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新兴的一种 产业,不仅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转移和产业价值链 提升的内在源泉。并从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在人才、文化、机制、城市化方面存在 的机制约束,对“中国创造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加以解释。邓中翰( 2 0 0 6 ) 认为 中国创造就要加强自主创新,单个企业必须与产业上下游所有企业、机构联成一 体,共同建立面向研发乃至整个产业“创新链”,才能推动大规模技术创新。陈月 芳( 2 0 0 6 ) 认为而“中国创造 是企业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有技术创新的能力, 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和生产能,即由以前所谓o e m ( o r i g i n a le q u i p m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e r , 原始设备制造商) 到了o d m ( o r i g i n a ld e s i g nm a n u f a c t u r e r ,原始设计制造商) ,“中 国创造 就是依靠人力资源或者靠智力资本获取收益的一种模式,并从品牌建设 角度加以解释。 可见,国内学者对“中国创造”研究颇多,而且主要是从品牌战略和创新能 力角度加以阐释。笔者认为,“中国研发 ( r & di nc h i n a ) 与“中国创造( i n v e n t e d i nc h i n a ) 是有联系的,二者都强调了创新性,所以从“中国创造引申开去,提 出“中国研发概念。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一个国家在世界产业链 中的地位和份额,进而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取决于研发( r & d ) 创新能力,最终 才表现在“品牌 上。只有在基础、应用和试验开发创新研究上取得优势,才具 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拥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价值,最终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我 国终极目标应是具备以上特点的“中国研发”。同时,这一“中国研发 现象也是 上文所界定的“世界制造中心 中的“世界科技中心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8 2 2 理论基础 ( 1 ) 竞争优势和价值链( c o m p e t i t i v ea d v a n t a g e & v a l u ec h a i n ) 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无法认识竞争 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 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将价值链定义为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最终产品送至消费 者手中的一系列价值创造的过程,上述各种活动的集合,即为企业的价值链体系。 价值链作为一种分析的工具,在企业战略分析中,己超越边界而扩展到分析供应 商和分销商,涵盖了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分析。外部价值链分析包 括供应链分析和顾客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包括研发、生产和营销分析。一个 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必须创建自己高效的价值链。因为企业之i h j 的竞争不单是企 业单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区分了对顾客创 造价值的领域,更好的设计、更有效的生产和更好服务都代表着价值链中的增加 值,创造成本或差异的竞争优势是价值链的一个功能,企业抓住关键环节等于控 制了整条价值链。 ( 2 ) 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 k u e m m e r l e ( 1 9 9 9 ) 将跨国公司海外r & d 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 的技术开发( h o m e b a s e e x p l o i t i n g ,h b e ) 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 ( h o m e b a s e a u g m e n t i n g ,h b a ) 。h b e 是开发母国区位创造的技术优势,以这种方 式利用该优势比其他方式对公司更有利可图。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母公司 特有能力的自然延伸,对来自母国的产品、技术、生产工艺等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以更好的满足当地需要,开拓国际市场。h b a 是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稳定和长期 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技术存量,从而 提高跨国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 ( 3 ) 交易费用和内部化理论 罗纳德科斯( r o n a l dh c o a s e ) 1 9 3 7 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市场 交易成本的问题。科斯认为市场不完全( m a r k e ti m p e r f e c t i o n ) 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 易成本,当此成本足够高的时候,企业就会以内部化的方式将外部市场转变为内 部市场。1 9 7 6 年,英国学者巴克利( p e t e rj b u c k l e y ) 和卡森( m a r kc c a s s o n ) 首次运 用交易成本方法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即市场具有 不完全性,如果厂商把自己拥有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中间产品 (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p r o d u c t ) 放在市场中交易,成本会比较高,为了保证获得最大利润,厂商把这种中 间产品在一个共同的所有权控制下,进行交易的内部化。企业倾向于采用内部化 方法向海外进行研发投资,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将研发成果用于产品的生产和 9 销售。通过将研发资源内部化,跨国公司总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享受研发资源 配置的最大收益。 ( 4 ) 辅助资产理论 s e r a p e i o ( 1 9 9 5 ) 认为,跨国公司从事海外r & d 直接投资,是对公司内部关键性 资产的安全措施,是辅助关键资产充分发挥作用的行为。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 发基地,旨在通过接触基础研究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基础研究能力;有些跨国公司 通过对国外应用或开发分支机构的投资,辅助加强国内的基础研究;还有的跨国 公司通过对海外工艺技术的研发投资,以提高其生产技术知识;另一些跨国公司 的海外研发投资是为了获得关键性辅助技术。 2 3 国内外相关文献 由于价值链理论及中国制造、世界制造中心等文献内容前文已作了阐述。本 文主要从跨国公司在华r & d 投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所以本部分内容着重 阐述r & d 投资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2 3 1 国9 1 柞1 关文献 国外学者主要对跨国公司r & d 投资全球化的区位选择及动机因素并从实证角 度做了大量研究。l a l l ( 1 9 7 9 ) 、h e w i t t ( 1 9 8 0 ) 、h i r s c h e y 和c a v e s ( 1 9 8 1 ) 曾用美国统 计局的b e n c h m a r ks u r v e y 数据分析了美国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研发活 动的区位偏好,发现海外r & d 活动与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r & d 强度较高的行业之所以要将r & d 拓展到国外是为了节省成本。p e a r c e ( 1 9 8 9 ) 分析了1 9 8 2 年1 2 2 家主要跨国公司海外r & d 活动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现海外生 产比例与海外r & d 呈正相关,与出口呈负相关;海外r & d 活动与公司规模呈倒 u 字型;资源密集型企业投资海外r & d 倾向较低。m a n s f i e l d 、t e e c e 和h e o m e o ( 1 9 7 9 ) 运用5 5 家美国公司的资料,发现海外r & d 活动的比例与海外子公司的销售比例 呈正相关性,与出i s l 呈负相关性。h a k a n s o n ( 1 9 9 2 ) 通过对2 0 家瑞士公司在2 1 个国 家海外r & d 活动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瑞士公司海外r & d 的就业规模与东道国 的市场规模呈正相关。g a s s m a n n 和z e d t w i t z ( 1 9 9 9 ) 、d a l t o n 和s e r a p i o ( 1 9 9 9 ) 以及o e c d ( 1 9 9 8 ,1 9 9 9 ) 等深入研究发现一国的市场发展水平、外资公司投资 与市场占有的行业特征,以及该国某些专门科研知识的供应状况等因素会对外资 研发机构的待业分布产生影响。k u m a r ( 1 9 9 5 ) 研究发现,美国跨国公司海外r & d 的区位选择除受附属公司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性质以及东道国的技术资源条件等因 1 0 素的影响外,还与东道国的政策环境( 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法) 有很大的关系。f o r s 和z e j a n ( 1 9 9 6 ) 通过对瑞士跨国公司海外r & d 活动的研究发现,海外r & d 的区位 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当地生产,而且跨国公司倾向于将海外r & d 布局在其 行业领域技术相对先进的地。 m i l l e r ( 1 9 9 3 ) 对北美、欧洲和亚洲的2 0 家汽车公司的r & d 机构区位的影响因 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机构的主要动机是建立“监视前哨”,跟踪竞争对手 的工程和设计活动;在这些r & d 机构中,工程师的作用是渗透进地方网络,评估 技术发展趋势并向总部提出新的技术设计理念。w a r m a t ( 1 9 9 1 ) 对1 9 9 0 年7 月财 富杂志列出的1 5 0 家最大的欧洲、美国和同本跨国公司的r & d 机构进行了调查, 发现海外r & d 的功能主要是与生产功能和营销功能进行整合,并且对海外r & d 选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接近生产单位”。p a t e l ( 1 9 9 6 ) 对1 3 个国家的5 6 9 家大型制 造收跨国公司的r & d 机构的研究显示,这些r & d 机构绝大部分位于母国附近, 表明地理距离仍是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 & d 区位选择的因素。p 撕p a t e l ( 1 9 9 9 ) 通过 对2 2 0 个样本的研究总结和概括了跨国公司海外r & d 分支机构的3 个影响因素具 体为:东道国市场规模、母国和东道国科技水平以及母国和东道国科学技术质量 与规模、成本优势。 2 3 2 国内相关文献 在研发全球化方面,以林进成、薛澜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研究发现跨国公司技 术研究与开发倾向于在科研政策宽松、服务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的东道国从 事技术开发,欧、美发达国家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合作加深。 国内学者也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动机、行业、区位和模式选择等方面做了大 量研究。江小涓、冯远( 2 0 0 0 ) 对北京4 8 家跨国公司做了调查,发现跨国公司在 京的研发机构利用我国优秀的相对廉价的科技人才,开发适应性、专用性技术。 薛澜、沈群红和王书贵( 2 0 0 2 ) 通过调查发现,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优秀的研发人 员的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乡房屋买房合同范例
- 工程大合同范例
- 住户门面出售合同范例
- 房租毛坯托管合同范例
- 《通信网基础ch》课件
- 带会员卡店铺转让合同范例
- 2024年厦门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网
- 2024年贵阳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2024年百色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2024年无锡2024年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
- DDL法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 关于新冠肺炎污水应急监测的技术探讨
- 北信源-终端准入控制系统
- 合作建房协议书【范本】(通用版)(精编版)
- CM-4 融创集团结算管理制度
- 输液反应诊断及处理
- 有关护理纠纷的案例
- 最新标准版合同范本直饮水工程合同通用模板
- 循环系统pbl案例(教师版)
- 血脂异常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1全文版)
- 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第10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